初三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实录

师:投影展示几个高高的大烟囱向空气中排放浓烟,天空黑云一片.这是东北的某城市,冬天大约有150天需要烧煤取暖,煤中含1%的硫,假设每天烧煤2019吨,那么一冬天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有多少吨?你知道怎样计算吗?

学生好奇地开始讨论。

生1:用2019吨×1%╱ ×100%就可以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

生2:他求出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再乘以150天才是一冬天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的总质量。

师:两位同学合作的很好,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师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师:投影(例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完全分解245克氯酸钾,可制取多少克氧气供分组实验?

师:分析示范,并提问。

生:根据(例1),自学课本(例题2)并讨论,总结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

生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哪个小组首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论。

生3: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一般设为X。

生4:写出并配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生5: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写在相应化学式下边。

生6:把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面。

生7:列比例式,求解。

生8:简明写出【答案】。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现在练习检验一下,看哪一位同学书写的规范。

师:投影练习题。

1、实验室要制得96克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2、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生成五氧化二磷各多少克?

生9:板演练习1。

生10:板演练习2。

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并指错。

要求: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师:各组基本完成了,请各组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生11:我们组归纳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有这们几种:(1)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质量;(2)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生12:我们还可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出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师:我好像听到不同的意见。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生13:我们还可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出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全面,条理性强,大家继续努力,从下例题组中选一个看谁先解出来。

师:投影出示练习题组。

1、12.25克KClO 和3克MnO 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2、把干燥的KClO 和MnO 的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当反应不再发生时,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物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加热KClO 和MnO 的混合物15.5克,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所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了4.8克,求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4、加热一定量的KClO 和MnO 混合物制取氧气,当收集到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可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为4.04克,然后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又收集到0.672升(标准状况)氧气,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

6、相同质量的Al、Mg、Fe、Zn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庆,产生氢气质量最大的是哪一个?

生:进行题组练习。

师:哪一组的同学先把你们的解题过程展示一下,(实物展示台展示)(举如下两例)

(甲组)3:解:设混合物中KClO 的质量为X,MnO 的质量为15.5克—X

2 KClO = 2KCl+3O ↑ 245 96

X 4.8克

X=12.25克

所以:MnO 的质量是15.5—12.25=3.25克

答:原混合物中MnO 是3.25克。

乙组:5、解:设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

H +CuO = C u + H O

80 64

X 6.4

X=8克

答:需要氧化铜8克。

生:评价指出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师:同学们评价的准确,能具体指出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而给予改正。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生14:解题的步骤要完整,可以用〝解、设、写、比、算、答〞六个字来概括。(生具体解释六个字的含义)

生15:格式要规范,该写单位处一定要定写清,且单位要统一。

生16:计算的结果要准确。

师:同学们已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那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17:准确,规范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生18: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后才能进行计算。

生19:相对分子质量要计算准确。

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并能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和计算,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生20:我们学会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生21:前面我们学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方面的有关计算。

师:同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本节课我从你们身上学到很多知识,相信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合作的更好。

师:作业教科书第75页, A组3 B组2 师:下课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含答案)

(本资料)由班内网出品 知识典同步课堂同步背单词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 B.4:8 C.1:8 D.1:16 2.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 A.6克B.3克C.1.5克D.8克 3.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 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5.用氢气还原+2价金属氧化物a克,得到金属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A.16b/(a—b)B.4(a—b)/ b C.4b/(a—b)D.b/16(a—b) 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Mg B.Al C.Zn D.Fe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4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 9.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 A.10 B.6 C.5 D.12 10.在化学反应中,6克与足量的反应后,得34克,则化合物中,A、B两元素质量比() A.17:4 B.14:3 C.14:7 D.14:17 11.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2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 A.1:1 B.27:28 C.9:28 D.3:2 12.2.3克钠、2.4克镁、2.7克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按钠、镁、铝的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 A.1:2:3 B.1:1:1 C.2:3:1 D.3:2:1 13.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A.1:2:3:2 B.2:3:2:1 C. 1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8克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是()A.小于0.2克B.等于0.2克C.大于0.2克 15.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克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Zn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和Zn的质量分别是() A.3克Mg,3克Zn B.1克Mg,1克锌 C.7克Mg,7克Zn D.5克Mg,5克Zn 16.8克在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_______克()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刘金顺 一、复习目标 能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有关纯净物、不纯物、溶液等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中考命题落点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与溶液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依据实验数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化学计算题解题指导 1.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步骤: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正确书写化学式(2)正确配平化学方程式(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注意事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 例1、工业上使用一种“渗铬(Cr )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钢铁制品的抗腐蚀能力。其中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FeCl Cr CrCl Fe +=+。已知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28g ,则生成铬的质量为多少克?( Cr :52 ) ( 26g ) (2)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时,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进行化学计算时,要注意“纯度”与“杂质质量分数”的区别。“纯度”是指在一定质量的不纯物质中纯净物质(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而“杂质质量分数”是指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所占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2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2) 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H 2O (3) CO 2 + Ca(OH)2 ===CaCO 3↓+ H 2 (4)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 S + O 2 SO 2 ⑵ 4 P + 5 O 2 2 P 2O 5 ⑶ C + O 2 CO 2 ⑷ 3 Fe + 2 O 2 Fe 3O 4 ⑸ 2 H 2O 2 O 2↑ + 2 H 2O ⑹ 2 KClO 3 2KCl + 3O 2↑ ⑺ 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⑻ 2 H 2O 2 H 2 ↑+ O 2 ↑ ⑼ 2 H 2 + O 2 2H 2O ⑽ C 2H 5OH + 3 O 2 2 CO 2 + 3 H 2O ⑾ 2 HgO 2 Hg + O 2↑ ⑿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MnO 2 △ MnO 2 △ △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⑴ 2 H 2O 2 H 2 ↑+ O 2 ↑ ⑵ 2 HgO 2 Hg + O 2↑ ⑶ 2 H 2 + O 2 2 H 2O ⑷ H 2 + Cl 2 2 HCl ⑸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⑴2 H 2O 2 H 2 ↑+ O 2 ↑ ⑵S + O 2 SO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⑴ 2 Mg + O 2 2 MgO ⑵ Fe + CuSO 4 FeSO 4 + Cu ⑶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⑷ 2 NaOH + CuSO 4 Na 2SO 4 + Cu(OH)2↓ ⑸ CaCO 3 CaO + CO 2↑ ⑹ H 2 + CuO Cu + H 2O ⑺ Fe 2O 3 + 3 H 2 2 Fe + 3 H 2 O ⑻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⑼C 2H 4 + 3 O 2 2 H 2O + 2 CO 2 △ △ 高温 高温 高温 △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盛有24.3g 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g 水使硫酸钠和氯化钠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Z7-6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滴加到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NaCl 和BaCl 2 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 点表示氯化钡过量,此时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故填:NaCl 和BaCl 2;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 反应硫酸钠质量为y ,生成沉淀质量为z 。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208142233117104g 20% y z x 208104g 20%208104g 20%208104g 20% ===117x 142y 233z x=11.7g y=14.2g z=23.3g +=↓+????,,,, 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为:11.7g+(24.3g-14.2g)=21.8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4.3g+100g+104g-23.3g=205g,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为;21.8g 100%10.6%205g ?≈ 答: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九年级化学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情景导入 (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谁写的快,配的平?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提出问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 (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 (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 (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 (4) 求——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4.常见题型规范格式例析及注意事项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 CaCO 3 高温 CaO +CO 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 56 x 1t .--------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x 100=t 156 x =56t 1100 =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知识拓展 计算时相关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若给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99236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Fe 3 O 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2Al 2 O 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 2H 2 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2P 2 O 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 2 SO 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 CO 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 2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 2CO 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H 2 O==H 2 CO 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5H 2 O==CuSO 4 ·5H 2 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 O+O 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26、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 其他 2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2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 CO 2 +2H 2 O 2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 2O 3 2Fe+3CO 2 3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3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3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 35、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 理):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最新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精品文档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绕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g1()产生CO的总质量为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 石灰石矿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现称取12.5g2 CaCO的质量分数?,得到二氧化碳气体4.4g(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含反应)3 。请计6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共用去硫酸铜溶液3.向50g 算:)理论上生成沉淀的质量。(1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 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185月4.2018年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仅含铜,锌)中铜

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 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四次第三次第一次第二次20 20 20 2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99.80 39.92 79.80 59.84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g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 。)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3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然后向样品中滴加溶质质合金)﹣Zn.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16g黄铜样品(Cu5氢气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刚好生成0.4g9.8%量分数为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的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待其充分反应后,.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某学生取15g6 4.4g。请回答以下问题:称得烧杯的总质量比原来少了。g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 )+2HCl═CaCl↑O+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H2322

初三化学有关化学式计算

专题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一、化学式 1.概念: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KClO3等。 2.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微观意义: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可依据化学式计算: 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如:金属铁(Fe)、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 ②由多原子组成的单质,用元素符号加相应的脚标来表示。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又如氮气的化学式为N2;臭氧的化学式为O3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 ①氧化物的化学式的书写: 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另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左面,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MnO2;三氧化二铁的化学式为Fe2O3;氧化汞的化学式为HgO。当原子个数1时,“1”可以省略。 ②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如果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左面,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面。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硫化锌的化学式为ZnS;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 3、注意: 脚标中的数字与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且由两个氢原子构成;“3O2”则只表示三个氧分子。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要点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式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即: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求: CaCO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一、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6、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二)、分解反应 17、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 O2↑ 18、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 19、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 O2↑ 2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 2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 + CO2↑ 2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2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和△2KCl + 3O2↑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2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6、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29、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0、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3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 高温4Fe + 3CO2↑(四)、复分解反应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3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 H2O 3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 (OH)2 === CuCl2 + 2H2O 3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 (OH)2 === CaCl2 + 2H2O 3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3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38、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3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4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明白得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把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定量的角度明白得化学反应,了解依照化学方程式的运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二、合作交流,活动探究 第三节:依照化学方程式的运算 1、运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运算; 2、运算步骤: 例: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①解,设未知量[解] 设3克碳充分燃烧 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C + O2 C O2 ③标出有关物质的1244 相对分子质量和 3 g x 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比例式,求解x = 11 g ⑤简明作答答: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 成11克二氧化碳。[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质量)和例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算反应物的质量),由此可知,依照化学方程式能够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利用方程式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 三、练习巩固 [完成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16克氧化铜可得到铜多少克?同时生成多少克水?能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气吗?(Cu—64、O—16、H—1) [ 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了解几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熟记并能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要点诠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并找出其最小公倍数。将这个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所得的值确定为该化学式的计量数,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P + O2─ P2O5 P + 5O2─ 2P2O5 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数法: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再由此推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H2O2─H2O + O2 反应前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数为2(偶数),反应后水中氧原子数为1(奇数),将水配为偶数2,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可。

初三化学化学式计算题练习题

根据化学式计算 基础知识: ①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含有各原子的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②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原子个数比×相对原子质量比; ③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考查题型: ①计算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②计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计算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④计算分子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⑤给出物质质量,计算含某元素的质量 一、基础练笔: 1.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1)氧气(O2) (2)水(H2O) (3)氧化铜(CuO) (4)氧化铁(Fe2O3) (5)氯酸钠(NaClO3) (6)硝酸(HNO3) (7)二个五氧化二磷 (8)硫酸铁[Fe2(SO4)3]; (9)胆矾[CuSO4·5H2O]。 (10).某元素R的氧化物RxOy,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2、计算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请回答:醋酸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 (2)从大麻叶中提取的一种毒品,叫大麻酚,它的化学式为C21H26O2 在空气中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试求:硝酸铵中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4)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莽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硫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4.计算下列化合物中元素间的质量比 (6)硫酸(H2SO4)中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 (7)四氧化三铁(Fe3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 3 、计算分子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2)醋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CH3COOK) (3)皮鞋生产中所用的胶水含有正已烷(C6H14),求正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材重点 1、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规范 2、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3、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的质量。 教材难点 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难在解题格式规范、完整。 中考考点 点击1:(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理学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解题格式,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点击2:(1)近几年中考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2)运用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为突破口的计算;(3)根据化工生产路线计算原料的利用率、原料的投料比、工业产品的产率、经济效益等,将成为新的考查对象。 点击3:中考化学计算题的难度稳中有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每年的压轴题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考查。 第一课时 解题步骤和格式及注意事项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任何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都是一个定值,因而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2、应用化不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例1、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 (1)设未知数 2KMnO 44+MO 2+O 2↑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158 32 (3)找出并计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X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32g 62?=X g 6 (4)列比例式求解 X= 158 2g 632??=0.6g 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以得到0.6g 氧气。

人教版课本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5、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0、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3Cu+ Al2(SO4)3 21、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2 Ag +Cu(NO3)2 22、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6、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7、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29、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0、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1、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2、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3、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 2O 3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35、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36、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2SO4+Ca(OH)2==CaSO4+2H2O 37、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8、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39、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盛有24.3g 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g 水使硫酸钠和氯化钠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Z7-6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滴加到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NaCl 和BaCl 2 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 点表示氯化钡过量,此时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故填:NaCl 和BaCl 2;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 反应硫酸钠质量为y ,生成沉淀质量为z 。 2 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208 142233117104g 20% y z x 208104g 20%208104g 20%208104g 20%===117x 142y 233z x=11.7g y=14.2g z=23.3g +=↓+????,,,, 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为:11.7g+(24.3g-14.2g)=21.8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4.3g+100g+104g-23.3g=205g,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为; 21.8g 100%10.6%205g ?≈ 答: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高中化学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 3、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 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板书]二、依据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 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 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例如: 2Na+ 2H2O====== 2NaO H + H2↑ 化学计量数υ之比: 2 ∶1∶ 2 ∶ 1

扩大N A 倍: 2N A ∶ N A ∶ 2N A 物质的量之比:2mol ∶ 1mol ∶ 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 1. 3.1g Na 2O 恰好与50mL H 2SO 4溶液完全反应,计算:(1)溶液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生成 Na 2SO 4的物质的量和质量。[板书]三、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 物质的物质的量。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n (Na 2O)=212() 3.10.05() 62m g Na O N mol M a O g mol Na 2O + H 2SO 4 ====== Na 2SO 4 + H 2O 2mol 1mol 1mol 0.05mol n (H 2SO 4)n (Na 2SO 4)222424() ()1() ()1v Na O n Na O v H SO n H SO 2410.05() 0.051mol n H SO mol 240.05()0.05/0.05mol c H SO mol L L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 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 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 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 【知识网络】 【知识归纳】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3、运 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实 验现象的一 般步骤:① 说明化学反 应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 ②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 应该是参加 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 总和等于各 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