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论文

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论文
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论文

对氨基水杨酸钠药物的分析与检测

摘要:

对氨基水杨酸是一种较好的抗结核药物,制药工业上采用多种方法制备对氨基水杨酸钠。由于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特殊理化性质,我们可以用FeCl3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等方法来鉴别。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必然会带入一些杂质,我们要对杂质的含量进行检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重氮法、溴量法等方法来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以确保药品的质量。

关键字:

对氨基水杨酸钠理化性质合成方法

鉴别方法杂质检测含量测定

正文:

<1>药物介绍:

对氨基水杨酸钠,对结核菌的对氨基苯甲酸合成起抑制作用因而可抑制其生长。口服吸收良好,Vd为0.23L/kg。约有50%药物在体内乙酰化,对氨基水杨酸钠80%药物(包括代谢物)由尿排出、肾功不良时应注意。t1/2为0.5~1.5小时。本品尚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本药品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肺及肺外结核病,静滴可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及急性扩散性结核病。本品仅对分枝杆菌有效。单独应用时结核杆菌能迅速产生耐药性,因此本品必须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链霉素和异烟肼与本品合用时能延缓结核杆菌对前二者耐药性的产生。本品对不典型分枝杆菌无效。主要用作二线抗结核药物。也

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于甲亢合并结核患者较适用,在用碘剂无效而影响手术时,可短期服本品为手术创造条件。

<2>理化性质:

1、固体;易溶于水;具有一定的熔点。

2、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和氨基、羟基官能团,均具有紫外和红外特征吸收光谱,已为一些国家药典用于鉴别。

3、酸性: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酸性受苯环、羧基和取代基的影响。一般属于中等强度的酸或弱酸。

水杨酸类药物的酸性受取代基影响是因为取代基(卤素、硝基、羟基)能降低苯环电子云密度,使羧基中羟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氧氢键极性,较易离解出质子,故酸性较苯甲酸强;而取代基(甲基、氨基)能增加苯环电子云密度从而降低氧氢键极性,使酸性较苯甲酸弱。

<3>药物合成方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合成路线有多条,其中以间氨基苯酚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较为普遍。

<4>药物鉴别方法:

①重氮化偶合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是苯环上芳伯胺基的鉴别方法。芳伯胺基在盐酸的酸性条件下,和氯化钠反应,再在碱性条件下与萘酚反应,生成橙红色的沉淀。

②溴化反应

对氨基水杨酸钠中有一个酚羟基取代基,在溴水环境中,其中的甲酸基会被溴取代,同时酚羟基的邻对位都会被溴取代,生成2,4,6-三溴-3-氨基-苯酚,此生成物为白色沉淀,如果继续滴加溴水,沉淀由白色转化成黄色沉淀。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气体。

③紫外吸收光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为电子光谱,一般只有2~3个较宽的吸收带,若分子中某些部分的结构略有不同,对紫外吸收光谱却影响不大,因此,紫外吸收光谱用于药物的鉴别,不如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性强,但紫外光谱法所用仪器较为普及,方法比较简便,灵敏度也高,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鉴别方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主要是利用双波长吸收度比法鉴别,对氨基水杨酸钠在pH 7磷酸盐缓冲液中:A265/A295的值1.50~

1.56。

④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转动能量的跃迁所产生的分子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电子光谱)比较,红外吸收光谱更具有特征性。因而被各国药典广泛用于化学药品的鉴别。根据对吸收光谱的吸收峰位及其归属,来判别是否是对氨基水杨酸钠。

⑤薄层色谱法

药物制剂中由于有大量的辅料存在,常对原料药所使用的某些鉴别方法(如红外分光光度法)构成一定的干扰,可以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后鉴定。

<5>药物中杂质的检测方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生成中,有的是以间氨基苯酚为原料,或者在生产中对氨基水杨酸钠分解产生间氨基苯酚。间氨基苯酚俗名邻氨基苯酚,白色或浅灰色结晶粉;末蒸汽压;熔点170~174℃;溶解性微溶于水;密度;稳定性:稳定,不聚合;危险标记: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药物、塑料固化剂。健康危害:吸入过量的2-氨基苯酚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致敏作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及接触性变应性皮炎。燃爆危险:可燃,有毒,具致敏性。所以正在生产对氨基水杨酸钠时一定要控制杂质的量。对氨基水杨酸钠易溶于水,间氨基酚溶于乙醚,可用乙醚提取后用盐酸滴定,控制杂质限量。

<6>药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对于对氨基水杨酸钠药品含量的检测。一般可用此药品的鉴定方法。像一般的重氮化偶合反应、溴量法、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等。在此就不在赘述。

对于含量的测定,现在有一种普遍高效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制剂中的杂质、辅料及稳定剂等,常对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造成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其有“三高一广一快”的特点:①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加高压。②高效:分离效能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比工业精馏塔和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高出许多倍。③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

样量在μL数量级。④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⑤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分钟,有些样品甚至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小时。此外,高效液相色谱还有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不被破坏、易回收等优点。

参考文献:

对于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感受:

通过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中国药典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在对某个药品进行检测时,药典方法为正确检测药品定下了统一标准。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主要是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从研制开始,如化学合成原料和生物制品的纯度测定、中药提取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的测定等,就离不开有高分离效能的分析方法作为眼睛来加以判断。药物结构或组成确定以后,需要建立能有效控制药物的性状、真伪、均一性、纯度、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量标准。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如物理法、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的分析方法。而国家药典就为这些做出

了科学合理的药品质量标准。

对于这个学科上课的方式,我很喜欢。在学了各种标准和检测方法后,由我们亲自来讲课,加深了对各个不同类别药品认识和各类药品不同检测方法。虽然我不敢说我能全部记住,但是我能通过所学的知识很快的查到。而对于常见的药品能做到了解的程度。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5T15:16:19.3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李桂芬[导读]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 李桂芬 承德县医院急诊科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月呼吸科出院的15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药物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评价等。结果:15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联合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最多用。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以联合用药不恰当或重复用药最多见。结论:医院的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遵循安 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8 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62 01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抗菌药物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鉴于呼吸科是实施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月的出院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避免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致病菌的耐药性等。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出院患者病历中随机抽取的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了调查。患者年龄25—85岁,男66例占44%,女84例占56%。平均住院天数(8±1 5)d。主要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 1 2方法:详细统计每例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过敏等情况,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合理性。2结果 2 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150例中,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位居前7位的药物(见表1)。表1抗菌药物使用率前7位(%) 2 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单种药物为主有52例,两种联用药80例,三种联用药8例。联用药中以阿奇霉素+头孢菌素最多用。 2 3抗菌药使用疗程: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疗程5—20d。 2 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具体病例的情况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为6类:⑴用药无指征;⑵用药时间过长,过短或换药频繁;⑶剂量不足或偏大;⑷不恰当联合用药⑸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使用;⑹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见表Ⅱ。 2 5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11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检查率75%,检出率68%,药敏试验率98%。 3讨论 150例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奇霉素使用比较多,主要由于病例中,老年人数多以及有基础病,且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抗菌药物用量增大呈相关性[2]。本次调查中,大多医师未根据各药的药理学特点、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并存疾病的现状,确定用药方案,需要医师使治疗“个体化”,力争最佳疗效。应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正确提取痰培养以及确定痰中病原体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力依据(见表2)。表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信息检测技术论文

信息检测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工学院建筑系 11 城市规划 1101070018 于坤

关键字:RS,城市规划,检测 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快速监测和核查城市中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维护城市规划法规的严肃性,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应用RS和GIS技术实施城市规划监测和管理的有利条件 城市规划建设信息具有如下特点: (1)空间性:据估计,80%以上的城市规划建设信息都与空间位置有关; (2)复杂性:城市规划建设信息背景复杂,任务繁多,涉及面极为广泛; (3)分析性:城市规划建设信息的处理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性工作,不仅需要定性和静态的分析,而且需要定量、定位和动态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4)时效性:城市规划建设信息量通常是海量的,需要高效、迅速和准确的处理,特别是经常需要进行实时处理; (5)多源性:城市规划建设信息来源多,要求包括统计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等不同源数据的复合; (6)直观性:城市规划建设信息分析处理的结果应具有较高的可视化程度。 多年以来,城市水源危机、大气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等决策的需要,无一不在刺激和推进着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来分析城市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应用进程。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太原、杭州、大连等大城市进行了一轮或多轮的城市遥感的综合调查(主要是以航空遥感为主,获取传统意义上的大比例尺制图数据和传统规划要素),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基础图件和数据,并尝试进行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综合遥感图像及其它社会统计数据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而其它更多的城市,航空遥感资料仅是用于城市基础测绘资料的获取与更新和完善,未能更全面地利用城市遥感所提供的丰富信息。

材料检测论文材料采购论文

材料检测论文材料采购论文: 做好材料试验检测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经验,从材料的取样与制样、检测项目的确定、环境条件的控制、试验操作的规范、数据的取值、误差的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如何做好材料的试验检测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材料试验检测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试验检测工作也广受重视,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情况,这些情况既影响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影响工作效率。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经验,从材料的取样与制样、检测项目的确定、环境条件的控制、试验操作的规范、数据的取值、误差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材料的试验检测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 材料的取样和制样 因为施工中所用材料多为成批大量使用,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判定,不可能每件都去检测,只能根据抽取样本的试验检测数据去判断材料总体质量的分布状况,这就要求抽取的样本有充分的代表性。所谓

样本,即试验检测的试样(或试件),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法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其各种属性相当于总体特性的反映。所谓总体,指研究对象全体元素的集合,即检验批,它通常由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产品组成。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那么试验检测的数据和判定结论就不能或不完全反映总体的实际质量水平。因此,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是十分重要的,无论采取何种取样方法,首先应该考虑样本的代表性。 然而,取样和制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每一环节都会对试验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首先,负责试样采集和制备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检测人员应以“科学公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和程序,随机抽取试样。其次,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取样要求,取样前应设计好方案,然后按既定方案进行取样。从取样方法上讲,取样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取样点的布置和取样数量,其中取样点的布置应建立在随机的基础之上,试样的数量也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经常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例如,标准规定,对袋装水泥的检测要求从该批不少于20 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量不少于12 千克。如果有人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这样的取样方法,是不能保证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的。接着,取好样品以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制样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过程。如果不执行标准的制样程序,那试验检测结果难免会偏差很大。例如,有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情况汇报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自查情况汇报 按照晋卫办医政【2011】69号和市卫生局《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认真进行了自查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长兼任,具体负责制定全院临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和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各科室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研究活动持续改进相关措施和长效机制,并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中具体安排了各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进度安排,并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临床科室、药剂科和医院整体填写的内容不同分别填写。 为明确科主任是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专人负责,院长与临床科主任签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 二、严格落实分级管理 按照《山西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分级使用办法》,我院制定出本院《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对特殊使用抗生素、限制性使用抗生素和非限制性使用抗生素,我院下发了《本院医务人员抗生素分级使用名单》,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在病历书写和处方书写中严格执行。 每年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的培训考核,特别是2011年6月接到市卫生局《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分6次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统一考核,合格后由市卫生局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 实施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工作,严格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临床科室每月30日前报送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填写附表1) 药剂科每月30日前报送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填写附表2) 由活动办公室整理,于每月5日前上报市卫生局。 三、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我院药剂科负责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报告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转向合理用药,但还是存在用药过于集中,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达到合理用药[1]。 [关键词]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已在严格执行中,从我院监管的这两年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科室有外一科,外二科(2012年8月成立),内一科,内二科(2013年9月成立),儿科(2012年6月成立),急诊科(在2012年前两季度基本上不收住院患者,所以没有统计意义,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统计),妇产科。 1.2 方法利用我院中联软件系统对院科两级住院患者使用的抗

菌药物按季度进行统计,把数据导出EXCEL2003,由于我院的信息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包含了抗菌药物的规格,数量,金额,人工把规格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含量,才可以作数据处理[2]。用含量乘以该抗菌药物总的使用数量就可以得出该抗菌药物在这一季度的消耗量,用消耗量除以该抗菌药物的DDD值(根据WHO推定的限定日剂量),就可以计算出该抗菌药物的DDD数,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各科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乘以100除以各科同期患者住院总天数得出。全院的抗菌药物也是由此方法计算。 1.3 数据处理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中联软件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具有比较意义: 院科两级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1): 用折线图形式表示,更加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科室在各季度的住院患者使用强度。见表(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一、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2014年5月份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继续下降,分别达到39.75、49.3150.2和47.1442.81。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较4月份分别上升了0.9和0.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比上月降低了4.33DDDS/100人天。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是一些较常期住院的老病人因为三夏季节的临近,比较集中的办理出院手续,这些长期住院的病人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诊断明确,慢性病多,治疗检查项目少、用药多,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药占比都较高,所以拉升了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仍然在国家和省卫计委的控制标准以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虽然降低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国家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以下”的目标。 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继续由质控科按标准扣罚科室奖金。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科室同样的点数扣罚科室奖金。 二、药物及抗菌药物消耗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量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前五名的药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较前两个月没有大的变化。5月28日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决定对抗菌药物使用累计3个月居于前三名的美洛西林舒巴坦(0.625和2.5两个规格)进行15%降价处理,对药物使用金额大的新海能降价进药、对耐药率高于75%

的头孢唑林(新泰林)暂停药处理。要求药学部、医务部、监察科、审计科、党办、招标办和采购办共同联合对供应商进行降价进药和停药。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和干预力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三、微生物送检率: 微生物送检率目前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达标以外,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均不达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和观念的改变。目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没有采取处罚措施。而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审批机制控制,没有病原学检查,特殊级抗菌药物一般无法使用,所以送检率高。下一步将探索控制到人的做法,如果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达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微生物送检情况如下表: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1)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简写为XRD) 原理:根据布拉格公式:2dsinθ=λ可知,对于一定的晶体,面间距d一定,有两种途径可以使晶体面满足衍射条件,即改变波长λ或改变掠射角θ。X射线照射到某矿物晶体的相邻网面上,发生衍射现象。两网面的衍射产生光程差ΔL=2dsinθ,当ΔL等于X射线波长的整数倍nλ(n为1、2、3….,λ为波长)时,即当2dsinθ=nλ时,干涉现象增强,从而反映在矿物的衍射图谱上。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d值。X射线分析法就是利用布拉格公式并根据x射线分析仪器的一些常数和它所照出的晶体结构衍射图谱数据,求出d,再根据d值来鉴定被测物。 主要功能:收集晶体衍射数据以及进一步确定晶体结构,过程主要包括:挑选样品,上机,确定晶胞参数,设定参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还原,结构解析。(2)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 ,简写为OM) 基本原理: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显微镜放大原理光路图 显微镜由两个会聚透镜组成,光路图如图所示。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1B1,A1B1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A2B2于明视距离处。 主要功能: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3)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写SEM)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归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 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

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毕业作品相关要求及评分细则 一、毕业作品类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作品包括以下5类: 1.分析测试报告 ①样品来源、样品名称和分析检验的目的; ②检验的项目; ③分析方法(尽量用国家标准)和原理; ④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如果不是带有工作站的仪器分析以及化学分析项目一律要有手写的原始记录为准,有图表的不可缺少图表; ⑤检测结果及评价; ⑥实习后的体会与收获。重点写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2.分析检验方法的改进报告 ①原来分析方法及原理; 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③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完成技术工作的具体过程; ④解决时具体写出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⑤改进方法后的优势和取得成效——改进前后都要有数据对比加以说明; ⑥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3.实验室质量管理报告 ①质量管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调研;

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③改进的方法; ④在某些方法有什么提高; ⑤自己和收获和体会。 4.生产工艺的调研和改进报告 ①生产的产品和工艺流程; 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③存在的问题; ④改进的建议和创新点; ⑤改进后的优势和取得成效; ⑥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类作品 二、毕业作品要求 1. 学生毕业前,均应完成毕业作品一件; 2. 学生毕业作品的主题,须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关,不能用原有的专业综合实训报告代替毕业作品,作品最后需附有相关原始记录; 3. 毕业作品的制作,需个人独立完成; 4. 学生毕业作品均需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一名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按系部的统一安排,校外指导教师一般为实习项目的现场负责人。 5.指导教师在2015年3月31日前依据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及岗位情况确定学生的毕业作品选题范围,与所指导学生沟通后确定最终毕业作品选题,并制定毕业作品指导工作任务书。 6.学生需在确定选题后的半个月内(2015年4月17日前)向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年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日期: 2

2014年3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3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临床分级使用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具体反馈如下 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备注:科室药品收入包括本科门诊收入 从各科室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可以看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而言差别较大,可能与各科室收住病人差异及使用药品的不同有关,但如此大的差距说明有的科室相较更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2 合理用药分析 1.个别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单品过于集中,预防用药档次过高。 2克林霉素不作为手术预防首选药,应在头孢类过敏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情况下选用 2.2.1 用药指征的掌握 明确用药指征是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院就用要选择主 科室 项目 儿科 内二科 内一科 五官科 门急诊 内三科 骨科 妇科 外二 外一 中医 抗菌药物收入 占药品收入比例(%) 10.60 9.57 6.26 27 26.91 6.50 11.55 10.66 34.82 25.77 4.95 抗菌药物使用率(%) 46 43 26 80 26 46 33 60 85 73 46

要表现在:①、没有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起点偏高。如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②、联合用指征掌握不严,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患者诊断为骨折及皮肤挫裂伤,无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医生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2.2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分析 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高低不相关。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日剂量应分为3~4次且0.5~1小时内滴完。我院头孢菌素类每日一次给药较为普遍,提示给药间隔不尽合理。 2.2.3 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住院患者静脉给药为注射用药的主要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我院较其他药发生率要高,这与头孢菌素类使用品种较多及临床使用频率成正相关性,从不良反应类型来看,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及瘙痒等症状,其它临床表现为潮红、腹痛、腹泻、紫绀等较少见。这些症状较为常见,一般均易治愈。 2.2.4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给药) ,当病人的情况一经改善(通常在用药3~5 d) ,迅速转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方法。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学习 相关的药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软件测试论文

桌面端软件测试毕业论文 2016年12月16日

桌面端软件测试的设计 摘要 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更加困难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出程序中的错误,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研究尤为重要本课题以Sun中国工程院的Linux桌面系统项目——JavaDesktopSystem的测试工作为基础,结合现有测试理论对基于Linux的桌面系统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复合白盒测试法和缺陷图表统计模型复合白盒测试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方法,它利用测试覆盖技术和面向缺陷的测试方法使发现的缺陷数量最大化,利用域比较测试技术和Mutation法降低测试用例的执行次数从而减轻工作量缺陷图表统计模型是基于缺陷统计分析的桌面软件质量评价方法,其核心包括缺陷分布统计、缺陷龄期统计和缺陷趋势统计这些理论方法已在JavaDesktopSystem的测试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工具是桌面系统软件测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JavaDesktopSystem的重要组件Mozilla浏览器为对象,阐述了测试用例DOM引擎和Javascript解释器、辅助测试工具IECT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Loadpage 的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许多技术解决方案这些测试用例和测试工具在Mozilla浏览器的测试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Linux、桌面端、软件测试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software testing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mplexity, to find the mistakes in the software for the purpose of testing is more difficult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find bugs in the program,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software produc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the testing work in this research project Linux desktop system Sun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JavaDesktopSystem test as the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sting theory is a testing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test method based on Linux desktop system and test technology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made a number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 the theory of composite white box testing method and bug graphical statistic model of composite white box testing method is proposed, it uses technology and test coverage Test method for defects that maximizes the number of defects found, using domain comparison test technique and Mutation method to reduce test execution to reduce workload bug graphical statistic mode is desktop softwar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efects, which includes defect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defect age and bug trend statistics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the tes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practice of JavaDesktopSystem,

工业分析论文参考题目

工业分析论文参考题目 1、洗衣粉的生产工艺及分析检验 2、化工企业水质调查 3、煤的发热量测定 4、原子吸收分光度法快速测定复合肥钾含量 5、水溶液中铁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6、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7、酸性腐蚀液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8、PAR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铜合金镀液中铜镍含量 9、用双波长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10、用双波长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11、氨氧化率的测定意义和分析方法 12、低温煤焦油分析检测 13、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14、电解铝生产的分析检测 15、煤的分析与检验 16、氯乙烯的成分分析 17、水泥强度新检验方法探讨 18、胡萝卜籽的抗氧化性研究 19、尿素总氨含量的测定分析 20、电厂水质量的测定及处理方法 21、油脂酸价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22、氯乙烯成分的分析 23、石油产品的分析检测 2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Fe(II)的初步研究 25、论乙酸乙脂合成实验及工业分析 2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27、奶酪的加工工艺与三聚氰胺的测定 28、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含量 29、炉水磷酸盐–PH协调控制对锅炉的影响和深远意义的研究 30、不同种类甘薯中Ca、Fe、Zn、Se等矿物元素含量比较 31、循环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 32、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33、油品质量分析过程中应用的工作原理

34、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实验研究 35、尿素成品分析 36、紫菜中锶含量的测定 37、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38、微量元素肥料的分析 39、甲基橙—重铬酸钾法测定硫铁矿渣铁含量 40、检测焦炭中煤的含量及构造分析 41、全铁不同测定方法的不同比较 42、从废旧干电池回收锰并制备MnCO3 43、天然硝酸钠的制取及分析实验 44、低温煤焦油的研究 45、PITC法测定常见二十种氨基酸的方法研究 46、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浸出液中氟化物的含量 47、ICP-AES法测土壤中铜和铁含量 48、糖的高郊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 4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银含量 50、冻干脑膜炎球菌多糖参比品含量标定 5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实验条件研究 52、离子色谱法茶叶中氟离子含量测定 53、工业用丁二烯产品中烃类杂质测定方法的探讨 54、ICP法测定多种饮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55、邻菲啰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铁离子 56、EDTA法测定矿石中的铅 57、矿泉水中铁含量的测定 58、水硬度测定不同方法的比较 59、HPLC测婴幼儿奶瓶中的双酚A残留量 60、常见肉类脂肪含量的测定 61、蔬菜中铅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62、鸡蛋中脂肪酸含量、种类及检测 63、离子色谱法测定面条及面粉制品中的溴酸盐 64、人体头发中锌含量分析研究 65、丙烯酸乙酯反应液组成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66、X射线衍射仪在全岩矿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67、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一、病史摘要:男,40岁。因“双乳房肿块并疼痛2个月入院”。 诊断:良性乳腺增生。在局麻下行双侧乳腺增生切除术。 术后应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氟罗沙星7天。 请问是否合理?为什么? 该患者有乳腺增生,接受乳房切除手术,该手术切口为1类切口。术前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1h给药。术前过早给药会造成术中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构成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后再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过度应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体内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反而可增加耐药菌的感染机会,造成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奖抗菌药物作为保险药物滥用,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引起二重感染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等诸多问题。其结果有害无益。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该<48h(术后如无特殊情况,术后再预防时间<24h。有感染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龄)者,可用药至术后48小时;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者(如开放伤),可用药至72小时。).长时间预防.长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无益有害,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出现. 1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相比并无优势,因此不宜作为1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2类切口手术涉及下消化道及女性生殖器官时,可联用具抗厌氧菌作用的硝基唑类药物. 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共计7天,属于超时间用药.

建议:1.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钠,更正预防用药时机和时间 2.术后口服:乳块消、乳康片+他莫昔芬. 二、转自医药经济报,2008-12-15,作者:王秋冬 【病例介绍】 患者魏某,男,46岁,某煤矿工人,左小腿骨折。被矿上送到医院治疗,主要是采取骨折固定术,病人平时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史和过敏史。使用抗菌药物如下:手术当天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预防感染治疗,连续使用10天,10天后更换为头孢米诺,1次3克,1天2次。 【用药分析】 (1)该患者为闭合性骨折,没有感染因素存在,没有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史,也没有住院史,因此手术当天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不合理。因为,这种药物是含酶抑制剂,只是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的细菌感染,而预防用药不宜使用含酶抑制剂剂,这是用药的误区之一,且在创伤外科比较多见。 (2)该病例连续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时间偏长,一般的骨折固定术,如果没有感染因素存在,而且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选择预防用药,术前、术后、术中即可,没有必要使用10天,此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 (3)后期使用头孢米诺1次3克预防感染,剂量偏大,推荐常用剂量为:成人每次1g (效价),1日2次,可随年龄及症状适宜增减;对于败血症、难治性或重症感染症,1日可增至6g(效价),分3~4次给药;儿童按体重计每次20mg(效价)/kg,1日3~4次。严重感染才使用到1.5g~2g,因此预防感染一般使用1g,即可以达到目的。 另外,在创伤外科,一些患者常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却没有明确的使用指征,存在滥用联合用药的现象;还有一些感染的创伤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但没有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等,都是创伤外科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应该引起注意。 三、 误区一: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为了预防所有可能发生的感染。 正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及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腹腔感染及脓肿形成),不包括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煤的工业分析 学校:福建船政交通学院 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 姓名:甘雅丽 学号: 143216014 指导教师:张星春

(3) 2. 影响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的主要因素 (5) 3. 煤低温干馏工艺 (5) 3.1连续式外热立式炉 (5) 3.2连续式内热立式炉 (5) 3.3连续式内外热立式炉 (6) 5. 低温煤焦油产品 (6) 5.1 柴油 (6) 5.2 沥青 (6) 5.3 渣油 (6)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简称焦油。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的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煤焦油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煤焦油的加工利用开创了近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历史。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

前言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干馏终温在450 ~ 65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6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温度1000℃称为高温干馏。 煤低温干馏技术的应用始于19世纪,当时主要用于制取灯油(或称煤油)和蜡。19世纪末,因电灯的发明而趋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德国建立了大型低温干馏厂,用褐煤为原料生产低温煤焦油再高压加氢精制和裂化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航空汽油,以适应战争需求。日本在战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也从未与高温焦油联合生产过。在1943年这些战时工厂曾生产和加工了约250万立方厘米的低温焦油,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77%。 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使煤低温干馏工业再次陷于停滞状态,各种新型低温干馏的方法多处于试验阶段。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欧洲,目前低温焦油加工生产量大约为150立方厘米,采用加氢、蒸馏、萃取、裂解、脂化等工艺方法,生产汽油、柴油、酚类产品、盐基类产品、溶剂、石脑油、渣油等产品。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目前主要用于直接燃烧。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检测新技术论文

检测新技术 结课论文 题目:检测新技术之电能质量检测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检测新技术之电能质量检测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半导体整流器、晶闸管调压及变频调整装置、炼钢电弧炉、电气化铁路和家用电器等负荷迅速发展,由于其非线性、冲击性以及不平衡的用电特性,使电网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成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三相不平衡,甚至引起系统频率波动等,对供电电能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或“污染”。电网中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这使得电能质量的研究十分紧迫。电能质量检测是获得电能相关数据的最直接手段,也是电能质量其他后续高级应用研究的前端。 关键词:电能质量检测检测新技术神经网络 0、引言 0.1 电能质量检测中新技术的应用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半导体整流器、晶闸管调压及变频调整装置、炼钢电弧炉、电气化铁路和家用电器等负荷迅速发展,由于其非线性、冲击性以及不平衡的用电特性,使电网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成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三相不平衡,甚至引起系统频率波动等,对供电电能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或“污染”。电网中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这使得电能质量的研究十分紧迫。 另一方面,电能质量正逐步受到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共同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出现大量的微机控制装置和生产线.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电力市场的发展,使供电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用户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因电能质量不良而使用户设备停机或出次品的情况.仍应看作电能质量不合格。当然,电能质量不良有多种情况,用户对电能质量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一船来说,供电企业可对不同的电能质量划分等级、分别定价、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未能实现优质优价。因此,进一步改善电能质量的工作基本上要求在用户侧解决。随着各种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敏感度的变化,电能质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分类更细要求更高。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能质量已成为电能这种商品的消费特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供电部门服务品质。所以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论文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 作者: 学号: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中文摘要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摘要 以常见的汽车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阐述了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先进汽车检测前沿技术,如:虚拟仪器检测技术、基于GPS技术的车辆检测、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在汽车检测制度化和标准化、检测设备管理网络化、检测设备智能化、更新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专业化等方面作进一步发展。 汽车从发明到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在现代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在为人们造福的同时,也带来大气污染、噪声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汽车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关键词:国内现状;汽车检测;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I 引言 (1) 1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2) 1.1国外发展概况 (2) 1.2国内发展概况 (2) 2汽车检测前沿技术的发展 (4) 2.1四轮定位的检测技术 (4) 2.1.1四轮定位的检测 (4) 2.1.2四轮定位仪的组成及原理 (4) 2.2汽车定位检测技术及其发展 (5) 2.2.1定位仪的分类 (5) 2.2.2按测量数据传输技术分 (5) 2.3机动车的排放测试 (6) 2.3.1汽油车污染物排放检测 (6) 2.3.2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检测 (6) 3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7) 3.1实现汽车检测制度化和标准化 (7) 3.2汽车检测设备管理的网络化 (8) 3.3车检测设备智能化 (8) 3.4测方法更新,促成检测效率提高 (9) 3.5车检测人员专业化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