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3+2”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3+2”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3+2”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摘要】阐述在“3+2”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即有针对性地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内容,根据“3+2”高职生的需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3+2”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3+2”高职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中职教育的前三年中有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与工作。基于这样的安排,“3+2”高职生接受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法与要求都有别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笔者在教授“3+2”高职生药剂学课程时,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一、根据“3+2”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学生在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带入其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即学生的认知水平。“3+2”高职生在中职前两年的学习中,一般已经学习过药学基础和制剂工艺技术这两门课程,对药品生产GMP要求及液体制剂岗位工作

(完整版)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 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 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 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4.根据stoke’s 2)g / 9 1- 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 2为介质的密度; 1为粒子的密度;r为粒子的半径,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最新药剂学电子教案

药剂学教案 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授课对象:13级药剂1、2班早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内容(一)概述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周次第1周第1次 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 术语。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 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随后,广西、浙江、黑龙 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药品流向: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啾弗1?事件造成9人死亡 广西—严走木良丘疳的有口例 四川一1名总上注胡话般砸 -I住帕鬣3巨&J砂那青型咒亡 湖— 二崑腳笔立灭电左1若老人因住蜥T非 吒亡 — 谒女孰1名老人忌附鱷后死匕 -冋峠门氐凱尺C审時哎 广竄-— 1悯辽宇址象币女子麵肩国嫌死巴 — 浙江?■ 1若W耳的男建 110IJ】人旦和「化耳号氏亡 讲授新课: 一、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重点和难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1、把课堂教学内容纳入学习主题中,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影响。 2、利用概念地图分析内容知识之间的关系。 3、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参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3、分析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呈现出来的。所以分析教学内容还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增删取舍,整合优化。教科书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代表的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唯教材轮,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尝试编写教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和加工,该采用的采用,改增删的增删,需整合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剪裁组织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4、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容,它除了包括知识内容外,无疑还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时还应思考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受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而教学内容更为关键,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教。

药剂学课后习题答案

药剂学一一第一章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注意:蓝的是答案,红的是改正的) 三、分析题 1 ?通过比较散剂、颗粒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分析它们的作用特点? 2 ?举例分析在散剂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步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D 2. C 3. B 4. B 5. B 6. A 7. C 8. D 9. C 10. A 二、多项选择题 1 . AC 2. BC 3. ABCD 4. AC 5. ABC 6. ABCD 7. ABC 8. BC 三、分析题 1 ?答: 2 ?答:混合时可能遇到问题有固体物料的密度差异较大时,先加密度小的再加密度大的,颜色差异较大时先加色深再加色浅的,混合比例悬殊时按等量递加法混合,混合中的液化或润湿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解决,若是吸湿性很强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在配制时吸潮,应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以下的环境下配制,迅速混合,密封防潮; 若混合后引起吸湿性增强,则可分别包装。 关键字:固体物料,密度差异,密度小,密度大,颜色差异,色深,色浅,混合比例,等量递加法,润湿,液 化,吸湿性很强,临界相对湿度,密封防潮,分另甩装。 药剂学一一第二章片剂 同步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B 2. B 3.D 4. B 5. C 6. A 7. D 8. B 9. C 10 . B 二、多项选择题 1 . ABC 2 . ABCD 3 . BCD 4 . ABD 5 . ABCD 6 . ABCD 7 . BD 8 . BCD 9 . BD 10 . AB 三、处方分析题 1. 硝酸甘油主药,17 %淀粉浆黏合,硬脂酸镁润滑,糖粉、乳糖可作填充、崩解、黏合 2. 红霉素主药,淀粉填充、崩解,10%淀粉浆黏合 药剂学一一第三章液体制剂 四、计算题

药剂学教案

课程:药剂学授课班级:2004级任课教师:何文 授课章节及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 安排 3 授课 时间 2006.9.5 授课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药剂学的分支学科;药物剂型与DDS;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GMP、GLP、与GCP;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掌握药剂学的定义及相关常用术语,药剂学的任务,药物制剂的分类及命名,药剂学 的发展,药典与处方,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及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等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 重点讲解药剂学的主要任务及在新药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讲解药典的定义、作用及国家对药品的生产、研究部门实行GMP、GLP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0.25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0.25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 0.5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0.5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0.25 第六节GMP、GLP与GCP 0.5 示教方式与教具: 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新药开发的成功实例培养学生对药剂学重要性的认识。 思考题、作业题及参考书: 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学出版社,2002 吴镭,平其能.药剂学发展与展望.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郑筱萸,徐玉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学习辅导.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毕殿洲.药剂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张汝华.工业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拉赫曼,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等译.工业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预习:第二章液体制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观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成为关键。当前我国大学教学改革需要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为落脚点,以营造求真务实的大学氛围为具体行动,以此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系统改革。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系统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呼唤。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因此,从系统视点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面临新挑战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极度膨胀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取提出了挑战。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的情况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关键。 1学习能力与知识价值 推动学习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认真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师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有学者将人类历史上的知识类型划分为原始知识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四个大的发展时期或发展阶段。在现代知识型中,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实证性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而在后现代知识型中,具有文化性、相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知识最有价值。学习和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追求以知识的掌握、记忆、理解和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更要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 2教学内容——“僵”与“活” 受现代知识观念的影响,近年来,高等教育知识总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其实,不仅人们越来越崇尚用实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就连高校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也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人”的关注。他们总是奉教材为经典,习惯于把教学内容窄化为教材文本中包含的静态的、规则的、客观的、确定的和可操作的知识,然后遵循教材的逻辑,“告诉”学生,没有教师自己对课程的独到见解,没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情感的体验,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由此而被遗失。教学内容的固定、僵化、陈旧和机械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与单向,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焕发生命力,教学内容必须走出教材的束缚,通过教材的可持续改革,教师用心去发现、去挖掘、去激活知识的“知、情、义”,并让学生体验和吸收。 3教材——“辅”与“研”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目前,国内高校的现行做法基本上是每门课程指定一本教材,教师和学生均以该教材为轴来开展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科学内部出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一本书教学”已见端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发现学习”。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欧美高校在教育实践中,

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探究

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探究 高职教育作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 培养目标是塑造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和实用性人才1。药剂学是一门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特点。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即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特别是与企业的生产联系紧密。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药剂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药剂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药剂学实验 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培养学生的实际 动手能力,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 生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水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所以如何提升 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提升他们思考问题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全面、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校药剂学教师们始终探索的课题2。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作者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对《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下是几点体会: 1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备课 《药剂学》实验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与理论课同等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理论课教学的促进和检验。学生通过制备各种常用剂型的制剂,能较好地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从而提升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3。实验课前要认真做好实验课的各项预习工作,包括教师与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师首先要精心备好每次实验课,实验课前要深入理解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 目的、原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并把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案或讲义中,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根据每个实验的要求及学生实验分组情况

药剂学习题与答案(20200707140517)

药剂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 2. 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3. 什么是、与? 第二章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 2.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4.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何为潜溶剂? 5.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 6.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 7.用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 8.乳化剂的作用如何?如何选择乳化剂? 9.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10.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 11.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 12.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何意义? 13.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哪些? 2.常用的除菌过滤器有哪些? 3.灭菌参数F和F0值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4.洁净室的净化标准怎样? 5.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6.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7.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 8.热原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 9.热原的性质有哪些?各国药典检查热原的法定方法是什么? 10.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及去除热原的方法。 11.注射剂等渗的调节方法及调节等张的意义。 12.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 13.输液按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染菌现象? 14.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第四~五章固体制剂 1.散剂的概念、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2.用什么方程来描述药物的溶出速度?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功指数? 4.影响物料均匀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达到均匀混合? 5.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6.片剂的可分哪几类?各自的特点? 7.片剂常用的辅料有哪些?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哪些? 8.湿法制粒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9.片剂产生裂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10.片剂的包衣的目的何在? 11.片剂的成形及其影响因素。 12.简述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 13.物料水分的性质。 14.片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15.胶囊剂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是什么? 16.空胶囊的组成与规格。 17.滴丸剂的概念,它与软胶囊有何区别?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栓剂与膜剂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20200625135839)

药剂学习题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1. 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 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 合剂 B. 胶囊剂 C. 气雾剂 D. 溶液剂 E. 注射剂 3. 靶向制剂属于() . 第一代制剂B. 第二代制剂C. 第三代制剂 D. 第四代制剂 E.第五代制剂 4. 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 数学 B. 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 微生物学 5. 注射剂中不属于处方设计的有() A. 加水量 B. 是否加入抗氧剂 C. pH如何调节 D.药物水溶性好坏 E. 药物的粉碎方法 6. 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A. 溶液剂 B. 气雾剂 C. 片剂 D.乳剂 E.散剂 7. 关于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是() A. 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的研究 B. 指导制剂设 计、剂型改革 C.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D. 药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E. 药剂质量的临床监控 8. 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A. 药品 B. 方剂 C. 制剂 D. 成药 E. 以上均不是 9. 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10. 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B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D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五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五种教学方法加速学习转化 本帖最后由大风起兮云飞扬于 2014-4-21 13:19 编辑 据科学家研究证明:成人的大脑在没有持续新鲜的信息刺激下,10分钟后将自动关闭,不再接受其他信息。持续新鲜的刺激包括故事、游戏、视频、讨论、竞赛、肢体语言等——这些不外乎都是为了引起学员听觉、视觉、触觉的变化,从而让培训的内容被学员掌握得更加深刻。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会运用多种授课方法,这些授课方法涵盖各种刺激,可以将培训师所讲到的与学员所听到、记忆、最终用到的转化率增大。想让这些授课方法达到期望的效果,就需要从设计层面打好基础,在设计时考虑到每种授课方法的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操作流程、技巧和关键点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培训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教学方法的设计。 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以说明、阐述、讲解、论述等口头语言方式表达培训内容的方法,也是培训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讲授法特别适用于重要概念、知识点的讲述,但不适用于技能、方法等需要实操演练的内容。 讲授法若不成功,最常见的三类问题是:目标不清、结构混乱、展示不力。目标不清,体现在对学员对象了解不够,对讲授目标不清晰;结构混乱,体现在组织讲授内容时逻辑不够清晰;展示不力,体现在设计PPT时对内容的呈现没有做到重点突出(见图表1)。

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讲授内容传递的有效性。所以在设计讲授法时,最值得注意的是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层次清晰、论证充分。 由于使用讲授法时没有互动,学员参与度通常不是很高。讲师需要发挥高度的演讲功力,否则难以吸引学员。所以在设计讲授法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技巧: 1.举例说明:用例子来说明观点,比苍白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举例说明用在意义、价值、重要性等观点的讲授,更能让学员信服。 2.运用比喻:比喻可以让语言生动而有趣,让晦涩难懂的内容更好地被理解。比如在讲授什么是FABE时,使用猫和鱼来进行比喻: 3.运用故事:小故事胜于大道理,阐述故事的寓意更容易让学员接受。一个好的故事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个性鲜明的角色,有冲突有矛 盾,再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局。故事带出的寓意,要能和我们所讲授的观点相关联,这样才能对学员有启发作用。 4.展示图片: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如果能用图片来传递文字信息,那将会更形象生动,直指人心。比如在讲授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守时 情况时,使用以下的两张图片,不用太多描述,对比一目了然(见图表2)。 5.引用数据:使用数据来论证要讲授的观点,能使观点更加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使用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及出处。下图运用一则数据说 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异常,必须要引起重视,效果非常震撼(见图表3)。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由培训师提供背景信息(工作/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适合用于操作技能、管理技巧类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取要真实、符合逻辑,具有冲突点,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比如,在学员设计案例中,有一个内容点是销售人员去拜访客户, 穿了套西装、运动鞋,西装的口袋里装有笔记本等,最后让学员讨论这位销售人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类似这种案例,就不具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 2.明确案例设计的目的。通过案例要能清晰地带出观点和核心知识点。

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制药类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的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药剂学教学新路子,创建了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关键词]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 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制药工程系的工作目标是“培养从事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应用型、普及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在制药专业领域中,药剂学内容涉及工业化生产实践及医疗用药实践,是制药类各专业教学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制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既能满足药剂岗位需要,又能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和未来职业演变的趋势,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为医药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支高技能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高职药剂学教育面前的课题。 课题组通过改革药剂学教学方法,注重结合社会实践,探索出药剂学课程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制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事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制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是构建药剂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1.调整课本内容。根据高职院校“理论以够用为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对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应求精,即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自学,对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可以取其精华,只讲解小部分,其余由学生课后自主加以了解。而对于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

药剂学试题4

(注意:第一至三项请答于答题卡上,其余项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A 型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单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含蔗糖量( ) A 85%(g/ml )或64.7%(g/g) B 86%(g/ml)或64.7%(g/g) C 85%(g/g)或64.7%(g/ml) D 86%(g/ml)或65.0%(g/g) E 86%(g/ml)或65.7%(g/g) 2. 作为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其最合适的HLB 值为( ) A 15-18 B 4-9 C 3-8 D 6-10 E 12-15 3. 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90%乙醇是苯巴比妥的( ) A .防腐剂 B .助溶剂 C .增溶剂 D .抗氧剂 E .潜溶剂 4. 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 ) A .乳化剂 B .抗氧剂 C .增溶剂 D .防腐剂 E .矫味剂 5. 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药物密度较大 B .粒度分布不均匀 C .δ电位降低 D .分散介质粘度过大 E .药物溶解度降低 6. Krafft 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 )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D .不变或变小 E .不确定 7. 用干胶法制备乳剂时,如果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是( ) A .2:2:1 B .3:2:1 C .4:2:1 D .1:2:4 E .1:2:1 8. 往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时,控制ξ电势在( )范围内,能使其恰好产生絮凝作用? A .5-10mv B .10-15mv C .20-25mv D .15-20mv E .25-30mv 9. 滴鼻剂pH 应为( ) A .4-9 B .5.5 C .4-6 D .5.5-7.5 E .5-8 10. 制备注射剂的环境区域划分哪一条是正确的( ) A 精滤、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B 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为洁净区 C 配制、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D 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E 配制、精滤、灌封、灯检为洁净区 11. 氯化钠的等渗当量是指( )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药剂学辅导教案散剂和颗粒剂第三章

药剂学辅导 第三张散剂和颗粒剂 3.1 粉体学 3.1.1 粉体学的概念【熟】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粉体最基本的性质是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 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 3.1.2 研究粉体学的意义 3.1.3 粉体的性质 1.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 1) 粒子大小(粒度) 是粉体最基本的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 (1)表示粒子大小的方法:【熟】定方向径、等价径、体积等价径、有效径、筛分径等。 (2)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熟】显微镜法、库尔特记数法、沉降法、筛分法等。 A .显微镜法:光镜可测定0.5 —100um级粒径,一般需测200 至500 个粒子。 B. 库尔特记数法:应用库尔特记数器,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完成测定。 C. 沉降法:应用Stock。方程求出粒子的粒径,适于100um 以下的粒径测定。

D .筛分法:最早的方法,应用范围在45um以上。我国工业用标准筛用“目”表示筛号,目数越大孔径越小。 2)粒度分布通过粒度分布可了解粒子的均匀性。2.粉体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粉体的吸附性强。 3.粉体的空隙率 1)概念粉体层中空隙所占的比例。 2)分类粉体内空隙率、粉体间空隙率、总空隙率4.粉体的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粉体的重量(质量/体积)。 2 )粉体体积的表示: (1)粉体的真体积(Vt) (2)粉体内部空隙的体积(V内) (3)粉体间空隙的体积(V间) (4)粉体的充填体积(V二Vt+V内+V间) 3)密度的表示方法 (1)真密度M/Vt (2)粒子密度M/ (Vt+V 内) (3)松密度(堆密度)M/V (V=Vt+V 内+V 建) 同一种粉体的真密度是相同的,但松密度会有所不同,如MgO 有重质与轻质之分,前者的松密度大,后者的小。

【精选】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做好一个教学设计的前提。在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后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就您所教的某一课或某一知识点说说您是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设计教学的理念和目标的。 理念: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这其中识字仍然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更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只要教师认真地研究所教的每一个字,采用不同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神奇魅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外,理解诗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那样不但会破坏古诗的意境美,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从新的视角看待语文教学,积极探索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规律。低年级虽以识字教学为主,但阅读教学也不可忽视,它们之间有着互利互惠的密切联系,同时我也不否认有些专家认为识字教学也是一种阅读的观点。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的教学新路,从而达到双赢,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教材、学生及教师的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从阅读入手,迁移出汉字学习,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朗读感悟,从而巩固和深化了汉字的音、形、义,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念: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且课文语言优美,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拓展其阅读的空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着识字、学词、学句、读文、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而这节课则以阅读为主,在字、词、句的有机结合中升华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文,让学生了解月亮船的来由,而后深入课文感受“小小的船的可爱”,“我坐在里面的快乐”。

2018年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 1.01(25O 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20ml 95%乙醇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85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处方】 枸橼酸哌嗪160g 蔗糖650g 防腐剂适量 调味剂适量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将蔗糖加入到容器中,加适量蒸馏水后通入蒸汽加热,蔗糖溶解后用40目铜丝筛除去异物,再经过滤,如滤液不清可加入滑石粉助滤。另取蒸馏水适量,加入枸橼酸哌嗪,经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滤液与所制备的糖浆充分混合,并将防腐剂,调味剂溶解后在搅拌条件下缓缓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测定主药含量,合格后进行灌装即得。 本品为澄清的含药糖浆剂,具有芳香气味,相对密度应为1.270~1.305。 6、樟脑醑 【处方】 樟脑 100g 95%乙醇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樟脑溶于约800ml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乙醇至全量,摇匀即得。必要时进行过滤。 本品为无色液体,有樟脑的特臭,含醇量应为80%~87%。 7、甲醛水杨酸涂剂 【处方】 甲醛溶液 50ml 水杨酸 15g

工业药剂学试题

《工业药剂学》试卷一 1.剂型:药物经加工制成的适合于预防、医疗应用的形式。 2.渗漉法:是将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中,在药粉上连续填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浸方法。 3.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的基质重量之比。 4.热压灭菌法: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使菌体内蛋白凝固而达到灭菌效果。 5.软膏剂:指原料药、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1.根据赋形剂在制备片剂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同,可分为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湿剂。 2.预测固体湿润情况,0.<θ<90.表示液滴在固体面上可以润湿。 3.三氯叔丁醇为注射剂的附加剂,具有抑菌剂和局部止痛剂作用。 4.一般膜剂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聚乙烯醇,其外文缩写PVA,其性质主要是由其分子量和醇解度决定。 5.倍散较为适宜的赋形剂为乳糖。 6.滴丸剂的基质可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 7.玻璃瓶输液剂的灭菌温度为115℃时间为 30min;塑料袋输液剂的灭菌温度为109℃时间为45min。 8.输液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澄明度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热源检查、无菌检查。 9.现需配发硫酸阿托品散1mg×10包,应取硫酸阿托品千倍散0.01g。 1(√)粉碎小量毒剧药应选用玻璃制乳钵。2(× )表面活性剂作为O/W型乳化剂其HLB 值应为15-18。 3(√)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商品名称是吐温8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卫生部制定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5(√)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粘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是淀粉。 6(√)生物制品.抗生素适宜的干燥方法是冷冻干燥。 7(×)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一般是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 8(×)热压灭菌时,压力表指针开始上升时即可计算灭菌时间。 9(√)栓剂浇注后应于起模后把模孔上多余部分切掉 10(× )GLP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11(×)眼膏基质的组成为白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 12(√)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为三年。 13(×)干胶法制初乳时,液状石蜡:水:胶比例为4:2:1。 14(√)输液剂灌封室消毒后的菌落数应控制在2个以下。 15(√)虫蜡常用作片剂包糖衣打光物料 1.下列化合物能作气体灭菌的是( D )。 A.乙醇 B.氯仿 C.丙酮 D.环氧乙烷 E.二氧化氮 2.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剂,最适用于( A )。 A.偏酸性溶液 B.偏碱性溶液 C.不受酸碱性影响 D.强酸性溶液 E.强碱性溶液 3.胃蛋白酶合剂属于哪种制剂( D )。 A.混悬液型 B.溶液型 C.乳浊液型 D.胶体溶液型 E.溶胶剂型 4.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D )。 A. 制成盐类 B. 制成酯类 C .加增溶剂 D.加助溶剂 E .采用复合溶剂

药剂学电子教案

药剂学教案2班级药剂授课对象:131、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章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2内容学时授课时数概述一)(第1授课周次周第1次 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目术语。的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要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求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重点和难点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教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学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过 程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设药品流向:销往全国计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1 讲授新课: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一、

概述(一) 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二) (三)药典与药品标准四)处方((GMP) 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二、介绍本次课学习内容: 1、药剂学定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2 、剂型重要性3 、药物剂型分类4 5、药剂学常用术语三、强调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四、具体内容讲解:(一)药剂学定义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分为制剂学和调剂学。制剂学(药厂):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处方或其他有关处方将原料药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