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典型例题解析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典型例题解析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典型例题解析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典型例题解析页

高考典例解析一、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分).(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分)()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分).(分)()“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分)()“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分)()《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分)【参考答案】.(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五、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分)()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分)()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分)【参考答案】.()桃花流水鳜鱼肥。

(分)()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分)()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

怀的内心世界。

(分)六、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分)()“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分)【参考答案】.(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分()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分)七、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分)()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分)【参考答案】.(分)()(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八、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题。

(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

(分).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

(分)【参考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九、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分)。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分)【参考答案】、(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分)①(分)B。

②(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十一、全国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分)()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分)【参考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十二、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分)【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分).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分:答全得分少关键词扣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答全得分条分条分。

)十三、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分)()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分)【参考答案】【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十四、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分)()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分)⑴(分)⑴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

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分)⑵(分)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分)十五、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分)()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分)【参考答案】()【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十六、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分).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分)【参考答案】【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十七、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分)()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分)【参考答案】()【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十八年高考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题。

(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

船”。

(分).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分)【参考答案】.(分)津亭.(分)D 【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

从全诗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

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

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景色分情感分两者关系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分)()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分)(重庆)()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分)(重庆)【参考答案】、(分)()、借代、反问。

()、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分)()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分)(重庆)【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分)()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分)(重庆)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分)()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分)(重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

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一、形象 1、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诗人在诗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题格式:①点明形象特点②分析形象特点③点明形像作用(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例1: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②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③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例2: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形象特点+形象作用) 2、景物形象 (1)意象 提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意象。②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③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请作分析。 答题格式:①点明意象②概括景象特征或描绘画面或意境。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3:下面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答: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情感) (2)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语言

第三讲鉴赏诗歌语言(教案) 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小妹: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问:“扶”“失”妙在何处 答:“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 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二、典例探究理解语言的方法 例一: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碧绿色(以文解文) 2. “可怜”是什么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值得怜悯同情)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爱) 可爱(以旧解新) 例二: 浪淘沙令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 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 历遍穷通——以文解文 汤武偶相逢——知人论世 “历遍穷通”:这里指“伊吕”二人学识广博精深,阅历丰富成熟老到。 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 商汤、周武慧眼识贤人之故事 小结: 理解语言的方法:以文解文、以旧解新、知人论世 三、巧题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攻略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 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 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 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 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2018-10-18 08:33:10)转载▼ 标签:教育分类:高中语文试题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 “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 “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 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15. 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4. C 15.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

高考必备——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

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近十年新课标卷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题分析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 年级2010级 学生姓名张玉洁 学号44 指导教师李晓晖 二○一四年四月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诗歌鉴赏命题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与语文教材(新课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与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诗歌鉴赏试题的选材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鉴赏形象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指认意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品味意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再现情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鉴赏语言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炼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语言风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鉴赏表达技巧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修辞手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表现手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表达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鉴赏诗歌内容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鉴赏情感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先要分析内容再归纳情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先分析表达技巧再归纳情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诗歌鉴赏试题的“套作”现象及教学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6.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 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 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志。 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 (2)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 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案精华版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 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鉴赏范围词语: (一)题材方面的: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 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二)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

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三)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 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 ?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字) 2. 诗中的“妇姑”是指 3. 最后一句用了 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 1 ?“儿女各当家”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限60 0 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4.社 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春山多胜事, 兴来无远近, 1 .诗中说“赏玩夜忘归” 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6.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 处,楼台深翠微。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首联在全诗结

10.江南 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千 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 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 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 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 见解。 11.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

2019年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各地真题汇总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1.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 答案: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2.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 【诗歌鉴赏】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画中山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化实为虚,意境全出,比正面、直接地说画山似真山要婉曲有味得多。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言表。 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的开拓。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 【白话诗歌】画面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盈满双眼,苍苍茫茫的一片山是哪里的呢?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许多树木都显现出苍茫暮色,孤云自由飘浮不愿归来。此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意。 2.[2019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10分。下面我们就通过不同的例子总结出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分)。 (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