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入出、出生死亡率、性别比例及年龄组成

迁入出、出生死亡率、性别比例及年龄组成

迁入出、出生死亡率、性别比例及年龄组成

川大《人口社会学(1)1152》19春在线作业21答案

《人口社会学(1)1152》18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五分位法是用来测量()。 A.收入 B.职业声望 C.社会声望 D.贫困人口 正确答案:A 2.()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A.人口的婚姻结构 B.人口的空间结构 C.人口的性别结构 D.人口的年龄结构 正确答案:C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A.生育过程 B.衰老过程 C.死亡过程 D.迁移过程 正确答案:B 4.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提出了两种减少人口的途径,其中,通过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的抑制力量成为()。 A.积极抑制 B.预防性抑制 C.道德抑制 D.补充抑制 正确答案: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育意愿的是()。 A.生育目的 B.生育数量的看法 C.生育成本的预算 D.有关子女的看法 正确答案:C

6.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属于()。 A.生育制度 B.生育规范 C.生育的物质设备 D.生育意愿 正确答案:C 7.()反映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A.家庭模式 B.家庭结构 C.家庭规模 D.家庭生命周期 正确答案:C 8.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之间是()的关系。 A.同向变化 B.反向变化 C.因果关系 D.互相促进 正确答案:D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再生产的模式的是()。 A.原始传统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B.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C.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D.未来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正确答案:D 10.人口的()是指人口依照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而形成的结构。 A.自然结构 B.空间结构 C.阶级结构 D.社会结构 正确答案:D 11.家庭计划的核心是()。 A.提高人口质量 B.提高人口数量

内蒙古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第二章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一、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是衡量人口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指标。性别比例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生活,合理的性别比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偏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曾联合启动了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分析评论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内蒙古人口性别构成确实存在偏高的现象,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更为严重。对这一问题应该以历史的、现实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对待。 (一)内蒙人古人口性别构成现状 历次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总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明显,性别比严重偏高,分别达到128.62和118.64。1982年下降到了109.02,这是因为解放后较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对总人口性别结构的稀释作用,使总人口性别比直线下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虽然内蒙古人口的性别比仍然高于全国,但差距比较小,而且接近正常值(见图2-1)。 图2-1内蒙古及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 单位:女=100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而内蒙为108.05,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由高到低居第五位。排在前四位的是天津市、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性别比分别为114.52、110.90、109.00和108.26。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内蒙古总人口的性别比还是偏高的。 总人口性别构成是以往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死亡人口性别构成长期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较大,近期的或个别年份出生、死亡人口的性别构成影响较小。如果是开放型的人口,即人口流入、流出比较频繁的地区,其性别构成还受到流动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对于整个内蒙古地区来看,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构成。早期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历史原因,近期总人口性别比升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上升的结果。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2010年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09,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也就是说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远远超过合理范围警戒线。 图2-2内蒙古历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 单位:女=100 19641982199020002010普查年份 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00年之前,内蒙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8左右,稍有上升的趋势,但是2010迅速达到112.09的水平。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主要发生在近几年,这点可以从分年龄人口的性别构成也可以得到印证。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岁—3岁人口的性别比超过了110,而9岁以上人口的性别比

第二章 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了解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第三节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 第四节语言的年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 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 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 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 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 (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 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 (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 ↓ 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 性优选(sex-preferential) 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 sex :先天 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 ['m?skjulin]与male比较 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 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棘手的二元对立 ?两级对立范畴的缺点 白天/黑夜,方言的划分 四、研究语言性别变异的意义 思考:如果你曾经接触到其他社会文化,你认为其他文化和自己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观和男性观相比有什么差别?语言上呢? 五、性别化的言语传播 (五、六参考[美]朱丽亚·T·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79-115页) 语言是我们所使用的做复杂的符号系统之一。 研究符号行为所蕴含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传播如何体现文化观念以及男女两性的期望。 (一)言语传播体现有关的性别文化观念 1、语言定义性别 (1)男性通用语言排斥女性 (2)语言以不同方式定义男性和女性 人们常常以外表或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义女性,以活动、成就或地位来定义男性。 西方:“小姐、太太(表明婚姻状况的)”/“先生” 中国:姑娘、媳妇,师母 (3)语言命名存在物 我们关注已经命名的现象,不认可、不思考未曾命名的现象。“性骚扰” 命名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存在的现象,并借用符号性指称来思考这些现象。 2、语言令性别观念条理化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的钱数(一般以万计),以及为计算相对指标所需的平均职工人数、主要产品产量(一般以万吨计)等绝对数字指标。总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部门、地区安全状况的好坏,但是由于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情况不同,采用总量指标无法对事故的情况进行比较,也难以对安全工作的好坏进行鉴别,因此往往还要采用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表示伤亡情况的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的比例。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常用的伤亡事故相对统计指标有: (一)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干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计算公式是: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二)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计算公式是: 千人重伤率=重任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则主要是为完成国家的统计报表而制定,它易于统计,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三)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次数之和。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计算公式是: 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亡人次数/实际总工时×106 实际总工时的计算方法为: 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 (四)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计算公式是: 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损失工作日数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B进行计算。总损失工作日系指标统计时期内每一受伤害者的损失工作日的总和。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计算公式是: 伤害平均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地区安全工作的状况和安全措施的效果,所以有利于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评价指标。 (六)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产量为计算单位的行业、企业使用。计算公式是: 百万吨死亡率(B)=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数×104 百万立方米死亡率(B)=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数×104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适应于某些部门、行业的特点,且可以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较。既可用于统计报告,也可以用于综合分析。 工伤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有:千人死亡(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严重率;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 千人死亡(重伤)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重伤)人数。 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严重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发生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数值; 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人体被伤害的工作损失价值(被害者损失工作日×企业全年人均日净产值);保险福利费(包括一次性和长期的抚恤费、补助费、救济费、丧葬费、医疗费等);善后处理费用(如交通费、接待费、旅差费等);固定资产损失(设备、厂房损失的价值);物质损失(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 工伤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包括: 包括从事救援、办理善后、调查事故等人员的工资、聘金、旅差费等;停产减产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损失;因违反国家法律的罚款和诉讼费,环境污染损失等。 安全检查程序—编写检查报告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对总人口数的影响的分析报告 班级12会计2班 学号1211029108 姓名吕永生 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人口普查指在统一确定的时点,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式、项目和填写方法,由政府组织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资料,逐人地进行搜集、整理、汇总、评价、分析和公布的全过程。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人口普查提供的资料具有法律效力,被用于分配人民代表或议员名额,进行行政管理,制定政策和拟订建设计划;用于商业网点的铺设和劳动力的分配;以及用于广泛的人口研究工作。,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本文先通过分析2012年之前总人口数变化,从而研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对总人口数的影响。 关键词:总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变化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4) 一、我国总人口数的关联分析 (5) (一)我国总人口数的参数估计 (5) (二)我国总人口数的假设检验 (7) 二、模型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及补救 (8) (一)模型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8) (二)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 (10) 三、模型自相关的诊断及补救 (11) (一)模型自相关的诊断 (11) (二)模型自相关的补救措施 (13) 小结与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引言 15组有关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以及运用一些相关分析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以更好的说明因素间的关系,即总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我国总人口数主要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一)我国总人口数要素的参数估计 为了更好的进行对我国总人口数变化主要因素的分析,我们选取我国1998年至2012年的总人口数、人口出生率率和人口死亡率的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年份总人口数(万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998年124671 15.64 6.5 1999年125786 14.64 6.46 2000年126743 14.03 6.45

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

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 佟新 2012-7-30 11:09:00 来源:《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5期【内容提要】本文将性别因素引入社会分层的研究,建立理解转型社会的中国性别分化的理论框架,以分析已出现的性别间和女性间的分化。一是重新评估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性别分层及其后果。毛泽东时代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等级观念,使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人的地位。虽然男性权力并没有被本质性地改变,但女性作为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动者的实践活动重新定位了女性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即女性是具有独立社会位置的人,这是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是重新评估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对性别间分层和女性间分层产生的影响。从性别比较的视角,两性间的分化是明显的,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性别隔离、性别收入差和女性化职业的贬值。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市场因性别、阶级和城乡身份等带来的多元性,产生了性别内的分化。劳动力市场中涌现出女性低端劳动力群体和女性精英群体,无论她们是来自农村的女性,还是借助其他身份和能动性获得了精英位置的女性,她们都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性别;社会分层;性别分层;社会流动 【作者简介】佟新(1961-),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劳工研究、性别研究、城市化等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城市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的变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全球生产链式的劳动分工深刻地影响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引入性别概念,分析市场

力量对女性社会分层的作用与女性内部发生的分化,是理解劳动力市场中性别问题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理解性别分化与阶级分化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分层理论:劳动力市场与性别分化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劳动力市场因素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内容,如果再将性别变量加入其中,社会分层就变得更为复杂。社会学家吉登斯(Giddens)指出:“性别本身是分层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范例。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所有社会的男性都比女性拥有更多的财富、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现代社会中,由有关性别与分层的研究提出的这一重大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解决起来却十分困难。这就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依据阶级分化来理解性别的不平等。”[1](P376)同时,还应当包括通过性别分化来理解阶级的不平等。 传统社会分层的理论有三条主要脉络: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阶级概念,用社会分工和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分层标准。二是韦伯主义的分析方法,使用市场地位(收入)、市场机会(职业)和职业声望分析社会分层。三是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强调不同的职业位置和专业分工呈现的社会分化。进入21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呈现出新的综合,它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和韦伯主义的理论,美国社会学家E·O·赖特(Wright)强调阶级不能简单地依靠职业来定义,还应当从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进行分析,以个人与资本、决策、他人工作等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定义阶级。上述种种研究皆缺少性别视角,只有赖特强调了将家庭纳入分析中,特别要分析性别分工的作用。[2] 女权主义学者注意到性别视角在分层理论中的缺失,并力求将其纳入分析视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一)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一) 【摘要】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男女退休年龄存在着5年或是10年的差异,这到底是对女性的照顾还是歧视?在现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1978年制定的退休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希望通过问卷法,对劳动女性和知识女性对退休年龄的态度进行调查,为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相关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退休年龄;性别差异 【Abstract】Accordingtoretirementofourcountrycurrentlyineffectpolicy,thedifferencetherebeingexistingfor5ye arsorin10inmenandwomenretirementage,thisisthatgivingconsiderationtothefemalestillJim-Crowa fterall?Backgroundmovesdownwardsineconomyculturecurrentlyineffect,1978workoutthepolicyre tiringhascertainlaggingnature,themainbodyofabookishopedbyquestionnairelaw,theattitudetoretir ementagemakesaninvestigationtothefemalewhoworksandtheknowledgefemale,basisadjustingthe realityprovidingarelevanceforpolicythedaystocome. 【Keywords】Retirementage;Genderdifferences1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退休年龄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延长退休年龄和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纷争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①人口预期寿命。②人力资源。③赡养老人。④人口老龄化。⑤性别。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劳动女性和知识女性的调查,揭示她们对退休年龄的不同态度,为以后的政策修正提供依据。 2政策分析 2.1政策的背景分析。 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实行差别对待,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的政策在50年代制定并实行,“很大程度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该政策制定的初衷,一是有利于人口的再生产,二是为保护承担人口再生产重担的母亲的身体健康。而这一政策当时并未遭到很大的质疑。因为当时这种男女有别的退休政策可能是符合社会预期和妇女需求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给女性个人、群体也带来变化。首先,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作不再由国家计划分配,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这促使人们劳动价值观的改变。其次,女性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妇女的平均寿命已长于男性。再次,女性的就业能力增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女性的生育负担减轻了不少,女性已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女性的文化水平总体提高,这些使妇女有更多的精力工作,也有了胜任工作的基础。 可见,产生于50年代的男女有别的退休制度反映并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合理性基础。到了今天,这些基础已逐步消失。继续执行这个政策,结果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保护妇女”,而可能是限制妇女,伤害妇女。 2.2政策的法律意义分析。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妇女有获得就业和发展的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收入是妇女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失去经济上的独立,就会失去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工作是女性与社会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2005年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正式将男女平等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为解决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而确定的带根本性的总政策,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具体政策起导向和制约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协调提供依据。从政策的层面上看,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也是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违反。 2.3政策执行的结果分析。 执行男高女低的退休年龄,对妇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是社会学分析的重要主题,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与社会分工,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构成了研究社会不平等的两个传统。 第一节社会不平等 一、什么是社会不平等 关于什么产社会不平等,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回答,对社会不平等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即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法国社会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是这种意见的代表。他认为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如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等方面的差别,另一种是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如某些人通过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对社会不平等持狭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如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差别,都属于等级差别。 二、社会不平等的相关概念 (一)性别和年龄 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男性和女性不仅存在基因,荷尔蒙,生理结构等差异,且存在着行为,智力和个性上的差异,男女在各方面的差别达50种以上,一般而言,男女差别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2、在视觉,平衡觉能力方面,女性不如男性,3、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4、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5、竞争性,好胜性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生,6、在忘记和观察方面,男性较女性逊色。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别,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别上的差别,带有社会建构和父权制压迫的特别,因此,审视性别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在知识生产的问题上,要通过对社会性别这一变量的强调和分析,使被边缘化的众多女性问题浮出水面,改变社会学中以男性及相关议题为唯一的正统议题的局面。 年龄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生命过程,是一种先赋地位。年龄也是判断一个人的地位与角色的重要依据,依据一个人的年龄而确定的地位,称为年龄地位,对占据某年龄地位的人行为期望,称为年龄角色,年龄地位与其社会地位一样,构成了大部分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的基础。(二)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集团的社会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 3 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一)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一)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 (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 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即: 千人死亡率=×10(1)

(2)千人重伤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即: 千人重伤率=×10(2) 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 百万工时伤害率=×10(3) 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 (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 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 (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

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 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 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b.停产期间的检修工作时间和勤杂工作时间不是非工作时间,而停产期间的学习(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时间为非工作时间。 c.正常情况下,每日工作时间按8小时计。 d.全部职工(或工人)的满勤工时数 =全部职工(或工人)人数×(日历日数-非工作日数)×每日工作时间(6) e.加班工时数要精确计算,把工人和职员每次的加班时间相加。f.全部职员的工时数

死亡率模型

死亡率模型 [编辑] 死亡率模型简介 阿尔特曼(Altman)的死亡率模型(mortality models)是依据寿险思路所开发的,即该模型与确定寿险保费时的方法和思路一致。它以债券或贷款在特定时间段的违约率的组合为基础,根据信用等级分类,开发出一张表格(称之为死亡率表),用该表对债券或贷款的一年的边际死亡率(marginal mortality rate。MMR)和多年的累计死亡率(cumulative motality rate,CMR)进行预测,衡量某个特定信用等级的债券或者贷款的违约率。 该模型认为各债券违约相互独立,即不存在相关效应和连锁反应,相同信用等级的债券违约情况相同,而不同债券类型的违约下的损失率不同且相互独立,但同一债券类型的违约下的损失率基本相同,这些与信用度量术有相同之处,但两种模型在处理上有明显不同。 事实上,该模型是用历史数据统计不同信用等级下债券的边际死亡率和累计死亡率,同时,也可以统计出不同信用等级下的LGD,所以该方法比较容易理解,但应用也存在较大难度,主要是对数据量要求很大,许多单个商业银行无法提供如此大的数据库,如对有7个信用等级的债券的损失进行比较精确测算,则样本要达到7万多个,这对一般商业银行是不可能的。 [编辑] 死亡率模型的内容[1] 死亡率模型的应用范围包括债券和贷款,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规模的贷款违约数据库,该模型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某个特定信用等级为i的债券在t年的边际死亡率(MMR)的计算公式如下: MMR t=在t年违约的j级债券的总额t年初样本中j级债券的总额 计算出个别年份的MMR后,通过计算MMR t的加权平均值带入死亡率表中。所使用的权重ω应该反映不同年份中的相对发行规模.因而结果会偏向于发行规模大的年份,这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作者:王斌,陈佩,徐佩尔,汤海华,孔亦文,耿军,陆瑾月,颜雪云,秦光耀,宋琴作者单位:200435 上海,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探讨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快速测定BNP,同时收集患者其他相关临床信息,比较分析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的关系。20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00例,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各50例,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各占50%;女100例,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各50例,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疾病分别占51%与49%。结果(1)BNP值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同性别人群的BNP值无明显差异(P 0.05)。(2)BNP值与年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高,BNP值呈上升趋势(P 0.05)。(3)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疾病之间的BNP值差异有显著性,即心源性疾病的BNP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疾病(P 0.05)。结论年龄、疾病对BNP值有着一定的影响,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鉴别有着重要价值。【关键词】BNP;年龄;性别;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 WANG Bin, CHEN Pei, XU Pei-er, et al.Shibei Hospital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Methods BNP levels of 200 patients were detected very quickly and the rela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 200 in-hospital patients, 100 were male, in which 50% were 75 years old, and 50% were 75 years old, and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0%, while non-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0%. 100 were female, the age composition was the same with male group, and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1%, while non-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49%.Results There was no relation between BNP value and gender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NP value was observ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P 0.05). BNP valu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 and as the age increased, BNP value became high (P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NP value between cardiac dyspnea and non-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and the BNP value of 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P 0.05).Conclusion Age and disease can impact on BNP value and BN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heart failure and in the etiopathogenisis discrimination of acute dyspnea. [Key words]BNP; age; gender; non-cardiac dyspnea; cardiac dyspnea BNP是利钠肽的一种,由Sudon等[1]于1988年从猪脑中提炼,故此命名。BNP由含17个氨基酸环结构的32个氨基酸组成[2]。在正常人体,BNP以颗粒形式贮存于左右心房,心室的BNP含量约为心房含量的1/50~1/100[3],但心房分泌BNP的能力并不与其含有心钠肽高浓度相当,去除小鼠的心房,心脏分泌BNP仍可保留正常分泌量的60%,而心房肽(ANP)则降至正常分泌量的5%以下[4],这提示ANP 主要由心房分泌,而BNP则主要由心室分泌,这可能与心室BNP含量小、分泌较心房迅速有关。正常状态下BNP在心室贮备很少,心室壁的张力增加是BNP释放的主要原因,轻度心室负荷增加即可使它的mRNA表达增加,BNP合成增加。BNP和其他利钠肽-ANP、C 型脑钠肽(CNP)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 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可瞬间合成,半衰期极短约18~22min,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压力负荷等刺激均可使BNP迅速合成释放[5]。这成为左室功能障碍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成为临床心衰诊断、

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变动分析

【摘要】本文对2000年~2013年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性别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一直偏高。同时,该省还具有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明显下降等特点。针对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应在提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对女性的价值认识上进行重点关注,实现男女就业平衡,实现贵州省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 一、引言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常用性别比来表示。一个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会通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过程体现出来。由于不同产业和职业对两性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存在差别,性别结构还可能通过影响就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根据2000~2013年的数据显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波动较大,虽总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较全国数据显示,一直是偏高的(见图1)。而且,经验数据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总人口的性别比在95~102之间波动(陈卫,宋健,2006)。由此可见,贵州省的人口性别结构是不平衡的。本文拟从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为例,厘清其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正确评估未来“十三五”时期贵州省人口结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路径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现状 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00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3755.72万人,男性人口数为19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52.4%;女性人口数为1787.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7.6%;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180.2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10.08;2013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3502.22,男性人口数为182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52.04%;女性人口数为1679.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7.96%;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142.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8.50。从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少,女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但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波动较小;2000年到2013年总人口的性别比波动较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第一,男女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变化较小,但男性人口数仍然超过女性人口数很多。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51.49~52.4%之间波动;女性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47.6~48.51%之间波动。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在111.1~180.28万人之间波动。 第二,性别比失衡程度在不同的年份表现有差异。2001~2003年人口性别比变化较平稳;2004年开始,到2009年则波动较大,在106.14到108.19之间波动。 贵州省人口性别比总体偏高,与此同时,还具有分年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不断缩小等特点。 (一)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巨大。第五次人口普查,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15~19岁组,性别比为124.08,性别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0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41.53,最高与最低性别比差异为82.55个百分点;第六次人口普查,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0~4岁组,性别比为123.94,性别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0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40.85,最高与最低性别比差异为83.0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10年,0~4岁年龄组性别比显著增加,上升了9.93个百分点,5~14岁和75~99岁年龄组性别比也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0~14岁和75~99岁年龄组的性别比明显偏高造成的。与此同时,15~34岁和50~74岁年龄组性别比在不断下降。联系前文,从2000年到2010年贵州省的总人口性别比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可

第七讲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

第七讲社会不平等与分层 分层 社会不平等 性别 种族 年龄 一、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一种按照人们相对地权力、财产和声望,将 人群划分为不同层级地制度.社会分层是在等级体系中对不同群体进行排列分类地方法,它象征了在分配报酬、特权及资源时存在地结构性地不平等. ●每个社会中都存在社会分层.农业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界限分明,在狩猎采集社会中 更为平等. ●四种社会分层制度: ●奴隶制slavery ●种姓制caste system ●等级制estate stratification system ●阶级制度class system ●财富property、权力power与声望prestige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阶级制度地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相对灵活地界限.阶级制度允许社会流动,即人们在 阶级阶梯上向上或向下地运动.因为阶级地划分是以财富为基础,出生时划为父母所处地地位,但可以通过在社会中所获得地财产改变自己地社会阶级. 二、社会分层出现地原因 ●1、功能主义观点:激发能干地人 ●一个社会中之所以存在某些独具特色地行为模式,是因为它们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是有功能地. ●金斯利·戴维斯(Kingsley Davis)和威尔伯特·莫尔(Wilbert Moore): ●1)社会必须确保某些职位有人承担; ●2)某些职位比其他职位更加重要; ●3)更为重要地职位必须由更能干地人选来承担; ●4)为了激励更能干地人去承担职位,社会必须为他们提供更多地报酬. 对功能主义地批评性观点 ●1、既然最重要地职位能得到更高地报酬,是否具有最高报酬地职位就是重要地? ●2、所有职位都应该基于人地实际能力进行分配,但事实却是能力并非决定一个人 拥有机会多少地决定因素. ●3、社会分层既然是功能性地,那么它应该有益于所有人,社会现实却表明分层具有 反功能. ●亚历克斯·罗德里格斯年薪2200万美元. ●2、冲突论观点:阶级冲突和稀缺资源 ●冲突论强调冲突,而不是功能,才是社会分层地原因. ●在每个社会中,各个群体为了获取更大份额地社会资源相互之间不断斗争.当一个

出生率和死亡率如何计算

出生率 (发稿时间:2006-5-24 阅读次数:209) 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又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它反映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以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出生人数是指活产,即离开母体时有生命现象的活婴儿总和。年平均人口数是年内各时点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就是年内全体人口所活人年数。年平均人口数也可用期中人口数代替。 出生率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若出生人数的计算期不足一年或大于一年,需折算为年出生人数,例如,将半年的出生人数乘以2,五年的出生人数除以5,等等。 出生率是就全体人口计算的,故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就人口中某一类别来计算的出生率,称特殊出生率。如各年龄的出生率,城乡人口出生率,各民族人口出生率和不同行业、职业的出生率等等。 出生率水平取决于各年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各年龄妇女生育率越高,出生率便越高。生育旺盛年龄的妇女比重越高,出生率也会越高。妇女生育率高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所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出生率有很大差别。 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出生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时,要考虑性别和年龄构成的影响。 出生率高低是决定人口自然变动的两大因素之一。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实质上就是控制人口出生率的水平。 出生率是研究和分析人口再生产趋势,制定文化教育、妇幼保健、社会福利等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

死亡率的计算: D(t)/0.5[N(t)+N(t+1)] D(t):一年内死亡人口数 N(t):年初总人口 N(t+1):年末/第二年初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或期中人口数)之比。说明该时期人口的 死亡强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计算公式是:死亡率= 式中D 为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P为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计算死 亡率时,分子和分母的统计范围要一致。根据统计分析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分子与分母计算总死亡率和各种特 殊死亡率。如无特殊说明,死亡率通常是指总死亡率。死亡率一般按年计算,即某年内死亡人数与同年平均人口 数之比。如果统计期不满一年或超过一年,均应折算成一年计算,以便进行比较。死亡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等发展水平。因此,比较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率,可以反映社会 经济和社会卫生状况的发展水平。一个封闭人口的变动 趋势主要决定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水平。男性和女性不 同年龄组的死亡率差别很大,婴幼儿及老年人死亡率远 远高于青少年。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地区的死亡率水平受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在比较不同地区或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死亡率时,要考虑到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变动。死亡率还可按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分别计算,称为特别死亡率。 婴 儿死亡率婴儿出生后第一周岁以内的死亡率,亦 即未满周岁前死亡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一般以 年度为计算单位,以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婴儿死亡率= ×1000‰。式中D0为本年内不满周岁死亡人数,B 为同年活产婴儿数(即同年出生人数)。该公式表示每1000个出生人口中不满周岁死亡人数的比率。本年内登 记统计的不满周岁死亡人数中,有一部分是上一个年份 出生的,同本年出生人数口径不一致,致使计算结果不够精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方法是调整分母的出生人数。根据经验,在本年死亡的不满周岁的婴儿中2/3是本 年出生的,1/3是上一年出生的。因此,对分母的出生人数也按此比例进行加权调整,调整后的计算公式如下:婴儿死亡率= ×1000‰。式中Bt,Bt-1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