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设计咨询的几点思考

地铁车辆段设计咨询的几点思考
地铁车辆段设计咨询的几点思考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问题与完善对策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问题与完善对策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要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它可以促进人口流动,提高资源的流通性,因此在各个大中城市都可以看到地铁建设正在高速蔓延。作为城市的动脉,地铁将城市之间的时空大大缩小,使得城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许多居住区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在地铁沿线,特别是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居住区,已成为一个市场价值较高和发展形势较好的标杆。由于地铁车辆段的占用空间较大,城市土地使用紧张的情况使得合理利用车辆段上盖空间成为一个科学的命题,将居住区与工业建筑相结合可以使得用地得到节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等。 1、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意义 城市轨道具有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通过轨道交通线路相关节点的物业开发,可以进一步引起规模效应,因此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物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首先,城市交通压力由于地铁的开发而得到进一步的缓解,城市土地不断增值,人口不断聚集、商业和居住等区域性功能迅速形成的当前,在地铁车辆段上盖进行居住区集中开发可以有效的整合地铁沿线地块,使得城市区域功能进一步形成,对于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调节,使得城市活动的强度进一步增加,对于区域经济有着良好的带动效果; 其次,地铁的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其运营回收成本较慢,因此地铁盈利成为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其他地区的经验,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居住区

可以有效的盈利,对于物业进行开发可以创造丰厚的利润。通过地铁上盖居住区的开发,地铁经营者可以将利润进一步投入到地铁建设中,地铁建设也就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地铁上盖居住区的开发是一种有效的筹资方式,对于地铁经营者财务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 最后,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对于城市土地稀缺性问题也是一个解决方案,而且居住区开发的商业价值与实用价值较高。 综上分析,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居住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轨道车辆的频繁往来对于居民会产生影响,一些噪声和振动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会对业主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这是上盖开发物业不可回避的缺点。 2、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物业的特殊性 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居住区,对于普通土地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要进行解决,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房屋不落地的建筑专业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一般来说,车辆段上盖物业就是在车辆段厂房的屋盖顶之上进行物业的修建,车辆段室外标高即为城市用地的自然标高,因此上盖物业交通的组织没有普通的地面开发自由。重点需要考虑地铁上盖居住区的入口问题,包括人行与车行入口两个部分,需要与路桥专业结合考虑之后再设计车行路口,适宜的起坡长度以及路线的选择是入口设计成功的关键。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物业,管线的处理与普通落地物业开发存在巨大的差别,也更为复杂。在室外水、暖、电等设备管线的处理中不能采用普通的埋地处理的方式,而应当在特殊的设备层内部安装这些管线。一般是将设备层设计在厂房屋盖之上,

TOD模式下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体设计探索

地铁车辆段上盖TOD模式综合开发利用实践探索 --以深圳市前海湾车辆段上盖综合体为例 摘要以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体为代表的复合开发模式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在引领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作用独特以深圳地铁一号线前海湾车辆段上盖综合体为例, 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强调基于TOD模式在地铁车辆段用地上进行高强度,高密度,混合功能的上盖综合体开发, 对提高地铁沿线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归纳分析, 探讨其中的设计规律和基本方法, 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地铁地铁车辆段上盖城市设计综合体公交导向型开发 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城市物质财富积累的直接表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 地铁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对城市规划建设影晌深远、然而, 地铁建设耗资巨大、周期长、投资回收难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项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对地铁站点、车辆段及其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 为地铁建设筹集资金, 才能使其走上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地铁车辆段大多选址于地铁线路的中间段或始末端, 占地面积大, 对周边地区城市功能和空间环境分割作用明显, 若不善加利用, 易造成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地铁车辆段用地进行上盖综合体的开发, 对提高城市土地与

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践行以公交导向型开发为导向低碳城市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一、基本概念 1、T O D模式 T O D (Transit-Orented Deveopment) , 即公交导向型开发, 是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 提出的社区发展模式, 倡导以公交站点为核心, 在400~ 600m (5一10min步行路程) 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内,集中布置居住、商业零售、办公等设施、社区中心设置公交站点和商业零售设施, 在相邻地段布置公共空

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探讨

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探讨 高峰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310000摘要:目前国内外对地铁上盖物业的研究很多,日本、香港等地地铁建设的同时,上盖物业也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地铁+物业的模式取得了成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正在进行有益的探讨。国内受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实施力度、地铁公司开发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影响较大,好的上盖物业方案,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地铁公司及设计单位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统一研究,才能真正做到带动城市发展、发挥城市公共客运交通骨干作用、减少政府补贴实现规模化收益。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分析 (一)开发理念与原则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已由单一运营地铁交通功能向多功能发展,车站、区间、车辆段及其周边都成为开发的重点,通常物业开发包括车站周边发展物业模式、线路下部发展物业模式、隧道上部发展物业模式、上盖大平台发展物业模式。经过梳理,根据沿线情况,一般对地铁资源开发有以下三种方案。 (一)已经建成区域,但仍有开发潜力的主城区范围内的区域,可以结合站点进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 即通过车站自然形成空间对周边地下空间进行整合合理利用,所谓自然形成空间通常是指本由于线路标高、埋深、管线拆迁、换乘等原因使车站及区间主体工程产生的可利用地下、地上空间作为工程综合开发的场所,可以根据周边情况进行其他商业、服务业活动以增加收入。此类型空间的物业开发要充分考虑周边城市环境与空间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业态,通常作为城市地面空间的有效补充与辅助。 (二)需要加大开发力度的区域,宜采用地铁上盖开发的模式

[工艺技术]成都地铁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正式版)

(工艺技术)成都地铁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正式版)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参编单位及人员名单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 主要参编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阳丁山梁波李冬竹王明霞李儒英姚雪梅 主要参编人员:(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宇王尹马骞付笠刘振丰汤徐张定文李强胡兴宇陈后良陈礼周军峰涂一麟耿成帮高承敏曾 建谢波蔡冬兴谭成中魏玉龙 本标准审核人:陈华银时亚昕周勇义彭宝富蒋岿松凌喜华朱均 本标准审批人:张智

目录: 12 库内和库外标志标线42 1 一般规定2 2 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3 3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6 4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10 5 车辆检修设施16 6 综合维修中心23 7 物资库25 8 生产办公28 9 后勤服务设施30 10 车辆段资源共享32 11 绿化设计34

车辆基地设计应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建设经验以及运营管理地方规定,提出以下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设计总体技术要求,以指导成都地铁新线车辆段的设计。本手册适用于成都地铁(含100km/h以上速度市域快线)新建车辆基地,但不包含有轨电车停保基地。 1一般规定 1.1车辆基地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利于列车运行组织、减少列车空走距离、增加夜间空窗作业时间、救援抢险及资源共享等条件。 1.2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到整个线网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大架修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便于资源共享各条线的合理利用,便于车辆的运送和工程车的转线,并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车辆基地至终点站的长度大于20km时,宜另外设置停车场。 1.3车辆段的位置宜设在交路折返点附近,以便于列车的出发和进段,减少列车的空车走行距离,有利运营。 1.4车辆基地内的建筑物布置应适当集中,单体应尽量整合,并结合规划条件,对于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做好预留。 1.5绕城高速以内且沿江河的车辆基地车场线

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研究

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综合管线设计是地铁车辆段设计的一大难点,也是地铁车辆设计成功与否的要害点之一。通常综合管线是在各专业完成施工图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因此每次综合管线设计的工期都非常短。日前传统的综合管线设计思路及方法已不能满足设计需要,为了较好地解决综合管线设计周期短、质量要求高的难题,推出新的综合管线设计方法尤为迫切。研究结论: 通过地面车辆段、双层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的归纳总结,提出采纳反推法设计综合管线。采纳反推法设计综合管线,将缩短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周期50%,提高了设计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设计人员的综合本质。要害词: 地铁; 车辆段; 综合管线; 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为国际大都市的标记已逐渐为各城市认同。为提高城市的形象、地位、竞争力及和谐程度,日前,全国已有近40 座城市已建成或在建及拟建地铁线路(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沈阳、深圳、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宁波、无锡、苏州、东莞等) 。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以下简称车辆段) 作为地铁线路运营和后勤物资的基地,通常一条地铁线路就需要设置一处车辆段( 定修段,大架段一般为线网统筹规划) 。车辆段涉及约30 个专业及系统,在地铁中为仅次于线路所牵涉专业及系统数量最多的系统。车辆段作为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的后勤保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车辆段的设计也一直是地铁设计的要害工点,其重要性一点都不逊于车站和区间。车辆段设计通常包罗工艺设计、站场道路及排水设计、路基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低压配电设计、给排水及消防设计、通风空调及采暖设计、绿化景观设计、工程筹划及概预算设计、综合管线设计,以及与各系统专业的配套设计。在以上各设计项目中,综合管线设计通常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最不起眼的设计项目,但其重要性不次于土建设计。由于管线通常敷设于地下( 道路下或股道下,室内也采纳架空方式) ,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发现其错误之处,但建成后对车辆段的正常运营影响较大,按照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习惯,通常是等到施工完毕交付运营时才检验其成功与否,故地铁企业通常以综合管线设计成功与否来衡量或判定车辆段设计成功与否的第一道关口。因此综合管线设计在车辆段设计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1 综合管线设计的作用工程设计中综合管线设计的作用如下: ( 1) 节约用地; ( 2) 节约工程投资; ( 3) 综合规划管线、合理组织专业管线走向,便利运营检修; ( 4) 协调管线交叉,幸免发生废弃工程; ( 5) 为车辆段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基础保证; ( 6) 协调各专业及系统接口。2 综合管线安排原则2.1 基本原则( 1) 管线综合安排应与车辆段总平面安排、竖向设计和绿化安排统一进行。使得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及竖向上彼此协调、紧凑合理。( 2) 管线敷设方式的确定,应按照管线内介质的性质、车辆段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施工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3) 管线综合安排,必需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共架、共沟安排。( 4) 管线带的安排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相平行。( 5) 管线综合安排时,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其它干管的交叉。当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6) 当车辆段分期建设时,管线安排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近远期结合。近期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得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 7) 管线综合安排时,干管应安排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者管线分类安排在道路两侧。( 8) 管线安排应以股道、厂房和电缆沟安排为基本点,其它管线按照股道、厂房和电缆沟的安排而安排。( 9) 综合管线设计应与总平面安排相结合,变电所、污水处理站等动力设施尽量靠近使用负荷点,以减少室外管线的安排难度。2.2 安排原则( 1) 压力管让自流管; ( 2)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 3) 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 4)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 5) 检修次数少的、便利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便利的; ( 6) 检修次数多的沿墙敷设或沿绿化带敷设; ( 7) 质量较轻的沿墙或沿屋架敷设,质量大的埋

地铁车辆(中间车体)总体设计

地铁车辆(中间车体)总体设计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车型的选择 2.1选型原则 2.2选型的条件及依据 2.3现有地铁车辆基本参数 2.4编组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2.5进行牵引计算并选定车型 第三章车型的基本尺寸 3.1车辆设计基本尺寸 3.2主要参数校核 第四章平面断面布置 4.1车辆平面布置 4.2车辆断面布置 4.3设备布置 第五章车体结构设计 5.1车体结构形式 5.2车体结构组成 5.3车体材料选择 第六章车辆部件选型与设计 6.1转向架选择 6.2车钩和缓冲装置的选择 6.3制动装置选择 第七章车辆空调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7.1牵引系统及其电气设备 7.2辅助供电结构 7.3网络结构 7.4乘客信息系统 第八章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飞速发展,扩建及改造速度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如何解决成都市越来越拥挤的交通已经成为建设和谐成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受限于城市土地面积的限制,城市内的公路不可能大规模扩宽,并且随着地面机动车数量的飞跃式增长,采取扩宽地面道路的方法来解决交通拥挤所取得成效越来越不明显;通过建设高架桥来缓解交通拥挤效果显著,但对城市整体的风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地铁以其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少、运营效率高等特点,成为大都市人们出行的首选,也是各地政府解决城市

交通拥挤问题的一大法宝。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出安全性能高,乘坐舒适性好的城市地铁车辆是我们国家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发展的方向。 1.2我国地铁车辆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朝着多样化发展,在已运营的线路中,出现了多种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如地铁、轻轨、市域快线、有轨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类型也日渐繁多,如普通轮轨、直线电机、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具体车型已有A型车、B型车、C型车、D型车、磁悬浮列车、直线电机车辆、跨座式单轨车辆。部分车型如A型车、B型车的国产化率已经非常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在全方位提升,带来了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式发展迅速,不同的车型满足不同的轨道交通线路需要,通过对车辆特性的分析选择最为适合的车辆,充分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城市交通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环保等要求。 地铁车辆的选型是地铁工程整体方案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车辆类型的选择应在满足系统运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选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技术标准。因此,地铁车辆的选型不应局限于地铁车辆本身的技术经济比较,而应上升到系统的高度,对整个系统的技术经济进行综合比较,以选择有利于降低系统投资和运营成本的车辆,这是城市地铁车辆选型的基本出发点。 2.1选型原则 (1)应满足系统的运营要求,并充分考虑地铁的运营模式及管理模式。 (2)应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选取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车辆,以减少维修工作量和运营成本。 (3)应选择造型美观、乘坐舒适的车辆,以吸引更多的旅客。 (4)应选择适应地下、地面、高架等线路状况及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的车辆,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应立足于国产化,引进的关键技术设备也应具备向国产化过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6)应兼顾远期地铁发展需要,以便统一考虑检修设备。

地铁车站及上盖物业整体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张扬

地铁车站及上盖物业整体设计的研究与分析张扬 发表时间:2018-05-24T17:25:04.8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张扬[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上盖区块占地不小,如果对这些地块运用适当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城市土地资源意义重大。 杭州市地铁置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7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上盖区块占地不小,如果对这些地块运用适当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城市土地资源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实例对地铁上盖物业的综合体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设计地铁线路的线位和站位主要在上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综合研究确定,经过不断优化逐步稳定方案。地铁车站功能定位则是基于交通接驳功能和用地功能的不同情况加以明确的,一般分为综合枢纽站、交通接驳站、片区中心站和一般站,除以小汽车停车换乘、常规公交换乘功能为主的交通接驳站外,其他站点在条件成熟时都可进行中高密度的居住和商业为主的上盖开发。所谓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是指在地 铁车站或车辆段上空加建楼板,在楼板上进行综合性物业开发。这种开发方式本质上是地表增厚、复合利用、空间加密的方式。 1、商业建筑项目基本概况 商业广场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区,交通十分便利,建成后将是本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本项目地面以上包含一栋甲级5A 超高层写字楼、一栋凯宾斯基五星级酒店、一栋高档酒店式公寓楼以及含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裙房。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162379 m2,包含地上106817 m2,地下55562 m2。其中最高的办公楼总共26 层120 m 高;五星级酒店高度87m,含312间客房;公寓楼一共33层99 m 高。 5号线某车站东西横贯地下室地下三层和地下二层的心脏地带,将整个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同时又使得项目的所有功能紧紧围绕车站四周布局。以公共交通主导整个项目的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交上盖综合开发理念。该地块建成后将成为天河地区集商务、商业、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停车、地铁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魅力都市中心。 2、建筑设计地铁与上盖物业一体化空间设计 2.1地铁站体位置与总平面布局的关系 一般的地铁站点与周边的开发地块关系可分为路中式、路侧式两大类。 路中式地铁站的本体位于城市道路下方,在人行道设置地铁出入口或将出入口连接至路旁的公共建筑地下室即可。对于两者的建筑设计而言难度较小,施工简单不会相互影响和牵制。但地铁与物业开发的关系十分薄弱,地铁的交通便利性对地块的提升有限。 路侧式站体则部分或者全部进入物业开发地块的范围,在设计中需要整体考虑地铁与上盖的关系,做到相互之间有机衔接。同时设计与施工技术上也要可行,设计难度可谓成倍数的增加。这种模式的布局使地铁与物业开发的空间与功能正真融为一体,轨道交通的快捷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的便利性达到了水乳交融,实现了综合开发的双赢局面。 本项目的地铁站体属于路侧式布局,由于五号线总体线路规划的原因,车站站体斜穿本地块的地下室,将用地分成了南、北两个三角形。设计中因势利导,巧妙的将车站的不利因素化解。其中北侧三角形较小,布局中首先考虑超高层办公塔楼的投影范围需要避开车站,以免高层塔楼沉降威胁到车站的结构安全。而多层商业裙房则与地铁车站上下联合形成整体,一起构成北区的建筑形态。南面则布局了酒店、公寓楼和商业裙房,在南北两组建筑之间紧靠车站的南侧设置地下二层的下沉广场,并与东西两侧的地面商业广场相连,成为本项目中最核心也最为醒目的开放性空间 图车站与地块的平面关系图 如此布局的巧妙之处在于,既保证了办公、酒店、公寓和商业可从外围方便进出并各自享有独立的入口广场空间;同时正中央的下沉广场和开放性空间成功的将城市综合体的各个功能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以共享的核心景观空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的引导地铁带来的大量人流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地块的商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2.2 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的互动 本项目地下室一共3 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商业,地下二层为停车库及部分商业,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对照七号线的总体线路纵断面的设计要求,地下三层的标高与地铁的站台层基本吻合,地铁的站厅层与物业开发的地下二层齐平。 裙房的商业位于站体的正上方,特别是在站厅的付费区上部设置了一个直接通往采光屋顶的商业中庭空间,商业空间与地铁站厅层视线上保持了畅通。试想一下,刷卡进站后,站厅南边是通透的玻璃幕墙,白天的阳光或者夜晚的月光从顶部洒下,抬头仰望可以看到五层通高的商场空间,身处地铁站里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息;凭靠在商场中庭栏杆边上,往下也能看到地铁站厅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地铁空间与商业空间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设计一改以往昏暗、封闭的地铁印象,将室外景观和商业氛围引入地下,开创了全新的地铁空间体验。地铁站再不仅仅是人们匆匆而过的场所,也将会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下沉广场与地下商业空间

地铁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

参编单位及人员名单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 主要参编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阳丁山梁波李冬竹王明霞李儒英姚雪梅 主要参编人员:(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宇王尹马骞付笠刘振丰汤徐张定文李强胡兴宇陈后良陈礼周军峰涂一麟耿成帮 高承敏曾建谢波蔡冬兴谭成中魏玉龙 本标准审核人:陈华银时亚昕周勇义彭宝富蒋岿松凌喜华朱均 本标准审批人:张智

目录: 1 一般规定2 2 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3 3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5 4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9 5 车辆检修设施16 6 综合维修中心23 7 物资库25 8 生产办公28 9 后勤服务设施29 10 车辆段资源共享31 11 绿化设计33 12 库内和库外标志标线42 车辆基地设计应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基础上,结合成都

地铁车辆基地的建设经验以及运营管理地方规定,提出以下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设计总体技术要求,以指导成都地铁新线车辆段的设计。本手册适用于成都地铁(含100km/h以上速度市域快线)新建车辆基地,但不包含有轨电车停保基地。 1 一般规定 1.1 车辆基地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利于列车运行组织、减少列车空走距离、增加夜间空窗作业时间、救援抢险及资源共享等条件。 1.2 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到整个线网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大架修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便于资源共享各条线的合理利用,便于车辆的运送和工程车的转线,并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车辆基地至终点站的长度大于20km 时,宜另外设置停车场。 1.3 车辆段的位置宜设在交路折返点附近,以便于列车的出发和进段,减少列车的空车走行距离,有利运营。 1.4车辆基地内的建筑物布置应适当集中,单体应尽量整合,并结合规划条件,对于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做好预留。 1.5绕城高速以内且沿江河的车辆基地车场线路肩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2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绕城高速以外车辆基地路肩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1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 1.6车辆较大修程应尽量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探讨摘要:在城市土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利用车辆段上部空间,将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在保证各自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机结合起来,以节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车辆段为例,详细阐述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地铁;物业开发;建筑方案;可行性 abstract: urban land in the growing tension today, how to use the car depot upside space, will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civil construction in assure respective use func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organic combine, save of land use, promot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aking a car depot as an exampl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subway car depot cover property development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of a few questions. key words: the subway; property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 u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后勤基地,它包括停车、日常检修、综合维修等功能,以及物资总库、培训中心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 地铁车辆车端连接装置设计

XX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系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地铁车辆车端连接装置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城市轨道车辆) 班级:城轨081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副教授 起止日期:2012.3~2012.6 设计地点:车辆工程实验中心

摘要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我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其中以地铁车辆系统最为典型且应用最广。车端连接装置是地铁车辆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连接机车车辆、减缓列车的纵向冲动(或冲击力)、传递列车电力、通信控制信号和连接列车风管。 本课题针对我国地铁车辆的要求,对车端连接装置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对密接式车钩与列车风挡进行了着重研究。自动密接式车钩采用弹簧装置作为手动解钩和复位机构,钩体端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带缓冲器和无缓冲器的半永久牵引杆定位孔采用长圆孔结构。 风挡装置不仅要美观舒适,还应具有良好的纵向伸缩性和横向、垂向柔性,以承受和适应车辆之间在运行中的错动和冲击,保证列车安全通过曲线和道岔。因此地铁风挡的选型必须满足上述要求。 关键词:地铁;密接式车钩;风挡;设计

ABSTRACT Developing the city truck traffic system has become the main rout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ity traffic, which subway system is the most typical one. The connecting device is one of basicparts of metro vehicles. It links each vehicle of the train,reduces pull force or impulsive force at the running and translate task of train,transfers the train power,control signal.and links the train pipe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etro vehicles in our country, systems analysis has been taken for the connecting device,which focuses on the tight-lock and the train windshield. The automatic tight-lock coupler adopted spring set for manual separate lock and replacement. The semiforever traction rod fix buffer and unfix buffer adopted long round whole structure. The casting parts include coupler body, fixing seat, semiautomatic coupler bracket and semiforever bracket have carried into execution with casting technologic designed and simulative concreting analysis. The elastic rubber mud buff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re capability ,less impedance force ,high absorb rate. The high pressure and hermetical structure ensure the hermetic capability and the running life. Windshield device not only should be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but also has a goo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calability, vertical flexibility to withstand and adapt to the vehicle in operation between the dislocation and impact, to ensure train safety through the curves and turnouts.Therefore,the selection of the subway windshield must meet the above requirements. Keywords:metro,tight-lock coupler,windshield,design

地铁车辆段洗车机库工程设计要点解析41

地铁车辆段洗车机库工程设计要点解析 摘要:地铁车辆段是地铁列车的停车、保养、维护及检修基地,列车清洗是地铁 车辆段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目前地铁车辆段普遍采用了自动化机械洗车机以提高 洗车效率和清洗质量。自动化列车清洗机安装设置于专门的洗车机库内,洗车机 库作为洗车设备的载体,其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影响到洗车机设备的 运用效果甚至安全。本文从地铁车辆段工艺专业角度出发,阐述了洗车机库在进 行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设计要点,为洗车机库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洗车机库;布局;接口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列车的维护、保养及检修基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乘客对列车的车容车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地铁车辆段的洗车功能越来越重要。目前地铁车辆段普遍采用了自动化机械洗车机以提高洗车效率和清洗质量,车辆段设计时一般需要设置独立的洗车线。洗车线的布置型式一般有咽喉区通过式布置、与运 用库并列通过式布置、咽喉区八字线通过式布置、尽头线往复式布置等几种典型 的布置型式[1]。洗车机库设于洗车线上,自动化列车清洗机安装设置于洗车机库内,洗车机库作为洗车设备的载体,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其房屋布局、构造是否合理,各专业接口是否考虑准确周全,直接影响到洗车机设备的运用效果。本文从 地铁车辆段工艺专业角度出发,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及调查研究,从洗车机库的 房屋布局及构成、洗车机库与各专业的接口关系两大方面阐述了洗车机库工程设 计要点,供地铁车辆段设计时参考。 一、洗车机库的房屋布局及构成设计要点 洗车机库一般由洗车机主库和边跨组成,图1~3为洗车机库典型布局图。 1.洗车机主库 洗车机主库内设置有喷淋装置、旋转洗刷装置、信号采集触发装置等,是洗 车机库中直接参与列车清洗作业的场所。 洗车机主库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无边墙的棚形式以及边墙到顶的库形式。南方炎热地 区一般采用棚的形式,其余地区建议均采用库的形式。主库采用库形式时库两端一般不设门,在北方冬季严寒地区考虑设门以达到保温效果。 主库长度一般采用60m,此长度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的优选结果,既保证了必要的 清洗效果,又能很好的控制土建成本及用地规模。根据对不同洗车机厂家及运营单位的调研,洗涤剂涂抹在车体上后,一般需要20s左右的洗涤剂化学反应时间,才能将车体表面的污渍、油渍清洗得比较干净,这意味着洗涤剂涂抹在车体上后20s内不能进行清水(或回用水)刷 洗操作,按列车在洗车机库内的行进速度5km/h计算,20s的走行距离为27.78m,取整按 25m考虑,也就是说从最后一个洗涤剂抹刷工位(图3中侧面刷洗BL2工位)到第一个清水(或回用水)刷洗工位(图3中回用水刷洗R1工位)之间至少应距离25m以上,在考虑其 他必要工位所占据的长度,确定出库长60m这一普遍采用的数值。在特别困难情况下可适当 缩短主库长度,但也不应小于48m,否则将不能保证基本的洗刷功能。在北方冬季严寒地区 主库内一般还设有热风幕和强风吹扫工位,这时主库应再加长6~12m以保证强风吹扫工位工 作时不对与它相邻的最有一个清水喷淋补洗工位产生干扰。 洗车机主库的高度,主要是由屋架下弦的高度控制。影响屋架下弦高度的因素,主要有 接触网高度、端洗工位门架高度及手动葫芦安装空间等控制。 根据对不同洗车机设备制造商的了解,端洗工位转轴中心线上极限位最高可达到4.38m (距轨面,下同),旋转起来后刷毛的高度接近5m,所以洗车机主库接触网高度不应小于5.3m。由于端洗门架需要沿轨道前后移动,门架需要设置上导轨,根据可查的相关资料,上

地铁车辆段设计探讨

地铁车辆段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1T14:28:12.6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唐晓勇 [导读] 分析地铁车辆段设计的基础与流程,处理好接口问题至关重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地铁交通运输量大,速度快,具备安全舒适等特点,不会出现堵车等问题,是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是世界上公认的有效的出行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地铁设计困难,建设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地铁车辆运行建设的费用较为昂贵,限制了城市地铁的发展,不利于地铁车辆的有效设计。基于此,分析地铁车辆段设计的基础与流程,处理好接口问题至关重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设计 前言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车辆运行检修的运用基地,担负着重要的责任,直接影响到地铁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关系到运行的品质,但是,同时也因为建筑面积较大,占地面积大,配套专业复杂,设备检修复杂等原因,设计难度较大,地铁车辆段建设困难。基于此,研究地铁车辆段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地铁车辆段概述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车辆停放、检修以及办公管理的所在地,是地铁整体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铁的整体运行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运行线路较长,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有利运营,分担车辆的检修工作,需要在全线设置车辆基地,负责相应车辆的停放,运用,检查,发挥重要的作用。地铁车辆段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方便地铁列车的日常维护,有助于进行列车班次的编排与停放,做好列车日常维护,确保地铁车辆段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对列车的日常运行状况进行检查,注重清理整洁,可以进行列车重大故障的维修与升级改造,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第二,车辆的检修,在进行检修过程中,可以根据列车的检修周期,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进行设计。第三,列车救援功能。在列车发生事故后,尤其是颠覆,脱轨等重大事故后,可以进行快速救援,可以将事故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时,还能恢复行车秩序,排除线路故障,有效进行救援调节[1]。除此之外,除了车辆停放与检修功能外,车辆段还需要根据通号,工务,电务以及供电工程的需求,实现机电设备的维护,做好强电以及弱电系统养护功能。并设置物资总库,承担全线范围的运营,做好相关用品的采购工作,完成相关任务。 车辆段在线网内承担的任务型和作业量,按照功能车辆段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定修段,停车场以及厂架修,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停车场包括车辆的日常运营与维修,设备的保养,战地面积与建筑面积都较小。第二,定修段包括车辆的定修以及日常检查维护,运用清扫等功能,需要根据全线的规模设置维修中心总库,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由于地铁车辆检修是对辅助机组,电器设备等进行针对性修理,检修内容简单,周期较短,设备投资低,检修车数量多,因此,会增加运营成本,还会为运营组织和计划带来不便,需要设置车辆的定修设施,设计定修段,确保维修效果与质量。第三,厂架修段。厂架修段主要指厂修,定修,架修以及月检,清扫等,不仅功能较多,还包括综合维修中心、培训中心等,占地规模最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地铁车辆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检修质量,关系到检修设备的利用率[2]。 二、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基础 根据相关规定,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应有线网规划中统筹安排,需要明确各车辆段在现网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其地位与分工,在每条运营线路中都设计一处车辆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两条线合建一处车辆段,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功能定位,在落实需求后在研究总体方案内容,做好方案设计工作。注重车辆段内的主要作业内容以及建设规模是地铁车辆段设计的基础,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地铁车辆段的功能,根据功能进行设计,确保功能的顺利实施。例如,列检的主要检修内容就是检测车辆走行部分的转向架以及制动系统,查看是否存在问题与故障,并及时排除问题与故障。月检的主要检修内容时对车辆的车体,牵引电机,电器,蓄电池等制动系统空间进行测试与重点技术检查,需要更换易损件,并对蓄电池进行更换与补充。第二,掌握设计资料,进行设计分析,有效进行总体设计,加强设计效果[3]。在进行地铁车辆段设计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对车辆段的分布,车辆段的功能设计,位置,大小等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地铁车辆段的设计流程 地铁车辆段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六大点内容,第一,出入线。为连接车辆段与正线的线路,需要计算并进行设计,确定是设计单线还是双线,目前,一般车辆段均设计两条出入线,利用双线的优势,减少对正线作业的干扰,利用立交接轨的方式发挥其重要作用。第二,洗车线,洗车线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贯通式与尽端式,其中贯通式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设置使用方便,还可以满足一列车的长度,做好地铁车辆的清洗工作,确保洗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停车列检线,一般线路都包括了停车与列检的功能,通常设置在同一库内,每条线路需要设置一个检查坑,以便做好列检作用。第四,检修作业线。检修作业线是地铁车辆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修作业线设计,可以有效开展月检,架修,定修等工作,通过多列位设置,可以按照要求,设计检查坑,以便进行有效的检查,提高检查质量。第五,试车线,列车在定修,大修之后,为保证故障全部解除,需要进行试车,在线路上进行动态试验,检验列车维修后不同速度下的行驶情况,以便检查检修效果,方便列车试验,满足列车运营要求,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四、处理设计接口问题 在地铁车辆段设计过程中,处理好设计接口问题十分重要,是地铁车辆段不容忽视的问题,处理设计接口问题,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以及居民生活,牵涉内容较广,包括水文,规划,地质,交通,供电,消防,给排水等诸多方面内容,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关键。处理设计接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外部接口,需要在车辆段的设计过程中,稳定市政接口,明确市政工程的施工,结合实地情况,在与给排水,供电,道路,天然气等工程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精妙的设计,保证设计质量,以免引起工程变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第二,注重内部接口问题,车辆段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各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那怒道较大,也极易出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保证设计质量,必须注重接口工作的开展,做好施工交底工作,有效设计管线等,通过以上措施,才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有效进

工业设计中地铁车辆设计应用【论文】

工业设计中地铁车辆设计应用 摘要:工业设计是集工学、美学等为一身的设计专业,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与手工业时期以单件产品为制作周期的手工艺品有所不同,工业设计从批量生产出发,目的是批量生产高效产品,并且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及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工业设计是现阶段下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产物。地铁车辆的产生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有利的交通工具,地铁车辆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地铁车辆的设计需要从安全、美观以及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等各方面角度出发,而工业设计无疑对地铁车辆的设计有着独特优势,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设计;地铁车辆设计;应用 0引言 工业设计是为现代社会服务的一种手段,所以首先它需要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工业设计需要通过对一种物品的合理规划与设计,进行有组织的团体活动,进行劳动分工,提高效率,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通过它获得方便,促进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还要使得设计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而在地铁车辆中,工业设计则需发挥自身优势,使地铁车辆在美观性、适用性、人性化等方面更加突出,便利其在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1工业设计与地铁车辆设计的关系 从表面来看,工业设计似乎与地铁车辆设计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事实上,工业设计渗透于地铁车辆设计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地铁车辆的长度、容客量,还是各项功能,亦或是地铁车辆的外观设计,都与工业设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广州十三号线项目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广州地铁公司制造的A型地铁项目,项目共17列,铝合金车体,每列8节编组,全长186m、宽3m,设计时速100km/h,相较于B型地铁列车而言,该列车载客量更大,载客量达到3456人,在列车制造过程中,中车大连公司投入大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摒弃原有的落后思想,采用了全新的车辆工业设计理念,力求达到运行安全稳定、乘坐舒适、环保节能的要求。列车采用轻量化设计,内外部照明均采用LED方案,较以往传统照明灯光节能30%以上。车身填充吸音材料、喷涂阻尼浆等措施降低了列车在运行中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值得一提的是,列车外观和内饰设计充分考虑

浅谈地铁车辆段轨道施工注意要点

浅谈地铁车辆段轨道施工注意要点 发表时间:2018-03-19T15:02:59.2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于宏庭 [导读]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各大城市均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修建城市地下轨道,以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势在必行。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同时出行的安全也被重视起来,本文主要讨论地铁车辆段轨道施工注意要点,只有质量过关,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轨道施工;注意要点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各大城市均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修建城市地下轨道,以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势在必行。车辆段作为配属车辆,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日常检查和较高级别的车辆检修任务的基本生产单位,在地铁运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轨道施工质量的优劣是车辆段一切功能实现的前提。 1 工程特点 西安地铁一号线西咸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工程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陇海铁路以南,世纪大道以北,太平河以东,总建筑面积63253㎡。包括运用库、检修库、洗车库、物资总库、联合车库、综合办公楼、综合维修中心、牵引混合变电所、工建材料棚、轮对受电弓动态检测房、蓄电池间、污水处理站、杂品库、食堂、锅炉房等生产、生活房屋及派出所等。 工程主要特点:①工程量大,单体组成多而分散,专业宽泛且相互交叉,对综合施工能力要求高;②施工接口多,各专业之间关系复杂,对组织协调要求高;③预留接口多。 2 工期筹划 本工程重点是土建及建筑工程,难点是众多专业施工的组织协调,主要矛盾是工期。工期筹划的原则是:基础工程尽早全面展开,为后续工程提前开工创造条件,主体结构按节点要求争取提前完工,各专业配合紧凑、有序,按期提供设备安装接口条件,加强接口管理和各专业施工的组织协调,保证工程平稳快速推进。西咸车辆段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开工,站场路基、室外管线及各单体土建主体结构要求在2011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为后续专业施工提供基础条件。机电安装、单机调试及装修工程必须在2012年6月31日前施工完成,基本达到系统专业施工及运营入驻条件。 3 施工组织 根据车辆段的合同界面,轨道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及供电系统等均纳入正线系统标段,不含在车辆段总承包商施工范围内。因此,总承包商在施工组织中应与各系统承包商充分对接,施工进度应以保证不影响后续工程为原则,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类似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室外管线施工问题 场内室外管线应尽早施工完成,一方面可以为后续路基、轨道、供电等专业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场区雨季的排水问题和运输通道的畅通。 3.2施工安排应突出重点 针对可能提前进场的部分专业,施工总承包商应作重点施工组织安排,如:电通前应将混合配电所、跟随所及电缆沟道和电缆支架全部施工完成;电客车进场前应完成静调库、试车线及试车线用房等设施。运营接管顺序一般是先期接管食堂、运用库、检修库、综合维修中心及联合车库,后逐步接收洗车库、物资总库、工建料棚、办公楼及其他单体,接管时间若在冬季还需考虑供热问题。总承包商在组织施工时应突出重点,做到缓急有别。 3.3场区道路路面施工问题 路面施工时间应合理安排,过早施工易在施工期间造成破坏,过晚的话影响使用,同时必须避开冬期施工。冬期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西咸车辆段部分冬期施工的路面后期破损严重,后期进行了返工处理。 3.4轨道专业施工问题 轨道专业在进场后应优先安排库内轨道施工,以不影响后续库内地坪施工为前提。 3.5场区排水沟施工问题 轨道专业施工完成后,接触网杆及信号机基础应先施工,土建专业根据接触网杆及信号机基础的安装位置局部微调排水沟设计图,以保证排水管的功能要求。反之,易造成触网杆或信号机基础必须安装在排水沟内情况,灞河停车场就出现过类似情况。 4 施工组织的影响因素 4.1车辆段的功能定位 前期规划阶段对车辆段的功能要求必须准确定位,西咸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在建设阶段陆续增加了物业开发过轨通道、过渡段防护雨棚、派出所及轮对、受电弓动态检测房等,不仅造成了增加部分单体工程工期延误,也影响了整个车辆段工程的总工期筹划。截止目前,西咸车辆段消防及派出所仍无法验收。 4.2车辆段的用地问题 车辆段大宗建设用地拆迁后的遗留问题应引起重视,2008年10月我司与市土地储备中心就西咸车辆段建设用地签订了补偿协议。该地块原属新店村集体土地,早在2004年已经被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新店村搬迁新址后土地证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办理。该村在西咸车辆段建设过程中以新村址土地证为由4次堵门阻挠地铁施工,累计工期损失达半年之久。 4.3设计问题 施工图设计虽然经过了内审、外审等多道审查环节,但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施工返工,影响施工组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施工图错误:该类问题相对较少,如:运用库11个库门设计偏位及洗车库库门设计高度错误等。②各专业设计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的专业间设计不匹配问题:该类问题相对较多,对施工组织影响较大,如:检修平台防护栏检修门位置与电客车车门无法对应;门禁系统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