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卫生规范 禁用成分汇总

化妆品卫生规范 禁用成分汇总
化妆品卫生规范 禁用成分汇总

表2(1 化妆品禁用组分(1(2

(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α, α, α-三氯甲苯α, α, α-Trichlorotoluene (CAS No 98-07-7

2α, α-二氯甲苯α, α-Dichlorotoluene (CAS No 98-87-3

3α-氯甲苯α-Chlorotoluene (CAS No100-44-7

41-(1-萘基甲基喹啉嗡1-(1-Naphthylmethyl quinolinium (CAS No 65322-65-8

51-(4-氯苯基-4,4-二甲基-3-(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1-(4-Chlorophenyl-4,4-dimethyl-3-(1,2,4-triazol-1-ylmethylpentan-3-ol(CAS No 107534-96-3 61-(4-甲氧基苯基-1-戊烯-3-酮1-(4-Methoxyphenyl-1-penten-3-one (CAS No 104-27-8

71,1,2-三氯乙烷1,1,2-Trichloroethane (CAS No 79-00-5

81,1,3,3,5-五甲基-4,6-二硝基茚满(伞花麝香 1,1,3,3,5-Pentamethyl-4,6-dinitroindane (moskene

9硫酸[(1,1’-联苯-4,4’-二基]二铵[(1,1’-Biphenyl-4,4’-diyl]diammonium sulphate (CAS No 531-86-2

10苯甲酸[1,1-双(二甲氨基甲基]丙基酯(戊胺卡因, 阿立平及其盐类1,1-

Bis(dimethylaminomethylpropyl benzoate (amydricaine, alypine and its salts

111,2,3,4,5,6-六氯环己烷, 在本附录中别处详细说明的那些除外1,2,3,4,5,6-Hexachlorcyclohexan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specified elsewhere in this Annex 121,2,3-三氯丙烷1,2,3-Trichloropropane (CAS No 96-18-4

131,2,4-三唑1,2,4-Triazole (CAS No 288-88-0

141,2-苯基二羧酸支链和直链二C7-11基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C7-11, branched and linear alkylesters (CAS No 68515-42-4

151,2-苯基二羧酸支链和直链二戊基酯正戊基异戊基邻苯二甲酸酯

双正戊基邻苯二甲酸酯

双异戊基邻苯二甲酸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pentylester, branched and linear(CAS No 84777-06-0 n-Pentyl-isopentylphthalate

Di-n-pentyl phthalate (CAS No 131-18-0

Diisopentylphthalate (CAS No 605-50-5

161,2-双(2-甲氧乙氧基乙烷三乙二醇二甲醚1,2-Bis(2-methoxyethoxyethane tri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AS No 112-49-2

171,2-二溴-3-氯丙烷1,2-Dibromo-3-chloropropane (CAS No 96-12-8

181,2-二溴乙烷1,2-Dibromoethane (CAS No 106-93-4

191,2-环氧-3-苯氧基丙烷1,2-Epoxy-3-phenoxypropane (CAS No 122-60-1

201,2-环氧丁烷1,2-Epoxybutane

211,3,5-三(环氧乙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3,5-

Tris(oxiranylmethyl-1,3,5-triazine-2,4,6(1H,3H,5H-trione (CAS No 2451-62-9

221,3,5-三-[(2S和2R-2,3-环氧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3,5-Tris-[(2S and 2R-2,3-Epoxypropyl]-1,3,5-triazine-2,4,6-(1H,3H,5H-trione (CAS No 59653-74-6 231,3-双(乙烯基磺酰基乙酰氨基-丙烷1,3-Bis(vinylsulfonylacetamido-propane (CAS No 93629-90-4

241,3-二氯-2-丙醇1,3-Dichloropropan-2-ol (CAS No 96-23-1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251,3-二甲戊胺及其盐类1,3-Dimethylpentylamine and its salts

261,3-二苯胍1,3-Diphenylguanidine (CAS No 102-06-7

271,3-丙磺酸内酯1,3-Propanesultone (CAS No 1120-71-4

281,4,5,8-四氨基蒽醌(分散蓝1 1,4,5,8-Tetraaminoanthraquinone (Disperse Blue 1 (CAS No 2475-45-8

291,4-二氯苯(对-二氯苯 1,4-Dichlorobenzene(p-dichlorobenzene (CAS No 106-46-7

301,4-二氯-2-丁烯1,4-Dichlorobut-2-ene (CAS No 764-41-0

3111-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及其酯类,羟基孕甾烯醇酮11-Alpha-hydroxypregn-4-ene-3,20-dione and its esters

321-萘胺和2-萘胺及它们的盐类1-and 2-Naphthylamines and their salts

331-溴-3,4,5-三氟苯1-Bromo-3,4,5-trifluorobenzene (CAS No 138526-69-9

341-溴丙烷(正丙基溴化物 1-Bromopropane(n-propyl bromide (CAS No 106-94-5

351-丁基-3-(N-巴豆酰对氨基苯磺酰脲1-Butyl-3-(N-crotonoylsulphanilylurea

361-氯-2,3-环氧丙烷1-Chloro-2,3-epoxypropane (CAS No 106-89-8

371-氯-4-硝基苯1-Chloro-4-nitrobenzene (CAS No 100-00-5

381-二甲基氨基甲基-1-甲基丙基苯甲酸(阿米卡因及其盐类1-Dimethylaminomethyl-1-methylpropyl benzoate (amylocaine and its salts

391-乙基-1-甲基吗啉溴化物1-Ethyl-1-methylmorpholinium bromide (CAS No 65756-41-4

40溴化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盐 1-Ethyl-1-methylpyrrolidinium bromide (CAS No 69227-51-6

411-甲氧基-2,4-二氨基苯(2,4-二氨基茴香-CI76050及其盐类1-Methoxy-2,4-diaminobenzene (2,4-diaminoanisole-CI 76050 and their salts

421-甲氧基-2,5-二氨基苯(2,5-二氨基茴香及其盐类1-Methoxy-2,5-diaminobenzene (2,5-diaminoanisole and their salts

43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 (CAS No 70-25-7

44斑蝥素(表3中所列仅用于头发用品的斑蝥酊中所含斑蝥素除外 (1R,2S-Hexahydro-1,2-dimethyl-3,6-epoxyphthalic anhydride (cantharidin, with the exception of

cantharides tincture listed in table 3

45异艾氏剂(1R,4S,5R,8S-1,2,3,4,10,10-Hexachloro-1,4,4a,5,8,8a-hexahydro-

1,4:5,8-dimethano- naphthalene

(isodrin-ISO

46异狄氏剂(1R,4S,5R,8S-1,2,3,4,10,10-Hexachloro-6,7-epoxy-1,4,4a,5,6,7,8,8a-octahydro-1,4:5,8-dimethano-napht

halene (endrin-ISO

471-乙烯基-2-吡咯烷酮1-Vinyl-2-pyrrolidone (CAS No 88-12-0

48氯鼠酮2-(2-(4-Chlorophenyl-2-phenylacetyl indan 1,3-dione (chlorophacinone-ISO

49(+/--2-(2,4-二氯苯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1,1,2,2-四氟乙醚(+/--2-(2,4-Dichlorophenyl-3-(1H-1,2,4-triazol-1-ylpropyl-1,1,2,2-tetrafluoroethylether (CAS No

112281-77-3

50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醇2-(2-Methoxyethoxyethanol (CAS No 111-77-3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512-(4-烯丙基-2-甲氧苯氧基-N,N-二乙基乙酰胺及其盐类2-(4-Allyl-2-methoxyphenoxy-N,N-diethylacetamide and its salts

522-(4-叔-丁苯基乙醇2-(4-tert-Butylphenylethanol (CAS No 5406-86-0

532,2,2-三溴乙醇2,2,2-Tribromoethanol (tribromoethyl alcohol

542,2,2-三氯乙-1,1-二醇2,2,2-Trichloroethane-1,1-diol

552,2,6-三甲基-4-哌啶基苯甲酸(苯扎明及其盐类2,2,6-Trimethyl-4-piperidyl benzoate (benzamine and its salts

562,2’-(亚硝基亚氨基双乙醇2,2’-(Nitrosoiminobisethanol (CAS No 1116-54-7

572,2-二环氧乙烷2,2’-Bioxirane (CAS No 1464-53-5

582,2’-二羟基-3,3',5,5',6,6'-六氯代二苯基甲烷(六氯酚2,2’-Dihydroxy-

3,3’,5,5’,6,6’-hexachlorodiphenylmethane (hexachlorophene 592,2-二溴-2-硝基乙醇2,2-Dibromo-2-nitroethanol (CAS No 69094-18-4

602,3,4-三氯-1-丁烯2,3,4-Trichlorobut-1-ene (CAS No 2431-50-7

61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口恶口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622,3-二溴-1-丙醇2,3-Dibromopropan-1-ol (CAS No 96-13-9

632,3-二氯-2-甲基丁烷2,3-Dichloro-2-methylbutane

642,3-二氯丙烯2,3-Dichloropropene (CAS No 78-88-6

652,3-二硝基甲苯2,3-Dinitrotoluene (CAS No 602-01-7

662,3-环氧-1-丙醇2,3-Epoxypropan-1-ol (CAS No 556-52-5

672,3-环氧丙基.邻-甲苯基醚2,3-Epoxypropyl o-tolyl ether (CAS No 2210-79-9

682,4,5-三甲基苯胺

2,4,5-三甲基苯胺盐酸盐2,4,5-Trimethylaniline (CAS No 137-17-7

2,4,5-Trimethylaniline hydrochloride (CAS No 21436-97-5

69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 (CAS No 88-06-2

702,4-二氨基苯乙醇及其盐类2,4-Diaminophenylethanol and its salts

712,4-二羟基-3-甲基苯甲醛2,4-Dihydroxy-3-methylbenzaldehyde (CAS No 6248-20-0 722,5-二硝基甲苯2,5-Dinitrotoluene (CAS No 619-15-8

73辛酸2,6-二溴-4-氰苯酯2,6-Dibromo-4-cyanophenyl octanoate (CAS No 1689-99-2 74(2,6-二甲基-1,3-二恶烷-4-基乙酸酯2,6-Dimethyl-1,3-dioxan-4-yl acetate (dimethoxane 752,6-二硝基甲苯2,6-Dinitrotoluene (CAS No 606-20-2

762-[2-羟基-3-(2-氯苯基氨基甲酰-1-萘基偶氮]-7-[2-羟基-3-(3-甲基苯基-2-[2-羟基-3-(3-甲基苯基-氨基甲酰-1-萘基偶氮]-7-[2-羟基-3-(3-甲基苯基-氨基甲酰-1-萘基偶氮]芴-9-酮2-[2-Hydroxy-3-(2-chlorophenylcarbamoyl-1-naphthylazo]-7-[2-hydroxy-3- (3-methylphenyl -2-[2-hydroxy-3-(3-methylphenyl-carbamoyl-1-naphthylazo]-7-[2-hydroxy-3-(3-methylphenyl -carbamoyl-1-naphthylazo]fluoren-9-one(EC No 420-580-2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772-(4-甲氧苄基-N-(2-吡啶基氨基乙基二甲胺马来酸盐2-[4-Methoxybenzyl-N-(2-pyridyl amino] ethyldimethylamine maleate

782-{4-(2-氨丙基氨基-6-[4-羟基-3-(5-甲基-2-甲氧基-4-氨磺酰苯基偶氮-2-磺化萘-7-基氨基]-1,3,5-三嗪基氨基}-2-氨基丙基甲酸盐2-{4-(2-Ammonio propylamino-6-[4-hydroxy-3-(5-methyl-2-methoxy-4-sulfamoylphenylazo-2 -sulfonatonaphth-7-ylamino]-1,3,5-triazin-2-ylamino}-2-aminopropyl formate(EC No 424-260-3

79乙酰胆碱及其盐类2-Acetoxyethyltrimethylammonium hydroxide (acetylcholine and its salts

802-α-环己烷基苯基(N,N,N',N’-四乙基三亚甲基二胺2-Alpha-cyclohexylbenzyl (N,N,N',N’-tetraethyl trimethylenediamine (phenetamine

812-氨基-1,2-双(4-甲氧苯基乙醇及其盐类2-Amino-1,2-bis(4-methoxyphenylethanol and its salts

822-氨基-4-硝基苯酚2-Amino-4-nitrophenol

832-氨基-5-硝基苯酚2-Amino-5-nitrophenol

842-溴丙烷2-Bromopropane (CAS No 75-26-3

852-丁酮肟2-Butanone oxime (CAS No 96-29-7

862-氯-6-甲基嘧啶-4-基二甲基胺(杀鼠嘧啶 2-Chloro-6-methylpyrimidin-4-yldimethylamine (crimidine-ISO

873-羟基-4-苯基苯甲酸-2-二乙氨乙基酯及其盐类2-Diethylaminoethyl 3-hydroxy-4-phenylbenzoate and its salts

882-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 (CAS No110-80-5

89乙酸2-乙氧基乙酯2-Ethoxyethyl acetate (CAS No 111-15-9

902-乙基己酸2-Ethylhexanoic acid (CAS No 149-57-5

91乙酸2-乙基己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甲基]-硫代]酯2-Ethylhexyl[[[3,5-bis(1,1-dimethylethyl-4-hydroxyphenyl]-methyl]thio]acetate (CAS No 80387-97-9 92(2-异丙基戊-4-烯酰基脲(2-Isopropylpent-4-enoyl urea (apronalide

932-甲氧基乙醇2-Methoxyethanol (CAS No109-86-4

94乙酸2-甲氧基乙酯2-Methoxyethyl acetate (CAS No 110-49-6

95乙酸2-甲氧基丙酯2-Methoxypronyl aceate (CAS No 70657-70-4

962-甲氧基丙醇2-Methoxypropanol (CAS No 1589-47-5

972-甲基氮丙啶2-Methylaziridine (CAS No 75-55-8

982-甲基庚胺及其盐类2-Methylheptylamine and its salts

99二异氰酸2-甲基-间-亚苯酯2-Methyl-m-phenylene diisocyanate (CAS No 91-08-7

1002-甲基-间苯二胺2-Methyl-m-phenylenediamine

1012-萘酚2-Naphthol

1022-硝基茴香醚2-Nitroanisole (CAS No 91-23-6

1032-硝基萘2-Nitronaphthalene (CAS No 581-89-5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1042-硝基丙烷2-Nitropropane (CAS No 79-46-9

1052-硝基甲苯2-Nitrotoluene (CAS No 88-72-2

1062-亚戊基环己酮2-Pentylidenecyclohexanone (CAS No 25677-40-1 1072-苯基茚满-1,3-二酮(苯茚二酮 2-Phenylindan-1,3-dione (phenindione

108(2RS,3RS-3-(2-氯苯基-2-(4-氟苯基-[(1H-1,2,4-三吡咯-1-基甲基]环氧乙烷(2RS,3RS-3(2-Chlorophenyl-2-(4-fluorophenyl-[1H-1,2,4-triazol-1-yl]methyl]oxirane (CAS No 133855-98-8

1093-(1-萘基-4-羟基香豆素3-(1-Naphthyl-4-hydroxycoumarin

1103-(4-氯苯基-1,1-二甲基尿素三氯乙酸盐; 灭草隆-TCA 3-(4-Chlorophenyl-1,1-dimethyluronium trichloroacetate;monuron-TCA (CAS No 140-41-0

1113-(4-异丙苯基-1,1-二甲脲3-(4-Isopropylphenyl-1,1-dimethylurea (CAS No 34123-59-6

1123,3’-二氯联苯胺3,3’-Dichlorobenzidine (CAS No 91-94-1

1133,3’-二氯联苯胺二盐酸盐3,3’-Dichlorobenzidine dihydrochloride (CAS No 612-83-9

114二硫酸二氢3,3’-二氯联苯胺3,3’-Dichlorobenzidine dihydrogen bis(sulphate (CAS No 64969-34-2

1153,3’-二氯联苯胺硫酸盐3,3’-Dichlorobenzidine sulphate (CAS No 74332-73-3

1163,3’-二甲氧基联苯胺3,3’-Dimethoxybenzidine (CAS No119-90-4

117二硫酸氢[3,3’-二甲基[1,1’-联苯]-4,4’-二基]二铵3,3’-Dimethyl [1,1’-biphenyl]-4,4’-diyl]diammonium bis(hydrogen sulphate (CAS No 64969-36-4 1183,3-二(4-羟基苯基2-苯并[C]呋喃酮(酚酞 3,3-Bis (4-hydroxyphenyl phthalide (phenolphthalein

1193,4,5-三甲氧苯乙基胺及其盐类3,4,5-Trimethoxyphenethylamine and its salts

1203,4’,5-三溴水杨酰苯胺(三溴沙仑3,4’,5-Tribromosalicylanilide (tribromsalan

1213,4-二羟基-2-甲氧基-2-甲基-4-苯基-2H,5H吡咯(3,2-c-(1苯并吡喃-5-酮

(环香豆素

3,4-Dihydro-2-methoxy-2-methyl-4-phenyl-2H,5H,pyrano [3,2-c]-[1]benzopyran-5-one (cyclocoumarol 1223,4-二硝基甲苯3,4-Dinitrotoluene (CAS No 610-39-9

1233,5,5-三甲基环-2-己烯酮3,5,5-Trimethylcyclohex-2-enone (CAS No 78-59-1

1243,5-二溴-4-羟基苄腈3,5-Dibromo-4-hydroxybenzonitrile (CAS No 1689-84-5

1253,5-二硝基甲苯3,5-Dinitrotoluene (CAS No 618-85-9

1263,6,10-三甲基-3,5,9-十一碳三烯-2-酮3,6,10-Trimethyl-3,5,9-undecatrien-2-one (CAS No 1117-41-5

1273,7-二甲基辛烯醇(6,7-二氢拢牛儿醇 3,7-Dimethyl-2-octen-1-ol (6,7-Dihydrogeraniol (CAS No 40607-48-5

1283’-乙基-5’,6’,7’,8’-四氢-5’,5’,8’,8’-四甲基-2’-乙酰萘(乙酰乙基四甲萘

满,AETT或7-乙酰基-6-乙基-1,1,4,4-四甲基-1,2,3,4-四羟萘酚3’-Ethyl-5’,6’,7’,8’-tetrahydro-5’,5’,8’,8’-tetramethyl-2’-acetonaphthone (acetyl ethyl tetra methyl tetralin, AETT or 7- acetyl-6-ethyl-1,1,4,4-tetramethyl-1,2,3,4- tetrahydronaphtalen

129(3-氯苯基-(4-甲氧基-3-硝基苯基-2-甲基环乙酮(3-Chlorophenyl-(4-methoxy-3-nitrophenylmethanone (CAS No 66938-41-8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30肉桂酸-3-二乙氨基丙酯3-Diethylaminopropyl cinnamate

1313-乙基-2-甲基-2-(3-甲基丁基-1,3-氧氮杂环戊烷3-Ethyl-2-methyl-2-(3-methylbutyl-1,3-oxazolidine (CAS No 143860-04-2

1323-咪唑-4-基丙烯酸(尿刊酸及其乙酯3-Iimidazol-4-ylacrylic acid and its ethyl ester (urocanic acid

133(4-(4-羟基-3-碘苯氧基-3,5-二碘苯基乙酸及其盐类[4-(4-Hydroxy-3-iodophenoxy-3,5-diiodophenyl] acetic acid and its salts

1344-(4-甲氧基苯基-2-丁烯-2-酮4-(4-Methoxyphenyl-3-butene-2-one (CAS No 943-88-4

1354,4’-(4-亚氨基-2,5-亚环己二烯基亚甲基双苯胺盐酸盐4,4’-(4-Iminocyclohexa-2,5-dienylidenemethylene dianiline hydrochloride (CAS No 569-61-9 1364,4’-二邻甲苯胺4,4’-Bi-o-toluidine (CAS No 119-93-7

1374,4’-二-邻-甲苯胺二盐酸盐4,4’-Bi-o-toluidine dihydrochloride (CAS No 612-82-8

1384,4’-二-邻-甲苯胺硫酸盐4,4’-Bi-o-toluidine sulphate (CAS No74753-18-7

1394,4’-双(二甲基氨基苯甲酮4,4’-Bis(dimethylaminobenzophenone (Michler’s ketone (CAS No 90-94-8

1404,4’-碳亚氨基双(N,N-二甲基苯胺4,4’-Carbonimidoyl bis(N,N-dimethylaniline (CAS No 492-80-8

1414,4’-二羟基-3,3’-(3-甲基硫代亚丙基双香豆素4,4’-Dihydroxy-3,3’-(3-methylthiopropylidene dicoumarin

1424,4’-异丁基亚乙基联苯酚4,4’-Isobutylethylidenediphenol (CAS No 6807-17-6

1434,4’-亚甲基双(2-乙基苯胺4,4’-Methylene bis (2-ethylaniline (CAS No 19900-65-3

1444,4’-二苯氨基甲烷4,4’-Methylenedianiline (CAS No 101-77-9

1454,4’-亚甲基-二-邻-甲苯胺4,4’-Methylenedi-o-toluidine (CAS No 838-88-0

1464,4’-二氨基二苯醚(对氨基苯基醚及其盐类4,4’-Oxydianiline (p-aminophenyl ether and its salts (CAS No 101-80-4

1474,4’-二氨基二苯硫醚及其盐类4,4’-Thiodianiline and its salts (CAS No 139-65-1

1484,6-二甲基-8-特丁基香豆素4,6-Dimethyl-8-tert-butylcoumarin (CAS No 17874-34-9

149[4-[[4-(二甲基氨基苯基][4-[乙基(3-磺苯基氨基]苯基]亚甲基]-2,5-亚环己二烯-1-基](乙基(3-磺苯基铵、钠盐[4-[[4-(Dimethylaminophenyl][4-ethyl(3-sulphonatobenzylamino]phenyl]methylene]cyclohexa-2,5-die n-1-ylidene](ethyl(3-sulphonatobenzylammonium, sodium salt (CAS No 1694-09-3

1504-[4-(1,3-二羟基丙-2-基苯氨基]-1,8-二羟基-5-硝基蒽醌4-[4-(1,3-Dihydroxyprop-2-ylphenylamino]-1,8-dihydroxy-5-nitroanthraquinone (CAS No

114565-66-1

1514’-乙氧基-2-苯并咪唑苯胺4’-Ethoxy-2-benzimidazoleanilide (CAS No 115-96-8

1524-氨基-2-硝基酚4-Amino-2-nitrophenol

153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 (CAS No 60-09-3

1544-氨基水杨酸及其盐类4-Aminosalicylic acid and its salts

1554-苄氧基苯酚和4-乙氧基苯酚4-Benzyloxyphenol and 4-ethoxyphenol

156辛酸4-氰基-2,6-二碘苯酯4-Cyano-2,6-diiodophenyl octanoate (CAS No 3861-47-0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574-乙氧基-间-苯二胺及其盐类4-Ethoxy-m-phenylenediamine and its salts

158(4-肼基苯基-N-甲基甲烷磺酰胺盐酸盐4-Hydrazinophenyl-N-methylmethanesulfonamide hydrochloride (CAS No 81881-96-8 159二异氰酸4-甲基-间-亚苯酯4-Methyl-m-phenylene diisocyanate (CAS No 584-84-9

1604-甲基-间-苯二胺及其盐类4-Methyl-m-phenylenediamine and its salts

1614-硝基联苯4-Nitrobiphenyl (CAS No 92-93-3

1624-亚硝基苯酚4-Nitrosophenol (CAS No 104-91-6

1634-邻-甲苯基偶氮-邻-甲苯胺4-o-Tolylazo-o-toluidine(CAS No 97-56-3

164盐酸柠檬酸柯衣定盐4-Phenylazophenylene-1, 3-diamine citrate hydrochloride (chrysoidine citrate hydrochloride 1654-苯基丁-3-烯-2-酮4-Phenylbut-3-en-2-one

1664-叔丁基-3-甲氧基-2,6-二硝基甲苯(葵子麝香 4-tert-Butyl-3-methoxy-2,6-dinitrotoluene (musk ambrette

1674-叔丁基苯酚4-tert-Butylphenol

1684-叔丁基邻苯二酚4-tert-Butylpyrocatechol

1695-(α,β-二溴苯乙基-5-甲基乙内酰脲5-(α,β-Dibromophenethyl-5-methylhydantoin

1705-(2,4-二氧代-1,2,3,4-四氢嘧啶-3-氟-2-羟基甲基四氢呋喃5-(2,4-Dioxo-1,2,3,4-tetrahydropyrimidine-3-fluro-2-hydroxymethylterahydrofuran (CAS No

41107-56-6

1715-(3-丁酰基-2,4,6-甲基苯基-2-[1-(乙氧基亚氨基丙基]-3-羟基环已-2-烯-1-酮5-(3-Butyryl-2,4,6-trimethylphenyl-2-[1-(ethoxyiminopropyl]-3-hydroxycyclohex-2-en-

1-one (CAS No 138164-12-2

172二次亚碘酸5,5'-二异丙基-2,2'-二甲基联苯-4,4'-二基酯5,5'-Di-isopropyl-

2,2'-dimethylbiphenyl-4,4'-diyl dihypoiodite

1735,5-二苯基-4-咪唑酮5,5-Diphenyl-4-imidazolidone

1745,6,12,13-四氯蒽(2,1,9-d,e,f,:6,5,10-d’,e’,f’二异喹啉-1,3,8,10(2H,9H四酮

5,6,12,13-Tetrachloroanthra(2,1,9-def:6,5,10-d’e’f’diisoquinoline-1,3,8,10(2H,9H-tetrone (CAS No

115662-06

1755-氯-1,3-二羟基-2H-吲哚-2-酮5-Chloro-1,3-dihydro-2H-indol-2-one (CAS No 17630-75-0

1765-乙氧基-3-三氯甲基-1,2,4-硫代二唑5-Ethoxy-3-trichloromethyl-1,2,4-thiadiazole (CAS No 2593-15-9

1775-甲基-2,3-己二酮5-Methyl-2,3-hexanedione (CAS No 13706-86-0

1785-硝基二氢苊5-Nitroacenaphthene (CAS No 602-87-9

1795-硝基-o-甲苯胺

5-硝基-o-甲苯胺盐酸盐5-Nitro-o-toluidine (CAS No 99-55-8

5-Nitro-o-toluidine hydrochloride (CAS No 51085-52-0

1805-叔丁基-1,2,3-三甲基-4,6-二硝基苯(西藏麝香 5-tert-Butyl-1, 2, 3-trimethyl-4, 6 –dinitrobenzene (musk tibetene

1816-(2-氯乙基-6-(2-甲氧乙氧基-2, 5, 7, 10-四氧杂-6-硅杂十一烷6-(2-Chloroethyl-6-(2-methoxyethoxy-2,5,7,10-tetraoxa-6-silaundecane (CAS No 37894-46-5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82甲酸(6-(4-羟基-3-(2-甲氧基苯偶氮基-2-磺基-7-萘胺基-1,3,5-三嗪-2,4-基双[(氨基-1-甲基乙基铵] 6-(4-Hydroxy-3-(2-methoxyphenylazo-2-sulfonato-7-naphthylamino-1,3,5-triazine-2,4-diylbis[(amino -1-methylethylammonium]formate (CAS No 108225-03-2

1836-(哌嗪基-2,4-嘧啶二胺-3-氧化物(米诺地尔及其盐和衍生物6-(Piperidinyl-2,4-pyrimidinediamine-3-oxide (minoxidil and its salts and derivatives 1846,10-二甲基-3,5,9-十二碳三烯-2-酮6,10-Dimethyl-3,5,9-undecatrien-2-one (CAS No 141-10-6

1856-羟基-1-(3-异丙氧基丙基-4-甲基-2-氧-5-[4-(苯偶氮基苯偶氮基]-1,2-二羟-3-吡啶腈6-Hydroxy-1-(3-isopropoxypropyl-4-methyl-2-oxo-5-[4-(phenylazophenylazo]-1,2-dihydro-3-pyridine carbo-nitrile (CAS No 85136-74-9

1866-异丙基-2-十氢萘酚6-Isopropyl-2-decahydronaphthalenol (CAS No 34131-99-2

1872-甲氧基-5-甲基苯胺6-Methoxy-m-toluidine(p-cresidine (CAS No 120-71-8

1887,11-二甲基-4,6,10-十二碳三烯-3-酮7,11-Dimethyl-4,6,10-dodecatrien-3-one (CAS No 26651-96-7

1897-[2-羟基-3-(2-羟乙基-N-甲氨基丙基]茶碱7-[2-Hydroxy-3-(2-hydroxyethyl-N-methylamino propyl ] theophylline (xanthinol 1907-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7-Ethoxy-4-methylcoumarin(CAS No 87-05-8

1917-甲氧基香豆素7-Methoxycoumarin (CAS No 531-59-9

1927-甲基香豆素7-Methylcoumarin (CAS No 2445-83-2

1939-乙烯基咔唑9-Vinylcarbazole (CAS No 1484-13-5

1944-(7-羟基-2,4,4-三甲基-2-苯并二氢吡喃基间苯二酚-4-基-三(6-重氮基-5,6-二氢化-5-氧代萘-1-磺酸盐和4-(7-羟基-2,4,4-三甲基-2-苯并二氢吡喃基间苯二酚双(6-重氮基-5,6-二氢化-5-氧代萘-1-磺酸盐的2:1混合物A 2:1 mixture of: 4-(7-hydroxy-2,4,4-trimethyl-2-chromanylresorcinol-4-yl-tris(6-diazo- 5,6-dihydro-5-oxonaphthalen-1-sulfonate and 4-(7-hydroxy-2,4,4-trimethyl-2-chromanyl resorcinolbis(6-diazo-5,6-dihydro-5-oxonaphthalen-1-sulfonate (CAS No 140698-96-0

1951,3,5-三(3-氨基甲基苯基-1,3,5-(1H,3H,5H-三嗪-2,4,6-三酮和3,5-双(3-氨基甲基苯基-1-聚[3,5-双(3-氨基甲基苯基-2,4,6-三氧代-1,3,5-(1H,3H, 5H-三嗪-1-基]-1,3,5-(1H,3H,5H-三嗪-2,4,6-三酮混合低聚物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1,3,5-tris(3-aminomethylphenyl-1,3,5-(1H,3H,5H-triazine-2,4,6-trione and a mixture of oligomers of 3,5-bis(3-aminomethylphenyl-1-poly[3,5-bis(3-aminomethylphenyl

-2,4,6-trioxo-1,3,5-(1H,3H,5H-triazin-1-yl]-1,3,5-(1H,3H,5H-triazine-2,4,6-

trione(EC No 421-550-1

1964-[[双-(4-氟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基]-4H-1,2,4-三唑和1-[[双-(4-氟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基]-1H-1,2,4-三唑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4-[[bis-(4-fluorophenylmethylsilyl]methyl]-4H-1,2,4-triazole and 1-[[bis-(4-fluorophenylmethyl-silyl]methyl]-1H-1,2,4-triazole(EC No 403-250-2

197下列化合物的混合物: 4-烯丙基-2,6-双(2,3-环氧丙基苯酚,4-烯丙基-6-(3-(6-(3-(4-烯丙基-2,6-双(2,3-环氧丙基-苯氧基2-羟基丙基-4-烯丙基-2-(2,3-环氧丙基-苯氧基-2-羟基丙基-4-烯丙基-2-(2,3-环氧丙基-苯氧

基-2-羟基丙基-2-(2,3-环氧丙基苯酚,4-烯丙基-6-(3-(4-烯丙基-2,6-双(2,3-环氧丙基- 苯氧基-2-羟基丙基-2-(2,3-环氧丙基苯氧基苯酚和4-烯丙

基-6-(3-(6-(3-(4-烯丙基-2,6-双(2,3-环氧丙基-苯氧基-2-羟基丙基-4-烯

丙基-2-(2,3-环氧丙基苯氧基2-羟基丙基-2-(2,3-环氧丙基苯酚A mixture of: 4-allyl-2,6-bis (2,3-epoxypropylphenol,

4-allyl-6-(3-(6-(3-(4-allyl-2,6-bis(2,3-epoxypropyl-phenoxy2-hydroxypropyl-4-allyl-2-(2,3-epoxypro pylphenoxy-2-hydroxypropyl-4-allyl-2-(2,3-epoxypropyl-phenoxy-2-hydroxypropyl-2-(2,3-epoxypro pylphenol,4-allyl-6-(3-(4-allyl-2,6-bis(2,3-epoxypropylphenoxy-2-hydroxypropyl-2-(2,3-epoxypropy lphenoxyphenol and

4-allyl-6-(3-(6-(3-(4-allyl-2,6-bis(2,3-epoxypropyl-phenoxy-2-hydroxypropyl-4-allyl-2-(2,3-epoxypro pylphenoxy2-hydroxypropyl-2-(2,3-epoxypropylphenol(EC No 417-470-1

1985-[(4-[(7-氨基-1-羟基-3-硫代-2-萘基偶氮]-2,5-二乙氧基苯基偶氮]- 2-[(3-膦酰基苯基偶氮]苯甲酸和5-[(4-[(7-氨基-1-羟基-3-硫代-2-萘基偶氮]-2,5-二乙氧基苯基偶氮]-3-[(3-膦酰基苯基偶氮]苯甲酸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5-[(4-[(7-amino-1-hydroxy-3-sulfo-2-naphthyl azo]-2,5-diethoxyphenylazo]-2

-[(3-phosphonophenylazo]benzoic acid and 5-[(4-[(7-amino-1-hydroxy-3-sulfo-2-naphthylazo]- 2,5-diethoxyphenylazo]-3-[(3-phosphonophenyl azo]benzoic acid (CAS No 163879-69-4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994-(3-乙氧基羰基-4-(5-(3-乙氧基羰基-5-羟基-1-(4-磺酸基苯基吡唑-4-基戊-2,4-二烯基-4,5-二氢化-5-氧代吡唑-1-基苯磺酸二钠盐和4-(3-乙氧基羰基-4-(5-(3-乙氧基羰基-5-环氧基-1-(4-磺酸基苯基吡唑-4-基戊-2,4-二烯基-4,5-二氢化-5-氧代吡唑-1-基苯磺酸三钠盐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disodium 4-(3-ethoxycarbonyl-4-(5-(3-ethoxycarbonyl-5-hydroxy-1-(4- sulfonatophenylpyrazol-4-ylpenta-2,4-dienylidene-4,5-dihydro-5-oxopyrazol-1-yl benzenesulfonate and trisodium 4-(3-ethoxycarbonyl-4-(5-(3-ethoxycarbonyl-5-oxido-1- (4-sulfonatophenylpyrazol-4-ylpenta-2,4-dienylidene-4,5-dihydro-5-oxopyrazol-1-yl benzenesulfonate (EC No 402-660-9

200N-[3-羟基-2-(2-甲基丙烯酰氨基甲氧基丙氧基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和N-2,3-双-(2-甲基丙烯酰氨基甲氧基丙氧基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和2-甲基-N-(2-甲基丙烯酰氨基甲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的混合物(EC No 412-790-8 A mixture of: N-[3-Hydroxy-2-(2-Methylacryloylaminomethoxypropoxymethyl]-2-methylacrylamide and N-2,3-bis-(2-Methylacryloylaminomethoxypropoxymethyl]-2-methylacrylamide and methacrylamide and 2-methyl-N-(2-methylacryloylaminomethoxymethyl-acrylamide and

N-(2,3-dihydroxypropoxymethyl-2-methylacrylamide(EC No 412-790-8

2014,4’-亚甲基双[2-(4-羟基苄基-3,6-二甲基苯酚]和6-重氮基-5,6-二氢化-5-氧代-萘磺酸盐的1:2反应产物及4,4’-亚甲基双[2-(4-羟基苄基-3,6-二甲基苯酚]和6-重氮基-5,6-二氢化-5-氧代萘磺酸盐的1:3反应产物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reaction

pr oduct of 4,4’-methylenebis[2-(4-hydroxybenzyl-3,6-dimethylphenol] and 6- diazo-5,6-dihydro-5-oxo-naphthalenesulfonate(1:2 and reaction product of 4,4’-methylenebis [2-(4- hydroxybenzyl-3,6-dimethylphenol] and 6-diazo-5,6-dihydro-5-oxonaphthalenesulfonate(1:3(EC No 417-980-4

202苯并[a]芘的含量大于0.005%(w/w的吸收油, 来自双环芳烃和杂环碳氢化合物馏分 Absorption oils, bicyclo arom and heterocylic hydrocarbon fraction (CAS No 101316-45-4, if they contain> 0.005% (w/w benzo[a]pyrene

203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 [3-(2-acetyl-1-(p-nitrophenyl ethyl-4-hydroxycoumarin] 204乙酰胺Acetamide (CAS No 60-35-5

205乙腈Acetonitrile

206乌头碱(欧乌头主要生物碱及其盐类Aconitine (principal alkaloid of aconitum napellus L. and its salts

207欧乌头属(叶子、根和草药制剂 Aconitum napellus L. (leaves, roots and galenical preparations

208丙烯酰胺, 在本规范的别处规定的除外Acrylamide,unless regulated dlsewhere in this Directive (CAS No 79-06-1 209丙烯腈Acrylonitrile (CAS No 107-13-1

210侧金盏花及其制剂Adonis vernalis L. and its preparations

211甲草胺; 草不绿Alachlor (CAS No 15972-60-8

212土木香根油Alanroot oil (Inula helenium (CAS No 97676-35-2

213艾氏剂Aldrin (CAS No 309-00-2

214五氰亚硝酰基高铁酸碱金属盐Alkali pentacyanonitrosylferrate (2-

215五氯苯酚的碱金属盐Alkali salts of pentachlorophenol (CAS No 131-52-

2and7778-73-6

216丁二烯含量大于0.1%(w/w的C

1-2

链烷烃Alkanes, C1-2 (CAS No 68475-57-0, if they contain > 0.1%(w/w butadiene 217C

12-26

支链和直链烷烃, 除非清楚全部精炼过程并且能够证明所获得的物质不是致癌物Alkanes, C12-26-branched and linear (CAS No 90622-53-0, except if the full refining history is known and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substance from which it is produced is not a carcinogen

218丁二烯含量大于0.1%(w/w的富C

3

的C1-4烷烃Alkanes, C1-4, C3-rich (CAS No 90622-55-2, if they contain >

0.1%(w/w butadiene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219丁二烯含量大于0.1%(w/w的C

链烷烃Alkanes, C2-3 (CAS No 68475-58-1, if they contain > 0.1%(w/w butadiene 2-3

220丁二烯含量大于0.1%(w/w的C

链烷烃Alkanes, C3-4 (CAS No 68475-59-2, if they contain > 0.1%(w/w butadiene 3-4

221丁二烯含量大于0.1%(w/w的C

链烷烃Alkanes, C4-5 (CAS No 68475-60-5, if they contain > 0.1%(w/w butadiene 4-5

222氯代C

烷烃Alkanes,C10-13 chloro (CAS No 85535-84-8

10-13

223炔醇类以及它们的酯类、醚类、盐类Alkyne alcohols, their esters、ethers and salts

224阿洛拉胺及其盐类Alloclamide and its salts (2-allyloxy-4-choro-N- (2-diethylaminoethyl benzamide

225烯丙基氯(3-氯丙烯 Allyl chloride (3-chloropropene (CAS No 107-05-1

化妆品主要常见成分摘要

化妆品主要常见成分摘要

冬天给你的最深感觉,是不是肌肤的过分干燥?了解一下保湿化妆品的成分和功用,对你来说一定有所裨益。人的皮肤有天然的保湿系统,由水、天然保湿因子(NMF)、脂类三种物质组成。我们现在使用的保湿化妆品是对这一体系的模拟,保湿品的主要成分是水、保湿剂和油脂。 化妆品中常见的保湿剂包括: 甘油:是最古老的保湿剂,十年前,很多人直接用甘油加水护理冬季皮肤。安全,价格低廉,是 含量最大最普通的保湿剂。 透明质酸(HA):是人类皮肤中天然固有的保湿成分,它保持水分的能力比任何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都强因为价格很高,添加量一般不大。 神经酰胺、胶原蛋白:是近年来开发出的最新一代保湿剂,由于它们和构成皮肤角质层的物质结构相近,能很快渗透进皮肤,和角质层中的水结合,形成一种网状结构,锁住水分。因为它保湿的原理不同于传统的保湿剂,有人说它开辟了保湿的新天地,可是同样由于成本太高,不作为保湿的主要成分,添加量极小。 尿素:是皮肤天然新陈代谢的产物,对软化皮肤作用奇佳,很多润手霜中都含有尿素。 甲壳素衍生物:是从甲壳纲动物外壳中提取的天然保湿剂,效果和透明质酸接近,是生理上十分安全的保湿剂,此外它还作为药物用在人工皮肤和创伤愈合方面。 芦荟:植物性的保湿剂。由于芦荟汁含有粘多糖(类似于透明质酸),故有很好的润滑和保湿作用,此外还有防晒和消炎的作用。 海藻提取物:海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无根、无花也无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粘多糖,对皮肤有保湿,润滑和防皱的作用。 化妆品中常见的油分则有: 凡士林、白油:是从石油中提取出的矿物油,保水效果好,安全,但透气性差,令皮肤有一种被“糊住”的感觉。价格低兼,是中低档保湿品大量使用的油分。 霍霍巴油:取自西蒙得木果实。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醇和脂肪酸,有良好的稳定性,极易与皮肤融合。日本化妆品对霍霍巴油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多添加在高档化妆品牌中。 小麦胚芽油:它取自小麦胚芽,其中VE(即生育酚)的含量非常高,是优质润肤剂。欧洲化妆品厂家喜欢采用,多加在高档化妆品牌中。 角鲨烷(深海鲨鱼肝油):角鲨烷大量存在于深海产的鲨鱼肝脏中,是少有的化学稳定性极高,使用感极佳的动物油脂,还可抑制霉菌的生长。 硅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油脂,稳定性可以和凡士林媲美,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透气性,使皮肤能够自由呼吸,是各个档次保湿品普遍采用的油分。 羊毛脂:羊毛脂和皮肤的亲和性非常好,可在皮肤表面形成轻度吸着的光滑膜,是很好的柔软剂。但有的羊毛脂略有异味,如果添加量大了,还要加大量香精,对它的气味进行掩盖。 保湿能力强的多是含油分多的膏霜类产品,但要记住保湿能力不是越高越好,这取决于你的皮肤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湿品无所谓好坏,只要是感觉舒服,它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而不要在意价格是昂贵还是低廉。

03_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现将新修订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印发给你们,本规范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各有关单位应严格依照本规范进行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以往发布的文件要求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卫生部 二〇〇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选址、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和出入库、卫生管理及人员等的卫生要求。 第三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应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选址、设施和设备的卫生要求 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于环境卫生整洁的区域,周围30 米内不得有可能对产品安全性造成影响的污染源;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生产车间,应与居民区之间有不少于3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六条生产厂房和设施的设计和构造应最大限度保证对产品的保护;便于进行有效清洁和维护;保证产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转移不致产生混淆。 第七条厂区规划应符合卫生要求,生产区、非生产区设置应能保证生产连续性且不得有交叉污染。 第八条生产厂房的建筑结构宜选择钢筋混凝土或钢架结构等,以具备适当的灵活性;不宜选择易漏水、积水、长霉的建筑结构。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具备与其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仓储、检验、辅助设施等使用场地。根据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一条或多条生产车间作业线,每条生产车间作业线的制作、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仓库总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相适应。 单纯分装的生产车间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80平方米。 第十条生产车间布局应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应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更衣室、缓冲区,原料预进间、称量间,制作间,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包装间,容器清洁消毒间、干燥间、储存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包装材料仓库,检验室,留样室等各功能间(区)不得少于10平方米。

化妆品卫生标准

修改记录 目录 ..

人员卫生规 (3) 生产车间更衣规 (5) 工厂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6) 车间生产环境消毒灭菌制度 (8) 拆包间卫生规 (9) 半成品贮存间卫生要求 (10) 灌包装卫生要求 (11) 周转筐管理制度 (13) 下水道清洗消毒标准 (14) 仓库卫生要求 (15) 管道清洗消毒标准 (17) 储罐清洗消毒标准 (18) 非生产区员工及参观人员卫生要求 (19) 人员卫生规 1 目的 规员工个人卫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

2 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车间。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制度的完善、修改及培训、执行。 4.2 质检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5 容 5.1、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包括临时工)或可能接触化妆品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每年必须体检一次。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者,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在治疗后经原体检单位检查证明痊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5.2、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不得长于2mm)、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洗澡; 5.3、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得佩戴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化浓妆、喷洒香水等; 5.4、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经换鞋、更衣、洗手、消毒、烘干等过程,工作衣要求钮扣齐全并穿戴整齐,对个人衣物必须完全遮盖;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从事灌装操作的须佩戴口罩,口罩须将鼻子盖住。 生产人员遇到下列情况应洗手:①进入车间生产前;②操作时间过长,操作一些容易污染的产品时;③接触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品后;④上卫生间后;⑤手脏时。 5.5、进入洁净区前的清洗消毒:①用流动清水清洗双手,双手反复搓洗,清洁每一个手指和手指之间的部位,并仔细检查手臂、手指和手掌,对可能遗留的污渍重新进行清洗;②将手彻底风干;③用75%酒精喷洒手部消毒。清洁消毒完毕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进入洁净区后需保持手部的洁净,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工作,不得裸手随意直接接触化妆品及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有不卫生的动作或习惯; 5.6、工作期间生产人员手部有伤时,不得接触化妆品和原料,须戴乳胶手套才 ..

化妆品有害成分

铅,汞/硫化汞和氯化汞。砷及砷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 氧化铅粉末呈现纯白色, 如果说每天化妆,一年内将吸收两公斤有害物质!你会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在炎热夏天,全身毛细血管大部分开放,周身血液循环加快,更会增加有害化学物质的吸收 在本文中,笔者将为您全面解析化妆品中有害物质的组成、成份、功能以及危害,希望您看过本文后,对化妆品有更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类:无机重金属(包括砷)、化妆品稳定剂、有机溶剂、香料、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过敏性伤害:化妆品中含有致敏物质,使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使用者发生过敏反应。 感染性伤害:化妆品富含营养成分,具有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使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会引起人体的感染性伤害,对破损皮肤和眼睛周围等部位伤害更大。 刺激性伤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损害,与化妆品含有刺激成分,或化妆品PH值过高或过低,或使用者皮肤角质层损伤有关。 全身性伤害:化妆品原料多种多样,许多成分虽然具有美容功效,但对人体可能具有多种毒性;某些成分本身可能无毒,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如光毒性)。这些毒性成分可经皮肤吸收到体内并在体内蓄积,造成全身性的机体损害。 化妆品中危害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 铅,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其毒理和毒性已经广为人知。 在化妆品中,铅的氧化物作为添加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含铅的美容用品曾一度风靡,从前国外的皇族都对它偏爱有加。明清时候使用的铅华就是粉饼的雏形,其中主要成分是氧化铅。 氧化铅粉末呈现纯白色,有很强的附着和遮盖能力,直到近代,仍旧是遮盖类产品例如遮瑕类产品中使用更多的是钛白粉(二氧化钛)、锌白粉(氧化锌)等。 但是,由于氧化铅粉末遮瑕效果明显,附着力强,成本低廉,仍旧有很多化妆品厂商,特别是一些三无产品,里面仍旧使用大量的氧化铅作为主要成分,这将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此外,还有些化妆品中,由于使用原料不纯,在其他金属成分中掺杂有少量铅,由于用户长期使用,铅也会造成累积中毒。目前国

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A: Alfalfa Oil 紫花苜蓿油用於防晒品,防止皮肤晒后发红。 Alkyl Ben zoate 烃基安息香酸盐润肤成份。 Alla ntoi n 尿膜素舒缓成份。 Aloe Vera 芦荟保湿、溶解角质、修复受损细胞及伤口。 A|pha Lipoic Acid 脂肪酸抗氧化成份。 A|pha Tocopherol 维他命E抗氧化作用。 Alumi num Chlorohydrate 铝盐吸收水份令皮肤乾爽,抑制腋臭。 Apricot Kernel Oil 杏核油含油酸、亚麻仁油酸及维他命A、E。柔润皮肤及保持弹性。 Arbuti n 熊果素在皮肤上水解产生对苯一酚,阻碍黑色素形成,达致美白效果。 Avocado Oil 酪梨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维他命A、E。柔润皮肤及保持弹性。 Azelaic Acid 壬一酸抑制黑色素形成,淡化色斑,亦可抗菌消炎,有助医治暗疮。 B: Babassuamidopropylam 泡沫增强剂。 Bees Wax 蜜蜡增加皮肤的柔软性及弹性;对护肤品有抗菌、抗霉能力;浓度增强剂。 Ben to nite 天然泥土 Ben zalk onium Chloride 氯化铵抗菌及防腐作用。 Benzophenone 二苯甲酮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是UVA为防 晒成份,可能引致敏感。 Ben zyl Alcohol 笨甲醇抗菌及防腐作用。 Ben zoyl Peroxide 过氧化笨醯抗菌及消炎作用。

Borage Oil 琉璃苣油含大量亚麻仁油酸,减轻皮肤粗糙 及保湿。 Butyl Methoxydibe nzoylmetha ne 紫外线吸收剂,为防晒成份。 Butylparabe n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防腐剂。 烷醇轆胺 界面活性詡.作为发泡及增稠剤. 坏型矽氧烷润肤戚份. D: G: Germaben ll 防腐剂。 Glyceryl Cocoate Glycolic Acid 甘醇酸 果酸的一种,软化角质层,去除粗糙老化的表层, 亦有助增加真皮内的骨胶原及弹性纤维。 Green Tea Extract 绿茶精华 有抗氧化作用 H: Hyaluro nic Acid 玻尿酸为非蛋白质的黏多糖类,亲水性保湿 C: conut D th.anolainid8 Cyclonethicone Dead Sea Salt Extract Diazolidi nyl Urea Dimethic one Dimethic one Copolyol Dioxybenzone Disodium EDTA Disodium Laureth Sulfosucc in ate 配方中的发泡剂。 死海提炼出来的盐份 尿素醛防腐剂。 矽氧烷润肤成份。 矽氧烷乳化剂润肤成份。 二苯甲酮 紫外线吸收剂,为防晒成份。 防腐剂。 磺基琥珀酸酯界面活性剂,用於清洁 Glyceri n 甘油 Glyceryl Ricino leatec Glyceryl Stearate 润肤及润滑成份。 润肤保湿成份。 乳化剂。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防晒霜部分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防晒霜部分

四、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 Tests in vivo of UV Protection Efficacy of C osmetic Sunscreens 1 原则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应符合国际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则,要求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采取必要的医学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利益。 2 范围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适用于《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定义的防晒化妆品,目前可检验的项目包括防晒指数(SPF值)测定、SPF 值防水试验以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值)的测定。 3 检验结论及报告要求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检验应给出具体检验结果或结论。检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受试物通用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名称、生产批号、生产及送检单位、样品物态描述以及检验起止时间等,试验目的、材料和方法、检验结果和结论。检验结果部分一般用表格表达,应包括受试者一般信

息、测试条件、标准对照样品、全部原始测试数据以及统计结果。检验报告应有检验者、校核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签字,并加盖检验单位公章。 (一)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SPF值)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对防晒化妆品SPF值的测定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测定防晒化妆品的SPF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防晒产品防晒指数的测定方法(Testing Procedure,Federal Register,21 CFR. Part352. 70-73,1999) (2)国际SPF值测定方法(欧洲COLIPA、南非CTFA和日本JCIA)(International 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Test Method,2006) 3 定义 3.1 紫外线波长 短波紫外线(UVC):200nm~290nm 中波紫外线(UVB):290nm~320nm 长波紫外线(UV A):320nm~400nm

化妆品成分分析 (2)

致癌性成分: 成份:二乙基羟二甲苯(BHT) [用途]化妆品的防氧化剂、食品添加剂 [毒性]引起皮肤炎、过敏症。误食会导致血清胆固醇上升。怀疑有致癌性。有报告称会引起体重减轻、脱毛。 成份:山梨酸(山梨酸盐) [用途]乳霜类的乳化剂、防霉剂、保存剂、湿润剂、稀释剂、食物添加剂 [毒性]对敏感的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与环境中的亚硝酸反应,有致癌性。 成份:焦油色素 [用途]用于各种化妆品。一支口红就有10多种焦油色素。 红色:(2、3、102、104、105、106、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13、214、215、218、219、220、221、223、225、226、227、228、230、230(1)、230(2)、231、232、401、404、405、501、502、503、504、505、506号) 橙色:(201、202、203、204、205、206、207、401、402、403号) 黄色:(4、5、201、202(1)、202(2)、203、204、205、401、402、403(1)、404、405、406、407号) 绿色:(3、201、202、204、205、401、404号) 青色:(1、2、201、202、203、204、205、403、404号) 紫色:(201、401号) 偶氮染料 咖啡色:(201号) 黄嘌呤染料 黑色:(401号) [毒性]大部分的焦油色素都有致癌性。特别是偶氮染料,经皮肤吸收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黑皮症。还具有变异性、致癌性。黄嘌呤染料在光照下会刺激皮肤、使皮肤发红。它也有变异原性和致癌性的可能。 成份:滑石粉 [用途]婴儿爽身粉、胭脂、眼影、保护霜、口红、面膜、粉底、洁面乳等 [毒性]对皮肤有毒性。以硅酸镁为主要成份的粉末,含有硼酸和氧化锌。吸入会对肺部有刺激性。与水泥一样会引起肺部受损、致癌。 成份:氯化三异丙基苯磺酰 [用途]洁面乳、洁面霜、粉底、胭脂、眼线、眼影、洗发水、睫毛膏、烫发水、烫发油等的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稀释剂 [毒性]由皮肤吸收。与亚硝酸反应生成亚硝酸化合物,有致癌性。 成份:三氯酸 [用途]。芳香剂、肥皂等化妆品的防腐剂 [毒性]有报告指出它会变成致癌物质。 成份:石蜡

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作 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A: Alfalfa Oil 紫花苜蓿油用於防晒品,防止皮肤晒后发红。Alkyl Benzoate 烃基安息香酸盐润肤成份。 Allantoin 尿膜素舒缓成份。 Aloe Vera 芦荟保湿、溶解角质、修复受损细胞及伤口。 A|pha Lipoic Acid 脂肪酸抗氧化成份。 A|pha Tocopherol 维他命E 抗氧化作用。 Aluminum Chlorohydrate 铝盐吸收水份令皮肤乾爽,抑制腋臭。 Apricot Kernel Oil 杏核油含油酸、亚麻仁油酸及维他命A、E。柔润皮肤及保持弹性。 Arbutin 熊果素在皮肤上水解产生对苯二酚,阻碍黑色素形成,达致美白效果。 Avocado Oil 酪梨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维他命A、E。柔润皮肤及保持弹性。 Azelaic Acid 壬二酸抑制黑色素形成,淡化色斑,亦可抗菌消炎,有助医治暗疮。|A: Alfalfa Oil 紫花苜蓿油用於防晒品,防止皮肤晒后发红。Alkyl Benzoate 烃基安息香酸盐润肤成份。 Allantoin 尿膜素舒缓成份。 Aloe Vera 芦荟保湿、溶解角质、修复受损细胞及伤口。 A|pha Lipoic Acid 脂肪酸抗氧化成份。 A|pha Tocopherol 维他命E 抗氧化作用。 Aluminum Chlorohydrate 铝盐吸收水份令皮肤乾爽,抑制腋臭。 Apricot Kernel Oil 杏核油含油酸、亚麻仁油酸及维他命A、E。柔润皮肤及保持弹性。 Arbutin 熊果素在皮肤上水解产生对苯二酚,阻碍黑色素形成,达致美白效果。 Avocado Oil 酪梨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维他命A、E。柔润皮肤及保持弹性。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防晒霜部分

四、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 Tests in vivo of UV Protection Efficacy of Cosmetic Sunscreens 1 原则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应符合国际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则,要求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采取必要的医学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利益。 2 围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适用于《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定义的防晒化妆品,目前可检验的项目包括防晒指数(SPF值)测定、SPF值防水试验以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值)的测定。 3 检验结论及报告要求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检验应给出具体检验结果或结论。检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容:受试物通用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名称、生产批号、生产及送检单位、样品物态描述以及检验起止时间等,试验目的、材料和方法、检验结果和结论。检验结果部分一般用表格表达,应包括受试者一般信息、测试条件、标准对照样品、全部原始测试数据以及统计结果。检验报告应有检验者、校核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签字,并加盖检验单位公章。 (一)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SPF值)测定方法 1 围 本规规定了对防晒化妆品SPF值的测定方法。本规适用于测定防晒化妆品的SPF值。 2 规性引用文件 (1)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防晒产品防晒指数的测定方法(Testing Procedure,Federal Register,21 CFR. Part352. 70-73,1999) (2)国际SPF值测定方法(欧洲COLIPA、南非CTFA和日本JCIA)(International Sun Protection Factor(SPF)Test Method,2006) 3 定义 3.1 紫外线波长 短波紫外线(UVC):200nm~290nm 中波紫外线(UVB):290nm~320nm 长波紫外线(UV A):320nm~400nm 3.2 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引起皮肤红斑,其围达到照射点边缘所需要的紫外线照射最低剂量(J/m2)或最短时间(秒)。 3.3 防晒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SPF):引起被防晒化妆品防护的皮肤产生红斑所需的MED与未被防护的皮肤产生红斑所需的MED之比,为该防晒化妆品的SPF。可如下表示: 使用防晒化妆品防护皮肤的MED SP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防护皮肤的MED 4 SPF测定方法 4.1 光源:所使用的人工光源必须是氙弧灯日光模拟器并配有过滤系统。 4.1.1 紫外辐射的性质:紫外日光模拟器应发射连续光谱,在紫外区域没有间隙或波峰。 4.1.2 光源输出在整个光束截面上应稳定、均一(对单束光源尤其重要)。 4.1.3 光源必须配备恰当的过滤系统使输出的光谱符合表1的要求。光谱特征以连续波段290 nm~400nm的累积性红斑效应来描述。每一波段的红斑效应可表达为与280nm~400nm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证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包括化妆品生产企业厂址选择、厂区规划、生产卫生要求、卫生质量检验、原材料和成品储存卫生及个人卫生和健康要求。 第三条凡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必须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厂址选择与厂区规划 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厂址的选择应当符合市政总体规划。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于清洁区内,其生产车间距有毒有害污染源不少于30米。 第六条化妆品企业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安全,产生有害物质或者有严重噪声的生产车间与居民区应当有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和防护措施。

第七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厂区规划应当符合卫生要求,生产区、非生产区设置应当能保证生产连续性且不得有交叉污染,生产车间应当置于清洁区内且位于当地主导上风向侧。 第八条生产车间布局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应当设置原料间,制作间,半成品存放间,灌装间,包装间,容器清洁、消毒、干燥、存放间,仓库,检验室,更衣室,缓冲区,办公室等,防止交叉污染。 第九条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或者使用有害、易燃、易爆原料的产品必须使用单独生产车间,专用生产设备,并具备相应卫生、安全措施。 废水、废气、废渣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有关环保、卫生要求后方可排放。 第十条动力、供暖、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辅助建筑物和设施应当不影响生产车间卫生。 第三章生产的卫生要求 第十一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名单应当报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制作、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100

化妆品常用成分

黄原胶,英文名xanthangum,是化妆品中常用的胶质基质,黄原胶的分子量在100万以上,是高分子胶,很难被皮肤吸收 黄原胶,英文名称xanthangum,也有叫三仙胶、汉生胶的,分子量很大,在100万以上,属于高分子胶的一种。 黄原胶是是一种自然多糖和重要的生物高聚物,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且用途极为广泛的微生物多糖。 黄原胶用在化妆品中一般做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悬浮剂。 黄原胶是浅蓝色至浅棕色粉末,稍带臭,易溶于冷、热水中,溶液为中性。遇水可以分散、乳化变成稳定的亲水性的黏稠胶体,在食品中也有添加,美国早在1969年就批准黄原胶用于食品中。在化妆品中用做稳定剂或者增稠剂,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增加产品的稠度,一般化妆品使用浓度%-2%之间,安全性也可以信赖。 维生素B5,泛醇,D-Panthenol,VitaminB5,Dexpanthenol Panthenol,中文名维生素B5,又叫泛醇,分子式为:C9H19NO4,分子量:,其他的英文小名为:VitaminB5、D-Panthenol、 DL-Panthenol、provitaminB5、VIT-B5、Dexpanthenol。

Panthenol在化妆品中主要做为保湿剂以及柔软剂,被皮肤吸收后可以增加皮肤中透明质酸的含量,没有安全性上的争议,用得非常广泛,是种很常见的化妆品成份之一。 皂基,顾名思义就是肥皂的基础,肥皂要想起泡沫,要想去污,都要靠着皂基,可以说没有皂基就没有肥皂。现在扩大到洁面以及淋浴露上都有使用,也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清洁成份。 皂基是由脂肪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比如月桂酸、肉豆蔻酸等都属于脂肪酸,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以及三乙醇胺比较常用。你如果看到脂肪酸和强碱同时出现在一个清洁产品中,那这个产品毋庸置疑就是皂基配方清洁产品。 皂基洁面产品的去脂力很强,适用于油性和中性皮肤,对于干性皮肤、敏感皮肤、严重的痘痘皮肤等都不适用,大家尤其要注意。健康皮肤偶尔用几支没有啥问题。尤其是那种很严重到化脓的痘痘皮肤,一定要远离皂基洁面。 Phenoxyethanol,二苯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 苯氧乙醇,英文名称为:Phenoxyethanol,中文名又叫二苯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等,分子式为:C8H10O2。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1]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2007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选址、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和出入库、卫生管理及人员等的卫生要求。 第三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应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选址、设施和设备的卫生要求 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于环境卫生整洁的区域,周围30 米内不得有可能对产品安全性造成影响的污染源;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生产车间,应与居民区之间有不少于3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六条生产厂房和设施的设计和构造应最大限度保证对产品的保护;便于进行有效清洁和维护;保证产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转移不致产生混淆。 第七条厂区规划应符合卫生要求,生产区、非生产区设置应能保证生产连续性且不得有交叉污染。 第八条生产厂房的建筑结构宜选择钢筋混凝土或钢架结构等,以具备适当的灵活性;不宜选择易漏水、积水、长霉的建筑结构。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具备与其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仓储、检验、辅助设施等使用场地。根据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一条或多条生产车间作业线,每条生产车间作业线的制作、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仓库总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相适应。 单纯分装的生产车间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80平方米。 第十条生产车间布局应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应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更衣室、缓冲区,原料预进间、称量间,制作间,半成品储存间,灌装间,包装间,容器清洁消毒间、干燥间、储存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包装材料仓库,检验室,留样室等各功能间(区)不得少于10平方米。 生产工艺流程应做到上下衔接,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原料及包装材料、产品和人员的流动路线应当明确划定。 第十一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或者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应使用单独生产车间和专用生产设备,落实相应卫生、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应有除尘和粉尘回收设施。生产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化妆品(如香水、指甲油等)的车间,应配备相应防爆设施。

化妆品卫生规范

化妆品卫生规范 现将新修订的《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印发给你们,本规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各有关单位应严格依照本规范进行化妆品审批和监督工作。以往发布的文件要求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2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单位: 二○○二年九月十九日 化妆品卫生规范 化妆品卫生规范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对化妆品原料以及化妆品最终产品的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化妆品。 化妆品卫生规范引用文件 欧盟化妆品规程, 76/768/EEC及其2005年11月21日以前修订内容(The Cosmetics Directive of the Council European Communities, 76/768/EEC, and amendments until 21November 2005)。 化妆品卫生规范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化妆品是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粘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化妆品卫生规范一般要求 4.1 化妆品不得对施用部位产生明显刺激和损伤。 4.2 化妆品必须使用安全,且无感染性。 化妆品卫生规范产品要求 5.1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 眼部化妆品及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500CFU/mL 或500CFU/g。 5.1.2 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mL或1000CFU/g。 5.1.3 每克或每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5.1.4 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大于100CFU/mL或100CFU/g。 5.2 化妆品中所含有毒物质不得超过表1中规定的限量。 表1 化妆品中有毒物质限量 有毒物质限量,mg/kg备注 汞1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铅40 含醋酸铅的染 发剂除外 砷10 化妆品卫生规范原料要求

化妆品卫生标准(DOC)

修改记录目录

人员卫生规范 (3) 生产车间更衣规范 (5) 工厂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6) 车间生产环境消毒灭菌制度 (8) 拆包间卫生规范 (9) 半成品贮存间卫生要求 (10) 灌包装卫生要求 (11) 周转筐管理制度 (13) 下水道清洗消毒标准 (14) 仓库卫生要求 (15) 管道清洗消毒标准 (17) 储罐清洗消毒标准 (18) 非生产区员工及参观人员卫生要求 (19) 人员卫生规范 1 目的 规范员工个人卫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车间。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制度的完善、修改及培训、执行。 4.2 质检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5 内容 5.1、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包括临时工)或可能接触化妆品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每年必须体检一次。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者,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在治疗后经原体检单位检查证明痊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5.2、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不得长于2mm)、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洗澡; 5.3、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得佩戴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化浓妆、喷洒香水等; 5.4、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经换鞋、更衣、洗手、消毒、烘干等过程,工作衣要求钮扣齐全并穿戴整齐,对个人衣物必须完全遮盖;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从事灌装操作的须佩戴口罩,口罩须将鼻子盖住。 生产人员遇到下列情况应洗手:①进入车间生产前;②操作时间过长,操作一些容易污染的产品时;③接触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品后;④上卫生间后;⑤手脏时。 5.5、进入洁净区前的清洗消毒:①用流动清水清洗双手,双手反复搓洗,清洁每一个手指和手指之间的部位,并仔细检查手臂、手指和手掌,对可能遗留的污渍重新进行清洗;②将手彻底风干;③用75%酒精喷洒手部消毒。清洁消毒完毕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进入洁净区后需保持手部的洁净,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工作,不得裸手随意直接接触化妆品及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有不卫生的动作或习惯; 5.6、工作期间生产人员手部有伤时,不得接触化妆品和原料,须戴乳胶手套才可接触化妆品和原料。不得随意进出各自的工作现场,进出各车间应随手关门,尽可能减少出入次数。因需要离开生产车间上洗手间,必须脱掉工作服、鞋、帽,

化妆品各种成分功效解析

化妆品各种成分功效解析 【具有洗净效果的成分】 这一类的原料可以让皮肤变得更干净,但是在去除脏污的同时,皮肤的油脂也会被带走。所以,在过度使用的时候,会让皮肤过于干燥,因而出现敏感发痒的后遗症。有效成分: Sodium lauryl (or laureth) sulfate 十二烷醇硫酸钠 TEA-lauryl sulfate 十二烷醇茶硫酸 Cocamide DEA 椰子盐胺 Ammonium lauryl (or laureth) sulfate 十二烷醇硫酸铵 Magnesium laureth sulfate 十二烷醇硫酸镁 Sodium C14-16 olefin sulfate C14-16 石蜡硫酸钠 Triethanolamine 三乙醇胺 【保持水分的成分】 想要让皮肤看起来水嫩嫩,就必须让水分子停留在肌肤表面。下面是常用的一些保湿剂: 1.甘油:最古老的保湿剂,倒退10年,很多人直接使用甘油加水护理冬季的皮肤。安全、价格低廉,是化妆品中含量最大最普通的保湿利。 2.透明质酸(HA):是人类皮肤中天然固有的保湿成分,它保持水分的能力比任何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都强。70年代以前,透明质酸只能从鸡冠中提取,其稀有可想而知,价格昂贵。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利用发酵的方法生产透明质酸,使它造福于人类,到现在,它的添加已经十分普及,是十分安全高效的保湿刘。因为价格很高,添加量一般不大。 3.吡咯烷酮羧酸钠(简称PCA-NA):是人类皮肤天然固有的保湿成分,是真正生理上的皮肤柔软剂。如果角质层中PCA含量减少,皮肤会变得干燥和粗糙,使用这种保湿剂十分安全,但因为是一种氨基酸,容易变质,多用于高档化妆品。 4.天然保湿因子(NMF):化妆品中的天然保湿因子是指透明质酸(HA)吡咯烷酮羧酸钠(简称PCA-NA)或它们的混合物。皮肤实际意义上的保湿因子还应包括尿素、乳酸等等,十分复杂。 5.神经醯胺、胶原蛋白:是近年来开发出的最新一代保湿剂,由于它们和构成皮肤角质层的物质结构相近,能很快渗透进入皮肤和角质层中的水结合,形成一种网状结构,锁住水分。因为它保湿的原理不同于传统的保湿剂,有人说它开辟了保湿的新天地,可是同样由于成本太高,不作为保湿的主要成分,添加量极小。 6.尿素:是皮肤天然新陈代谢的产物,对软化皮肤作用奇佳,很多润手霜中都含有尿素。 7.乳酸:它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有机酸,完全无毒,它使皮肤柔软、溶涨、增加弹性。它另外的重要作用是调节皮肤的PH值和影响细茵的繁殖。 8.甲壳素衍生物(Chitosan):是从甲壳纲动物外壳中提取的天然保湿剂,效果和透明质酸接近,是生理上十分安全的保湿剂,此外它还作为药物用在人工皮肤和创伤愈合方面。

解读 版《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7年版《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规范》是在充分参考和借鉴了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应用了我国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专家的研究成果,在卫生部2002年版《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作为主要起草人现对新版《规范》中的变化进行释义,以利于大家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新版《规范》。 《规范》分为五大部分:总则、毒理学试验方法、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 一、总则 《规范》的第一部分是总则,它是整个《规范》的核心,主要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其终产品的卫生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化妆品。 新版《规范》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为《欧盟化妆品规程》,但只引用到76/768/EEC及其2005年11月21日以前修订内容。也就是说,2005年11月21日以后的修订内容将不被自动纳入本《规范》,必要时卫生部将另行规定。 新版《规范》对化妆品采用的定义是: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该定义等同于《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与2002年版《规范》相比,删除了使用部位中的口腔粘膜,并将产品进一步定位在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根据该定义,化妆品的使用方式特指涂擦(如防晒霜)、喷洒(如香水)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如洗发香波、沐浴液的使用方式;染发、烫发产品的使用方式),而以口服、注射等方法达到美容目的的产品不属于化妆品。化妆品的施用部位则指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不包括人体内部。因此作用于口腔粘膜的产品如牙膏未被包括在化妆品管辖范围;使用于人体内部的产品如妇科卫生洗液具备了对阴道粘膜的清洁保护作用,但根据定义不属于化妆品。化妆品的使用目的包括清洁:清洁面部、身体皮肤和毛发,如洁面乳、沐浴液等;护肤:保护面部和身体皮肤,保持皮肤水分,延缓皮肤老化,使之润泽、光滑、细腻、柔软等,如护肤霜等;美容修饰:美化面部、体表和毛发,以达到美容和改变容颜的作用,如胭脂、眉笔、口红、染发剂、烫发剂等;消除不良气味:通过抑制汗腺或掩盖等方法达到减轻和消除身体不良气味的作用,如除腋臭的产品、香水等。除此之外,《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所列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可具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9大类特殊功能,但其宣传内容应严格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有关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对化妆品的一般要求。在此基础上,《规范》对化妆品原料及终产品都提出了具体的卫生要求。 《规范》要求化妆品终产品必须使用安全,不得对使用部位产生明显刺激和损伤,且无感染性。化妆品终产品的微生物学质量应符合如下规定:(1)眼部化妆品及口唇等黏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500CFU/mL(g);(2)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mL(g);(3)每克或每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大于100CFU/mL(g)。卫生化学质量方面,化妆品终产品中有毒物质汞、铅、砷、甲醇分别不得超过1、40、10、2000mg/kg的限量。微生物学质量和卫生化学质量只是对化妆品卫生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也只是普通化妆品常规卫生质量的检测指标。 《规范》对化妆品原料的要求包括规定了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的原料和允许使用的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限用防晒剂、限用着色剂、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 此外,化妆品的直接接触容器材料必须无毒,不得含有或释放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有毒

2018版-化妆品广告法违禁词汇总

(一)化妆品网页描述中禁止发布的内容 网页描述应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真实、清楚、明白。具体要求如下: A. 商品网页描述、标签、说明书中不得含有虚假、夸大、法律禁止的内容: 网页描述中禁止使用“最高、最佳、最好、顶级、极品、最高档、100%安全、100%无污染、最安全、最健康、最专业、最先进、最新科学、最佳、最高级、顶级”、“最新技术”、”国家级“、“最先进加工工艺、第一、全面、全方位、特级、顶级、冠级、极致、超凡等”、等等绝对化词语“ 禁止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除按法律规定和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带有评比性质的企业营销信息发布活动外,禁止使用排序、推荐、认定、上榜、抽查检验、统计、公布市场调查结果等对企业及其商品、服务进行排序或综合评价的内容。如:驰名商标、“全国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主导品牌”、“消费者首选品牌”、“中国公认名(品)牌”、“×××推荐产品(品牌)”、央视上榜品牌、CCTV上榜品牌、CCTV展播品牌、“×××认定”、“×××认可”、“×××展示”、“×××荟萃”、“×××指定”、各种满意率、信任率以及某类商品、服务上榜企业等对企业及其商品、服务进行排序或综合评价内容的词语(律规定和国务院批准除外)。 禁止使用“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免检商品”宣称。(备注:新商标法第14条第五款:“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否则按照新商标法第53条规定,将被工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 未取得专利的,禁止声称专利产品;如果声称“取得专利、获得XX专利、专利产品”的,应具体标注出专利类别和专利号。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禁止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禁止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禁止出现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

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2007年版)

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2007年版) 第一章总则 一、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规范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工作,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及《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等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工作(以下简称许可检验),规定了检验程序、检验报告的编制、检验项目、检验时限和样品数量等要求。 三、许可检验项目包括微生物检验、卫生化学检验、毒理学试验、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 四、卫生部认定的化妆品检验机构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化妆品检验机构应按照被认定的资质和检验项目开展许可检验工作,规范检验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认定的化妆品检验机构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检验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者,依法撤消认定资格。

第二章检验程序 一、检验申请与受理 (一)检验申请单位确定检验项目,填写《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申请表》(见附录1),一式两份,检验机构和检验申请单位各持一份。 (二)检验申请单位应提供足量、包装完整、同一生产批号的样品,同时提交产品说明书等检验所需资料,并对样品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检验申请单位按规定交纳检验费用。 (三)检验机构应对检验申请表、样品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检验机构出具《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受理通知书》(见附录2),一式两份,检验机构和检验申请单位各持一份。受理通知书应加盖检验机构公章或检验专用章。 二、样品检验 样品检验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下进行,检验结果应科学、真实、准确。样品检验原始记录应真实、规范、完整,并按有关管理要求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为出具检验报告之日起12个月。 三、检验报告出具 (一)检验机构受理样品检验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当规范,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检验报告一式四份,两份交检验申请单位,两份由检验机构保存(一份为副本,另一份存档)。 (三)检验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检验报告不得用于产品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