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轴设计

凸轮轴设计
凸轮轴设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凸轮轴铸造工艺的探讨》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凸轮轴铸造工艺设计

所在班级:材料成型1班

小组成员:尹汉雄、刘东源、刘云翼、陈洋指导老师:李小平

完成时间:2012年6月18日

目录

1.生产条件............................................................................................. - 3 -

2.化学成分的选择 ................................................................................ - 3 -

3.球墨铸铁的熔炼及操作要点 ............................................................ - 4 -

4.球化处理............................................................................................. - 4 -

5.球墨铸铁的孕育处理操作 ................................................................ - 5 -

6.球铁的炉前检验 ................................................................................ - 6 -

7.浇注及铸造工艺参数 ........................................................................ - 6 -

8.造型工艺............................................................................................. - 7 -

9.出气孔................................................................................................. - 9 -

10.模样选择......................................................................................... - 10 -

11.砂箱的选择和设计......................................................................... - 10 -

12.铸件的冷却..................................................................................... - 10 -

13.铸件浇冒口、飞翅和毛刺的去除 ................................................ - 11 -

14.铸件的表面清理 ............................................................................ - 11 -

15.铸件的挽救..................................................................................... - 11 -

16.铸件的防锈涂装 ............................................................................ - 11 -

17.铸件质量的无损检验 .................................................................... - 11 -

18.热处理工艺..................................................................................... - 12 -

19.热处理检验 .................................................................................. - 13 -

20.结束语............................................................................................. - 15 -

凸轮轴是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部件,它关系着进排气的大小及准确,直接影响燃烧比,关系节能降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耐磨才能始终很好的保证发动机符合设计参数,提高整个发动机的性能。珠光体球墨铸铁用于凸轮轴是一种较理想的材质。

1.生产条件

采用1t中频率感应电炉熔炼铁液。生铁用Q10或Q12球墨铸铁专用生铁。炉前用堤坝式浇包进行球化,球化剂放入堤坝后用球铁屑或者球铁板覆盖,上面再加上珍珠岩捣实。铁液出炉的温度1450~1470°C。球铁孕育后,浇注三角试片,检验球化孕育情况。造型合箱时在浇注系统中安放纤维过滤网,对铁液进行过滤处理,以减少夹渣等缺陷。

2.化学成分的选择

球墨铸铁化学成分的选择,是根据其铸件机构,需要的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来确定。原铁液化学成分的一般选择原则是高碳,低硅,低锰、磷、硫,通过加大孕育来保证质量。

2.1碳当量与灰铁相比球铁可以选用较高的碳当量,一般多为共晶或过共晶成分,上限以不出现石墨漂浮为原则,下限以不出现自由渗碳体,保证球化,孕育为准。把碳当量控制在4.2%-4.8%之间则缩孔小,缩松少,可以健全铸件.

2.2 C 提高含碳量,增加碳当量,析出石墨数量多,球径细小,圆整度好,有利于石墨的球化,还能防止铸态出现过多的自由渗碳体,铁叶充型能力好,缩松小且集中,锁孔易补缩。但增加铁素体的数量,减少珠光体的数量。所以珠光体球铁不易太高,太高就有石墨漂浮的可能。对铸态球墨铸铁来说,增加含碳量可以减少游离渗碳体,碳的质量分数接近3%时,渗碳体消失:超过3%时开始出现铁素体.球光体凸轮轴一般在

3.5%~3.9%。

2.3 Si球墨铸铁中的硅主要来自三方面:原铁液的含量,球化剂带入量和孕育剂带入的硅量。球铁含硅量越高,石墨球数目面增多,圆整度越好。球铁的含量决定于铸件的壁厚大小和金属基体组织的要求,凸轮轴属于厚大件,含硅量应低些,以防止石墨漂浮。自由渗碳体的防止主要依靠孕育来解决。含硅量应控制在2.0%~2.6%。

2.4 Mn球墨铸铁中,球化元素的去硫能力比锰强,锰主要起到化合作用,锰对稳定珠光体的作用也很明显.可以消除铁素体组织特别是消除石墨球周围的铁素体组织。有时候形成少量的碳化物,对于厚大断面的铸件来说,锰是偏析倾向特别显著的元素,锰是再残余铁液中富集的元素,锰被不断长大着的共晶团所排挤,以致富集在共晶团边界上,因此便在共晶团边界上形成富锰的组织成分,最后则以碳化物形式凝固,在晶界处形成硫化物,因此不易过高。过高还会有增加铸件的缩松化倾向,增大线收缩率,降低球铁的塑性和韧性。凸轮轴属于厚大件更为严重,应严格控制,一般在0.4%~0.6%之间。

2.5 P 磷是有害元素,在球墨铸铁中,因其呈粥样的凝固方式, 磷很容易偏析,当磷的质量分数接近0.1%时,就会出现体积分数为2%的磷共晶.随着铸件壁厚增加,则偏析加速,在热节部位,磷共晶数量就多,使球铁的伸长率、冲击韧性和强度剧烈下降,还会增加缩松、缩孔级裂纹的机率,磷的质量分数超过0.06%时,塑性(即断后伸长率)和冲击韧度急剧下降,为此,珠光体球墨铸铁要求含磷量更低,对于结构零件,磷的质量分数不应大于0.07%,最好在0.05%~0.07%。

2.6 S 在球铁中硫是反球化元素主要视为有害元素。硫和镁的亲和力很强,原铁液含硫高,球化剂加入铁液后,首先和硫发生反应而脱硫,生成硫化物或硫氢化物,消耗较多的球化化剂,而且使处理后的铁液温度降低,过高时易造成球化不良和球化早起衰退现象,而且脱硫所生成的夹杂物增多,易使铸件产生夹渣、皮下气孔等缺陷。所以原铁液中的含硫量越低越好,一般控制在0.1%以下,越低越好.

2.7 残余镁量和残余稀土量

球化剂一般常用稀土镁。加入稀土元素能起辅助球化作用,残余镁量可适当减少,而稀土残留量一般应低于镁的残留量,才能使石墨球形圆整,一般Mg残一般在0.03%~0.05%,RE残在0.02%~0.04%。铸件越厚,碳硅含量越高,镁的残留量要求越高,但是残余镁量和残余稀土量过高也不好。残余镁量过高,非金属夹杂物、针孔、缩松及铸件的白口倾向明显增加,残余稀土量过高,会恶化石墨形状,导致球化不良和“反白口”。

3.球墨铸铁的熔炼及操作要点

3.1 铁液温度

由于球铁经过球化孕育处理后,铁液温度要降低50~100°C,同时为了减少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和保证较高的浇注温度,必须有较高的出铁温度,至少在1140~1470°C。温度太低易导致球化不良,浇不足,夹渣及皮下气孔等铸造缺陷;温度太高,球化剂会氧化烧损,同样会造成球化不良。

3.2球墨铸铁的配料

对原材料生铁必须选用高碳低硅、低锰、低硫、磷和含有尽量少的反石墨化球化的元素的生铁,最好选用球铁专用生铁如Q10、Q12等。配料中多用生铁,少用废钢,回炉易选用纯球铁回炉,便于掌握成分。

3.3 含硫量球墨铸铁生产中应尽量降低原铁液的硫含量。因为高温和低硫是提高球铁产品质量和降低废品率的关键,冲天炉一定要经过脱硫,因为一般多为酸性冲天炉,炉渣碱度不高,焦炭业增硫,所以冲天炉溶化铁液含硫量都较高,用这样的原铁液处理球铁,不是球化不良,就是力学性能不高,容易造成球铁废品率过高和质量不稳定。

4.球化处理

一般常用稀土镁硅铁作为球化剂,它与铁液作用平稳,多采用冲入法进行球化处理。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球化处理工艺,原铁液温度要求大于等于1450摄氏度,硫的质量分数应小于0.1%一般采用稀土镁硅铁球化剂,其含镁量与处理铁液温度的关系列于表.

球化剂中稀土含量应低于镁含量.,球化处理包的深度与内径之比值应大于 1.5.处理包的凹坑面积占包底面积的2/5-1/2.

4.1 冲入法球化处理工艺操作要点如下:

①准确称量球化剂合金,严格控制球化剂加入量。

②将稀土镁合金放在包底堤坝一侧,用平锤捣实,再将合金上面覆盖球铁屑,然后在覆盖一层珍珠岩并捣实。这样可以延缓球化反应时间减缓反应的激烈程度,以利于镁的吸收。

③铁液流不能直接冲击稀土合金,第一次出铁约为整个处理铁液量的2/3左右,让铁液自然翻腾蹈作用完毕。

④不加铁液量至需要铁液量,同时在出铁槽均匀的加入硅铁粒进行孕育处理。

⑤在炉前进行充分搅拌,并扒渣2~3次,然后用珍珠岩覆盖铁液表面保温

⑥舀取球化孕育后的铁液浇注炉前试样,进行炉前检验和判断,决定球化孕育是否合格,铁液能否浇注。

4.2冲入法处理球墨铸铁操作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球化处理所用的浇包高度一般是直径的1.5~2倍,这样可以加大镁汽沸腾时穿透铁液的路程,提高镁的吸收率。浇包必须烘干、烘透。使用时增多将浇包用铁液烫一下,或预热到暗红,以避免降温过多。

②球化剂加入量一定要准确,加入量过少会导致球化不良甚至不球化;加入量过多,虽然可以保证球化但会使铸件的白口倾向增大,产生大量的渗碳体,影响力学性能,热处理时要用高温正火工艺,才能分解,同时容易造成夹渣和皮下气孔等铸造缺陷。球化剂的加入量,一般与铁液的含硫量、铁液温度、铸件壁厚以及稀土镁合金的Mg量等因素有关,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镁液含硫量的高低。原铁液含硫量在0.06~0.08%.时,加入量约为1.3~1.6%,原铁液含硫量在0.02一下,稀土镁合金的加入量仅需0.8%~1.0%,即可保证球化。

③球化剂要赶早,潮湿后使用前要烘干。

④球化剂覆盖的送集成度直接关系到与铁液的反应速度,太松时铁液易钻入间隙,使球化剂上浮烧损,造成球化失败或级别达不到;过紧易烧结成块,降低反应速度,延长球化反应时间,球化效果也不好应松紧合适。

⑤处理球铁时,由于加入球化剂。孕育剂等合金,处理时间长,因此要求有较高的铁液出炉温度,单过高的铁液出炉温度又会使球化反应激烈,镁的吸收不好造成球化不良,因此需要较低的反应温度。可在球化剂上覆盖铁屑或球铁板来降低反映的温度和速度,也可以用倒包的方法来降低处理温度。

⑥出铁量要准确,由于球化时的镁光耀眼,第一次放铁液的量不易看清楚而估计不准。此时操作者可以戴颜色较深的眼镜,如第一次出铁少,则第二次出铁时铁量应相应的减少,如第一次出铁量少而第二次出铁量多,会使铁液中的残余镁量降低,造成球化不良或不球化。

⑦球化剂反应的时间一般为2~3min,反应时间过短,说明反应激烈,不利于镁的吸收,反应时间过长,则铁液温度下降过多。

⑧孕育剂的加入应在第二次出铁时加在铁液流上。出铁后,应进行充分的搅拌,以防止孕育剂漂挂在表面渣层上。

⑨扒渣操作应彻底。在第二次出铁后,应进行2~3次的扒渣,一定要把铁液表面上的浮渣扒除干净,防止夹渣缺陷和“回硫”现象。

5.球墨铸铁的孕育处理操作

球铁球化处理后,还要进行孕育处理,这也是获得高质量球铁的一个重要环节。

孕育处理的目的和主要作用如下:

1)增加球墨数,使石墨球径变小,提高石墨圆整度,分布均匀,提高球化率。2)消除球化元素所造成的白口倾向,获得铸态无渗碳体的铸件。3)提高力学性能和满足金相组织的要求。

孕育剂一般用75硅铁,在加入铁液前破碎成一定粒度,一般2~10mm,视处理铁液量和铁液温度而定,铁液量多,温度高可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粒度太大则吸收溶解不好,有时使铸件形成硬质点,粒度太小则容易氧化烧损,孕育效果不好。使用前最好经200℃左右充分预热处理,特别是冬天,以免铁液降温

太多。

孕育剂的加入量随铸件壁厚、金相组织要求以及孕育处理方法而定。一般采用一次孕育法,孕育量交大,珠光体球铁用量 1.0%~1.3%,铁素体球铁用量为1.3%~1.5%。厚大件取下限,薄小件取上限。

瞬时孕育为补充孕育或叫强化孕育,可以避免孕育衰退现象,提高孕育效果,孕育量较小。

孕育处理后要及时浇注,最好控制在10min以内,以防止球化及孕育衰退。

6.球铁的炉前检验

在球铁孕育处理后,必须对铁液的球化和孕育情况进行迅速而准确的判断,以了解球化孕育处理铁液的质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适当处理,确认球化、孕育良好,方可进行浇注,以避免造成浪费。

6.1 火苗鉴别法

铁液经球化孕育处理后,在补充铁液时,及铁液搅拌和倒包时,可以看到铁液表面会冒出亮白色的火苗(形似蜡烛火苗),这是镁蒸汽逸出铁液表面并发生氧化燃烧的现象。火苗的长短与多少,与铁液中的残余镁量有关。根据火苗的特征可以大致判断铁液的球化情况,火苗长而有力,说明铁液残余镁量高,球化良好;若火苗高度小,数量少,则可能球化比较差。

6.2 观察氧化皮法

处理后的铁液易氧化,铁液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皮,铁液温度越低,氧化皮越明显。如果铁液表面平静,覆盖一层氧化皮,表示球化良好;铁液表面翻腾,氧化皮时断时续,则表明球化不良(铁液包不干时不算);铁液表面十分活跃,氧化皮较少并集中在中心,则表明铁液未球化。这主要凭经验判断,不是太准确。

6.3 三角片或圆形试棒端口检验法

将处理后的铁液浇成三角试样或圆形试样冷到暗红色后,淬水急冷,观察其断面。三角试片淬水时要平面向下,尖角朝上。如果端口晶粒细密呈银白色,中间有缩松,试块两侧向内凹入时,表示球化良好,若端口晶粒较粗,呈灰色或暗灰色,或银白色中分散黑点,则球化不良或未球化。球化良好的试块敲击发出的声音如钢声音清脆,若声音哑沉则球化不好。球化良好的试块激水后桥段遇水后有较浓的臭电石味,味淡或消失很快,也是球化不良。如端口呈麻口或白口过大,晶粒不明显,呈放射状结晶,一般可认为球化良好,但孕育较差,应补充孕育。

球化不好和孕育不好的试片都易断,白口大的是孕育不好,发乌或呈灰色的是球化不良。值得注意的是,打试片的砂子要干一些不能太湿,太湿虽好造型,但易出气孔,看不出中心是不是有缩松,不易判断准确,要尽量与造型沙一致或略干些,有条件的最好用干型砂造型。目前应用炉前分析检验最为准确。

7.浇注及铸造工艺参数

7.1 球墨铸铁的浇注温度为1400-1450℃(该温度为原铁水温度,经球化和孕育后温度会降低60-100℃)。浇注温度确定原则是:1、能浇满铸型;2、在满足第1条的条件下,温度越低越好,以减少液态收缩量,减少缩孔和缩松。

7.2 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尺寸公差是指的是公称尺寸的两个允许极限尺寸之差。在这个两允许极限尺寸之内铸件可满足加工、装配和使用的要求。根据尺寸公差表的数据我们最终选择了公差等级为CT8=2.6mm的公差等级。

7.3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GB/T6414——1999标准中规定,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适用于整个毛坯铸件,且该值应根据最终加工后的成品铸件的最大轮廓尺寸范围来选取。由此查表选取的最终加工余量等级为C=1.1mm

7.4铸造收缩率

铸造收缩率K=[(Lm-Lj)/Lj]×100%,其中Lm—模样工作面的尺寸;Lj——铸件尺寸。根据铸造手册上的数据可知珠光体球墨铸铁的铸造收缩率为0.83-1.25 7.5起模斜度

起模斜度应在铸件上没有结构斜度的、垂直于分型面的表面上应用。其大小应该根据模样的起模高度、表面粗糙度以及造型方法而定。根据起模斜度的标准JB/T5105-1991可知,选用起模斜度α=0°55′a=1.6mm

8.造型工艺

(一)工艺设计

8.1、砂型铸造方法:高压造型。因为它具有生产率高,所得铸件尺寸精度高和表面质量较好。同时,由于砂型紧实度高,强度大,砂型受震动或冲击而塌落的危险性小,因而可以降低铸造缺陷。对于较大的砂型,例如,砂箱内框尺寸为800mm*600mm或更大时,可以应用无箱带的砂箱,造型和落砂都十分方便。所以,高压造型目前应用很普遍,特别是大批和大量生产的铸造车间,多采用高压造型,在工业发达国家,高压造型已基本取代了一般压实造型。

8.2、型砂选择:

1)原纱:硅砂(石英砂)是构成砂型的基本成分,广泛应用于铸钢、铸铁和铸造非铁合金,是铸造生产中用量最大的原材料。

2)耐火材料:铝矾土耐火孰料。其主要矿物组成是含水氧化铝及高岭石。我国铝矾土蕴藏量巨大。

3)粘结材料:粘土。他是湿型砂和干型砂的主要粘结剂。粘土被水湿润后具有粘结性和可塑性;烘干后硬结,具有干强度,而硬结的粘土加水后又能恢复粘结性和可塑性,因而具有较好的复用性。但如果烘烤温度过高,粘土被烧死或烧枯,就不能再加水恢复塑性。粘土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所以应用广泛。

4)添加材料:

①铸造用煤粉。主要作用是湿型用煤粉是以烟煤为原料经粉碎制成的产品,外观为黑色或黑褐色细粉。煤粉可以防止铸铁件产生粘沙和夹砂,同时也起到提高型砂溃散性的作用。

②增塑剂。可以增加型砂的热塑性,从而减少开裂倾向。

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聚乙二醇。

③增强剂。A:强化原纱---有机粘结剂界面强度,主要为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B:增强粘结剂自身强度,主要有增塑剂和交联剂。

偶联剂:乙烯基三氯硅烷、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5)辅助材料

①有机溶剂:铸造生产中常用溶剂很多,一般作稀释剂或者涂料的有机载体。

②脱模剂:造型、制芯时通常还要在模样或芯盒表面涂、撒分型剂(脱模剂)以防型砂粘模和减少脱模力。

③修补膏、封箱膏

修补膏:在砂型起模后,表面等处有破损或局部制芯后有疏松现象等,都可使用修补膏进行处理。修补时用力涂抹后将表面抹光、抹平。

封箱膏:主要是防止浇注时跑火。

8.3分型面的选择

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1)应使铸件廍或者大部助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的。(4)分型面通常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由以上原则,我们选择凸轮轴的中轴线为分型面。

8.4浇注位置的确定

顶部注入:压边式:无横、内浇道,关键在压边尺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清理。

金属液经压边窄缝流入型腔,充型慢而平稳,对型腔冲力小,边浇注,边补缩,有利于顺序凝固,补缩效果好。

一般采用封闭式,对于高牌号铸铁件,可采用封闭---开放式。

适用于中、小型厚壁铸铁件及非铁合金铸件。

1)浇注系统引入位置的确定:

浇注系统的引入位置影响到浇注系统结构类型的确定,同时对液态金属充型方式,铸型温度分布,铸件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在浇注系统设计中,对于内浇道的引入位置,要给与充分考虑。要求顺序凝固的铸件,内浇道应开设在铸件后壁处。如设有毛口补缩,最好将毛口设在铸件与内浇道之间,使金属液经冒口引入型腔,以提高冒口的补缩效果。有时为避免铸件因温差过大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内浇道也可开设在铸件次厚壁处。

内浇道不得开设在铸件质量要求高的部位,以防止内浇道附近组织粗大。对有耐压要求的管类铸件,内浇道通常开设在法兰处,以防止管壁处产生收缩。

最好将内浇道开设在铸件要求不高的加工面部位上,而不开设在铸件非加工面上,以免影响铸件外观质量。

2)球墨铸铁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球墨铸铁件浇注系统的特点,铁液经过球化、孕育处理后温度下降很多,且易产生氧化。因此,其浇注系统有两个特点,既大流量地输送铁液,且具有比灰铸铁更好的挡渣作用。

生产中常采用的浇注系统界面比如下。

一般球墨铸铁件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

∑A内:∑A横:∑A直=1:(1.2~1.3):(1.4~1.9)

厚壁球墨铸铁件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

∑A内:∑A横:∑A直=(1.5~4):(2~4):1

或(1.2~2.0):(1.2~2.0):1

薄壁小型球墨铸铁件多半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

∑A内:∑A横:∑a直=0.8:(1.2~1.5):1或3:8:4

3)浇注时间的确定

浇注时间的确定可按灰铸铁件浇注时间计算方法确定,然后减少

1/2~1/3。

4)公式法设计

1、阻流截面设计法

2、A阻=GL/

5)冒口设计

概述:冒口是在铸型内人为设置的贮存金属液的结构体,用以补偿铸件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收缩,起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缩松并兼有排气。集渣。引导充型的作用。

冒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1.冒口的凝固时间应不小于铸件被补缩部分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时间。

2.冒口所能提供的补缩液量应不小于铸件的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型腔扩大量之和。

3.冒口和铸件需要补缩部分之间在整个补缩过程中应存在通道。

4.冒口体内要有足够的补缩压力,使补缩金属液能够定向流动到补缩对象区域,以克服流动阻力,保证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一直处于正压状态,即补缩过程终止时,冒口中还有一定高度的残余金属液压头。

5.冒口和铸件连接形成的接触热节应不大于铸件的几何热节,避免因为冒口设置而大大延长铸件的凝固时间。

9.出气孔

出气孔是型腔出气冒口、砂型和砂芯排气通道的总称,分明、暗两种。明出气孔引出型外,与大气想通;暗出气孔不与大气相通,常做成设置在型内或芯内的片状或针状空腔。

出气孔的作用及设置原则

9.1出气孔的作用.

(1)排出砂型中型腔、沙芯以及由金属液析出的各种气体。

(2)减小充型时型腔内气体压力,改善金属液充型能力。

(3)便于观察金属充填型腔的状态及充满程度。

(4)排出先行充填型腔的低温金属液和浮渣。

9.2出气孔设置原则

1)出气孔一般设置在铸件浇注位置的最高点,充型金属液最好到达的部位,砂芯发气和蓄气较多的部位,型腔内气体难以排出的“死角”处。

2)出气孔的设置位置应不破坏铸件的补缩条件,通常不宜设置在铸件的热节和厚壁处,以免因出气孔冷却快导致铸件在该处产生收缩缺陷。如确实需要,可采用引出式出气孔。

3)出气孔应尽量不与型腔直通,可采用引出过道与型腔连通,以防止因掉砂等原因导致散沙落入型腔。

4)为防止金属液堵死砂芯出气孔,应采用密封条等填塞芯头。

5)直接出气孔不宜过小,必要时可在出气孔上部设置溢流杯,既可排出脏的金属液,有可防止在出气孔根部产生气孔。

6)出气孔根部的厚度,一般按所在处铸件厚度的0.4~0.7倍计算,凝固体收缩大的合金取偏小值,防止形成接触热节导致铸件产生缩孔。

7)一般认为,没有设置明冒口的铸件,出气孔根部总截面积最小应等于内浇道总截面积,以保证出气孔能顺畅地排出型腔中的气体。

10.模样选择

模样选择木模样:质轻、易加工、价廉,适用于单间,小批量或成批生产。

11.砂箱的选择和设计

一般地讲,砂箱的选择和设计与零件的铸造工艺设计、生产纲领以及生产条件有关。在进行砂箱的选择和设计时,应当注意如下一些原则:

1)首先应满足铸件工艺流程中的生产要求,应具备造型、定位、合型、搬运等功能性结构。

2)砂箱应尽量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3)在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方便使用的条件下,尽量使砂箱结构简单、轻便。4)依据不同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零件本身的特点等,合理选择箱壁、箱带、排气孔等结构形式。

5)砂箱要保证必要的加工精度。

6)应选择耐用、经济、来源广泛的材料。

12.铸件的冷却

为防止铸件在浇注后因冷却过快而产生变形、裂纹等缺陷,保证铸件在清砂时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铸件在型内应有足够的冷却时间,连续产生的铸件应设计有足够的冷却段长度,以保证铸件的冷却时间。铸件的型内冷却时间与铸件的重量、壁厚、复杂成都、合金种类、铸型性质、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铸铁件在砂型内的冷却时间是根据开箱时的温度来确定。可参考下列数据:一般铸件为300~500℃;易产生冷裂与变形的铸件为200~300℃;易产生热裂的铸件为800~900℃。开箱后立即去除浇冒口,再放入热砂坑中或进炉缓慢冷却。铸件

质量小于5KG,壁厚小于8MM,冷却时间即为20~30min。

13.铸件浇冒口、飞翅和毛刺的去除

通常采用移动式多向气动锤来冲切铸件的飞翅、毛刺和浇冒口,再次选用机械冲、锯、切法来去除,此方法的主要应用与中小型球墨铸铁。

14.铸件的表面清理

由于铸件为单件且小批量生产的汽车凸轮轴,按照要求选择气动工具来进行表面清理。

选用铸件表面清理设备的原则:

1)逐渐的形状、特点。尺寸吗,尤其是代表性铸件的最大尺寸、重量、批量、产量和车间机械化程度等条件是选择清理设备的主要依据。对过品种小批量生产情况下,应选用对铸件大小适应性强的设备。

2)选清砂设备时候,从技术、经济、环境保护全面考虑,在允许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干法清理设备。

3)考虑到铸件工艺的特点。

15.铸件的挽救

铸件挽救的定义和意义

铸件的挽救是指对有缺陷的铸件进行修复使之成为合格品或回复其使用性能的一项技术。在制造生产中,由于工艺过程的复杂性,所产生出来的铸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良品,其中一部分不良品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挽救,其前提是必须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俄日企鹅必须是得到产品设计部门的许可,必要时还需经过检验和鉴定才可以。

铸件挽救技术的分类:

8)电弧焊补

9)气焊

10)钎焊

11)气体保护焊

12)电渣焊补

13)金属喷涂

14)铸件浸渗技术

16.铸件的防锈涂装

铸件在清理和检验结束后,通常都应在非加工面或全部表面上涂以防锈漆。

应选择喷涂法:喷涂法是借助于压缩空气把漆液喷射到铸件表面的一种涂装方法。

装备和工具:喷涂枪、压缩空气源、储气罐、橡胶管、喷涂室、通风装置等。喷涂操作:喷涂前,漆液要用适当的稀释剂稀释并均价搅拌至粘度适中,漆液中如有颜料颗粒,应采用孔径为Φ120~Φ140mm的铜丝筛或2~3层重叠的纱布进行过滤;铸件表面要用温度为80~90°C的清洗液清洗1~10min,必要时还可以用中和剂在洗涤一次,清洗后铸件表面应吹干或自然干燥。

17.铸件质量的无损检验

无损检测又称为非破坏检查,是在不破坏被检铸件的情况下采用一定方法探测被检验对象的内部和表面缺陷的技术。

选用设备为固定式磁粉探伤机,磁粉应选用干法磁粉中的白色磁粉以便与铸件表面形成鲜明对比。

磁悬浮液的载体应为水剂、无味煤油与变压器油的混合液,具有防锈、润湿和消泡的能力挥发性低,闪点高对人体无毒害,且与磁粉不发生反应。

检验用的试片为A型标准试片探伤前要对铸件清理和清洗,清除检测区域表面的杂质等避免对磁粉检验造成影响。

本工艺需要的检验方法为综合磁化法检验,因为通过逐渐中产生不断变化的合成磁场或交变旋转磁场,一次检查出各个方向的缺陷,避免了单向磁化法易发生漏检和需要进行多次磁化的缺点。

方法:在竹简上同时施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磁场。根据磁场叠加原理。用不断变化的合成磁场一次检查出各个方向的缺陷。

18.热处理工艺:

凸轮轴是内燃机配气机构中主要零件,它保证气阀按一定时间开启和关闭。凸轮和挺杆是一对摩擦副。凸轮轴工作过程中承受弯曲和扭转载荷,桃尖还产生滑动带滚动摩擦。其实效方式是桃尖粘着磨损和桃尖表面因挤压应力的反复作用而造成的麻点或剥落,以及桃尖磨损。

1预备热处理

(1)消除应力退火

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在加热,冷却及相变过程中,会产生效应力和组织应力。另外在机加工之后其内部也易残存应力,所有这些内应力都必须消除。去应力退火通常的加热温度为500~550℃保温时间为2~8h,然后空冷。采用这种工艺可消除铸件内应力的90~95%,但铸铁组织不发生变化。若温度超过550℃或保温时间过长,反而会引起石墨化,使铸件强度和硬度降低。

(2).消除铸件白口的高温石墨化退火

铸件冷却时,表层及薄截面处,往往产生白口。白口组织硬而脆、加工性能差、易剥落。因此必须采用退火(或正火)的方法消除白口组织。退火工艺为:加热到550-950℃保温2~5h,随后炉冷到500-550℃再出炉空冷。在高温保温期间,游离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分解为石墨和奥氏体,在随后护冷过程中二次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也分解,发生石墨化过程。由于渗碳体的分解,导致硬度下降,从而提高切削加工性。

高温石墨化后的冷却根据要求的基体组织而定,采用下图3号直接空冷,可获得珠光体基体。

图1

(3).正火

采用高温奥氏体化正火,球铁高温奥氏体化正火是将铸件加热到Ac1上限+30~50℃,使基体全部转变成奥氏体并使奥氏体均匀化,冷却后获得珠光体基体加少量牛眼状铁素体.从而改善可加工性,提高强度,硬度,耐磨性.

高温完全奥氏体化正火工艺曲线见下图,正火温度为900~940℃,温度过高会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熔入奥氏体中的碳量过多,冷却易于在晶界析出网状二次渗碳体.采用风冷或者喷冷,加快冷却速度,可显著提高机体组织珠光体量

正火后必须进行回火处理以改善韧性和消除内应力,回火工艺为550~650℃。保温2~4h。

图2

2最终热处理

(1).淬火

将球墨铸铁加热至Ac'上限+(30~50C),保温合适时间后快冷获得马氏体及球状石墨组织,淬火介质使用油,淬火后硬度达到58~60HRC

19.热处理检验

20.1退火与正火后的检验

检验铸件是否存在软化不充分,退火脆性,渗碳体石墨化,氧化,脱碳,过热过烧,魏氏组织,网状碳化物,球化组织不良,石状断口,反常组织等缺陷.

20.2 淬火后的检验

检验铸件是否存在淬火裂纹,淬火变形,硬化不充分,软点,氧化,脱碳,过烧过热,鳞状断口,表面腐蚀,放置裂纹,放置变形等缺陷

20.3回火后的检验

检验铸件是否存在回火裂纹,回火脆性,回火变形,性能不合格,表面腐蚀,参与应力过大等缺陷.

20.4金相检验

(1)试样制备:

取样:在零件感应淬火区中部按照零件技术条件规定的位置截取。

(2)试样的抛光面英语表面垂直,用2%~5%硝酸酒精溶液侵蚀,直到显示出清晰的硬化层为止。

(3)硬化层的显微组织按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组织评级图对照评定(见下图)硬化层显微组织分级说明见表1,其中3~6级为合格。有特殊要求,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4)检验方法:硬化层显微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观察

20.结束语

铸件的材质直接决定其使用性能,化学成分是影响材质的主要因素,生产工艺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而炉前化学成分的准确判断可以确定孕育剂的加入量,并检查孕育效果,及球化质量,避免浇注后铸件性能不合格而出现废品。珠光体球墨铸铁比较合适于铸造凸轮轴这样的产品。

《凸轮轴铸造工艺的探讨》

任务分工

1、材料选择、熔炼及浇铸负责人:刘云翼

2、材料配料负责人:尹汉雄

3、造型材料混制工艺负责人:刘东源

4、球化及热处理负责人:陈洋

凸轮轴标识方法

Q/WCG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WCG 012.3—2007 代替Q/WCG 012.3—2005 高速机主要零部件标识方法 第3 部分:凸轮轴 2007/11/16 发布2008/01/01 实施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企业技术标准审批表 标准编号Q/WCG 012.3-2007 起草单位技术中心标准名称 高速机主要零部件标识方法 第3 部分:凸轮轴 主要起草人孙丽华 代替标准号Q/WCG 012.3-2005 完成日期2007.10 起草单位意见 同意 签字:揭锡林2007.10 会审单位会审人日期会审单位会审人日期 工艺一室王爱荣2007.10 工艺二室臧加伦2007.10.29 设计二室魏红玲200.10.29 质量部田普昌200.10.29 标准化室意见 同意 签字:陈民忠200.10.30 审核意见 同意 签字:王玉春2007.11.12 审批意见 同意 签字:佟德辉2007.11.16

Q/WCG012.3-2007 前言 Q/WCG012 《高速机主要零部件标识方法》分若干部分,本部分是第3 部分,根据WD615、WD12、WP10、WP12 等系列高速柴油机凸轮轴生产管理的要求,规定了凸轮轴的标识方法。 本标准是对Q/WCG012.3-2005 的修订,对WD615 、WD12 系列柴油机凸轮轴编号进 行了完善,并增加了WP10 、WP12 系列柴油机凸轮轴编号。 本标准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化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丽华。 本标准于2005 年首次发布,2006 年03 月第1 次修订,2007 年10 月第2 次修订。

手机产品设计手册范本

. . . . .. .. ..

. . . . .. .. .. 第1章绪论 1.1手机的分类 随着国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国手机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国外各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不同样式、功能的手机。手机按照外形可以统称分为直板机和翻盖机两种(如图1-1和1-2所示),根据手机的特殊功能又可分为拍照手机、滑盖手机、旋盖手机和具有商务功能的PDA手机(如图1-3~图1-6所示),由于手机种类过于繁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图1-1 直板机图1-2 翻盖机 图1-3 滑盖机图1-4 旋盖机 图1-5 拍照手机图1-6 PDA手机 1.2手机的主要结构件名称 目前,由于手机的样式繁多,其结构件数量和样式也是越来越多。直板机的主要结构件名称:本体上壳、本体下壳、LCD 镜片、按键、电池等;翻盖机的主要结构件名称:翻盖顶盖、翻盖底盖、本体上壳、本体下壳、按键、侧按键、LCD镜片、标牌、电池等。在后续的章节中将详细列举结构件的中英文名称。 1.3手机结构件的几大种类 根据手机结构件的功用和材料性质可分为以下五类: 胶壳类:例如:翻盖机的翻盖和本体,直板机的本体上下壳等; 按键类:主按键、侧按键、Metal Dome等; 标牌和镜片装饰类:金属标牌、塑料标牌和镜片等; 金属部件类:镁合金射铸件、铝合金冲压件、铰链、屏蔽盖、天线螺母、螺钉、螺母等;

. . . . 胶贴类:双面胶带、导电泡棉、热反应胶带等。 1.4手机零件命名规则 由于Pro/ENGINEER文件不支持中文名,所有零件均使用英文命名;为减少文件名长度,部分单词使用简写,如:“Microphone“简写为:“Mic”,“front”简写为“fr”,“rear”简写为“rr”,“cosmetic”简写为“cos”;零件词与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_”连接,例如:翻盖顶盖翻译为“Flip_Top”,电池盖板翻译为“Battery_cover”,电池壳翻译为“Battery_case”等。 下面以直板机K269和翻盖机K698为例,对照表1-1、表1-2和图1-6、图1-7介绍一下手机零件的中英文名称。 表1-1 K269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 .. ..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

1.自动车床主要靠凸轮来控制加工过程,能否设计出一套好的凸轮,是体现自动车床师傅的技术高低的一个标准。凸轮设计计算的资料不多,在此,我将一些基本的凸轮计算方法送给大家。凸轮是由一组或多组螺旋线组成的,这是一种端面螺旋线,又称阿基米德螺线。其形成的主要原理是:由A点作等速旋转运动,同时又使A点沿半径作等速移动,形成了一条复合运动轨迹的端面螺线。这就是等速凸轮的曲线。 凸轮的计算有几个专用名称: 1、上升曲线——凸轮上升的起点到最高点的弧线称为上升曲线 2、下降曲线——凸轮下降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弧线称为下降曲线 3、升角——从凸轮的上升起点到最高点的角度,即上升曲线的角度。我们定个代号为φ。 4、降角——从凸轮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角度,即下降曲线的角度。代号为φ1。 5、升距——凸轮上升曲线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我们给定代号为h,单位是毫米。 6、降距——凸轮下降曲线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代号为h1。 7、导程——即凸轮的曲线导程,就是假定凸轮曲线的升角(或降角)为360°时凸轮的升距(或降距)。代号为L,单位是毫米。 8、常数——是凸轮计算的一个常数,它是通过计算得来的。代号为K。 凸轮的升角与降角是给定的数值,根据加工零件尺寸计算得来的。 凸轮的常数等于凸轮的升距除以凸轮的升角,即K=h/φ。由此得h=Kφ。 凸轮的导程等于360°乘以常数,即L=360°K。由此得L=360°h/φ。 举个例子: 一个凸轮曲线的升距为10毫米,升角为180°,求凸轮的曲线导程。(见下图) 解:L=360°h/φ=360°×10÷180°=20毫米

升角(或降角)是360°的凸轮,其升距(或降距)即等于导程。 这只是一般的凸轮基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而自动车床上的凸轮,有些比较简单,有些则比较复杂。在实际运用中,许多人只是靠经验来设计,用手工制作,不需要计算,而要用机床加工凸轮,特别是用数控机床加工凸轮,却是需要先计算出凸轮的导程,才能进行电脑程序设计。 要设计凸轮有几点在开始前就要了解的. 在我们拿到产品图纸的时候,看好材料,根据材料大小和材质将这款产品 的 主轴转速先计算出来. 计算主轴转速公式是[切削速度乘1000]除以材料直径. 切削速度是根据材质得来的,在购买材料时供应商提供.单位是米/分钟. 材料硬度越大,切削速度就越小,切的太快的话热量太大会导致材料变形, 所以切削速度已知的. 切削速度乘1000就是把米/分钟换算成毫米/分钟,在除以材料直径就是 主 轴每分钟的转速了.材料直径是每转的长度,切削速度是刀尖每分钟可以移动的 距离. 主轴转速求出来了,就要将一个产品需要多少转可以做出来,这个转的圈数求出来.主轴转速除以每个产品需要的圈数就是生产效率.[单位.个/分钟] 每款不同的产品,我们看到图纸的时候就先要将它的加工工艺给确定下来. 加工工艺其实就是加工方法,走芯机5把刀具怎么安排,怎么加工,哪把刀具 先做,按顺序将它安排,这样就是确定加工工艺.

凸轮轴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凸轮轴结构设计及工艺编制 题目来源 A 题目类型 4 导师姓名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 凸轮轴的功用是通过凸轮轴的不断旋转,推动气门顶杆上下运动,进而控制气门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改变凸轮轴的曲线,可精确调整气门开启、关闭时间。 1、课题背景和意义: 凸轮轴是活塞发动机里的一个部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虽然在四冲程发动机里凸轮轴的转速是曲轴的一半(在二冲程发动机中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相同),不过通常它的转速依然很高,而且需要承受很大的扭矩,因此设计中对凸轮轴在强度和支撑方面的要求很高,其材质一般是特种铸铁,偶尔也有采用锻件的。由于气门运动规律关系到一台发动机的动力和运转特性,因此凸轮轴设计在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凸轮轴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2.1凸轮轴的结构、位置及转动方式 凸轮轴的主体是一根与气缸组长度相同的圆柱形棒体。上面套有若干个凸轮,用于驱动气门。凸轮轴的一段时轴承支撑点,另一端与驱动轮相连接凸轮的侧面呈鸡蛋形。其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汽缸充分的进气和排气,具体来说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气门的开、闭动作。另外考虑到发动机的耐久性和运转的平顺性,气门也不能因开闭动作中的加减速过程产生过多过大的冲击,否则就会造成气门的严重磨损、噪声增加或是其他严重后果。因此,凸轮和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输出以及运转的平顺性有很直接的关系。在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底置式凸轮轴在内燃机中最为常见。通过这样的发动机中,气门位于发动机的顶部,即所谓的OHV(OverHeadValve,顶置气门)式发动机。此时通常凸轮轴位于曲轴箱的侧面,通过配气机构(如挺杆、推杆、摇臂等)对气门进行控制。因此底置式凸轮轴一般也叫侧置式凸轮轴。由于在这样的发动机凸轮轴距离气门较远,而且每个气缸通常只有2个气门,因此转速通常较慢,平顺性不佳,输出功率也较低。不过这种结构的引擎输出扭矩和低速性能比较出色,结构也比较简单,易于维修。按凸轮轴的数目多少,可分为单顶置凸轮轴(SOHC)和双顶置凸轮轴(DOHC)2种。单顶置凸轮轴就只有1根凸轮轴,双顶置凸轮轴有2根凸轮轴。底置式凸轮轴通常次用星形齿轮组(即所谓的“控制论”),辊子链或齿条与曲轴相连。为了控制噪声,直径大的凸轮轴端传动轮通常由塑料或者轻金属制造,而相对直径较小的曲

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盖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2003/102/EC 欧洲行人碰撞保护技术指令 3对于产品设计的校核要求 3.1 结构性能 3.1.1 模态频率 图1 发动机盖一阶模态图2 发动机盖二阶模态 边界条件 ——自由,无约束。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一阶自由模态≥20Hz。 3.1.2 扭转刚度

图3 扭转刚度约束条件图4 扭转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20 N.m/° 3.1.3 横向刚度 图5 横向刚度约束条件图6 横向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50 N/mm。 3.1.4 铰链安装点刚度

设计手册

第一章设计要求 设计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运行机构形式:轮式最高行进速度: 0.5m/ s 转弯半径:0 高度:<100mm 宽度:<400mm 清洁方式:吸尘、扫刷 一次充电连续工作时间: 0.5小时 营示方式: LED闪光 具有自动路径规划避障功能 具确自动充电装置 第二章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吸尘机器人系统通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移动机构、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吸尘系统。移动机构是吸尘机器人的主题,决定了吸尘器的运动空间,一般采用轮式机构。感知系统一般采用超声波测距仪、接触和接近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 CCD摄像机等。 目前发展较快、对吸尘机器人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技术是: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吸尘技术、电源技术等 2. 1传感技术 为了让吸尘机器人正常工作,必须对机器人位置、姿态、速度和

系统内部状态进行监控,还要感知机器人所出工作环境的静态和动感信息,使得吸尘机器人相应的工作顺序和操作内容能自然地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通常采用的传感器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其中内部传感器有:编码器、线加速度计、陀螺仪、磁罗盘等。其中编码器用于确定当前机器人的位置,线加速度计获取线加速度信息,进而得到线加速度和位置信息;陀螺仪测量移动机器人的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得到机器人的姿态角、运动方向和转动时运动方向的改变等绝对航向信息。外部传感器有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接触很接近传感器。视觉传感器采用 CCD摄像机进行机器人的视觉导航与定位、目标识别和地图构造等;超声波传感器测量机器人工作环境中障碍物的距离信息和地图构造等。红外线传感器大多采用红外接近开关来探测机器人工作环境中的障碍物以及避免碰撞。接触和接近觉传感器多用于避碰规划。 2. 2路径规划技术 根据机器人对环境信息知道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为两种类型:环境信息完全知道的全局路径规划和环境信息完全未知或部分未知,通过传感器在线地对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进行探测,以获取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等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全局路径规划包括环境建模和路径搜索策略两个子问题。其中环境建模的主要方法有:可视图法(V‐Graph)、自由空间法(Free spaccApproach)和栅格法(Grids)等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摘要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凸轮轴的工艺工装,凸轮轴对其工作要求、部分精度较高,如轴上的油孔的加工、法兰盘孔的加工等。凸轮轴的工艺过程,我们尽量做到清晰明了,在保证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练。在此设计中,巩固了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知识,学习机械加工工艺、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及金属切削机床。在此,我们设计了两套钻床夹具,并进行了一些机构的设计,如分度机构、顶尖机构、液压传动机构等,还借用了机床尾座、手轮等大量通用件,既有利于加工,又节省不少力气。其中,夹具设计需要保证被加工面的位置精度;减少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虑;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实现工件的装夹加工并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保证了生产安全。此次设计,由于我的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错误,望读者进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凸轮轴;钻床夹具;分度机构;液压传动机构

Abstract My graduation project subject is a craft frock of the camshaft, the camshaft is by their job requirements. To the precision being relatively high, for instance, oil processing of hole of axle. Processing of the hole of the ring flange, etc., the course of the camshaft, we try our best to accomplish clearly, on the ground of guaranteeing to express clearly. Try one’s best to accomplish as perfect as crystal. In the course of design, consolidate our knowledge about mechanism manufacturing, and I have grasped mechanic craft, tongs design, the principle of metal cutting tools and the metals cutting the machine tools. In this design, we have designed two sets of drilling machines digs. In the design, I have designed some sets of mechanisms. Such as, graduation organization, top structur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so on. I take advantage of lathe tail flat also, as large amount of common parts, such as handwheel favorable to process and so on. Save much strength. Among them, the tongs design demand guarantee which is processed the position accuracy; Reduce to lend support the time and increasements labor produce, extend the usage scope of the machine tools. Realize the work piece pack to clip to process to combine alleviative labor strength, improve the work term and guarantee the production safety. This design, because we have limited level. Unavoidable to appear some mistakes, so I hope that readers can make some re-comments. Keyword:camshaft; drilling machines digs; graduation organization; hydraulic transmission mechanism

某轿车引擎盖外板拉深模具毕业设计及成形模拟

摘要............................................................. I 绪论 ............................................................... I I 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7]. (3) 1 冲压件的工艺设计 (4) 1.1零件总体分析 (4) 1.2零件材料的选择 (4) 1.3冲压方向的选择 (5) 1.4 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 (7) 1.6拉延筋的设计[1] (9) 2 拉深件成型工艺CAE分析 (10) 3 拉深模结构与零件设计 (13) 3.2拉深模材料的选择 (14) 3.3冲压设备的选择 (14) 3.3.1拉深力的计算 (14) 3.3.2压料力的计算 (14) 3.3.3冲压设备的选择 (15) 3.4模具操作 (15) 3.5 凹模结构 (16) 3.6凸模结构 (18) 3.8导向部分 (22) 3.9起吊装置 (22) 3.10拉深模的结构和原理说明 (22) 4 总结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文献综述 (26)

通过对某轿车车身覆盖件的引擎盖外板拉深模具型面的设计,介绍了复杂型面拉深件拉深模具型面的设计流程,研究了复杂型面拉深件拉深模具型面的造型设计方法和原则。利用板料成形分析有限元软件Dynaform对引擎盖外板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了仿真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如破裂、起皱、变形不足等)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对拉深模具型面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并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制造加工了合格的拉深件模具。对于复杂型面拉深件的拉深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模具;优化设计;

凸轮轴结构与设计

第15单元: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特点及其应用; 2.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加深机械由多种机构组成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难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实物模型教学,提问,课堂练习 教学内容: 第五章常用机构 第二节凸轮机构 一、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第五章常用机构 第二节凸轮机构 一、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 凸轮——具有曲线轮廓或沟槽的构件。传动时,凸轮用轮廓或沟槽驱动从动件运动。 凸轮机构的主要组成:凸轮、从动件及机架三个基本构件。是一种含高副的常用机构。 实例: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图形见课件) 功用:凸轮等速回转,用其曲线轮廓驱动从动件开启和关闭(关闭需借助弹簧的作用),实现进气口或排气口。 实例:绕线机(图形见课件) 功用:凸轮作等速回转时,其曲线轮廓驱动布线杆往复摆动,将线均匀地缠绕在绕线轴3上。 实例:行程控制凸轮机构(图形见课件) 功用:凸轮固定在机器的运动部件上并随之移动,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其轮廓推动行程开关的推杆,使之发生电信号,以实现控制运动部件变速、停止或换向等。 实例:机床自动进给机构(图形见课件) 功用:凸轮作等速回转,并用其曲线形沟槽驱动从动件绕固定回转副O作往复摆动,通过扇形齿轮和齿条带动刀架,完成刀具的进给运动。 凸轮机构的特点: ①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准确的任意预期运动。 ②凸轮与从动件间为高副接触,易磨损。 常用于传力不大的场合。如:自动机床进刀机构、上料机构、内燃机配气机构、印刷机、纺织机等。

发动机盖

发动机盖 发盖在汽车碰撞中主要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吸能,二是行人保护。由这两个作用决定了发盖设计的整体思路:不能太硬。昊锐的发动机盖发动机盖一般有发动机外板、内板、铰链加强板和发盖锁加强板组成。其中,外板是表面覆盖件,主要起到美观的作用;而铰链加强板和锁加强板只是作为局部加强件;内板则是最为关键的发盖件了。发盖内板上一般都会开溃缩槽,以便发盖在撞击中在此处折弯,避免发盖向后切入乘员舱内板则一般是0.8mm的钢板,在设计时会在内部上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开一道溃缩槽,以便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发盖能沿此槽向上折弯变形,在吸收部分能力的同时还以防止发盖受力后向后切入乘员舱。撞击时发盖向上折起吸能的同时有避免发盖向后移动 此外,处于行人保护的目的,发盖内部不能做的太强,特别是在行人保护区域,不能出现硬点,以防止对受到撞击的行人头部造成致命伤害。发盖处于保护行人的角度决定了其本身不能太硬四、笼形车身前面我们说到不论是发生正面碰撞还是后部以及侧面碰撞,除去被各种吸能装置吸收的能量外,剩余的能量都要传递到车身乘员舱上。如果说吸能盒以及纵梁和前防撞梁是可以收缩变形的“软组织”的话,乘员舱则必须是坚固不可变形的“硬组织”。乘员舱一般由

车身立柱、底板总成和车顶总成三部分组成。车身立柱一般汽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SUV和MPV等部分车型还有另外一根立柱D柱。这些立柱除了有支撑车身顶盖、保证车身车顶强度的共同作用外,立柱的刚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因此在整个车身结构中,立柱是关键件,它要有很高的刚度。除此之外,在设计上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保证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其截面越大越好!车身3大立柱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斜立柱叫A 柱(又称前柱),前车门和后车门之间的立柱叫B柱(又称中柱),后车门和后挡风玻璃之间的斜立柱叫C柱(又称后柱)。小轿车的A柱、B柱和C柱有不同的功能,但各自又伴随功能有必然的矛盾,比如A柱有视野与刚度之间的矛盾,B柱有刚度与便利性之间的矛盾等。B柱截面的大小会对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产生影响,B柱一般是下粗上细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斜立柱叫A柱。A柱对于汽车安全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强度足够高的A柱能够有效的避免变形,从而能够保证乘员在发生事故后顺利打开车门逃生。而现实中,因为A柱变形导致车门打不开,乘员被困死在车内的例子比比皆是。另外,拥有较高抗剪强度的A柱在轿车追尾大货车车能有效的避免A柱被货车尾部切断,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在轿车追尾大货车

凸轮轴去毛刺机的设计

绪论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掌握一门技术并能应用这门技术存在于这个社会。因此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上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学术研究的殿堂,并通过四年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的知识。以次来武装自己使之能更好的存在于社会的建设中,并能发挥更多的力量。 在跨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前锻炼一下专业技能的使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毕业设计无疑是一种最佳的方法。它既锻炼了机械制图能力,专业技术的使用能力和计算机绘图(CAD)能力,而且让我们掌握了科学资料的检索,以及获的更多资料的方法。因此毕业设计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的一堂必不可少的步骤。 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四年的学习,在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专业技术和标准的同时,从事一些机械的设计、维修、检测等,并能在设计时使用相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计算,校核,绘图等步骤。 凸轮轴的制造和生产在国内的大部分企业中采用的大数是仿行加工和靠模加工,而采用数控加工的企业还是少数。因此,在加工中很容易产生毛刺,然而,这些毛刺的硬度一般都较高,所以在清除上比较困难。下面将是于中轴生产的凸轮轴。毕业设计题目:凸轮轴去毛刺机的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来源:河南中原轴件厂 毕业设计图纸如下所示:

1 去毛刺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金属、非金属零件的制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毛刺这些毛刺将影响到零件的检测、安装、使用性能、工作寿命等。因此我们必须在生产中重视毛刺的去除工作。至今,去毛刺的方法很多,据统计有六十来种,尽管有这么多去毛刺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加工要求,在选择去毛刺方法时应根据具体的材料,硬度,已加工表面要求等,找到一种适合的方法。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零件,不仅要完成去毛刺工作,而且还得保证加工精度。这就必须谨慎选用合适的去毛刺方法。 在现代工业中,去毛刺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逐步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精密化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去毛刺机械从机械装置式机床向数控机床发展。并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 1.1 国内外去毛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毛刺的形成和“毛刺工程”的内容 毛刺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来认识,总的来说,还只是近期的事。例如硅钢片的冲压,总有毛刺产生。又如伺服机构的阀芯与阀套的边缘要保持锐边,设计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其边缘往往容易产生毛刺,特别是阀体上的交叉孔处,加工后往往会留下毛刺。毛刺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各种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因毛刺的存在而发生的种种事故,探索先进的去毛刺技术,去毛刺机理,同时应当从设计着手,研究少产生或不产生毛刺的结构设计的可能性。从而提出了“毛刺工程”,企图从系统的技术角度来对待毛刺,从每一个环节上将毛刺消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毛刺的形成在各种工序中都可能产生,如铸造、注塑、冲压、钻孔、车削、铣削、磨削等机械加工。以切削为例,毛刺的高度和根部的粗细与切削刃的前角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角大于10°时,则毛刺高度和根部都迅速变小。 在研究毛刺的同时,无法避免上述所谓的负毛刺,因为在近年来,硬脆材料日

汽车设计-汽车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技术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汽车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 技术规范模板

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零件发动机罩锁总成的技术规范。 它确定了机罩锁在车辆使用寿命期内需保证的最低性能级别。此外,这些性能的认可方案也包含在本文件中。 2 术语与定义 2.1 机罩锁系统 机罩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用于机罩的锁闭。 机罩锁包括与其周边环境的接口件并且包含下面的子系统: ●一个主锁:活动锁舌,固定板(在车身上)+卡爪(棘爪); ●操纵机构:塑料或钢手柄(安全挂钩的操纵); ●锁扣(在机罩上)。 独立于罩锁的安全机构。当锁扣轴下降时,安全挂钩会自动机械地回位。

发动机罩锁 3 基本要求 锁体由远距操纵机构驱动,且从车辆外部无法取用,手柄集成到安全挂钩上。 3.1 本规范定义了定量的,可实现的,可检查的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它说明了可抓取部位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用来进行零件设计。 3.2 功能图纸中未定义设计,材料,保护和外观的情况下,可由供应商自行确定,但是需经过众泰控股集团的技术部门认可。 3.3 安全钩开启功能通过不同于机罩开启操纵机构的工具(内置或非内置挂钩和集成或非集成式的手柄)。

4 日常使用状况4.1 用于机罩的锁止与解锁 4.2 适配于用户

4.3 适配于外部环境 4.4 适配于操作工

5 装配,可接近性和可维修性 5.1 机罩锁应当是: a)能够与周边环境装备相兼容的,不损伤它们的性能; b)从人体工学角度方便操作工的装配; c)使用项目范围规定的工具可以装配的; d)可装配上车的,同时保证: —装配至机罩和结构上时有工具进出通道; —满足焊装工序要求; —具有安装需要的间隙; —方便定位和调节(如果要求做出调节)。 5.2 机罩锁及其固定件的设计需有利于下述操作工序: a) 机罩锁的拆卸/安装; b) 位于前面罩区域的各种零部件的进出通道。

凸轮轴的设计说明书

二缸油泵凸轮轴材料设计班级:材料10971 学号:10400971 姓名:

机械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系材料10971班学生学号10400971 课程设计课题:二缸油泵凸轮轴材料设计 一、课程设计工作日 自2011年9月5日至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二、同组学生:曹润、陈胜、封成尧、高兴、葛义尚、韩君、何东、侯存亿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包括课题来源、类型、目的和意义、基本要求、完成时间主要参考资料等。 (1)目的和意义 1.熟悉课题、查阅资料:要求充分熟悉本课题,并查阅大量有关本课题内容的资料。 2.对所属零件进行受力和失效分析,提出性能要求。 3.确定合金钢材料:要求在满足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型和工艺性,合理选择材料。 4.确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设备:要求选定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设备。 5.编写说明书:明确本课题设计方案的内容、确定原则和理由。 6.编制热处理工艺卡。 (二)基本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套 2热处理工艺卡一套 3课程设计小结一份 (三)参考资料 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手册、图册等。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一、二缸凸轮轴的工作环境、受力失效分析 1、凸轮轴的工作环境分析 2、凸轮轴的失效分析 二、二缸凸轮轴的性能要求 三、二缸凸轮轴材料选择及其性能分析 1、材料合金元素的作用分析 2、材料加工工艺分析 3、热处理工艺分析 4、材料的使用性能比较 5、确定材料材料的最终选择 四、二缸凸轮轴材料45Mn2B热处理工艺 1、二缸凸轮轴选用的热处理设备 2、制定工艺流程 3、预备热处理工艺 4、最终热处理工艺 五、热处理工艺卡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小结

汽车车身设计 基于proe的引擎盖建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proe的引擎盖建模 及有限元分析 班级M10车辆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绪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工业已成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只要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国家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起步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引擎盖的生产是汽车制造的一个重要生产过程。在板材冲压成形技术中,以汽车覆盖件为代表的大型薄板零件的冲压成形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汽车覆盖件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零件,分为外覆盖件和内覆盖件。外覆盖件指的是汽车车身外部的裸露件,这种零件的特点是涂装后不能再添加其他的装饰层。因此,对于外覆盖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很高。 采用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研究板料成形问题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日本学者Yamada首先将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引入到板料成形模拟中,分析了圆筒形的拉伸问题。同时Hibbitt在Hill有限变形理论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描述,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在国外,早在90年代以前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模具生产制造公司用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技术。

第一章引擎盖的特点 1.1表面质量 引擎盖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线的漫反射而损坏外形的美观,因此引擎盖表面不允许有波纹、折皱、凹痕、擦伤、边缘拉痕和其他破坏表面美观的缺陷。引擎盖上的装饰棱线和筋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和过度均匀。总之引擎盖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功能要求,更要满足表面装饰的美观要求。 1.2制造材料 采用橡胶发泡棉和铝箔材料制造而成,在降低发动机噪音的时候,能够同时隔离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保护引擎盖表面上的漆面,防止老化。 1.3作用 1、空气导流。对于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物体,气流在运动物体周边产生的空气阻力和扰流会直接影响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通过引擎盖外形可有效调整空气相对汽车运动时的流动方向和对车产生的阻碍力作用,减小气流对车得影响。通过导流,空气阻力可分解成有益力,力高前轮轮胎对地的力量,有利于车的行驶稳定。流线型引擎盖外观基本是依照这个原理设计的。 2、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引擎盖下,都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路、油路、刹车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等。对车辆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引擎盖强度和构造,可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车辆的正常工作。 3、美观。车辆外观设计是车辆价值的一个直观体现,引擎盖作为整体外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赏心悦目,体现整体汽车的概念。 4 、辅助驾驶视觉。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前方视线和自然光的反射对驾驶员正确判断路面和前方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引擎盖的外形可有效调整反射光线方向和形式,从而降低光线对驾驶员的影响。 5 、防止意外。引擎工作在高温高压易燃环境下,存在由于过热或者是原件意外损坏而发生爆炸或者是燃烧、泄露等事故,引擎盖可有效阻挡因爆炸引起的伤害,起到防护盾作用。有效阻隔空气和阻止火焰的蔓延,降低燃烧风险和损失。 6、特殊用途平台。特种车辆中,有利用高强度引擎盖作为工作平台,起到支撑作用。

机械设计手册范本

机械设计手册 一、前言 二、塑胶件 1.1. 外形设计 1.2. 装配设计 1.3 结构设计 三、五金件 2.1 配合设计 2.2 结构设计

前言 编制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1.规公司设计人员的设计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作为参考。 2.新入公司的助理工程师的培训教材。 公司产品可分为自主开发设计产品和OEM类产品。 自主开发设计产品 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外观结构、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润。自主开发设计产品包括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帖牌产品、定制产品。 OEM产品 OEM原来是指由客户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制造商仅负责生产的模式。现在所讲的OEM其实已经包括ODM,即客户提供外观、对功能提出要求,制造商根据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 OEM类产品尽可能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只有在客户的要求不合理的情况下,经与客户协商,在得到客户的同意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OEM类产品只有在得到客户的最终确认以及本公司能批量生产才表示整个开发过程完成。

一、塑胶件 塑胶件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对某些难以保证的地方,考虑到修模时给模具加料难、去料易,可预先给塑料件保留一定的间隙。 常用塑料介绍 常用的塑料主要有ABS、AS、PC、PMMA、PS、HIPS、PP、POM等,其中常用的透明塑料有PC、PMMA、PS、AS。高档电子产品的外壳通常采用ABS+PC;显示屏采用PC,如采用PMMA则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中底挡电子产品大多使用HIPS和ABS做外壳,HIPS因其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逐步有取代ABS的趋势。 常见表面处理介绍 表面处理有电镀、喷涂、丝印、移印。ABS、HIPS、PC料都有较好的表面处理效果。而PP料的表面处理性能较差,通常要做预处理工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模转印技术(IMD)、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IML)、魔术镜(HALF MIRROR)制造技术。 IMD与IML的区别及优势: 1.IMD膜片的基材多数为剥离性强的PET,而IML的膜片多数为PC. 2.IMD注塑时只是膜片上的油墨跟树脂接合,而IML是整个膜片履在树脂上 3. IMD是通过送膜机器自动输送定位,IML是通过人工操作手工挂 1.1 外形设计 对于塑胶件,如外形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模具报废,所以要特别小心。外形设计要求产品外观美观、流畅,曲面过渡圆滑、自然,符合人体工程。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电子产品,外壳主要都是由上、下壳组成,理论上上下壳的外形可以重合,但实际上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注塑参数等因素影响,造成上、下外形尺寸大小不一致,即面刮(面壳大于底壳)或底刮(底壳大于面壳)。可接受面刮<0.15mm,可接受底刮<0.1mm。所以在无法保证零段差时,尽量使产品:面壳>底壳。 一般来说,上壳因有较多的按键孔,成型缩水较大,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一般选0.5%。 底壳成型缩水较小,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0.4%。

凸轮曲线设计

凸轮曲线设计 当根据使用要求确定了凸轮机构的类型、基本参数以及从动件运动规律后,即可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设计方法有几何法和解析法,两者所依据的设计原理基本相同。几何法简便、直观,但作图误差较大,难以获得凸轮轮廓曲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所以按几何法所得轮廓数据加工的凸轮只能应用于低速或不重要的场合。对于高速凸轮或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凸轮,必须建立凸轮理论轮廓曲线、实际轮廓曲线以及加工刀具中心轨迹的坐标方程,并精确地计算出凸轮轮廓曲线或刀具运动轨迹上各点的坐标值,以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 圆柱凸轮的廓线虽属空间曲线,但由于圆柱面可展成平面,所以也可以借用平面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设计圆柱凸轮的展开轮廓。本节分别介绍用几何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原理和步骤。 1 几何法 反转法设计原理: 以尖底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 凸轮机构工作时,凸轮和从动件都在运动。为了在图纸上画出凸轮轮廓曲线,应当使凸轮与图纸平面相对静止,为此,可采用如下的反转法:使整个机构以角速度(-w)绕O转动,其结果是从动件与凸轮的相对运动并不改变,但凸轮固定不动,机架和从动件一方面以角速度(-w)绕O转动,同时从动件又以原有运动规律相对机架往复运动。根据这种关系,不难求出一系列从动件尖底的位置。由于尖底始终与凸轮轮廓接触,所以反转后尖底的运动轨迹就是凸轮轮廓曲线。 1).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尖底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从动件位移线图,凸轮以等角速w顺时针回转,其基圆半径为r0,从动件导路偏距为e,要求绘出此凸轮的轮廓曲线。 运用反转法绘制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 以r0为半径作基圆,以e为半径作偏距圆,点K为从动件导路线与偏距圆的切点,导路线与基圆的交点B0(C0)便是从动件尖底的初始位置。 2) 将位移线图s-f的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分别作若干等分(图中各为四等分)。 3) 自OC0开始,沿w的相反方向取推程运动角(1800)、远休止角(300)、回程运动角(1900)、近休止角(600),在基圆上得C4、C5、C9诸点。将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分成与从动件位移线图对应的等分,得C1、C2、C3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的主要机械加工工艺规划设计样本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的主要机械加工工艺规划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的主要机械加工工艺 设计 教学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完成时间: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的主要机械加工工艺 设计 摘要 凸轮轴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配气功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时候,凸轮轴负责控制进排气门的开合和开合量,但是由于工作时转速比较高,需要承受的扭矩的比较大,所以对凸轮轴的强度和支撑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材质的选择上必须满足凸轮轴对强度等性能的要求。凸轮轴作为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它的改进和发展对汽车发动机的配气性能的提高和进步意义重大。 本课题选取直列四缸顶置气门式发动机F3000,对它的凸轮轴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与设计,而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工艺规程制定中的关键阶段,是工艺规程制定的总体设计。撰写一条合理科学的工艺路线,既可以保证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可以有效合理的安排工人、设备、工艺装备,最终有利于降低整个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所以,本次设计是在仔细分析凸轮轴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及加工精度后,合理确定毛坯类型,经过查阅相关书籍、手册、图标、标准、等技术资料,确定工艺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最终定制凸轮轴零件的加工工序卡片。 关键词: 发动机;凸轮轴;工艺设计

The Main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Camshaft Abstract The camshaf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ine, has a pivotal role on its distribution. When the engine running at work, camshaft is responsible for controlling the exhaust opening and closing and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door,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speed in the work, it needs to bear large torque and also has a high strength and support of the camshaft. On the choice of the material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amshaft on the strength of performance. The camshaf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t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amshaft of the OHV eng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analysis and design. operational path routing is the key stage and general design. Write a reasonable scientific process route are have many advantage. This design is the careful analysis of CAM shaft parts process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rocessing accuracy, reasonable blank type, after consulting related books, manuals, ICONS, standards, technical data, determine the process of machining allowance, process dimension and tolerance, and customize the camshaft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card finally. Keyword: Engine; Camshaft; Process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