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2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教学总结】

一、成功之处

1、使用讲学稿,学有所依,目标明确。讲学稿是有效引导学生完成课业任务的有力保障。可以说它涵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各项内容,学、讲、练结合,手、脑、眼并用,使生摆脱了原有的只听不看、只听不练的单调的学习模式,克服了固有的学习惰性。讲学稿以书面的形式把所学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为教师直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起

到了重要作用。

2、本节课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1)本首诗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首唐诗,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诗词诵读四步法:知作者——诵诗文,——品诗句——悟诗情。这不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也对今后的诗词学习起到了指导的作用。(2)就中考而言,诗词诵读必不可少,其考察范围不拘一格,单靠抓重难点,已远不能满足中考要求。本首诗也不例外,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故讲学稿内容涉及了作者、易混字词、朗读节奏、文学常识等最基本的知识,旨在提示、强化学生记忆,夯实基础。对重难点问题的生成,也不是一蹴而就,力求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梯度化,使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做到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3)板书设计,一目了然,构建了知识框架。合理有效的板书为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便于学生对知识整合与识记,形成了知识框架,达到了概括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学习步调不一致,教师缺乏灵活多变的调控措施。在自主学习环节,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快速完成任务,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相对滞后,速度较慢。为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师不得不耐心等待,致使优等生相对时间闲置,出现了时间浪费的现象。我想今后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优等生:(1)反复识记,加深印象。(2)优帮差,提升自我能力。(3)回归文本,为质疑问难做充分准备。总之,力争使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他们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能力。

2、小组合作欠积极,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组员显示出较大的盲目化、形式化,“做个样子给老师看”的心里很严重。如:当老师提到对“杨花”这一意象的理解时,很多学生不从问题本身入手,大胆质疑讨论,而是急于翻阅参考资料,盲目求助于组员,更有甚者,泰然处之、坐享其成。对这一现状,教师显得无所适从。我想,今后应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1)采取小组积分,引入竞争机制。(2)充分发挥组长的协调作用,把任务下达到每个组员,发挥整体优势。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少批评。(4)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较难的问题,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避免过度等待、不等待两种极端现象的出现,提高课堂效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

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活动3【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活动4【活动】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活动5【活动】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⑵客:指韦八。⑶咸阳:指长安。

⑷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⑸望望:瞻望,盼望。

活动6【活动】赏读李白

其诗今存九百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1、送别诗、友情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

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

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4、边塞诗、宫怨诗:《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活动7【活动】秀我风采

师生共读《将进酒》

活动8【活动】赏读李白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活动9【作业】课下作业

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群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阅读诗的方法,熟读背诵。

2、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懂诗意悟诗情重累积(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懂得同情和关切不幸中的人。

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并熟读背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懂诗意悟诗情重累积

二、自主学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知诗人(查阅资料)

1、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30卷。

2、创作背景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言绝句。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天宝初年,李白在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从天宝三年就离京漫游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写下了此诗。

(二)、解诗题

1、闻:。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左迁:见书。

4、龙标:诗中有两处。①诗题中指地名,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②诗句中指代。

解题: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

(三)、诵诗句

1、范读或者听录音。

2、划分并读准节奏——诗句节奏,可从音节(完整词语)或者意义

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懂诗意补充注释:

1、杨花:柳絮。

2、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声哀婉凄切。

3、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要字词落实到位,句子通顺,翻译准确。(信、达、雅)(五)悟诗情

1句:写景,为什么专写杨花和子规啼叫?。

2句:叙述作诗。“闻道”,表达了一种闻知朋友讯息的心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道路之。

明确:1、2句未写悲痛之情,但已显示悲痛之情。这是诗句背后的东西,是读出来的。

3、4句:从表达上看,运用了;从修辞手法看,运用,寄情与月,托月传情,写得深切,动人心脾。

小结:通过,表达了诗人。(主题)

,使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动作)。(艺术特色)

(六)重累积

1、背诵默写。

2、收集古诗词中有关月的诗句。

三、练习巩固,拓展迁移

1、背诵并抄写诗及注释.

2、理解性练习。

A、点明诗人闻讯并交代时节的一句诗:

B、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C、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

D、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3、改写。把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注意六要素。

参考附文:月语

——改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站在窗边,近看庭院。已是暮春三月,又起风了!庭院的杨柳在摇荡,柳絮在纷飞,柔枝在飘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这一切,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此时,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我站在窗边,远眺他乡。思绪趟过了五溪,那里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龙标城,更是遥远啊。曾深深记得,也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把盏共饮,吟诗作对,欢声笑语连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开。那夜,月牙是微笑的,月色是醉人的。

我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伫立独望的人儿——我,此刻,多么牵挂万水千山之外的朋友啊!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分给朋友。

“沙沙,沙沙”,月儿请来了风婆婆,迷离了我的眼。圆月啊,圆月,你也在为我们分离哭泣吗?看见没?月儿光洁的脸庞上嵌着两块小小的红色,淡淡的,那是月亮哭红的眼!月儿啊,请把我的这一缕绵绵的思念和那一腔无尽的忧愁告诉给我那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昌龄兄!(事件的经过)

心是碎的,月是圆的;心是碎的,月是圆的;离愁是苦的,我们的心却是连在一起的。(事件的结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古代诗歌四首之二)》(市教案评比一等奖 七上语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市教案评比一等奖) 一、新课导入 他的诗,色彩浓烈,情感真实;他的人,叛逆不羁,豪迈奔放。形容他为“天才”,那是绰绰有余的。如出水芙蓉般的诗句,如高山般屹立的情感,永远明朗,活泼,隽永。 他酒中著诗,著出盛唐经典;他用手中之笔,刺出心中高昂的理想锦绣;他作诗成仙,饮酒成乐,用诗抒发他高扬亢奋的精神,用诗实现他自身的价值。一身傲骨,让人们看到一位青莲居士,秀口一吐,造就了半个盛唐,他就是诗仙——李白!对佞臣宠妃他藐视戏弄,对朋友却是一腔衷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送别落魄挚友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描述诗歌意境。 示例:站在窗边,近看庭院。起风了!庭院的柳絮在纷飞,纷飞的柳絮的长枝在飘荡,飘荡的长枝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掌握意象,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二、写作背景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遨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朗读诗歌 1、听诗歌音乐版 2、学生自由歌唱 3、全班齐诵。 四、翻译诗歌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亮堂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五、赏析诗歌 1、“杨花”“子规啼”这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

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哀。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 “闻道龙标过五溪”。“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不着悲哀之语,而悲哀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谊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聚,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小结: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听闻友人被贬所写的赠诗,诗中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关怀与同情。 六、名家点评 1. 毛先舒《诗辩坻》:太白“杨花落尽”与元微之“残灯无焰”体同题类,而风趣高卑,自觉天壤。 2.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即景见时,以景生情,末句且更见真情。 3. 沈德潜《唐诗别裁》: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4.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太白绝句,篇篇只与人别,如《寄王昌龄》、《送孟浩然》等作,体格无一分相似,音节、风格,万世一人。 板书设计: 绘哀景——杨花落尽、子规哀啼 叙悲事——被贬龙标、远渡五溪 抒真情——寄情明月、与君相伴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了解写景技巧,理解并背诵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分析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竹影摇曳,月自空明,流光徘徊中,让我们随王昌龄左迁龙标,寄殷殷牵挂,品幽幽情思,共同感悟李白的千里情,明月心(二)新课讲解 一、诵读诗歌,明确节奏 1.自由诵读 要求:①字音准确,节奏明晰。②自由诵读一分钟。2.学生范读3.老师点拨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就是七言绝句中经常采用的223节奏。 4.老师领读 5.齐声诵读 过渡语:通过多遍的诵读,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二、抓住意象,品味诗情

1.诗中哪个词直接体现了诗人的心情愁心 过渡语:愁心是全诗的诗眼,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2.诗人还常常借助什么表达情感?景或物 过渡语:这里的景物有哪些呢?杨花、子规、明月 很好,它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屏幕显示意象概念)。 3.明确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或景。诗歌常常通过意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 4.请同学们联系杨花、子规、明月意象特点,品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要求: ①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发言 ②时间三分钟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一说。 杨花: (1)柳絮,给人漂泊不定,无所依靠之感,这里暗指友人的身世。 (2)表达一种离愁别绪。 (苏轼曾写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诗人将杨花和离人泪连在一起,可见杨花可以表达怎样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是否表达出这种情感呢) 子规:(1)杜鹃,啼声哀切,凄凉之感。(2)哀愁之意。 (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望帝让位,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不如归去”,以至于泣血不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 明月:(1)思念之情(2)伤感之意 (3)千里与共过渡语:李白为何如此思念牵挂友人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曾在巴陵与被流放到夜郎的李白相见时写下《巴陵送李十二》,二人情谊深长。王昌龄仕途坎坷,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元年谪迁江宁丞,天宝7年再贬龙标尉,这次被贬只是因为生活小节失于检点,欲加之罪,引发友人不平,李白写此诗,遥寄友人。 4.同学范读

《唐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唐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 上册)共3篇 《唐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1 作为中国诗歌艺术的瑰宝,唐诗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唐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设计一堂适合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学生的课程。 一、课文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本题源自王昌龄仕途中左迁之事,诗人借此抒发对好友遭遇的同情之情。此诗体现了唐代的官场风尚和士人之间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今天的青少年也具有启示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主题,领悟文化内涵; 3. 能够熟练背诵本诗,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作类似主题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唐代官场的生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官场的风俗与文化,打开思维,引入本课讲解的主题。 2.理解诗歌主题(15分钟) 通过诗歌解读的方式,让学生领略本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主题,感受诗歌的美。通过仿写和赋诗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3.口语表达练习(20分钟) 选择几段经典句子,通过朗读、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增强自信,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给予合适的点评和鼓励。 4.诗歌背诵(15分钟) 通过个别练习和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本诗歌,提升口头表达技能。 5.诗歌创作(40分钟)

通过讲解基本的诗歌写作技巧,让学生动手创作类似主题的诗歌作品。多渠道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为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四、教学评价 这堂课程在教学目标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学生通过感受、领悟、演练和创作等过程,不仅提高了审美和口才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领会文化内涵和主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好的创造力,创作了很多符合主题的诗歌作品。最后,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 本课程通过生动的图片、经典的诗歌以及多种形式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代官场文化和诗歌艺术,提高了审美和口才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及时的点评和指导,使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本课程也应该继续优化和改进,体现更多的学生主体性和针对性,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唐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2 《唐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1. 课程标准:语言学习方面,注重“通过课程结构和范围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一、课程描述 本课是对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解读。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以及语言表达手法,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掌握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在课堂上播放《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悠远的文化底蕴。 2.分析诗歌结构(20分钟) 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结构; 2.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其主题和情感; 3.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3.探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30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和诗歌分析,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1.比喻:指用近似的事物描述另一对象的技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2.对仗:指反复使用同一声韵或者对称的语素,给诗歌带来一种节奏感; 3.夸张:指夸大或缩小描写的对象,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4.课堂讨论(20分钟) 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1.诗人用了哪些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 2.诗歌的情感表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3.你怎样评价这首诗?它对你有何启示? 5.课堂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己完成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进行评估。 六、课后作业 1.写一篇关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读后感; 2.准备一场班级诵读比赛,要求每个人都要诵读一首唐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 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和“春蚕到死丝方尽”忠贞不渝的李商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2.简介作者。 师:通过这些诗歌,谈谈你对李白诗歌特色及为人的认识。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唐朝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生: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多种手法,营造一种瑰丽的色彩。 生:他很重感情,在他的诗歌当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和亲的怀念,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看看这首诗又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温故而知新,在琅琅的读诗声中,巧妙地将新内容的学习渗透其间,学生兴致勃勃,教学水到渠成,没有斧凿痕迹) 师: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好朋友李白在扬州听到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远方的好朋友王昌龄,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诗为心声。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是李白,自我设计朗读,看看谁最能把对好朋友的深厚的同情和慰藉表达出来。 生一片朗读之声。 教师作语调语速重音的指导。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最伟大的诗人。 二、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 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活动: (一)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2、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二)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三)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四)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1)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2)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五)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2)客:指韦八。 (3)咸阳:指长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5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第4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一.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 (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诗歌大意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3.背景链接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 【交流点拨】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又将彻夜难眠! 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交流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味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2、标题解析与王昌龄简介。 (1)题解。 ①闻:听到,听说。 ②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的意思。 ③龙标:地名,今天的黔阳。 课题的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后遥

寄此诗。 (2)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黔阳)尉。 3、品读诗歌 (1)老师范读诗歌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4、感悟诗意 暮春时节,树上的柳絮已落尽,杜鹃在不停的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这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诗欣赏 诗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时节,有漂泊无定的杨花,还有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愁在内,符合当时的情景,也叫:融情入景。诗歌的第一句已融情入景,所以第二句便可直叙其事了。 “闻道”,表示惊闻和惋惜之意。“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虽然没有写悲痛之语,悲痛之意却灼然自现了。 前两句融情入景,直叙其事,后两句写抒情。因为现实原因,诗人与好友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现今明月照中天,千里相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让它随着好友一起

《闻王昌》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二、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如古诗,古风 (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三、朗读:正字音、语速,语调,节奏 四、作者: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五、释题闻:听说寄:寄托,托付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六、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七、课内探究 1.第一句写景: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此句有何作用? 2、第二句叙事: (1)“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3.第三四句抒情: (1)“愁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还要随风传送? (2)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八、训练检测 1、诗中通过描写景物,表达诗人飘零的感受,寄托离情别恨的诗句是: 2、诗中移情于物来表达对友人无比关切的情怀的诗句是: 3、诗中有两句想象奇特,赋无情之月以感情,语浅情深,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是: 4、直叙其事,既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又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的句子是: 5、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的句子是: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 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 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 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 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 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 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 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 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 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 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 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释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024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2024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 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准备: 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 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 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 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

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 杨花: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 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 五溪 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精选12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精选12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篇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登飞来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wma音频课文朗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登飞来峰》《论诗》ppt 诗五首《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登飞来峰》《论诗》flash朗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篇2 点击浏览该文件 读诗问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古诵读部分选录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我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两点不同的看法,与大家同议: 首先,课文中关于夜郎的注释令人不解。 课文中注释[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夜郎]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照此注释来理解,诗人的意思要误解了。作者是因为同情王昌龄的遭遇而作,表达的是对王的担忧和思念,故而“寄愁心与明月”既然如此,则忧愁之情当到王所之处,可按课文注释,“随风直到夜郎西”就与王的“龙标”擦肩而过了,又何以表达思念之情,又何以让王知道呢?因此,我感觉课文注释有不妥之处。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延边任民出版社的《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等资料,我觉得对“夜郎”应加以详细交代。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说法“泛指西南边远的地区。”或者延边人民出版社的说法“唐代以夜郎为名的地方有三个,本篇所说的夜郎在今沅陵县境,

龙标在夜郎的西南方。” 较为妥当。 其次关于“风”。我上课在跟学生讨论时,让学生思考过,既然“我寄愁心与明月”,又何来的“随风”呢?学生争论不休,但终无结果。我查阅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同上)发现它用的是“君”字,它所依据的版本是:《〈四部丛刊〉影印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十三》。而且从意义上,“君”字较“风”字亦较易理解。“我”把忧愁、思念托付给明月,让她带着“我”的关心、思念随“你”一直到“你”要去的地方,就能更好的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同情之心了。(2005-1-4晚家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篇3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0xx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