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变速箱课程设计

行星齿轮变速箱课程设计
行星齿轮变速箱课程设计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设计任务书

2006级工程机械专业

设计起止时间:2009年12月24日~2010年1月4日

指导教师:侯红娟

一.设计任务

综合法设计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

二.设计内容

1.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设计;

2.齿轮传动设计;

3.绘制综合速度平面图,并分析构件的转速和转矩,确定换挡离合器的安装位置。

三.设计参数

变速箱传动比输入转速输入转矩

n(r/min) M(N.m)

3.21 1.86 1.00 2.87 2010 995 四.设计要求

1.《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须打印或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专用稿纸抄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层次分明,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公式运用恰当,计算结果准确,传动方案实用。

2.综合速度平面图要求用AutoCAD绘制或用坐标纸绘制。

3.计算过程不能省略,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

4.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相互抄袭。

5.在完成课程设计期间,必须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设计进度

第一周完成"设计内容"中的第1、2项,第二周完成"设计内容"中的第三项和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

六.设计成果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装订顺序:

封面—任务书—目录—说明书—封底。

目 录

一、综合法设计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 (3)

1、已知条件....................................................................................3 2、根据不等于1的传动比数目计算可列出的方程式数..............................3 3、根据方程式数计算方程组数(传动方案数).......................................3 4、计算旋转构件数...........................................................................3 5、给旋转构件命名...........................................................................3 6、用构件名称组合方程式..................................................................3 7、绘制变速箱传动示意图..................................................................5 8、绘制传动简图、计算循环功率 (9)

二、齿轮传动设计 (12)

1、齿轮模数和齿圈分度圆直径确定......................................................12 2、齿圈和太阳轮齿数计算..................................................................12 3、齿轮传动安装条件校核 (12)

三、绘制综合转速平面图,分析构件的转速并确定换档离合器位置 (14)

1、已知条件....................................................................................14 2、构件转速平面图绘制.....................................................................14 3、构件转速分析..............................................................................17 4、换档离合器的位置确定 (18)

四、参考资料 (18)

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法设计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 1.已知条件

2.根据不等于1的传动比数目计算可列出的方程数

计算公式:32+n C =323+C =3

5C =10

3.传动方案数

变速箱传动比

输入转速

输入转矩

n (r/min) M (N.M )

3.21

1.86

1.00

2.87

2010

995

根据方程数计算方程组数(传动方案数)计算公式:n C n C 3

2

=3

10C =120 4.计算旋转构件数

计算公式:m=n+2=3+2=5

式中:n 不等于1的传动比数;

5.给旋转构件命名

输入构件用符号"i "表示,输出构件用符号"o "表示,其它旋转构件用传动比的下脚标表示。

6.列方程 (1).列原始方程式

按已知的n=3个非直接档传动比值,根据特性方程式写出下列三个原始方程式: (2).列派生方程式

现已知n=3,根据已经求得的需要的方程数C=10,尚需写出7个派生运动方程,

派生方程应写成最简单的形式;即方程中的转速系数绝对值应小于1,其余的系数按东西大小次序排列。现将新的运动方程组(含原始运动方程式和派生运动方程式)列表如下

运动方程式

构件布置型式

派生方法

2.21

原始方程

(1)

0.86

原始方程

(2)

2.87

原始方程

(3)

2.04

(1)、(2)消去0n

(4)

1.04

(1)、(3)消去o n

(5)

n

1.91 (2)、(3)消去

o

(6)

n

1.57 (1)、(2)消去

i

(7)

n

1.75 (1)、(3)消去

i

(8)

n

4.5 (3)、(2)消去

i

(9)

n

1 (4)、(5)消去

i

(10)

其中α为特性系数,第(1) (2) (3)方程为原始方程,第(4)至(10)为派生方程。方程式(2)、(5)、(10)的α值均太小,(9) 的α值均太大,故在行星变速传动的传动方案中不宜选用这些方程式(行星排)。而方程式(1)、(3)、(4)、(6)、(7)、(8)代表的行星排是较适宜选用的。可从这6个方程中选择n=3个方程式的不同组合;即可得不同的传动方案。

根据选择n个方程式的一般原则:

①每个方程组中都必须含有所有的旋转构件"i、o、1、2、R"。

②所选的n个方程的特性系数α应相互接近,且便于计算。

③所选择的n个方程式都应该是独立的;其中任一个方程式不应是同一组合中的另两个方程式导出的

④n个方程式中,所选特性系数α的范围为1.5<α<4.5。

根据上述原则可在上表中选取(1)、(3)、(4)、(6)、(7)、(8)方程式组合成方程组。

7.绘制变速箱传动示意图

㈠134

1 o

2 1 2 o 2 1 o

o R 1 o 1 R 1 o R

i i i i i i i i i

1 3 4 1 4 3 4 3 1

㈡136

1 o i o i 1 i 1 o

o R R R R o R o R

i i 2 i 2 i 2 i i

1 3 6 3 6 1 6 1 3

㈢137

0 1 0 0 0 1 1 o o

1 0 R 1 R 0 0 1 R

2 i i 2 i i I 2 I

7 1 3 7 3 1 1 7 3

㈣138

R 1 0 1 0 R 0 R 1

0 0 R 0 R 0 R 0 0

1 i i i i 1 I 1 i

8 1 3 1 3 8 3 8 1

㈤346

i O 2 i 2 0 0 i 2

R R 1 R 1 R R R 1

2 i i 2 i i i 2 i

6 3 4 6 4 3 3 6 4 ㈥347

0 0 2 0 2 0 2 0 0

1 R 1 R 1 1 1 1 R

2 i I i i 2 i 2 i

7 3 4 3 4 7 4 7 3

㈦348

R o 2 0 2 R 2 R 0

0 R 1 R 1 0 1 0 R

1 i i i i 1 i 1 i

8 3 4 3 4 8 4 8 3

㈧467

i 2 0 2 i 0 i 0 2

R 1 1 1 R 1 R 1 1

2 i 2 i 2 2 2 2 i

6 4

7 4 6 7 6 7 4

㈨468

i 2 R 2 i R i R 2

R 1 0 1 R 0 R 0 1

2 i 1 i 2 1 2 1 i

6 4 8 4 6 8 6 8 4

㈩461

i 2 1 1 i 2 i 1 2

R 1 0 0 R 1 R 0 1

2 i i i 2 i 2 i i

6 4 1 1 6 4 6 1 4

(十一)678

0 i R i 0 1 i R 0

1 R 0 R 1 0 R 0 1

2 2 1 2 1 1 2 1 2

7 6 8 6 7 8 6 8 7

(十二)671

0 i 1 i 0 1 i 1 0

1 R 0 R 1 0 R 0 1

2 2 i 2 2 i 2 i 2

7 6 1 6 7 1 6 1 7

(十三)673

0 i 0 i 0 0 i 0 0

1 R R R 1 R R R 1

2 2 i 2 2 i 2 i 2

7 6 3 6 7 3 6 3 7

(十四)674

0 i 2 i 0 2 i 2 0

1 R 1 R 1 1 R 1 1

2 2 i 2 2 i 2 i 2

7 6 4 6 7 4 6 4 7

(十五)781

1 0 R 0 R 1 R 1 0

0 1 0 1 0 0 0 0 1

2 2 1 2 1 I7 1 i 2

1 7 8 7 8 1 8 1 7

(十六)783

0 0 R 0 R 0 R 0 0

R 1 0 1 0 R 0 R 1

i 2 1 2 1 i 1 i 2

3 77 8 7 8 3 8 3 7

(十七)784

R 0 2 0 R 2 0 2 R

0 1 1 1 0 1 1 1 0

1 2 i 2 1 i 2 i 1

8 7 4 7 8 4 7 4 8

(十八)143

0 1 2 1 2 0 2 0 1

R 0 1 0 1 R 1 R 0

i i i i i i i i i

3 1

4 1 4 2 4 3 1

(十九)147

0 1 2 1 2 0 2 0 1

1 0 1 0 1 1 1 1 0

2 i i i i 2 i 2 i

7 1 4 1 4 7 4 7 1 (二十)148

2 1 R

1 2 R

2 R 1 1 0 0 0

1 0 1

0 0 i i 1 i i 1 i 1 i 4

1

8

1

4

8

4

8

1

8.绘制传动简图、计算循环功率 方案Ⅰ

方案Ⅱ 方案Ⅲ 方案Ⅳ

⑥ ④ ①

比较以上各个方案,方案Ⅰ、方案Ⅲ连接简单、支撑较好且轴套较少。故选其绘制

功率流线图、计算循环功率。

(1)方案Ⅰ

1)当T 1制动时,只有中间排参与传动。

2)当T 2制动时。④、①排参加传动,此时的传动简图如下

写出此时各构件的转速方程如下:

0112

2 3.21 2.2102.04 3.040

02010/min

i i i n n n n n n n n r -+=??+-=??

=?

?=? 解得210661.18/min 1081.37/min o n n r n r =??=??=? 计算各构件的转矩 由于

2 1.86

i =,所以2 1.869951850.7.o i M i M N m

=-=-?=-

对第④排列转矩方程如下:

4

44411 2.04 3.040995q j t j q i M M M M M M ?==?-??

+=??=??? 求得444419.13.855.03.1274.16.t q j M N m M N m M N m ?=-?=-??

=?

对第①排列方程:

1

1111 2.21 3.210q j t j o M M M M M ?==?-?

?+=?

求得111576.54.1274.16.1850.7.t q j M N m M N m M N m

?=-?

=-??

=?

根据以上计算绘出功率流线图如上图所示。由功率流线图可以看,此传动方案中无循环

功率。

3)当T R 制动时,第①和第⑧行星排参与传动。 方案Ⅲ

1) T 1制动时只有第三排参与转动。

2) T 2制动时第二、三排参与传动,此时的传动简图如下所示: 写出此时各构件的转速方程如下: 02 2.87 3.8701.91 2.910

02010/min R i i R i

i n n n n n n n n r =+-=??+-=??

?

?=? 解得201319.28/min 1078.61/min R o n n r n r =??=??=? 计算各构件的转矩 由于

2 1.86

i =,所以2 1.869951850.7.o i M i M N m

=-=-?=-

对第④排列转矩方程如下:

6

66631 1.91 2.910995j q t j j i M M M M M M ?==?-??+=??=??? 求得666857.57.1637.96.2495.54.t q j M N m M N m M N m ?=-?=-??

=? 对第①排列方程:

3

3331

2.87

3.870

q j t q o M M M M M ?==?

-??+=?

求得333644.84.1850.7.2495.54.t q j M N m

M N m M N m

?=?

=-??

=-?

根据以上计算绘出功率流线图如上图所示。由功率流线图可以看,此传动方案中有循环功率,

3135.72

135.729550t x kw

M n

p ?==

3)T R 制动时3排均传力。

结果:通过对两种方案在不同构件制动时的转速转矩以及循环功率的计算发现方案Ⅰ和

方案Ⅲ在T2制动时各构件的转速和转矩相同,后者有循环功率。且方案Ⅲ在TR 制动时

三个行星排均参与传递,且构件布置较方案Ⅰ复杂。

通过比较,方案Ⅰ更合理,故选其作为做后续计算依据。

二.齿轮结构设计

1.、齿轮模数和齿圈分度圆直径确定

根据变速箱的输入转速和转矩,初选齿轮模数m=4,齿圈分度圆直径初选400mm 。

2、齿圈和太阳轮齿数计算 齿圈的齿数为 由t

q Z Z =

α可得α

q

t Z Z =

所以

4

44100

43.672.04t t Z Z α=

=

= ,取Z t4=44;

1

11

100

44.842.21q t Z Z α=

=

=,取Z t1=44

8

88

100

56.491.75q t Z Z α=

=

=,取Z t8=56;

由2

t

q X Z Z Z -=

,计算得:

3、齿轮传动安装条件校核

(1)同心条件的校核

由于方案Ⅰ三个行星排均满足2

t

q X Z Z Z -=

条件,所以同心条件满足。

(2)、确定每个行星排的行星轮个数及其布置形式,并根据同心条件计算行星轮齿数 查相关资料了解到行星传动一般选择3个行星轮,故此处选3个行星轮均匀布置。

(3)装配条件校核 装配条件的公式为: N n

Z Z q

t =+ ,其中n 为行星排上的行星轮个数,在这里n=3;

装配条件校核如下: 第(4)排:

44

10044

483

t q Z Z n ++=

= 第(1)排:11

10044

483t q Z Z n ++=

= 第(8)排:88

10056

523

q q Z Z n

++=

= 计算结果均为整数,故装配条件可得到满足。 (4)相邻条件

为保证行星轮在传动时步干涉并较少搅油损失,相邻的两个行星轮的齿顶间的间隙应该大于5~8mm ,经计算发现三个相邻的行星轮齿顶间的间隙满足要求。 (5)将行星传动的参数列表如下:

名称

m Z q Z t Z x

(4)排 2.04 4 400 44 28 (1)排 2.21 44 28 (8)排 1.75 56 22 (6)传动比误差校核:

在设计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传动比往往不能与理想值完全相同,所以必须对传动比误差进行校核,一般将传动比控制在3%~5%之内。现对传动比误差进行校核如下: 第④排 44100

2.2744q t Z Z α=

=

=4实 第①排 111100

2.2744q t Z Z α=

=

=实 第⑧排 88

100

1.7856

q t Z Z α=

=

=8实 列实际传动方程:

212.27 3.270i n n n +-= (11) 102.27 2.270i n n n +-= (12) 101.78 2.780R n n n +-= (13)

方程(12)与(1)对比得 1i 实=3.27

方程(12)联立(13)消去1n 得方程 3.04 4.040i o R n n n +-=与方程(3)对比得i R 实=3.04 方程(11)联立(12)消去1n 得方程2 1.07 2.070i o n n n +-=与方程(2)对比得i 2实=1.934 误差校核 1档 111

3.27 3.23

1.8%

5%3.23i i i δ--=

=

=1实

R 档 R 3.04 2.94

3.4%

5%2.94R R i i i δ--=

==R 实

2档 222

1.934 1.93

0.4%

5%1.93

i i i δ--=

==2实

由校核结果看,方案Ⅰ满足传动比条件

三、绘制综合转速平面图,分析构件的转速并确定换档离合器位置 1、已知条件

(1)、各档传动比 (此处的传动比为齿轮齿数确定之后的实际传动比)

1i 实=3.27 i 2实=1.934 i R 实=3.04

(2)、制动件转速方程式: b n =

1

1

1--

-i n i i o (1) (3)、行星轮转速方程式: x n =A An o - (2)

式中: b n 、o n 、x n ——分别表示制动构件、输出构件和行星轮的转速;

i —任意一档的传动比; A —常数。

2、构件转速平面图绘制

(1)、建立平面坐标系

以b n 、x n 为纵坐标,o n 为横坐标。

(2)、绘制输入、输出构件的转速线

1)、输入构件转速线:把输入构件的转速设为1,即把它作为衡量其它构件转速大小的单位,其它构件的转速用i n 的倍数来表示。

2)、输出构件转速线:该线是过原点和点(1 1)与横坐标轴成045的直线。 (3)、绘制各制动件转速线

把o n =1代入式(1)得b n =1; 把b n =1代入式(1)得o n =i

1

,由此可知:各制动件

转速线是过点(1 1)和点(i

1

0)的直线。

对制动构件T1:

111

0.44i 2.27=

=实 对制动构件T2:11

0.52i 1.93

=

=2实 对制动构件TR :R 11

0.33i 3.04

=

=-实

(4)、绘制各行星轮转速线

把o n =1代入式(2)得0=x n ,由此可知:各行星轮转速线过点(1 0)。再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行星轮转速线的另一点坐标后绘制行星轮转速线。

行星轮转速计算公式为:()()q t x t j q j x x Z Z n n n n n Z Z =--=- (14)

对第④排,当T2制动时,4q n =0,o n =

11

0.52i 1.93

=

=2实

,将4q n =0代入方程(14)得4 1.09x n =-。所以T2制动时4X 转速线过(0.52,-1.09)点和(1,0)点。

对第①排,当T2制动时,1632

0.302080q n =

=,o n =110.52i 1.93==2实

,将10.30q n =代入方程(14)得10.79x n =-。所以T2制动时1X 转速线过(0.52,-0.79)点和(1,0)点。

对第⑧排,当TR 制动时,8q n =0,o n =

11

0.33i 3.04

=

=--R 实

,将80q n =代入方程(14)得8 1.5x n =。所以TR 制动时8X 转速线过(-0.33,1.5)点和(1,0)点。

根据以上坐标点画出综合转速平面图,图见后页附图。

3、构件转速分析

(1)、分析并确定哪一个档位工作时,哪一个制动构件的转速最大? 答:1档工作时,TR 制动件转速最大; 2档工作时,TR 制动件转速最大; R 档工作时,T2制动件转速最大;

(2)、分析并确定哪一个档位工作时,哪一个行星排的行星轮转速最高 答:1档工作时,第④排行星轮转速最高; 2档工作时,第①排行星轮转速最高; R 档工作时,第④排行星轮转速最高;

(3)、分析并说明构件转速的大小与传动比数值的大小有无关系、与不同的传动方案有无关系?

答:因为T1和T2分别制动时,不同的档位TR 制动件的转速不同,而方案Ⅰ和方案ⅢT2制动实现2档传动时,各构件的转速相同。由此得出结论:构件转速的大小与传动比数值的大小有无、与不同的传动方案无关。

(4)、分析并说明行星轮转速的大小与不同的传动方案有无关系? 答:由行星轮转速计算公式()

()q t

x t j q j x x

Z Z n n n n n Z Z =--=-可以看出,不同的传动方案t n ,j n ,q n 均不一样,所以行星轮转速的大小与不同的传动方案有关。 (5)、为什么不让行星排加制动器实现接近于1的传动比,而偏让离合器实现等于

1的传动比?

答:用行星排加制动器实现接近于1的传动比时,行星排各构件的转速较高,消耗的功率较大,而用离合器来实现等于1的传动比,行星排各构件的转速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小,故采用离合器来实现。

(6)、根据综合转速平面图计算制动器的制动转矩

制动转矩b M 与直线)(o b n f n =同纵坐标轴所截的线段长度的倒数成比例。计算制动器的制动转矩以i M 为单位。

4、换档离合器的位置确定

由于该行星变速传动处于空挡位置(即o n =0)时,各构件最大相对转速为2i T n n -,若将摩擦离合器φ布置在输入轴i 和二档制动构件T2之间,可使该行星变速传动的闭锁力矩M φ最小,且结构上容易实现、传递功率较小。

故将离合器φ布置在输入轴i 和二档制动构件T2之间

四、参考资料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郁录平主编。

《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饶振纲主编。

微机原理-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140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6年6月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在车辆日渐增多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交通问题,而交通灯在安全行车过程中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交通灯一般都设在十字路口,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和一个倒计时的显示计时器来控制行车, 对一般情况下的安全行车、车辆分流发挥着作用, 但根据实际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主要有如下几个缺点: 1、车道轮流放行时间相对固定,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中两个车道的车辆多少来设置改变通行时间;2、没有考虑紧急车辆通过时, 两车道应采取的措施。譬如, 有消防车通过执行紧急任务时, 两个车道的车都应停止, 让紧急车辆通过。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交通灯指示交通情况,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交通灯是采用计算机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控制的。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广泛用于十字路口,车站, 码头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出行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使得交通灯的功能多样化,远远超过老式交通灯, 交通灯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交通灯的功能。诸如闪烁警示、鸣笛警示,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倒计时显示,所有这些,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还可以根据主、次干道的交通状况的不同任意设置各自的不同的通行时间。或者给红绿色盲声音警示的人性化设计。现在的交通灯系统很多都增加了智能控制环节,比如对闯红灯的车辆进行拍照。当某方向红灯亮时,此时相应的传感器开始工作,当有车辆通过时,照相机就把车辆拍下。 要将交通灯系统产品化,应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应该在程序中增加一些可以人为改变的参数,以便客户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调节交通灯。因此,研究交通灯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内容: 设有一个十字路口,1、3为南北方向,2、4为东西方向。初始为四个路口的红灯全亮,之后,1、3路口的绿灯亮,2、4路口的红灯亮,1、3路口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1、3路口的绿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以后,1、3 路口黄灯亮,后1、3路口红灯亮,而同时2、4路口的绿灯亮,2、4路口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2、4 路口的绿灯熄灭,而绿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以后,1、3路口红灯亮,而2、4路口黄灯亮,再切换到1、3路口方向,之后重复上述过程。 三.问题分析及硬件介绍: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利用8086、8255等接口,实现控制十二个二极管亮灭的过程。需要PC机一台,8255并口:用做接口芯片。LED:共12个LED灯。还有8086芯片,8253a定时器等器材. 将8086和74273、74154和8255连接起来.需用到8255的六个输出端口。所以要求8255工作在方式0,因为二极管是共阳的,所以输出低电平二极管才会亮。8086用作cpu,三个74273是锁存器,锁存地址。 用软件proteus7.8画出电路图,加载程序到8086cpu,进行模拟。 系统硬件设计

PLC交通灯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摘要............................................................................ - 2 - 第二章简述PLC ......................................................................... - 3 - 2.1 PLC简介.............................................................................. - 3 - 2.2 PLC工作原理 ...................................................................... - 4 - 2.3 PLC主要功能 ...................................................................... - 6 - 第三章PLC的交通信号灯系统设计.......................................... - 7 - 3.2 流程图如下:.................................................................... - 8 - 3.3程序梯形图设计: ............................................................. - 9 - 第四章总结.............................................................................. - 12 - 4.1程序调试........................................................................... - 12 - 4.2 收获和体会...................................................................... - 12 -

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基于整车匹配的变速器总体及整车动力性计算院(部):机电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车辆10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限:2013.7.1-2013.7.21

目录 1概述 (1) 2基于整车性能匹配的变速器的设计 (2) 2.1变速器总体尺寸的确定及变速器机构形式的选择 (2) 2.2变速器档位及各档传动比等各项参数的总体设计 (2) 2.3在满足中心距,传动比,轴向力平衡的条件下确定个档位齿轮的参数 (3) 2.3.1确定第一档齿轮传动比 (3) 2.3.3确定常啮合齿轮传动比 (4) 2.3.4确定第二档 (5) 2.3.5确定第三档 (6) 2.3.6确定第四档 (6) 2.3.7确定第五档 (7) 2.3.8确定倒挡 (7) 3 对整车的动力性进行计算 (9) 3.1计算最高车速 (9) 3.2最大爬坡度 (9) 3.3最大加速度 (9) 4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10) 4.1程序框图 (10) 4.2程序运行图 (11) 4.3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12) 4.4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图 (13) 4.5动力特性图 (14) 4.6加速度曲线图 (15) 4.7爬坡度图 (16) 4.8 加速度倒数曲线 (17) 5 总结 (18) 6 参考文献 (19)

1概述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本设计将会使用到《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参考文献,在整个过程中将要定位变速器的结构,齿轮的布置以及各项齿轮的参数,如齿数,轴距等参数。 第二个阶段就是用vb编程带入计算值绘制汽车行驶力与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加速度倒数曲线。 1:培养具有汽车初步设计能力。通过思想,原则和方法体现出来的。 2:复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复习。 3:学习使用vb编程软件。 4:处理各齿轮相互之间轴向力平衡的问题。 5:要求熟练操作office等办公软件,处理排版,字体等内容。

交通灯课程设计说明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院系: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59班 学号: 200905918 姓名:杨亚坤 指导老师:雷冀南 2012年5月11日

目录 目录 (2) 2、设计要求 (3) 二、交通管理的方案论证 (3) 三、总体方案设计 (4) 1.系统框图 (4) 2.工作原理 (4) 2.1、正常模式 (4) 3.计时控制方案 (6) 4.显示控制方案 (6) 四、芯片的选择与简介 (6) 3. 80C51单片机的外接晶体引脚 (7) 4. 80C51单片机的控制线 (7) 5. 80C51单片机复位方式 (7) 五系统电路设计 (8) 1.电路原理图 (8) 3.单片机最小系统 (9) 4.显示部分 (10) 6.主程序模块 (10) 7.显示程序模块 (11) 七、结论 (11) 八、参考文献 (12) 附录2:电路原理图 (18)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计划书

1 、设计目的及任务 《单片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又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配合本课程的教学和平时实验,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能力转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阶段。 课程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模拟交通灯控制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和其他电子元器件,进行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根据系统制作并调试系统电路板,使之实现任务要求。 2、设计要求 (1)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系统。 (2)上电的时候南北方向的红灯亮30秒;东西方向的绿灯亮30秒,黄灯秒闪5秒。再接下来东西方向的红灯亮30秒;南北方向的绿灯亮30秒,黄灯秒闪5秒。如此循环。 (3)各种信号灯所亮的时间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4)外接4个控制按钮,分别实现紧急模式、夜间模式、主干道绿灯支道红灯模式、管理模式。 二、交通管理的方案论证 东西、南北两干道交于一个十字路口,各干道有一组红、黄、绿三色的指示灯,指挥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黄灯亮提示人们注意红、绿灯的状态即将切换,且黄灯燃亮时间为东西、南北两干道的公共停车时间。设南北道比东西道的车流量大,指示灯燃亮的方案如表2。 表2说明:

数电课程设计交通灯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系部名称:电子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微电子 班级: 实习时间: 题目:交通灯控制器

一实验目的 1.综合应用数字电路知识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器。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入了解交通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要求 1)在十字路口的两个方向上各设一组红黄绿灯,显示顺序为其中一个方向是绿灯,黄灯,红灯,另一方面是红灯,绿灯,黄灯。 2)设置一组数码管,以计时的方式显示允许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其中一个方向上绿灯亮的时间为20秒,另一个方向上绿灯亮的时间是30秒,黄灯亮的时间都是5秒。 3)当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特殊情况,按下手动开关,其中一个方向常通行,倒计时停止,当特殊情况结束后,按下自动控制开关,恢复正常状态。 三使用元件 器件型号数量器件型号数量 161 2 LED 6 08 2 电阻4.7K 1 04 3 电阻150K 1 00 1 电阻100欧姆 1 48 2 电容4.7uF 1 74 1 电容103 1 555 1 数码管 2 面包板 1 斜口钳 1 四总体方案的设计 1.分析系统的逻辑功能,画出其框图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和秒

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数码管和二极管的工作。 2.分析系统的状态变化,列出状态转换表: (1)主干道绿灯亮,支干道红灯亮。表示主干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 支干道禁止通行。 (2)主干道黄灯亮,支干道红灯亮。表示主干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支干道禁止通行。 (3)主干道红灯亮,支干道绿灯亮。表示主干道禁止通行,支干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 主控部分 秒脉冲发生 器 交通灯 倒计时控制部分 数码管显示 反馈 控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变速箱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2)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书 (3) 三、电动机的选择 (4) 四、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6) 一、带的确定 (6) 二、齿轮的设计 (8) 三、轴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3) 五、箱体的结构及其附件设计 (20) 六、密封件,润滑剂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23) 七、心得体会 (23) 八、参考文献 (24)

一、前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设置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为: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2 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 和掌握机设 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常选择通用机械的传动装置,例如以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等,设计内容包括: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零件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是对我们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设计训练。学生应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进度,认真设计。每个阶段完成后要认真检查,提倡独立思考,有错误要认真修改,精益求精。 课程设计进程的各阶段是相互联系的,设计时,零、部件的结构尺寸不是完全由计算确定的,还要考虑结构、工艺性、经济性以及标准化、系列化等要求,由于影响零、部件结构尺寸的因素很多,随着设计的进展,考虑的问题会更全面、合理,故后阶段设计要对前阶段设计中不合理机构尺寸进行必要的修改。所以,课程设计要边计算、边绘图,反复修改,设计和绘图交替进行。 在设计中贯彻标准化、系列化与通用化可以保证互换性、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是机械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设计质量的一项评价指标。 学习和善于利用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设计经验和资料,可以加快设计进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新的基础。然而,任何一项设计任务均可能有多种决策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既要合理吸取,又不可盲目的照搬、照抄。

单片机课程设计_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1.硬件设计方案............................................... - 3 -1.1总方案设计 (3) 1.2中央处理单元 (4) 1.3红、绿、黄灯显示部分 (4) 1.4时间显示部分 (4) 1.5按键部分 (5) 2.主要电路原理分析和说明 ..................................... - 6 -2.1红、绿、黄灯显示电路.. (6) 2.2时间显示电路 (6) 2.3按键电路 (8) 2.4时钟及复位电路, (9)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4所示 (9) 2.5完整电路原理图 (9) 2.6单片机相应管脚及功能说明 (12) 3.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 14 - 3.1程序流程图 (14) 4.调试....................................................... - 16 -(1)硬件调试 (16) (2)软件调试 (16)

5.结束语..................................................... - 17 - 6.参考文献................................................... - 17 - 7.附录....................................................... - 19 - 1.源程序代码 (19) 2.实物图 (22)

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含电路图,源程序)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设计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1.1.设计目的 (2) 2.1.2.设计任务和内容 (3) 2.1.3.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 (3) 2.1.4.芯片简介 (6) 2.2. 设计方框图 (12) 3.设计原理分析 (13) 3.1. 交通灯显示时序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13) 3.2. 交通灯显示时间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15) 3.3. 电路模块 (16) 3.3.1.LED数码管显示模块 (16) 3.3.2.LED红绿灯显示模块 (19) 3.3.3.复位电路 (22) 3.3.4.晶振电路 (23) 4.结束语 (23)

6.附录 (24) 6.1. 附录1:程序清单 (24) 6.2. 附录2:电路设计总图 (32) 6.3附录3:实物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体设计方案 1.1.设计思路 1.1.1.设计目的 (1)加强对单片机和汇编语言的认识,充分掌握和理解设计各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选择芯片器件、模块化编程等多项知 识。 (2)用单片机模拟实现具体应用,使个人设计能够真正使用。(3)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并在实践中锻炼。 (4)提高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1.1. 2.设计任务和内容 1.1. 2.1.设计任务 单片机采用用AT89S52芯片,使用发光二极管(红,黄,绿)代表各个路口的交通灯,用8段数码管对转换时间进行倒时(东西路口15秒,南北路口25秒,黄灯时间5秒)。 1.1. 2.2.设计内容 (1)设计并绘制硬件电路图 (2)制作PCB并焊接好元器件 (3)编写程序并将调试好的程序固化到单片机中 1.1.3.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 1.1.3.1.电源提供方案 为使模块稳定工作,须有可靠电源,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此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简明扼要,节约成本;缺点是输出功率不高。综上所述,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1.1.3. 2.复位方案 复位方式有两种:按键复位与软件复位。由考虑到程序的简洁,避免冗长,本设计采用按键复位,在芯片的复位端口外接复位电路,通过按键对单片机输入一个高电平脉冲,达到复位的目的。

侯行星齿轮变速箱课程设计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 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设计任务书 2010级工程机械专业 设计起止时间:2012年12月28日~2012年1月11日 一.设计任务 综合法设计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 二.设计内容 1.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设计; 2.齿轮传动设计; 3.绘制综合速度平面图,并分析构件的转速和转矩,确定换挡离合器的安装位置。三.设计参数 四.设计要求 1.《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须打印或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专用稿纸抄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层次分明,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公式运用恰当,计算结果准确,传动方案实用。 2.计算过程不能省略,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 3.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相互抄袭。 4.在完成课程设计期间,必须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设计进度 第一周完成"设计内容"中的第1、2项,第二周完成"设计内容"中的第三项和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 六.设计成果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装订顺序: 封面—任务书—目录—说明书—封底。

目录 一、综合法设计行星齿轮式变速箱传动方案 (3) 1、已知条件 (3) 2、根据不等于1的传动比数目计算可列出的方程式数 (3) 3、根据方程式数计算方程组数(传动方案数) (3) 4、计算旋转构件数 (3) 5、给旋转构件命名 (3) 6、用构件名称组合方程式 (3) 7、绘制变速箱传动示意图 (5) 8、绘制传动简图、计算循环功率 (9) 二、齿轮传动设计 (12) 1、齿轮模数和齿圈分度圆直径确定 (12) 2、齿圈和太阳轮齿数计算 (12) 3、齿轮传动安装条件校核 (12) 三、绘制综合转速平面图,分析构件的转速并确定换档离合器位置 (14) 1、已知条件 (14) 2、构件转速平面图绘制 (14) 3、构件转速分析 (17) 4、换档离合器的位置确定 (18) 四、参考资料 (18)

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在今天的交通情况下,很多路口都出现拥堵与秩序混乱的情况,由此可见交通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就是交通灯控制器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主/支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我们小组成员通过共同交流与努力,完成了仿真图的设计、电路板的焊接、原理图的绘制。在由主干道与支干道汇成的十字路口,主、支道分别装有红、绿、黄三色信号灯,并完成数码管的置数。 通过本次课设,我们小组成员对数字电路的知识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明白了在课设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必须对元器件的原理非常了解。

目录 1 设计内容及要求 (1) 2 方案论证 (1) 3 单元设计电路 (2) 3、1 总原理 (2) 3、2 控制电路 (3) 3、3 时钟产生电路 (3) 3、4 显示电路 (4) 3、5 器件 (5) 3、5、1可预置的十进制同步计数器74LS160 (5) 3、5、2 3 线-8 线译码器74LS138 (5) 3、5、3双时钟方式的十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192 (bcd,二进制) (6) 3、5、4 七段码译码器CD4511 (6) 4 组装及调试 (7) 4、1 通电前检查 (7) 4、2 通电检查 (7) 4、2、1 555电路模块的检查 (7) 4、2、2 CD4511的检查 (7) 4、2、3 74LS192的检查 (8) 4、2、4 控制电路及相关门电路的检查 (8) 4、2、5 发光二极管的检查 (9) 4、3 结果分析 (9) 5 设计总结 (10) 5、1 体会 (10) 5、2 设计电路的特点与方案的优缺点 (11) 5、3 改进方法 (11) 参考文献、附录Ⅰ、附录Ⅱ.................................................................. 错误!未定义书签。

CM6132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精密车床主轴箱与变速箱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绪论 (1) 1.概述 (5) 1.1机床主轴箱课程设计的目的 (5) 1.2设计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 (5) 1.3操作性能要求 (6) 2.技术参数确定与方案设计 (6) 2.1原始数据 (6) 2.2开展CM6132功能原理设计 (6) 3.运动设计 (7) 3.1确定转速极速 (7) 3.1.1计算主轴最高转速 (9) 3.1.2计算主轴最低转速 (10) 3.1.3确定主轴标准转速数列 (11) 3.2主电动机的选择 (12) 3.3变速结构的设计 (14) 3.3.1 主变速方案拟定 (14) 3.3.2 拟定变速结构式 (14) 3.3.3拟定变速结构网 (15) 3.3.4 验算变速结构式 (16)

3.4绘制转速图 (17) 3.5 齿轮齿数的估算 (20) 3.6 主轴转速误差 (23) 4.动力设计 (26) 4.1电机功率的确定 (26) 4.2确定各轴计算转速 (26) 4.3 带轮的设计 (27) 4.4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30) 4.5齿轮模数的确定 (33) 4.6主轴轴颈的直径 (36) 4.6.1主轴悬伸量a (36) 4.6.2主轴最佳跨距0L 的确定和轴承的选择 (36) 4.6.3主轴组件刚度验算 (37) 5. 结构设计 (38) 5.1齿轮的轴向布置 (39) 5.2传动轴及其上传动元件的布置 (40) 5.2.1 I 轴的设计 (42) 5.2.2 II 轴的设计 (42) 5.2.3 III 轴的设计 (42) 5.2.4 带轮轴的设计 (42) 5.2.5 Ⅳ轴的设计 (43) 5.2.6主轴的设计 (43) 5.2.7 主轴组件设计 (43) 5.3齿轮布置的注意问题 (44)

变速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2) 1、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2) 2、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 (2) 3、倒档的布置方案 (3) 二、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主要零件的设计 (4) 1、变速器的主要参数选择 (4) 2、齿轮参数 (5) 3、各档传动比及其齿轮齿数的确定 (6) 4、轮的受力和强度校核 (8) 三、轴和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2) 1、轴的工艺要求 (12) 2、轴的设计 (12) 3、轴的校核 (13) 4、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17)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一)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对变速器的主要要求是: 1.应保证汽车具有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在汽车整体设计时,根据汽车载重量、发动机参数及汽车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变速器档数及传动比,来满足这一要求。 2.工作可靠,操纵轻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不应有自动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等现象的发生。为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操纵轻便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这可通过采用同步器和预选气动换档或自动、半自动换档来实现。 3.重量轻、体积小。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选用优质钢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设计合适的齿形,提高齿轮精度以及选用圆锥滚柱轴承可以减小中心距。 4.传动效率高。为减小齿轮的啮合损失,应有直接档。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采用适当的润滑油都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噪声小。采用斜齿轮传动及选择合理的变位系数,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刚性可减小齿轮的噪声。 (二)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 下图a所示方案,除一,倒档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档外,其余各档为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b、c、d所示方案的各前进档,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d 所示方案中的倒档和超速档安装在位于变速器后部的副箱体内,这样布置除可以提高轴的刚度,减少齿轮磨损和降低工作噪声外,还可以在不需要超速档的条件下,很容易形成一个只有四个前进档的变速器。

交通灯课程设计讲解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模拟交通灯控制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城轨电子1班 年级: 2012级 姓名:凌洁 指导教师:黎松奇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城轨电子本姓名凌洁学号 20128085 开题日期:2014年 11 月 17 日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17日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模拟交通灯控制 一、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的智能交通灯系统采用Proteus设计与仿真,程序的编译与调试采用Keil C51来实现。单片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基于Protues软件设计出一台交通信号灯,模拟路口交通信号。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要求用51单片机设计一个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使其能模仿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功能,并对满足特殊的控制要求。该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该控制系统能控制东西南北四个路口的红黄绿灯正常工作。东西和南北方向分时准行和禁行。 1)交通信号灯能够控制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交通,红绿黄灯用对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代替; 2)用四个2位数码管分别显示东、南、西、北方向的通行时间,东西或南北通行时间为25秒,红绿灯切换中间黄灯亮5秒。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4) 二、设计方案与思路简述 (4) 1、内容简述: (4) 2、设计思路 (5) 三、单元电路设计 (7) 1.数码显示管与LED灯模块 (7) 2、 C51引脚图 (7) 3、时钟电路 (8) 4 、复位电路 (8) 四、总体设计 (9) 1. AT89C51芯片简介 (9) 2、原理框图: (12) 3、详细设计 (13) 4、软件框图 (20) 四、程序及注释 (21) 1、解释状态 (21) 2、附录清单 (22) 附录1:程序清单 (22) 五、调试运行 (27) 六、涉及资料及参考文献 (28) 七、心得体会 (28)

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在今天的交通情况下,很多路口都出现拥堵和秩序混乱的情况,由此可见交通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交通灯控制器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主/支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我们小组成员通过共同交流和努力,完成了仿真图的设计、电路板的焊接、原理图的绘制。在由主干道和支干道汇成的十字路口,主、支道分别装有红、绿、黄三色信号灯,并完成数码管的置数。 通过本次课设,我们小组成员对数字电路的知识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明白了在课设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必须对元器件的原理非常了解。

目录 1 设计容及要求 (1) 2 方案论证 (1) 3 单元设计电路 (2) 3.1 总原理 (2) 3.2 控制电路 (3) 3.3 时钟产生电路 (3) 3.4 显示电路 (4) 3.5 器件 (5) 3.5.1可预置的十进制同步计数器74LS160 (5) 3.5.2 3 线-8 线译码器74LS138 (5) 3.5.3双时钟方式的十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192 (bcd,二进制) (6) 3.5.4 七段码译码器CD4511 (6) 4 组装及调试 (7) 4.1 通电前检查 (7) 4.2 通电检查 (7) 4.2.1 555电路模块的检查 (7) 4.2.2 CD4511的检查 (7) 4.2.3 74LS192的检查 (8) 4.2.4 控制电路及相关门电路的检查 (8) 4.2.5 发光二极管的检查 (9) 4.3 结果分析 (9) 5 设计总结 (10) 5.1 体会 (10) 5.2 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 (11) 5.3 改进方法 (11) 参考文献、附录Ⅰ、附录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系统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开关)、LED 显示等等组成交通灯演示系统。系统用红、黄、绿三个发光二极管模拟交通灯的红灯、黄灯、绿灯的功能。系统除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倒计时(15秒)、时间设置、紧急情况(按键模拟传感器)处理等功能。 关键词:AT89C51,交通规则 引言:随着日新月异的电子变革,电子产品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变,而在其中AT89C51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AT89C51单片机具有广泛性、工具性、基础性的几个特点。单片机应成为中等技术人员的重要技术知识层面。近年来,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各类高职、高专如雨后春笋,涉电专业普遍开设单片机类课程。直观性表现在尽可能让我们在学习基本原理时能直观地看到相关实物及实物表演,使基本原理能实现形象化的表达;实践性表现在我们要通过许多实际操作来理解与掌握单片机的本质与技能;综合性表现在最终能使我们达到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个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有助于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程设计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我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迅速掌握设计应用技术,其中,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们学习和掌握单片机设计技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 (1) 电源提供方案 为使模块稳定工作,须有可靠电源。我们考虑了两种电源方案 方案一:采用独立的稳压电源。此方案的优点是稳定可靠,且有各种成熟电路可供选用;缺点是各模块都采用独立电源,会使系统线路变复杂,且可能影响系统各模块的电路电平。 方案二:采用干电池提供电源。该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简明扼要,线路易于梳理,节约成本;缺点是输出功率不高。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2) 显示界面方案: 该系统要求完成数码管倒计时(15s)、状态灯发光二极管(红、黄、绿)的显示功能。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考虑了二种方案: 方案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采用两位数码管显示倒计时。这种方案只显示有限的符号和数码字苻,并且制作PCB图时有许多的线相交,线路十分的复杂,不易制作原理图与PCB图,无法胜任题目要求。 方案二:东西南北四面各自采用红、黄、绿三个发光二极管显示,采用一个两位数码管显示倒计时,主要优点是易于调整元件在硬制板上摆放的位置,同时也易于PCB图的制作。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二。 (3) 输入方案: 题目要求系统能即时的处理外部紧急情况产生的中断,我们讨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矩阵键盘。该方案的优点是: 可提供较多I/O 口,实现更多的外部中断。直接站单片机的接口少的特点,但操作起来稍显复杂,而且编程也趋于复杂。 方案二:直接在IO口线上接上按键开关。因为设计时精简和优化了电路。 由于该系统对于交通灯等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只用单片机本身的I/O 口就可实现,只要一个开关来模拟一个外部的紧急中断,且本身的计数器及RAM已经够用,故选择方案二。 (4) 系统方案: 本系统的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单片机控制器为核心,与LED信号灯电路等组成单片机控制信号系统.

交通灯课程设计说明书

1 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和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 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已经成了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 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 近年来, 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 一些大城市纷纷修建市区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建完初期, 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然而, 随着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 这 些高速道路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传统的交通灯只是红绿黄交替,经常有某条路上没车而交通灯又是绿灯亮起,这样就造成有车的不能过,大大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因而设计一个能控制有无车行驶的交通灯能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回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1.1 指导思想 由秒脉冲发生器,控制器,定时器和译码器等部分组成电路。秒脉冲时该系统中控制器与定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555定时器输出脉冲信号,通过计数器与数码管设计显示电路,逻辑开关模拟道路有无车辆,计数器主控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1.2 方案论证 方案一:用数电电子技术来实现交通灯控制 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即采用正计时计数器,用1个计数器做主控电路,2个计数器计数,1个数据选择器来控制红绿黄亮灯的时间。特点:成本低廉,元器件少,系统运行稳定。 方案二:用单片机技术来实现交通灯控制 用单片机技术来来实现交通灯控制是最容易实现的,而且该电路可靠性也很高,但是这是要求设计者要有单片机编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设计。 综合考虑,我选用了数字电子技术来实现交通灯控制,即方案一。 1.3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由一条主干道和一条支干道汇合成十字路口,在每个入口处设置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黄灯亮则停止行驶(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在禁行线以外)。具体要求如下: (1)让主干道处于常允许通行的状态,支干道有车时才交替通行。

基于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交通灯 课程设计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系统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 开关) 、 LED 显示等等组成交通灯演示系统。系统用红、黄、绿三个发光二极管模拟交通灯的红灯、黄灯、绿灯的功能。系统除基本交通灯功能外, 还具有倒计时( 15秒) 、时间设置、紧急情况( 按键模拟传感器) 处理等功能。 关键词: AT89C51, 交通规则 引言: 随着日新月异的电子变革, 电子产品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变, 而在其中AT89C51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AT89C51单片机具有广泛性、工具性、基础性的几个特点。单片机应成为中等技术人员的重要技术知识层面。近年来, 中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各类高职、高专如雨后春笋, 涉电专业普遍开设单片机类课程。直观性表现在尽可能让我们在学习基本原理

时能直观地看到相关实物及实物表演, 使基本原理能实现形象化的表示; 实践性表现在我们要经过许多实际操作来理解与掌握单片机的本质与技能; 综合性表现在最终能使我们达到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个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有助于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程设计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我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 迅速掌握设计应用技术, 其中, 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们学习和掌握单片机设计技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 (1) 电源提供方案 为使模块稳定工作, 须有可靠电源。我们考虑了两种电源方案方案一: 采用独立的稳压电源。此方案的优点是稳定可靠, 且有各种成熟电路可供选用; 缺点是各模块都采用独立电源, 会使系统线路变复杂, 且可能影响系统各模块的电路电平。 方案二: 采用干电池提供电源。该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简明扼要, 线路易于梳理, 节约成本; 缺点是输出功率不高。 综上所述, 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2) 显示界面方案: 该系统要求完成数码管倒计时( 15s) 、状态灯发光二极管( 红、黄、绿) 的显示功能。基于上述原因, 我们考虑了二种方案: 方案一: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采用两位数码管显示倒计时。这种方案只显示有限的符号和数码字苻, 而且制作PCB图时有许

交通灯控制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灯控制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 交通灯控制器 指导教师:职称: 2010 年 1 月 15 日

目录 1、实验任务 (3) 2、实验目的 (3) 3、设计方案 (3) 4、参考电路设计 (4) 5、实验仪器设备 (9) 6、实验心 得 (10)

一.实验任务 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器,具体要求如下: 1、以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发光管作为交通灯。绿灯亮表示可以通行, 红灯亮表示禁止通行.黄灯亮表示未通过的车辆禁止通行. 2、每次放行时间为30秒,红转绿或绿转红时,需黄灯亮5秒作为过度。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 2、学习使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版图。] 3、掌握应用EWB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验证设计的 正确性。 三.设计方案 图1 图1为交通灯控制器的一个参考设计方案。在这一方案中,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脉冲信号发生器.译码器.信号灯组成。 TL.TY为定时器的输出信号,ST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当车道绿灯亮时,定时器开始记时,当记时到30秒时,TL输出为1,否则,TL=0;当车道黄灯亮后,定时器开始记时,当记时到5秒时,TY输出为1,否则,TY=0;

ST为状态转换信号,当定时器数到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定时器开始下一个工作状态的定时计数。 交通信号灯Array有四个状态,用S0. S1. S2 .S3来表示,并且分别分配编码状态为 00 .01 .11. 10 ,控制状态为: 表 1.状态转换 表 图2 画出了控制器的状态转换图,图中TY和TL为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ST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电子科技大学_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选课号: 一、设计题目 交通灯控制器 二、设计要求 1.东西方向为主干道,南北方向为副干道; 2.主干道通行40秒后,若副干道无车,仍主干道通行,否则转换; 4.换向时要有4秒的黄灯期; 5.南北通行时间为20秒,到时间则转换,若未到时,但是南北方向已经无车,也要转换。 6.附加:用数码管显示计时。 三、设计过程 1.交通控制灯总体设计方案 整个交通控制灯电路可以用主控电路控制交通灯电路的亮灯顺序,用计数器控制亮灯时间并给译码器输入信号以便数码管显示时间,用函数发生器产生频率为1Hz的矩形波信号以供计数器计数。框图如下:

十字路口车辆运行情况只有4种可能(在副干道有车时): (1)设开始时主干道通行,支干道不通行,这种情况下主绿灯和支红灯亮,持续时间为40s。 (2)40s后,主干道停车,支干道仍不通行,这种情况下主黄灯和支红灯亮,持续时间为4s。 (3)4s后,主干道不通行,支干道通行,这种情况下主红灯和支绿灯亮,持续时间为20s。 (4)20s后,主干道仍不通行,支干道停车,这种情况下主红灯和支黄灯亮,持续时间为4s。4s后又回到第一种情况,如此循环反复。 因此,要求主控制电路也有4种状态,设这4种状态依次为:S0、S1、S2、S3。即:

状态转换图如下: 这四个状态可以用用一个4进制的异步清零计数器(74LS160)进行控制并作为主控部分,控制亮灯的顺序。再用两片计数器(74LS160)控制亮灯时间,分别计数40、20、4。 2.主控电路

主控电路是由一块74LS160接成的4进制计数器,即当QC为1时用异步清零法立刻将计数器清为零,同时,另外两片74LS160计数器产生的清零信号与主控电路的计数器的计数CLK连接,即当计数器一次计数完成后(一种的状态的亮灯时间过后),计数器清零,同时主控电路CLK接收一个脉冲,跳至下一状态。如此循环变可实现四个状态的轮流转换。 3.计数器 计数器的作用:一是根据主干道和副干道车辆运行时间以及黄灯切换时间的要求,进行40s、20s、4s 3种方式的计数;二是向主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主控制器根据状态转换信号进行状态转换。 计数器除需要单位脉冲作时钟信号外,还应受主控制器的状态控制。计数器的工作情况为:计数器在主控制器进入状态S0时开始40s

五档手动变速器课程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基本数据选择 (01) 1.1设计初始数据 (01) 1.1.1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02) 1.1.2中心距 (03) 1.2齿轮参数 (04) 1.3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 (05) 第二章齿轮校核 (17) 2.1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17) 2.2计算各轴的转矩 (18) 2.3齿轮强度计算 (18) 2.3.1齿轮弯曲强度计算 (18) 2.3.2齿轮接触应力 (22) 2.4计算各挡齿轮的受力 (26) 第三章轴及轴上支撑件的校

核 (29) 3.2轴的强度计 算……………………………………………………………………………29 3.2.1初选轴的直 径………………………………………………………………………29 3.2.2轴的强度校 核………………………………………………………………………30 3.3轴承及轴承校 核…………………………………………………………………………39 3.3.1一轴轴承校 核…………………………………………………………………………39 3.3.2中间轴轴承校 核 (42) 第一章 数据计算 1.1设计初始数据:(方案二) 学号:30 最高车速:m ax a U =110-30/2=95Km/h 发动机功率:max e P =66-30/2=51KW 转矩:max e T =210-30/2=195Nm 总质量:m a =4100-30=4070Kg 转矩转速:n T =2100r/min 车轮:R16(选205/55R16) r ≈R=16×2.54×10/2+0.55×205=315.95mm 1.1.1 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初选传动比: 设五挡为直接挡,则5g i =1 m ax a U = 0.377 max i i r n g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