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菌落形态特征

各种菌落形态特征
各种菌落形态特征

各种菌落形态特征

细菌: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酵母菌: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培养基上,圆形,光滑,凸起湿润,颜色呈黑灰色,边缘整齐、周边浑浊,外层有一透明带。在血平板上,圆形,金黄色,凸起,表面光滑,有溶血圈。镜检为革兰氏阳性,呈葡萄状排列。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面都是一样的,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小凸起。典型的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的特征为:深紫黑色、光滑、湿润、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红色)无芽孢杆菌。

嗜肺军团菌:在GVPC上的特征:菌落多样,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也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的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有荧光(黄色)。

Β-溶血性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0.7mm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紫色)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菌落周围有明显的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

菌落特征比较 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 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 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 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 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专业.整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灰黑色至黑色 , 有光泽 , 常有浅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 卵磷脂环 )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基本相同。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 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 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 18-24 小时。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 在甘露醇高盐 琼脂培养基上 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专业.整理.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藻类植物》教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描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5、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6、通过对藻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藻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2、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但藻类植物太小不好观察,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藻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知识点.doc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菌落特征: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不同的种类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4细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乳酸菌需要无氧条件 第二节细菌 1细菌的发现:十七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微生物学之父:法国巴斯德设计了 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2细菌的形态结构:十分微小,外部形态大致分为:球形、杆形、螺旋形。按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有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的有鞭毛 3细菌的生活:异养。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有的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第三节真菌 真菌的种类: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有大型的蘑菇,也有小的 1. 结构: 2. 酵母菌: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 青霉: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

直立菌丝、营养菌丝 真菌和动植物都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地下部分是营养菌丝,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柄和菌盖组成 A曲霉B青霉1(营养菌丝)3是孢子。青霉 孢子扫帚状,曲霉孢子排列呈放射状 3真菌的生活:异养 4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第四节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 把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利用,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吸收作用被植物吸收,进而制造有机物 2引起动植物物患病(寄生): 链球菌引起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结核杆菌引起人患结核;真菌引起人患癣,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都是由真菌引起 3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配合生活在一起,它们互相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共生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共生,人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和人共生 4以菌治虫. 利用细菌和真菌作做生物杀虫剂,不仅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 乳酸菌——制酸奶 醋酸菌——制醋 酒曲中有酵母菌和曲霉 2食品保存 食品腐败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的腐败 防腐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保存食品方法: 抑菌:干燥法,冷冻法、真空包装法腌制法、烟熏与晒制法 杀菌:巴氏消毒法、射线照射、防腐剂 3疾病防治

常见藻类形体特征及图谱

常见藻类形体特征及图谱 一、基本介绍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并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这点与苔藓植物相同。 在中国现代的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如金鱼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来源于此。与此相反,人们往往将一些水中或潮湿的地面和墙壁上个体较小,粘滑的绿色植物统称为青苔,实际上这也不是现在所说的苔类,而主要是藻类。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各分类系统对它的分门也不尽一致,一般分为蓝藻门、眼虫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等。 二、常见藻类介绍及图谱 2.1 蓝藻门 蓝藻门是一门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放氧的原核生物。也有人把蓝藻划为生物的一界-蓝菌界。单细胞个体或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细胞列)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具核质,无核膜;色质区主要由类囊体及其有关结构,藻胆体和糖原颗粒等所组成,具叶绿素a、藻胆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但无叶绿体膜,不形成叶绿体;具细胞壁。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蓝藻有极大的适应性,分布很广。 (1)微囊藻 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一个蓝菌的属,其中包含会造成有害藻华的铜绿微囊藻,其毒素会导致肝脏、胆囊病变。微囊藻的特征是小型的细胞且没有鞘的包覆。细胞常聚集成大至肉眼可见的群落,本为圆形,但随细胞数增多会逐渐出现孔洞并变不规则。其原生质体的颜色为浅蓝绿色,但充满气体的囊泡常会呈暗色,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来鉴别微囊藻的特征之一。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word版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有毒藻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蓝藻门 (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细胞内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

(Mircocystin_LR)。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16 图版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 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藻体通常较小,但几个较小的藻体通常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多群体(图1、3)。细胞呈棕黑色。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同时还会影响水处理。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正确的培养观察方法,能够如实地反映其本质特征。下面介绍实验室中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1.载片培养法 载片培养方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融化的培养真菌的固体培养基,快速地滴一滴于无菌的载玻片上,待其冷却以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或者挑取一点菌丝段于凝固的培养基上,上面放上无菌的盖玻片。然后,将此片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入潮湿的吸水滤纸,或者将培养皿底放入一些水,中间用玻璃棒隆起,将做好的培养片子搭放在上面,合适温度下培养。将培养好的片子取出,用小镊子轻轻地取下上面的盖玻片,把盖玻片转放于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两边用透明胶固定,用棉蓝染色液染色。 载片培养法还可以这样进行:将厚度约0.5mm的平板培养基用小刀切成大小0.5cm2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培养基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同样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还可以用刀片将培养好的载玻片上的多余培养基割去,自然干燥后,用大一点的盖玻片盖上菌丝,用同样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产生无性孢子的真菌的形态观察。该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滴的培养基不能太多,接种物不能太多,防止污染。 2.插片培养法 插片培养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菌丝块接种于固体平板的中间。假如是以孢子接种,则将孢子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平板上,然后,用小镊子夹起一块无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养基中,不要插入培养基太深,让菌丝爬上盖玻片;培养好了以后,再用小镊子将盖玻片取出,自然干燥以后,将盖玻片转移到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同样的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该方法要注意:插片的角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直或太平;当两面都有菌丝时,擦去背对中心的那面的菌丝,以避免干扰。 3.粘片法 粘片法是用透明胶粘贴菌丝或者孢子进行观察的方法。用剪刀剪取一小段透明胶,用小镊子夹住一个角,轻轻地粘一些菌丝或者孢子,然后将其放入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可以染色观察。此法要注意:粘贴时,不要用力粘的太多;粘上菌丝或者孢子的透明胶放入载玻片上,不要移动,要一次放好。 4.平板观察法 平板观察法是在平板上直接观察真菌的方法。对菌丝生长得比较稀疏的真菌和观察基内菌丝。此法比较直接真实地反映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时将平板的上盖拿开,倒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培养体变干或者放在菌丝表面的盖玻片等可能出现的影响。此

《藻类植物》导学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的知识点有: 1、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环境; 2、了解藻类植物对于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本节课的重点是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1、概述藻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合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藻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4、通过对藻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可分为等四大类。 2、没有茎叶分化的植物是。 二、合作探究 1、欣赏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请分析: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课本P50。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上述现象吗? 2、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1)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吗? (2)根据课前的观察,回答: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3)藻类植物和你平时见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

器官吗? (4)阅读课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创新 1、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就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五、网络构建 总结一下你的收获吧!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 A.陆地上B.淡水中 C.水中D.海水中 2、大气中的氧气最重要的来源是()。 A.藻类的光合作用B.苔藓类的光合作用 C.蕨类的光合作用D.森林的光合作用

真菌的生物学形态特征

真菌的生物学形态特征 与细菌相比,真菌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均有很大的差异。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真菌的细胞是典型的真核细胞,真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及细胞质。真菌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为几丁质(chitin)和1,3-葡聚糖,而细菌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真菌按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菌(yeast)和酵母样菌(veast-1ike),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其形成的菌落为酵母型或类酵母型,临床常见的有念珠菌属和新生隐球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伸长分支,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mycelium),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称为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俗称霉菌(mold)。其形成的菌落为丝状型。对人致病的有皮肤癣菌等。有些真菌可因营养、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dimorphic)。真菌的菌落形态、颜色变化及真菌不同生长时期的镜下特征是正确鉴定真菌的重要依据。 (一)真嚣的镜下形态 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和孢子随真菌种类不同而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依据。 1.菌丝菌丝是由孢子出芽形成的。孢子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即菌丝(hyphae)。当菌丝不断生长、分支并交织成团时,被称为菌丝体(mycelium)。孽警粤结构不同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是由横隔将管状尊构的菌丝分隔成一连串多细胞样的丝状体,如曲霉、青霉和毛癣菌等大多数丝状真菌的菌丝属于此类:无隔菌丝(nonseptate hyphae)无隔膜,整条菌丝为单个细胞,细胞质内有多个细胞核,根霉和毛霉的菌丝属于此类。菌丝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按其着生情况可分为营乔丽丝(vegetative hyphae)和气生菌丝(aerial hyphae)。菌丝向下生长,深入培养基内获取营养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而从培养基表面长出向空中伸展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衍化为具有繁殖能力的繁殖菌丝(reproductive hyphae)。菌缝可有多种形态,如螺旋状、球拍状、结节状、鹿角状、梳状和关节状等,它们有助于真菌的鉴别。 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有性孢子是由同一里体璧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台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孢子由菌丝上的细菌直接分化或出芽形成,是病原性真菌传播和延续后代的主要方式。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加热60~70℃短时间即死亡。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其区别见表22-1。

藻类特征

藻类特征 关于藻类的概念古今不同。我国古书上说:“薻,水草也,或作藻”。可见在我国古代所说的藻类是对水生植物的总称。在我国现代的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如金鱼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来源于此。与此相反,人们往往将一些水中或潮湿的地面和墙壁上个体较小,粘滑的绿色植物统称为青苔,实际上这也不是现在所说的苔类,而主要是藻类。根据现代对藻类植物的认识,藻类并不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但它们却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植物体一般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的形态、构造很不一致,大小相差也很悬殊。例如众所周知的小球藻,呈圆球形,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直径仅数微米;生长在海洋里的巨藻,结构很复杂,体长可达200米以上。尽管藻类植物个体的结构繁简不一,大小悬殊,但多无真正根、茎、叶的分化。有些大型藻类,如海产的海带、淡水的轮藻,在外形上,虽然也可以把它分为根、茎和叶三部分,但体内并没有维管系统,所以都不是真正的根、茎、叶,因此,藻类的植物体多称为叶状体或原植体。 2.能进行光能无机营养。一般藻类的细胞内除含有和绿色高等植物相同的光合色素外,有些类群还具有共特

殊的色素而且也多不呈绿色,所以它们的质体特称为色素体或载色体。藻类的营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些低等的单细胞藻类,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进行有机光能营养、无机化能营养或有机化能营养。但从绝大多数的藻类来说,它和高等植物一样,都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以进行无机光能营养。 3.生殖器官多由单细胞构成。高等植物产生孢子的孢子囊或产生配子的精子器和藏卵器一般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例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产生卵细胞的颈卵器和产生精子的精子器的外面都有一层不育细胞构成的壁。但在藻类植物中,除极少数种类外,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4.合子不在母体内发育成胚。高等植物的雌、雄配子融合后所形成的合子(受精卵),都在母体内发育成多细胞的胚以后,才脱离母体继续发育为新个体。但藻类植物的合子在母体内并不发育为胚,而是脱离母体后,才进行细胞分裂,并成长为新个体。如果用动物学的术语来说,高等植物是胎生,而藻类则是卵生。 总之,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行光能自养生活,生殖器官由单细胞构成和无胚胎发育的一大类群。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三、器材 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 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 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则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 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 水洗:水洗后晾干; 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 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避免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菌落图片

曲霉菌落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枯草芽孢杆菌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也就是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放线菌的菌落: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丝状真菌地鉴定主要根据形态特征

丝状真菌地鉴定主要根据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包括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 1、群体形态 群体形态即菌落的形态。观察菌落形态时多采用固定的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以点植法接种,即用接种针尖沾取少量孢子点植在平板上适当的位置,例如中心,或三角形的三点。然后于25-28℃培养一定时间(如2、4、7、10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低倍镜、解剖镜等。 观察的要点一般包括下列几项: 1)大小:它反映生长或发育速度,通常测量菌落的直径。 2)颜色:包括菌落表面子实体、气生菌丝、菌核的颜色和基内的颜色,还应注意培养基颜色的变化。 3)菌落表面的纹饰:如皱纹、辐射沟纹、同心环、整个菌落致密或疏松等。 4)菌落的质地:即菌落外观呈毡状、绒毛状、棉絮状、粉粒状、革质状,有无成束状或绳状的气菌丝。 5)菌落的高度:菌落扁平或凸起,中心部分凸起或凹陷。气生菌丝的高度。 6)菌落的边缘:全缘、锯齿状、树枝状等。 7)渗出物:指菌落表面有无液滴、液滴的颜色和数量。 2、个体形态 个体形态指菌丝的特征,子实体的形态(如孢子囊。子囊壳、子囊、担子果等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如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等)。由于丝状真菌的个体大都较小,必须制成载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丝状真菌的制片比较简单,通常将乳酸苯酚(Lactophenol)液一滴,滴于

载片上,再用解剖针挑取欲观察的培养物置此液滴内,并且用针尖将其分散开勿使成团,盖好盖片即得载片标本。这种载片可保存数月,如盖片四周涂封漆则可保存数年。 1两种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 2孢子长方形,接连成链 菌丝断裂为成串的节孢子 3灰绿色,绒毛状,表面有绿色的孢子孢子圆球形,呈绿色 孢子大小(μm):3.03~4.26 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表面的产孢瓶体上成链的分生孢子

藻类学

1~3 名词解释 1.藻殖段:丝状体的蓝藻藻体分裂成小段,分离后各萌发成一新的丝状体,每一段称为藻殖段。形成原 因:异形胞。 2.异形胞:丝状体的蓝藻(除颤藻科外)在藻丝中经常产生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及含透明 内含物的细胞,称异形胞。 3.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丝状体种类,藻丝上某些营养细胞增大体积、贮满食物并渐行增厚细 胞壁,明显分化为内外壁层形成的结构,称厚壁孢子。(或在环境条件恶劣时,在藻体中产生的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的细胞。厚壁孢子细胞壁比异形胞细胞壁要厚。 4.伪空胞(gas vesicle)为特殊的由中空圆柱状气囊组成的结构, 能够为细胞提供浮力,使它们在水体中垂直 迁移,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 1.试述微囊藻等蓝藻调节自身体积和重量,进而调节其在水中所处位置的机理。答:和光合作用有关,在晴天的表面水体中,快速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淀粉,增加个体重量使藻类下沉。光强度逐步减弱合成物质减少,呼吸作用增加个体重量逐渐减小。当减小与浮力平衡时,不再下沉,处于悬浮状态。这一平衡位置处于补偿点附近,该处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当。在晚间,光合作用停止微囊藻会迅速上浮到表面。另外,衰老和死亡的微囊藻重量下降会漂浮到水面形成水华。 2.试述蓝藻的形态特征,蓝藻为什么又称蓝细菌? 蓝藻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分化,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伪空胞是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 蓝藻有很多特点与细菌相似,如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细胞壁含肽聚糖;核为原核,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所以又称蓝细菌。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常见形成水花的藻类: 蓝藻门(颤藻、螺旋藻)、绿藻门、硅藻门。 3.蓝藻的细胞形态及特殊结构; 4.蓝藻的生态地位,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学说”认为在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约15亿年前,这些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各种各样的多细胞藻类; 蓝藻使整个地球从无氧发展到有氧,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而且使得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5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空由CO2、N2、H2O、H2S等组成,没有O2。原始海洋中出现蓝细菌后,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与海洋中丰富的Fe2+结合形成Fe3O4(磁铁矿),形成可供开采的磁铁矿; 约二十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海洋中的Fe2+被氧化完以后,大气中才有了O2 ; 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内共生学说”认为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

真菌学实验指导

本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介绍真菌分类现状、分类方法(包括传统与现代分类方法的比较)、分类依据及其原则。本课程的教学不限于介绍研究的成果,重在介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基本掌握真菌分离、鉴定的方法,并应用于真菌其它领域的研究。 本指导书适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

1、实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3 2、实验报告基本内容要求 ???????????????????????????????????????????????????????????????????????????????????????????7 3、实验报告格式????????????????????????????????????????????????????????????????8

实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实验学时:18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和真菌鉴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采集植物样品包括叶、茎、根、花、种子或果实,然后对分离样品的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原理 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等分子证据对分离到真菌进行归类和鉴定。 (二)实验手段和方法 1、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方法 1.1样品的表面消毒及预处理 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 老树皮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酒精灯上烧灼15秒至表面焦糊,切成1×1cm2大小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 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 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次→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共设置7个梯度)→无菌水冲洗4-6次→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块 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0.5×0.5cm2大小。将果实的外种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 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

各种菌落的菌落特征

四大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 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边缘一般看不到细胞,与培养基不结合,颜色多样,菌落外观形态小而凸起或大而平坦,菌落透明或稍透明。细菌的细胞相互关系是单个分散或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的。它的形态特征是小二而均匀,个别有芽孢。细胞生长速度一般很快,细菌一般有臭味。 酵母菌: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凸起,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菌落稍透明,不与培养基结合。菌落边缘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气味多带酒香味。细胞相互关系 放线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细胞相互关系是丝状交织,形态特征细而均匀,生长速度慢,常有泥腥味。 霉菌: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颜色多样。菌落边缘可见粗丝状细胞。细胞相互关系是丝状交织,形态特征粗而分化,细胞一般生长较快,气味往往有霉味。

藻类基础资料

藻类资料 藻类(除蓝藻其它藻类均是真核生物)通常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个体大小一般在2~200um,其种类繁多,均含叶绿素,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带绿色的有规则的小个体或群体。由于它们是水体中重要的有机物质制造者,故在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藻的种类不同,各种藻细胞的大小、形状及产生的胞外有机物量便有差别。) 一、藻类的生物学特性: 1、藻类的形态、结构。 浮游藻类大多数是单细胞种类,在生理上类同于植物细胞,只是细胞较小,仅悬浮于液体介质中。藻类可划分为: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甲藻门、裸藻门等,在不同的水体类型和营养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优势藻属。在淡水中,蓝藻中的微囊藻和硅藻中的颗粒直链藻一般被认为是富营养型湖泊的典型代表。 藻类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是相似的,有活性的细胞质膜,有一系列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和内含物。包括:细胞壁、核、色素和色素体、储藏物质、鞭毛。其中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其余所有藻类都属真核细胞。原核蓝藻结构保守,代谢途径多样化:真核藻类在结构上高分化,代谢途径保守。 藻类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种。营养繁殖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进行,产生孢子的母细胞为孢子囊,孢子囊为单细胞,孢子不需要结合,一个孢子长成一个新体;有性繁殖是藻类形成专门的生殖细胞配子经结合后长成新的个体。 2、藻类在水体中的悬浮机制。 藻类作为光合自养生物要维持不断的生长就必须能够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处于真光带区域。Smayda认为,水的运动对藻类等浮游植物的悬浮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无水运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非游动的浮游植物将会下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种群的典型下沉速度为0.1m/d到1~2m/d。 藻类对悬浮生活的适应有几个因素:体型大小、密度和体型阻力。一般而言,藻类可通过如下途径来适应悬浮生活: 分泌黏液或制造胶状物质,使个体减轻; 形成气囊状物质,如蓝藻细胞的伪空胞; 形成比重较小的代谢物质,如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气体、脂肪或油珠等物质; 增加身体表面积以增加与水的摩擦抵抗力,如某些硅藻和甲藻的细胞表面有刺或突起,其下沉时的阻力就大许多倍。

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观察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3. 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和水-碘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但美蓝的浓度、作用时间等均有影响,应加注意。 三、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2-3d培养物; 2.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 1.酵母菌落形态观察并记录。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斜面上培养2-3d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取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2.水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取酿酒酵母少许,放在水-碘液滴中,使菌体与水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可以适当将光圈缩小观察。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1目的: 认识真菌营养体及变态,认识真菌无性和有性孢子类型。 掌握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掌握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和绘图技术。 2原理: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即子实体。营养体主要为菌丝体,主要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索菌等。繁殖体主要包括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通常制作临时玻片来观察病原物在植物上着生的情况以及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材料用具 番茄晚疫病菌装片,辣椒疫霉病菌装片,黑根霉装片,酵母菌悬浮液等培养真菌,植物病害组织。挑针,刀片,木块,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4内容与方法(自己写,包括主要内容即可) 4.1 临时玻片 4.1 .1浮载剂制作临时玻片都要使用浮载剂,浮载剂的作用是防止材料干燥和集中光线,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浮载剂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和乳酚油,其次是甘油、甘油明胶,希尔浮载剂等。 (1水:水浮载剂一般使用蒸馏水,应用最为方便。对细菌、真菌孢子等无不利影响。观察细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都必须用水作浮载剂。测量真菌菌丝直径和真菌孢子大小时也以水作浮载剂为

好。但是用水作浮载剂制片时较易形成气泡,制成的玻片也易干燥而不能保存。 (2乳酚油:乳酚油长期以来一直是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习惯使用的浮载剂。乳酚油的组成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乳酸 20ml,甘油40ml、水20ml。各成分混合后成为油状粘稠液体,具杀死和固定病原物的作用,可使干瘪的真菌孢子膨胀复原,还可使病组织变得略为透明。如在乳酚油中加入0.05--0.1%的染料制成棉蓝乳酚油,藏红乳酚油等,还能使菌丝或孢子略微着色,更便于观察。用乳粉油制作的玻片可长期保持湿润不会干燥,它的缺点中,很难精确测量病原物的大小。另外,乳酚油能与许多封固剂起作用,盖玻片也易滑动,不易封固。 4.1.2 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此法可以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物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以及病毒病的内含体等。 试以小麦白粉病叶,烟草花叶病病叶,蚕豆花叶病叶,受禾谷多粘茵为害的小麦病根等为材料,用撕取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物的形态。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粘贴法用于菌丝或子实体着生于病组织或基物衷面的材料制片,特别适用于观察分生袍子在分生抱子梗上的着生情况。 (4挑取法,采用挑取法可以直接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