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微机原理(DSP)考试必背(知识点与基本程序部分)

浙江大学微机原理(DSP)考试必背(知识点与基本程序部分)
浙江大学微机原理(DSP)考试必背(知识点与基本程序部分)

第二章系统控制与中断+老师复习时专讲的中断内容

1、【强记】void InitSysCtrl( )

void InitSysCtrl()

{ EALLOW;

WDCR=0x0068; //屏蔽WatchDog

PLLCR=0xA; //锁相环设为10/2=5倍频(使系统时钟30MHz*5=150MHz)

//PLLCR可设0x0~0xA,其中0x0和0x1等效,均为1/2=0.5倍频

for(i= 0; i< ( (131072/2)/12 ); i++) {;}

HISPCP=1; // HISPCLK=SYSCLK/HISPCP*2,从而有75MHz

LOSPCP=2; // LOSPCLK=SYSCLK/LOSPCP*2,从而有37.5MHz

PCLKCR=0x0D0B; //写1开启部分外设,这里开启了SCIA/B,SPI,ADC,EVA/B

//0000 1101 0000 1011

EDIS;

}

2、解释WatchDog(看门狗)工作原理(记住位域名称与功能)

片内振荡器时钟OSCCLK经过分频后进入8位看门狗计数器,当计数器上溢,则可输出中断或复位信号。当看门狗使能,若系统正常运行,则需用户周期性地在看门狗计数器上溢前向复位寄存器WDKEY写入0x55+0xAA来清零计数器,若程序受干扰而跑飞,则看门狗的中断或复位信号可使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提高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补充——涉及寄存器:

系统控制和状态寄存器SCSR:WDENINT指定看门狗输出复位信号还是中断信号;WDOVERRIDE指定是否允许用户修改控制寄存器WDCR的WDDIS位;

计数寄存器WDCNTR:低8位连续加计数,可由复位寄存器WDKEY立即清零;

复位寄存器WDKEY:连续写入0x55+0xAA可清零计数寄存器WDCNTR,写入其它序列则立即触发看门狗复位事件。读该寄存器返回控制寄存器WDCR值;

控制寄存器WDCR:WDFLAG为看门狗复位状态标志位,若复位事件由看门狗触发则置1,用户写1清零;WDDIS写1使能,写0屏蔽看门狗;WDCHK必须写101才能写WDCR寄存器;WDPS为看门狗计数器时钟相对于OSCCLK/512的分频系数。

3、解释PLL(锁相环)工作原理

PLL负责把片内振荡器时钟或外部时钟经过倍频转化为系统时钟SYSCLKOUT。

当引脚XF_XPLLDIS为低电平:PLL被禁止,系统时钟直接引用外部时钟源。

当引脚XF_XPLLDIS为高电平:若PLLCR为0,则PLL被旁路,片内振荡器时钟OSCCLK被二分频;若PLLCR为n(n=0x1~0xA),则PLL使能,OSCCLK被(n/2)倍频。

4、【强记】为了使CPU定时器工作在指定频率,应如何设置

void InitSysCtrl();

void InitCputimer(void) //定时器初始化,中断周期为1ms(1kHz)

{ EALLOW;

TIMER0TPR=149;//CPU定时器分频寄存器,150MHz/(149+1)=1MHz的计时器时钟TIMER0TPRH=0;//CPU定时器分频寄存器的高位置0

TIMER0PRD=(long)999;//设置CPU定时器周期寄存器,1MHz/(999+1)=1kHz TIMER0TCR=0xF000;//CPU定时器0的启动与清除中断标志都是这句。

EDIS;

}

5、解释CPU定时器工作原理

系统时钟进入CPU定时器后,16位预定标计数器PSCH:PSC会连续减计数,当经过(TDDRH:TDDR+1)个SYSCLKOUT周期后下溢,预定标计数器重装TDDRH:TDDR值,并使计数寄存器TIMH:TIM减1。当计数寄存器TIMH:TIM下溢,则重装PRDH:PRD值,并输出定时器中断信号。

补充——涉及寄存器:

TPRH:TPR:高8位组合成共16位的PSCH:PSC,为预定标计数器;低8位组合成共16位的TDDRH:TDDR,为分频寄存器,储存预定标计数器的周期;

TIMH:TIM:计数寄存器,下溢时输出中断信号;

PRDH:PRD:周期寄存器,储存计数寄存器的周期;

TCR:控制寄存器,含中断标志位、中断使能位、定时器重载控制位、定时器使能/停止位。启动与清除中断标志都是这句:TIMER0TCR=0xF000;

6、PIE工作原理

PIE共有12组(m=1~12),每组控制8个中断(n=1~8),因此共控制96个外设中断。要使外设的中断请求INTm.n被送入CPU,必先清零PIE标志位PIEIFRm(全部n=1~8都需清零),置一PIE使能位PIEIFRm.n,再向应答标志位PIEACKm写1清零。当外设中

断请求到来,相应PIE标志位和应答标志位都会置1。当CPU转向中断服务函数,会自动清除PIE标志位PIEm.n,但还需用户软件向PIE应答标志位PIEACKm写1清零,并清零外设中断标志位。

7、CPU级中断寄存器的原理

CPU级中断INTm共有14个(m=1~14),其中前12个被PIE复用。要使中断请求INTm被送入CPU,必先清零标志位IFR,置一使能位IFR,并使能全局中断控制位INTM (使能调用语句:asm(“EINT”);屏蔽调用语句:asm(“DINT”);)。当中断请求到来,相应标志位IFR置一。当CPU转向中断服务函数,会自动清除标志位IFR。

8、中断向量表工作原理

当中断请求到达CPU后,CPU会保存现场,并自动清除相应的CPU中断标志位和PIE 中断标志位,再根据中断的来源按照优先级读取中断向量表的相应地址中存放的中断服务函数ISR地址,并跳转至该ISR。ISR执行完毕后,CPU回到原现场继续执行。

对于中断向量INT_m_n(m=1~12,n=1~8),中断向量地址计算:

PIE_VECT_m_n=0x0D40+2*[8*(m-1)+(n-1)]

(0x0D40为INT1.1即第一组第一个中断向量的地址,每个地址长度为0x0002,以此类推,INT1.2地址为0x0D42,INT1.3地址为0x0D44……)

补充——老师考以下中断编程,其中断向量地址如下(但老师可能故意考上面的公式):

CPU定时器0的中断:

(INT_1_7) TINT0:0x0D4C

EVA的通用定时器1、2的周期中断:

(INT_2_4) T1PINT:0x0D56 (INT_3_1) T2PINT:0x0D60 EVB的通用定时器3、4的周期中断:

(INT_4_4) T3PINT:0x0D76 (INT_5_1) T4PINT:0x0D80

9、中断向量表的赋值

写代码时严格执行这三句话:

(在所有函数外)typedef interrupt void(*PINT) (void);

(在所有函数外)interrupt void INT_m_n(void);

(在main函数内)(*(PINT*)PIE_VECT_m_n) = & INT_m_n;

其它赋值方式(写代码时不用):

(在所有函数外)interrupt void INT_m_n(void);

(在main函数内)InitPIE;

(在main函数内)PieVectTable.TINT0=& INT_m_n;

10、【强记】CPU定时器0中断程序,并使能PIE级与CPU级中断

void InitSysCtrl(void)

{ EALLOW;

WDCR=0x0068;

PLLCR=0xA;//锁相环设为10/2=5倍频(使系统时钟30MHz*5=150MHz)for(i= 0; i< ( (131072/2)/12 ); i++) {;}

HISPCP=1;

LOSPCP=2;

EDIS;

}

void InitCputimer0(void)

{ EALLOW;

TIMER0TPR=149;//产生150MHz/(149+1)=1MHz的计时器时钟

TIMER0TPRH=0;//CPU定时器0预定标计数器的高位部分(置0)

TIMER0PRD=(long)999;//设置CPU定时器0中断周期,即1MHz/1000=1kHz TIMER0TCR=0xF000;

EDIS;

}

void InitGpioF(void)

{ ……}

typedef interrupt void(*PINT)(void);

interrupt void INT_1_7(void);//CPU定时器0

void main(void)

{ InitSysCtrl();

InitCputimer0();//CPU定时器0初始化,它确定了中断周期为1ms(1kHz)

InitGpioF();//GPIOF初始化

EALLOW;

PIEIFR1=0x0000;

PIEIER1=0x0040;

PIECTRL=0x1; //使能PIE

PIEACK =0x1;

(* (PINT *) 0x0D4C) = & INT_1_7;

asm(" and IFR,#00H");

asm(" or IER,#01H");

asm(" EINT");

LPMCR0=0x0; //设置低功耗模式为idle模式

EDIS;

for(;;){asm(" IDLE");};

}

interrupt void INT_1_7(void)

{ ……

PIEACK=0x1;

TIMER0TCR=0xF000;

}

11、【强记】T1定时器的中断程序(以T1PINT中断为例),并使能PIE级与CPU级中断void InitSysCtrl(void)

{ EALLOW;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冬季学期《物理化学(乙)》课程期末考试试卷1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冬季学期 《物理化学(乙)》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___计算器 _入场 考试时间:2006年1月11日,所需时间: 120 分钟 考生姓名: ___ __学号:专业: 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V1自由膨胀到V2后,其ΔU 0; ΔA(或ΔF)0(请选择填入>、<、=、不确定)。 2.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μJ-T0(请选择>、<、=、不确定)。 3.如果要确定一个“组成和总量都已知的均相多组分体系”的状态,我们至少还 必须知道该体系的其它个独立状态变量。 4.当隔离体系中发生某种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后,该体系的ΔU 0(请 选择>、<、=、不确定)。 5.在恒温条件下,对理想气体进行恒压压缩时,该过程的体系熵变ΔS体系0, ΔS体系+ΔS环境0(请选择填入>、<、=、不确定)。 6.以汞作为工作物质的可逆卡诺热机的热机效率为以理想气体作为工作物质的 可逆卡诺热机的热机效率的%。 7.零下5℃的过冷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冰时,该过程的体系熵变ΔS 0(请 选择填入>、<、=、不确定)。 8.已知某二元溶液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如果以x B →0,γ B =1为标准态时, 其活度系数是(请选择填入:>1、<1、=1、不确定)。 9.当反应体系的总压一定时,加入惰性气体有利于气体物质的量的反应。

(请选择填入: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10.I2(g)溶于互不相溶的水和CCl4(l)中并达到平衡,则该体系的组分数C= ;自由度数F=。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 已知H2临界温度t c= -239.9°C, 临界压力p c = 1.297×103 kPa。现有一氢气钢瓶, 在298 K时瓶中H2的压力为98.0×103 kPa,则H2的状态一定是 (a)气态(b) 液态(c) 气-液两相平衡(d)无法确定 2. 在一个绝热良好、抽成真空的容器中,灌满压力为101.325 kPa、温度为373 K 的纯水(容器内无气体存在),此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H2O) (a) > 101.325 kPa (b) < 101.325 kPa (c)= 101.325 kPa (d)无法确定 3. 被绝热材料包围的房间内放有一电冰箱,将电冰箱门打开的同时向电冰箱供给 电能而使其运行。室内的温度将( ). (a) 逐渐降低(b) 逐渐升高(c) 不变(d)无法确定 4. 在温度为T、压强为100 kPa时,反应(1) A = 2B,反应(2) 2A = C及反应(3) C = 4B的标准摩尔焓分别为?r H m?(1)、?r H m?(2)及?r H m?(3),则?r H m?(3)等于 (a) 2?r H m?(1) + ?r H m?(2) (b) ?r H m?(2)-2?r H m?(1) (c) ?r H m?(2) + ?r H m?(1) (d) 2?r H m?(1)-?r H m?(2) 5. 一定量的某真实气体,经节流膨胀后使系统的温度下降,p、V之积变大,此过 程的Q( );?H ( ); ?U( ); ?S( )。 (a)Q=0, ?H =0, ?U<0, ?S>0 (b) Q=0, ?H =0, ?U=0, ?S>0 (c) Q<0, ?H =0, ?U<0, ?S>0 (d) Q=0, ?H =0, ?U=0, ?S=0 6. 在273 K、100 kPa下,过冷的液态苯凝结成固态苯,则此过程的 (a) ?S(系) > 0 (b) ?S(环) < 0 (c)?S(系) + ?S(环) > 0 (d) ?S(系) + ?S(环) < 0 7. 在300K下,一个抽真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 发生下列反应: A(s) B(s) + 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p D* = 1.02 kPa。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为 (a) 1.02 (b) 1.061×10-6 (c) 1.04×10-4(d) 3.06 8. 已知

浙大远程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8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作业答案 姓名:草泥马学号:71711254025 年级:2016夏学习中心:北京学习中心 第二章P47 2.80C51单片微机芯片引脚第二功能有哪些? P0口(地址总线A0-A7/数据总线D0-D7) P2口(地址总线A8-A15) RXD(串行输入口) TXD(串行输出口) INT0(外部中断 0) INT1(外部中断 1)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RD(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4.80C51存储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各有哪几种地址空间? 访问片内数据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指令格式有何区别? 1)80C51在结构上的特点 80C51采用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寻址的结构,称为Harvard 结构。 (2)在物理和逻辑上的地址空间 存储器上设有4个存储器空间: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 在逻辑上有3个存储器地址空间:片内、片外统一的64KB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片内256B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片外64KB的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3)访问格式 访问片内RAM采用MOV格式 访问片外RAM采用MOVX格式 6.80C51片内数据存储器低128个存储单元划分为哪4个主要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80C51的内存分配表 00H-1FH共32字节单元为4组R0-R7的工作寄存器(4组,每组8个字节单元)20H-2FH共16字节单元(共128位)为位寻址区(16字节,每字节8位,共128位) 30H-7FH共80字节单元为用户存储区(用来存储用户的运算结果和变量等) 80H-FFH共128字节单元为特殊功能寄存器区(也就是内部各种功能配置寄存器)80C51的总的来说比较少,有很多空余的没有用到。 像AVR的Atmeag16单片机则特殊功能寄存器有很多,有32个寄存器地址和64个IO口地址,大部分都用上了,空余的不多,都是内部RAM的一部分。 寄存器是存储器中的一个特殊形式,主要用于配置最低层的硬件工作方式状态及和内部其它各部件的联系 第三章P87 9.MOV、MOVC、MOVX 指令有什么区别,分别用于那些场合,为什么?MOV片内RAM单元间数据传送 MOVX片外RAM单元间数据传送 MOVC查表指令 15.已知(R1)=20H,(20H)=AAH,请写出执行完下列程序段后A的内容。 MOV A,#55H ANL A,#0FFH ORL 20H,A XRL A,@R1 CPL A A的内容的内容为AAH 16.阅读下列程序,说明其功能。 MOV R0,#30H 把#30H移动到存储器R0 MOV A,@R0 把A移动到地址@R0 RL A MOV R1,A 把R1移动到存储器A RL A RL A ADD A,R1 将R1和A相加存入R1 MOV @R0,A 把@R0的内容移动到A 17.已知两个十进制数分别从内部数据存储器中的40H单元和50H单元开始存放(低位在前),其字节长度存放在内部数据存储器的30H单元中。编程实现两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 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 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 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检验 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网络、系统 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 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的对整 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 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装备与控制。世界电力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成国际趋势,电力市场的运作涉及电气工程、信息、经济、管理等技术领域。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包括电力市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广泛交叉的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领域之一。电气装备与控制方向着眼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级专业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装备与控制领域注入了勃勃生机。目前我国生产的机电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还极少,许多领域近于空白,诸如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大型成套生产加工设备等还多数依赖进口,电气装备与控制是为国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提供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加入WTO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专业现有院士1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7名,所在的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本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力电子、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特点是强电

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本专业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专业核心课程,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本专业设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继电保护、高压、电机及其控制、电气装备及其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元件等实验室。设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电机及其控制、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四个研究所。毕业生有广泛继续深造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去向,不仅在电力工业和电气产业有大量需求,还受到信息、电子、机械、运输、商检、外贸等行业及诸多高技术领域行业的欢迎。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课程。高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分设电气装备的控制与设计分析、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与运行等方面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二、导师信息及研究方向 黄进,男,招生专业:电机与电器;研究方向:电气装备的计算机控制,电机控制与电气传动,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为研究生新开设并主讲课程两门。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1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同事一道,成功地将传统的电机制造专业改造成电机及其控制专业。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90年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近10项。科研成果1项获国家教委科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浙江大学微机原理(DSP)考试必背(知识点及基本程序部分)

第二章系统控制与中断+老师复习时专讲的中断内容 1、【强记】void InitSysCtrl( ) void InitSysCtrl() { EALLOW; WDCR=0x0068; //屏蔽WatchDog PLLCR=0xA; //锁相环设为10/2=5倍频(使系统时钟30MHz*5=150MHz) //PLLCR可设0x0~0xA,其中0x0和0x1等效,均为1/2=0.5倍频for(i= 0; i< ( (131072/2)/12 ); i++) {;} HISPCP=1; // HISPCLK=SYSCLK/HISPCP*2,从而有75MHz LOSPCP=2; // LOSPCLK=SYSCLK/LOSPCP*2,从而有37.5MHz PCLKCR=0x0D0B; //写1开启部分外设,这里开启了SCIA/B,SPI,ADC,EV A/B //0000 1101 0000 1011 EDIS; } 2、解释WatchDog(看门狗)工作原理(记住位域名称与功能) 片内振荡器时钟OSCCLK经过分频后进入8位看门狗计数器,当计数器上溢,则可输出中断或复位信号。当看门狗使能,若系统正常运行,则需用户周期性地在看门狗计数器上溢前向复位寄存器WDKEY写入0x55+0xAA来清零计数器,若程序受干扰而跑飞,则看门狗的中断或复位信号可使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提高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补充——涉及寄存器: 系统控制和状态寄存器SCSR:WDENINT指定看门狗输出复位信号还是中断信号;WDOVERRIDE指定是否允许用户修改控制寄存器WDCR的WDDIS位; 计数寄存器WDCNTR:低8位连续加计数,可由复位寄存器WDKEY立即清零; 复位寄存器WDKEY:连续写入0x55+0xAA可清零计数寄存器WDCNTR,写入其它序列则立即触发看门狗复位事件。读该寄存器返回控制寄存器WDCR值; 控制寄存器WDCR:WDFLAG为看门狗复位状态标志位,若复位事件由看门狗触发则置1,用户写1清零;WDDIS写1使能,写0屏蔽看门狗;WDCHK必须写101才能写WDCR 寄存器;WDPS为看门狗计数器时钟相对于OSCCLK/512的分频系数。 3、解释PLL(锁相环)工作原理 PLL负责把片内振荡器时钟或外部时钟经过倍频转化为系统时钟SYSCLKOUT。 当引脚XF_XPLLDIS为低电平:PLL被禁止,系统时钟直接引用外部时钟源。 当引脚XF_XPLLDIS为高电平:若PLLCR为0,则PLL被旁路,片内振荡器时钟OSCCLK被二分频;若PLLCR为n(n=0x1~0xA),则PLL使能,OSCCLK被(n/2)倍频。 4、【强记】为了使CPU定时器工作在指定频率,应如何设置 void InitSysCtrl(); void InitCputimer(void) //定时器初始化,中断周期为1ms(1kHz) { EALLOW; TIMER0TPR=149;//CPU定时器分频寄存器,150MHz/(149+1)=1MHz的计时器时钟TIMER0TPRH=0;//CPU定时器分频寄存器的高位置0 TIMER0PRD=(long)999;//设置CPU定时器周期寄存器,1MHz/(999+1)=1kHz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啥?2、什么是测试计划?都包括啥?什么是测试方案,什么是测试策略?测试方案包含哪些内容?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内容有哪些?3、测试用例为什么需要分级,如何分级别?测试用例需要哪些人来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什么?好的测试用例关键点是什么?不能发现BUG的测试用例不是好的测试用例吗?4、测试分为哪几个阶段?5、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你进行过哪些测试,擅长什么?6、软件缺陷等级划分7、缺陷生命周期8、测试生命周期9、为什么要进行交叉测试?10、α、β测试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11、什么是驱动模块、桩模块12、什么是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13、测试结束标准14、测试报告包含哪些内容?15、项目中的需求,测试可以和客户沟通吗?不确定的需求怎么解决?16、你认为测试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开发犯低级错误怎么办?开发说不是bug怎么办?你为什么能够做测试这一行?你的职业规划?17、如何测试纸杯二、接口测试1、什么是API?什么是API测试?2、常见的API 测试点有哪些?API测试中使用的一些常用协议?用于API测试的工具?最常用的API文档模板?3、API和Web服务之间的区别?4、什么是Soap?什么是Rest API?SOAP和REST的区别?5、API常见测试有哪些?API测试有哪些优势?API测试中验证哪些内容?6、API测试、单元测试和UI测试之间的区别?7、API测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8、执行API测试时我们一般会发现哪些BUG类型呢?9、接口测试用例的编写要点有哪些?10、列举一些最常用的HTTP方法?常见的响应状态码及意义11、可以使用GET请求而不是POST请求来创建资源吗?POST和GET有什么区别?12、PUT和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13、接口产生的垃圾数据如何清理?测试的数据你放在哪?14、你们怎么做的参数化?15、接口测试的步骤有哪些?API测试设计的原理是?16、异步接口怎么测试?17、请详细阐述接口测试和UI测试在测试活动中是如何协同测试的?18、怎么设计接口测试用例?19、下个接口请求参数依赖上个接口的返回数据?依赖于登录的接口如何处理?依赖于第三方数据的接口如何进行测试?20、不可逆的操作,如何处理,比如删除一个订单这种接口如何测试21、json和字典dict的区别?三、性能测试1、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软件测试(至少举出3种)?2、请问什么是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3、在给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考虑被测系统的业务压力量和典型场景?4、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5、简述性能测试的步骤。6、你如何识别性能瓶颈?7、性能测试时,是不是必须进行参数化?为什么要创建参数?LoadRunner中如何创建参数?8、你如何设计负载?标准是什么?9、解释5个常用的性能指标的名称与具体含义。10、描述不同的角色(用户、产品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各自关注的软件性能要点。11、请分别针对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2、请问您是如何得到性能测试需求?怎样针对需求设计、分析是否达到需求?13、描述你的性能测试流程四、安全测试1、HTTP接口测试和Web Service接口测试区别是什么?2、HTTPS的优点和缺点?HTTPS的工作原理?HTTPS和HTTP的区别?什么是http代理服务器,有什么用?HTTPS在哪一层, 会话层在第几层?3、简述TCP/I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TCP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4、TCP和UDP有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周数:16 周学时:3+1 课程学分:3.5 面向对象:三年级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微机的汇编指令体系及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 学习目标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处理机基本结构和组成,各部分工作原理和引脚特性;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定时器/计数器和异步串行通讯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中断方式和中断处理过程;微机系统中存储器和I/O的扩展方法,人机接口(按键与显示)和模数、数模接口技术,以及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可测量结果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 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 2.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微机中存储器系统及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方法和系统应用扩展的基本原理 4. 掌握中断、定时器、串行接口、人机交换等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 了解当前市场主流微处理器的功能及技术特色。 6. 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实验环节每周1学时,共计16学时。 3、结合各章节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量,用于巩固教学和实验内容。 4、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定的课后拓展训练。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微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经过实验课的训练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考核 闭卷考试,允许带一张A4纸大小的手写资料入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占40%。 五、教学计划 (一)课堂教学 第一章概论3学时 1、微处理器及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特点与应用 1.5学时 2、微型计算机基本组成和特点,计算机的工作过程1学时 3、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0.5学时 第二章单片机的硬件系统9学时 1、MCS-51简介0.5学时 2、MCS-51组成结构与性能特点 1.5学时 2、CPU的逻辑结构和功能1学时 3、MCS-51存储空间和寄存器 2学时 4、端口(P0、P1、P2、P3)结构与功能1学时 4、MCS-51引脚与功能1学时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报告

第一篇软件实验 实验一存储器块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KEIL集成调试环境和汇编程序的调试方法。 2. 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 3. 了解内存块的移动方法; 二、实验说明 实验1 指定某存储器的其实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内容赋值。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读写存储器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块移动是单片机常用操作之一,多用于大量的数据复制和图像操作。例程2给出起始地址,用地址加1方法移动块,将指定源地址和长度的存储块移到指定目标为起始地址的单元中去。移动3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到4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 三、实验内容 1. 试编程将片内RAM中的数据依次复制到片外RAM。假设源数据区的首地址为40H,目的数据区的首地址为1000H,数据块长度为10H。 流程图: 程序:

运行结果: Memory显示,片内RAM中40H开始数据为03 00 29 00 00 00 71 00 AB 00 00 00 1E 00 00 FF,说明测试数据已经成功输入片内RAM。从片外RAM中1000H位置开始记录为03 00 29 00 00 00 71 00 AB 00 00 00 1E 00 00 FF,说明片内RAM从40H开始的数据已经成功复制到片外从1000H开始的地址。 2. 两个1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分别存放在片外RAM首址为2000H和2002H单元内,将它们相加,结果存入RAM 30H(低8位)、31H(高8位)。 程序(以0506H+CDEFH为例):

0506H和CDEFH已存入片外单元,运算结果D2F5已存入30H和31H中。 四、思考题 1. 如何将存储块的内容置成某固定值(例全填充为0FFH)?请用户修改程序,完成此操作。答:将源程序中的MOV A, #01H 改为MOV A,#0FFH即可。 2. 若源块地址和目标地址有重叠,该如何避免? 答:先执行一次数据转移操作将源块地址中的数据先暂存入一块地址与目标地址和源块地址均不重叠的存储区,再执行一次数据转移操作将暂存区的数据移入目标地址区域。 五、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学会了数据块的移动和赋值。片内数据的移动和计算比较简便,涉及到片外数据的计算时要增加移动到片内的步骤。当数据需要进行保护时可以设定数据暂存区。 本实验微机原理的第一个实验,刚开始编程时有一点困难。我体会到了汇编语言的特点。与其他语言相比,它不仅要求良好的逻辑能力,而且要求编程者有较好的硬件知识。比如本次实验中,一开始我的编译一直报错,原来是将MOVX A,@DPTR指令错写成了MOV A,@DPTR。MOV指令用于内部RAM数据传送,而MOV用于外部数据传送。我体会到只有充分了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才能使用正确的指令,让编程正确无误的进行。这也是我今后要加强学习的重点。 实验二数值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考试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6*3=18)+选择题(18*1=18)+判断题(10*1=10)+简答题(34分)+综合题(20分) 1. (室)土工试验:包括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土的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粘土矿物分析等等。原位测试:在保持岩土体天然结构、天然含水率以及天然应力状态的条件下,测试岩土体在原有位置的工程性质的测试手段。 2. 原位测试与室土工试验的比较: 原位测试:一、实验对象面:1,测定土体围大,能反映宏观微观结构对土性的影响,代表性好;2,对难以取样的土体仍能实验;3,对实验土层不扰动;4,能给出连续的土性变化剖图;5,土体边界条件不明显。二、应力条件面:1,基本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应力试验;2,应力路径和排水条件不能控制;3,应力条件有局限性三、应变条件:1,应变场不均与;2,应变速率一般大于实际工程条件下的应变速率四、岩土参数:多建立在经验公式上五、实验期:期短,效率高 室试验:一:1,与原位相反;二,排水条件、应力路径、应力条件都可以模拟控制;三、应变场均匀,应变速率可控制;四、可直接测定;五:期长,效率低 1. 载荷试验:在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沉降随荷载的变化,借以确定它们承载能力的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包括各种填土和含碎的

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等于或大于3.0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 2.载荷试验目的:(1)确定地基土的比例界限压力、极限压力,为评定地基上的承载力提供依据(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4)确定地基土的基床系数 3.原理: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分为三个阶段:直线变形阶段:P-S呈线性关系,此线性段的最大压力称为此时的界限P0 。在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而引起,土体变形主要是竖向压缩,并随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剪切变形阶段:当载荷大于P0而小于极限压力Pu,P-S变为曲线关系,且斜率逐渐变大。在剪切变形阶段,P-S曲线的斜率随压力P的增大而增大,土体除了产生竖向压缩变形之外,在承压板的边缘已有小围土体承受的剪应力达到了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并开始向围土体发展。处于该阶段土体的变形由土体的竖向压缩和土粒的剪切应变共同引起的。破坏阶段:当载荷大小大于Pu时,即使荷载维持不变,沉降也会持续或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在破坏阶段,即使荷载不再增加,承压板仍会不断下沉,土体部开始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在承压板围土体发生隆起及环状或放射状裂隙,此时在滑动土体的剪切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均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4.实验技术、步骤:试坑的尺寸及要求: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

浙江大学《日语Ⅰ》课程期末考试答题纸B卷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秋冬学期 《日语Ⅰ》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 开课学院:外语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圆珠笔或钢笔入场 考试时间:2007年1月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の言葉はどう読みますか。abcdから一番いいものを一つ選びなさい。(15点) 11四月2一日の午後3友達と4有名な5美術館へ行きました。1四月aごがつbしがつcよがつdよんがつ 2一日aいちにちbいちじつcちいたちdついたち 3友達aともたちbともだちcどもたちdどもだち 4有名aゆうめbゆうめいcゆめdゆめい 5美術館aびじゆかんbびじゅかんcびじゅっかんdびじゅつか

ん 26古い7建物の8隣に9新しい10郵便局があります。 6古いaくるいbくろいcふるいdふろい 7建物aけんぶつbけんものcたてものdたでもの 8隣aそばbそぼcとなりdどなり 9新しいaあたなしいbあたらしいcあだなしいdあだらしい10郵便局aゆうびんきょくbゆうべんきょく cゆびんきょくdゆべんきょく 3日本のテレビは野球の11番組が12多いです。 11番組aばんくみbばんぐみcぼんくみdぼんぐみ 12多いaおういbおうきいcおおいdおおきい 413先週14お父さんから15手紙をもらいました。 13先週aせんしゅbせんしゅうcせんしょdせんしょう 14お父さんaおかあさんbおじいさんcおとうさんdおばあさん 15手紙aしゅしbてかみcてがみdでがみ 二の言葉はどう書きますか?abcdから一番いいものを一つ選びなさい。(10点) 116あには17みせで18わいしゃつと19ねくたいをかいました。16あにa兄b姉c妹d弟 17みせa駅b庭c町d店 18わいしゃつaウイシャツbウイシヤツcワイシャツdワイシヤツ

浙大远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线作业答案(必做) 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第二章P47 2.80C51单片微机芯片引脚第二功能有哪些? 答:80C51单片机的P0、P2和P3引脚都具有第二功能。 第一功能第二变异功能 P0口地址总线A0~A7/数据总线D0~D7 P2口地址总线A8~A15 P3.0 RXD (串行输入口) P3.1 TXD (串行输出口) INT(外部中断0) P3.2 0 INT(外部中断1) P3.3 1 P3.4 T0 (定时器/计数器0的外部输入) P3.5 T1 (定时器/计数器0的外部输出) P3.6 WR(外部读写存储器或I/O的写选通) P3.7 RD(外部读写存储器或I/O的读选通) 4.80C51存储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各有哪几种地址空间? 访问片内数据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指令格式有何区别? 答:80C51单片机采用哈佛(Har-yard)结构,即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进行寻址。不仅在片内驻留一定容量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及众多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而且还具有强的外部存储器扩展能力,扩展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寻址范围分别可达64KB。 ⒈在物理上设有4个存储器空间 ●片内程序存储器; ●片外程序存储器; ●片内数据存储器; ●片外数据存储器。 ⒉在逻辑上设有3个存储器地址空间 ●片内、片外统一的64 KB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 ●片内256B(80C52为384 B)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在物理上又包含两部分: -对于80C51型单片机,从0~127 字节为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从128~255 字节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空间(实际仅占用了20多个字节)。 ●片外64 KB的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在访问三个不同的逻辑空间时,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指令,以产生不同存储空间的选通信号。 访问片内RAM采用MOV指令,访问片外RAM则一定要采用MOVX指令,因为MOVX 指令会产生控制信号RD或WR,用来访问片外RAM。访问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则应采用MOVC指令。 6.80C51片内数据存储器低128个存储单元划分为哪4个主要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寄存器区:共4组寄存器,每组8个存储单元,各组以R0~R7作为单元编号。 常用于保存操作数及中间结果等等。R0~R7也称为通用寄存器,占用00H~1FH 共32个单元地址。 ●位寻址区:20H~2FH,既可作为一般RAM单元使用,按字节进行操作,也可以 对单元中的每一位进行位操作,称为位寻址区。寻址区共有16个RAM单元,共 计128位,位地址为00H~7FH。 ●堆栈区:设置在用户RAM区内。 ●用户RAM区:在内部RAM低128单元中,除去前面3个区,剩下的所有单元。 第三章P87 9.MOV、MOVC、MOVX 指令有什么区别,分别用于那些场合,为什么? 答:MOV指令用于对内部RAM的访问。 MOVC指令用于对程序存储器的访问,从程序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如表格、常数等)。MOVX指令采用间接寻址方式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有Ri和DPTR两种间接寻址方式。MOVX指令执行时,在P3.7引脚上输出RD有效信号或在P3.6引脚上输出WR有效信号,可以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或I/O的读或写选通信号,与单片机扩展电路有关。 15.已知(R1)=20H,(20H)=AAH,请写出执行完下列程序段后A的内容。 MOV A,#55H ANL A,#0FFH ORL 20H,A XRL A,@R1 CPL A 答:各指令执行结果如下: MOV A,#55H ;(A)=55H ANL A,#0FFH ;(A)=55H XRL A,@R1 ;(A)=AAH CPL A ;(A) =55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