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结构在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分形结构在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分形结构在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分型结构在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理解这个理论最简单的就是“树形结构”,假如我们放大一根、树枝,我们会看到这个树枝和整个树是十分相似的,假如我们放大树枝上的树枝,我们还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整个过程可以在完美假设下无限进行下去,这就是佛家所谓的------------“一叶一世界”(当然在叶子里的纤维结构也是同样的树形理论)

分型具有无限小尺度下的自相似结构

在震惊于“自我模拟”的强大之后,我立即联想到了生物进化中关于人类(也可以是其他动物)的智商或者说文化的进化过程,这不仅仅是个脑容量的进化过程,智商不可能因为脑袋变大而开始变大,人的智商进化也应该是一个分形的过程,起初人类的智力范围有限(初始变量X1 X2),只懂得一个简单的方程(F (X)=REACT(X1,X2)),如此简单的结构在初始阶段只允许人类学会简单的智商行为,譬如因捕猎成功而喜悦或者因为受伤而哭泣。但是在方程的自我模拟下,变量随着历史不断增加,方程逐渐开始了大量的数据运算,人类智商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并且将继续按照方程进行下去。

最有趣的并不是人类智商的进步过程,而是结果,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惊喜地看到了纷繁的文明和种族,(智商在这里是个抽象概念,在数学表现上应该是一组合排列),他们拥有很多完全不同的智商排列,究其原因就得益与方程F(Z)中C的变化,C就好比山川大地或气候,理论上没有变化,但是在偶然的几次实际微弱变化将会大大地改变方程计算的结果。

在震惊于“自我模拟”的强大之后,我立即联想到了生物进化中关于人类(也可以是其他动物)的智商或者说文化的进化过程,这不仅仅是个脑容量的进化过程,智商不可能因为脑袋变大而开始变大,人的智商进化也应该是一个分形的过程,起初人类的智力范围有限(初始变量X1 X2),只懂得一个简单的方程(F(X)=REACT(X1,X2)),如此简单的结构在初始阶段只允许人类学会简单的智商行为,譬如因捕猎成功而喜悦或者因为受伤而哭泣。但是在方程的自我模拟下,变量随着历史不断增加,方程逐渐开始了大量的数据运算,人类智商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并且将继续按照方程进行下去。

可看作人脑的分形模型。在十九世纪,医学科学家就已经认识到,脑进化的螺旋形式和在自然界中发现的螺旋十分相似。被誉为“美国神经病学泰斗”的CharlesKrasner Mills (1845-1931)对大脑和神经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果查尔斯还活着,他或许会感到欣慰,因为如今的医学界,正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他所模糊意识到的分形模型,来研究和描述大脑及神经系统【1】。俗话说,大脑的皱纹越多人越聪明,这句话也许还缺乏医学实验研究的明确证据,但可以从分形几何的角度给出一点诠释。科学家们对人脑表面进行研究,发现从人脑表面皱纹的分形结构模型出发,估算出的分形维数大约是2.73—2.78之间。从欧几里德几何的观点来看,任何平面或曲面的维数都是2。但是我们从分形几何的角度来说,大脑表面皱褶越多,分形维数就越高,就越是逼近于我们所处的3维空间的维数。医学界认为,这是进化过程中某种优化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因为分形维数越高,表明在同样有限的空间内,大脑能占有更大的表面积,就有可能具备更为复杂的思考能力。因此,大脑的分形模型,使得可能用最优化的观点,来解释大脑的功能,诸如信息传输、存储容量、和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等等。对肺部器官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上世纪70年代,当曼德勃罗研究分形混沌之初,他就提出人体的‘肺’具有分形结构。后来,美国医学科学家

SergeyV. Buldyrev等【2】的大量研究工作证实了这点。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肺部具有的表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整个网球场的大小(750平方英尺)。如何能将如此巨大的面积,塞进看起来小小的肺中,这也是分形几何的功劳。人体的肺气管道,是一种结构复杂、形状极不规则的导气管网,见图(1b)。从气管尖端开始反复分岔,再分岔,形成一种典型的树形分叉结构。分形的分岔与折迭,增加了分形维数,随之增加了这些管道吸收空气的表面积。当然,因为表面积增大,曲面凹凸程度增加,又会反过来阻碍空气的流通。最后,两者兼顾,互相平衡而得出一个大约最佳的分形维数。根据测量,肺泡的分形维数非常接近3,等于2.97【4】。与肺气管道比较,人体的血管似乎是一种更为复杂细致、遍及全身的分形网络。要做到与所有细胞直接相连,微血管必须细到只能允许单个血细胞通过。而大动脉呢,又得具有快速流过大量3维血流的功能。从大到小,由简而繁,这似乎又是分形结构的长处。虽然人体的全身上下都布满血管,血流量的总体积却只占人体体积的5%左右,因为每个细胞都需要直接供血,血液循环系统总体的表面积将会很大。与上述的大脑及肺泡的情况类似,如此大的面积,却必须挤进一个很有限的体积中。想要对此构造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非分形莫属。并且,可以料想,此分形的维数也应该接近3。果不出其所料,经实验测定,人体动脉的分形维数大约为2.7。相信这个维数也是在人体进化及器官生长过程中最佳选择的结果。除了上述列举出的人体器官之外,还有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双螺旋结构的DNA、弯弯曲曲的蛋白质分子链、泌尿系统、肝脏胆管等等,它们的形态也都遵从分形规律。中医的经络、穴位之说,历史悠久,颇带神秘色彩。根据这个理论,人体的耳、鼻、舌、手、足等各个部分,都是人体的缩影。如果人体的器官和功能失调,会在这些部分反映出来,由此,便可诊治疾病。姑且不论此说正确与否,但却与生物分形原理,似乎一脉相通、不谋而合。因此,如果使用分形理论研究传统医学,也许能对针灸和按摩的原理,作出更为科学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众所周知,任何生物体都是由单个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复制而生成的。也就是说,单个的细胞中已经包含了生物体的全部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单个细胞能够自我复制和重组,发育成一个新的有机体。这种单细胞的全能性,用分形几何的术语来说,也就是类似于分形的自相似性。因为这样看来,每个细胞,似乎都是一个缩小了的生物体拷贝。或者说,这个整体的拷贝已经存在于生物体的每个细胞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克隆技术的成功,正是生物分形理论的验证和应用。

如何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

如何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 岩质边坡设计计算时经常用到的两个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φ。 岩块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可以直接通过直剪、单轴压缩或三轴压缩试验确定, 岩体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如何确定呢???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4.5.4条规定: 岩体内摩擦角可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乘以表4.5.4所列的折减系数确定。 表4.5.4 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裂隙不发育 0.90~0.95 裂隙较发育 0.85~0.90 裂隙发育 0.80~0.85 碎裂结构 0.75~0.80 这里只给出了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而没有提到岩体粘聚力的折减问题。只有内摩擦角没有粘聚力怎么计算呢?后面的4.5.5条给出了等效内摩擦角的估算方法,用等效内摩擦角自然就不需要用粘聚力。既然这样,4.5.4条的规定又有什么意义呢??? danuel朋友上传的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重庆市江北区陈家馆危岩规划勘查报告》 4.1.2.1岩体性质指标的标准值一节中提到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第8.3.1和第8.3.3有关规定: 岩石物理指标标准值可视为岩体物理指标标准值;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由岩 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80~0.95的折减系数确定;岩体粘 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20~0.30的折减系数确定。” 我手头没有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因此没有查 到其原文,不过从筑龙上下到了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 98的升级替代版本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在重庆地 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我没有找到关于由岩块粘聚力和内 摩擦角折减估算岩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内容。地方规范,不具有通用性,只 能参考,1998已经废止,2005中删除了想关的内容,也没有添加新的规定。 现在连个参考也没有了。。。 各位朋友在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请说出你的做法和依据,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重奖!!!!!!!! njzy0532版主所提问题确实带有普遍性,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这样确定: 1、按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的规定对工程岩体进行质量分级; 2、依据岩体基本质量级别,查上述规范附录C表C.0.1,可经验确定岩体的抗剪断峰值强度(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还可以按表C.0.2确定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

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与分析

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与分析 摘要: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方法源于l系统、迭代函数系统ifs、复动力系统等。在运用分形原理及算法编程绘制多种分形图的基础上,重点对ifs参数进行实验分析,ifs吸引集实现了对原图形的几何变换。分形图的演变具有渐变性。 关键词:分形几何迭代函数系统分形图绘制渐变 1 分形几何学 现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由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勃罗(b.b.mandelbrot)1973年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fractal)一词,是曼德勃罗创造出来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几何的诞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2 分形的定义 目前分形还没有最终的科学定义,曼德勃罗曾经为分形下过两个定义: (1)分形是hausdorff-besicovitch维数严格大于拓扑维数的集合。因为它把许多hausdorff维数是整数的分形集合排除在外,例如,经典分形集合peano曲线分形维数 (2)局部与整体以某种方式自相似的形,称为分形。 然而,经过理论和应用的检验,人们发现这两个定义很难包括分形

如此丰富的内容。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分形,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正如生物学中对“生命”也没有严格明确的定义一样,人们通常是列出生命体的一系列特征来加以说明。对分形的定义也可同样的处理。 (ⅰ) 分形集合在任意小尺度下,它总有复杂的细节,或者说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ⅱ) 分形集合是非常不规则的,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无法来描述它的局部和整体,它既不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也不是某些简单方程的解集。 (ⅲ) 分形集具有某种自相似形式,可能是近似的自相似或者统计的自相似。 (ⅳ) 以某种方式定义的分形集合的“分形维数”,严格大于它相应的拓扑维数。 (ⅴ) 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情形下,分形集合是以非常简单的递归的方法产生的。 3 分形研究的对象 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形状,在自然界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极不规则的,例如: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起伏不平的山脉,变化无偿的浮云,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满天繁星,等等。这些物体的形状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但是,所有的经典几何学都是以规则而光滑的形状为其研究对象的,例如:初等平面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线与圆;平面解析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分形结构在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分型结构在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理解这个理论最简单的就是“树形结构”,假如我们放大一根、树枝,我们会看到这个树枝和整个树是十分相似的,假如我们放大树枝上的树枝,我们还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整个过程可以在完美假设下无限进行下去,这就是佛家所谓的------------“一叶一世界”(当然在叶子里的纤维结构也是同样的树形理论) 分型具有无限小尺度下的自相似结构 在震惊于“自我模拟”的强大之后,我立即联想到了生物进化中关于人类(也可以是其他动物)的智商或者说文化的进化过程,这不仅仅是个脑容量的进化过程,智商不可能因为脑袋变大而开始变大,人的智商进化也应该是一个分形的过程,起初人类的智力范围有限(初始变量X1 X2),只懂得一个简单的方程(F (X)=REACT(X1,X2)),如此简单的结构在初始阶段只允许人类学会简单的智商行为,譬如因捕猎成功而喜悦或者因为受伤而哭泣。但是在方程的自我模拟下,变量随着历史不断增加,方程逐渐开始了大量的数据运算,人类智商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并且将继续按照方程进行下去。 最有趣的并不是人类智商的进步过程,而是结果,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惊喜地看到了纷繁的文明和种族,(智商在这里是个抽象概念,在数学表现上应该是一组合排列),他们拥有很多完全不同的智商排列,究其原因就得益与方程F(Z)中C的变化,C就好比山川大地或气候,理论上没有变化,但是在偶然的几次实际微弱变化将会大大地改变方程计算的结果。 在震惊于“自我模拟”的强大之后,我立即联想到了生物进化中关于人类(也可以是其他动物)的智商或者说文化的进化过程,这不仅仅是个脑容量的进化过程,智商不可能因为脑袋变大而开始变大,人的智商进化也应该是一个分形的过程,起初人类的智力范围有限(初始变量X1 X2),只懂得一个简单的方程(F(X)=REACT(X1,X2)),如此简单的结构在初始阶段只允许人类学会简单的智商行为,譬如因捕猎成功而喜悦或者因为受伤而哭泣。但是在方程的自我模拟下,变量随着历史不断增加,方程逐渐开始了大量的数据运算,人类智商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并且将继续按照方程进行下去。 可看作人脑的分形模型。在十九世纪,医学科学家就已经认识到,脑进化的螺旋形式和在自然界中发现的螺旋十分相似。被誉为“美国神经病学泰斗”的CharlesKrasner Mills (1845-1931)对大脑和神经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果查尔斯还活着,他或许会感到欣慰,因为如今的医学界,正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他所模糊意识到的分形模型,来研究和描述大脑及神经系统【1】。俗话说,大脑的皱纹越多人越聪明,这句话也许还缺乏医学实验研究的明确证据,但可以从分形几何的角度给出一点诠释。科学家们对人脑表面进行研究,发现从人脑表面皱纹的分形结构模型出发,估算出的分形维数大约是2.73—2.78之间。从欧几里德几何的观点来看,任何平面或曲面的维数都是2。但是我们从分形几何的角度来说,大脑表面皱褶越多,分形维数就越高,就越是逼近于我们所处的3维空间的维数。医学界认为,这是进化过程中某种优化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因为分形维数越高,表明在同样有限的空间内,大脑能占有更大的表面积,就有可能具备更为复杂的思考能力。因此,大脑的分形模型,使得可能用最优化的观点,来解释大脑的功能,诸如信息传输、存储容量、和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等等。对肺部器官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上世纪70年代,当曼德勃罗研究分形混沌之初,他就提出人体的‘肺’具有分形结构。后来,美国医学科学家

岩体cφ值确定

岩质边坡设计计算时经常用到的两个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φ。 岩块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可以直接通过直剪、单轴压缩或三轴压缩试验确定, 岩体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如何确定呢???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4.5.4条规定: 岩体内摩擦角可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乘以表4.5.4所列的折减系数确定。 表4.5.4 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裂隙不发育 0.90~0.95 裂隙较发育 0.85~0.90 裂隙发育 0.80~0.85 碎裂结构 0.75~0.80 这里只给出了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而没有提到岩体粘聚力的折减问题。只有内摩擦角没有粘聚力怎么计算呢?后面的4.5.5条给出了等效内摩擦角的估算方法,用等效内摩擦角自然就不需要用粘聚力。既然这样,4.5.4条的规定又有什么意义呢??? danuel朋友上传的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重庆市江北区陈家馆危岩规划勘查报告》4.1.2.1岩体性质指标的标准值一节中提到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第8.3.1和第8.3.3有关规定:岩石物理指标标准值可视为岩体物理指标标准值;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80~0.95的折减系数确定;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20~0.30的折减系数确定。” 我手头没有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因此没有查到其原文,不过从筑龙上下到了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 B50/5005-1998的升级替代版本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 3-2005。在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我没有找到关于由岩块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折减估算岩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内容。地方规范,不具有通用性,只能参考,1998已经废止,2005中删除了想关的内容,也没有添加新的规定。现在连个参考也没有了。。。 各位朋友在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请说出你的做法和依据,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重奖!!!!!!!! njzy0532于2007-8-21 18:33:00修改了此贴子。

第六讲 越轨及社会控制

第六讲越轨及社会控制 一、越轨deviance ●越轨被用来指任何违反规范的行为,无论这种违规行为是轻微的超速行驶,还是 严重的谋杀。 ●导致某种行为越轨的,并不是这种行为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霍华德贝克(Howard Becker) ●与一般公众不同,社会学家使用“越轨”这一中立的词来指任何被人们否定的行为。 社会学家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并不是说他们认为某种行为是错的,而仅仅表明人们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它。 ●越轨意味着某些共享的规范是否被打破以及社会如何反应。 ●因此,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而言,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或另一种行为的越轨者, 因为我们都时不时地会违反一些规范。 二、越轨的本质 1)越轨与遵从 遵从,作为越轨的对立面,通常被视为健康的和有正功能的,因为它能起到稳定社会系统的作用。 越轨,是一种病态,一种机能障碍,对社会稳定起着瓦解作用。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 越轨=不遵从 2)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越轨与污名 一个人即使并未付出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越轨者。欧文·戈夫曼用污名(stigma)来形容名声不好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包括能力方面不同于常人(失明、失聪、精神障碍)和外表异样的人(面部有胎记、肥胖),以及非自愿的成员身份,例如艾滋病受害者或一名强奸犯的兄弟。这些污名会掩盖他的其他身份而成为其主导地位。 3)越轨行为未必意味着犯罪。 既是越轨又是犯罪,如谋杀; 是越轨但不是犯罪,如检举揭发。 4)越轨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涂尔干指出:越轨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越轨者。 例如:作弊

●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3%的大学生承认至少有过一次学业不诚实行为,1/4的大学生 表示他们曾经伪造过学期论文的资料,1/3的大学生曾经在考试中偷看其他同学的答案,1/5表示曾经在论文中剽窃。 ●新技术的出现则推动了作弊的现象,互联网上出售考卷和答案已经成为一项利润可观的 生意。 ●5)越轨是相对的。 ●哪些行为被定义为越轨,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比如说,在许多文化中,同性恋被认为是越轨,与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是犯罪。但在新几 内亚岛的某些部落,成年男性和男孩之间的同性行为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当地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对越轨的解释——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社会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从个体内部找答案。前者认为是个体生理结构中的某种 物质导致越轨,后者关注人格与越轨的关系。 ●社会学家则认为是个体之外的环境因素导致人们越轨。 社会生物学解释: ●1)智力因素——低智商导致犯罪。 ●2)xyy基因理论——男性多一条y染色体容易导致犯罪。 ●3)身体类型—“身体结实、肌肉发达”的人容易街头犯罪,如行凶抢劫、强奸、入 室盗窃等。 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家关注人类个体内部的变态。假设:越轨者有越轨性人格,其潜意识动机 驱使人们越轨。 ●外向型性格的冲动特质更容易使人越轨。 社会学家的解释 ●社会学家则认为,越轨的原因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他们寻找导致人们违背规则 的社会影响因素。诸如社会化、亚文化成员和社会阶级等等。 ●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在人们之间寻找一种稳定的因素,以解释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循规蹈矩的行为, 在另一个社会中却被人认为是越轨的行为。 ●符号互动论功能主义冲突论 (一)符号互动论 ●一条基本原理:我们根据对情境的理解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禀性。 ●符号互动论认为越轨是具有相对性的。不同的群体(文化)有不同的规则,对一 些群体(文化)而言是越轨的行为对另一些群体(文化)来说则不然。 ●这一原理对于越轨的一种具体形式即犯罪(crime)也同样适用。在极端情况下, 在一个群体内受欢迎的行为,在另一个群体中可能会受到处罚并将被处以死刑。 ●1)“分帮理论”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人们学会越轨还是遵循社会规则,主要取决于交往的不同群体。越轨是习得的。 ●我们所属的不同群体,即我们的不同“帮派”,提供给我们关于遵守规范还是越轨

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与岩体强度研究综述

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与岩体强度研究综述 摘要:根据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对工程岩体质量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运用Hoek–Brown准则求解工程岩体强度。并根据岩块的咬合状态及这些块体的表面特征,提出了节理岩体强度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强度; 岩体中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各类地质结构面,在力学上则表现为存在着不连续面、弱面或软弱夹层,这些结构面对岩体强度和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和岩体的强度是息息相关的。 1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岩体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是指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理、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面。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的研究与岩石力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工程岩体之所以失稳,影响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岩体内存在着一些软弱结构面。目前普遍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其分布规律,并应用到工程稳定性分析中。 1.1 结构面抗剪强度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表征岩体的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作为表征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在现场或实验室内测定。对于起伏较大的粗糙结构面,按Barton公式计算时,JRC值往往是根据结构面产状与标准轮廓线(ISRM 轮廓线)对比来确定的,由于视觉上的判断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采用各种测量仪表观测和计算机处理。如Barr等人使用粗糙位形标测仪和数字化坐标记录仪测定,得出标准曲线JRC值和分维值D的关系,应用分形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描述了节理粗糙系数JRC和JRC尺寸效应的特征。 1.2 结构面的变形 关于岩体不连续结构面的变形分析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已经建立了许多不同层次上的离散模型和数值方法。 以有限单元法为基础,并引入能反映岩体结构不连续性特征的模型以弥补有限元关于不连续性处理的不足,如结合单元法,节理单元法,Desai等提出的薄层单元法以及用于模拟多节理岩体的等效连续体模型和损伤模型等。 结合单元法、节理单元法和薄层单元法都是在连续介质的有限元法框架内,

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及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凝聚和絮凝是混凝过程的两个重要阶段, 絮凝过程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后续处理(沉淀和过滤)的处理效果。但絮凝体结构具有复杂、易碎和不规则的特性,以往对絮凝的研究中由于缺乏适用的研究方法,通常只考虑混凝剂的投入和出水的混凝效果, 而把混凝体系当作一个―黑箱‖, 不做深入研究。即使考虑微观过程, 也只是将所有的胶粒抽象为球形, 用已有的胶体化学理论及化学动力学理论去加以解释[1],得出的结论与实验中实际观察到的胶体和絮凝体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尽管有的研究者在理论推导和形成最终的数学表达式时引入了颗粒系数加以修正, 但理论与实验结果仍难以一致。而分形理论的提出,填补了絮凝体研究方法的空白。作为一种新兴的絮凝研究手段, ,分形理论启发了研究人员对絮凝体结构、混凝机理和动力学模型作进一步的认识。 1 分形理论的概述 1.1 分形理论的产生 1975年[2],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 B. Mandelbrot)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描绘和计算粗糙、破碎或不规则客体性质的新方法,并创造了分形(fractal) 一词来描述。 分形是指一类无规则、混乱而复杂, 但其局部与整体有相似性的体系, 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是其重要特征。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随机性,体系的维数可以不是整数而是分数[3]。它的外表特征一般是极易破碎、无规则和复杂的,而其内部特征则是具有自相似性和自仿射性。自相似性是分形理论的核心,指局部的形态和整体的形态相似,即把考察对象的部分沿各个方向以相同比例放大后,其形态与整体相同或相似。自仿射性是指分形的局部与整体虽然不同, 但经过拉伸、压缩等操作后, 两者不仅相似, 而且可以重叠。 分形理论给部分与整体、无序与有序、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确定性与随机性等概念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人们能够以新的观念和手段探索这些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 1.2 絮凝体的分形特性 絮凝体的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 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若不考虑絮凝体的破碎, 常规的絮凝过程是由初始颗粒通过线形随机运动叠加形成小的集团, 小集团又碰撞聚集成较大集团, 再 进一步聚集,一步一步成长为大的絮凝体。这一过程决定了絮凝体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 这正是分形的两个重要特征[4], 即絮凝体的形成具有分形的特点。 2 絮凝体的模拟模型 2.1 絮凝体的分形结构模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并尽可能地加以预测, 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絮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全文请使用附件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 1.斯兵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2.涂尔干的哪一本著作是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范例?() A.《自杀论》 B.《社会劳动分工论》 C.《贫民的状况》 D.《经济与社会》 3.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性分析 D.社会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 31.社会学功能包括() A.研究功能 B.教育功能 C社会管理功能 D.社会批评功能 E.社会预测功能 32.文化的结构包括() A.文化特质 B.文化脉络 C.文化集丛 D.文化功能 E.文化模式 三、名词解释 36.社会学 37社区发展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功能。 42.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 4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看法。 47.试述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意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社会实验方法、________. 2.社会制度分为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两大类:本源制度主要有________;派生制度主要包括________. 3.文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________、________等。 4.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它的一般功能有:第一,________;第二,它能实现社会组织目标、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5.组织行为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巴纳德、麦克雷戈。后者用著名的________理论与________理论区分了关于人的传统假设。 6.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他提出了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________和________. 7.社区可依据其不同特征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 8.狭义的社会控制是对________给予惩处和教育,使其改邪归正,达到维持社会安定的目的。 9.社会变迁的形式包括社会进化、________、社会革命与社会倒退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A.社会体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经济体制 2.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群体,称() A.首属群体? B.次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3.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4. 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A.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 D.社会倒退 5.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A.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A.互动论? B.中心论? C.平列论 D.网络论? E.特殊论 2.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B.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C.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 D.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E.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5.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A.遗传因素? B.制度因素? C.自然条件 D.环境因素? E.生活实践

第6讲分形几何学

实用标准文案 第6讲分形几何学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分维的测定方法(重点内容) 三、分维应用实例(重点内容) 四、问题讨论 一、概述 分形几何的概念是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1975年首先提出的,被誉为大自然的几何学,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形理论与动力系统的混沌理论交叉结合,相辅相成。分形理论是用来研究自然界中没有特征长度但又具有自相似性的图形和现象。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均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形态,并非是一种严格的数学分形,而是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分形几何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质、材料、工程技术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分形几何的研究发展很快,在—些前沿课题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基本概念 (1)整数维与分数维 “维”(dimension)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是能有效度量几何物体的标准体所需要的独立坐标的数目,是表示几何体形状与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 在拓朴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维数只能是整数。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如果在三维空间中引入直角坐标,就可用三个实数(x,y,Z)代表空间的一点:n维空间的一点一般可用n个实数(x1,x2,…,xn)来表示。在相对论中,所讨论的时空是四维空间,时空的点,可用坐标(x,y,z,t)来表示,其中t表示时间。可见时空空间的维数也是整数。 然而,欧氏空间只是对现实空间的一个最简单的近似描述。正如B.B.Mandelbrot在其1982年出版的《自然分形几何学》一书中所说:“山峰并不是圆锥形,海岸线不是圆弧形,闪电的传播也不是直线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自然界的无规则现象,法国数学家Benoit B.Mandelbrot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不是整数的维数——分数维(fractal dimension)的新概念。 例如,英国海岸线的维数D为1.25,宇宙中物质分布的D为1.2。研究表明,凡是可用分

优势结构面

优势结构面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蒋建平1,章杨松2,罗国煜1,阎长虹1,汪明武3 (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3.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优势结构面理论的发展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其应用范围包括岩土工程区域稳定性问题、岩体结构面力学参数问题、岩体质量问题、岩体地基沉降变形问题、土体中的宏观优势结构面问题和岩土工程加固问题等。实践证明:优势结构面控制和评价区域稳定性有6种基于优势结构面理论的新方法;当测试结构面的力学参数时,应测优势结构面上的力学参数,同时要考虑围压效应;在评价岩体质量时,应加大优势结构面上岩体质量的权重值;在相同应力条件下,考虑优势结构面效应时,计算的地基变形量比不考虑优势面效应时要大,说明优势结构面对地基变形有明显影响;工程加固中要抓住优势结构面这一关键因素。 关键词:优势结构面理论;区域稳定性;优势面力学参数;岩体质量;地基变形;工程加固;土体 收稿日期:2000-06-06 基金项目:江苏驶通科技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蒋建平(1968-),男,湖南邵阳人,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优势结构面理论是罗国煜教授在几十年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就岩坡问题于1979年提出,正式发表于1981年[1]。之后,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近一两年将优势结构面理论继续应用于一些岩土工程实践中,使得优势结构面理论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能以新的思路和分析方法解决岩土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工程的区域稳定性问题、岩体力学参数选择、岩体质量、岩体地基沉降变形和工程加固问题等。这几个问题正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如注重地基稳定性,而忽略区域稳定性;测结构面的力学参数时,测的不是优势结构面的力学参数;没有注重优势结构面上的岩体质量;工程加固中没能抓住控制失稳的优势结构面这一主要矛盾;忽略土体中宏观优势结构面的分析等。所以,有必要用优势结构面理论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优势结构面理论简介 岩体结构控制论最初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提出(谷德振,1979)[2],其他人在这方面也有研究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分形技术

分形技术 一、基本概念及原则 经典的欧氏几何学只研究直线、矩形、圆、三角形、圆锥面、锥体、椭球体等规则的形状,而对于自然界中稍为复杂一些的图形就没有能力描述它。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分形几何学(FractalGeometry)相对于欧氏几何学来说,是一次革 命性的突破。分形几何可用来描述极复杂的几何图形。“分形”一词是由它的创始人B.B.Mandelbrot在1980年从拉丁文中Fractus (意为断裂)一词演变来的,主要用来描述一些非常不规则的对象。一个分形集应具备以下几个典型性质: (l) 通常它本身的结构在大小尺度上有着某种“自相似”形式(有的严格地相似,也 有的只是近似的、或者统计的相似性); (2)当图形比例不断缩小时,它可以有任意小的细节; (3) 它的“分形维数”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4) 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情形下,它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并可以用迭代计算产生其图形; (5) 分形的结果是倾向于“解释性”的,而非“预言性”的。 很显然,如果不符合以上这些性质,就不能当作分形来研究。 自相似原则和迭代生成原则是分形理论的重要原则。它表征分形在通常的几何变换下具有不变性,即标度无关性。由自相似性是从不同尺度的对称出发,也就意味着递归。分形形体中的自相似性可以是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标准的自相似分形是数学上的抽象,迭代生成无限精细的结构,如科契雪花曲线、谢尔宾斯基地毯曲线等。这种有规分形只是少数,绝大部分分形是统计意义上的无规分形。 二、分类 (1) 自然分形 凡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或经过抽象而得到的具有自相似性的几何形体(对象) ,都称为自然分形. 它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的内容及其丰富. 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到技术科学、应用技术的研究对象,都存在着自然分形. 例如,

岩体力学 中国地质大学 贾洪彪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第五章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第一节概述 在岩体稳定性和地下水渗流分析中,通常把岩体视为岩块(结构体)与结构面组成的割裂体。在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岩体工程中普遍存在有软弱夹层问题。如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左坎肩砂岩中由薄层粘土岩泥化形成的泥化夹层;葛洲坝水利工程坝基的泥化夹层,还有长江三峡自然岸坡中的各种软弱夹层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着所在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因此,岩体结构面力学和水力学性质的研究,是岩体力学和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中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的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在工程荷载(一般小于10MPa)范围内,工程岩体的失稳破坏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软弱结构面破坏的。如法国的马尔帕塞坝坝基岩体、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库岸滑坡、中国拓溪水库塘岩光滑坡等等,都是岩体沿某些软弱结构面滑移失稳而造成的。这时,结构面的强度性质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关键。 (2)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结构面及其充填物的变形是岩体变形的主要组分,控制着工程岩体的变形特性。 (3)结构面是岩体中渗透水流的主要通道。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结构面的变形又将极大地改变岩体的渗透性、应力分布及其强度。因此,预测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渗透性的变化,必须研究结构面的变形性质及其本构关系。 (4)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中的应力分布也受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由于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性质与其成因及发育特征密切相关。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在第二章第二节中已有详细介绍,本章主要讨论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主要通过室内外岩体力学试 第二节结构面的变形性质 一、结构面的法向变形性质 (一)法向变形特征 在同一种岩体中分别取一件不含结构面的完整岩块试件和一件含结构面的岩块试件。然后,分别对这两种试件施加连续法向压应力,可得到如图5-1 果设不含结构面岩块的变形为ΔVr,含结构面岩块的变形为ΔVt,则结构面的法向闭合变形Δ

各种有趣的分形

各种有趣的分形 我们看到正方形,圆,球等物体时,不仅头脑里会迅速反映出它是什么,同时,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数学知识,我们头脑中也反映出它的数学概念,如正方形是每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圆是平面上与某一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 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山的形状时,我们会想到什么?"这是山",没错,山是如此的不同于其他景象,以至于你如果绘画水平不高,根本画不出象山的东西。可是,山到底是什么?它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球,我们甚至不能说明山具有怎样的几何轮廓,但为什么我们却有如此直观而又强烈的山的印象?分形的创始人是曼德布洛特思考了这个问题。让 图中的风景图片又是说明分形的另一 很好的例子。这张美丽的图片是利用分 形技术生成的。在生成自然真实的景物 中,分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分形可 以很好地构建自然景物的模型。 这是一棵厥类植物,仔细观察,你会发 现,它的每个枝杈都在外形上和整体相 同,仅仅在尺寸上小了一些。而枝杈的 枝杈也和整体相同,只是变得更加小 了。 Sierpinski三角形具有严格的自相似特 性

Kohn雪花具有严格的自相似特性 分维及分形的定义 分维概念的提出 对于欧几里得几何所描述的整形来说,可以由长度、面积、体积来测度。但用这种办法对分形的层层细节做出测定是不可能的。曼德尔布罗特放弃了这些测定而转向了维数概念。分形的主要几何特征是关于它的结构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主要特征量应该是关于它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程度的度量,这可用“维数”来表征。维数是几何形体的一种重要性质,有其丰富的内涵。整形几何学描述的都是有整数维的对象:点是零维的,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体是三维的。这种几何对象即使做拉伸、压缩、折叠、扭曲等变换,它们的维数也是不变的;这种维数称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第23卷 第20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20):3465~3469 2004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ct .,2004 2003年5月19日收到初稿,2003年7月6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荣 冠 简介:男,32岁,199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现任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体稳定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rg_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164677.html, 。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荣 冠 周创兵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 介绍了分形基本概念及工程岩体分形特性,结合裂隙网络模拟技术,分析了计算结构面分布分维数的方法,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讨论了计算裂隙分维数有效测度范围问题,对裂隙间距、迹长、交角和岩体RQD 等影响因素与分维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间距对分维数影响最大,迹长和交角则相应次之。岩体裂隙分布分维数较RQD 更能全面反映岩体的结构特征,用于对工程岩体进行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但对于测度尺寸和分维数与岩体工程性质关系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工程地质,分形维数,裂隙,网络模拟 分类号 TU 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20-3465-05 STUDY ON FRACTAL DIMENSION OF DISCONTINUITY DISTRIBUTY BASED ON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DISCONTINUITY NETWORK Rong Guan ,Zhou Chuangbing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430072 China ) Abstract The fractal concept and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es are discussed in general. The box dimension method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network simulation ,and a calculation sample of fractal dimension for the engineering rock mass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is given. The problem of proper range of box size is discusse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fracture space ,total length of discontinuities ,and inclination between joint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of discontinuities affects fractal dimension markedly. It is certain that the index of fractal dimension is better than the index ,RQD ,on characterizing jointed rock masses and classifying engineering rock masses. At last ,some problems on the range of box siz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rock masses are pointed out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fractal dimension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1 分形概论与岩体分形特征 1.1 分形概念 1973年B. Mandelbrot 首先提出分形(fractal)概念,1975年其专著《分形,机遇和维数》的出版是分形理论诞生的标志[1]。分形理论的诞生为揭示呈现纷繁复杂现象但隐藏着精细及相似结构的事物和 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分形可分为线性分形(自相似性分形)与非线性分形。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为自相似性分形。自相似性是指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的相似性,在一定的观测尺度范围内分形对象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分形不存在具有严格数学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往往只具有统计意义的自相似性,而且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在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