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代数部分总复习1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总复习1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总复习1

初中代数部分总结 济宁附中李涛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

???-==0

,0,

00, a a a a a a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

1、科学记数法:设N >0,则N= a ×n 10(其中1≤a <10,n 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3分)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3)求商比较法:设a 、b 是两正实数,

;1;1;1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4)绝对值比较法:设a 、b 是两负实数,则b a b a

(5)平方法:设a 、b 是两负实数,则b a b a 2

2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 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 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1、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3、乘法交换律 ba ab =

4、乘法结合律 )()(bc a c ab =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c ab c b a +=+)(

6、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分类:

???

???????????

?无理式分式多项式单项式

整式有理式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单项式:像x 、7、y x 2

2,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运算

(1)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2)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相乘:),(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幂的乘方:

),(都是正整数)(n m a a mn

n m =

积的乘方:)()(都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 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b a b a ++=+,2

2

2

2)(b ab a b a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

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整式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0(1

);0(10

为正整数p a a

a

a a p p

≠=

≠=-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1分)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3)十字相乘法:))(()(2

b x a x ab x b a x ++=+++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 (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注: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分式 (8~10分)

1、分式定义:形如

B

A

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无意义; B ≠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 ≠0时,分式的值等于0。

(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5)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1)

)0(的整式是≠??=M M B M A B A ;(2))0(的整式是≠÷÷=M M

B M

A B A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

(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

(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

(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考点五、二次根式 (3分)

1、二次根式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

≥=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4)

)0,0(≥≥=b a b

a

b a 5、(1)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法:ab b a =

?(a ≥0,b ≥0)。

(3)二次根式的除法:

)0,0(≥≥=

b a b

a

b

a 二次根式运算的最终结果如果是根式,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例题:

一、因式分解:

1、提公因式法:例1、)(6)(242

2x y b y x a -+-

2、十字相乘法:例2、(1)3652

4--x x ;(2)12)(4)(2

-+-+y x y x

二、式的运算

巧用公式 例5、计算:2

2)11()11(b

a b a -+---

2、化简求值:

例6、先化简,再求值:)74()53(52

222xy y x x x +++-,其中x= – 1 y =21-

3、分式的计算: 例7、化简

)33

16

(625---÷--a a a a

4、根式计算 例8、已知最简二次根式12+b 和b -7是同类二次根式,求b 的值。 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定义可得:2b+1=7–b 。

第三章 方程(组)

一、方程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a ≠0) (2)一玩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 (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a ≠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的一个解。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6分)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

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0分)

如果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

=+21,a

c

x x =21。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

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

2

2

)(2b x b bx x ±=+±。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如果没有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

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3分)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ac b 42-=?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无解;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分)

若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那么:a b x x -

=+21,a

c x x =?21 以两个数21,x 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0)(21212

=++-x x x x x x

考点六、分式方程 (8分)

(1)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 (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3)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

(3)检验方法:一般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增根必须舍去,也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 补、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换元法:

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

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8~10分)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形式:???=+=+222

1

11c y b x a c y b x a (212121,,,,,c c b b a a 不全为0)

两个(或两个以上)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4方程组的解:方程组中各方程的公共解叫做方程组的解。 5、解法:代入消远法和加减消元法

解的个数:有唯一的解,或无解,当两个方程相同时有无数的解。 6、三元一次方程组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例题: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例1、解下列方程: (1)

2)3(2

12=+x ;

(2)1322=+x x ;(3)2

2)2(25)3(4-=+x x 例2、解下列方程:

(1))(0)23(2

为未知数x b a x a x =+--;(2)08222=-+a ax x 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例3、解下列方程:

(2)1

1

1

122-+=-x x ;(2)526222=+++x x x x 三、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2)1(2

=+++-p px x 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p 的值。 例5、已知a 、b 是方程0122

=--x x 的两个根,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b a +;(2)

b

a 1

1+ 例6、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比方程052=--x x 的两个根小3 三、方程组

例7、解下列方程组:

(1)???=-=+52332y x y x ; (2)??

???=++=--=-+4

3521

2z y x z y x z y x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知识点:

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作答;注:分式方程一定要写验证

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常见类型题及其等量关系;

1、工程问题

(1)基本工作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常见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注意:工程问题常把总工程看作“1”,水池注水问题属于工程问题 2、行程问题

(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常见等量关系:

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路程 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3、水中航行问题:

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4、增长率问题:

常见等量关系: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增长的量;增长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 5、数字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10+百位上的数×100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

1、译式法:就是将题目中的关键性语言或数量及各数量间的关系译成代数式,然后根据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2、线示法:就是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线段长度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3、列表法:就是把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纳入表格,从而找出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4、图示法:就是利用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它可以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例题:

例1、甲、乙两组工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合作5天后,甲组另有任务,由乙组再单独工作1天就可完成,若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组比甲组多用2天,求甲、乙两组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几天?

例2、某部队奉命派甲连跑步前往90千米外的A 地,1小时45分后,因任务需要,又增派乙连乘车前往支援,已知乙连比甲连每小时快28千米,恰好在全程的

3

1

处追上甲连。求乙连的行进速度及追上甲连的时间

例3、某工厂原计划在规定期限内生产通讯设备60台支援抗洪,由于改进了操作技术;每天生产的台数比原计划多50%,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求改进操作技术后每天生产通讯设备多少台?

例4、某商厦今年一月份销售额为60万元,二月份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不善,销售额下降10%,以后经加强管理,又使月销售额上升,到四月份销售额增加到96万元,求三、四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例5、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2.25%,所得利息要交纳20%的利息税,例如存入一年期100元,到期储户纳税后所得到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税后利息=%)201%(25.2100%20%25.2100%25.2100-?=??-?

已知某储户存下一笔一年期定期储蓄到期纳税后得到利息是450元,问该储户存入了多少本金? 例6、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低成本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第四章 不等式(组)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3分)

1、不等式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组)的解、解集、解不等式

1、能使一个不等式(组)成立的未知数的一个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一个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2.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3~5分)

1、(l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改变,如a > b , c 为实数?a +c >b +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a >b , c >0?ac >bc 。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如a >b ,c <0?ac <bc.

注: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实数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先确定该数的数性(正数,零,负数)再确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不能像应用等式的性质那样随便,以防出错。 2、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三种):

(1)a – b >0? a >b (2)a – b=0?a=b (3)a –b <0?a <b 3、(1)a >b >0?

b a >

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6~8分)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 项的系数化为1

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8分)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l )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当任何数x 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借助数轴求解较方便。

方法1: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判断正误:1)若a >b ,c 为实数,则2

ac >2

bc ;错 (2)若2

ac >2

bc ,则a >b 对

方法2:特殊值法 例2、若a <b <0,那么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

b

a 1

1< B 、ab <0 C 、1b a

方法3:逆向思考法

例5、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 x a ->-10)2(的解集是x >3,求a 的值。 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知识点:

一、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

3、找出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4、解不等式(组);

5、检验,作答; 注:方案类题

第六章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3分)

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b a ,)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小结:(1)点P (y x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b a ,则

(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b

; (2)点P 到

y 轴的距离为a ;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

2b a +

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

b)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

7、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a)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b) 点P ),(n

m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c)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关于x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8、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X

X X

X

P X

-X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3~8分)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

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注:这是课本对于函数的定义,在理解与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函数只能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多一个少一个变量都是不对的;如:y=xz 中有三个变量,就不是函数;y=0中只有

一个变量,也不是函数;而y=0(x>0)却是函数,因为括号中标明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自变量去每一个确定的值时因变量只能取唯一确定的值相对应,反之,当因变量取每一个确定的值时自变量可以去若

干个值相对应;因为这两个变量有先变与后变的问题,让后变的先取一个值,先变的就不一定只取一个值;

3、我们只能说函数值是自变量的函数,或用自变量来表示函数值,如:a是b的函数就说明a是函数值,b是自变量;用

y表示x就说明y是自变量,x是函数值;任何函数都要标明谁是谁的函数,不能随便说一个解析式是不是函数,如:Y=x2,只能说y是x的函数,就不能说x是y的函数;

4、函数解析式的表示:只有函数值写在等号左边,含有自变量的式子写在等号右边;注意不能写成2y=3x-3或y2=3x-3的

形式;

5、任何函数都包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指明说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3、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4、函数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

5、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3~10分)

7、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y=kx (k不为零) ① k不为零② x指数为1 ③b取零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

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0) (2) 必过点:(0,0)、(1,k )

(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

8、一次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 +b 即y=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 (k 不为零) 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 ③ b 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

k

b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 、b 是常数,k ≠0) (2)必过点:(0,b )和(-

k

b

,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

?<>00

b k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

??<<00

b k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 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 轴. (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

9、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

k

b

,0).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

的点.

10、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1、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 ,b 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 确定它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1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 ,b 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 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b

c

x b a +-

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2

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1111b c x b a +-和y=22

22b c

x b a +-的图象交

点.

【考点指要】

一次函数常与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及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综合在一起,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出现在中考题中,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为方便大家计算以及分析题目,现介绍一些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公式与性质,希望大家能反复揣摩、理解、运用以期熟练地掌握,这样可以化繁为简!这里要强调的是以下这些公式。

1、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类型

[一般式] y=kx+b[(k 为直线斜率,b 为直线纵截距,正比例函数b=0) 2.求函数图像的k 值: 2

121y y x x --((1x ,

1y )与(2x , 2y )为直线上的两点)

3.求任意线段长

))

(

(2

212

21

y y x x

-+-((1x ,

1y )与(2x , 2y )为直角坐标系任意两点)

4、求任意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

22

1x x +,

2

2

1y y +)

5、若两条直线y =k 1x+b 1 与y=k 2x+b 2互相平行,那么k 1= k 2,b 1≠b 2

6、若两条直线y =k 1x+b 1与y=k 2x+b 2互相垂直,那么k 1×k 2=—1

7、将y=kx+b 向上平移n 个单位后变成y=kx+b+n ;向下平移n 个单位变成y=kx+b-n

8、将y=kx+b 向左平移n 个单位后变成y=k (x+n )+b ;将y=kx+b 向右平移n 个单位后变成y=k (x-n )+b (任何图像的

平移都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规则 )

9、若y =k 1x+b 1 与y=k 2x+b 2关于x 轴对称,那么k 1+ k 2=0、b 1+b 2=0 10、若y =k 1x+b 1 与y=k 2x+b 2关于y 轴对称,那么k 1+ k 2=0、b 1=b 2 11、同理,y =k 1x 与y=k 2x 关于平行、垂直、平移、对称也满足以上性质

12、y=kx+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k

b 22

13、y=kx (k 是常数,k≠0)必过点:(0,0)、(1,k )

14、y=kx+b 必过点:(0,b )和(-

k

b

,0)

考点五、反比例函数 (3~10分)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0k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⑵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的一切实数,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y ≠;

⑶比例系数0k

≠是反比例函数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⑷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式: ①x

k

y

=

(0k

≠)

,②1

kx y -=(0k ≠),③k y x =?(定值)(0k ≠); ⑸函数x

k y =

(0k ≠)与y

k x =

(0k ≠)是等价的,所以当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时,x 也是y 的反比例函数。

(k 为常数,0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一部分,当k=0时,x

k 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由于反比例函数x

k y

=

(0k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于反比例函数x

k

y

=

(0k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x

≠,函数值0y ≠,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

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像的位置及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如下表:

注意:描述函数值的增减情况时,必须指出“在每个象限内……”否则,笼统地说,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就

会与事实不符的矛盾。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位置和函数的增减性,是有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符号决定的,反过来,由反比例函数图像(双曲线)的位置和函数的增减性,也可以推断出k

的符号。如x

k

y =

在第一、第三象限,则可知0k >。

☆反比例函数x

k y

=

(0k ≠)中比例系数k 的绝对值k

的几何意义。

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任一点P (x ,y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E 、F 分别为垂足, 则

OEPF S PE PF y x xy 矩形=?=?==k

☆ 反比例函数x

k y

=(0k

≠)中,k 越大,双曲线x

k y =

越远离坐标原点;

k 越小,双曲线x

k y =

越靠近坐标

原点。

☆ 双曲线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双曲线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 和直线y=-x 。

第七章 二次函数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3~8分)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

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

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

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

(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2

ax y =)(0≠a .

3.二次函数 c bx ax y ++=2

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 轴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用配方法可化成:()k h x a y +-=2

的形式,其中a

b a

c k a b h 4422

-=-=,. 5.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2ax y =;②k ax y +=2

;③()2

h x a y -=;

④()k h x a y +-=2

;⑤c bx ax y ++=2

.

6.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

7.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 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8.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

2

-+

??? ?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

对称轴是直线h x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9.抛物线c bx ax y ++=2

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

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直线

a

b

x 2-

=,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0

b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交点的位置.

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

b

. 1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考点二、二次函数的性质 (6~14分)

1、二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

二次函数

)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图像

a>0

a<0

性质

(1)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 (2)对称轴是

x=a b 2-

,顶点坐标是(a

b

2-

a

b a

c 442

-);

(3)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

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x>a

b

2-时,y 随x 的增

大而增大,简记左减右增; (4)抛物线有最低点,当

x=a

b 2-时,y

有最小值,

a

b a

c y 442

-=最小值

(1)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 (2)对称轴是x=

a

b 2-

,顶点坐标是(

a

b 2-

a

b a

c 442

-);

(3)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

b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x>a

b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简记左增右减; (4)抛物线有最高点,当x=a

b

2-

时,y 有最大值,a b ac y 442-=最大值 2、二次函数)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中,c b 、、a 的含义: a 表示开口方向: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b 与对称轴有关:对称轴为x=a

b 2-

c 表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0,c )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中的ac 4b 2

-=?,在二次函数中表示图像与x 轴是否有交点。 当?>0时,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当?=0时,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当?<0时,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用(最新最全)

侧面是曲面 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 ?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 ?? ? ?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 ???----)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 这个n 边形共有 2 )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有() ①若 x2+kx+25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等于 10; 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④黄金分割比的值为≈0.618. A.0 个B.1 个C.2 个D.3 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黄金分割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即可一一判断; 【详解】 ①错误.x2+k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等于±10 ②正确.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可以推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即可判断是平行四边形; ③错误.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正确.黄金分割比的值为≈0.618;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黄金分割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观察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50、251、252、、299、2100,若250=a,用含a的式子表示这组数的和是() A.2a2-2a B.2a2-2a-2 C.2a2-a D.2a2+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得出规律:2+22+23+…+2n=2n+1-2,那么250+251+252+…+299+2100=(2+22+23+…+2100)-(2+22+23+…+249),将规律代入计算即可.【详解】 解:∵2+22=23-2; 2+22+23=24-2; 2+22+23+24=25-2; …

初一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概括

第四章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的规范格式: 1.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相乘,或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来代替。 2. 当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到前面,字母写后面。如:100a或100?a,na或n?a。 3. 后面接单位的相加式子要用括号括起来。如:(5s )时 4. 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5.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X 边长 长方形面积=长X宽 三角形面积= 圆形面积= 周长公式: 三角形周长=三边之和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圆的周长= 行程问题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数学表达式——代数式(单个字母和数字也是代数式) 列代数式时要注意 (1)语言叙述中关键词的意义,如“大”“小”“增加”“减少” “倍”“几分之几”等词语与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

(2)要理清运算顺序和正确使用括号,以防出现颠倒等错误,例如“积的和”与“和的积”“平方差”“差的平方”等等 (3)在同一问题中,不同的数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代数式的值: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叫做单项式,如0,1,a -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注意:特别强调1 , x y x x y - + 等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常数项也看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020年初中数学代数式的变形与代数式的求值练习题

代数式的变形与代数式的求值 (时间:100分钟 分数:10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x ,13,23xy ,12x+12y ,xy -2,a π 中,单项式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x 的5倍与y 的差等于( ) A .5x-y B .5(x-y ) C .x-5y D .x 5-y 3.用正方形在日历中任意框出的四个数一定能被( )整除 A .3 B .4 C .5 D .6 4.现规定一种运算:a*b=ab+a-b ,其中a 、b 为常数,则2*3+1*4等于( ) A .10 B .6 C .14 D .12 5.已知一个凸四边形ABCD 的四条边长依次是a 、b 、c 、d ,且a 2+ab-ac-bc=?0,?b 2+bc-bd-cd=0, 那么四边形ABCD 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梯形 6.若m 2x 2-2x+n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n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7.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赢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 .赔38元 B .赚了32元 D .不赔不赚 D .赚了8元 8.要使22969 m m m --+的值为0,则m 的值为( ) A .m=3 B .m=-3 C .m=±3 D .不存在 9.已知23x ++23x -+22189 x x +-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x 的值为( ) A .4 B .5 C .4或5 D .无限个 10.已知有理数a 、b 满足ab=1,则M=11a ++11b +,N=1a a ++1b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M>N B .M=N C .M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图文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A 、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则A B 一定是分式 B .()2442a a a ÷=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 D .若35,34m n ==则253 2m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A. 若 A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A B 是分式.故此选项错误. B. ()244844a a a a a ÷=÷=,故故此选项错误.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故此选项正确. D. 若35,34m n ==则()22253 332544 m n m n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各定义、性质及运算法则是关键. 2.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 A .20 B .27 C .35 D .40 【答案】B

试题解析: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 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图象有2+3=5个, 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9个, …, 按此规律, 第n 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n+1)=(3)2 n n +个, 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2+3+4+5+6+7=27个. 故选B . 考点:规律型:图形变化类.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5x x x += B .236x x x =g C .633x x x ÷= D .()239x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的乘除法以及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别求出结果再起先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 A. 2x 与3x 不能合并,故该选项错误; B. 235x x x =g ,故该选项错误; C. 633x x x ÷=,计算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 ()236x x =,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的乘除法以及幂的乘方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观察下列图形:( )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那么第7个图形中共有五角星的个数为( ) A .20 B .21 C .22 D .23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n 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 A .31n - B .3n C .31n + D .32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前4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得到规律,即可列式得到答案. 【详解】 观察图形可知: 第1个图形中一共是4个五角星,即4311=?+, 第2个图形中一共是7个五角星,即7321=?+, 第3个图形中一共是10个五角星,即10331=?+, 第4个图形中一共是13个五角星,即13341=?+, L ,按此规律排列下去, 第n 个图形中一共有五角星的个数为31n +,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图形类规律的探究,观察图形得到五角星的个数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解题是关键. 2.下列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2323a a a += B .326a a a ?= C .824a a a ÷= D .326()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 【详解】 解:A 、不是同类项,无法进行合并计算; B 、同底数幂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原式=5a ; C 、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原式=6a ; D 、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原式=6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在运用同底数幂的计算的时候首先必须将各幂的底数化成相同,然后再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在进行逆运算的时候很多同学容易用错,例如:m n m n a a a +=+等等. 3.观察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50、251、252、、299、2100,若250=a ,用含a 的式子表示这组数的和是( ) A .2a 2-2a B .2a 2-2a -2 C .2a 2-a D .2a 2+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得出规律:2+22+23+…+2n =2n+1-2,那么250+251+252+…+299+2100=(2+22+23+…+2100)-(2+22+23+…+249),将规律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2+22=23-2; 2+22+23=24-2; 2+22+23+24=25-2; … ∴2+22+23+…+2n =2n+1-2, ∴250+251+252+…+299+2100 =(2+22+23+...+2100)-(2+22+23+ (249) =(2101-2)-(250-2) =2101-250, ∵250=a , ∴2101=(250)2?2=2a 2, ∴原式=2a 2-a .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得出规律:2+22+23+…+2n =2n+1-2. 4.如图,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面积是9,小正方形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为a ,较短直角边为b ,则ab 的值是( )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全集汇编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有一张长方形纸片,将其沿线剪开,正好可以剪成完全相同的8个长为a ,宽为b 的小长方形,用这8个小长方形不重叠地拼成图2所示的大正方形,则大正方形中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为( ) A .2()a b - B .29b C .29a D .22a b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1可得出35a b =,即53 a b =,图1长方形的面积为8ab ,图2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差. 【详解】 解:由图可知,图1长方形的面积为8ab ,图2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2)8(2)a b ab a b +-=- ∵35a b =,即53 a b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 22(2)()39 b b a b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平方公式,根据图1得出a ,b 的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632a a a ÷= B .325()a a = C .223355= D 632=【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二次根式的加法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 【详解】

解:A 、a 6÷a 3=a 3,故不对; B 、(a 3)2=a 6,故不对; C 、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因而不能合并; D 、符合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正确. 故选D . 3.一种微生物的直径约为0.0000027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62.710-? B .72.710-? C .62.710-? D .72.7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科学记数法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0.0000027的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2的前面有6个0,所以指数为-6,由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得到答案为62.71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10n a -?.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1ab ab -= B 3=± C .222()a b a b -=- D .326()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实数的平方根、幂的乘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 【详解】 解: A 项,2ab ab ab -=,故A 项错误; B 3=,故B 项错误; C 项,222()2a b a ab b -=-+,故C 项错误; D 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2236()a a a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 (1)实数的平方根只有正数,而算术平方根才有正负.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

知识点总结 一、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别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情况理解。 三、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五、代数式书写要求: 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用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前面;数与数相乘时,仍用号; 2.数字与字母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一般按照先写数字,再写单项式,最后写多项式的书写顺序.如式子(a+b)2a 应写成2a(a+b); 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按分数的写法来写; 5.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单位直接写在式子后面;如果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a米,(2a-b)kg。 六、系数与次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代数式(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代数式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整式P=x2+x﹣1,Q=x2﹣x+1,R=﹣x2+x+1,若一个次数不高于二次的整式可以表示为aP+bQ+cR(其中a,b,c为常数).则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①若a≠0,b=c=0,则称该整式为P类整式; ②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类整式; ③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R类整式; (1)模仿上面的分类方式,请给出R类整式和QR类整式的定义,若,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 (2)说明整式x2﹣5x+5为“PQ类整式; (3)x2+x+1是哪一类整式?说明理由. 【答案】(1)解: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 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 故答案是:a=b=0,c≠0;a=0,b≠0,c≠0 (2)解:因为﹣2P+3Q=﹣2(x2+x﹣1)+3(x2﹣x+1) =﹣2x2﹣2x+2+3x2﹣3x+3=x2﹣5x+5. 即x2﹣5x+5=﹣2P+3Q,所以x2﹣5x+5是“PQ类整式” (3)解:∵x2+x+1=(x2+x﹣1)+(x2﹣x+1)+(﹣x2+x+1), ∴该整式为PQR类整式.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条件,可得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 (2)根据"PQ类整式"定义,由x2﹣5x+5=﹣2(x2+x﹣1)+3(x2﹣x+1) = ﹣2P+3Q,据此求出结论. (3)由x2+x+1=(x2+x﹣1)+(x2﹣x+1)+(﹣x2+x+1)= PQR,据此判断即可. 2.如图 (1)2020年9月的日历如图1所示,用1×3的长方形框出3个数.如果任意圈出一横行左右相邻的三个数,设最小的数为x,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如果任意圈出一竖列上下相邻的三个数,设最小的数为y,用含y的式子表示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已知:()()22x 1x 32x px q +-=++,则p ,q 的值分别为( ) A .5,3 B .5,?3 C .?5,3 D .?5,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将等式左边展开和等式右边对照,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即可得到p 、q 的值. 【详解】 由于()()2x 1x 3+-=2x 2-6x+x-3=2 x 2-5x-3=22x px q ++, 则p=-5,q=-3,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求解是关键.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22x y x xy y -=-- B .224a a a += C .226a a a ?= D .()2224xy x y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分别化简求出答案. 【详解】 解:A.、()2222x y x xy y -=-+,故本选项错误; B.、2222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C.、224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D 、 ()2224xy x y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2235x y xy x y += B .()323626ab a b -=-

C .()22239a b a b +=+ D .()()22 339a b a b a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分别化简即可. 【详解】 A .22x y 和3xy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 .()323628ab a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 .()2 22396a b a ab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 .()()22339a b a b a b +-=-,故该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835a b ab -= B .352()a a = C .842a a a ÷= D .23a 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解答即可. 【详解】 解:A 、8a 与3b 不是同类项,故不能合并,故选项A 不合题意; B 、()326a a =,故选项B 不合题意; C 、844a a a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23a a a ?=,故选项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运算性质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9,则表示58的有序数对是( )

最新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571a a a -÷= B .()222a b a b +=+ C .2+= D .()235a a = 【答案】A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和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A 、257 1a a a -÷=,正确; B 、(a+b )2=a 2+2ab+b 2,故此选项错误; C 、,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 D 、(a 3)2=a 6,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加减运算和幂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36a a a += B .632a a a ÷= C .()235a a a -?=- D .()336a a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每个式子的值,3332a a a +=,633a a a ÷=,()235a a a -?=-,()339a a =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 3332a a a +=,故选项A 错; B :633a a a ÷=,故选项B 错; C :()235a a a -?=-,故本选项正确; D.:()339a a =,故选项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应用;掌握乘方的概念,即求n 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分清()22n n a a -=,

() 2121n n a a ++-=-. 3.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9,则表示58的有序数对是( ) A .(11,3) B .(3,11) C .(11,9) D .(9,1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排列规律可知从1开始,第N 排排N 个数,呈蛇形顺序接力,第1排1个数;第2排2个数;第3排3个数;第4排4个数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根据图中所揭示的规律可知,1+2+3+4+5+6+7+8+9+10=55,所以58在第11排;偶数排从左到右由大到小,奇数排从左到右由小到大,所以58应该在11排的从左到右第3个数. 故选A .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236()a a = B .222()x y x y +=+ C .0(51)1= D .61200 = 6.12×10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326a a =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222 x y x 2y xy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 )0 511=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 61200 = 6.12×104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5.计算 2017201817(5) ()736-? 的结果是( ) A .736- B .736 C .- 1 D .367 【答案】A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 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

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叫a的平方根,a叫a的(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 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1、实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

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A、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AM)N=ANMN(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