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4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4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同步练习

初三化学人教版燃烧和缓慢氧化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5分钟)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加热碱式碳酸铜,绿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B. 铝材制成推拉门

C. 纸张燃烧

D. 铁矿石炼成铁

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颜色发生改变

B. 发光. 发热

C. 有其它物质生成

D. 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3. 下列物质:①镁②磷③碳④硫⑤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是()

A. ①和⑤

B. ③和④ C . ①和② D. 只有①

4. 下列气体中,不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气体是()

A. 二氧化氮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5. 在相同条件下,足量的红磷在100升的空气中燃烧后,剩下气体的体积应为()

A. 21 升

B. 0.94升

C. 0.03升

D. 79升

6. 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 氧气跟水起反应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D. 氧气易溶于水

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加热水变成水蒸气

B. 白磷自燃

C. 低温加压使空气液化

D. 石蜡熔化

8. 将白磷放入50 o C的水中,却没有发生燃烧现象,原因是()

A. 白磷不是可燃物

B. 没有达到着火点

C. 没有充足的氧气

D. 水可以灭火

9.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不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C.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 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

10.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氢气+ 氧气

点燃

====== 水

B. 葡萄糖+ 氧气

点燃

====== 二氧化碳+ 水

C. 碱式碳酸铜

加热

===== 氧化铜+ 二氧化碳+ 水

D. 氧化汞

加热

===== 汞+ 氧气

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变成冰

B. 酒精挥发

C. 铁生锈

D. 铜丝导电

12. 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 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⑤

D. ①③④

13. 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氧气是白色气体,液氧是无色液体

C. 氧气易溶于水

D. 点燃的条件下,氧气能与碳起化学反应.

14. 下列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氯化钾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B. 催化剂必须加快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C. 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

D. 加入催化剂,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的温度降低并且放出氧气的速率增大

15.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 碳酸→二氧化碳 + 水

B. 氧化汞加热

?→??汞 + 氧气

C. 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

D. 水通电?→?? 氢气 + 氧气

16. 加热下列物质,不能得到氧气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二氧化锰

D. 氧化汞

17. 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 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氧气

18. 下列变化容易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是

A. 钢铁生锈

B. 煤的燃烧

C. 海水蒸发

D. 冰雪融化

19. 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没有气味的气体的是

A. 铁

B. 磷

C. 碳

D. 硫

20.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没有固体生成的是

A. 硫

B. 镁

C. 铁

D. 磷

21.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呼吸作用

B. 食物腐烂

C. 钢铁生锈

D. 火药爆炸

22. 迷信的人把荒野中出现的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鬼火”,这种现象实际是

A. 爆炸

B. 自燃

C. 缓慢氧化

D. 燃烧

23.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蒸发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

D. 糖溶解于水

二.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2.加热下列物质,不能得到氧气的是()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二氧化锰

D. 碱式碳酸铜

3. 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

2)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7. 请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 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试题答案】

一.

1. B 11. C 21. D

2. C 12. B 22. B

3. C 13. D 23. C

4. B 14. D

5. D 15. C

6. C 16. C

7. B 17. B

8. C 18. B

9. B 19. C

10. A 20. A

二.

1. AC

2. CD

3. AB

4. C

三.

1.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空气,降低温度。

2. 冷水;缓慢氧化;自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 药匙;镊子

4. 氧化性;氧化剂

5. A. 氯酸钾B. 二氧化锰C. 氧气D. 氯化钾E . 硫F二氧化硫

6. 铁架台;集气瓶;试管;酒精灯。

试管口应略朝下。酒精灯应用外焰。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7.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氧气复燃,二氧化碳熄灭。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氮气不变,二氧化碳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

[教学过程] 【说】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燃烧与缓慢氧化【板书】 第四节燃烧与缓慢氧化 【说】同学们,谁来说说看在生活中你知道的燃烧现象? 你来说!恩,这位同学说的很好,点火柴、打火机、烟 火都是燃烧现象。 【说】那么哪位同学能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 这位同学!没错,那除了发光它是不是还会产生热 量?所以燃烧的共同待征就是发光、发热。那么燃烧 的实质又是什么?这位同学来说!没错它是一种氧化 反应,那么氧化程度是剧烈还是不剧烈呢?所以燃烧 的实质就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我们来给出燃烧 的定义。 【板书】 一.燃烧 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共同待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说】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大家从课本上找找看燃烧需要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板书】 1.燃烧的条件 【说】大家找到没有?是不是 ⑴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⑵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说】可燃物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谁能用 燃烧的条件来解释一下?

【板书】 2.灭火的原理 【说】恩,回答的很好。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说】那么,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 你来说说看。对,盖上灯帽,那它是原理一还是原理二 呢?没错,酒精灯就是利用与氧气隔绝的原理熄灭的。【说】除了燃烧那样剧烈的氧化反应外,还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 【板书】 二.缓慢氧化 定义: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说】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都包含有缓慢氧化的过程。 由于缓慢氧化的速度很慢,故不易观察其现象,但借助白磷自燃实验可以证明其发生的事实。所以,下次课我们将做白磷自燃的实验,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氧化与燃烧》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下册第三章 【主题】氧化与燃烧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反应,燃烧的概念,了解爆炸和自燃; (2)理解燃烧的条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以分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知道氧化反应,燃烧,爆炸,自燃的含义; (2)能根据定义区别燃烧,爆炸和自燃; (3)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 (2)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讲解,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反应,燃烧,燃烧条件 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的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的第二节,是在学习空气与氧气一系列理论知识后,结合生活的例子,进一步走入化学的世界,学习氧化反应和燃烧等相关知识,从而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等打好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基础的观察能力,对实验比较感兴趣。通过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举具体的例子帮助理解。注重启发式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得出结论,学会正确的学习科学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活动】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氧化与燃烧的内容,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你能找出这两张图片反映的事物的共同点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图示分别是苹果变红,铁生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并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化学变化) 2.新知识呈现 【过渡】所以它们所对应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这里我们把它叫做氧化反应。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什么是氧化反应?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很好,请坐,不清楚的同学可以看到课本的第80页,根据老师PPT 上给出的画出定义(物质跟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同学们可以老师给定义中“氧”用红色着重强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氧”代表这什么意义?是氧气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氧”指的是氧元素,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举镁和氧气反应,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例子说明) 【教师活动】相信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已经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你们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同学们知道的氧化反应看来的确很多啊,老师这里也有两组氧化反应,同学们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吗?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四测试题全套及答案(人教A版)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四测试题全套及答案(人教A 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 已知cos α=1 2 ,α∈(370°,520°),则α等于 ( ) A .390° B .420° C .450° D .480° 2. 若sin x ·tan x <0,则角x 的终边位于 (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二、三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3. 函数y =tan x 2 是 ( ) A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π 2的奇函数 C .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4. 已知函数y =2sin(ωx +φ)(ω>0)在区间[0,2π]的图象如图,那么ω 等于 ( ) A .1 B .2 C.12 D.13 5. 函数f (x )=cos(3x +φ)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φ等于 ( ) A .-π2 B .2k π-π 2(k ∈Z ) C .k π(k ∈Z ) D .k π+π 2(k ∈Z ) 6. 若sin θ+cos θsin θ-cos θ =2,则sin θcos θ的值是 ( ) A .-310 B.3 10 C .±310 D.34 7. 将函数y =sin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π 10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 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y =sin ????2x -π 10 B .y =sin ????2x -π 5 C .y =sin ??? ?12x -π 10 D .y =sin ??? ?12x -π20 8.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cos ????x 2+3π2(x ∈[0,2π])的图象和直线y =1 2 的交点个

燃烧和缓慢氧化-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模拟题-初中化学试卷

燃烧和缓慢氧化-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化学 试卷-试卷下载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基础知识精讲】 1.燃烧通常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爆炸:指发生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由于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解析】 本节重点是燃烧的条件;难点是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及联系. 例1下列情况下,白磷能发生燃烧的是() A.白磷放入80℃的水中 B.白磷放入30℃的水中,通入氧气 C.白磷放入80℃的水中,通入氧气

D.白磷置于空气中,温度高于40℃ 分析白磷燃烧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白磷要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即40℃.(A)缺少氧气,(B)温度低于40℃,(C)、(D)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解答(C)(D) 例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发光 C.都需达到着火点 D.都放热 分析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这三个过程,本质上都是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所以都属于氧化反应,(A)正确;缓慢氧化通常不发光,(B)错误;缓慢氧化不一定达到着火点,(C)错误;燃烧、自燃放出热量很明显,而缓慢氧化虽然也产生热量,但产生的热量不断地、随时地向周围环境散失,人们不易觉察,(D)正确. 解答:(A)、(D) . 【课本难题解答】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分析本题应联系燃烧的条件思考. 解答:物质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用扇子扇,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冷空气虽然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能使环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命题趋势分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 燃烧与灭火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 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 3.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难点:灭火的方法 施教策略:结合生活实例,教师启发点拨和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散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概括总结 教学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

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易灭火器。 教学程序: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巩固知识、温故知新) 课题引入:显示燃烧的定义 引导猜想: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引导:得出初步的结论:1. 可燃物 2. 温度 3.空气(助燃物) 实验验证: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如果不是可燃物,即便有足够的温度和空气,也不会燃烧。 引导: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升吗?答:“不会” 提问:第三个条件是空气。先讨论一下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最佳方法?用嘴吹,这种方法具有危险性,应该用盖上酒精灯帽的方法。 问题:白磷燃烧实验。1. 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是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吗?让学生说出热水的温度已达60摄氏度,超过白磷的着火点,是水把空气与白磷隔离了。 2.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让学生说出温度没达红磷的着火点,让学生加深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 说明:白磷放在空气中就能燃烧,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自燃。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这类现象,如:过去人们常说的鬼火、天火,(说明一下各自的形成)其实是一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2 《氧化和燃烧》教案

年级八年级(下)学科科学课题 3.2 氧化和燃烧 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教师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认识“氧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知道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2 说出燃烧的条件,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了解灭火的原理。3、了解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燃烧与缓慢氧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对爆炸有一个大致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用燃烧 条件和灭火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只有通过 内因才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

【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知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那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有氧气的参与 氧化反应 定义: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注意: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铜币生锈 铁制品生锈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食物腐败

思考:两个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相同之处: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 不同之处:物质燃烧的过程比较剧烈、能观察。 而铁制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等过程发 生得很慢、不易观察。 ◆缓慢氧化:物质与氧发生的缓慢、甚至不易觉察的反应,如生物的呼吸作用,铁的生锈,食物腐败,酿造 ◆剧烈氧化:如铁、硫、碳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呼吸作用、酿造、食物腐败、铁制品生锈、 塑料和橡胶的老化等——属于“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和燃烧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人们可利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这一现象来做什么? ——取暧、烧煮食物; ——冶炼钢铁; ——切割和焊接金属[利用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的氧炔焰的高温(可达3000℃)]; ——推动航天器升空(利用液氢在液氧中 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等。 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的剧烈发光、发热的氧气反应。 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均匀地滴在滤纸上。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必修四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B .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 C .-831°是第二象限角 D .-95°20′,984°40′,264°40′是终边相同的角 2.若点(a,9)在函数y =3x 的图象上,则tan a π6的值为( ) A .0 B.33 C .1 D. 3 3.若|cos θ|=cos θ,|tan θ|=-tan θ,则θ2的终边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三象限或x 轴上 D .第二、四象限或x 轴上 4.如果函数f (x )=sin(πx +θ)(0<θ<2π)的最小正周期是T ,且当 x =2时取得最大值,那么( ) A .T =2,θ=π2 B .T =1,θ=π C .T =2,θ=π D .T =1,θ=π2 5.若sin ? ?? ??π2-x =-32,且π

7.将函数y =sin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0≤φ<2π)个单位长度后,得 到y =sin ? ?? ??x -π6的图象,则φ=( ) A.π6 B.5π6 C.7π6 D.11π6 8.若tan θ=2,则2sin θ-cos θsin θ+2cos θ 的值为( ) A .0 B .1 C.34 D.54 9.函数f (x )=tan x 1+cos x 的奇偶性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10.函数f (x )=x -cos x 在(0,+∞)内( ) A .没有零点 B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C .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 .有无穷多个零点 cos A )=m ,lg 11-cos A =n ,则lgsin A B .m -n D.12(m -n ) C , ②函数f (x )在区间? ?? ??-π12,5π12内是增函数; ③由y =3sin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其 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氧化反应 总结(DOC)

总结氧化反应 一、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或者氧化数变化的化学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氧化也称氧化作用或氧化反应。有机物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氧化;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还原。物质与氧缓慢反应缓缓发热而不发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如金属锈蚀、生物呼吸等。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叫燃烧。 一般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时放热,个别可能吸热如氮气与氧气的反应。电化学中阳极发生氧化,阴极发生还原。 通常人们认为,氧化反应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氧对底物的加成,如乙烯转化为环氧乙烷的反应;②脱氢,如烷~烯~炔,醇~醛,酮~酸等脱氢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③从分子中除去一个电子,如酚的负离子转化成苯氧自由基的反应。所以利用氧化反应除去可以制得醇、醛、酮、羧酸、酚、环氧化合物和过氧化物等有机含氧的化合物以外,还可用来制备某些脱氢产物,例如环己二烯脱氢生成苯和乙苯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 根据氧化剂和氧化工艺的不同,氧化反应主要分为空气(氧气)氧化和化学试剂氧化。化学试剂氧化具有选择性好、过程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在医药化工领域,由于产品吨位小,因此多用化学试剂氧化法。 化学试剂氧化所用的氧化剂有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无机氧化剂包括:高价金属氧化物、高价金属盐、硝酸、硫酸、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机氧化剂一般是缓和的氧化剂,包括硝基物、亚硝基物、过氧酸以及与无机氧化物形成的复合氧化剂。 二、典型氧化剂及氧化反应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其作用特点各异。一方面是一种氧化剂可以对多种不同的基团发生氧化反应;另一方面,同一种基团也可以因所用氧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给出不同的氧化产物。所以氧化反应因所用氧化剂、被氧化基质的不同,反应机理不同,涉及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领域。对于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来说,要求氧化反应按一定方向进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doc

第一章测试题 (总 12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A={ 第一象限角 } , B={ 锐角 } ,C={ 小于 90°的角 } ,那么 A 、 B 、 C 关系是 ( ) A . B=A ∩C B . B ∪ C= C C .A C D . A=B=C 2.将分针拨慢 5 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 π B .- π π D . - π A . 3 C . 6 3 6 3.已知 sin 2cos 5, 那么 tan 的值为( ) 3sin 5cos A .-2 B .2 23 D . - 23 C . 16 16 4.已知角 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 的终边( ) A .在 x 轴上 B .在直线 C .在 y 轴上 D .在直线 y x 上 y x 或 y x 上 5.若 f (cos x) cos2 x ,则 f (sin15 ) 等于 ( ) 3 3 1 1 A . B . C . D . 2 2 2 2 6.要得到 y 3sin(2 x π y=3sin2x 的图象( ) ) 的图象只需将 π 4 π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4 4 C .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π 个单位 8 8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A . y=|sinx| B . y=sin|x| C .y=- sin|x| D . y=- |sinx| 8.化简 1 sin 2 160 的结果是( ) A . cos160 B . C . cos160 D . cos160 cos160 1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人教版

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和缓慢氧化 1.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 燃烧的现象和爆炸 3. 缓慢氧化和自燃 4.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绪言和第一章的复习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 空气的组成 4.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5. 氧气的制法 6. 燃烧和缓慢氧化 二. 重点、难点: 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对绪言和第一章内容的总结和进一步研究。 三. 教学过程: 1.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⑴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值得注意的是:①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这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受氧气的浓度影响。②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③有些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氢气、钠等物质在氯气中也能燃烧。 ⑵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与空气接触;②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⑶灭火的方法:灭火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①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隔绝。②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⑷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各种物质的着火点有差别,例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只有一个且是固定的,不会因物质的状态、形状改变而改变。 2. 燃烧的现象和爆炸 常见的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明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既有明火又保持红热。 燃烧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例如,劈碎了木材比大木块燃烧得快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四第一章训练卷 三角函数(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A . B . 2 3 C . D . 2 1 2.已知点33sin ,cos 44P ? ?ππ ??? 落在角θ的终边上,且[)0,2θ∈π,则θ的值为( ) A . 4 π B . 4 3π C . 4 5π D . 4 7π 3.已知3tan 4α= ,3,2α?? ∈ππ ??? ,则cos α的值是( ) A .45 ± B . 45 C .45- D .35 4.已知sin 24()5απ-=,32α?? ∈π,2π ???,则sin cos sin cos αααα+-等于( ) A . 1 7 B .17 - C .7- D .7 5.已知函数()(2)sin f x x ?+=的图象关于直线8 x π =对称,则?可能取值是( ) A . 2π B .4 π- C . 4 π D . 4 3π 6.若点sin cos ,t ()an P αα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A .35,,244πππ????π ? ????? B .5,,424πππ????π ? ????? C .353,,2442ππππ???? ? ????? D .3,,244ππ3π????π ? ?? ? ? ? 7.已知a 是实数,则函数()1sin f x a ax +=的图象不可能是( ) 8.为了得到函数sin 26y x π? ?=- ??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cos2y x =的图象( ) A .向右平移6 π 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3 π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 6 π 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 3 π 个单位长度 9.电流强度I (安)随时间t (秒)变化的函数()sin 0,0,02I A x A ω?ω?π? ?=+>><< ?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当1 100 t = 秒时,电流强度是( ) 此 卷 只 装订 不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下面进行详细释疑。 1、燃烧 常见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明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既有明火又保持红热。燃烧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例如,劈碎了木材比大木块燃烧得快些,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爆炸 可燃物的燃烧现象还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例如,火药在鞭炮内(空间有限)燃烧而发生爆炸。若把一个鞭炮剖开,点燃其中的火药,则不发生爆炸。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物的气体或灰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得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在发生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例如,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和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4、自燃 某些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失,越积越多,引起可燃物温度升高,若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例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白磷放置空气中,很短时间发生自燃,再如,在秋冬季常出现由柴草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导致发生山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的比较

课题1燃烧与缓慢氧化教案

课题1 燃烧与缓慢氧化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2.认识有害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 3.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电化结合;2.讲、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引言]: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设置情景]: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 [叙述]: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 [引出课题]:燃烧与灭火 [复习]: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观察实验,思考回答。 [投影]:1.为什么是放在金属板上的白磷先燃烧? 2.怎样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演示实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盖上金属板,再在金属板上放一小块白磷,请观察燃烧的先后顺序。[学生答]:略。 [继续实验]:给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观察现象,说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请同学上讲台完成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答]:略。 [叙述]:燃烧的条件同学们学得很好,想一想灭火的原理呢? [板书]:一.灭火原理 [学生答]:略。 [归纳投影]:灭火原理椘苹等忌仗跫 械娜我坏恪?BR>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2.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叙述]:灭火原理知道了,那灭火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投影]:1.烧菜时,油锅起火应怎样扑灭?为什么?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撞翻,应怎样灭火?为什么? 3.电器着火怎样扑灭?为什么?[学生讨论]:略。 [叙述]: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看录像《灭火原理与方法》。 [实践操作]:通过观看录像,由同学上讲台亲自使用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板书]:1.酸碱灭火器原理方程式(注:由学生写) Na2CO3+2HCl→2NaCl+CO2↑+H2O [归纳投影]:2.灭火方法 [叙述]:学习了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了解了消防知识,但要明确,以防为主,以消为辅。要火烛小心,安全用火,因火灾除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外还会污染空气,属有害燃烧。 [板书]:二.有害燃烧的危害及防治 [叙述]: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每天每人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1~2升,大气污染严重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造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l t h e 必修四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B .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 C .-831°是第二象限角 D .-95°20′,984°40′,264°40′是终边相同的角 2.若点(a,9)在函数y =3x 的图象上,则tan 的值为( ) a π6A .0 B. C .1 D.3 33 3.若|cos θ|=cos θ,|tan θ|=-tan θ,则的终边在( )θ 2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C .第一、三象限或x 轴上 D .第二、四象限或x 轴上4.如果函数f (x )=sin(πx +θ)(0<θ<2π)的最小正周期是T ,且当x =2时取得最大值,那么( ) A .T =2,θ= B .T =1,θ=π π 2 C .T =2,θ=π D .T =1,θ=π 2 5.若sin =-,且π

l 7.将函数y =得到y =sin (x - π6) A. π68.若tan θ=2A .0 B ( ) (0,+∞)内( )D .有无穷多个零点 11.已知A 为锐角,lg(1+cos A )=m ,lg =n ,则lgsin A 1 1-cos A 的值是( ) A .m + B .m -n 1 n

s C. D.( m -n ) 12 (m +1n )1212.函数f (x )=3sin 的图象为C ,(2x -π 3)①图象C 关于直线x =π对称;11 12②函数f (x )在区间内是增函数; (-π12, 5π12) ③由y =3sin2x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sin =,α(α+π2) 1314.函数y =3cos x (0≤x 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 15.已知函数f (x )=sin(ωx =2; α<β,则tan α

九年级化学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

爆炸、自燃 ?自燃: 1. 概念: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 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到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这就是自燃。 爆炸: 1. 概念:通常说的爆炸指可燃物拒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 ?自燃: 露在地表的煤层,由于气候炎热,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导致自燃。 贮存棉花、饲草的仓库,沾满机器油的破布、棉丝等堆积时间长了,通风不好有时就会自燃。在干燥的季节,森林也会自燃。 在坟地里出现“磷火”也是一种自燃现象。 人和动物机体里含磷的有机物腐败分解能生成磷化氢气体。这种气体着火点很低,接触空气就会自燃。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时代,常把这种自燃现象说成是“鬼火”。 平时将白磷浸泡在冷水里,防止自燃。白磷的着火点低(40℃),可用它做自燃实验。取出少许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溶液倒在滤纸上,待二硫化碳挥发后,白磷在滤纸上与空气中氧气充分接触就会自燃。 爆炸: 爆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象,但有的爆炸仅仅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轮胎爆炸;有螳爆炸则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火药爆炸,汽油、液化气等燃料的

爆炸等。其中,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学习的重点,这种类型的爆炸主要是由于: ①在有限的空间(如炸弹)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问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体积迅速膨胀; ②氧气的浓度高,或者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 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防止这类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比较: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常见的有硫;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2氧化和燃烧教案

3.2 氧化和燃烧 林蓁 教学目标 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从得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 2.了解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3.了解燃烧和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预设: 〔复习提问〕 1.说出氧气的物理物质。 2.写出木炭、硫、磷、铁、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可请二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作业本上。) 一、氧化和氧化反应 (比较)图片:苹果变色和铁生锈的共同点。 特点: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过程,消耗有机物,逐渐放出热量 (比较)上述复习题六个反应,讨论得出氧化反应定义。 〔板书〕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讨论〕 l.为什么定义中无“剧烈”二字?举例加以说明。(铁生锈、人呼吸等实例说明物质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为什么说是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呢? (教师可说明氧还有其它存在形态,物质与氧反应,不一定都是氧气。) 二;燃烧 〔板书〕燃烧和缓慢氧化 〔引导讨论〕由上述各反应,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特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那么,什么是燃烧呢? 1、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讲述〕燃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人的照明、取暖到现在的生产、生活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可燃物在燃烧中发出的光和热。 〔引导提问〕试通过上述化学反应的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根据学生分析,划出虚线,得出曲线以下结论。附表1) 〔板书〕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设问〕若缺少一个条件,可燃物能否燃烧?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说明。

第29天燃烧和缓慢氧化

第29天燃烧和缓慢氧化 [学习要点] 1.知道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2.理解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 3.知道缓慢氧化和燃烧的本质联系与区别。 [家教点窍] 1.概念: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有些爆炸不属于氧化反应)。 (4)缓慢氧化:相对燃烧而言,与氧发生的不发光、不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互关系: (1)两者都是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2)缓慢氧化可导致燃烧,即自然。 [典型例题] 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然 (D)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 解析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这种可燃物能否气化有关。如碳、硫等物质燃烧时会有火焰,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就没有火焰。急速燃烧时能否引起爆炸,决定于可燃物是否处于有限的空间和是否有气态物质生成这两个条件,如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会发生爆炸。自然是由缓慢氧化所引起的,但缓慢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如果能及时散发,一般也不会发生自燃。至于燃烧与缓慢氧化,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的仅是反应的剧烈与缓慢之别。 答案 (B)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最确切的是 ( ) (A)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现象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并不是所有的物质跟氧气接触、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 (B)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时火焰的温度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一定会燃烧 (D)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燃烧时都可以用水来灭火 3.既发生缓慢氧化又发生剧烈氧化的是 ( ) (A)人工呼吸 (B)燃放烟火 (C)白磷自然 (D)食物腐烂 4.在下列变化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答案编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人工呼吸作用包含 ( ) (2)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 ( ) (3)白磷在空气中会 ( )

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教案2

《第2节氧化和燃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2、知道氧气与硫、铁丝反应的现象。 3、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和生物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了解氧气与非金属、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知道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本节课多采用提问和反复回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反应的理解。(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2、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3、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与硫、铁丝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 难点:氧气与硫、铁丝的实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的类型:物质基础课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阅读法 六、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实验用品:5-6瓶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燃烧匙、硫粉、铁丝、架子等 七、教学过程: 【回顾总结】: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占空气总量1/5的是(氧气)。

【新课导入】:老师家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风风雨雨地用了10年。现在退休家中,很多地方都长上了褐色的斑点,这是斑点由什么造成的? 【分析】: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氧气不仅能使很久不用的铁制品表面产生褐色的斑点,还会使食物腐蚀变质,使塑料和橡胶制品变脆老化。那么氧气是一种百害而无一用的物质吗?当然不是,氧气对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地球生物的存在。那么氧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 【活动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里面,观察到什么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讲解】:这个试验说明氧气可以帮助物质燃烧,专业用语是氧气具有助燃性。 【问题】:氧气可以燃烧这句话对吗?(错误的,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讲解】:氧气不仅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还可以和别的物质反应。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氧气与硫粉的反应,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反应现象。 【活动3】这是一瓶装有硫粉的广口瓶,同学们来观察硫粉的状态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点燃酒精灯,取少量硫粉放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面。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同学们观察火焰颜色是(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烧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面,发现火焰颜色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请一位同学上来闻反应物的气味。 【讲解】:同学们,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招气入鼻) 【问题】:这位同学,你闻到反应物的气味是怎样的?(很难闻,刺激性气味)。再摸摸瓶壁感受一下瓶壁的温度是怎样的? 【讲解】:这种刺激性气体就是二氧化硫。它就是有毒的。瓶壁比较温暖说明反应是放热的。那我就请这位同学用文字表示反应过程。还有哪位愿意上来用化学式写出反应过程的?下面的同学写在黑板上。 【解答】:氧气+ 硫二氧化硫O 2 + S SO 2 【回忆】:这两位同学的反应式写得对吗?(对)。我们来回忆一下氧气和硫反应的的现象。同学们翻开书,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提问】:同学们,这个反应是物理变化吗?为什么?(不对,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因为它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SO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