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辉:论性命双修

杨玉辉:论性命双修

*导读:性命双修是道教修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全面认识和

理解这一原则对于把握道教的修道思想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虽然许多道教研究……

性命双修是道教修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一原则对于把握道教的修道思想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许多道教研究的论著都对性命双修的修道原则有所论及,但完整而系统地阐述这一修道原则的论述则尚未见到。而且像什么是命与性,命与性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性命双修,性命双修的方法和程序又是什么等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在道教的理论上都还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澄清。本文的宗旨就是要对上述问题作一个系统的考察,同时也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推进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什么是命与性?

命与性是与形气神有密切联系的一对范畴。《金丹大要》引

缘督子云:何者为性命?人之一身,至精至粹,至尊至贵,莫越精气神三者。[1]命与性也是人体存在的两个重要方面。何谓命?按现在意义来理解,命,就是生命,指那些具有生活特征的存在物。《礼记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2]说明命是指生长于天地之间也就是大地上的各种有生命的物体。庄子则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3]强调了命与生死现象的必然联系。《太上老君内观经》也说:从道受生谓之命。[4]明确指出了命就是生命。在道教看来,由于生命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精(形)和气,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命又与精、气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故道教有命是精与气的说法。而且考虑到气与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的内在联系,故有时亦直接说命就是气。《玄肤论》云: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5]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谓: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6]李道纯《中和集》曰:性者先天至神一灵之谓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气之谓也。

[7]石泰《还原篇》说:气是形中命,心为性内神。[8]《性命圭旨》亦云:何谓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9]刘一明《百字碑注》亦谓:气者,命也。在天为气,受之于人为命。[10]

薛阳桂《梅华问答》亦曰:夫所谓命者,气之宗也。凡人之生,须藉乎气;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故人死曰断气,气断则命绝。

[11]可见,在道教中,命并不是一种像形、气、神那样的独立存在的元素,而是形与气所构成的生命体的一种本质特征,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何谓性?性的本来意义是指与生俱来的东西。告子说:生之谓性。又说:食色性也。[12]荀子则更明确地指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13]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14]后来,性的概念逐渐转向指人特有的

那些东西,这些东西自然就是人的心性。儒家所谓的性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心性;而道教所谓的性则倾向于指人的一般心性,也就是整个人的精神意识,即神。至游子说:夫道者,性之本也。性者,心之源也。心性同体,应化无边,是乃谓自然也。[15]薛阳桂《梅华问答编》亦指出:心之与性,原不可分。以其主宰而言,谓之心;以其具生生之理而言,谓之性。心必能明而后可见,性须悟而后可以复。言心而性在其中,明得心而后见得性,悟其性而后知其心,尽其心而后知其性也。[16]

与精气神要分先天后天一样,性命也被分为先天和后天。张三丰云: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17]刘一明《修真辨难》谓: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道气之命。气质之性,分定之命,后天有形之性命;天赋之性,道气之命,先天无形之性命。[18]在道教看来,由先天精气神所产生出来的性命是先天性命,即由先天元精、元气所产生的命是先天之命,由先天元神所产生的性是先天之性;由后天形气神所产生出来的性命是后天性命,即由后天形气所产生的命是后天之命,由后天之神所产生的性是后天之性。而且对道教来说,先天性命由道直接化生而来,它离道更近,更能体现道性,是人生存在的真性、元性、本性,所以先天性命也才是真性命;相反,后天性命是由先天性命派生而来的,而且是先天性命的异化,它们有一种背离先天性命的倾向,其发展甚至会对先天性命产生危害,所以后天性命是假性命。很显然,这里

说先后天性命是真假性命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假性命并不完全是指后天性命是虚假的,是不存在的,而是相对于先天的真性命来说,它们是不确定的,是有害的,是要消失的。

*二、人是命与性的统一

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那么很显然,对人的生存来说,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命与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必须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一旦没有了生命,人就变成一具死尸,人也就随之死亡;另一方面,人也不能离开精神意识,没有精神意识,人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动物一样,当然也谈不上作为人的存在。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识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至游子谓:性者,命之本也。神者,气之子也。气者,神之母也。子母者,斯须而离也。[19]李道纯《中和集》云:夫性者,先天至神一灵之谓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气之谓也。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智识出于心也,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也,语默视听,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则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则有往有来,是知身心两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20]《存神固气论》曰:自古修性命者,,莫不由大药而获度世也。然知性而不知命,则执空而无变化。故锺离先生云:祗修真性不修丹,久后多应变化难。知命而不知性,则形气

无宰。故茅真君曰:但明行气王,便是得仙人。则知性与命独修则不成。欲修性者,必以道全其神;欲修命者,必以术延其形。道术相符,则性命会合矣!故《太平经》云:神以道全,形以术延,以可证也。[21]《性命圭旨》亦云:何谓之性?原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22]刘一明《修真辨难》亦谓: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具。气即命,理即性,气不离理,理不离气,即性不离命,命不离性,焉得有性无命。[23]《脉望》则更是从性命的角度论述了人与其他事物的本质区别:鬼神有性无命,草木有命无性,禽兽性少命多,惟人能全之。性者属知觉;命者属形质。[24]总之,在道教看来,作为人,不仅要有形气所表现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识所表现的性,他是生命与精神意识即命与性的统一体,这就像人不仅要有形、气、神,而且是形、气、神的统一体一样。

*三、性命双修是修道的基本原则

由于人的存在既离不开性也离不开命,是性与命的统一体,所以养生修道惟有性命双修方能建功;否则,只修性则命不能保,只修命则性无以存,都不能达到性命常存、得道成仙的目的。所以养生修道必须遵循性命双修的原则。《中和集》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嗟乎!今之学徒,缁流

道子,以性命为二,各执一边,互相是非。殊不知孤阴寡阳,皆不能成全大事。修命者,不明其性,甯逃劫运;见性者,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仙师云:炼金丹,不达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诚哉言欤!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性圆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无死无生。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也。[25]《性命圭旨》云: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有理。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是吾之真性命也。[26]闵一得谓: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呈,谓必性命双修也。据我见,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盖以性命两字包括分也。实以有时偏乎性而命在其中,偏乎命而性在其中,有如形影然,得可分乎?第凡修道,先一我志,性功之始基也;惜身如命,命功之始基也。从而进之,止念除妄,性功也;调息住息,运行升降,命功也。[27]《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亦谓:人物得灵明之理而为性,得其屈伸之气而为命。万物皆在性命之中,性命皆在真一之中。性命之外无道,性命之外无教。三教同出于一也。儒尽性以立命,释见性而度命,道成性以复命。

[28]总之,道教养生修道不离性命双修的基本原则。

*四、性命双修的方法与程序

关于修命与修性的方法,在内丹学兴起以前道教就已普遍运用到了许多修命和修性的方法。命是形与气的统一,所以修命即修形、炼气,也就是保养身形,故大凡保精、护形、养气、行气之法,都可归入修命的范畴。道教早期所用服食、行气、导引、调摄等养生修炼之法,均属于修命的方法。在内丹修炼中,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步骤的修炼也主要是起到修命的作用。性即心神,所以修性即修炼心神,故凡修炼心神之法都属修性的范畴。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之法,《太平经》提出的守一之法,上清派的存神之法等,都属于修性的方法。内丹修炼的炼神还虚阶段也主要是一个修性的阶段。当然,由于人的命与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所以修命与修性也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修命与修性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在各种修道方法中,修命中有修性,修性中有修命,只是其有所偏重而已,没有绝对的只修命或只修性的方法。

虽然道教修道都坚持性命双修的原则,但在具体的修道程序和方法上不同的道派则有所不同,事实上,不同道派对于修道过程中修命修性的先后、主次以及下手处等都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道教最重要的内丹修炼的南北两派,在性命修炼的先后主次问题上更是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以张伯端及其后学为代表的南宗主张先命后性,强调命功。张伯端《悟真篇》云:虚心实腹

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彭好古注:虚心是性功上事,实腹是命功上事。不若炼铅服食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于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毕矣。仇兆鳌补注:心之所以不虚者,缘汞无铅伏,故触境易摇,不若炼铅以制伏之,使心有所含育也。南宗先命而后性于此章见之。[29]刘一明则更明确地阐述了南宗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他指出:古真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无为之道。有作之道,以术延命也;无为之道,以道全形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中返先天,还我本来命宝;命宝到手后,不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超最上一层之妙道矣。[30]若欲成道,非性命双修不可。修命之学,以术延命,复先天,化后天,长生之道固元矣;修性之学,以道全形,破虚空,超三界,无生之道亦元矣。性命双修,道法两用,内外相济,既得长生,又能无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了命了性,不生不灭,元之又元矣。

[31]一般来说,南宗是从形气的修炼入手,以炼己筑基开始,然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先以有为之法巩固命基,待命基巩固,后天精气返于先天精气之后,再由气到神,进入修性阶段,以无为之法,炼神还虚,了彻性源,炼就真空本性,以达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神仙境界。在修炼的具体方法上,其法多从调息入手,渐入静定,于恍惚杳冥之际用忘心、觅心之法体认真心、元性,

从真心中生真意,最后炼化精气神。南宗一派因重视命功,强调精气,因此修炼之法偏重有为,讲究步骤,注重程序。

以王重阳所创全真道及王之七大弟子所开龙门派为代表的

北宗则强调先性后命,三分命功,七分性功,以清净为主,以识心见性为首要。王重阳说:只要心中清净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32]马丹阳说: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静为静其气海。[33]丘处机说: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34]在这里,北宗修道方法显然是受到禅宗修行方法的影响,但北宗并非只修性不修命,它实际上是以神对人体的主导作用为指导,强调通过对性也就是心神的修炼来带动这个人体的修炼从而达到性命双修的

目的。北宗的修炼以清净心性为入手功夫,以清净心地,不受欲尘染污为诀要。先除情去欲、摄心收念,然后明心见性。此后从真心中生真意,再循序炼化精气神。由于心神对人体的主导作用,所以心静则身静,心静则气调,形气静则精固,身由之得安,命由之得全。由此达到不修命而命自修之效。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进一步修心炼性,直超形气,尽显元神真性,以达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北宗因强调在了性中了命,以性安命,不重精气,故其功法偏重无为,在程序和步骤上不是十分讲究,甚至有用顿法完全不讲程序和步骤者。

-------------------------------------------------------------------------------

[1] 《金丹大要》,《道藏》第24册,第12页。

[2]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65页。

[3] 《庄子大宗师》,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7-178页。

[4] 《太上老君内观经》,《道藏》第22册,第128页。

[5] 《玄肤论性命论》,《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三集),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6]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道藏》第25册,第807页。

[7] 《中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8] 《还原篇》,《道藏》第24册,第213页。

[9] 《性命圭旨性命说》,《天元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10] 《藏外道书》第8册,第438页。

[11]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

年版,第480页。

[12]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孟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4页。

[13] 《荀子性恶》,《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8页。

[14] 《荀子正名》,《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9页。

[15] 《道枢虚白问篇》《道藏》第20册,第638页。

[16]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72页。

[17] 《大道论》,《张三丰全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18] 《藏外道书》第8册,第472页。

[19] 《道枢虚白问篇》,《道藏》第20册,第638页。

[20] 《中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21] 《存神固气论形神俱妙法》,《道藏》第10册,第706页。

[22] 《性命圭旨性命说》,《天元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23] 《藏外道书》第8册,第481页。

[24] 《藏外道书》第9册,第619页。

[25] 《中和集性命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118页。

[26] 《性命圭旨性命说》《天元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9-81页。

[27]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注》,《藏外道书》第10册,第392页。

[28]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序》,《藏外道书》第10册,第

346页。

[29] 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138页。

[30] 《悟真直指》,《藏外道书》第8册,第368页。

[31] 《敲爻歌直解》,《藏外道书》第8册,第433页。

[32] 《重阳全真集》卷十,《道藏》第25册,第747页。

[33] 《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23册,第703页。

[34] 《长春祖师语录》,转引自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8页。

原文转自:西南大学宗教管理养生研究所|西南宗教研究管理中心作者:杨玉辉

天河沐浴功之功法简介

天河沐浴功之功法简介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苏的热潮,古来的中华仙学文化进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仙学文化,又称修道、修仙、修真,其最终追求为“长生久视”和长生不老。 中华几千年来,无数先贤用毕生精力以自身作为实验的对象,寻求延缓人类衰老的进程,并探求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相逆而行的养生之道,以期返老还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而孜孜不倦,取得了大量有益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修行经验,并在长期流传的构成中涌现出诸多修行法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修仙案例见诸于文字者甚多,据不完全统计,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中华大地上修仙有成者——百日飞升案例,计有十万以上之众。连一贯坚持无神论者的韩愈,面对现场观众亲见一女子白日飞升的案例,也不得不记录下来。可见,古人诚不欺我,长生久视不是梦,神仙不是神话。 修行之路曼曼,修行之初,该从哪里开始?这是初接触修仙者普遍关心和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修行道路漫长,修行理论也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修行就是一个不断去浊转轻的过程,不断地将身体上对健康长寿有益的气采归体内,将有害健康的浊气、毒物、废物清除干净,是修炼的一项重要内容。 道家修行主张性命双修,性者,指人之精神世界也,命者,人之肉身也。修心,佛道二家大同而小异,修命,佛家也有法门呢,但那是“教外别传”之秘。道家修命的特点在于练气,不断将身体内的后天之气转化成先天之气,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构成肉身的各种后天物质置换成先天物质。 将身体的各种垃圾、浊气、废物清理干净,是保证练气过程中所练之气是否清纯的关键。所以,在开始实修之前,用一种方法去完成这一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防止所练之气不纯、不清的状况发生,这比练气中不断去浊纳清减轻了很多负担。 实修之前清理体内浊气、废物、垃圾的 预备功法——天河沐浴法要领 选择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室外空地,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将全身从头到脚逐节放松,保持自然呼吸,将于练功无关之事统统放下。两眼平视,慢慢合上。两耳不闻身外事。

《胎息经》注释

《胎息经》注释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

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赋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通则和谐 通则合道

通则和谐通则合道 *导读: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要《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要《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道教界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的道教文化,具有丰赡的文化资源,因为追求和谐也始终是道教教义和信行的应有内容,是道之所以为道的完美体现。在这一方面,道教界也已发表了不少文章予以阐述,我也曾撰文提出弘扬道教慈爱和同的宽容精神;以自我的心身和谐为基本,促

进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在此,谨以通则和谐,通则合道为题,略抒管见,就教于方家。 一、道以通达为义 道教之所以以道名教,就是说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道既是道教信仰的理体,也是人生最完美的终极追求。道经中说,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根本,她至虚至寂,甚真甚妙,虚无不通,寂无不应,所以她又是妙不待言的神。道大而无外,是宇宙自然有机和谐整体的展现,道细无不入,内在于所有个体的生命中。河上公说: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对道的体悟修学,根本的就是使个体生命中的道合于宇宙整体本源之道,是将个体生命融会贯通在宇宙永恒的整体中,其核心就是要人道与天道相通,亦即人与道通。道经中说:道者,通也。因为只有人与道通,即所谓得道成真,生命才能生生不息,与道常存。 为使人达到与道相通,道教教人以三清道祖为信仰之至尊,以三洞经教为修真学道之要径。因为,三清道祖是虚无自然之道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新注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新注 *导读:说明:《悟真篇》被《道藏精华录》誉为: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可见其…… 说明:《悟真篇》被《道藏精华录》誉为: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可见其在内丹养生学上倍受推崇。 作者张伯端,字平叔,南宗开山之祖,北宋天台(今浙江天台)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成道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住世九十九年。 真人以绝句六十四首象易之六十四卦,在六十四卦中,以乾坤为鼎炉,坎离为药物,余六十卦为火候。鼎炉、药物、火候为内丹性命双修之核心,尤以火候必要亲听明师之语,才能登性命双修之堂,入长生之学之正路。 今以龙门派一家之言,作注此绝句六十四首,以期好道高尚之士明理解惑,同得道果,同证菩提,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迁延挨日程。 注曰: 张果老祖师曰:赫赫金丹一日成,黄芽不离水银坑(喻心位),功成虽未三周半,开炉已觉放光明。圣人攒年簇月,攒月簇时,一时又分为六候,前二候采药,后四候温养成丹,故曰:一日丹

成,以时易日法神功。实质指一旦止火,金丹成熟。吾师云:成丹时,金砂多,遍地金光。 伪邪师不知此,指要三年筑基之后,才好采药,岂非贻笑大方。大道真传百日筑基。吾师云:入洞真修百日,即有真火候,真神光。通督脉后三关后采药只需半小时,即得甜如蜜之甘露,哪里需三年九载。伪师实未得诀,哄你供养于他,他死后什么也没有,空耗青春钱财!邪师好男女双修,借修道之名,行玩弄异性之实。陈泥丸祖师谆谆告诫后贤,他说: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并尖锐指出,此辈人等是树根已朽叶徒青,炁海波翻死如箭。此为古仙之好语,切须记!同道志士,要拜明师,不可拜伪邪之师。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注曰: 一旬为十天,三旬为三十天,一个月。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之光,称为日月相交,一月之内,月亮有圆缺,故日月三旬一遇逢。丹家用攒簇之法,将一年之火候攒于一月,将一月之火候簇于一日,将一日之火候又攒簇于一时,故称以时易日。此时在人身上喻为活子时,非指天道。丹家以天道比喻丹道。此时至,外阳举。又以军事上守城喻为炼己,炼己成熟,此心不动,机动时能够守住城池,以情动精溃喻为守不住城池。丹家以身喻城,精失,则城墙缺口。又以精炁喻为白虎,因虎能噬人,而要

杨玉辉:论性命双修

杨玉辉:论性命双修 *导读:性命双修是道教修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全面认识和 理解这一原则对于把握道教的修道思想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虽然许多道教研究…… 性命双修是道教修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一原则对于把握道教的修道思想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许多道教研究的论著都对性命双修的修道原则有所论及,但完整而系统地阐述这一修道原则的论述则尚未见到。而且像什么是命与性,命与性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性命双修,性命双修的方法和程序又是什么等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在道教的理论上都还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澄清。本文的宗旨就是要对上述问题作一个系统的考察,同时也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推进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什么是命与性? 命与性是与形气神有密切联系的一对范畴。《金丹大要》引 缘督子云:何者为性命?人之一身,至精至粹,至尊至贵,莫越精气神三者。[1]命与性也是人体存在的两个重要方面。何谓命?按现在意义来理解,命,就是生命,指那些具有生活特征的存在物。《礼记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2]说明命是指生长于天地之间也就是大地上的各种有生命的物体。庄子则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3]强调了命与生死现象的必然联系。《太上老君内观经》也说:从道受生谓之命。[4]明确指出了命就是生命。在道教看来,由于生命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精(形)和气,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命又与精、气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故道教有命是精与气的说法。而且考虑到气与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的内在联系,故有时亦直接说命就是气。《玄肤论》云: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5]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谓: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6]李道纯《中和集》曰:性者先天至神一灵之谓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气之谓也。 [7]石泰《还原篇》说:气是形中命,心为性内神。[8]《性命圭旨》亦云:何谓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9]刘一明《百字碑注》亦谓:气者,命也。在天为气,受之于人为命。[10] 薛阳桂《梅华问答》亦曰:夫所谓命者,气之宗也。凡人之生,须藉乎气;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故人死曰断气,气断则命绝。 [11]可见,在道教中,命并不是一种像形、气、神那样的独立存在的元素,而是形与气所构成的生命体的一种本质特征,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何谓性?性的本来意义是指与生俱来的东西。告子说:生之谓性。又说:食色性也。[12]荀子则更明确地指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13]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14]后来,性的概念逐渐转向指人特有的

曾国藩之养生要言(修)

曾国藩之养生要言(修)(2009-03-16 18:52:53) 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立德、立功、立言,堪称千古第一完人;官声、官经、官典,又是百代官场楷模!在这里,我希望能跟更多的朋友分享曾侯的修齐治平之道。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曾国藩35岁,在去蜀国的途中,他写下了养生要言五则,积理甚厚,积学甚精,可以看做他从32岁至35岁研究程朱理学在养生方面的总结。 一、一阳动处,万物始升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仁所以养肝也) 一阳动处,万物始升时。可以说源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直接受到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化生万物”的启迪。不要存怒气,不要存怨气,一怒一怨,自然会伤动肝气,肝主木,木生于水,一阳动处,正是肝木滋长时。曾国藩认为养肝的最好方法就是待之以仁,《说文》云:“仁者,亲也。” 二、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礼所以养心也) 内存整齐的思虑,外持敬慎的。泰然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对自己要严格,对他人要敬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曾国藩强调以礼相待,对人热忱,火主心,所以礼可养心。 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信所以养脾) 起居有规律,行为举止有准则。以诚信待人,这叫不欺。土主脾,所以信能益脾。 四、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估量)之天理而顺。(义所以养肺也)

大公无私,随遇而安。顺应天理,问心无愧。心底无私天地宽。金主肺,曾国藩人为行义可以养肺。 五、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智所以养肾也) 心定,气定,神定,体定,都必须以人的明达之智加以导引、控制。孔子说:“智者乐水。”水主肾,保持清醒的头脑,可以养肾。 曾国藩的仁、礼、信、义、智源于理学家程颢“仁识”。在古代阴阳五行中,仁、礼、信、义、智就是五常,即五行。曾国藩把它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显示了曾国藩性命双修的思想。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严新气功功效篇(一)

严新气功功效篇(一) 一。严新气功使他返老还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该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老年科协主席、科学城严新气功健身活动中心主任龙属川同志,几年前面黄肌瘦,萎糜不振,成天一副痛苦不堪、愁眉苦脸的样子。长期严重的肠胃病,经常大便出血,多次住院也未能根治,长期失眠使他头昏、脑胀、精神倦怠,一次车祸后留下了经常头晕头痛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九十年后他接触严新气功后,经过自已坚持学习、修练和多次聆听严新老师的带功报告,他的上述病症全部消失了,能正常上班了。现在他虽然已进入七十二岁高龄,然而,却老当益壮,仍和年轻人一样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他经常跑现场,加班加点工作,有时节假日也不休息。他说:“现在吃饭越吃越香,吃了还想吃,睡觉也很香甜,走起路来很轻快,好象背后有一股力量在往前推。” 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那么大年纪还能托上五十斤大米步行两华里,途经斜坡要爬六十多级阶梯,一直托上二楼也不感到累。现在的他是满面红光,身体强健,精神饱满,部份白发开始转青,严新气功使他返老还童了。 (摘自“人体科学‘气功天地’”杂志创刊号。加拿大严新气功研究院出版。佘妙致主编。1997年8月。p34。) 二。“恶性病变”不翼而飞,子宫肌瘤几天消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干部刘紫霞 我从去年加入严新气功爱好者协会以来,坚持习练严新气功,一度时间练功效果很好。今年春节后不久开始,出现自然辟谷二十几天。不吃饭,有时吃点,一吃就吐。由于自已对这种好的气功现象暂时不理解,也缺乏思想准备,认为自已没有想到会辟谷呀;加之本人有些消瘦,亲人关切,周围同志议论,和其它一些事情带来的烦恼干扰,因而对辟谷紧张了,渐渐有了害怕情绪,心态失去平静。就这样一念之差住进了医院。而越在医院住,病情越严重。本来胃子不痛,可住院几天后疼痛不止,呕吐不止,身体垮了下来。经胃镜检查,为“胃部巨型溃疡”。取了五个样品,医生认为是恶性病变,只有动手术才行。这样便从中医科转到了外科。 到外科住院后,自已思前想后,自已悟自已的状况。我想,本来没有病,怎么走到这一步来了呢?这时,更加想到了严新大师,坚信严新气功能救我。并下定决心不动手术。如果医院要强制我动手术的话,我就跑出医院到协会高会长家去求救。我这样一想,一下子就不痛了。真奇怪。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严新气功自我学习修炼培训班第四期在我院举办。在医生不准出院的情况下,我偷偷跑出去参加了。第一天晚上的动员课,三个小时坐下来,感到精神特别好,步行五、六里回到医院,还一口气蹬上了七楼。一点儿不累,连汗也没有出。第二天晚上又继续背着医生,参加了正式开始的学习培训。每晚连续坐五个多钟头,一点倦意也没有。 经过培训班八天晚上的学习,结束后,我又去作了胃镜检查。奇迹出现了,检查结果,溃疡全无,胃长得很光滑。医生感到奇怪,不仅胃好了,而且最令我发愁的是、参加培训班前还在生长的子宫颈肌瘤,也奇迹般地消失了。 当我得知这些好的检查结果时,真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对严新大师的尊敬之情、感激之情、崇拜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摘自“严新气功在绵阳”----《气功通讯资料》之四。绵阳严新气功爱好者协会编。1993年第1版。p36。) 三。探----气功科学奥秘悟----全在不求之中 绵阳科学城(成都532信箱)高级工程师门孝魁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深知知识分子的特点。因为头脑里已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在认识某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