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学案教案.doc

正午太阳高度角学案教案.doc
正午太阳高度角学案教案.doc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学习过程】

一.太阳高度角

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夹角H ,简称太阳高度.

画出下图中A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______点钟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老师引导)

①根据下面两幅太阳光照图,推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地面

N S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

②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③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N

S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

N

S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

②地区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③地区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三、太阳高度的变化

1、对某点而言:晨昏线上

昼半球

夜半球

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1)周期:24h

(2)方向:总体上自东向西。

(3)运动轨迹相互平行且与地轴垂直。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

①方向的判断:

②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判断

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在 半球 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在 半球 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圆心总是在观测点上,则位于赤道。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二分二至日判断

⑤日出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日出 方向,日落 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 方向,日落 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 方向,日落 方向

探究:分析下图分别为什么纬度范围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情况、观察日出、日落方位(“十字”中心为观察者)

1、非极昼区(轨迹与地平面有2个交点)

(1) 的地区

夏至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

冬至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

二分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2) 地区

夏至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

冬至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

二分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3)

夏至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

冬至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

二分日:日出 ,日落 ,正午在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根据观察者与直射点的方位去判断。

2、极昼区

(1)极点(轨迹与地平面平行)

N N N 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与直射点纬度相等。

从北极点看,太阳逆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四周方向都是正南方向。 从南极点看,太阳顺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四周方向都是正北方向。

(2)极昼区最低纬度(轨迹与地平面有一个交点) 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升, 落,

正午在

南半球夏半年: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升, 落,

正午在

极昼区最低纬度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0点日出,24点日落。

(3)极昼区其他纬度(轨迹与地平面无交点)

一天中太阳在地平线以上,但仍有太阳高度的变化。

子夜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的2倍

例题1、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 、B 、C 、D 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

据此判断下四地纬度位置

2、读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3、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1)~(4)题:

N S N S (1)图中太阳东升西落实质上是 运动的体现。

(2)据图该地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_,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冬

至日的是__,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

(4)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中③所示时,该地

昼长约________小时 。

(5)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②所示时,哈尔滨

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甲地的地理纬度 A. 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44° C.11° D.68°

N

甲 乙 1 2 O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

4、等太阳高度线判读

例题4、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

(大于或小于) 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后练习:

图3—9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30°N,90°E B.16°52′N,105°E

C.23°26′N,120°E

D.36°52′N,150°E

2.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

A.12:00

B.13:00

C.14:00 16:00

3.下图为某地24小时观测太阳路径图(图2-3-13),此地

A.可能在北极点

B.可能在南极点

C.在夏至日的南极中山站附近

D.在冬至日的南极中山站附近

4、图2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写出E点的地理坐标

A.70°E,80°N

B.70°E,80°S

C.110°W,80°N

D.110°W,80°S

2.①②两地的经度相同②③两地的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平分 B.昼夜等长 C.极夜 D.极

5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段分别代表

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的

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

列问题(h为-已知量):

(1)②表示的地点是_______,判断

理由是_ __ _ __ _ 。该地夏

半年太阳高度h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

地。这一天地球上发生极昼现象的地

区是_______

(4)④表示的地方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来定位

例5下列三图中a、b为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三地的地理位置

例6右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回答①~②题。

①该地纬度可能为

A. 90°N~23°26′N之间

B. 90°S~23°26′S之间

C. 22°N或22°S

D. 40°30′N或40°30′S

②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 终年高温多雨

B. 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 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 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太阳能热水器倾角问题

例题7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例8:(02,上海)在北纬30 °的拉萨安一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的调整幅度是()

A. 23.5°

B. 30 °

C. 47 °

D. 60 °

3、楼房间距问题

某地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射,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下图:

例题9(广东高考)北纬38度一开阔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阻挡,两楼距离应为()

A. Htg(90-38)

B. Htg(90-23.5-38)

C. Hctg(90-38)

D. Hctg(90-23.5-38)

例题10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2002年大综合卷)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L

ββ

S N

h

β

(楼高)

(楼间距)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

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 tan 45°=1 tan 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

宅楼(图3—3),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

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

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4、楼房屋檐问题

例题、右图为我国某地(36°34′N)一住户的大门,大门朝

南,大门1米上方修一雨棚。为使冬至日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

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

A、1.7米B、1.8米C、2米D、2.5米

5、影子问题

①总的原则: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②影子长度:

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影子,正午时影子

③影子朝向

日出日落的日影方向、影长变化规律:

A、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日出东北影朝_ __ __,日落西北影朝_ _ __ _。

B、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影朝_ _ ___,日落西南影朝_。

C、直射点在赤道上,日出正东影朝___ __ _,日落正西影朝__ __ 。

极点处影子问题:北极点影子南极点影子

不同纬度正午影子的朝向

不同纬度正午影子的朝向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除北极):正午影子全年朝

南回归线以南(除南极):正午影子全年朝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3)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影子:

影子朝正北或正南时当地时间为点

极昼区影子问题

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升,落,正午在。影子日出朝向日

落朝向正午朝向

南半球夏半年: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升,落,正午在。影子日出

朝向日落朝向正午朝向

例1.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影长及朝向如图所示。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 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 a 城没有.

C. 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b城.

D. 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a城.

例2.(03,全国)某学校(110°E)地理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每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垂直竖立一根长2米的竿OP,OB是影子。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A. 12:00

B. 12:40

C. 11:30

D. 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测量时,下列城市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英国伦敦

B.布达佩斯(19 °E)

C.伊斯坦布尔(29 °E)

D.夏威夷(158 °W)

(3)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影长的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 °N

B. 21.5 °S

C. 45 °N

D. 45 °S

例题3、某校同学在不过河的情况下利用铁塔及其影子测算太阳高度.在12月22日正午测得太阳高度为ɑ;过一段时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半球(南或北).

(2)若β=68°且塔影处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零点四十分,则塔所处的经纬度是.

(3)从Q到R,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移.

例题4. 下图是某观测者在当地夏至日时,根据观测到的竖直标杆日影绘制的示意图。

1.观测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A.20°N

B.40°N

C.20°S

D.40°S

2.观测地当日的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

分别是

A . 东北西北

B东南西南

C 正东正西

D 东北西南

课后练习;

1.读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

(1)该地纬度位置是( )

A. 10 °N

B. 10 °S

C. 13 °26′N

D. 13 °26 ′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是三个月.

B.①③两处表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C.②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表示太阳直射在赤道

D.②处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

2、如图3—5所示,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

院,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

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

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3—7),把热水

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3~5题。

3. 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

B.35°

C.66°34′

D.55°

4.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5.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6.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逐日测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回答:

⑴该小组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测算正午太阳高度为86°,北京时

间为12:40,该校的地理位置是()

A.110°E,19.5°S B.110°E,19.5°N

C.126°E,19.5°S D.126°E,19.5°N

⑵记录9月23日太阳位置的点是()

A.a B.b C.c D.d

⑶太阳由b→c的过程中()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旧金山正值雨季

C.武汉经历了伏旱天气 D.悉尼昼渐短,夜渐长

⑷该小组观测到正午太阳在其北方的时间大约()

A.半个月 B.1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7. 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影长及朝向如图回答:

⑴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a城没有

C.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b城

D.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a城

⑵若a、b城位于同一大陆,该大陆可能是()

A.北美大陆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D.亚欧大陆

⑶当a城昼短夜长时()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北京昼长小于南京

C.密西西比河水位逐渐上涨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在收割水稻

8.读某日太阳视运动图,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正北,回答:

⑴下列所给纬度可能是该地的是()

A.20°N B.20°S C.40°N D.40°S

⑵如果此日以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降低,则下列四日中可能的

是()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1月1日

9.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已知该地正午时刻测得杆影长度与杆长相等,回答:

⑴h的度数为()

A.22.5° B.45° C.23.5° D.47°

⑵该地纬度为()

A.45°N B.66°34′N

C.67.5°N D.90°N

⑶该日后该地正午杆影将变长,则该日日期约为()

A.7月1日 B.6月18日 C.12月18日 D.12月22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

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10—12题

10.图中甲乙丙丁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1.该地的经度是()

A.100°E B.110°E

C.125°E D.130°E

12.图中P、Q的时间可能为B()

A.8:00、17:00 B.8:10、17:10C.8:20、17:00 D.7:50、17:10

9个小学生教育案例

个案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

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

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个案三:小平有事没事老爱说谎,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伙伴有美丽的风筝,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实家里并没有风筝。

评析: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和大人恶意的谎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应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手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为了在各方面超过别人,为了争得面子,孩子也经常下意识地编些谎话欺骗同伴,孩子多少都会说谎,如果在说谎之后完全不觉羞耻,那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方法:1、父母试着与孩子多沟通,经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避免过于严格稍有过失就被严厉处罚现象。2开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相互猜猜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更多的学生将会体验到新视野,新境界,新心情,新思维,新收获。

个案四:小李,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评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小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

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小李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个案五:小冬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在许多技能上,表现得超出11岁孩子的水平,不但会骑自行车,还学会驾驶“小木兰”,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动画片过目不忘,就是这样一个样样行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这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上学,怕上课,怕看书,怕做作业。

评析:小冬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称为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风、学业负担,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损家庭,严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期望值;交往伙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厌学之原因来看他骑小木兰摔伤腿,在家休养一个月,爸爸怕他寂寞,给他买了两台手掌机,于是小冬每日乐此不疲,越玩越有劲,上学后,连续三次单元测验均是倒数第一,父亲一气之下摔坏了手掌机,妈妈买了一本又一本练习册,除了

做还是做,几个月的变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归罪于“学习”,对学习的厌恶,导致学业的不良;学业不良的后果,强化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如此恶性循环,聪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后进生”。

方法:1教师采用亮点诱导,就是肯定小冬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利用十分钟队会或午间俱乐部请小冬在班级活动时进行技能表演,如“故事会”等,渐渐地对搞好学习产生了需求,再也不那么害怕学习了。

3、逐步提要求。要求孩子一点一点进步,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同学的长处进行比较。

个案六:小俪,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评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父母对小俪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

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方法与途径:

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

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加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具体劳动,做到团结互助,不怕脏累,其次,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体贴父母,做家务劳动,做好长辈的小帮手,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为全家服务的任务。

个案七

小晨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不管事。

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晨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1、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

正午太阳高度角学案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学习过程】太阳高度角一.. ,简称太阳高度的夹角H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画出下图中A A A 地面 正午太阳高度角二.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______点钟的太阳高度。(老师引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①根据下面两幅太阳光照图,推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向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N递减。 地区的正午② 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的正午③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S N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 S N向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 递减。 地区的正午② 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的正午③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S 三、太阳高度的变化 1、对某点而言:晨昏线上 昼半球 夜半球

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 (1)周期:24h (2)方向:总体上自东向西。 (3)运动轨迹相互平行且与地轴垂直。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 ①方向的判断: ②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判断 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在半球 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在半球 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圆心总是在观测点上,则位于赤道。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二分二至日判断 ⑤日出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日出方向,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向,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向,日落方向 探究:分析下图分别为什么纬度范围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情况、观察日出、日落方位(“十字”中心为观察者) 1、非极昼区(轨迹与地平面有2个交点) (1)的地区 夏至日:日出,日落,正午在; ;,正午在冬至日:日出,日落 ,正午在二分日:日出,日落 S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单选题 1.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23.5°B.35.5°C.8.5°D.55.5° 2.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6:OO B.8:00-9:00C.12:00-13:00D.17:00-18:00 4.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一组驼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某地行驶,右侧有一排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读图,回答5~6题

5.拍摄此景观时,其面向的方向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6.从上述景观可知,此前该地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C.大气温度D.降水量 读下图完成9~11题

正午太阳高度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正午太阳高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学会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4.理解楼间距选择、太阳能热水器角度调整的原理。 【知识整理】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并非正午太阳高度),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2.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度(也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H =90°-纬度间隔(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同减异加)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2)公式法:H =90°-|φ±δ|,φ为当地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冬半年取负。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 甲,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L =hcotH 。 2.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地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 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90°(如图乙)。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午太阳高度是( ) A .一定大于0 B .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 .一定是90 D .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 A .地方时相同 B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 .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 .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 .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位时间(学案)

三、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从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_____; 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______, 呈_______状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_____。 等太 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 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例1、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 B.乙 C.丙 D.丁 例2、图为地球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7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2. 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 则此时刻的太阳高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 3. 此时 A. PM为昏线,PN为晨线 B.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 全球昼夜平分 4. 此时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例3、该图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读图回答:(1)此日正午太 阳高度角为0°的点是__,纬度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点。 四、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例4、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判断四地的纬度位置

思考: 能否画出以下地区的太阳高度全天变化情况 1.北回归线与北极圈线之间 2.北极圈线与北极点之间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_____的, 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_______的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___到_______之间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_______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___值,即当地的___________ A: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00,其中极圈上在0时太阳高度为______(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_____00(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极圈内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______,南极圈反之 B:其他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 都是日出日落时为____,_____时最大,12时前递____,12时后递_____,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时和_____时为0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五、日出日落的时间、方位1、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

导学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导学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通过绘图分析,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课堂教学】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注意:昼弧所跨的经度数/15°=昼长夜弧所跨的经度数/15°=夜长 1、太阳直射半球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2、春秋分全球昼夜。 3、赤道处,终年昼夜。 4、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 5、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最,夜最。 6、冬至日与夏至日相。 7、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 8、任意一天北纬N°的昼长等于南纬N°的。 9、任意纬度,夏之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长。 【课堂探究】请在下图中标注出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 思考:芦溪中学(31 °N)今天的昼夜状态是,变化趋势是。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定义:是正午(12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2、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H=90°—纬度差 纬度差:某地和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 例题:求芦溪中学(31 °N)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春秋分= H夏至= H冬至= 3、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4、同一纬线上的点正午太阳高度相。 5、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向南北两方递。 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方递减;夏至日:由向南北两方递减; 冬至日:由向南北两方递减 6、直射点移向某纬线,则该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远离则。 7、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值,南半球达最值。 【随堂检测】 1、6月22日这一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哈儿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2、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3、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南京D.海口 4、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C.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D.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运动方向平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周期1恒星日—小时分秒(真正周期,自转3600);1太阳日—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活动:如图,AB两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B 可能淘到砂金的是 2赤道地区为什么少台风?

微专题三四(太阳方位+四季)学案

微专题三太阳方位学案 太阳方位 (2019·天津)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 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 津(39°N,117°E)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 上做出了回复(下图)。据此回答第1题。 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2019·江苏)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 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 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 时刻表”。据此回答第2题。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 17:08 ②6:31 18:15 ③4:45 19:39 ④7:22 16:49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2019·湖北模拟)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 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 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右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题。 3.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 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019·天津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第4题。 4.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 的日期在( ) A.2019年2月 B.2019年7月 C.2019年12月 D.2020年1月

(2019·福建模拟)云南古城楚雄(25°N,101.5°E)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内建有太阳历广场,广场中的花岗岩墙壁上雕刻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换算方法,彝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彝族古代文明成果等彝族发展历史。图1示意太阳历广场结构,图2为太阳历广场景观图。据此回答第5题。 图1 图2 5.下列石柱在一年中,都有机会将影子投射到祖先神柱,但只能将影子投射到祖先神柱一次的石柱是( ) A.龙神 B.鹰神C.羊神 D.火神 (2019·潍坊模拟)小明家住潍坊平原地带(36.8°N,119.5°E)的农村(下图所示),当地住宅朝向长期以来就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这里的“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为南略偏东的方向,“朝阴”是指房屋朝向为南略偏西的方向。小明经测量发现,每天12:20左右自家房屋山墙与墙外电线杆的影子平行。据此 完成6、7题。 6.房屋“朝阳”的好处可能是( ) A.方便日常出行 B.利于村庄规划 C.抵御冬季寒冷 D.增加夏季采光 7.小明家房屋的朝向是( ) A.朝阳 B.朝阴 C.正南 D.正西 微专题四四季变化学案 昼夜长短 (2019·黑龙江模拟)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 ℃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第1题。 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 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4题。2.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3.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正午太阳高度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与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23.5° C.29° D.34.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楼盘户型结构相同(见图甲)。读图回答3-4题。

3.若福州楼盘每层高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图乙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1个月 4.上级部门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乙)进行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黄赤交角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的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与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应该(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随意 下图是“我国某地朝南窗户的冬、夏至和春秋分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7-9题。 7.阳光如①所示射入窗户,下列正确的是(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D.昼最短夜最长 8.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时,则该地点位于( ) A.北京的北边 B.北京的西边 C.105°E D.135°E 9.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江淮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正值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 B.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C.水稻播种后在田中生长 D.处于梅雨季节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10-12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学会分析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学会在不同光照图中计算昼长和夜长。 【课前温故知新】 1.说出下图代表的地区: 2.请按要求做图: (1)请在甲图中表示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 (2)请分别画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3)请在下图中做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路线。 【课堂探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长、夜长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长= 夜长= ②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 昼长= 夜长= (2)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和“二分二至日光照图”,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完 请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路线图”中表示出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请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2.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请总结各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3.直射点所在的半球,随纬度越来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有何变化规律?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全球(除赤道外)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有何变化规律? 5. 在春分-----夏至-----秋分的过程中,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1.请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2.根据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图,判断ABC 所代表的节气名称。 A: ;B: ;C: 3.阅读“40°N附近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运 行轨迹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乙丙所代表的节气名称。 甲: 乙: 丙: (2)判断二分二至日时,此地太阳日出方位: 夏至:日出:日落: 冬至:日出:日落: 二分:日出:日落: 【巩固练习题】 下图是6月22日五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根据图判断1~3题。 1.选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选项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 A.②B.③C.④D.⑤ 3.按纬度由北向南,五地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③⑤④①B.⑤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⑤D.⑤①④②③ 读下图分析回答4—5题 4.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南极圈以内为极夜 5.直射点移动从d→a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5分,合计70分) 1.正午太阳高度是() 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4.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中,一年内白昼最长和最短时间相差最大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53oS、75oW)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北京时间)。据此判断5~6题。 5.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此时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A.22时、昼短夜长 B.14时、昼长夜短 C.20时、昼长夜短 D.16时、昼夜等长 6.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约53oN)的夜长约为() A.16时B.14小时 C.10小时D.12小时 (原创题)下图为世界上某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简图。回答7~8题。 7.可能表示赤道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8.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①地正午太阳方向与④地相同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改编题)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正午太阳高度角剖析

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考纲透析 1.通过读图能正确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2.牢记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公式; 3.能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确定楼间距、调整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等。二、体验高考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07年宁夏文综)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图3)。回答3~4题。

3.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三、自建基础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与之间的夹角。 昼半球的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2)某日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 由向递减,直至晨昏圈上为°, 呈分布。 (3)某日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 日出时,太阳高度为;日出以后,太阳高度; (地方时点),太阳高度达最大;正午以后, 太阳高度;日落时,太阳高度为。 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极夜除外)。 2.正午太阳高度角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值出现在,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2)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020届正午太阳高度经典习题.doc

正午太阳高度专题 1、设M(纬度0°,30°E),N(23°26ˊ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Hm和Hn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杆见影"的方法,逐日测中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2、该小组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测算正午太阳高度为860,北京 时间为12:40,该校的地理位置是() A.1100E,19.50S B.1100E,19.50N C.1260E,19.50S D.1260E,19.50N 3、记录9月23日太阳位置的点是() A.a B.b C.C D.d 4、该小组观测到正午太阳高度在其北方的时间长约() A.半个月B.1个月C.6个月D.9个月 5、(4)太阳由 b C的过程中() A.开普敦炎热干旱B.旧金山正值雨季C.武汉经历了伏旱天气D.悉尼昼渐短,夜渐长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完成7—8题。 7、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 A.二层西部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D.七层东部 8、此后一个月内( )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B.云南省昼短夜长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D.广东省进入雨季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tan35°≈0.7 tan45°=1 tan60°≈1.732

正午太阳高度(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程标准: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1. 通过演示,知道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 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导入】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院内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吗? 【新课讲解】 【自主学习】 一、太阳高度角 (1)概念: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如左下图所示。(2)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何时最大,何时最小?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是? 指导学生观察一天当中何时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小结: 二、正午太阳高度 【活动探究】 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地方时是12点的太阳高度。 2、指导学生在光照图上绘制地球上某一天某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 示范。

方法:(1)找出地方时是12点所在的经线。 (2)画出地平面(垂直于地球半径) (3)画出直射光线,做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 夏至日,A、B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得出结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时让学生观察在二分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角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指导学生画出A点在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观察A点在不同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结论: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小结:(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学案 必修一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动画,并结合动手画图,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体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重要意义;通过生活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体会地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太阳高度角 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夹角H ,简称太阳高度. 画出下图中A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______点钟的太阳高度。 三.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自主观察】读春秋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图,完成表格空 地面 春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将你观察到的规律总结在下表中 用一句话概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由_________所在的纬线向________递减;理解: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越远越____. 【自主探究】 注:α表示当地纬度;β表示直射点纬度;|α±β|表示二者的纬度差;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结论:H=

【自主合作】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规律 根据右图提示,分析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 律,并完成表格。 提示:H=900 - 纬度差 小结: 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_________的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_ __达全年最小值;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_____ __的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___ ___达全年最小值; 3.纬度差(距离)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 【自主探究】 六.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日影问题 总结: 日影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____.直射点上日影为_______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与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23.5° C.29° D.34.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楼盘户型结构相同(见图甲)。读图回答3-4题。

3.若福州楼盘每层高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图乙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1个月 4.上级部门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乙)进行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黄赤交角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的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与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应该(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随意 下图是“我国某地朝南窗户的冬、夏至和春秋分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7-9题。

7.阳光如①所示射入窗户,下列正确的是(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D.昼最短夜最长 8.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时,则该地点位于( ) A.北京的北边 B.北京的西边 C.105°E D.135°E 9.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江淮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正值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 B.河流正处于枯水期C.水稻播种后在田中生长 D.处于梅雨季节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10-12题。 10.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A.① B.② C.③ D.④ 11.5月下旬,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如果以房间一天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

正午太阳高度专项练习题

正午太阳高度专项练习题 常德市七中罗瑾编 1.6月22日航行在某海面的船只测得甲板上旗杆的日影长等于旗杆的高度且指向正南方,又收听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时间15点整〞的播报,该船所在地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6月22日的一幅光照图上位于北半球同一经线上的甲乙两地,太阳同时上中天时高度角分别是46°和38°,并测得两地间的图上经线长度为4.44厘米,那么此光照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只钟表〔已经校对好北京时间〕,一根适当长的竹竿,一根足够长的卷尺,一只罗盘,能否借这些器材测得某地的地理坐标?写出测量过程和原理。 4.设M地〔纬度0°,30°E〕,N地〔23°26′S,30°E〕,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 A. 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刻都是Hm≥Hn 5.当甲〔75°E,20°N〕,乙〔75°E,66°34′S〕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时,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D 〕 A.我国南极中山站正是极夜期 B.开普敦温和多雨 C.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南迁徙 6.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回归线和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正确的选项是〔C 〕 A.一年内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 B.最大值出现在昼最长夜最短的那天 C.最小值出现在昼最短夜最长的那天 D.任何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北京

正午太阳高度〔度〕 昼长时数〔小时〕 3 4 5 6 7 8 96 8 11111222 ④ ● ● ●② ●① ③ 66.5 18.5 以下图表示夏至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D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8.关于①②③点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9.当北京时间是8点45分时,①点正好日出,那么 ①地的经度是( A ) A 、30°E B 、30°W C 、75°E D 、75°W 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回答10—12题 10.P 点的日期是( B )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1.当日期为Q 时,里约热内卢〔约南纬23B 〕 A 、38度 B 、52度 C 、35度 D 、55 度 12.当日期为Q 时,全球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D 〕 A 、南纬66.5—90度 B 、北纬66.5度 C 、南纬75—90度 D 、北纬75—90度 读某地一年内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3~14 13.该地的纬度是〔 A 〕 A.10°N B. 10°S C.13°26′N D. 13°26′S 1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A.①③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是三个月 B.①③两处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90° 60° 30° 3 6 9 12 月 ●80° ●80° ●76°34′ ●56°34′ ● ① ● ③ ② 0.0026.565.073.5〔月/日〕

正午太阳高度角高三一轮练习附答案

正午太阳高度角高三一轮练习附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正午太阳高度角训练1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1.(2015浙江卷)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 太阳高度为( D ) A、47° B、43° C、23.5° D、21.5° (2015福建卷)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2-3题。 2.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D ) 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C.东北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3.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 C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城市( 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4-5题。 4.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C ) A.1 月 1 日 16:00 B.3 月 1 日 6:00 C.7 月 1 日 6:00 D.8 月 1 日 16:00 5.此时( C ) A. 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B. 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 C. 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 D. 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境内的首例世界文化遗 产,同时也是继江山江郎山后,省内的第二处世界遗 产。下图为 2015年2月6日摄影师在西湖拍摄到的日 出景象。太阳从城隍阁正后方升起,金色的阳光勾勒出 阁的形状,投向湖面,呈现出非常优美的景观。读下图完成6~7题 6.拍摄该日出照片时,摄影师位于城隍阁的什么方向( C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7.下列日期中,在同一地点也可能拍到上图所示日出景观的是( C ) 2

1.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学案(含答案)

1.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 分学案(含答案) 课时课时3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四季更替现象和五带的划分。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2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纬度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纬度带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判断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极昼现象出现时,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3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 3.4.5月 6.7.8月 9. 10.11月 12.1.2月 2.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2五带划分判断1热带与寒带地区四季变化最显著。 2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探究点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影响冲着“稀缺小高层15层,层高达3m,楼间距60m”的宣传广告,我国南方某市2134N一些市民先后在该小区购买了商品房。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层数没变,但楼房的间距仅为40m。为此,该小区的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题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选择题 1.(2015·浙江文综,11)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47° B.43° C.23.5° D.21.5°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图示地方时12时太阳周年位置轨迹可知,甲、乙分别表示当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因其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90°,所以该地一定不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即不可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该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差值(甲、乙的差值)应为47°。设乙位置太阳高度为H,则甲位置的太阳高度为(H+47°),列式可得H+(H+47°)=90 °,经计算H=21.5°,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5·重庆文综,12)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中国一架满载饮用水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 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tan65°≈2.14)() A.0.6 m B.1.2 m C.1.8 m D.2.4 m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要求出机长的身高影长,需要估算出当时的太阳高度,这既涉及时差的计算又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2月4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19°S。从图中可知,马累的纬度约为4°N,故该日马累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7°。由于马累地处赤道附近,昼长约12小时,从正午到日落,时间约为6小时,太阳高度由67°减小为0°,每小时大约减少11°。飞机到达马累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3时,已经过了正午约1小时,故此时马累的太阳高度大约为56°,机长的身高为 1.8米,机长的身高影长应为 1.8米÷tan56°。根据题目所给条件(tan55°≈1.43;tan65°≈2.14),可以得出B选项最接近。 『答案』 B (2015·江苏地理,4)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