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相关学院立项负责人重新补报项目基本信息汇总表

说明:项目申请书未上传指申请人在本科生创新网上已经申报立项,但没有上传项目申请书。

项目没有在网上申报指申请人没有在本科生创新网上申报校院二级立项和上传项目申请书。

环境与资源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立项项目

2147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的研究丁颖教

2253 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饱和度与流失潜能研究梁新强教

2414 非作物生物因子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李华教

学生立项项目

1122 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在碳纳米材料中竞争吸附的规律探究赖玢洁

1550 Fe0/Fe3O4协同处理水中Cr(VI)的机理研究包乐乐

1553 高压脉冲用于饮用水安全消毒的研究高雪

1729 空心微球结构的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夏舜君

1846 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一体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郭彦婕

1966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增溶洗脱的机理及优化黄岩

2019 电化学-生物膜组合技术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技术研究与示范胡毅晗

2139 金属/非金属耦合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量子化学计算研究方波

2188 亚硝化自养反硝化复合生物脱氮工艺研究陈万苗

2222 高效高耐久性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孙科

2233 柠檬酸亚铁对NO吸收特性的研究何一夫

2235 Fe-生物耦合还原去除Cr(VI)的机理和动力学赵方林

2317 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提取工艺和杀菌特性的研究王韶昱

2359 水产养殖芽孢杆菌冻干粉的研制周首男

2422 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处理土壤中PAHs的影响钱泽

2844 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OFs)吸附剂开发初探陈梦怡

生命科学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项目

1486 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分析平台的建设及应用研究实践陈铭教

学生项目

1125 蜜蜂A至I RNA编辑位点的鉴定研究吴超

1156 水葫芦当地天敌调查乌玲瑛

1315 石荠苧属植物对污水中不同氮形态的吸收倾向性研究裘立科

1350 水葫芦生物抑制剂乔木

1525 太湖蓝藻爆发的调研及浅析李佳

1636 新疆乌苏肖湖极端嗜盐古生菌的分离及16S rDNA序列分析史明敏

1921 昆虫slo和cac基因mRNA选择性剪切研究叶祥

2387 大杭州地区氮循环的细胞代谢模型研究刘伟智

2397 基于mtDNA突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诊断研究贺颖

外国语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230 社会分层与小学生经济意识调查研究胡扬

1601 当代中俄关系发展探究张震洋

1867 环保袋取代塑料袋实施情况的调研滕祝恩

2091 日本文学中的寂寞情结与日本社会的特性研究施艺

2341 How to popularize Chinese as the succeeding Esperanto 马骋

2447 中俄贸易结算渠道分析马嘉

2501 从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朱玉丹

2523 中国企业在德参展屡次遭查原因及反思龙文思

2539 关于国内NGO组织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发展分析陈喆盈

2545 探究返魅时代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优组织模型——基于德国在华企业与江浙企业经营现状的调研分析张婧琦

2584 尊尼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结构及其效用分析葛璐

2669 法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中国本土化的结合吴笛

2793 从彼得大帝到普京田昊

2806 C 2 C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王诗雨

2842 对当今消费文化的思考-以19世纪西方文人的视角来反思当今消费文化李昂

人文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332 具身认知研究韩悦欣

1485 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的研究童刘儿

1576 《画品》之“气韵”考辨付万贺

1752 迪士尼影院动画对外民族经典题材的改编及美国化王蒙蒙

2001 从西湖十景的变迁看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艾玉良

2003 中国古典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楼微

2059 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古典文化宣传的一点尝试郑云鹏

2098 清代浙江藏书楼研究沈煜

2297 中国画笔墨本质探讨研究陈海涵

2367 校园网音乐(古典音乐为主)网站建设及研究毛伟杰

2608 对《围城》中女性心理的哲学思考达娃拉姆

2632 民国时期留法画家与20世纪上半叶两股美术思潮张伟

2689 佛教"飞天"壁画与西方"天使图"两种艺术形式的探索蒋峰

院级

学生项目

1730 国学典籍在当下的出版现状及营销建议汤媛媛

2168 谢迁年谱编纂沈媛君

2800 试论文革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从显性结构到潜在结构林靖

2362 浙江地方风俗史料文献《杭俗遗风》《武林风俗记》《武林新年杂咏》《武林新婚百咏》整理杨梦醒

经济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504 民营企业绩效的地区差异——基于产业集聚角度的实证分析赵璐媛

1635 中国留学产业链研究钱璟辉

1870 探讨家庭税取代个税的可行性吴超

1880 关于在农村推广小额贷款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杨亦东

1957 大众传媒内容管制的法经济学分析刘茁

1976 全球化下体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邓礼馨

1995 从恒源祥广告析广告的社会性郑自若

2203 非有效二级市场价格影响下的IPO抑价因素探索研究刘雨果

2326 企业自主创新与FDI技术外溢效应——基于浙江省的实例分析郑博文

2620 自然村合并前后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分析冯彦飞

2704 美国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江瑶

院级

学生项目

1313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瓶颈和实现路径分析王悦

1326 由紫金港周边楼市成长史看推动房价上涨因素陈佳伟

1390 城乡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崛起之路的探究——兼论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李铠

1414 对青年群体投资偏好的分析毛金刚

1642 浅析反倾销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王鑫

1780 新劳动法实施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及政策建议----基于成都、杭州两地调查谢晨曦1835 杭州市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杨玉婷

1849 杭州地区租赁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营运方式调查华靖

1853 浙大紫金港校区食堂经营策略及学生饮食消费对比研究李黎黎

1872 紫金港商业街店铺运营状况分析潘燕燕

1889 配额机制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考证”现象为例方芙蓉

1938 新《劳动合同法》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李柠辰

1980 中国上市公司沪港两地IPO价格不同原因研究卢杰

2028 浙江省丝绸产业现状及展望陈黎娜

2102 绿色生活,浓情家园——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宿舍设计方案汤韵

2135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对银行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傅乐

2137 新劳动法的颁布对农民工的影响浅析林圣

2162 利用社会资源协助工疗站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续《关注最弱势群体——杭州市工疗站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刘文雯

2389 当代大学生家庭理财方式方法研究盛夏

2430 中国股市波动情况研究马松

2450 学校周边商店营业状况调查及分析何泳萱

2493 当前中国保险业务价格的合理性分析冯偲琪

2549 就大学女生成绩普遍好于男生现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鲍则民

2605 中国现行休假制度合理性探微李偲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校级

学生项目

岳鹏对上海私家车车牌拍卖制度及其效果的研究

赵璐媛民营企业绩效的地区差异--基于产业集聚角度的实证分析

院级

学生项目

高梦沉典当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中外比较

航空航天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371 关于自行车刹车线的疲劳破坏分析与防止戴滨

1774 室内粉尘浓度的测量与计算陈吉如

2877 偏心弹簧振子轨道探出运动分析姚晟锞

2884 管弦乐器力学研究马国库

2888 编程求解弹性力学中的平面问题陈忠利

2889 Fluent的学习、使用刘凯凯

2890 运动鞋的减震原理单晔杰

2893 关于太阳能模型飞机的研究钱雪峰

2894 大学生消费方向及潜力调查丁亦川

2895 游泳中的力学原理孟冉

2897 爆竹爆炸力及其结构研究鲍贝贝

电气工程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项目

1115 手持式RFID读卡器的研究与实现孙志锋教

1116 低功耗高精度数据转换芯片的设计技术研究吴晓波教

1134 PIC单片机多级通信及其监控应用石健将教

1244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何湘宁教

1360 点阵LED屏显示吴建德教

1492 基于ARM和DSP的电能质量控制仪的研究吴为麟教

1634 基于DSP控制的三电平逆变电路赵菁教

1687 基于DSP280X的三相全控桥晶闸管触发装置开发孙晖教

1746 基于图形处理器编程的并行计算史峥教

1815 锂离子蓄电池均衡电路与控制策略研究钱照明教

1833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启动特性研究钱照明教

2037 多机器人实验平台设计何衍教

2486 基于浮点F2833X DSP的变频调速系统局部网CAN总线通讯设计杨家强教2530 DAB多媒体节目存储/回放模块设计竺红卫教

2169 准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的单片机控制与功率调节陈辉明教

学生项目

1146 LED电子节拍器的电路设计孙可旭

1247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餐桌的设计与制造熊有锦

1248 基于CIM模型的潮流计算唐金锐

1339 基于C#.net语言的排水系统可视化设计与实现陶毓锋

1769 电铁等冲击性负荷对电网及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应林志

1783 音乐控制的智能灯效系统的研究黄裕春

1865 基于DSP的视频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车恩栊

1965 非方波反电势波形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性能分析帅万高

2052 基于无线技术的远程控制研究张国鹏

2187 单频多对多无线通讯模型的建立何原明

2190 随动机械臂的设计王浩

2197 四轴飞行器欧宗灿

2209 超低噪声仪表放大器芯片的研究与设计何乐年

2339 电力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王柱

2432 基于智能优化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虞学贝

2479 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温浩

2600 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计时/显示系统宫广顺

院级

教师项目

2484 数控低成本开关电源的实现和应用钱照明教

1739 基于单片机数字调制变频稳压电源的研究王正仕教

1166 F2812DSP在三相逆变器控制中的应用石健将教

学生项目

1105 接触电容式感应按键IC产品研发刘晴

1282 赛格威模型制作沈昕忱

1493 电能质量中的谐波检测与治理韦黔波

1581 基于FPGA的专业数字音频传输器刘喆

1748 机械与遥控双重控制自行车锁黄勇

1901 功率因数自动调节装置李海津

2133 奶茶封口机的自动化与电气化杨诚

2644 基于RS485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舒戴龙

2677 便携式智能型USB接口转CAN总线接口适配器的设计汤浩

2219 高频LLC直流变流器的研究张军明

教育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700 对网球基本技术分类体系的思考钱明

1795 竞技南拳运动员肌肉力量特征毛亚琪_

2054 内地与香港高校师生学术道德观的比较——以浙江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为例熊晶蕾2061 温州市武校(馆)武术套路教练员师资现状及调查分析周南

2086 家庭、情感压力对大学生择业影响的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吴霞魏

2240 浙江省高校体育文化的现状研究白燕燕

2350 体育教育专业潜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李华

2480 武术独门技术——“杭手”运动现状调查分析童丽萍

2506 杭州市三墩镇老年人基于健身的体育活动特点调查研究戴凤萍

2559 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营销策略的调查研究盛丹丹

2630 对欧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比较分析刘云飞

2840 对我国女子撑杆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赵莹莹

2851 竞技太极套路常见扣分点调查分析余艺娜

院级

学生项目

2119 对跨栏跑周期完整技术教法的探讨李洋

2178 体育对浙大校园经济的影响严伟良

2642 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王志勇

2827 职业体育的市场需求裘国兴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304 女性地位在汉语中的体现严静

1736 广告中中国元素的运用方式及其相对优势金媛

1831 大学生晚睡现象调查及原因探究杨灵燕

2282 当今社会谣言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吕昂

2357 寻找明清陶瓷上的传奇朱文蔚

2481 当代中国文化向外传播方式之研究汪婷

2511 透过《浙江日报》看党报关于“两会”报道的创新郑小美

2547 大学生服务农村新模式---大学生“村官”现象的现状与前景研究陶焰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校级

学生项目

胡静旅游开发对江南古镇原住居民及古镇民俗风情影响的调研

陶融从春晚小品的兴起探讨相声的复兴

光华法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140 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模式调研分析徐安然

1324 探究劳动合同法的缔约过失责任郑少尉

1349 关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问题的分析叶斯保力·巴赞

1363 网银交易风险谁买单虞岚

1638 校规改革与人权保障初探俞祺

1666 当下中国志愿服务的法理研究张思婧

1733 校园内餐饮与零售业存在不合法垄断的论证及分析叶显

1762 关于生育权转让问题的法学思考黄婷舒

1992 从“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看行业协会的地位、作用及法律规制李少文

2047 学术剽窃与高校"反窃"漏洞徐楚

2112 对于新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以及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现实探讨和研究时宇航

2129 《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王阳

2294 网上店铺的法律规制何玉珑

2337 中国部分政府机关政务信息公开状况调查—以杭州为例高栋材

2437 淫秽物品的分级及其认定——从艳照门事件切入蒋青梅

2476 从“艳照门”事件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何源

2609 电视购物:法律漏洞待弥补王莹

2614 影像造假事件扎堆:造假欺众应不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张莉

2626 我国证券发行保荐制度初探汤运芳

院级

学生项目

2646 关于<保安法>的立法可行性调查杨环

2338 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针对子女入学问题的满意度——杭州与西安的比较调查李干2291 从环保总局升为环保部看环境法治的现状和未来章昱

2084 关于现阶段行政垄断的规制问题——《反垄断法》的瓶颈高琛

1667 试析中国私人侦探合法化徐雅婷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校级

学生项目

张钡从“周正毅案”说开去--论虚假注册资本的若干法律问题

尹辉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院级

学生

张译元网络,刺向隐私的刀--从“艳照门”事件谈网络与隐私权

建筑工程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项目

1278 桥梁交通振动测试和信号识别谢旭教

2775 桥梁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开发汪劲丰教

2767 杭州市水运公共交通可行性分析梅振宇教

2285 多向功能梯度材料梁板的弹性动力学分析吕朝锋教

2520 可溶性污染源在流动水槽中的扩散试验万五一教

2499 河流动力学水槽取沙漏斗设计试验祝丽丽教

2864 中外混编现场工作坊教学模式探讨华晨教

2254 关于土木工程学科TOP期刊的调查与统计陈伟球教

2761 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比较研究郭文纲教

2425 西湖流场水电比拟章军军教

2746 浙江省土建类专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叶惠飞教

2278 中外土木工程教育比较研究姜秀英教

学生

1490 杭州城市主干道检查井沉降情况调研报告胡皓

1372 关于几个城市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政策的调查柳华杰

2668 建筑学教学模式的调查与设想余雪婧

2276 “城市主色调”——色彩与建筑表达、城市意象相关性的研究祝容

2442 椒江河口悬沙沉积特性研究岳竹

院级

教师项目

2306 任意非均匀材料圆柱壳的弹性动力学分析吕朝锋教

2056 交通结构动力损伤的混沌特征分析与交通结构动力损伤的人工智能识别方法张我华教学生项目

1470 大城市单行道路组织的实证研究——杭州为例徐一舟

1392 杭州拱墅区运河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张奔

1753 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研究黄仙正

2612 利用倾角仪测量大跨度桥梁的挠度研究张力

1860 高填方堤坝工程填土计算石胜亚

2517 湄潭空间与浙大精神的诞生付婧媛

2750 中国传统风水对现代住宅建设的影响袁天琪

2568 浙江美术馆诞生全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戴飞宇

2594 狭小居住空间的研究及应用周欣

2832 重塑城中村公共空间——以杭州宋江村为例何柳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院级

学生项目

张闻闻校园规划----紫金港交流空间的营造

材化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项目

2790 联二脲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胡晓萍教

2461 偶氮二甲酰胺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胡晓萍教

2695 Ni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朱丽萍教1725 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蒋建中

2429 新型多功能倒角机专题分析及结构设计焦磊教

1442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王正宝教

1340 基于磷酸钙微纳点阵的缓释结构表面层程逵教

2477 生物降解高分子分子结构解析及其性能的研究涂克华教

2792 ADC合成工艺优化研究吴嘉教

2823 联二脲绿色合成连续化工艺研究吴嘉教

2825 水合肼浓缩过程的热集成技术研究吴嘉教

1989 AZ91D镁合金的表面耐蚀处理技术凌国平教

1876 新型高效烯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阳永荣教

1723 硅溶胶的制备,有机化改性及其在绿色涂料中的应用范宏教2615 高抗裂性能建筑砂浆材料的理论和实践王智宇教

1663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综合型实验陈雪萍教

2316 N2O氧化甲烷直接制醇高效催化体系的研究陈丰秋教

2465 高分子纳米胶束蛋白药物控释系统王利群教

1562 手性Salen配合物催化反应研究陈纪忠教

1904 基于微球界面组装的多元微纳复合界面制备计剑教

1298 高性能金属防护涂料杨辉教

2303 采用“点击化学”构筑功能化聚三唑孙景志教

1382 半导体FeSi2纳米材料的合成黄召亚

2352 磁性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魏迪永

2320 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刘建楠

院级

教师项目

1617 基于纤维蛋白的微凝胶型细胞载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马列教2858 离子液体的负载以及应用魏作君教

1322 熔盐法合成微波材料及其介电性能研究张启龙教

1361 溶胶-凝胶法制备疏水性透明Al2O3薄膜郭兴忠教

1521 生物响应型仿生靶向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徐建平教

2535 壳聚糖的新改性方法研究蒋宏亮教

1499 仿生防污减阻技术的研究杜淼教

1680 聚醋酸乙烯酯胶乳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朱耕宇教

1574 高性能无钴AB3型贮氢电极合金研究刘永锋教

1658 层层组装微胶囊的血液相容性研究仝维鋆教

学生

1327 纳米结构材料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袁妍娜

2166 聚合物增容剂的分子设计及其性能研究王奂

2491 酶促水解拆分制备手性吗啉酮化合物孙羽

1927 纵环焊缝对圆接壳屈曲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曹佳培

1963 柑桔幼果功能成分分析王鹏

1614 超分子组装技术构建人工酶为探针的生物传感器王伟

2673 大陆新武侠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和发展汪冰

1433 氧化法定向制备低分子壳聚糖朱涵

信息学院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院级

黄铦滢一种通用型嵌入式控制器硬件平台开发

生工食品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项目

2300 杨梅渣中多酚类物质的超声酶解提取研究方忠祥教2525 学校食堂食品废物调查与能源化利用评估泮进明教

2038 食品“脆度”的客观表征及其通用指标开发应铁进教1623 γ射线辐照食品的感官变化研究及机理于勇教

学生项目

1528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液晶显示硬件设计刁煜晨2164 免疫生物传感器中抗体固定技术的研究洪洁

2869 与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化合物溶出规律的研究胡斌峰

2180 植物养分信息光谱分析方法研究李锦涛

1932 磺胺甲噁唑抗原合成及其抗体的效价测定李琦

2688 基于振动脉冲法的禽蛋破损检测系统的研究宋青平

1844 纳米助剂添加物对壳聚糖保鲜效果的影响余昌鹤

1618 调控蓝藻繁殖的环境因子研究俞利兴

院级

教师项目

2302 柑桔黄酮的超声酶解提取研究方忠祥教

学生

2883 紫山药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林跃伟

竺可桢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955 瑕疵公司治理研究陈歆孜

2376 县乡两级政权直接民主选举的探究李璐

2852 醛固酮的急性血管效应及其糖皮质激素的调控研究李梦菡

1864 以“耀江文鼎苑”为例,对杭州房价上涨影响因素的研究刘旸

1697 离子液体沈燕斌

2131 化学致癌物引起哺乳动物细胞应答反应的信号通路研究王城

1914 琥珀酸在发酵环境下的检测与分离纯化王宇翀

2334 药物程序性释放微胶囊的制作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杨逸菲

1937 嗅觉细胞电生理仿真分析和嗅觉细胞传感器研究甄帅

2144 热气动微流控微阀的研制及应用周梦琦

管理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2565 学生活动表现与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探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浙江大学主要网站优化探讨金露

1805 德国企业生产管理与营销方式研究王旭航

2016 民航禁带液态物品登机新规对机场的影响分析周琳

2319 巨额增发阴影下中国平安上市公司投资分析许凌寒

2483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家电行业合作模式分析-基于对华商物流的实证研究李乐融

1211 医患关系优化策略与机制研究:顾客满意视角庄裕

2566 社会实践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以浙江大学学生为例陈琎琎

2443 创业环境对比实证研究——温州、苏州、北京三市创业环境分析杨文佳

2702 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李亚男

1254 当前CPI上涨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研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例谢争珍

2048 浙江省基层农村村民自治现状和对策分析——基于对绍兴县农村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何秋琴院级

学生项目

2765 ERP在浙粤两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马兴耀

2711 涨价后杭州地区乳制品营销策略研究夏晓忠

2833 生猪保险的在杭现状调查分析周应科

2627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熄灯制度研究邹丹波

2532 大学毕业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及实效研究王建娜

2046 浙江大学体育文化调查研究梁健

2619 浙江大学教务网系统现状与需求分析王婷婷

2522 农村公墓管理制度调查研究陈晓莉

1620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究姚焕军

2440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如何培养自身素质及能力以满足企业人才需要朱晶晶

1953 在校大学生创业中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探究周芹

1930 调查大学生实习难问题——探求大学生寻找实习机会的有效途径季承

2284 "80"后休闲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梁婧超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院级

学生项目

高鑫06会净营运资本的行业特征及分析

黄嘉琳06财务汇集准则变更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医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397 丹参等配方在多器官保存中的作用赵杰

1425 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徐嵩

1648 姜黄素拮抗高糖诱导的血管功能损伤及其机制研究方晓东

1893 Cytogenetical analysis of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胡丹青

1915 苯环喹溴铵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高反应性和M胆碱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沈春红

2002 心脏保存期间细胞凋亡的发生进程及可能的机制研究傅林

2012 计算机辅助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下颌神经形态张晓丹

2080 交通性脑积水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受体D2表达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蒋利锋

2163 P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王郦

2236 利用果蝇帕金森病模型研究mortalin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梁洁

2469 暗示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徐沛维

2472 BMP2/7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机制的体外研究吴铭芳

2505 纳秒脉冲技术对肝癌细胞的作用研究俞梦飞

2590 Smac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胡莲波

2593 应用于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技术的载体蛋白构建卢绯

2606 动物血管脱细胞基质最佳条件的研究胡亚萍

2698 乙醇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钱胜君

2721 血清有机氯农药DDT残留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杨雪娇

2725 益生菌对急性肝衰大鼠肝移植后移植肝保护作用的研究邵侠

2732 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代谢组学监测研究李娜

2762 中国人结肠癌细胞系的建立渠宁

2780 Abraham法制备SIS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郑丹瑜

1297 听觉与视觉的初级体感觉皮质可塑性的比较研究丁超

1633 恶性淋巴瘤中淋巴细胞受体基因型的实验研究及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建立陈远

2207 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实践的可行性研究鲍敏芳

2249 切片标本电子档案的建设程瑞林

2329 产气肠杆菌β-内酰胺酶研究陈晓帆

院级

学生项目

2000 罗派卡因对离体脐血管的效应的研究徐谷峰

2062 50例临床病例的计算机辅助曲面断层摄影种植床失真率的定量研究及临床意义王颖2095 杭州市自然人群中大肠癌筛查顺应性的调查研究潘华锋

2165 可控降解、生物矿化CS/HA/BMPs复合骨诱导膜的研究罗巧洁

2173 下颌神经管位置结构和下颌骨整形的研究朱娴

2863 鱼油对大鼠移植肝慢性失功能的作用俞益娜

2342 TMPRSS2基因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孟文

2487 基于代谢组学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监测研究沈建伟

2579 关于嗅球内各种细胞分类以及神经通路特定神经递质的研究沈恺妮

2727 国内外医患关系现状的研究童荣亮

2808 胃癌BMP3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张嫣佼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205 基于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的“生命之树”树根定位分析彭杨箐

1519 水稻抗除草剂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吴灵通

1520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遗产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以安吉县皈山乡尚书玗村为例李白云1532 AA与CC型芸薹属植物间花粉亲和性的观察林苏娥

1715 杭州“梅坞春早”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成功模式调查研究丁思思

2011 余姚市依托杭州湾大桥建设现代观光农园的案例研究黄庄荣

2108 油菜油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姜宇晓

2693 雪莲果特性鉴定及其产业化开发利用研究王聪

2785 紫藤甘薯茎叶花色苷的提取及其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项健

院级

学生项目

2388不同海拔高度番茄品质差异研究李璐芳

理学院

项目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学生项目

1027 荧光分子的合成与表征谭力铭

1196 基于湿地的地名研究魏丹青

1213 叠加仲玻色子激发相干态的研究童晓波

1227 校园内交通流量,需求及安全合理性设计宋融

1232 野外认识实习--虚拟实现郑晓丽

1290 骈杂环化合物固相合成的研究李鹏斌

1294 环丙亚基联烯反应选择性的调控和优化倪勇

1302 中华第一城城墙研究黄莉

1314 定量色度分析仪的研制孙云蕾

1356 32-冠-10及其衍生物的模板合成郑晨光

1453 几何曲率流王宇亭

1495 用CTEX制作《多元统计分析》课件张寅

1523 双曲几何流的初步研究涂婕

1579 野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孙天杨

1612 烯酮亚胺参与的三组分串联反应研究王锦金

1655 无定形沉淀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周东明

1701 固体酸碱催化剂上甲醇脱水研究吴佩

1750 摩尔盐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夏宇

1757 群论讨论班朱刚贝

1808 A Research to Anomalous Orbital-Energy Changes Observed during Spacecraft Flybys of Earth 谢华生

1840 二价钯催化的双联烯醇的偶联环化反应研究史云龙

1919 傅立叶分析的研究仲引辉

1931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提取和活性测定丁冶雀

1981 个体内隐自尊与乐观之间的关系杨佳燕

2013 联烯酰胺的合成及其一些反应的研究郦勇

2033 Fourier分析中各种收敛性问题的探讨薛帅

2082 实际电路中的磁场分布袁杰

2138 细胞矿化研究唐艳艳

2167 双苯并–24–冠–8衍生物的模板合成郑亮

2199 气相裂解反应机理研究及结构确证潘峥

2210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以及与磷酸钙的复合林嗣煜

2220 酶促化学法合成靶向手性高分子前药滕明星

2224 自闭症儿童家庭影响因素研究阳浩

2255 镓试剂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王凯

2258 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对酶促反应的调控作用王勇

2290 想象运动的角色效应杜凯利

2604 信用风险中的违约率和违约相依性的研究肖硕磊

2670 完备曲面的几何与拓扑徐杭军

2738 良渚文化遗址三维虚拟现实表达方法研究胡倩

2769 不同心理暗示下,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度变化王佳淼

院级

教师项目

1111 基于AAO模板的纳米结构CoNiFe软磁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理论张昭教

1198 二项式态和负二项式态的量子统计性质许晶波教

1210 非谐振子配对相干态的非经典特性许晶波教

1212 C84O2稳定构型的分子设计及光谱学研究吴师教

1224 β-肽炔大环主体化合物对氨基酸分子的识别的研究吴师教

1242 等离子体协同CuO/TiO-Al2O3催化CH4脱除NO的研究蒋晓原教

1362 多肽大环主体对药物分子的识别滕启文教

1370 二硫基修饰单壁碳纳米管(SWNT)电子结构和光谱研究滕启文教

1602 浙江省公众环境意识研究郑全全教

1824 信任的形式及其在促进社会两难博弈中人际合作的作用马剑虹教

1994 场散射振幅的计算冯波教

2007 一类复矩阵的特征问题高精度计算及其应用朱建新教

2031 亚铜盐催化的串联反应研究包伟良教

2155 拓扑量子计算门搜索算法的研究万歆教

2213 一类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程晓良教

2263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研究杨宏飞教

2286 高维随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苏中根教

2292 消费者决策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吴明证教

2305 情绪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基于“后悔”理论的研究马剑虹教

2360 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吴明证教

2402 非线性方程迭代方法收敛半径研究与分形表示吴庆标教

2411 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建模及其在经济、金融中的应用——(1)异方差模型张立新教2412 微波条件下生物油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蒋晓原教

2420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过程与技术综述徐青教

2423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发展理论综述徐青教

2431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核心概念:综述徐青教

2462 基于聚类分析的高炉铁水含硅量预测模型刘祥官教

2494 甾酮化合物溶剂效应的红外光谱相关分析刘清教

2700 计算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研究王国瑾教

2759 晚婚晚育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方道元教

2760 教学质量评估模型李松教

2834 波在有损耗的波导中传播的快速计算朱建新教

学生项目

1062 用于连接纳米颗粒的荧光寡聚物的合成王逸飞

1415 苯炔参与的三组分串联反应研究李婉珍

2875 CAPM模型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孙然晔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校级

学生项目

高远晨信用风险忠的违约率和违约相依性的研究

胡鹰翔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

谢晟半金属薄膜制备及拉曼光谱测量

王俊淇半金属薄膜制备及Hall效应测量

张茜关于手写输入的工程心理学研究

院级

学生项目

黄建强核苷类似物的固组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机能学院

网上申请书未上传

校级

教师项目

2124 滇池污泥干化焚烧专项试验研究王飞

学生

1237 关于饮水机自动倒水断电系统的研究麻越垠

1445 工业工程的知识网络阮李彬

1478 光、温控自动调节百叶窗帘的研制郑禾

1500 基于J2ME的手机图像采集系统刘泽峰

1518 舞台大型LED屏移动系统的后轮伸缩装置黄挺峰

1590 室内装修有机污染净化器的研究与开发符成龙

1605 电驱动高频驻波热声发动机唐媛

1789 非接触式真空吸盘装置的设计桑薇薇

1881 《虚拟制冷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软件开发陈海俊

2097 便携式海流能发电装置研究周浩波

2120 太阳光方向自动跟踪装置邓磊

2176 恒温室自动测控系统研制石玉琦

2275 《虚拟制冷教学实践》的网络课程建设陈少杰

2454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王浩

2586 工业工程核心专业技能及课程体系分析研究赵文

2607 生活垃圾热化学特性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周姣

2631 汽车零部件功能拓展与完善凌鑫晨

2736 自动断电装置的研究赵琳

2776 自动水温调节器屈吕虎

2821 自动平衡二轮小车设计张浩杰

2846 自动擦玻璃机器人的研制厉晗

2870 自动变速传送带劳立明

2880 反弹座椅缓冲装置张雷

2881 MBS汽车刹车系统创新设计及可行性研究王崇明

2885 电控液力变速器工作原理的动画设计及向C程序设计的嵌入王窈瀛2900 关于企业内部运作流程的调查和分析潘凯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校级

学生项目

何强电弧喷铝铜丝标识设备

佟欣奶茶封口机自动化装置

阮嘉蕾典型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未冻水质量分数的测定

院级

学生项目

陈凯亮单级压缩制冷循环性能试验台研制

傅小华校园设施布局分析

陈珏关于学生生活与学习计划的调查

朱欣悦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自行车停放及车库使用优化方案

杜浩博舞台大型LED屏移动系统的行走装置

俞俊强半导体制冷技术应用与CPU散热的探索与实践

林龙贤钢坯块快速打孔设备—电气控制部分

苏和巴特尔基于大批量定制的产品配置设计技术及其在电梯制造业中的应用之电梯零部件的ABC 分类

吴文杰食堂自动打汤机

赵志栋电弧喷铝铜丝标识设备(机械部分)

陈汝蒋工业气动标记设备—机械部分

金正琪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磁场及其影响研究

王羽平研制硬币分拣器

周泽关于企业与加盟商及总分部之间的运作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温友攀汽车零部件注射成型分析的模具设计

姜耀汽车前车灯自动调节装置

张莉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厂运行软件系统:供煤矿耗最小关联数据规则数据挖掘子模块

王红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厂运行优化软件系统:数据处理模块的开发

陶殷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厂运行优化软件系统—锅炉热效率最高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子模块

江建平基于挖掘技术的电厂运行优化软件系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最小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子模块

郭凯凯凝气机运行优化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子模块

魏兴飞汽车驾驶员防瞌睡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之------人瞌睡时眼睛图像的数据提取

杨杰燃气轮机实时/历史数据库管理系统

院级

教师项目

顾大强包树机的开发与研究

张绍志低温保存用恒温装置的研制

吕福在电弧气刨打孔设备

唐志峰工业气动标记设备—液压部分

宋小文基于ADMS的汽车性能仿真分析的研究

杨志家汽车速度感应提示及限速装置

黄群星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以及对现阶段垃圾焚烧发电情况的研究

陈光明吸收制冷系统设计与实验

余春江小火电改造生物质发电的环境影响与成本分析

何一坚学生宿舍内空气质量品质调查与研究

张小斌液化天然气接受终端制冷综合利用研究

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

网上没有申报项目

校级

学生项目

王玉珏云南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及再设计研究

李裕麒手持设备上的个人prlfile交换协议

俞立呈基于位置的移动垂直搜索

齐天城市交通诱导系统

潘少坤面向x86体系下实模式编译器的研究

毛翔博基于wi-Fi 的室内定位服务

汪戎OWL-S文档可视化编辑工具

王晓雷基于语义的通用少儿精神病图像学研究搜索平台CPCN

杨叶舟基于数据的规范化考试评分标准与软件开发

刘霄基于Web的图像处理系统

李加成基于正侧面照片的人体三维建模

孙圣鹏图片主题自动分类软件开发

王晓东防沉迷屏幕保护软件

马季开发手机软件使手机控制PC上PPT、照片等播放

院级

学生项目

韩佩佩实验教学平台

曹志强基于REST的服务社区

王超操作系统的语音控制扩展

管平离散数学算法实现并与MatLab平台集成

吴燕清网络协议安全性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SSLVPN协议测试

凌准基于WINDOWS系统的远程协议

尤挺基于局域网的通信软件

杨一凡面向商务领域的专业搜索服务

徐学波灵活可变的定制窗口系统

刘彬基于平面的个性化发型设计系统

胡马利数字图书馆的综合查询技术研究与开发

张鹏非结构数据的语义分析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自筹

学生项目

洪权设计能体现的网站

孙舒扬基于多媒体软件的计算机3D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潘小勇可扩展工作流引擎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王琦传统玩具的研究与创新设计

李唯基于3R的食品包装设计

贺晓琳日常家电的使用方式的研究

张帆基于儿童形象力开发理念的玩具创新

刘怡林日用品用物移用方式研究

廖纯慧家庭只能餐桌的设计开发

张家维一次性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何玫桌面风格与交互界面的图形设计

窦航网络信息传递CG模拟

覃雪英语口语交流虚拟社区

刘瑞青基于自制世界知名大学GRADUA TE PROGRAM 资料网站开发江鸿程基于Fedora8.0的Linux发行版制作

于翔语言与歌声的区分方法

林玉端peer to peer 分布式环境下不确定数据的管理

陈宗网络协议安全性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IPSECVPN协议测试

曹辰基于主题的照片自动组织与播放系统

王帝基于固定摄像机的路况信息动态捕捉

张晨逸只能导航平台

赵武基于小型网络或者办公室的网络通讯软件

吴晨昊SaaS平台服务适配层的设计与实现

缪心鹏交易平台

汗启楠及时通讯一点通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 题的科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征。通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国内外的资源 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提高运用 所学理论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及成就贡献 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讲 可持续性问题 第一节可持续性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可持续性的概念 第三讲 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效率与最优化 第二节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 第三节市场失灵、公共政策与环境 第四讲 自然资源管理 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学 第二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森林资源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渔业资源 第五讲 环境污染控制 第一节污染控制目标 第二节污染控制工具/手段 第六讲 环境资源评价 第一节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市场价值法 第三节替代市场价值法 第四节假想市场价值法

三、主要参考教材 1.沈满洪,20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Perman, Roger, Yue Ma, James McGilvray, Michael Common, 200 3.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 罗杰. 珀曼等,2002.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 3.Jon M. Conrad, 2010. Resource Economics, 2nd edition. 四、作业与考试 作业:40% 课堂讲座(presentation):20% 课程论文:40% 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就某个问题 写作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规范论文。 五、任课教师 张自斌zb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a57025472.html, 办公室:经济学院414-2

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以现在的消费水平,人类存续大约需要3个地球,已经超越了自然系统的承载力,从整体上讲,人类的消费时3个地球才能支撑的。西方则超出地球所能承载的6倍,非洲超出1倍或1.5倍。资源压力方面体现在化石燃料、建筑用地、清洁的饮用水、木材、鱼类,最重要的在于全球气候。为适应人类自身需要而对自然进行的改造,造成了物种遗传多样性和原始栖息地的丧失。我们的星球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供养迅速膨胀的城市的农场,生态失衡随处可见。人们为了维持自身的活动,使地球成为现代化的生产线,置每年大约4000物种的绝迹而不顾。这就是说,我们承载了像创世纪中上帝一样的责任。 如果其他星球可以为我们所用,问题据不会如此尖锐了。然而,在宇宙中我们是孤独的(至少对于周边的潜在栖息地而言),还不能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开发资源。虽然火星和木星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提取它们又将消耗巨大的能源和物资。人类的消耗量与资源的存储量接近3:1,几百年后,我们将面临的是人类自身的灭亡,除非能成功地走出危机——大范围的改进人类活动,包括建筑设计。资源压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化石燃料和气候变化都直接受建筑设计的影响。房屋消耗1/2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城市消耗的总量为3/4。作为房屋设计者和城市规划者,我们决定的不仅是人类能否存活的关键,也是整个系统能否延续的关键。 1.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在建筑设计上的表现 1.1 绿色建筑产生背景 可持续原则注重建筑及外部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合理的反应了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在一个空间日益大众化和价值日益标准化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开发特定空间的机会,这是一种互动的设计。如果把“绿色”看成人类在文化和气候方面的努力,那么可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历史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史资料 1992年6月27日,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自然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家气象局、农业部、农科院、地理研究所等23个单位的领导和来宾及我校教师、学生300多人参加成立大会。徐正任院长,陆光明、郝晋珉任副院长。学院下设农业气象系、土壤和土地资源系、植物营养系、农业生态系和环境科学系、农业水资源管理研究所、农业资源和遥感信息中心、农业气候与农业减灾研究中心、亚铵造纸及废液农业利用研究中心、曲周试验站和基础化学10个单位,是一个大的学科群。会上,石元春校长讲了话。 1993年4月12日,农业部文件:关于北京农业大学调整组建动物医学院等7个学院的批复。农业资源和环境学院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学院。 1993年10月7日,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县领导以及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来宾与农大干部教师在曲周庆祝北农大曲周实验区(站)建立20周年。为时代永志农大教师为曲周做出的贡献,曲周县委、县政府在曲周试验站树碑铭文,举行汉白玉石碑正面刻有“改土治碱、造福曲周”,背面铭刻着农大来此工作的60多为教师的功绩和姓名。 1993年12月23日,我校青年教师张福锁、李保国荣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 1994年7月4日,土地资源系颁发首届“大华不动产”奖学金。 1995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以及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德乾,农业部副部长吴亦侠、洪绂曾等来我校视察,参观了植物营养实验室等实验室及图书馆。 1995年2月27日,张福锁荣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5年11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成立大会。 1995年11月,由辛德惠和肖荧南教授主持的“八五”科技公关课题“曲周盐渍化改造区高效持久‘综合农业’发展的优化决策和综合技术体系研究”通过农业部主持的验收。 1995年12月,由我校资环学院程序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公关项目“黄淮海平原农牧结合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1996年2月21日,资环学院和学生处为寒假未回家的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0多名同学举行欢度肉孜节和春节联欢会,党总支书记马文芳及党委副书记唐运新和同学一起联欢。 1996年4月22日,我校资环学院学生与北京大学等首都高校学生,在第26个国际地球日到圆明园联合举行以“拯救地球、人口、资源、灾害、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1996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6]12号和学位办[1996]20号文件,批准中国农业大学一批新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新增设2个博士点及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生态学、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的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新增加3个硕士点,即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应用社会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食品科学系的动物食品科学。 1996年9月初,我校1996年教学成果奖经过严格评审,评出19个一等奖,包括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等的《多层次、大信息量、高强度地培养研究生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课的改革与探索》。 1996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国农大资环学院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在农大共同举办“全国第六届土壤物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近百名代表围绕“稳定地产和农业环境中的土壤物理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1997年4月25日-26日,中国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春季运动会。经过两天激烈角逐,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分获西校区学生团体总分前3名。电力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获精神文明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初稿格式

初投稿格式模板 特请注意: 1.为便于匿名外审,仅首页出现作者姓名、单位、基金信息。 2.请严格按照本模板格式化后投稿,字体字号方便阅读即可。 中国煤炭产业效率及其规制效应分析 李××1, 2王××1成××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由于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规制以提升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应该成为煤炭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政府试图对煤炭产业实施再规制的当下,科学考察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评价现有主要政策对煤炭产业效率的规制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2007-2012年的数据,构建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基于SFA方法检验技术水平、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产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①样本期内,煤炭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稳定,但技术效率却出现了恶化趋势;②规模较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都高于规模较小企业,而特大型企业的规模效率却不一定高;③技术水平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的正向效应明显,而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的负向效应明显。这意味着,要想规制不伤害煤炭产业效率,就要短期内鼓励煤炭企业加大R&D投入以提升效率水平,而中长期要引导煤炭企业循序渐进加大安全投入以避免“暴饮暴食”和“消化不良”,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支持煤炭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努力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同时,应在目前资源整合政策效应已显现的基础上,继续“抓大放小”,扶持适度规模的中大型煤炭企业和关停并转小煤矿,以促进整个煤炭产业效率水平提升。 关键词煤炭产业;效率;规制效应;中国 收稿日期:2015-05-14 作者简介:李××,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王××,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成××,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通讯作者:成××,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批准号:××××××),“我国煤炭资源清洁化×××××××××”(批准号:××××××);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

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院介绍 学院现开设有矿物资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三个 全日制本科专业,物业管理成人学历本、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 科学生558人,成人学历本、专科学生202人。拥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 权点,在校硕士研究生34人。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院下设矿物资源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安全工程系、 物业管理系、实验中心、资源开发与爆破研究所等。学院师资力量 雄厚,现有教职员工43人,专任教师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7人,副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24人,在读博士6人;2人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十五”以来,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显着改善。新落成的实验办 公大楼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现有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466台, 总价值463.9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有:马尔文高级激光粒度分析仪、莱卡DR高级偏光显微镜、微波灰化系统、微波消解与合成器。此外,

正在购置原子吸收、地质雷达、颗粒比表面测定仪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 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1999年率先在全国建设将采矿工程与矿物加工工程合并为一的矿物资源工程宽口径本科专业,改革成果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受广州军区委托2004年开始培养爆破方向国防生,为军队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 学院明确了安全工程专业以面向广西矿业建设和发展为主培养安全专业人才的办学目的,以培养安全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主,同时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目前该专业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5名中青年教师都有硕士学位,由于该专业主要面向矿业生产和建设中安全管理与技术,该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将由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师担任。学院正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规模和学术水平积极引进教师,扩大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教学水平。学院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学位提高教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 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 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 教授博导 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 全 副教授硕导 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 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 制技术 教授博导 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 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 资源化利用 教授博导 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 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 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 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 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 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 副教授硕导 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 价 副教授硕导 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 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 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 副研究员硕导 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 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

浅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重要条件。我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片面的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只利用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容易破坏的生态环境与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解决对策。 1、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旅游业是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与人文环境的质量是吸引游客的最基本条件,一个整体自然风光美好、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会给带来游客种种美好感受。 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关系密切,而又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环境保护的为前提,旅游区景观被精心保护,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形成良性循环状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环保旅游,才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2、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1水体容易遭到破坏 在自然资源景区,水体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旅游区的兴建、旅游区日常经营产生的废水、某些游客向水中乱扔垃圾以及毁林开荒导致水流失等情况,

都能对旅游区的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2.2 土地容易遭到破坏 旅游区的植被破坏是导致土地污染最主要的因素,譬如肆意乱砍伐景区的原始森林、景区修建任意就地取材以及游客乱攀乱折树木等等,都会对景区的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景区的水土流失。 2.3 空气与噪声遭到污染 游客去景区旅游,必须要乘坐相关的交通工具,景区势必要来往大量的车辆,各种车辆的尾气排向景区的上空,造成污染,甚至形成酸雨降落,对景区的植被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车辆的鸣笛噪声、景区内商贩的高声叫卖、一些大型文娱活动也给景区带来噪声污染。 2.4 人为破坏旅游资源 人为破环旅游资源具体表现两点,一是类似旅游者、旅游建设等旅游本身对景区的破坏,譬如游客的超负荷活动、游客故意破环旅游资源、景区的一些破坏性建设等。二是景区周边的经济对旅游资源的污染与破坏,譬如景区急功近利的乱开发行径、一些文化艺术生产活动。景区周边兴建的污染性大的工厂排放的废弃物等等。 3、环境保护对策 3.1降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负荷 目前,绝大部分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限制,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采取相应措施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的门票价格拉开一定的差距,适当调整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居高不下的状况,起到控制景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设有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生态与环境科学、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学和森林资源管理6个系,开设林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园艺7个本科专业以及4个专业方向。现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林学和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等14个博士点学科和30个硕士点学科;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学院有15个实验室,4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和1个研究室,其中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林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中心1个。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4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31人。有25人被授予国家或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6 人被评为国家或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除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外,学院还有一批实验条件好、设备先进、在国内具有领先研究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近10年来共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毕业生共4500余名,为祖国的林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3000余人。 学院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近10年来,在国内外各类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150多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4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目前承担的国家、部省以及各类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学院还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日、加、英、法、德、俄和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人员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林学★江苏省品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评价;熟悉大中型林场、苗圃、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机制;具有协调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林木种苗生产和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木栽培原理和技术;初步了解国内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具备初步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和森林经理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生产、设计、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林木种子生产、育苗、造林、营林、森林调查规划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机构、高等或中等林业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并可到厂矿、农场、部队、城市园林等部门担任绿化规划、管理等工作。 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 主要课程有森林水文学、水力学、土壤学、生态学、树木学、森林培育学(含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考勤管理制度 - 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考勤管理制度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全体行政工作部门人员(包括教学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资料室、行政副院长办公室、实验办公室)实行坐班制。 行政工作人员的考勤由行政办公室负责。两个人以上的办公室原则上不能同时外出、如超过15分钟不在办公室,必须锁门时除告知办公室外,还必须在门上留条写明外出事由、返回时间等内容。所有缺勤均需记录在案。 二、请假登记制度 1.所有缺请假者均需填写《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职工请假登记表》。教师缺勤还要填写《调课通知单》,受校内外邀请参加学术会议、公益性活动的需经主管领导批准。由学院委派的两人以上参加的活动,可由委派部门统一填写,经主管领导批准。出席学术会议、公益性活动及类似活动的应注明是否取酬。如不注明视为取酬。 2.《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职工请假登记表》应提前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最迟于从缺勤日算起一周内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逾期不报者视为无故缺勤。 3.《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职工请假登记表》可委托代填,注明代填人姓名,所需证明材料最晚于缺勤日次月5日前补齐。 4.《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职工请假登记表》、《调课通知单》在学院主页上,需要时可随时打印。此表还放在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办公室,可在上班时间取用。 5、考勤记录与公布。每月3日前统计上月出勤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所有人员可到办公室查询全院出勤情况。考勤工作不准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对责任人员要进行批评,并根据情节扣除结构工资50—200元。 6、考勤表汇总:坐班人员由行政办公室,教师由教秘,实验人员由实验秘书于次月3号前将缺勤汇总上报到行政副院长,以便在结构工资中扣除。 三、请假制度 学校聘任制方案规定:每学年缺勤超过15天不足2个月的,考核合格后,国拨工资津贴和职务津贴20%部分按80%比例发放。超过两个月的,不发此部分津贴。如长期病休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按学校规定,停发校内津贴和工资。 院内结构工资是在院内承担工作的具体体现,现已成为计件工资的表现形式。因此,凡因各种原因,没有承担院内工作,缺勤等,均不计算结构工资。 严格请假制度,有事有病请假,请假一律填写缺勤登记表,不得无故旷工。 1、病假。凡因病必须治疗和休息的,方可请病假。请病假必须持合同医院(急诊除外)的假条。病假当月累计,每一天次按半日扣除结构工资; 坐班人员迟到10——20分钟(含)的按迟到计。当月累计迟到、早退三次者扣发一日津贴。凡未到下班时间,未经领导批准提前离岗的按早退计,乘坐学校班车的人员,有子女正在读小学或幼儿园的人员,需要接送的,下午4:40之后可离开办公室,不按早退计。请假以小时计,当月累计达到7小时计为一天缺勤。 2、事假。凡因必须本人办理的且不收取酬金的私事,方可请事假。事假当月

浅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历史与现实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 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表明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历史的教训:环境破坏集中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严重污染。历史上太多太多案例和事实证明,人类对地球土大面积生命组织的破坏和对地球环境肆无忌惮污染,终久会导致生存之本的丧失。确凿证据表明地中海和中美州的古代文化、玛雅文明毁灭,丝绸之路的覆灭和乌兰布和沙漠的产生等等,都是由于植被的破坏、森林砍伐泛滥、土壤侵蚀日渐加速、自然环境损伤和其他破坏性的行动而造成的。 现实的困境:人类从来未曾象今天这样意识到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热烈。土地退化、土壤的自然侵蚀率加快、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消耗、环境污染大量损伤着现实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整个生物圈都遭受着污染。今天,“温室效应”、“酸性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已经逐步成为事实。海洋在叹息,河流在变成黑龙,产品在变成毒品。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只要试图以主人的身份去主宰自然界,随心所欲地使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他就会在不远的将来饱尝报复的痛苦。而现实问题也都是我们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对环境过度破坏的行为引起和逐步累积起来的。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在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问题启示下,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准则,校正我们的行为,规范对自然资源利用,加强对环境保护。全世界人民,立刻行动起来。 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建议 1.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根据现实问题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过度采伐自然资源的个人和集体坚决予以处罚和制裁。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培养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领域从事环境和水资源监测、评价、管理等研究工作,环境工程和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的高级人才的理工科学院。现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3个系,1个重点实验室、1个中心和4个研究所,即水资源与水问题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另外,还有环境化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室等34个实验室。 学院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4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4个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层次在校学生1229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90人,硕士研究生258人。已培养毕业生7666人,其中有7%的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有35%的本科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还有部分同学分别考取了北大、清华、哈工大、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9人,教师48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名,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20人。中科院院士、水资源研究与管理专家林学钰教授,国内外知名的环境专家杜尧国、董德明、林年丰、赵勇胜、汤洁、马小凡、张兰英、张凤君教授,水文学及水资源专家廖资生、曹剑锋、杨悦所、卢文喜、迟宝明教授在我院任教。 近5年来,全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7项。有72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98篇。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同行建立了科研和联合办学的合作关系。主持过多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赴国外开展合作研究30余人次,曾多次聘请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等专家、学者到本院进行学术交流和举办讲座,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院重视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立了“大学生学术指导委员会”和“环境保护协会”,其中在校生的协会会员已达536人。全院师生围绕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以地球日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了宣传、调研、讲座、论坛、讨论和辩论赛等一系列的校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巩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浓厚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环境与资源学院在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预测、开发利用与管理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源环境学院2018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

资源环境学院2018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和《兰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参评范围、标准与申请条件 第一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涵盖范围为我校全体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其中博士生修学年限不得超过4年,硕士生修学年限不得超过3年。 第二条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 第三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各类活动;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身心健康; 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五、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参评内容包括硕士或博士就读期间取得的科研业绩、社会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及日常综合表现。科研业绩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承担科研项目、获奖以及申请专利等情况。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研究院/西部环境实验室。必须至少有一篇以自己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参评科研业绩不能重复使用。

六、在读期间,不得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或违纪受处分记录。欠费研究生不能参评。 第四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杜绝弄虚作假。 第五条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且在硕士阶段获得国家奖学金时的成果不能用于博士阶段国家奖学金的评选。 第二章评审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学院成立研究生奖助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助委员会),统一负责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包括评审细则制定、评审材料审核、评审结果公布与解释。国家奖学金由奖助委员会在全院范围统一评审标准、统一评审程序和统一组织评定。 第三章评审程序 第七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凡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本人须如实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经导师推荐签字、学科点负责人审定签字后提交奖助委员会。 第八条奖助委员会负责对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进行评审,确定获奖研究生名单后,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评审领导小组审定。 第九条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研究生,可在公示阶段向奖助委员会提出申诉,奖助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学生对奖助委员会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学校公示阶段向学校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第十条国家奖学金的评审计分标准主要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承担科研项

附—说明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复试 ArcInfo上机试题(2008)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0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上机试题 (ArcInfo部分) 各位同学,欢迎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本套试题为本次复试上机试题的ArcInfo部分,请确认这与你计划参加的考试内容相同,否则,请向考场监考老师咨询。 请将你的身份证、准考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放在电脑桌右上角,以备监考老师检查。 为保证考试顺利进行,请仔细阅读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 1. 试题共三部分(第一、二部分为必答题,第三部分为选答题,请注意试题说明),总计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整(9:00~11:00)。 2. 不得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U盘、手机等;不得使用参考书籍和资料;所有试题请自行完成,严禁相互讨论。 3. 软件环境为ESRI ArcGIS Desktop 9.0,包括ArcMap, ArcCatalog, ArcScene,你可以使用(仅限于使用)所在计算机上安装ESRI ArcGIS Desktop 9.0软件提供的帮助文档。你可以(仅限于)选择ESRI ArcView 3.3 软件作为替代软件完成考试,期间由于软件功能所限导致的部分考试内容不能完成的责任由考生承担。 4. 请自行设置软件环境和配置参数。 5. 在考试过程中,若计算机出现故障,请及时通知监考老师,以免耽误你的考试时间。 6. 答题完毕,请举手示意监考老师可以进行现场测试和检查,该过程中需要你的合作。 7. 请注意按照试题中要求进行答题。 2008年4月17日

第一部分:数据认识(必答部分,计30分) 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操作: 步骤1:说出目录origin1中的Shape数据空间要素类型(点、线、面)。(4分) 步骤2:说出该数据的空间参考名称(坐标系统)。(6分) 步骤3:查看并说明该数据都有哪些字段,这些字段分别是什么类型?(6分)步骤4:说出该数据中包含的空间要素个数。(6分) 步骤5:对该数据所表示的空间对象含义、来源、用途及其它相关情况进行说明。(8分) 答题记录区(第一部分) ArcCatalog 左侧资源管理器里选择该文件,选择右侧的Metadate标签,看文件描述。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和反思,提出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不合理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分析了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提出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指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以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持续环境保护 引言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使得资源消耗过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我国而言,森林面积逐步减少、土地侵蚀严重、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能源短缺、大气与水资源等污染严重。而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把自然资源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无偿挥霍,只看到经济的发展而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那么人类离灭亡的距离也就不远了。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中阶段,环境问题依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覆盖率从建国起就一直迅速下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水域和大气污染逐年严重。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十五”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完全实现,基本上只完成目标的一半左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环境的有效承载量,各大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正在经受百年来最严重、最困难的环境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多发,对其应该采取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治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而且建立了各类环境保护组织。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人人环保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 变动性 自然资源的定义一直在延伸,其广度和深度都在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随着不可再生资源被逐渐消耗和地质勘探出新资源的发现,自然资源总是在不断变化,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才能丰富自然资源。 2 有限性 自然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有限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数量少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它是地质活动几百万年形成的,不是认为可以重复的,其未来趋势就是越来越少。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如果取某个区域来说,其能量也是有限的。水资源虽说是可以循环使用,但是每段时间内其使用也是受到限制的,如果利用超出了其承受能力,那么良性循环就会转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时代发展人类认识水平来看,自然资源必然是有限的。 3 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正是其有限性的直观反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是一定的,但是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正好构成了其稀缺性的自然属性。

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2年资环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根据我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按照“质量第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复试录取方案。 第一志愿上线生和调剂生分两批进行复试,第一批为第一志愿上线生。我院各专业的复试线为相应学科门类的A类国家线。现将第一批复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复试组织机构 1、学院复试领导小组 组长:黄巧云 组员:冯永平、谭文峰、鲁剑巍、刘震、魏鹏、刘凡、蔡崇法、冯雄汉、朱端卫、贺立源、徐芳森、赵竹青、胡荣桂、汪善勤 2、各专业复试小组 1)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复试小组: 时间 4月17日上午8点30 地点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组长:贺立源秘书:苗洁 复试学生名单:罗云、钱进、张煦、方益杭、陈冬洋、张依、刘斯静、李林蔚、管吴弘、 李谕茜(农业信息化) 2)土壤学复试小组: 时间 4月18日下午2点地点资环楼515 组长:刘凡秘书:荣兴民 复试学生名单:石含之、齐永波、邓佳、林迪、张彦、吴家龙、杜辉辉、郭沛、占顺、 李士娜、卢胜、陈红凤、王丽、周敏、田哲、崔双双、刘赞、梁佳、曹亚非、谭兰兰、吴晓红、张仙丽(农业资源利用) 3)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复试小组: 时间 4月18日上午8点地点资环楼204 组长:朱端卫胡荣桂秘书:汪明霞 复试学生名单:赵鹏飞、李晶、兰晶、刘晶晶、阮博、许鹏、彭磊、周维、申春华、程月、吴育阳、龚荔、侯黄鹂 4)植物营养学复试小组: 时间 4月17日上午8点地点资环楼204 组长:徐芳森秘书:耿明建 复试学生名单:华营鹏、张萌、孙浩燕、李亚林、雷晶、李岚涛、苏少康、牛玉杰、朱冰心、夏全杰、张智、王鹏程、淮泽勋、邱超、郝方泽、刘涛、栾好安、王琳、李沙莉、李鹏飞、张会、邓芳、刘磊超、陈燕玲、林亚蒙、刘若冲、秦自果、张金良、陈运、李巍、赵敏、魏贤、马丹蕊、徐守俊、武松伟、郑亚伟、王艺霖、杨锐、黄小耘、艾志勇、任然、袁盼、疏仁宗、朱慧杰、 冀步方、胡清玮、程洋、邱韵心 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试小组: 时间 4月17日下午2点地点资环楼515

2020中图版地理必修2 第1章 第3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重难点) 3.掌握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重点 )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4.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 因素影响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提高。但是,当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误区警示]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 辨析:“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尽管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还有其他因素,如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等。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能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环境承载力。如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承载力高。 (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4)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5)有关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必定越小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提示:(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