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一)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一)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一)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一)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而且,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开发幼儿个体的潜能,更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精神的延续。因此,培养创造力应从幼儿教育抓起。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游戏活动探索活动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已经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又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

1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

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做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活动。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

2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1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我国,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是按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来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当认识到,在这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

丰富的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因素。

2.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探索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大胆探索、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的探索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2.2.1营造自由、宽松的创造氛围。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唯有玩,才能在玩中进行创造。我们要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以玩的形式组织并与幼儿共同参与探索活动,使幼儿能愉快参与,并鼓励幼儿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的玩、创造性的玩。

2.2.2提供可供幼儿探索、创造的材料。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中激发创造的动机。例如在区角活动的探索区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磁铁、铁针、别针、木棒、布条、棉签、塑料制品等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2.2.3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在探索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常把“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想一个和他们不一样办法怎样?”“让我们来听听你的好主意!”“你的办法是自己发明出来的吧?真棒!”等一些激新励异的话常挂在嘴边,给幼儿的思想、行为松绑,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幼儿创造的智慧迸发灿烂的火花。

2.2.4鼓励、引导,不断推动幼儿的创造。在探索活动的整个活动中,老师一直要给幼儿鼓励鼓劲,当幼儿成功了老师要及时称赞加以表扬,幼儿

失败了,无心探索的时候,要及时鼓劲,使幼儿坚持到底,直至柳暗花明,获得成功。老师在活动中,还要不断有新的要求来激发幼儿推动创新。2.2.5接纳幼儿的犯错和失败。众所周知,任何创造都不可能一次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我们经常出于好心,想让幼儿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急着示范、纠正,其实这恰恰是剥夺幼儿从失败中学习、创造的权利,对幼儿创造性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我们老师不急于纠正和示范,要让孩子自己总结教训自我调整,这种做法看似无情却有情,是真正对幼儿的理解和爱。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常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儿童时期就培养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和材料 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探索创新 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创新能量。 二、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显得特别投入,主要原因是有可操作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有几 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 2、提供的材料应富有科学因素。如在“易倒和不易倒” 活动中,提供的粗细不同的材料,高度应一样;轻重不同的一 对材料,外观应一样。又如活动“斜面上的发现”中,为了探索光滑和粗糙的坡面上,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所提供的坡面光滑与粗糙应很明显。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1、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这个半圆像什么”,“这条弯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门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维,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 又如在“软和硬”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东西,幼儿发现自己身上头发、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骨头、牙齿、头是硬的。再引导幼

幼儿语言发展论文

思考童言奥秘 摘要: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幼儿期是语言获得(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一、幼儿语言发展概述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幼儿期是语言获得(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儿童具有一种先天的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脑成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简单来说就是,母亲话多,幼儿自然就能获得更多语言方面的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反之,幼儿语言功能未得到激发,其语言发展就相对慢一些。(二)环境因素:皮亚杰强调儿童言语获得需有言语模仿的情境,使之有练习言语的机会,并在人际交谈中有转换语法结构、灵活运用的条件。幼儿语言发展要从个体言语向社会化言语发展,幼儿言语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体现。生活状态丰富多彩的幼儿不仅表现出较多的言语功底,而且还表现出乐观、主动的良好品质,反之,生活圈子狭小的幼儿就会显得更胆怯寡言。 (三)后天因素(教育因素) 1、家庭环境:根据不同地域,幼儿会在成长中接受母语并从中获得言语经验,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个具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家庭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功效必定是显而易见的,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可以轻松获得更多有效的语言经验。 2、集体环境:幼儿通过各种机会获得与人交流的本领,在与人交际中遇到困难或解决或试错,都没关系,在集体环境中获得的语言经验更真实具体。 三、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1、言语前期:(出生-1周岁)的准备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为婴儿简单发音阶段。从哭叫声到类似元音a\o\u\e和辅音b\k\p\m等声音,半岁左右咿呀学语体现其对语声和言语情绪发生反应,1岁前对语言刺激做出积极反应,并学话萌芽,进行言语模仿。 2、初步掌握语言期:1-1.5岁能说出具有概括意义的真正词,对于言语前期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此时,具有单音重叠、以词代句、以音代物等特点。 3、较漫长的掌握语言的语法结构期:3岁前自然获得或学习短语和简单陈述句,能理解简单的童话故事、儿歌;4-5岁儿童复杂句和复合句发展较快,6岁幼儿语言发展较完整,能理解较复杂结构的语句,以及较复杂情节的故事。 四、幼儿语言发展的培养、教育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

幼儿创造力概述

幼儿创造力概述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和智商有点相关,但不是绝对有关。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有好创造力的人,却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创造力除了“智力”之外,还包括了5个重要的能力: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流畅力。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培养宝宝创造力的作用和意义 创造力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最新的研究指出,相比智商而言,想像商数更能准确地预知宝宝未来的学业是否成功。因此,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是爸爸妈妈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让你的宝宝成为原创的思考者,让他从小就明白:许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宝宝长大以后,他会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创造力本身会让他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快乐。 3-5岁是宝宝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等也发现,3-5岁是宝宝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宝宝同样也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这到底是 为什么呢?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宝宝在婴幼儿期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宝宝的游戏活动很少约束,宝宝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宝宝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宝宝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所以创造性思维发展 良好。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就要开始面对学习活动,这时的家长和老师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此时强调的是宝宝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视宝宝能否正确地思考。 他们会告诉宝宝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宝宝的行为又随时受到成人们的监督和评价,当宝宝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宝宝 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宝宝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乖乖地向 着成人们想要的答案思考着,这样自己便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和奖励。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6岁宝宝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二)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知觉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言语听觉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探索活动的协调。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

西。 2.动觉 (四)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二)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四、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的活动 1.适应现象

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论文: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思维家庭环境 一、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

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三、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

学前教育之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发展

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发展 齐润仙中幼网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玩好游戏的关键;让幼儿亲自去观察,感知体验生活,在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之后,再为他们创设自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游戏的环境气氛。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儿童活动的第一需要。角色游戏则是幼儿最喜欢、开展最广泛的一种社会性的模仿活动,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当今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相当一部分还受着传统教育观与儿童观的束缚,在指导思想、游戏内容、组织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和要求不相适应之处。不少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只是为完成教学计划,为观摩检查而进行,失去了角色游戏的意义。 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其目的就在于彻底转变传统的游戏观念,进一步探讨角色游戏的有效途径;发挥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创造力的作用。 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游戏环境 角色游戏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丰富的生活印象和知识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是幼儿维持探索热情、保持游戏兴趣和发展创造力的前提。而在以往的角色游戏中常常出现主题匮乏、动作单调、情节呆滞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扩大其视野,让他们亲自去接触社会,到大自然中体验、感受生活,为游戏存储丰富的生活表象和知识经验。如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医院、裁缝店、饭馆、理发店、百货商店等,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介绍他们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情况,让幼儿亲自实践和感受。在参观医院时我们请大夫给幼儿看病,让幼儿亲自去挂号、取药等。之后,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医院看病”的时候,有的扮医生,有的演护士,有的当病人……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惟妙惟肖,生动活泼,充分显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增加动手操作机会

幼儿记忆策略的操作效应和培养方法

幼儿记忆策略的操作效应和培养方法(二) 二、教师培养幼儿记忆策略的方法 (一)重视对幼儿记忆策略的研究和培养。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的教师均能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来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要结合教学去培养幼儿的记忆策略,没有认识到培养幼儿记忆力的根本在于让幼儿靠握记忆策略,幼儿一旦掌握了记忆策略将大大提高其记忆的操作效率。教师应抓住幼儿记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来培养其记忆策略,进而达到培养幼儿优良的记忆力的目的,以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为幼儿整个心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充分的条件。 (二)注意培养幼儿记忆的有意性和策略意识。前面已经介绍过,记忆的有意性是元记忆产生的首要条件和标志,高水平的记忆策略必须以记忆的有意性为前提。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记忆策略,就必须首先从培养幼儿记忆的有意性和策略意识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识记任务,了解材料的意义,产生记住材料的较强烈的动机和紧迫感,积极寻找办法记住材料或提取出相关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好的记忆办法,同时还要有计划地针对当前材料教给幼儿各种有效的记忆策略,通过让幼儿比较用一定的方法帮助记忆和死记硬背两者之间效果的差异,幼儿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掌握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进而会大大提高他本人记忆的有意性和策略意识。 (三)识记材料难易适当,具有兴趣性。由于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受材料的性质影响较大,抽象的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难度太大的材料,往往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因而记忆的效果肯定会差;而难易适当的,富有兴趣的材料,首先就能吸引其注意,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可为记忆策略的学习和掌握提供一个较好的动机条件和基础。 (四)教给服儿各种具体的记忆策略。1.协同记忆法。是指让幼儿多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机体觉等感觉)协同参与记忆活动的策略。认知心理学认为对材料的感知越细致,对大脑输入的信息则越精确,储存的材料也会越准确。协同记忆法可在幼儿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向幼儿大脑输送有关信息,从而提高幼儿记忆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幼儿这种策略。例如,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体会和掌握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物的特征,并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 2.归类记忆法。前面已介绍过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材料进行组织记忆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记忆策略,具体体现了识记者对材料的信息加工能力。而归类记忆法则正好可提高幼儿对材料的组织水平,提高其储存和提取的效应,因而培养幼儿这一策略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启发和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归类记忆,进而使幼儿逐步掌握这种策略。例如,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了各种蔬菜的外形特征和对人类的用途以后,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求幼儿归类记忆各类蔬菜的可食部分,再按可食用的同一部分的类别来记住各种蔬菜。 3.分合记忆法。指在记忆有些着料时,教师教幼儿先把材料分成几个意义相对独立又前后相互联系的小组块,让幼儿按顺序记住各组块之后再联合识记成整体的策略。例如幼儿在识记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一个人成年后的创造力如何,重要因素之一,是看其在儿童暑期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和保护,得到怎样的开发和保护,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家庭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创造力:家庭环境;开发途径;培养方法 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众所周知,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并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对每个家庭来说,面对21世纪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局面,如何调整好家庭教育策略,使自己的下一代更好地适应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已成为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其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关键环节,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一代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有用人才。心理学认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亦复如此,也能构建出新颖、独特的新事物。只是,他们的创造与成人不同:他们创造的新产品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搭成小猫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图画,这些对成人或许不是新鲜事物,甚至于被认为纯属胡思乱想,但对儿童而言却是全新的。这些完全可以视为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视为真正创造力的雏形。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发现和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前提就是,家长自身的观念和素质。 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的创造力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有变化也不大,而儿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随

幼儿园发展论文

幼儿园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适调 幼儿园的管理需关注以下的细节: (一)幼儿园的色彩:幼儿园的建筑、各种文本、植物、园服、环境创设等方面应具有色彩的意义和价值,原则上要温馨、舒适、色彩明亮、淡雅。 (二)幼儿园的声音:对幼儿园而言,噪之音的控制、谐之音的训练、乐之音的应用是必要的,要轻言细语,娓娓道来,欢歌笑语,呢喃絮语。 (三)幼儿园的教室:教室的空间与班额大小、教室的温度、教室的湿度、教室的采光度、教室的布置等就是细节。幼儿园要成为孩子最好的去处,教室对他们有精神的感召力。(四)幼儿园的书屋:学校、幼儿园是读书的场所,可幼儿园的图书室没有进入幼儿的学习历程,图书陈旧、空间狭小、远离课堂教学和教师研究。要让教育的明灯照亮学校幼儿园黑暗的图书室,让书香浸润校园,阅读点亮人生! (五)幼儿园的厕所:幼儿园的厕所缺乏了什么?缺少了手纸,缺少了香水,缺少了洗手液。透视地看,我觉得是缺少了对师生生存状态的关怀,缺少了真实的、看得见的教育,让厕所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想之地。 (六)学校、幼儿园的标识:学校幼儿园的标识,是学校、幼儿园形象的标志,是学校、幼儿园的形象识别系统。幼儿园应注意“学校、幼儿园形象设计”这一细节,让标识彰显文化内海,传递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七)学校、幼儿园的符号:“让学校、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注重学校、幼儿园墙面符号的设计,应成为学校、幼儿园的共识。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精神。 (八)学校、幼儿园的树木:“花园学校”、“绿色学校”也许不仅仅是学校、幼儿园环境美的符号,更应该是一种学校、幼儿园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幼儿园文化的一种象征,是一扇窗口,一面旗帜。 (九)学校、幼儿园的典礼:典礼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纪念;典礼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有品位的学校、幼儿园一定要用心办好典礼,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值得终身回味的学校、幼儿园生活和成长经历,让美丽、快乐、幸福的回忆伴随孩子的一生。 (十)学校、幼儿园的节日:节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更是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契机。我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校、幼儿园过几个有意义的不同的节日,让其成为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十一)学校、幼儿园的校车:校车车门踏板距地面的高度、车门踏板的阶梯级数、车门宽度、车门框的软胶皮的厚度、校车座椅的排列、校车内装饰、校车外装饰、校车限速值、保险措施、驾驶员素质与学生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校车应定制。 (十二)学校、幼儿园的源泉:加强学校幼儿园的学科建设和五大领域课程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是学校、幼儿园发展的源泉。 (十三)学校、幼儿园的人事:粗放的学校、幼儿园人事工作,缺乏教师成长促进计划;缺乏与每个教师的促膝谈心并引导其明确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不关注学科群体教师的集体工作方式、学科教学的理念与行为方式;不关注教师个体的学校生存状况,不能发挥情感沟通的作用。 (十四)学校、幼儿园的骨干:只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十五)学校、幼儿园的助手:家校合作、家园共育,要注重培养理解型和教育型的家长。

儿童创造力发展

儿童创造力发展 一、研究背景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对于创造 力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而研究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是儿童整个心理 方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其儿童的创造力与学校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联。 二、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研究者往往因研究的取向不同而对创造力 有不同的定义。过去有关创造力的研究不外乎从历程1、个人的特质2、产品3,以及压力环境4四方面进行讨论。历程的观点着重于分析产生创意的过程与阶段;个人特质的观点注重于探讨高创造力者应具有的 人格特质;产品的观点着重于界定创造性产品的标准;而压力环境的 观点则着重于探讨压力或环境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三、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不断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基本 技能和行为规范,且通过思维的有效发展,小学时期的儿童在创造力 方面有着实质的进展。5 (一)小学时期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1.进入小学后,在教师的影响下,其想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 儿童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2.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度到可 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二)各科学习中小学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1.通过我国台湾学者贾馥茗对语文科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进行的实验研究6,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学习中儿童创造力是向前发展的,进行创造性教学是可以加速其进展的。 2.我国台湾学者贾馥茗也对数学科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7,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儿童的创造力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而科学的教学则会加速这种发展。 四、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学校因素 (一)学校教育对儿童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文献探讨8-10,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正面学校因素为: 1.学校课程提供思考能力的训练。 2.教师提供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榜样。 3.教师表达对学生创造力表现的期望与信心。 4.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5.同辈榜样的学习。 阻碍创造力发展的教育因素为11: 1.教学中的偏差妨碍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2.陈旧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心理压抑感妨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二)学校创造力教育的重点 我国台湾学者葉玉珠通过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学校教育应该加强的方面12: 1.培养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3.加强收集资料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上课讲义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 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比如,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物体。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幼儿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主题,应从课堂内容、主题活动、游戏等方方面面着手去发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 一、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幼儿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它更异想天开、更别出心裁,也许并不与现实相符,但这便是幼儿创造力的独特之处。 1.模仿性 创造与模仿本就是一对双生姐妹,相伴而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幼儿的大脑世界最初是一张白纸,他没有很多经验可以参考,所以更多的是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模仿,在模仿中却能加进自己独特的点子。 2.自发性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一种随意行为,是幼儿自发地、自主地发生,没有什么既定的计划与目标。 3.灵活性 幼儿的创造活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不会照葫芦画瓢,他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意识,探索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同于他人。 4.差异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不同性别的儿童、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创造性强,有的幼儿创造性弱;有的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创造力弱,而在另

一个方面的创造性却很强;有的幼儿的创造性发展的比较早, 而有些幼儿的创造性能力发展的较迟。 5.低价值性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幼儿自发的、随意的一种行为,由于其年龄特点,经验有限、认知有限,其创造性的活动并不能直接变成有利于社会的发明创造,并不能给世界、社会带来可观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始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家长对小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送到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去留洋。在国外学习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中国孩子的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基础知识较扎实、学习认真刻苦,常常为外国师生所赞服。但当他们走进实验室、设计方案、参加讨论课时,往往让老师们感到很困惑,甚至失望的是他们的动手能力之低下、创造能力之缺乏。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思索: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落伍了,教育理念是不是已经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呢? 虽然在教育领界不少的专家、学者早已发现这些问题,甚至家长也若有洞察到,关于教育方式、方针的改革呼声也不断高涨,但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督促孩子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大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能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当前最主要的是要从幼儿阶段开始,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1.从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认知、经验都还很不成熟,语言的发展有限。因此,幼儿更多的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对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 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幼教论文 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音乐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内心活动。所以教师应该创造性地教,让幼儿创造性地学,通过这样的创造性活动,让幼儿主动学习,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通过论述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三个途径和在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幼儿;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是现代教育的首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这表明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身上存在着创造力,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但是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科学的、多元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耐心的为幼儿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处处以百倍的耐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创造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创造潜能,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垫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那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们通过以下三个主要途径来实现。 第一、大胆想象,让音乐欣赏充满活力。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多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具有特点的音乐,利用音乐的这一特征,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进行自由地想象,以此用语言或动作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欣赏江苏民歌《拔根芦菜花》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跟着音乐大胆想象大家在农田里插秧唱歌的情景,在一遍遍欣赏音乐的时候,就能够根据音乐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在这种丰富的联想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第二、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魅力无限。 所谓创编歌词就是为现有的歌曲增编新歌词或增添部分歌词,幼儿天生地喜欢自编自唱,这是一种在音乐教学中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很好方式。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运用旋律或近似旋律在自由、积极的状态下自发进行的。因此与幼儿的言语能力、生活经验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丰富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语言经验,然后再要求幼儿进行相关创编,这样幼儿才能做到创编内容多样化、个性化。 第三、自编动作,让韵律活动充满个性。 在韵律活动中创造主要是通过一些艺术性的形体韵律动作,跟随音乐进行创造性表演。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组织韵律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并为歌曲配动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幼儿做动作时,教师尽量不做,在一旁注意观察,发现幼儿有了好的动作,立即请他在集体面前表演,教师作正确评价,鼓励其他幼儿也用自己的方法,凭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做与音乐韵律相应动作,这样,既给予自由创造的弹性,同时也引发他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3岁以前的幼儿,其记忆大凡不能永久保持;3岁以后才会出现终生难忘的记忆。 2、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比较困难的材料的回忆成绩,记忆之后1—2天内最佳,而不是如我们大家认为的在记忆刚刚完成的时候。 3、3岁前的幼儿更加倾向于没有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记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时,幼儿也会有目的的去记忆,也能够在记忆的时候付出努力,就记忆效果而言,整个幼儿期都是没有目的,不需付出努力的记忆方式要好。所以,家长常常会惊异于孩子什么时候认识这个字的,也许是在你无意中跟孩子讲路牌的时候,也许是你拿着本书随口告诉孩子书名的时候,也许是你带孩子上超市问他想吃什么的时候,也许是.....孩子就是在这些不经意间记住了很多东西的。 4、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好于语词记忆,也就是说,如果你让孩子分别记忆10张图片和10个与图片内容相同的词语,孩子对图片的记忆效果更好。 5、5—6岁的幼儿在记忆时会采用诸如反复背诵、整理材料、意义识记等记忆策略。 三岁前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好久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上学前儿童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光鲜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剧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大凡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屏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但是学前儿童也 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准 儿童记忆的精准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准表现在记忆不统统、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 这是由于记忆不精准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提升幼儿记忆力的策略

提升幼儿记忆力的策略 策略1 感官联合法 让幼儿把眼、耳、鼻、口、手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参与记忆,其记忆的内容将更加准确持久。如当幼儿认识一种新水果——柚子时,家长应该让幼儿掂掂柚子的重量,摸摸柚子的表皮,看看剥柚子皮的过程,观察柚子肉,并尝尝味道,还可以与桔子、橙子作比较。 策略2 分类比较法 一个实验:给幼儿呈现8张卡片,上面分别印着水果、家具、天体和家禽等图像,让幼儿记住图片上的名称。许多幼儿不懂得根据分类来记忆这些名称,一般只能记住4个~5个。但在试验者帮助幼儿分类以后,大多数幼儿都能记住全部的名称。因此学会给东西分类是训练提高记忆力的一个方法。家长应该找到幼儿能够理解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帮助幼儿识记。像认识蔬菜,就可以分成“叶子类——青菜”、“果实类——西红柿”。除了分类,还可以让幼儿对事物进行区别比较,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比如菠菜和白菜,家长可以问:“这两种菜的叶子、梗有什么区别?”引导孩子进行观察。 策略3 逻辑顺序法 一个物品、一个故事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幼儿若想轻松记住一个整体就应该学会将物体分成若干个部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记。例如,记住一个

故事时,就应该记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结果等;记一株植物时,应该按照花、果实、叶子、茎和根来识记。 策略4 联想发散法 记忆需要思维的支持,我们还可以发挥幼儿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识记材料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会更有益于记忆。如记忆数字时可以让幼儿去联想:“1”像一根小棍、“2”像一只游泳的小鸭、“3”像一只小耳朵……总之,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像,找到思维记忆的乐趣。 提示 2岁~3岁的幼儿只会无意记忆。家长没有必要事先提出记忆任务,但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回忆刚才接触的事物。比如,父母带孩子逛玩具柜台,离开后让幼儿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最喜欢什么玩具等。或者可以对刚讲过的故事提一些小问题让幼儿去回忆,为以后完成记忆任务做准备。等到幼儿上幼儿园后,家长就应该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开始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力,而不是追求记忆的数量。所以识记材料不需要是汉字或科学、数学知识,而应该接近生活经验、难度适中、形象生动,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各种材料做成的形状各异的小卡片,小模型等。家长的提问也应比较自然,不应造成幼儿的紧张,使幼儿过于注重结果,而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_王小英

2005年第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 12 2005总第214期Journal of N ortheast N ormal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 o 1214 [收稿日期]2005-01-01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幼儿创造人格与创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 (课题批准号:DHA030149) [作者简介]王小英(1963-),女,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 王小英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本文首先从宏观的视角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对193名3~7岁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具体深入的实证研究,得出了4点结论。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建议。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发散思维;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 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5)02-0149-06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与标志之一,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使人类的创造力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其中也包含着创造的潜能。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发出幼儿的创造潜能,这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图根据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索,以期为幼儿创造性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心理学依据与教育教学对策。 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一)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陶行知曾经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幼儿的创造力, 我们既不可低估,也不可盲目地拔高,将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混为一谈。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创造力在质上、量上、目的性以及价值等诸多方面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其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水平及特点。 1.幼儿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幼儿的创造力不像成人的创造力已基本定型,变化幅度不大,相反,幼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经验日益丰富,心理发展渐趋成熟,个性逐渐形成,其创造力发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幼儿创造活动类型和范围有了变化;第二,幼儿创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断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逐渐从无目的创造向有一定目的、解决问题式的创造过渡;第三,幼儿的创造产品由仅具有个人价值和意义逐步向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方向发展[1](P41)。 2.幼儿的创造力属表达式创造力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泰勒根据产品新颖独特性和价值大小的不同,将创造力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表达式的创造、技术性创造、发明式的创造、革新式创造和突现式的创造。泰勒指出,在五个层次的创造力中,表达式创造(指以自由和兴致为基础,因情境而产生,随兴致而感发,但是却具有某种创意的行为表现)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进行系统的学习,知识经验积累比较薄弱,这种 ? 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