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的毒性机理

乙二醇的毒性机理

近年来,随着乙二醇的广泛应用,它的毒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关注。乙二醇是一种具有双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毒性

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肝毒性和生殖毒性。本文将从乙二醇的毒

性机理方面探讨这些毒性的具体表现。

一、神经毒性

乙二醇的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实验

研究表明,乙二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如细

胞膜的电位、神经递质的释放、细胞核的转录等。乙二醇可引起

大脑中ATP酶活性的降低,从而使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一定程度上导致脑细胞的死亡。此外,乙二醇还可抑制神经元活性,干扰神经冲动的传递和信息的处理,这些影响最终导致中枢

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二、肝毒性

乙二醇的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脏的损伤和压力。实验研究表明,乙二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肝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如酶的活性、

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等。乙二醇可引起肝脏中的ATP酶活性降低,从而使肝细胞能量代谢受到影响,细胞内乳酸和葡萄糖的代

谢紊乱。此外,乙二醇还可干扰肝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和解结酶的

活性,导致细胞内环境失衡。这些效应最终会对肝细胞的分泌、

代谢和排泄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肝脏的损伤和压力。

三、生殖毒性

乙二醇的生殖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男性精子的损伤和对女性卵子

的影响。实验研究显示,乙二醇可通过影响生殖系统的生理和代

谢功能,干扰性激素的分泌和作用,进而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和发育。乙二醇可引起睾丸和卵巢细胞的DNA损伤,抑制精子和

卵子的代谢和能量供应,从而阻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发育和分泌。此外,乙二醇还可对精子和卵子的形态和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影

响精子和卵子的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乙二醇的毒性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肝毒性和生殖

毒性。它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体的生理和代谢功能,如细胞膜、酶、神经递质等。这些毒性效应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需要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和

防护措施来降低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乙二醇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新)

乙二醇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乙二醇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UN编号: 分子式:C2H6O2 分子量:62.07 CAS号:107-21-1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熔点(℃)-13.2 相对密度 (水=1) 1.11 相对密度 (空气=1) 2.14 沸点(℃)197.5 饱和蒸汽压(KPa) 6.21(20℃)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属低毒类 LD50:小鼠经口:8.0-15.3g/kg,大鼠经口:5.9-13.4g /kg LC50: 健康危害 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报。吸入中 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 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 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死亡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10 燃烧热(kJ/mol) 281.9 引燃温度(℃) 爆炸极限%(v/v)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防止洒漏。 泄露处理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运输信息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乙二醇的毒性机理

乙二醇的毒性机理 近年来,随着乙二醇的广泛应用,它的毒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关注。乙二醇是一种具有双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毒性 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肝毒性和生殖毒性。本文将从乙二醇的毒 性机理方面探讨这些毒性的具体表现。 一、神经毒性 乙二醇的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实验 研究表明,乙二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如细 胞膜的电位、神经递质的释放、细胞核的转录等。乙二醇可引起 大脑中ATP酶活性的降低,从而使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一定程度上导致脑细胞的死亡。此外,乙二醇还可抑制神经元活性,干扰神经冲动的传递和信息的处理,这些影响最终导致中枢 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二、肝毒性 乙二醇的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脏的损伤和压力。实验研究表明,乙二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肝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如酶的活性、

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等。乙二醇可引起肝脏中的ATP酶活性降低,从而使肝细胞能量代谢受到影响,细胞内乳酸和葡萄糖的代 谢紊乱。此外,乙二醇还可干扰肝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和解结酶的 活性,导致细胞内环境失衡。这些效应最终会对肝细胞的分泌、 代谢和排泄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肝脏的损伤和压力。 三、生殖毒性 乙二醇的生殖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男性精子的损伤和对女性卵子 的影响。实验研究显示,乙二醇可通过影响生殖系统的生理和代 谢功能,干扰性激素的分泌和作用,进而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和发育。乙二醇可引起睾丸和卵巢细胞的DNA损伤,抑制精子和 卵子的代谢和能量供应,从而阻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发育和分泌。此外,乙二醇还可对精子和卵子的形态和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影 响精子和卵子的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乙二醇的毒性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肝毒性和生殖 毒性。它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体的生理和代谢功能,如细胞膜、酶、神经递质等。这些毒性效应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需要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和 防护措施来降低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乙二醇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Et hylene Glycol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SGL (11)001 制订日期: 2017年1月18 日 国家应急电话:;?发行日期:2017年1月18日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成分:乙二醇 有害成分:?含量:?? C AS NO : 乙二醇 ≥99、5 ?107—21—1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类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可经皮肤吸收,大量饮用会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呕吐,疲倦,昏睡,呼吸困难,震颤,肾脏充血, 脂肪肝,闭尿,肺炎而死,低毒类、、 环境危害:对水体与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至少冲洗15分钟以上。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安置休息并保暖.呼吸困难给输氧。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立即就 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与导泻、严重者送医院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物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 反应,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得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与爆炸得危险。 有害物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四氯化碳,砂土扑灭,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甲醇乙二醇物料危险特性

1、甲醇是一种酒精,是无色、澄清、易流动性极高、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能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2、甲醇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其蒸汽与空气在一定 范围内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甲醇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会引起回燃。 4、甲醇的爆炸极限为 5.5%(V)~44.0%(V)闪点11 ℃。 5、乙二醇别名甘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的粘稠液体,具有吸湿性,可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6、乙二醇闪点为110℃,其爆炸极限是3.2%(V)~15.3%(V)。 7、DMC用作于溶剂、聚碳酸酯及农药除草剂的原料,他是无色透明、有刺激行气味的液体。能与乙醚、乙醇、不溶于水。 8、DMC的闪点为16.7 ℃,其爆炸极限是3.8%(V)~21.3%(V)。 9、甲醇在20℃的密度0.79 乙二醇在20℃的密度 1.1132 ,DMC在20摄氏度的密度 1.073 。 10、褐煤挥发分15—30%,燃点270℃左右,含水量30—50%,易风化破碎,进而易点燃。褐煤粉尘尤其容易引起粉尘爆炸。 11、在卸煤、输煤过程中,很多部位会产生煤尘,如煤尘与空气混合,并处于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在外界高温、碰撞、摩擦、振动、明火、电火花的作用下会引起粉尘爆炸。 12、褐煤起火时不能用密集水流冲,也不能用桶装水直接朝着火处泼,否则可能引起大量扬尘和产生水煤气(CO、H2),达到爆炸极限即可能产生空间爆炸,或加大燃烧火势,烧伤救火人。 一、甲醇 甲醇危险特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明火会引起自然。

乙二醇的化学性质

乙二醇的化学性质 乙二醇,也叫1,2-乙二醇或乙二醇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化学式为C2H6O2。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粘稠的液体,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性质 乙二醇是一种双醇类化合物,含有两个羟基基团。由于羟基具 有亲水性,乙二醇也是一种亲水性很强的化合物。与水分子形成 氢键,使其在常温常压下易溶于水,而且是可以自由混合的。 乙二醇是一种交链聚合的溶剂,常用于制备聚乙二醇(PEG) 衍生物。PE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与乙二醇形成酯键后,便可 得到各种功能化PEG。利用PEG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特定性质和 应用价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如药物缓释体、抗菌材料、纳米复 合材料等。 乙二醇还常用于溶媒、防冻液、制药和食品添加剂。在溶媒方面,它常用于石油、染料、树脂等化合物的生产和纯化过程中。 对于防冻液,乙二醇能够降低水的冰点,防止管道、设备在低温

环境下结冰。在药物方面,乙二醇作为溶剂,能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和吸收性质,增加药效。在食品中,它作为一种增稠剂,能使含水饮料稠度增加、口感更佳。 乙二醇还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常用于制备醛、荧光素、聚酰胺等有机化合物。其中,聚酰胺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广泛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涂料、胶水等方面。通过聚酰胺的改性,能获得各种应用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 在乙二醇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乙二醇的毒性。乙二醇进入人体后,会被肝酶氧化成对人体有害的甘醇醛。因此,使用乙二醇时应注意安全性,加强个人防护,将其存储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总之,乙二醇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上述应用,乙二醇还能用于染料、洗涤剂等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乙二醇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

乙二醇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 险处理:如误服或吸入过多,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如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眼睛接触,应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乙二醇是一种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分子式为 C2H6O2,分子量为62.7.它可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乙二醇的熔点为-13.2℃,沸点为197.5℃,相对密度(水=1)为1.11,相对密度(空气=1)为2.14,饱和蒸气压为6.21kPa (20℃)。乙二醇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消裂和爆炸的危险。因此,在使用乙二醇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高热和明火,并注意防范氧化剂和强酸。 乙二醇的急性毒性较大,LD50为8000~mg/kg(小鼠经口)、590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乙二醇的 侵入途径主要有吸入、食入和经皮吸收。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

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因此,在使 用乙二醇时,应注意避免误服或吸入过多,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如果皮肤接触乙二醇,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果眼睛接触乙二醇,应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如果误服或吸入过多,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在灭火时,应尽可能将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可选用雾状水、抗溶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应选择专用车辆,注意防护措施。在运输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泄漏情况,确保及时处理。 如果不慎接触该化学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果是吸入,应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需要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需要进行人工呼

乙二醇的腐蚀和毒害情况

乙二醇的腐蚀和毒害情况 1. 什么是乙二醇? 乙二醇也叫做1,2-乙二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甜味的液体。它的化学式为 C2H6O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乙二醇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聚酯、 溶剂、颜料、塑料、树脂、防冻剂等等。 2. 乙二醇的腐蚀情况 乙二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对于某些金属和合金材料,容易引发腐蚀现象。 乙二醇的腐蚀性对于人体、动植物等生物体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该物质会对环 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乙二醇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出现疏漏和泄漏,就会影响到土壤、水源、空气等方面,引发不良的生态环境现象。 3. 乙二醇的毒害情况 乙二醇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或大量接触该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首先,乙二醇的蒸气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影响,轻度的接触可能会引起头痛、 头晕、咳嗽等症状,严重的接触则会导致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其次,乙二醇还可以经过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如果皮肤接触乙二醇,可能 导致皮肤发红、发痒、水肿等症状;如果摄入乙二醇,则可能导致胃肠炎、肝损伤等。 此外,乙二醇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长期或大量接触该物质,可能增加患癌症 的风险。 4. 如何避免乙二醇造成的危害? 由于乙二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我们在处理该物质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 接触该物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乙二醇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严密的防护措施,防止 这些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同时,需要尽量将乙二醇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减轻其对人体的危害。 如果发现乙二醇泄漏或溢出,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求助。

5. 总结 综上所述,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是它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 危害性。因此,在接触乙二醇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同时,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也需要加强防护、严格管理。

乙二醇的毒性

乙二醇的毒性 乙二醇,化学式为C2H6O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和化学原料。 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合成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涂料、树脂等。然而,乙二醇不仅具有溶剂的优良性能,同时也是一种有毒 有害的化学品。本文将从乙二醇的毒性特点、对人体的危害以及 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乙二醇的毒性。 一、乙二醇的毒性特点 乙二醇是一种对水和许多有机溶剂都溶解的无色溶液。因此, 它能够深入到机体内部,对身体产生危害。乙二醇的毒性特点主 要表现在: 1.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代谢成甘醇酸,而甘醇酸具有毒性和侵 蚀性,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2.乙二醇是一种具有吸湿性的化学物质,因此易于损坏眼结构,导致视力丧失。

3.乙二醇会干扰人体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呼吸急促、心脏病发作等症状。 二、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 乙二醇可以通过吸入、直接接触或误服等方式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具体表现为: 1.皮肤接触:乙二醇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红肿和起泡,严重时还会导致皮肤溃烂和皮肤癌。 2.吸入:乙二醇的蒸气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出现咳嗽、气促、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中毒和窒息。 3.误服:乙二醇被误服后,会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植物人状态。 三、应对措施

针对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 减少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安全管理:有机工艺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对操 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操作遵守严格的安全规程。 2.防止直接接触:在操作乙二醇时,应当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乙二醇。 3.加强通风管理:乙二醇泄漏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通风 换气,避免乙二醇蒸气在空气中积累过多。 4.及时急救:如出现乙二醇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乙二醇,进行呼吸和循环支持治疗,尽早转送到医院救治。 总之,乙二醇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在操作乙二醇时,我们应该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直接接触,加强 通风管理,并及时进行急救治疗。在未来的工作生产中,我们需 要高度重视乙二醇的使用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 全防范能力,避免乙二醇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乙二醇MSDS

乙二醇MSDS 概述 本文档为乙二醇(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提供了相关信息,旨在提供使用和处理乙二醇的必要安全指导。 化学特性 - 分子式:C2H6O2 - 分子量:62.07 - 外观:无色、无味液体 - 沸点:197°C - 密度:1.113 g/cm³ - 可溶于水、醇类和醚类溶剂 危险性评估 乙二醇是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险特性: 1. 吸入或接触乙二醇可能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 2.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龟裂。

3. 高浓度乙二醇吸入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导致昏迷和呼吸衰竭。 4. 乙二醇蒸汽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急救措施 - 遇到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及时脱掉受污染的衣物。 - 遇到眼睛接触,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将眼皮拉开以确保彻底冲洗。 - 吸入乙二醇蒸气,应立即将患者移到通风处,并保持休息。如有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 若乙二醇误服,应立即给患者大量饮用水,并尽快就医。 持续防护 - 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乙二醇蒸气积聚。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呼吸防护设备。 - 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在乙二醇中,应使用防护霜保护皮肤。 - 在使用乙二醇时,避免与强氧化剂和酸类等物质接触,以免产生危险反应。

废弃物处理 - 乙二醇应正确分类、包装和标记,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 废弃物应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公司或机构处理。 紧急应对 - 遇火灾,迅速撤离人员,并采取灭火措施,避免乙二醇泄漏。 - 遇泄漏,迅速阻止泄漏源,并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泄露区域,并使用吸附材料清除泄漏物。 以上信息提供了关于乙二醇的一些基本安全和应急处理指导, 为确保安全使用,请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法规要求。 *注意:本文档中的信息仅供参考,请详细了解乙二醇的相关 安全信息,谨慎使用和管理。*

乙二醇的急救处理

乙二醇的急救处理 乙二醇是一种双醇类有机物,常用于制造涂料、塑化剂、催化剂等。但是,乙二醇也是一种非常有毒的物质,如果误食或皮肤吸收将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损害甚至致命。因此,在对乙二醇的应用和处理中,必须掌握其急救处理方法。 乙二醇的毒性 乙二醇可以通过口服、皮肤接触和吸入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其中口服是其最常见的中毒方式。乙二醇进入人体后,会在肝内被代谢成草酸,草酸会进一步加剧毒性。 如果人体一次性摄取的乙二醇量超过了身体代谢能力,会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症状包括头晕、晕眩、恶心、呕吐等,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抽搐、昏迷、心率不齐等。乙二醇的超剂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肾衰竭、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乙二醇的急救处理方法 如果人体吸食或皮肤接触了乙二醇,需要尽快采取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 如果皮肤接触到乙二醇,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到污染的部位。 如果有衣物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受污染的皮肤可以用盐水擦拭,但是不要使用碱性清洁剂或溶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将相关情 况告知医生。 2. 吞食或吸入 如果误食了乙二醇,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病人需要立即就医。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 让病人一直饮用大量的清水,以帮助稀释乙二醇; - 如果病人仍有意识,可以尝试让其呕吐,以减少乙二醇的吸收; - 如果病人昏迷或呼吸困难,应采取人工呼吸或进行心肺复苏。 3. 医院处理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 给病人注射透析液:通过肾脏代谢掉乙二醇和草酸。透析液常用的有碳酸氢钠、乳酸钠等; - 给病人注射己二醇:己二醇可以抑制乙二醇的代谢过程,避免产生草酸,减轻毒性; - 排除草酸:通过血液透析和其他方式把草酸排出人体,以减轻毒性。 乙二醇的预防 首先是避免自己进食或者接触到乙二醇的方法,应该把乙二醇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密封,在使用时也应该戴好防毒面具和工作手套等防护措施。同时,需要警惕未注明配方或制造商的液体或产品,因为它们可能含有乙二醇或其他有毒的化学物质。 结论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1.3 中文名称2: 甘醇 1.4 分子式C2H6O2 1.5 分子量6 2.0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乙二醇 2.2 含量 2.3 CAS No. 107-21-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 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 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 1.4ml/kg(1.56g/kg)即总量 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 裂和爆炸的危险。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乙二醇

乙二醇 中文名称:乙二醇;甘醇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 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 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 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 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 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防止洒漏。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 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 20 前苏联MAC(mg/m3): 5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乙二醇简介

乙二醇简介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CAS号 •4中文名称 •5英文名称 •6乙二醇的别名 •7分子式 •8外观与性状 •9分子量 •10蒸汽压 •11熔点 •12溶解性 •13密度 •14稳定性 •15主要用途 •16健康危害 •17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18乙二醇中毒 o18.1毒理作用 o18.2临床表现 o18.3实验室检查 o18.4诊断 o18.5治疗 o18.6预后 •19实验室监测方法 •20环境标准 •21泄漏应急处理

•22防护措施 •23急救措施 •24参考资料 1拼音 yǐ èr chún 2英文参考 Ethylene glycol 3CAS号 107211 4中文名称 乙二醇 5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6乙二醇的别名 甘醇 7分子式 C2H6O2;HOCH2CH20H 8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9分子量 62.07 10蒸汽压 6.21kPa/20℃ 闪点:110℃ 11熔点 13.2℃沸点:197.5℃ 12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13密度 相对密度(水1)1.11;相对密度(空气1)2.14 14稳定性

稳定 15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 16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相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报。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17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8.0~15.3g/kg(小鼠经口);5.9~13.4g/kg (大鼠经口);1.4ml/kg(人经口,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膜混浊、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反复吸入14/38人眼球震颤,5/38人淋巴细胞增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8乙二醇中毒 乙二醇为无色、无臭,挥发性小具有甜味的黏性液体,能与水、醛、酮混溶。主要用于工业原料生产,制造合成纤维、塑料、灭火剂、油墨、杀虫剂、胶黏剂、制冷剂等。可由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多见因误饮防冻液中毒。乙二醇在体内代谢为草酸和甲酸,中毒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肾脏损害。吸入140mg/m3蒸气有明显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 中文名称2: 甘醇 分子式:C2H6O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乙二醇 含量: CAS No. 107-21-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 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防止洒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冻液中乙二醇的毒性及其防护

防冻液中乙二醇的毒性及其防护 乙二醇 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味甜,具有吸湿性,易燃。相对密度 1.1088(20/4 C)。沸点198C。凝固点-11.5 °C。密度(真空,20C)1.11336g/ml。折射率n D(20C)1.4318。闪点116C。粘度(20C)21mPa・ s。比热容(20C)2.35J/(g -C)。摩尔生成热-452.3kJ/mol。熔解热187.025J/g。蒸发 热799.14J/g。表面张力(20C)48.4mN/m 蒸气压(20C)7.999Pa,自燃点412.8 C。与水、低级脂肪族醇、甘油、醋酸、丙酮及类似酮类、醛类、吡啶及类似的煤焦油碱类混溶,微溶于乙醚(1: 200),几乎不溶于苯及其同系物、氯代烃、石油醚和油类。 毒性: 人经口LDLo: 398 mg/kg,吸入TCLo 10000 mg/m A30 另有报道,成人口服致死量约为 1.5 ml/kg。但也有口服2L经及时抢救而存活者。 乙二醇毒性低,但其代谢产物毒性较高。 乙二醇在血浆中的半减期约为3〜5小时。由于乙醇与醇脱氢酶的结合力比乙二醇高100倍,因此, 当血液中乙醇浓度达21.7〜32.6 mmol/L(1000〜1500 mg/L)时,乙二醇半减期将延长至17小时左 右。 临床表现: 急性经口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似急性乙醇中毒,先兴奋后抑制,但呼出气无酒味。并可有恶心、呕吐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致肌阵挛。重症者可发生脑水肿、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由于其代谢产物 阻塞肾小管而引起肾脏损害在后期较明显,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曾有大量应用含本品的药物治疗湿疹而经皮吸收中毒,有昏迷、瞳孔缩小、脉搏缓慢等。 血清和尿中乙二醇浓度在中毒当天可明显增高。当血清乙二醇浓度>8.06 mmol/L(500 mg/L)时提示中毒严重。尿中可检出大量草酸钙结晶。血钙可降低。 处理: 去污染,口服者给洗胃时应防止呕吐物吸入肺.解毒剂可用乙醇或4-甲基吡唑(4-methylpyrazole, 4MP,均可抑制本品代谢,使其以原形随尿排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肌内注射可使乙二醇代谢产物转变为无毒产物。 (据报道乙醇可口服或混于5%葡萄糖液中配成10滋度缓慢静滴,乙醇最大负荷量为0.6g/kg, 使用中需常测定乙醇浓度,以调整其用量。4-MP首次剂量为10 mg/kg,静脉缓慢注射(15分钟);以后每12小时重复应用,剂量减少30%〜50% 4-MP的最大负荷量为15mg/kg,未见4-MP有明显副作

乙二醇原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乙二醇原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1 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氧[压缩的];氧气危险货物编号:22001 英文名:oxygen,compressed UN编号:1072 分子式:O2分子量:32.00 CAS号:7782-44-7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18.8 相对密度(水 =1) 1.14 相对密度(空气 =1) 1.43 沸点(℃)-183.1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6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临界温度 (℃) -118.4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LD50:LC50: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 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 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 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 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 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急救方法 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与液体接触发生冻伤时,用大 量水冲洗,不要脱掉衣服,并给予医疗护理;眼睛接触液体时,先 用大量水冲洗数分钟,然后就医。 燃烧爆 燃烧性助燃燃烧分解物/ 闪点(℃) / 爆炸上限(v%)/ 引燃温度 (℃) / 爆炸下限(v%)/

炸危 险性 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与易燃物(如氢、乙 炔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元素化合 发出光和热,也即燃烧。当氧与油脂接触则发生反应热,此热蓄积 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当空气中氧的浓度增加时,火焰的温度和 火焰长度增加,可燃物的着火温度下降。 建规火险分 级 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应注意 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先发用。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 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 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 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 复、检验后再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