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摄影是一门以光影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运用摄影器材和各种技术手段将客观事

物转化为艺术作品。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摄影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提

高视觉表达能力、培养创作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摄影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操作的训练为主,缺乏艺术创作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对器材和技术规则的介绍,忽视了学生对于摄影艺术的理解和创新。摄影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思考和

表达。

传统摄影课程缺乏实践环节,无法提供真实的创作场景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在课

堂上只是听讲和训练技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摄影的本质。摄影课程教学应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和后期制作,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的处理能力和创作思维。

传统摄影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作能力。传统评价方

式主要以作品成品为主,忽视了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摄影课程教学应改变评价

方式,注重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个人创作报告、作

品展示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摄影课程教学可以进行如下改革。

摄影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

同艺术流派和风格,通过欣赏经典摄影作品和参观摄影展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和创作思维。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

意识、增加实践环节以及改变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摄影课

程更加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摄影教学改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9222091.html, 摄影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张文妍赵然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5期 摘要:摄影经过百年发展已经成为独立学科,摄影教育也在新时期面临巨大的转折。现 在提出“以课题带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正是立足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对摄影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具体改革方案及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三个方面,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对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摄影教学改革课题改革方法 1.进行摄影教学改革的原因 1.1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 摄影教育已经存在很多年,从一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到现如今专业规范的大学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专业培养历经了百年时光。时光荏苒,社会在不断发展,摄影本身也在飞速地向前迈进。纵观历史,摄影术从诞生至今不过短短百年时间,与历史中不过短短一瞬,但是其发展的速度和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企及的。1839年法国人达 盖尔宣布发明了摄影术,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项当初仅仅是作为绘画附属手段发展而来的技术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摄影术的诞生归功于达盖尔,那么提到摄影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位伟大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1945年在摄影教育史上应该是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亚当斯应旧金山艺术协会会长泰德·世乒赛(Ted Spencer)的邀请,在旧金山的加州美 术学院设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系。这对于摄影教育的发展来说实在是质的飞跃。摄影教育终于突破了师傅带徒弟这样的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模式,走上了规范的摄影教学和摄影理论研究的道路,为今后摄影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亚当斯从1940年开始在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教授摄影课,并且提炼出了后来有名的“区域曝光法”(Zone System)。“区域曝光法”使得学生在拍照时能够预先控制照片上的影调反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曝光和后期冲印。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甚至现在仍然被沿用。可以说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是每一个摄影人必须掌握的实用技术。 1.2摄影教育面临的挑战 摄影发展至今,历经百年,摄影教育于中国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南师大的摄影专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在国内首屈一指。转眼二十余载,摄影教育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于三个方面:专业本身、学生自身和社会。 摄影专业二十年来本身就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二十年,从胶片相机到数码设备;从传统黑白暗房到数码后期制作;从具体的命题拍摄到更加艺术的抽象表现,摄影一直没有放慢发展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 革研究 一、背景 随着新文科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 改革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 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美术、设计、文化、心理学等。因此,如何构 建一个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 问题。 二、课程体系改革 1. 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灵活性指的是能 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实用性则是指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基本技能训练。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平面设计、三维设计、动画制作等。

(3)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 2. 教材选用 良好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选用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要丰富,能够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 (2)教材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3)教材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能够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三、教学模式改革 1. 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思考和探讨。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实践环节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注重实践环节。具 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外出考察:通过外出考察来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情况,并进行实地调研。 (2)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 四、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在改革过程中,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指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提高艺术设计水平,并为社会提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需求的变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亟需进行改革。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传统的教 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存 在困难。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操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学科,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困难。培养目标的单一化成为制约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过分注重就业导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不 足也影响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师和先进的教学设施,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进行改革。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引入项目制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加大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注 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和实习的进行,培养学生 的实战能力。培养目标需多元化。除了注重就业导向,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高校应加大对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学设施的先进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培 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加强对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的 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 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试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艺术设计教学是高职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实际教学属于薄弱的部分。运用包括正确认识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培养高职教师自身各方面素养等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加强艺术设计教学,提高艺术课程教学质量。文章尝试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初步探讨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使高职教育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还停留在以往的本科艺术设计层次,没有考虑自身的特点,创办独立的专业。尽管近些年来我国设计艺术专业比前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专业师资短缺、学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同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之间严重脱节、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严重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在艺术设计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区别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根据自身的定位,从社会实际需求考虑,本着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以及专业技能培养的具体要求,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重点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设计操作规程,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一、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及发展方向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师生双方定位不正确、配合不好,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缺乏兴趣,对艺术设计的学习被动,导致教学效果差。2l世纪初,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提出了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教育建设为重点、以全社会的经济需求为最终导向的教育理念,合理设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学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等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改革过程中要遵循“把握高职培养方向,直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办学目标,以国情、省情、市情、校情为出发点,将精力放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优势专业上,将高职教学重点内容调整到学生就业的重点上来,进一步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当前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个人素质以及个人能力结构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线,深化高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完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了一门备受瞩目的专业。而在 这个行业里,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实 践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和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种趋势 的驱动下,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来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本文将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探讨。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过去的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一直以“师傅带徒弟”为主,学生的 实践能力主要来源于师资的指导和辅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设计 项目和工作环境,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师资资源有限,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难以 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实践项目往往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充 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行业需求,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行业实际的发展脱节,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为了解决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界和行业开始积极进 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到实践环节的设计,都在不断进行尝试 和探索,力求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具体来说,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重新梳理和设计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增加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 论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2. 实践环节的扩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学校和 企业可以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 观工作坊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实践视野,增加实践的多样性。 3. 师资队伍的培训。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学校可以加强对师资队伍 的培训和支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研究, 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趋势及时地融入到教学中。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不断进行实验和探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 些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1. 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探究

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 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艺术设计类专业 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 需求,本科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 的改革与创新路径,以期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方面。传统的教 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改革 课程设置需要加强实践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课程中引入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增加跨学科的课程,例如融合设计与科技,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 创新能力。这样的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更加适应 未来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的关键。传统的教学 方法主要侧重于教师讲述,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和实践。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 析和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同时,可以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手段,例如虚拟实验室和在线学习平台,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资源。这样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 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改革评价方式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方面。传统的评 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综合素质。因此,评价方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可以采用项目评价、作品展示和实际应用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同时, 还可以引入同行评价和企业评价机制,增加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的考量。这样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评价更加 客观公正。 此外,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艺 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需要既具备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 背景。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可 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创作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还可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能 力的提升。这样的改革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艺术设计类 专业本科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 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是艺 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通过改革与创新,可以提升专业教 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艺术设计行业的繁 荣做出贡献。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10篇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10篇 第一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全球范围内的艺术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改革。面对越来越高的人才需求,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给予了艺术院校很多优惠政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使艺术设计教学向着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一、艺术设计学科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艺术设计教学虽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对于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基础。但如今,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科设置方面,存在专业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设计安排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艺术专业课的设置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文化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平衡,还会影响到自身知识、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拓展能力,容易形成固定、僵化的学习模式。第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过分重视,缺乏对学生的知识理论和手绘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如果艺术类学生在进行设计时,过多使用绘图软件,并大量使用已有素材展开设计,则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思维模式的发散和创新,学生也很难感受到亲自动手绘制设计图中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过于依赖电子设备进行的设计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品整体设计效果,普遍存在作品僵硬、单调、枯燥、肤浅等缺点。除此之外,由于电子设备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绘制工作,但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不去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导致设计的作品缺乏情感和内涵。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加重视实践研究,忽视对设计理论的深度思考,导致教学学术氛围不够浓厚。部分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行为时,仅仅是要求学生根据传统的教学素材开展设计,没有注意到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进而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发挥在校所学的技能。 二、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数字时代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时代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数字时代,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如果要有更光明的前景,应该努力使摄 影教育适应目前的摄影文化,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专业技 能较强的高素质摄影人才,只有当学生能在摄影市场中参与竞争时,整个大学摄 影教育才能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数字时代高校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 与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时代;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引言 在数字时代,高校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手段,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切实提高 学生数字摄影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摄影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数字时代对高校摄影教育的影响 (一)数码摄影技术更简单、更易掌握 数码相机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多种程序,它的出现能让初学者轻而易举地入门,不必再过多地掌握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曝光、显影、影像放大率等—些摄影术语,甚至不需要掌握后期冲洗暗房加工这一环节。 (二)数码相机功能优越 首先,不使用胶片、成本低廉,数码相机采用影像传感器与电子芯片来记录, 影像直接数字化、具有即拍即显的效果,如果发现效果不理想,可及时调整、重拍。其次,是影像处理多样化。数字化影像生成后,可随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加工 和处理,同时还能快速、远距离地进行图片传送。最后,在数码拍摄的全过程中 不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数码摄影教学更利于指导学生 传统摄影教学常常把教学重点放在摄影技术上。教学效果如何,要等到胶卷 冲洗、照片晒出来才能知分晓。如果不能正确对焦和曝光,前期拍摄工作就等于 白费了。数码摄影技术易于掌握、图像即时再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可以现场示范操作,讲解摄影技法,教学质量与效率,是传统摄影教学无 法相比的。 二、传统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一)教学理念落后,重技术轻艺术 传统的摄影教学以学生熟练掌握摄影的技巧和技法,能够应对各种场景的实 践拍摄为目标。教师授课的内容大多也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如摄影器材的使用、曝光的控制、光线的运用、摄影构图以及各种专题摄影等。在这种“重技术 轻艺术”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简单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而对影 像画面的内涵表现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创作出的作品也往往因缺少内涵难以打动 观众。 (二)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 传统的摄影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相机的种类和构造,胶卷的性能与冲印,影像的 曝光与控制等,其中传统影像暗房技术是教学的重点,它强调摄影的技术性。而随 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相机器材的内部结构,图片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渠道发生了质的 变化。而目前部分高校的摄影教学仍未涉及数字摄影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授课内 容陈旧,教学器材设备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摄影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手段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摄影教学过程往往是先理论讲授和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拍摄,这种授课方式看似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长时间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感 觉到枯燥无味,单纯的实践拍摄也往往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学生 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因学生过多而不能一一指导。此外,师生间的互动交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详解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 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教学中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1)主动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知识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化,拟定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大纲,其核心是有效地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 (2)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现开设公共课19门,专业课87门,实验课19门,每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完整,设课重点突出。在学习普通教育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有造型基础、形态学装饰基础、电脑辅助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理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2、教学内容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的、整合的设计意识。 (1)复合式——设计通识基础教学 在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主要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换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2)板块式——专业基础教学 二年级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延续下,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的课程中,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广告摄影教学设计分析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广告摄影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广告摄影是一门结合艺术设计和摄影技术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广告摄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设计和表现能力。教学目标与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对于广告摄影的理论了解,包括广告摄影的发展历史、流派风格、影响因素等。 2. 提升学生的摄影技术,包括景深、快门速度、曝光等基本技术要点。 3. 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摄影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理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进行创作和交流。 2. 教学方法 (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2)实践操作:开展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拍摄,提升他们的摄影技术和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对广告摄影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借鉴和参考优秀作品,提升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 三、教学手段与资源 1.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广告摄影的案例和技术要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 (2)实践操作:提供摄影器材和实验场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摄影技术。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中完成一些实践项目,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资源 (1)摄影器材:提供专业的摄影器材,如相机、镜头、灯光等,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2)案例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广告摄影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3)实践场地:提供专业的拍摄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1. 教学评价标准 (1)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认真对待课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理论掌握:学生对广告摄影的理论知识是否有一定的掌握。 (3)技术能力:学生的摄影技术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能否通过实践操作展现出一定的技术水平。 (4)创意设计: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升,是否能够通过摄影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理念。 2. 考核方式 (1)实践操作考核: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作品评定其摄影技术水平和创意设计能力。 (2)理论知识考核:开展笔试或者口头答辩,考察学生对于广告摄影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综合评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掌握、技术能力、创意设计等方面进行总体评定。 五、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广告摄影这门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 教学内容创新:随着广告摄影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包括新的案例资料、新的创意设计方法等。 2. 技术手段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如引入VR技术、AR技术等进行教学辅助。 3. 实践操作创新: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组织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 境中进行广告摄影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广告摄影教学设计需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摄影技术、创意 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展开教学,同时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多种教学资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一、摄影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 摄影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摄影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单一,缺乏与时代的接轨。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的摄影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摄影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创新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进行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摄影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摄影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摄影课程教学改革,能够完善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专业发展的方向。摄影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改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 三、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针对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将摄影技术、艺术表达、影像创意等知识点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更新教学设施和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提升教学质量。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学校需要通过培训和引进外部人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学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进行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可能得到提高。通过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将会更多地参与到实践项目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和教师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培训师资力量,学校和教师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和规划;教学改革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阻力。由于现有的教学体制和模式,对教学改革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学校和教师们通过沟通和宣传,让大家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积极性。 摄影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是摄影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摄影人才。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摄影课程教学的改革之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推动摄影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和

工业设计摄影课程改革研究

工业设计摄影课程改革研究 21世纪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动能,工业设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从国家层面上给予大力支持。在2016年杭州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马凯副总理指出:“产业因工业设计而更具活力,世界因工业设计而更加美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成功举办,使众多中国工业设计创新者感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也将成为全球设计创新者共同延续推动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大学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机构和教育者,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大发展信息大融合的时代赋予了工业设计新的使命,设计教育必然身先士卒。就全国而言,经过近40年的发展,设计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据2018中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名单显示,全国共有33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较十年前增加了近100所工业设计本科院校,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每年为全社会的各个工业设计服务体系输送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面对世界第一规模的工业设计教育以及人才培养规模,适应时代需求进行设计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考,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势在必行。摄影经历了17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银版摄影法”到今天的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与之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随着科技时代的大变迁,照相和冲洗技术的革新让很多人不再去购买专用器材和冲洗相片的设备了,逐渐形成由手机、存储设备和打印机取代的现状,那么摄影还有新的教学进展和强大的发展市场么?

今天的摄影无疑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种艺术,真实记录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摄影除了给设计师带来创作上的灵感,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中也满足了人们视觉和感官的享受。 一、工业设计专业摄影技术课程的作用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组成全面,其中摄影技术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之后重要的系统课程之一,学生在向专业方向转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指导摄影实践创作,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专业课程教改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和兴趣爱好,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专业领域中发挥作用即展示产品最美的一面。在此,探索摄影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模式尤为重要。 (一)摄影教学与专业的意义 1.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摄影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构图技巧和合理运用光线。摄影是利用相机将光与影像结合起来的一种图像记录形式,记录现实情景,表达一种思想感情,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其摄影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一张成功的照片应由拍摄构图、色调、主体与背景间的关系来营造整体氛围。 2.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能够独立拍摄出理想的摄影作品。在拍摄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多观察,多尝试,用心去感受,熟练的技术之外,还要具有艺术的塑造能力。很多优秀摄影师,具备较强的瞬间抓拍能力,他们长期进行摄影练就了瞬间捕捉的能力,一些偶然性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长时间

艺术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

艺术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 第一,艺术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在于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艺术专业设计、施工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专业积淀和全面的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二,艺术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脱离实际的纯知识和学术教学,强化应用技能与行业规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迅速消化吸收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并迅速体现在专业教学中。建立院校、专业系部、企业单位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办学。在重视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专业能力实训教学,实行“引导、创新、协作、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殊课堂。我们要求教学上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走出教室,参与商业运作,到企业商家寻找设计课题,进行市场调查、设计论证、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制作。这样能够激励学生参与市场、了解市场、熟悉商业运作规律。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职业角色。 第三,艺术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方法。 研究的方案主要以调整教学方法为出发点,把过去的课堂“静听、坐观、独立思考”的传统模式革新为课堂教学五法,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1 真实案例植入教学法 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任务时,应结合一些具有教学意义的真实设计案例或正在招标阶段的真实项目,把它应用到学生的设计课题任务中。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90年代以后。真实案例的植入使学生可以把所学的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自我创造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同在社会上一样,深入实践。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摄影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但由 于长期以来摄影教学得不到重视,导致先天基础不足,虽然近年来这一情 况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 目标不明确,以及不能有效解决摄影教学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矛盾,本文针 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工作。 [关键词]专业摄影;艺术设计;教学 摄影课一直作为艺术设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西方艺术设计教育中,摄影课被当做视觉传达课程来开设,它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教学的主干 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 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探索和创新,从而产生新的视 觉感受和艺术形式。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大都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式教育,教学体系基本 上分为照相器材、拍摄技术、冲洗技术、摄影构图及技法等几大块,教学 是以技术为主,忽视了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结果造成每个学生的作品几乎雷同,没有自己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1.1办学条件不够完善,办学目的急功近利。当前,摄影专业的发展 趋势普遍被人看好,很多院校不顾自身的条件,在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 等硬件还不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纷纷开办此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的缺乏、 实验室的不足,加上对摄影教学规律认识的不够,教学管理经验欠缺以及

盲目扩招造成的学生基础浅、能力弱、素质差,阻碍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摄 影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专业教师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由于我国高等摄影教育起步晚, 发展时间短,在现有的开设了摄影专业的高校中,绝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 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摄影教师的问题,在摄影教师中有很多属于半路出家的,本身就缺乏系统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而且大部分摄影教师又不是艺术设计 出身,这样就造成了技术与艺术脱节,教师只懂技术不懂艺术,或只懂艺 术不懂技术。 2、偏重技术忽视艺术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净 化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 一起的文化艺术,从培养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的基本素质教育的 层面上来看,摄影教育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大学进行 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技术 水平,进而培养高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 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 有益。 美国摄影家法宁格指出:“摄影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不是一种 技术,而是一种艺术,要拍摄一张好照片,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还需要 思想、感情、理解力、想象力和鉴赏力,这些品质属艺术家的范畴”。 3、摄影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脱节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大都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式教育,教学体系基本 上分为照相器材、拍摄技术、冲洗技术、摄影构图及技法等几大块,教学

摄影教学人文内涵与艺术设计

摄影教学人文内涵与艺术设计 [摘要]目前国内的摄影教学更多侧重于技术层面,追求统一化、程式化、标准化的艺术理念与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对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缺乏足够理解。通过将人文内涵植入到摄影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其进行艺术设计打下基础。 [关键词]摄影教学;人文内涵;艺术设计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要授之以“渔”。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摄影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并引导学生依据自己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专业探索和创新,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艺术专业的学生将所学摄影技能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转化成一种审美意识,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更高的审美体验,并能够准确地向社会和大众表达所学知识,从而为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摄影教学现状———人文教育的缺失 摄影作为一种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造型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并捕捉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对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摄影教学应当从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着手,既要让学生掌握娴熟的摄影技术与技巧,又要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让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然而,纵观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更侧重技术性,将掌握摄影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挖掘,再加上艺术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弱,知识面较窄,尤其是文学、美学、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修养欠缺,致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而这与摄影教学为当代艺术设计服务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艺术本身就是为了创造美,但当今社会却充斥着许多低级趣味的事物,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一些人急功近利,将一些低俗的东西看成是高雅艺术。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低下,审美情趣发生了偏向,对于那些更能表达深刻思想、智慧精华、人类灵魂的艺术作品感知偏弱,无法正确欣赏和体悟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内涵,辨别不清高雅与庸俗的界线。人文精神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向受教育者传递文明、道德以及真善美的过程,也是唤醒和引导其走向人生和谐与幸福以及个体人格完善的必经之道,是人性的需求。只有在正确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才能勇敢面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及智慧(即人文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和人文关怀,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其身上的人文需要,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的缺失在课程内容设置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美学、艺术史、视觉心理学等课程的缺失,这些课程都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接受过美学和艺术史论的系统教育,缺乏人文素养,那么他的灵感与思维、品位与审美能力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局限。

高职院校摄影教学改革的初探-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摄影教学改革的初探 近年来,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在美术专业中均开设了摄影课程,并将其列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进入新世纪以来,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美术专业的现代摄影教学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摄影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院校专业摄影师资的匮乏。专业摄影教学中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摄影师资的素质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时下,不少高校的摄影教师往往是直接由摄影从业人员转型而来,往往对摄影缺乏深层次研究,不利于在实践中对摄影理论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虽说其专业研究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但他们又是一支现在必须依赖的力量。针对这种现状,不少院校均只得从其它院校和社会上外聘摄影教师,致使一些高校不得不先要忙于解决教师数量上的问题,而后才能考虑甚至无暇顾及教师质量的问题。 (二)缺乏先进的教学和实践设备。由于教学和实践设备的缺乏落后与现实发展需要,使得摄影教学多流于课堂形式,学生因摄影器材缺乏而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严重影响到摄影教育的发展。将数码摄影技术引入高校摄影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但目前不少院校所使用的相机还是简易的全机械式单反相机或者是早已淘汰过时的数码相机。落后的硬件设施,对

学生摄影兴趣的培养也将产生消极的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多数高校的摄影教学注重理论教学的全面性,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摄影实践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相结合,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焕发出生命力。在高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准高的摄影人才,就要切实转变摄影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全面提高摄影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摄影教学改革的探索 建立立体式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的市场应用型人才。高校里的摄影教师大多缺乏商业摄影方面的实际经验,这就使高校摄影教学与市场实际操作存在差距,培养的摄影人才进入市场经常无所适从。因此,高校要建立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相结合的立体式培养模式,将摄影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接轨,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高校摄影教学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市场应用型摄影人才之目的。为此,传统的摄影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 (一)提升教学理念 1、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摄影教学起步较晚,其与市场实际操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摄影教学的社会应用缺乏必要的充分准备,培养的人才缺乏摄影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创造能力与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式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拓宽发展空间。比如,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的摄影采风活动、参观摄影家作品

浅谈当前摄影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式

浅谈当前摄影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式 摄影教育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摄影教学和摄影实践活动,能激 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摄影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趣 1 当前我国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现状 1.1 没有一套完善的摄影教材和科学的教学大纲。仅有的少数教材结构和内容与国外相比还 显得比较落后。摄影教育模式不尽合理,大多数的教学过程都采用“师徒式”教学模式单向传授。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通过分析图片介绍拍摄经过,陈述拍摄内容、拍摄技巧等。 教育模式中轻视理论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经验式教学内容远远不能达到科学的摄影教育目的。 1.2 摄影师资储备不足,教学设备陈旧,硬件不完善。由于师资、设备问题使得教学多流于 课堂形式,缺少动手的机会,很多学生没有受到专业技能技法的训练,严重影响了摄影教育 的正常发展。教师对摄影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不足缺乏重视。大多数摄影教师是由非摄影专业 教师转型而来,并没有打算深入钻研摄影,缺乏对摄影的深层次研究,缺乏摄影实践,更谈不上在摄影实践这一过程中对摄影理论进行总结和历练。 1.3 摄影教学和摄影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摄影教学中,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 能完全融会贯通,不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导致教学环境旱现出死板无生气的状态。大多数 的摄影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的全面性,而忽视学生个性与创新性的培养。只有把摄影实践教学 与学生个性培养相结合,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高校,要想培养出综 合素质好、专业水准高、能走向世界的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摄影教育层次是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 1.4 摄影教育的课程建设和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摄影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各拍摄操作技能,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使用相机,而且应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相联系,涉及学生的审美、 视觉理解、表达、社会价值判断、情感交流等内容。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 活力,促进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很多的摄影网站并不是以摄影教育为主,而是纯商业性的,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教育网并不多,所以有待加快 网络教育这方面的建设。 2 当前摄影教育改革的方式与途径 2.1 改革摄影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习惯。我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 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要变教师的“我教你学”为学生 的“我要学”,当前高校摄影实验教育首先应改变教学方式,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思维活力。”在摄影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思维 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素质。 2.2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摄影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同样表达着艺 术观念,用它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着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向欣赏者暗示特定的审美趣味, 就像诗人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画家用画笔描绘心中所想一样。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方面 可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于摄影的表现因素和内容,善于抓住适合于艺术表现的细节,以此来 逐步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但是光靠教师亲力亲为地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因为教师授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建议指导教师不妨列出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的书目清单,留给学生课后去细细观摩,体会和消化,这样学生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 渠适、多个层面去理解并感悟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