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乳腺外科作为一种专科领域,致力于乳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证乳腺外科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技术操作

规范尤为重要。本文档旨在为乳腺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指南,以

标准化和规范手术过程,提高手术质量。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评估

在进行乳腺外科手术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乳腺超声、乳腺

钼靶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生物检测等。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手术方案。

2.2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医生应准备好必要的器械、设备和药物,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同时,医生还应了解患者的术前禁食禁水情况,并与整个手术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3. 术中操作

3.1 麻醉和局部麻醉

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医生应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操作的规范性。

3.2 切口和操作技巧

根据手术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适当的切口,并根据需要进行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切割。同时,医生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3 出血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注意出血的控制。对于大出血情况,应

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钳夹、电切、缝线等。

3.4 远离手术范围的组织保护

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对身体其他组织的损伤,医生应对手术范

围以外的组织进行保护。这可以通过正确的分离和缝合技巧来实现。

3.5 淋巴结清扫

对于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医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

行操作。在清扫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地处理淋巴结组织,并尽量避

免对周围结构的损伤。

3.6 完整病理标本的获取和处理

在手术中,医生应确保获得完整的病理标本,并妥善对待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标本应尽量避免在切除后被污染,以免影响后

续的病理检查结果。

4. 术后处理

4.1 术后观察

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术后观察和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2 术后指导和康复护理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医生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指导和康复护理。包括但不限于:切口护理、饮食指导、药物使用等。

4.3 术后复查和随访

术后复查和随访是乳腺外科手术后的重要环节。医生应根据需要安排患者进行乳房超声、乳腺磁共振等辅助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5. 结束语

本文档旨在为乳腺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指南,以规范和提高乳腺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希望医生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注重患者的安全和术后的康复。

以上为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整理]乳腺诊疗规范

整理]乳腺诊疗规范 乳腺疾病诊疗规范治疗 目录 第一节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第二节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三节乳腺纤维腺瘤 第四节乳腺导管内状瘤 第五节乳腺癌 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病史】 1.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 3.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甚至畏寒、寒颤。 体格检查】 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 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波动感;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触痛。 辅助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B超检查: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 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细菌学搜检有阳性结果。 诊断】 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有触痛。 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 1.炎性乳腺癌; 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2)局部热敷或物理医治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消散; 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哺乳。

2.手术医治: 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 2)手术方式: 1)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交界线作环状切开: 2)较深的脓肿,以为中央作放射状暗语;必要时可做两个暗语尴尬难口引流以保证引畅通流畅畅; 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 疗效标准】 1.治愈:非手术医治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医治暗语愈合; 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 3.末愈:末医治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乳腺囊性增抱病 病史】 1.多为育龄期妇女发病;

普外科诊疗的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专业.专注. 普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一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乳腺外科作为一种专科领域,致力于乳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证乳腺外科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技术操作 规范尤为重要。本文档旨在为乳腺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指南,以 标准化和规范手术过程,提高手术质量。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评估 在进行乳腺外科手术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乳腺超声、乳腺 钼靶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生物检测等。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手术方案。 2.2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医生应准备好必要的器械、设备和药物,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同时,医生还应了解患者的术前禁食禁水情况,并与整个手术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3. 术中操作 3.1 麻醉和局部麻醉 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医生应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操作的规范性。 3.2 切口和操作技巧 根据手术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适当的切口,并根据需要进行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切割。同时,医生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3 出血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注意出血的控制。对于大出血情况,应 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钳夹、电切、缝线等。 3.4 远离手术范围的组织保护 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对身体其他组织的损伤,医生应对手术范 围以外的组织进行保护。这可以通过正确的分离和缝合技巧来实现。 3.5 淋巴结清扫 对于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医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 行操作。在清扫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地处理淋巴结组织,并尽量避 免对周围结构的损伤。 3.6 完整病理标本的获取和处理 在手术中,医生应确保获得完整的病理标本,并妥善对待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标本应尽量避免在切除后被污染,以免影响后 续的病理检查结果。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审阅意见第三轮征询函 尊敬的专家和同仁: 根据2006年3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常委会议的决议,拟于2007年出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CACA Guideline for Breast Cancer)》。本版CACA指南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编撰,力求在实用性和本土化方面更有作为。我们本着“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统一规范;争议问题上求同存异,循证为先”的原则,通过信件回复、大会讨论等诸多途径加以完善,现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CACA Guideline for Breast Cancer)》先期编撰的六大部分内容发给您(另根据专家意见增设“附录”一章,已经编撰完成,并补充在这个版本中),请您进行第三轮审阅。 第三轮侧重第二轮时未提供反馈意见的继续补充,以及对“附录”内容的审查。我们将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位专家的建议,同时,也非常期待您宝贵的终审意见。谢谢! 此致 敬礼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2006-01-15 请您在2007年1月26日之前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及审阅意见回馈》以email或邮寄的形式反馈给我们。修改方法可以直接在原文文档中将修改的内容以红色文字打出,也可以将修改意见写在最后的“评审意见”中。 电子邮件:master@https://www.360docs.net/doc/a619234286.html, 邮寄地址:上海市东安路270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吴炅收 邮编:200032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外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放疗科、内科的密切协作。(上述各科可以分布在不同的 医疗单位) ●患者在充分了解乳腺切除治疗和保乳治疗的特点和区别之后,主观上具有保乳的意愿。 ●患者客观上有条件接受保乳手术后的放疗、全身治疗以及相关的影像学随访,如乳腺X 线或MRI检查等。(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居住地的就医条件、全身健康状况等) ●医疗单位应该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条件 保乳治疗的适宜人群 ●一般适合临床I期、II期的乳腺癌患者。III期患者经术前化疗降期后也可以慎重考虑。 (乳腺癌分期详见附录VIII) ●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够保持外观效果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征 ●既往接受过患侧乳腺或胸壁放疗。 ●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注意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 ●妊娠、哺乳期患者(但哺乳期在终止哺乳后可考虑) ●分布在两个以上象限的多中心或多灶性病灶。 ●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 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 ●肿瘤位于乳房中央区,即乳晕及乳晕旁2cm环形范围内,包括乳头Paget’s病。 ●直径>3cm(但建议根据肿瘤占乳房的比例来衡量,部分大乳房患者,肿瘤≤5cm仍有 机会接受保乳治疗;对肿块大于5cm者,术前化疗后缩小至3cm以下者也可慎重考虑)●乳腺钼靶显示弥散的恶性或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灶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超过1万名患者),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留乳房治疗和全乳切 除治疗后生存率以及发生远处转移的机会相当。 ●保留乳房治疗包括癌肿的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行全乳放疗,还需要配 合必要的全身治疗,例如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术后治疗基本上与乳房切除术相同,但需要增加全乳放疗,可能需要增加一定的费用●保留乳房治疗后出现患侧乳房复发的机会较低,5年复发率:根治性手术为3%-5%, 保乳治疗为5%-7%(包括了第二原发)。出现患侧乳房复发的患者可接受补充全乳切除术,仍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 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 甲功全套 2. 甲状腺扫描 3.B 超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 甲功正常。 4. B 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2022年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2年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摘要】《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已经历时近一年。期间,受到国内同道的广泛关注。指南编写工作委员会在综合汇总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近期顺利完成了《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的编写工作。本次指南继续依据高级别研究证据,重申定义“达到治愈目的的手术方式属于肿瘤根治性手术范畴”的基本理念。聚焦“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4个章节,明确现阶段不同乳腺癌手术方式的肿瘤根治性手术基本属性。同时,参照最新的高级别研究证据对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输液通道以及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两个章节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修订。近年来,炎性乳腺癌、初诊Ⅳ期乳腺癌外科治疗、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以及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等临床问题受到乳腺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编写工作委员会遵循GRADE系统标准,增加了“炎性乳腺癌诊治临床实践指南”“初诊Ⅳ期乳腺癌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临床诊治指南”4个章节内容。在充分顾及中国临床实践可及性的基础上,提出客观具体的推荐意见。 进入21世纪以来,乳腺疾病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各种乳腺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委员会始终关注乳腺外科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

题,在遵循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标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Chinese Society of Breast Surgery,CSBrS)(2022版)[1]针对(2021版)中“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中心静脉输液港和哺乳期乳腺癌(postpartum breast cancer,PBC)”等6个章节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并在顾及中国临床实践可及性的基础上,针对“炎性乳腺癌、初诊Ⅳ期乳腺癌、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四部分临床热点问题提出客观具体的推荐意见。 1 2021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重点回顾 《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已经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近一年,受到临床医生广泛关注。遵循 GRADE 系统标准,将指南采纳的证据等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类,量化体现了指南编写专家对证据可靠性的评价标准[2]。同时,专家组结合中国临床研究特点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证据纳入指南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到本指南在中国临床实践的可及性而提出不同强度的推荐意见。2021版指南针对中国乳腺外科临床亟待解决的20项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组织编写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乳腺外科专业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包括: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乳腺常见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原则、乳腺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乳腺外科临床基本

乳腺中心疾病诊疗规范修改版

乳腺疾病中心诊疗规范 一、乳腺癌诊疗规范 门诊收治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入院后遵照以下诊断治疗程序 I 术前检查 (一)按一般外科肿瘤病人入院常规检查: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4项,乙肝3对,输血前检查; 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肝脏)检查, 了解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必要时(年龄≥65岁或有心肺疾病者等)行心肺功能检查。 (二)乳腺特殊专科检查 ⑴乳腺X线钼靶和乳腺彩超检查(包括双侧乳腺、腋窝、锁骨上下、胸骨旁淋巴结),准确记录肿瘤大小。外院检查有钼靶片者可不做钼靶检查。彩超必须要有本院检查。 ⑵有乳头溢液者行乳管镜检查或乳腺导管造影(附乳腺导管镜检查和乳腺导管造影操作常规)。 ⑶局部晚期病人需行骨扫描检查,骨扫描阳性者应作相应部位X线照片或CT检查,必要时MRI(CT可疑但不能明确诊断而放射科要求或其他专科会诊要求)。 ⑷外院病检诊断乳腺癌者必须借切片和石蜡组织块经本院会诊方被认为确诊,否则不能实施化疗和手术。 (三)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附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操作常规) ⑴所有怀疑乳腺癌而需术前化疗的病人,入院后必须进行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行免疫组化检测。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必须由主治医生以上人员按照操作常规操作,或在主治医生以上人员指导下由有经验的住院医生操作(此时主治医生必须在场,并对操作结果负责) ⑵对病灶大于2cm且肿块较清楚的可行直接穿刺 ⑶第一次穿刺未能明确诊断而需再次穿刺活检者,为确保穿刺的可靠性,宜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⑷钼靶X线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而临床不能扪及者应在X线引导下进行空心针穿刺,或X线引导下行Mammotome 穿刺检查 ⑸对病灶小于2cm或临床定位、穿刺困难者,如果超声检查可显示病灶,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II 资料收集 (四)术前照相和资料保存:通知技术员照相并拷贝有价值的术前影像资料便于术前术后对比评价。 (五)穿刺标本的留取和检查 ⑴一般一次穿刺取标本3~4条,其中2条送病理检查,1~2条留在本科实验室备用。 ⑵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必须同时注明申请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包括ER、PR和HER-2/neu。 ⑶科室保留备用标本未经科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动用。 (六)血液标本留取规定 详见附件(乳腺疾病中心血液标本留取规定) III 术前治疗 诊断明确的乳腺癌病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术前治疗 1、新辅助化疗 适用范围 (1)T0-Ⅱa期,临床及超声、X线检查腋窝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或外院已行肿块切除者,可不行术前化疗。 (2)Ⅱb-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根据病人情况行术前化疗2-6周期,以便了解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并达到肿瘤病灶缓解再考虑手术。 (3)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无明显全身转移征象者,应行术前化疗,并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化疗周期,直至达到可手术条件。 (4)强烈要求保留乳房,但保乳条件略显不足,经过术前化疗有可能具备保乳条件者应行术前化疗。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 篇二:医院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 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乳腺外科医生揭示乳腺外科医生在乳腺手术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

乳腺外科医生揭示乳腺外科医生在乳腺手术 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威胁。乳腺外科医生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者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提供准确、安全的乳腺手术。 1. 乳腺解剖学知识 乳腺外科医生首先要深入了解乳腺的解剖结构。他们需要了解乳腺 的组成以及相邻组织的位置和关系,例如乳腺腺体组织、乳腺导管、 淋巴结等。只有掌握了乳腺的解剖学知识,医生才能正确判断肿瘤的 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从而做出有效的手术计划。 2. 临床乳腺疾病诊断能力 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临床诊断乳腺疾病的能力。他们要能够通过 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手段,如超声、乳腺X线 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准确判断乳腺病变的性质、大小和位置。通过 这些诊断手段对乳腺病变进行准确的评估,为手术提供依据。 3. 了解乳腺手术技术 乳腺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多种乳腺手术技术。根据乳腺病变的不同性 质和临床特点,乳腺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手术。乳腺保留手术包括乳腺肿瘤切除术和乳腺扩大术,需要医生熟练掌握 肿瘤切除范围的确定以及乳腺组织的重建技术。乳腺切除手术包括乳

腺全切除术和乳房重建术,医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其适应症,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4. 注重手术安全和术前准备 乳腺外科医生在乳腺手术中注重手术安全和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 适应性,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在手 术中,医生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 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5. 术后管理和随访 乳腺外科医生在术后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术后的护理和 管理,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需要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 随访,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或复发情况。随访也包括乳腺癌 患者的辅助治疗管理和心理支持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 改善。 总之,乳腺外科医生在乳腺手术中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深入了解乳腺解剖学、临床乳腺疾病诊断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乳 腺手术技术的熟练掌握和手术安全的保障,他们能够为乳腺病患者提 供专业、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为乳腺癌的治疗做出突出贡献。亲 爱的朋友们,乳腺外科医生是乳腺癌患者最亲密的伙伴和坚强的后盾,请我们始终对他们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甲状腺乳腺科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甲状腺乳腺科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篇一: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第一章贲门失驰缓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食管癌肋骨骨折肺大疱肺癌气胸血胸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一章贲门失驰缓症 贲门失驰缓症指食管约肌肉松弛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临床上出现吞咽困难、反食、胸部不适或胸痛,严重时可有体重减轻。其病因尚不清楚,已提出的可能病因有病毒感染,副交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基因遗传因素。精神刺激引起皮质精神障碍等。 【诊断】

1、主要症状是间段性吞咽不畅、反食、胸痛。吞咽困难时轻时重,轻时可以连续进餐,但可有胸骨后食物停滞或受阻感以及进食餐时间延长。病程中吞咽困难不呈进行性发展。随病程食管逐渐扩大,极度扩大的食管如胃一样,常存留大量食物及黏液。严重食物潴留常合并食管炎。少数患者长期贲门失迟缓症可继发食管癌。 2、多数患者合并反食,为未消化的食物,可发生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不久。同时夜间反流。常含有不少黏液。严重反食体重可明显下降,甚至出现明显不良。 3、约1/2的患者有胸痛,发生的原因由于食物通过障碍,引起食管扩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明显增高,以及食管体部出现高幅度的同步收缩。 4、患(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甲状腺乳腺科操作规范,诊疗指南)者还可以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有夜间反流的患者,长伴有咳嗽、咳痰、气促及睡时有鼾声。久病有经验的患者,往往在睡觉前利用改变体位,引流食管内容物,或大量饮水以利用食管内容物进入胃内。 5、贲门失驰症患者可并发食管炎、食管癌。 6、严重扩张时胸部X线像长显示纵隔增宽,并有气液平面。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吞咽时钡剂顺利进入食管,上段有蠕动收缩,卧位时钡剂不再被推进。立位时钡剂充盈食管,食管体部和远端明显扩张,呈鸟嘴样,严重者呈乙状样弯曲,但食管内光滑。仔细检查,LES区不随吞咽出现松弛,呈间端开放,少量钡剂可流入胃腔,有时钡剂完全停留在LES之上,长时间不能进入胃内。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X 第一章[病因] 1.碘的缺乏.单纯性甲状腺肿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1.一般无全身症状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与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 超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与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 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与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 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 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第二章[诊断]乳腺癌 一、症状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 二、体征早期表现为单个小肿物,质地硬,不规则,界限不清, "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中期可出现腋下淋巴结大,局部可出现乳头下陷,肿块增大.晚期局部出现"橘皮外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破溃,肿块与胸壁粘连. 三、辅助检查1、乳腺钼靶摄片:〔1〕、摄片上的肿块大小比体检时肿块小,可见透亮环〔2〕、肿块有分叶状,毛刺样改变,无包膜、不光滑、密度大;〔3〕、局部皮肤下限或增厚;4 砂粒样钙化灶等. 2、乳腺彩超:血运丰富、边界不清之低回声影,呈蟹足样改变,伴或不伴钙化. 3、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 1、外伤性脂肪坏死确外伤史,病变部位浅在. 2、乳腺结核胞学检查. 3、浆细胞乳腺炎亦有硬的不规则包快,也与皮肤粘连,但它常有多发小脓肿存应了解有无全身结核病史,有无慢性窦道存在,必要时行活检或细局部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肿块硬且与皮肤粘连,但多有明在,抗炎会有所好转,其肿块X围较大,往往在一个象限以上. 4、慢性囊性乳腺增生此病常双侧对称,但常不易鉴别,尤其是一些有早期癌变者,必要时借助细胞学或活检来鉴别. [治疗] 1、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年轻患者可行保乳手术.指征:〔1〕、肿瘤大小:原则上一切除肿瘤后切缘干净,使残留乳房外形仍能满意,一般认为是4cm 肿瘤才考虑行保

普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乳腺科常见疾病操作规程

乳腺科常见疾病操作规程 1 2 急性乳腺炎 3 急性乳腺炎诊疗流程 4 (一)适用对象。 5 1、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 6 2、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7 8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9 《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 10 11 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12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13 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14 现。 15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16 17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8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 《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1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22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23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24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5 26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27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8 (六)术前准备1-3天。 29 1.必需的检查项目: 30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 31 32 梅毒等); 33 (3)胸片、心电图; (4)乳房彩超(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34 35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36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37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38 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39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 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40 41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42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43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4 3.术后取(炎性)肿物或脓腔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45 验,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46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 47 1.复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行乳房超声检查。 48 2.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完整版)普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 【病因】1.碘的缺乏。 单纯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 超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3.甲功正常。4.B 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 小时。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 小时拔除。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诊断】 乳腺癌 一、症状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 二、体征早期表现为单个小肿物,质地硬,不规则,界限不清,“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中期可出现腋下淋巴结大,局部可出现乳头下陷,肿块增大。晚期局部出现“橘皮外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破溃,肿块与胸壁粘连。 三、辅助检查1、乳腺钼靶摄片:(1)、摄片上的肿块大小比体检时肿块小,可见透亮环(2)、肿块有分叶状,毛刺样改变,无包膜、不光滑、密度大;(3)、局部皮肤下限或增厚;4 砂粒样钙化灶等。2、乳腺彩超:血运丰富、边界不清之低回声影,呈蟹足样改变,伴或不伴钙化。3、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1、外伤性脂肪坏死确外伤史,病变部位浅在。2、乳腺结核胞学检查。3、浆细胞乳腺炎亦有硬的不规则包快,也与皮肤粘连,但它常有多发小脓肿存应了解有无全身结核病史,有无慢性窦道存在,必要时行活检或细局部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肿块硬且与皮肤粘连,但多有明在,抗炎会有所好转,其肿块范围较大,往往在一个象限以上。4、慢性囊性乳腺增生此病常双侧对称,但常不易鉴别,尤其是一些有早期癌变者,必要时借助细胞学或活检来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2.伤口压砂袋24 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 小时拔除。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诊断】 乳腺癌 一、症状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 二、体征早期表现为单个小肿物,质地硬,不规则,界限不清,“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中期可出现腋下淋巴结大,局部可出现乳头下陷,肿块增大。晚期局部出现“橘皮外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破溃,肿块与胸壁粘连。 三、辅助检查1、乳腺钼靶摄片:(1)、摄片上的肿块大小比体检时肿块小,可见透亮环(2)、肿块有分叶状,毛刺样改变,无包膜、不光滑、密度大;(3)、局部皮肤下限或增厚;4 砂粒样钙化灶等。2、乳腺彩超:血运丰富、边界不清之低回声影,呈蟹足样改变,伴或不伴钙化。3、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等。【鉴别诊断】1、外伤性脂肪坏死确外伤史,病变部位浅在。2、乳腺结核胞学检查。3、浆细胞乳腺炎亦有硬的不规则包快,也与皮肤粘连,但它常有多发小脓肿存应了解有无全身结核病史,有无慢性窦道存在,必要时行活检或细局部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肿块硬且与皮肤粘连,但多有明在,抗炎会有所好转,其肿块范围较大,往往在一个象限以上。4、慢性囊性乳腺增生此病常双侧对称,但常不易鉴别,尤其是一些有早期癌变者,必要时借助细胞学或活检来

【治疗】 1、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年轻患者可行保乳手术。指征:(1)、肿瘤大小:原则上一切除肿瘤后切缘干净,使残留乳房外形仍能满意,一般认为是4cm 肿瘤才考虑行保乳手术;(2)、乳房本身大小:乳房过小成型不满意,乳房过大放疗后易发生纤维化和萎缩;(3)、多中心灶不易行保乳手术;(4)、肿瘤距乳头的距离应大于2cm 以上;(5)、有放疗禁忌者,不宜保乳;(6)、患者的意愿。 2、放射治疗适应症:(1)、液窝淋巴结有转移超过3 个,一定需行放射治疗;(2)、肿瘤直径大于5cm 或术前皮肤有溃破,术后应行胸壁及锁骨上窝的放射治疗,对于减少局部是有利的。 3、化疗常用有CMF、CA(E)F、A(E)F、PA 等方案,早期可用口服化疗药治疗。 4、内分泌治疗(1)抗雌激素药物的应用:适合用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三苯氧胺是激素依赖性转移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也是激素依赖性原发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首选药物。或用法乐通等代替。(2)芳香化酶阻断剂:来曲唑、弗隆等。(3)LH-RH 拮抗剂:如抑那通等,常用于绝经前乳腺癌。(4)其他: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5、生物治疗对于Her2 高表达的乳腺癌,可用Herceptin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