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世纪

人类按自己的思维创造了一切方便自己生活的科技产品,普通人也过上了连过去皇帝

都没有过上的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知道天下大事,

脚踩油门就可以日行千里,

坐上飞机就可以日行万里,

乘上宇宙飞船就可以遨游宇宙,

弄一个细胞就可以变出(克隆)一整支羊,发射一棵原子弹就可以摧毁一个国家,人好象已经无所不能了,科技发展到今天,好象已经达到了顶峰。可是人偏偏不知道怎么样来提高自己的“生命”生存质量,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在捆饶着现代人,

“亚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是病的病名 -- 而喊遍全球,人们来自于心灵的疾病多余来自于身体的疾病,无名的忧郁、无名的烦躁、无名的悲哀、无名的恐惧、无名的多

虑无时无刻不在

捆饶着人们。

现代医学界对这样的问题,好象根本没有什么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这样的不是疾病的疾病,令多少英雄无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变成了好象弱不惊风的病人 .

活着对他们不是享受生活,而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 创造了无穷的财富,却根本没有心情去享受,寝无眠,食无味,惶惶不可终日!人们需要的已经不单纯是物资享受,更需要的应该是精神享受了

体能提升 -- 已经迫在眉睫的 -- 摆在了现代人的面前只有有了好的、健康的身体才可以 -- 真正享受生活中的快乐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则自己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底蕴,“上医治未病”好象也是为现代人而提出的口号,只是睿智的中国人早已经喊了几千年,预防医学,应该是未来最热门的一门科学。

这个世界需要和谐,整个人类需要和谐,只有一个个和谐的个人,才可能组成一个

个和谐的家庭,只有一个个和谐的家庭,才可能组成一个个和谐的社会群体,只有一个个和谐的社会群体,才可能组成一个个和谐的国家,只有一个个和谐的国家,才可能组成整个和谐的世界。

所以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有中国的养生文化,才可以拯救整个地球人. 当所有的人都开始真爱生命,倡导和谐的时候 .

就不会再有战争的硝烟,就不会再有恐怖组织的暴力 .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美好的一天早日到来吧

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21世纪的世界格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 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

变。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 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这些小范围的冲突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冲突,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民对话互动的机会增加;二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的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宪法的权威未得到足够的维护,宪法对政治的稳定性不够。由于法律未能有效的独立于政治,容易造成国家的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放变,极易造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薄熙来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最后,人民享有的权益我们应该得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为了发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又何在呢?

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30位人物简评

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30位人物简评 1.蔡元培: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开创人,北京大学校长,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提出“独立人格”,“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打破中国千年“八股”教育传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拘一格,广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北大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提出“科学”和“民主”理念,文理并重,允许转系,重视品格和个性发展,提倡独立思考,这些教育理念也为当时的中国其他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极为动荡的战争年代,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其中包括“两弹一星”科学家(邓稼先,王淦昌和钱学森等)以及其他杰出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寅初、陈省身、华罗庚、杨振宁、吴健雄等) 2.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其中有“黄华岗七十二烈士”),艰苦卓绝,最终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树立新旧“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与“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倡导“天下为公”的理念! 但是他由于早逝,并没有能够或者来得及建立一个真正“联共,联合其他民主党派,扶助工农”的民主政府!但他作为中国上个世纪杰出的政治家为国共两党和世人所共认! 3. 邓小平(刘少奇):邓小平在过去刘少奇的实际工作经验上,没有拘泥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时因地制宜,使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打破了毛泽东过于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为纲”的危害,结束了中国社会长期的内耗状态,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开始比较慎重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恢复高等教育,允许海外留学,并引入“市场经济”理念,联合其他民主政党,提高人民生活,使社会主义唤发新的活力! 但他并没有能够或来得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精神文化建设, 社会稳定和谐和环境保护也需后人更大的努力! 4. 周恩来:他为中国大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早年留学海外,但仍然坚持“草根精神”,难能可贵!三十岁不到便出任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参加北伐战争,大大提高了军队士气,后来领导发动南昌起义,为工农红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为抗战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共和国建设时期,在经济、外交和国家的恢复元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了大批忠诚的老干部和优秀人才,使他们幸免于难!在他逝世后,联合国史无前例下半旗,以示纪念! 5.毛泽东:他早年参加“新文化运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领导中国共产党创立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中,努力联合比较容易动摇的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合力抗敌,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民主人士组成联合政府。他所领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提高了底层人民大众的地位,并提出“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精神。但他在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挫折! 6. 鲁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倡者,他的大量文学作品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麻木和奴性,深刻地反映当时中国乡村的苍凉和败落,他总是站在独立立场进行社会批判,并鼓舞了很多在边缘挣扎的年青人,他的作品具备深厚的中国古文修养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总能把情感的温暖和理性的思索结合得非常好,他对中国文化是一种“里程碑”式贡献!完全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7. 顾准:他早年因家庭困苦辍学,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在二十几岁,已经写出两本非常好的财务方面专著,后来放弃优厚待遇,参加中国革命,参与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尽管当时社会非常封闭,所能寻到的资料相当有限,但是他仍然横跨中西文化和哲学,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探索:从哲学和史官文化角度,对“文革”的起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超越了很多经院派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和民主理念相结合,以防止极权主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 当二十世纪临近尾声之时,经历长期政治动乱的中国终于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新扮演她自记忆以来一直扮演的角色。"述往事,思来者"。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这个古老的民族以其生命的痛苦为代价获得新生的悲壮的史诗。这场持续至今的革命实质是中华帝国自前二二一年问世之后发生的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改版-----其三版宋元明清帝国作为一种高雅而孱弱的实验国家(类似柏拉图笔下由哲学家领导的"理想国")在西方帝国主义扩张的压力下迅速崩解;不屈不挠的中国民族以普遍野蛮化为代价重建适应西方国家关系体系的现代中华帝国-----这一新版的大样在正在进行的邓小平革命中已经最后成形。在中国历史的这一阶段,领导宋元明清帝国长达千年的优雅的知识贵族因其无能被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交出统治中国的印信-----白话运动就是一个信号-----并在此后遭到历史的放逐;绚烂的中国文明亦随其载体的失位破坏殆尽(配合中华民族野蛮其体魄的需要)。在残酷的内战中崛起娴于权力斗争的新一代王者-----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他们缔造了适应群雄逐鹿之"大战国时代"的第四版中华帝国-----人民中国。 第三中华帝国至其末期文极而敝,与生机勃勃的资本主义列强相比如同一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老人。"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人者出,为了恢复古代中国的光荣领导族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千百万热血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终于旋转了乾坤。"泰山如砺,黄河如带",在大一统国家新生之日,我们不能忘记为了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的五位伟大的中国人。 孙先生是再世的耶稣基督。当华族困顿不堪之际,这位伟大的医生挺身救治一个在当时世人的眼里无药可医的民族,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正是其平生写照。 在历史的最危急的时刻,蒋先生以其钢铁般的意志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终于赢得胜利-----正是八年抗战扭转了华族百年颓运。临终之际,这位失败的英雄仍然念念不忘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民族。 起身布衣,奄有天下,毛先生辉煌的一生就是一曲贝多芬的"英雄"。当其战友沉缅于富强之梦的时候,这位旷代天才挥动手中的权杖,唤醒了华族心灵深处沉睡的伟大的理想,八亿人民为之如醉如痴。他给族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而其族人仍然尊之为神。 为了"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周先生投身革命、建军开国,终于在生前以其高度的智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没有这位融黄老之"柔弱"与墨者之"无我"于一身的奇人,幼稚的大一统国家也许会因一位天才的即兴创作毁于一旦。 从政治迫害的痛苦中邓先生领悟出高贵的宽容,由此化解了中国革命带来的深重的戾气。因其豁达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中国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商鞅变法以来最为成功的改革。 伟大的英雄以其多采的人生见证了华族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正是这原始生命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创建更加辉煌的业绩。 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基督教民族和基督教文明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现在已经到了退潮的时候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渡尽劫波的中国文明必如不死鸟浴火重生。文明开化四千余年的华族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最为元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早在中国民族之幼年时期即以其独特的形式发生。两千八百年前的幽厉时代,周文明的"上帝"就随着中国民族心智之发育被迫"退隐",由此引发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际五百余年的政治动乱。在历史的阵痛中,与原始的天帝崇拜相适应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而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终于在战国时代呱呱问世。信仰危机孕育了历史上最早的哲学繁荣-----诸子纷纷起而创说,不懈地探索可以折服日益成长的"理性"的天道性理;而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这场掀翻天地的伟大的宗教革命才尘埃底定。此前的中国是"刑名之士"和权谋家的舞台;他们以世人为利欲"原子"设计优良的制度和政策,使华族在自然法则之机括中愈陷愈深。而当这个饱经沧桑

六世纪的中国

剑桥中国史 目录 关于 六世纪的中国 6世纪中国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的文化的多样化及地区的和种族的差异和不相容性。在317年当中国人的北方丧失给匈奴民族后,长江流域及以南在几个世纪中已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在“夷狄”控制了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后不久,许多中国人——特别是上层阶级的中国人——纷纷南逃。在地处亚热带、地形完全与北方不同和尚待殖民的南方,北人感到很不自在。在最初,他们被南方有基业的家族称为侨人,而北人则反唇相讥,称南人为土著,尽管这些土著继承了以前的楚国或吴国的大部分独特的文化。许多北人的举止如同异乡之客,满怀恋乡之情和厌世思想,梦想有朝一日重返故土。但收复故土的一次次企图都归于失败,经过了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移来的北人逐渐适应了环境,并参加了发展独特的南方文明的活动。 文化保守主义有时逐渐演变成沙文主义,它是这一时期南方的特征(在本章,“南方”指的是沿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再加上东至杭州湾沿海的整个开化区)。它的表现有许多形式:公开宣称自己继承和保持了大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遗产,即汉代的古典传统、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音乐和风俗。事实上,许多这些传统在南方的环境中已起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建康(今南京)诸帝不顾他们政治上的虚弱,也要照搬汉天子的一套礼仪;学者为他们的古典学术的正统性,文人为他们作品文字的典雅而自鸣得意。整个上层阶级为了表示他们合乎规范和通晓文学,试图保存洛阳方言,这是他们的祖先一度在一个统一帝国的京师听说的语言。①在南方的主要文明中心——扬州和建康周围的长江下游——以外,移民的工作继续进行:土著被消灭、同化或驱赶;中国的农业得以普及;村镇寺院在荒芜之地涌现出来。这就是正史中描述的景象的未被人注意的背景。在这几个世纪中,这块地区的中国农业、行政和税收在远比北方故土富饶的环境中缓慢发展,给主要的定居中心带来了财富,使有的人能过上一种豪华雅致的上层生活。 到6世纪中叶,“南方”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这里略举它的几个特点。有些北方纪岁的节日已经移植到南方;另一些每年奉行的习俗则以古代南方传统为依据。这时的侨居者已发现他们爱吃的面食的代用品大米。称呼和迎候他人的方式已与北方的方式截然不同。南方的妇女更加深居简出,纳妾现象也比北方更普遍。南方的婚葬之事及举行的一些礼仪远比北方讲究。北人重视几代同堂,而南人则喜欢夫妻另立门户。衣食及习惯都有它们明显的南方风格。 中国分裂后不到一个世纪,“南人”之称不再被用作“土著”的贬词,而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同义词。②南人,包括北方来的移民,已经依恋于他们的作风、他们的温柔的方式和南方山清水秀的景色。他们已经感到北人粗鲁,对北方的习俗、古典学术和文学作品流露出轻蔑之意。一位南方文人说北方文学犹如“驴鸣犬吠”。人们从当时的民谣中,可以感到南方的某种温柔和给人以美感的特质。以下即是一例: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中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中国,同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世界——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网络经济是最为现代的经济形式,它以互联网这一特殊的形式为载体,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农业,是以数码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新技术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它是信息数字化的经 济,虚实结合的经济,直接化的经济,全新的经济。伴随着传统经济结构的变迁,传统的社会结构也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交化,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各种类型的危机在众多地域相继出现。因此,如何认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危机,以及政府应如何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带来的危机 进行公关,己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政府的危机公关也因此由过去的非常态逐渐向常态转变。论文首先对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公关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政府危机公关的相关理论研究,阐述了政府危机公关的哲学起源,并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对政府危机形成进行了解释,相关的理论研究最后落脚于政府形象理论,支持政府危机公关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形象重塑。然后论文集中分析了网络经济对政府治理的正负作用,指出网络经济既是对传统经济的一场变革,它的出现为政府职能更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加速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又为政府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即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危机有快速复制和无限扩大的可能。论文的第三部分从技术层面上论述了网络经济

条件下的政府危机公关应该如何操作。通过案例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在进行危机处理时的几种错误方法。并对政府如何在网络经济时代进行危机公关提出了公关原则和操作要点。最后分析阐述了在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如何对媒体和公众进行危机公关。网络经济时代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过程,也正是工业时代的政府(即传统政府)向信息时代的政府(即现代政府)演变的时期。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面临着职能上的转变,即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从政府规模上来讲,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是大势所趋。然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突发事件导致的各种类型的危机又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压力。因此,合理利用网络经济的便利条件改变政府应对危机的传统模式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经济政府危机再造

20世纪中国人着装的百年流变

20世纪中国人着装的百年流变(1) 20世纪确乎是一个神乎其神的传奇时代,仅仅100年的时间世界便发生了过去千万年所未能完成的巨大转变。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电子科技,生物科学,人类飞向太空。。。。。。一切烦杂而真实的存在着或存在过并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追究其最为巨大的转变,乃是物质的季度繁盛。20世纪的社会有原先的生产型转化为消费型,社会的物质文明不断飞速向前发展。物质文明之中,衣食住行乃是最基本的标尺。现在我们从历史进程的角度,仅以20世纪中国人穿衣(即着装)的变化来管窥百年中国走过的风雨沧桑,进而得见中国人着装根据时代而不断改变的时尚引领之动因。 20世纪初始,中国仍正处于满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蓄辫,服装则为长袍,马褂,瓜皮帽为普遍。女子则主要为旗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虽然由于中国出国留学生的日益增多,归国后带来西方诸种新文明(包括服式)和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日益扩展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某些影响,但基本保持着原有的状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社会发生巨变,这是亘古未有之大变局,它标志着满清王朝的彻底崩盘和帝制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而且也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国人服式的变革亦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中山装英文名为Chinese tunic suit,直译为中国式束身外衣套装。它是在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相互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之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为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主流。至于民间服式的变化则颇为复杂。郁达夫曾说,在民国建立以后,“阿猫阿狗,就都着起了西装,穿起了皮鞋,提起了手杖”。当时,少数优裕者“必备洋服输袭,以示维新”。而“衣食艰难之辈亦多舍自制之草帽,而购外来之草帽”,以至1912年夏天购洋草帽之狂热,比买公债券,认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世纪 人类按自己的思维创造了一切方便自己生活的科技产品, 普通人也过上了连过去皇帝都没有过上的生活, 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知道天下大事, 脚踩油门就可以日行千里, 坐上飞机就可以日行万里, 乘上宇宙飞船就可以遨游宇宙, 弄一个细胞就可以变出(克隆)一整支羊, 发射一棵原子弹就可以摧毁一个国家, 人好象已经无所不能了,科技发展到今天,好象已经达到了顶峰。 可是人偏偏不知道怎么样来提高自己的“生命”生存质量, 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在捆饶着现代人, “亚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是病的病名--而喊遍全球, 人们来自于心灵的疾病多余来自于身体的疾病, 无名的忧郁、无名的烦躁、无名的悲哀、无名的恐惧、无名的多虑无时无刻不在捆饶着人们。 现代医学界对这样的问题,好象根本没有什么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这样的不是疾病的疾病,令多少英雄无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变成了好象弱不惊风的病人. 活着对他们不是享受生活,而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创造了无穷的财富,却根本没有心情去享受,寝无眠,食无味,惶惶不可终日!人们需要的已经不单纯是物资享受,更需要的应该是精神享受了。

体能提升--已经迫在眉睫的--摆在了现代人的面前。 只有有了好的、健康的身体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则自己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底蕴,“上医治未病”好象也是为现代人而提出的口号,只是睿智的中国人早已经喊了几千年,预防医学,应该是未来最热门的一门科学。 这个世界需要和谐,整个人类需要和谐,只有一个个和谐的个人,才可能组成一个个和谐的家庭,只有一个个和谐的家庭,才可能组成一个个和谐的社会群体,只有一个个和谐的社会群体,才可能组成一个个和谐的国家,只有一个个和谐的国家,才可能组成整个和谐的世界。 所以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有中国的养生文化,才可以拯救整个地球人. 当所有的人都开始真爱生命,倡导和谐的时候. 就不会再有战争的硝烟,就不会再有恐怖组织的暴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美好的一天早日到来吧

中国二十一世纪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二十一世纪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一)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跨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历史的崭新一页――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生活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了迎接跨世纪的挑战,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步伐,还需我们为下一代铺上一条知识经济的高速公路,架起一座知识经济的桥梁。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一文中指出:“人与人全面的依存关系,受到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的力量支配”。又说“在现代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加速了社会革命”,也就是国家依赖世界市场,市场依赖自由贸易,贸易依赖经济发展。而发展又靠什么呢?靠市场的拉动力,靠信息的推动力,靠人才的智慧力,靠科学的生产力。总之,要靠人们的知识,知识就是资本,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1998年以来,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五次强调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曾四次强调了知识经济为美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浪潮中,经济增长连续进入了第八个年头,有四分之一的功劳归功于信息技术革命,目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充满活力。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否进入了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呢?回答是还不具备知识经济条件,主要原因是:一是国民文化素质低,知识资本不足,人才资源缺乏;二是工业基础起点低,金融资

本不足,自然资源缺乏;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有形资产浪费很大,知识产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农业高科技水平低,农业基层地位薄弱,人均占有粮食还低于先进国家标准;五是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为了探索进入知识经济强国之路,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高潮的到来,我们首先应做好知识经济的准备工作。   第一、准备阶段 我国目前处于知识经济启蒙阶段,要改变“四低两不”的现状,还需做好起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增加知识经济含量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强调对人民的终生教育”,对职工的“终生培训”,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培养出一批知识型管理人才,训练一批技术型职业工人,造成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够自主创新,市场竞争力强的知识经济型企业家和科学家,建设知识经济人才库和科技园,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做好人力资本的准备。 其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开辟利用信息资源,启动经济快速增长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没有信息网络传播和利用,要获得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机会,中国的互联网络数据库,准备在二十一世纪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国际领先地位。全球化的今天是受创造和交流知识驱动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

细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

细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 1.处在工薪阶层的中国人,没有人告诉他一生de储蓄是为谁而准备的:一部分捐给了国家、一部分送给了医院、一部分赠予了学校、还剩一部分献给了房地产的开发商。 2.中国男人21世纪的标准:40岁有妻、有孩、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存款。40岁的男人同样面临着生死劫难,死亡与疾病随之而来,失业与压力感随之而来,我谨以希望世上40岁的男人能够安居乐业。 3.养老保险假如65岁才能够领取,对于那些出苦力的男人来讲没有交保险的必要,因为你根本活不到那时候。 4.中国的养老保险是为政府官员和事业单位人交的,每10至20人交的养老金才能够养活一个政府官员或一个事业人员。 5.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为政府官员而交的,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到正真的医疗保险的报销。 6.在中国没有你花钱托人办不成的事,只有你花钱没托对人。 7.穷人根本没有必要上学,理由是:一、你根本就上不起学 二、你上起学,没有关系也找不到好的工作。 8.未来4年,中国将有1650万儿童面临上小学,有没有学位将是这些人父母最为头痛的事情,因为你兴许根本就无法入学。 9.在中国就医、就业、上学将成为21世纪最为热门的话题。 10.未来中国社会阶层等级的划分:第一等人政府各级官员,

第二等人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与更等学府人员,第三等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医务、教育人员,第四等人社会混混,第五等人社区或农村管理人员,第六等人企业一线工人,第七等人外出务工农民,第八等人农村种地人员。 11.中国上小学择校须花2万元,中学择校须花3万元,高中择校须花3万元,大学择校5万元,孩子你忍心上学吗?秋雨工作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五日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人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哈工

——记秦裕琨院士 能源学院燃烧工程研究所高继慧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本人认识秦老师已经有年了,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裕琨老师地故事和事迹,用老一辈地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涵养我们地心灵,让人性之光照亮我们前进地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秦裕琨老师年生于上海,祖籍扬州,年从交通大学毕业来到哈工大,至今在哈工大地讲坛上已经辛勤耕耘了年.在文革结束之后地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秦老师被评为哈工大优秀共产党员.我整理材料、扫描荣誉证书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工整地纸条,打开一看,是年前地入党通知书.打开发黄纸条地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地坚守与厚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从副校长任上退下来开始全新方向煤粉燃烧技术地研究;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为了协助拍摄优秀党员专题片,我曾经坐在电教中心看了一整天地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看完后,我感觉优秀地共产党员应该有两大类,都有崇高地境界,但风格不同.一类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地蜡烛;而秦裕琨老师则是另一类,我将其形容成为高山上流下地一股清泉,悄无声息地润泽着身边地花草树木.老先生工作生活节奏匀畅,待人亲和;吃饭喜欢白菜豆腐鱼,清淡养生;虽然早年出身大家,但穿着随意,用品简单;常说,发生天大地事,也得吃饱饭、睡好觉才能应付得来.在浮躁、拜金之风盛行地今天,工作生活在老先生身边,常能体悟什么是“心静自然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每每谈起秦老师地人生典故,我就很自然地想起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那一句“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看着老先生地人生轨迹,你真地会发现,他地每一个脚印和选择都闪烁着生命之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老先生在哈工大工作多年,这年,有一大半是社会动荡与纷乱中度过地,那段时间,有多少人地青春时光在迷茫困惑中逝去.年反右扩大化、年拔“白旗”,就是在那样地环境里,秦老师白天挨批判,晚上仍然坚持备课、写讲义、收集资料,并主动给学生们开新地专题讲座.用全部精力编写了《蒸汽锅炉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讲义,后正式出版,成为我国锅炉专业第一本教材.我曾问老先生当时怎么能做到?老先生说:“做为教师,备好课,教好学生就是对国家地最大贡献,是永远正确地”;“人该干什么很简单,哪个时代都会有困惑,天天总是迷茫困惑,人生就虚度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十年浩劫”初期,秦裕琨老师进牛棚劳动改造.就是在这样地历史条件下,秦老师在国内首次提出热水锅炉可采用自然循环方式地学术思想.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随后,秦裕琨老师又成功将燃用烟煤地手烧炉改成烧褐煤地工业流化床锅炉.这两个项目由于技术路线先进、应用价值重大,均在年代初被列为国家“六五”攻关课题,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岁到岁地十年,秦老师由于大量地行政事务缠身,科研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主导地研究方向被其他老师接了过去.从副校长任上退下来后,年届地秦老师领着两位年轻老师开始一个全新地方向——煤粉燃烧技术地探索,能不能做下去,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年轻时,秦老师就敢于尝试、不怕风险,研究锅炉专业地他被人戏称为“秦总捅”.更难能可贵地是,岁地他仍然敢于开辟一个新方向,并身体力行地研究实践,现场试验和年轻人一起冲在第一线(这张照片是现场夜战,秦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啃馒头!),就是这个在岁开辟地新方向,现在为社会创造年均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于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今天,已经是岁地老先生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和年轻人一起憧憬筹划着未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曾经接触过几位秦老师这样地老先生,他们几乎都没有退休地概念,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是一种常态.前年,在火车上认识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地总设计师徐礼白女士,岁地老太太仍然拿着笔记本在画图.她和秦老师很熟悉,我们聊了很多老前辈们地事情.分手时,我请老人家注意身体,老太太很爽朗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啊,活着干,死了算!”.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看着这些老前辈们矍铄地

中国名人【公元前10000年—21世纪】

圣贤名号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神农炎帝; 中华蚕神——嫘祖; 农耕文明开创者—后稷; 文字文明开创者—仓颉; 中华文明奠基人—黄帝炎帝夏禹; 伟圣—王诩 酒圣—杜康; 法圣—商鞅; 道圣—老子; 儒圣—孔子; 兵圣—孙武; 商圣—范蠡; 科圣—墨子、张衡; 战神—白起; 谋圣—张良; 史圣—司马迁; 木圣—公输盘(ban)(民间俗称鲁班,因为他是鲁国人)、马钧; 医圣—张仲景; 神医—华佗; 武圣—关羽; 智圣—诸葛亮; 药王—孙思邈、李时珍; 棋圣—黄龙士,吴清源(昭和棋圣),聂卫平;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怀素; 茶圣—陆羽;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七绝圣手—王昌龄; 诗豪—刘禹锡; 诗魔—白居易; 诗佛—王维; 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曹植、谢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李商隐、杜牧、苏轼、陆游; 古代著名词人:李煜、柳永、周邦彦、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陈亮、纳兰性德; 古代文学家:庄周、孟子、曹操、陶渊明、刘义庆、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刘鹗;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古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高明、徐渭、汤显祖、洪升、孔尚任; 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米芾、赵孟頫;

画圣—吴道子; 画神—张宏; 伟人—孙中山; 领袖—毛泽东;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元老—何子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 棋圣—聂卫平;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 杰出科学家—张衡、沈括、宋应星、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茅以升; 美术家: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王琦、华君武、朱宣咸、杨可扬、靳尚谊、刘开渠、吴冠中、陈逸飞、陈丹青、刘大为、吴长江。 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阿柄、谷建芬、李劫夫、马思聪、贺绿汀、程懋筠等。 文学家: 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巴金、沈从文、金庸、钱钟书、铁凝、王蒙、邓友梅、林默涵、贺敬之、梁漱溟等。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初春的午后阳光明媚,满眼都是生机盎然。城市东部一座大厦的空中花园里,我们约到了明珠监理董事长张瑞琴,一件玫红色带着时尚元素的唐装,透视着她的厚德、仁义,慈祥。 张瑞琴,现任青岛第批民营企业之――明珠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青岛市优秀母亲“大地奖”获得者,青岛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监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理事……当我再次阅读上面的材料和她获得的荣誉时我心里对这位女强人又多了一分敬意和崇拜。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民营企业挣脱束缚,从不允许到被允许,从试试看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的力量中国民营企业与中国经济起腾

飞。而张瑞琴和她的明珠监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向世界证实了自己的奇迹。张瑞琴带领明珠监理十五年,用信誉争得了人们的口碑,也向中国证实了民营企业的奇迹。1993年,49岁的张瑞琴毅然辞去国企副经理职务,创建了青岛市首家监理行业的民营企业――青岛明珠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承揽了富捷城等五项工程八栋25层以上建筑,具有了甲级企业业绩,1996年明珠建设监理公司晋升为建设部批准的甲级企业,从而奠定了明珠建设监理今日辉煌业绩的基石。在率领明珠公司前进的过程中,她通过不断的深人的,多学科的学习,从一个专业技术型人才转变为高级经营,管理复台型人才。15年来,明珠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始终以个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的运作模式也

就是国际规则经营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建筑行业的知名品牌“明珠监理”。公司成立以来,监理了山东省最高 大厦――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山东最大的博物馆――文化博览中心山东最大的商城――当代商城 和亚洲最大的运动服装加工厂。1998年成为岛城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的监理企业,2000年又成为岛城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的换版工 作的监理企业。1994年在岛城率先开始设计阶段监理,1999年,为同国际接轨,又在岛城率先尝试了项目管理。在她有效的管理和对所承接工程突出的监理成绩下,公司取得了不凡的业绩,现已监理了500多万平方米的智能大厦,工业园,大学,公寓等项目。 作为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代表,张瑞琴是谦虚的,她对社会和政府有着深深地感激:应该说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他带领国人让中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人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人,生活在没有任何选择的痛苦中,思想和生活都被禁锢在一个点上,谁要想离开那个点,就会受到惩罚。人们感到生命和灵魂都不属于自己,也不敢属于自己。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生活依然没有太多的选择,但人们已经可以开始梦想,梦想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尽管梦想还不够大胆,因为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敢梦想出国,但我们可以梦想着自己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成大学生。尽管大学毕业后,工作仍然要服从国家分配,但生命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属于自己,灵魂也开始从内心深处复活。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生活中开始出现了更多的选择。90年代的中学生,依然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选择,但大学生则有了很多的选择。大学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由国家分配工作,也可以选择自己找工作;可以选择继续读研究生,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90年代的中国人,已经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没有面临就业和竞争的压力,面临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未来。人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努力,个个表现得气度非凡。当时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去美国读书,而且还要拿美国人的奖学金去读书。十年的努力,有近三十万中国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后形成了一股出国的潮流,很有点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21世纪的前十年,我们正生活在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生存我们有了更大的压力,不是我们变得贫困得活不下去,而是中国向市场化迈进的步伐快得让人来不及做好任何心理准备。没有人再来帮助我们安排未来,没有人再来告诉我们哪一个点属于自己,没有人告诉我们上完大学其实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如果想要在生活中取胜,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好,中国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来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做好准备。父母为了子女的未来,不仅希望他们能够考上中国的名牌大学,更希望孩子们尽早出国留学。由于美国有录取大学本科生的限制,许多父母开始把孩子们送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去读书。大学生们依然梦想着去美国,但一场“911”惨剧,使得美国人几年内看任何一个人都像恐怖分子。中国学生获得美国大学录取的比例大大降低,很多有着出国梦想的学生,也开始把眼光转向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发现这些国家也有很精彩的学术殿堂。牛津、剑桥、悉尼大学等名校,在遥远的国度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随着出国留学成为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最佳选择之一,各个国家及其考试机构向中国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像猎狗一样,用敏锐的嗅觉闻到了猎物的味道,于是乎各种海外教育机构一下子涌进中国,一时间是鱼龙混杂,面目难辨。托福、雅思等等的竞争,几乎形成了血拼场面。由于缺乏行业标准,缺乏专家指导,很多中介机构昧了良心只想挣钱,很多学生都难免上当,把自己送进了不三不四的学校,白白花了很多钱,才大呼上当。 每一条路走出来,都有很多英雄走在前面,他们牺牲了自己为后来者指路。十几年的留学事业,已经开始从迷雾之中走出来。感谢很多人以前的努力,现在想要出国留学的人,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理性,认真地思考出国留学和自己未来的关系,用挑剔的眼光来选择自己希望去读书的学校和自己的专业。面对未来,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的留学事业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这一事业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具备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人才,这些人才将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美国向中国学生打开了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学习的大门,同时西方其他国家为了吸引中国学生,也把门开得更大。这种形势,对中国学生,对中国未来,都是史无前例的幸事。面对这种形势,新东方能够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到底什么选择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帮助学生努力学习,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选择的门槛,进入新一轮的人生拼搏。

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

第49卷第5期2012年9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49,No.5 Sep.2012 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 左学金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 摘 要:在21世纪,我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 展望(2010年修正版)》关于中国人口的中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在2015年前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开始下降;在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在21世纪末,我国人口总量将降为5—9亿;在21世纪中叶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0%—40%以上。本文对这些重要的人口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制、代际福利、城市化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等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人口前景;少子老龄化;人口城市化;人口区域分析;放开二胎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919(2012)05-0100-07收稿日期:2012- 03-16作者简介:左学金,男,江苏阜宁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新华社北京2000年12月19日电,参见当天《人民日报》或人民网www.people.com.cn 。 ② 王丰、郭志刚和茅卓彦的研究表明,在总和生育率高(1.8)、中(1.6)、低(1.47)三种方案中,我国人口将分别于2030年、2026年和2023年达到14.41亿、13.82亿和13.50亿的峰值后转入人口的负增长。参见王丰、郭志刚、茅卓彦:《21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 ,《人口研究》2008年第6期。樊明关于我国人口预测的结果是,我国人口的峰值将于2023年达到峰值13.95亿。参见樊明:《生育政策与生育行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1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分之一多。在10多年前的世纪之交,人们对21世纪的中国人口前景作出了不同的预测与展望, 对中国人口的变动,包括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作出了不同的预测。当时的一些预测曾对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前景不无担忧。例如2000年年底发表的中国政府《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 白皮书就曾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 。①目前由于新的人口数据,尤其是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发布, 使我们有可能对我国在本世纪内的人口变动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出新的判断和展望。 一、人口总量变动趋势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再次确认了我国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但 是比原来预计的下降得更多和更快。例如上述《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曾将2010年我国人口控制目标定为14亿以内。实际上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年底,我国人口总量仅为13.4亿。一些最近的研究估计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将仅为14亿左右,大大低于原来预计的接近16亿的峰值, 且峰值到来的时间也会提前到2025年前后。 ②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展望(2010年修正版)》关于中国人口的“中方案”预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6年达到不足14亿的峰值后开始进入负增长。21世纪中叶后(2054年)我国人口总量将降为12.63亿, 低于20世纪末的12.67亿;并在21世纪末进一步下降到9.41亿。根据“低方案”预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17年达到13.58亿的峰值后开始进入负增长。在21世纪中叶以前(2038年),我国人口将低于20世纪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