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学案设计

离子键学案设计
离子键学案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Na2S

https://www.360docs.net/doc/a64832504.html,l4

C.KCl

D.NaF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形成离子键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6与8

B.11与13

C.11与16

D.12与17

5.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6.下列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O

B.CaI2

C.KOH

D.NaNO3

7.AB属于离子型化合物,其中A离子和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看A比B少4,而次外层电子数A比B多6,则该离子化合物是()

A.MgO

B.CaO

C.KCl

D.MgS

8.下列电子式是否正确

∶∶[∶∶]+[∶∶]-2Ca2+[∶-N[∶∶]2-

9.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2Na+Cl22NaCl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而形成更稳定的钠离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也形成更稳定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思考交流】Na+和Cl-间的静电吸引作用;阴、阳离子的电子间、原子核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1.(1)阴、阳离子

(2)静电作用静电引力静电斥力

(3)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距离,吸引与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离子键

2.(1)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

(2)金属阳离子大部分阴离子部分活泼金属阳离子

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铵、氢氧化钠等

二、1.离子键

2.强碱、大部分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氢化物

三、1.最外层电子

2.Na××Mg×······∶·××∶·····

3.H+Na+Mg2+[∶∶]-[∶∶]2-[∶∶]-[∶H]-K+]2-[∶∶]3-

4.Na+∶]-Na+]2-Na+K+]2-K+[∶]-Mg2+∶]-

Mg2+]2-K+]2-K+[∶∶]-Ca2+[∶∶]-

5.略

【思考】(1)左边的原子用电子式表示,而不用分子式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

(2)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并且标明电荷数;

(3)左边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右边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

随堂检测

1.解析:AlCl3、HCl是共价化合物,A、B错;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C错。

答案:D

2.解析:与Ne相同电子排布的是O2-、F-、Na+、Mg2+、Al3+,与Ar相同电子排布的有S2-、Cl-、K+、Ca2+。

答案:A

3.C

4.D

5.C

6.A

7.解析:从A、B两元素的原子结构看,B原子只有两个电子层,符合此要求的只有A、B 两项;A离子和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只有B项符合。

答案:B

8.全错

9.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案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化学教学案(4)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和共价键 编写:裴志华审核:杨进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的不同作用力,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2. 学会用电子式来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化学键 1.概念: 2.分类: 二、离子键 1.概念: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形成条件: 3.表示方法:(写出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三、共价键 2

1.概念: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形成条件: 3.表示方法:(写出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并与离子键比较) 四、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性质特点 【典例分析】 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例2: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1023个电子。它 ,用去 A, 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 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 H 2 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 (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名称:。 (2)用结构示意图表示两元素常见离子:,。 3

【思维训练】 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2.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3.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A. B. N…N … C. D. 4.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5.下列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事实的是 () 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水溶液显酸性 4

高二化学《共价键》学案2

高二化学《共价键》学案2 23、一般情况下,键长与键能有何关系?键长与化学键的稳定性有何关系? 4、怎样利用键能的数据计算反应热?完成P32页 【思考与交流】 中的第 1、2题 5、什么是键角?多原子分子中键角主要决定分子的什么?说明了共价键具有什么特征? 6、完成下列表格分子键角分子空间构型CO2H2OBF3120平面正三角形NH310718CH410928′ 三、等电子原理阅读教材P32-33页内容 7、什么是等电子原理?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什么相似性?CO分子中含有几个σ键,几个π键? 【基础自测】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 A、H2 B、Br2 C、Cl2 D、I 22、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 A、HH

C、CH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HBr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4、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5、根据π键的成键特征判断C=C的键能是C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 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3H22NH3,1 mol 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 A、431 kJ/mol B、9 45、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

快速跑教案与反思

即墨市大信镇司家疃小学 水平二 四年级快速跑 授课人:小学一级教师仇爽爽指导教师:陈正武 联系方式:0532——

《快速跑》一课的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养成正确的跑动姿势、提高快速跑能力为主,使儿童在规定的距离内达到一定的速度,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促进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和下肢力量的发展。通过对四年级学生快速跑学习基础分析,采用游戏化、兴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教材设计成游戏,开始的教学都由“叫号赛跑”—“抢占空位”—“十字接力”—“快速出击”—“挑战高手”这5个游戏组成,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法形式上,采用以小组合作练习、合作评价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积极创新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健身的乐趣和互助的快乐,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为载体,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快速跑技能,提高快速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获得快速奔跑的身心体验,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及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本课选取生活中孩子喜欢的活动,通过快速跑,以“叫号赛跑”、“小小设计师”来实现,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能力。从《课标》理念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新”、“奇”、“乐”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运动的技能,寓教于乐。 二、教材分析 水平二快速跑的教学内容,是在走和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走和跑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所以在内容设计和引导学生掌握跑的技能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快速跑技术和技能,调动学生各种积极因素,发展位移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形成跑的正确姿势,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新教材)《离子键》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离子键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 (1)NaCl的形成示意图 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03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2)定义及特点 2.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1.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01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微粒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 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 提示:不一定,AlCl3是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有离子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2.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氨水中通入足量CO2生成含离子键的NH4HCO3,此过程中无电子得失。 3.MgCl2的电子式如何表示? 提示:[··Cl ·· ·· · × ]-Mg2+[·×Cl ·· ·· · · ]-。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离子键的形成本质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1.形成离子键的本质原因 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 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 ? ?? 活泼金属原子M――→ -n e- M n+ 活泼非金属原子N――→ +m e- N m- ――→ 静电作用 离子键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判定 (1)从元素判定: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注意两特殊:铵盐虽然所含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但属于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2)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在熔融时导电的化合物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注意水溶液导电不能判定。 1已知下列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6和8②12和17③20和9④11和17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批注点拨]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快速跑教学设计

《快速跑》教学设计与反思

单位:寺头镇寺头初中 姓名:马海亭 快速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并与师生同乐,共同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初中学生对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学习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本课主教材设计为轻松、自然的快速跑。为避免教材枯燥给学生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较好地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本课通过设置多样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身体练习中。使学生在奔跑中保持上体较正直,屈臂自然摆动,轻松、自然快速跑的基本姿势。本课辅助教材设计穿插了游戏,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展示自我,学有所获和备战中考。 1、学情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和独立性,具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其追求成功,尝试挑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也可使学生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所以在体育教学上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专业的训练。使学生对快速跑的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如何实施体育教育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2、设计思路:针对学生的自然状况,以及快速跑教学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①注重引导让他们体验快速跑运动带给他们的身心改变以及超越自我的成功喜悦 ②教学内容的安排着重于能力的提高。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边学边用,阶梯式提高,逐步推进学生思考、改进。

必修2化学键导学案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基础预习】 1、NaCl的水溶液或熔融的NaCl能导电的原因是,NaCl固体溶于水或加热NaCl固体至熔化发生了,生成了能的阴阳离子,该过程在化学上表示为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4、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预习检测】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 S O Cl Na Mg 【知识点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书本实验: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色火焰,有,反应 方程式是反应中Na的化合价从 到,表明一个Na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 个电子变成了Na+。反应中Cl的化合价从到,表明一个 Cl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个电子变成了Cl—,Na+和Cl-形成了NaCl. 2、【合作交流】离子键。(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①成键的微粒: ②成键的性质: 注意: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静电引力,而是包括引力和斥力两个方面。引力是、离子所带的种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斥力是两原子间带负电荷的核外以及带正电的同种电荷间的相互排斥。 ③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 ..金属原子(电子 引力、斥力达离子键 到平衡 活泼 ..非金属原子(电子离子 说明:一般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不能理解为金属与非金属化合。如AlCl3、FeCl3等。 思考:①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分别属于元素周期表哪几族? ②离子键还有特殊的吗? ④成键的原因: 3、离子化合物 ①物质类别、、。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的知识,那么原子又是怎样构成分子或物质的呢?人们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原子是以某种特殊的作用相互结合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不是简单的紧密堆积。 【投影】“原子间相互作用” 【讲述】原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物质,这是什么作用?本节我们来探讨这种相互作用的情况。 【讲述】为什么H2O要加热到1000℃以上(或通电)才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否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使他们仅仅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分开? 【学生思考后作答】 【讲述】破坏这种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又如,氢气及时加热到2000℃,其分解率也不到1%,可知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也有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是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投影】“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讲述】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相邻的原子之间,科学上就把它称为“化学键”。【板书】一、化学键 1.定义(强调“强烈”二字) 【讲述】这里要指出的是:水气化也要加热,常压下,达到100℃才课沸腾。可见水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比起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相互作用要小得多(不够强烈),不能称为化学键。 (为以后分子间力学习埋下伏笔) 化学键形成后,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原子间又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上述H2O、H2的原子间都存在强烈得相互作用。是否所有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呢? 【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分子、原子、离子) 【讲述】对于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化学键存在于离子和离子之间,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是强烈的,这种化学键称之为离子键。对于其他离子构成的物质而言,还有共价键,金属键等,我们以后将陆续学习到。 离子键 【板书】 2.化学键的分类 共价键 【实验录象】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干燥的氯化钠晶体、熔融的氯化钠) 【提问】我们看到:石墨插入熔融氯化钠时灯泡亮了,而插入干燥氯化钠晶体时灯泡不亮。这给我们提供了两点事实:1. 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2. 氯化钠在熔融时才导电。从这两点事实,大家可以的出身么结论? 【学生讨论,经启发后小结】第一个事实,氯化钠能导电,说明熔融的氯化钠中有带电的粒子,根据氯化钠的组成,带电的粒子只能是Na+和Cl-,第二个事实,氯化钠晶体受到强热熔融后才离解而导电,说明常温时Na+和Cl-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教学设计

一、课题:《化学键》第2课时《共价健》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能力方面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健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解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 思考与交流: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你认为H2、HCl的形成与氯化钠会是一样的吗?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请你指出H2、Cl2、HCl、NaCl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生: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而H2、Cl2、HCl分别由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师: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 生:Na + Cl →N a+[ Cl ]- 师:很好。形成氯化钠时,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这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Na+与Cl-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了离子键。氢原子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它与氯原子结合时,是否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不是。若氢原子也容易失去电子,则氯化氢也应由H+和Cl-构成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氢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一个电子,氯原子也需要一个电子,那么一个H原子和一个Cl原子又是如何形成HCl分子的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演示: 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代表氢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

离子键 离子晶体导学案3

离子晶体》导学案《离子键一、离子键1. 离子键的形成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其原子易失去价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其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这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化合物。这种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2+-MgCl2MgClKA,阴、阳离子是形成离子键必不可少的粒子,缺一不可。如、中含有+3+2-4HAlOSOl(SO)·12HOK分子。可见,离子化合物中含阴、阳离子至少各、中含有、及22421 种,且不一定不含分子。2. 离子键的实质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它包括阴、阳离子之间的引力和它们的核与核、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斥力两个方面,当引力和斥力之间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它就不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qq?F?k?(k据库仑定律可知阳离子所带电荷及核间距有关。离子键的强弱与阴、2r) 。为系数3. 离子键的特征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子可看成球形对称,它们的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它们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静电作用相同,所以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发生静电作用,且在静电作用能达到的范围内,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一个离子 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二、离子晶体1.(1)(2)特征:无饱和性和方向性。离子键:定义: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电性作用。 (3)(4) 存在:离子晶体中。本质:电性作用。2.(1)定义: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空间呈现有规律的排列所形成的离子晶体:晶体。注意:离子晶体的构成粒子是阴、阳离子,所以在离子晶体中,无分子存在,也无原子NaClCsCl 只表示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表示分子式。、存在。如(2)ABNaClCsClZnS 型等。型、常见的型离子晶体有型、(3)1 mol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晶格能:①定义:体所放出的能量;②表示意义:晶格能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越稳定,熔、沸点.kqq21?F来比较;③晶格能的大小:晶格能与离子晶体中阴、阳越高。可借助库仑定律 2rq?q21?晶格能数学表达式为:与阴、阴离子的距离成反比,。离子所带电荷的乘积成正比,r(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①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难挥发。离子晶体中,(),要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质熔化和沸腾,阴、阳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NaClCsCl、就需要较多的能量。因此,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难挥发的性质。 1 413 1 290 801 645 H2O的熔的熔点分别是℃、℃、℃。而共价化合物;沸点分别是℃0 100 ℃,这就低得多了。℃、沸点为点为②离子晶体硬而脆。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有较强的离子键,因此离子晶体表现出了较高的硬度,当晶体受到冲击力作用时,部分离子键发生断裂,导致晶体破碎。③离子晶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后能导电。离子晶体中,离子键较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即晶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离子晶体不导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共价键和类型学案

课题 共价键的类型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号 4 学习 目标 1. 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2. 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重点 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难点 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预 习 案 1、 共价键的概念: 2、 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1)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名称:氯化氢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2)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 3、特征:由于共价键的形成与未成对电子数目和原子轨道的重叠有关,所以共价键具 有 性和 性。 性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 系; 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探 究 案 一. σ键的形成 (1) s-s σ键的形成 例:H 2的形成 (2)s-p σ键的形成 (3)p-p σ键的形成 (4)小结: ①σ键重叠方式:采用“__________”重叠。在任何方向都能最大重叠,使作用力最大,即化学键不易断裂。 未成对电子的电 子云相互靠拢 电子云相互重叠 未成对电子的 电子云相互靠拢 电子云相互重叠

②σ键的特征:以形成_______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______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_____,这种特征称为___________。 ③种类:σ键、σ键、σ键 注意:P轨道和P轨道除能形成σ键外,还能形成π键 二.π键的形成:p轨道和p轨道形成π键的过程如图所示: 两个原子相互接近原子轨道重叠π键的电子云 (1)π键的重叠方式:是由个原子的轨道“”重叠形成的。形成π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__________,故π键不如σ键__________,比较容易。 (2)π键的特征:每个π键的原子轨道由块组成,分别位于由构成的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_______,这种特征称为____________。 三. σ键、π键比较 1. 填表 键型及项目σ键π键 成键方向 电子云形状 牢固程度 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键,另一个是键;共价叁键中一个键,另两个为键 2.共价键类型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σ键:在形成σ键时,原子轨道发生了最大程度的重叠,键能,稳定性,且σ键的两成键原子绕着键轴可以任意相对旋转而键不被。因此,σ键强度大,不易。 (2)π键:是原子轨道沿着键轴“”重叠形成的。π键重叠程度较,其键能于σ键,稳定性较;另外,形成π键的两原子不能相对自由旋转,否则π键将被破坏。因此,π键的稳定性于σ键,π键的电子活动性较,含有π键的物质化学性质活泼,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乙烯比乙烷活泼。 检测案 1、乙烷分子中由__________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组成; 乙炔分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组成。 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B.s-s δ键与s-p δ键的对称性相同

快速跑与游戏教学设计

水平二(四年级)《快速跑与游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动中思、动中健、动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以围绕鞋盒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力求一物多用。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器材本身的安全、环保因素,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融《两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力争在“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展现一堂平实而富有生活化的体育课。 二、教材、学情分析 主教材快速跑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向日常生活迁移的重要准备,是“跑”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小学生体育学习》中首推的活动形式,所以学练该内容非常重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协调性也不好。而四年级学生毕竟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储备,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跑的组织和活动形式。所以,本课将从安全教育入手,突出游戏与比赛性,积极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快速奔跑的技能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在快速跑中认识和掌握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要领,体会快速跑教学中带来的激情与乐趣。 2、学生能在练习中体现出灵巧与全身协调,发展速度、耐力、下肢力量等体能; 3、能在同伴的鼓励下在小组团结协作中克服困难、拼搏争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2、教学难点:探究新的快速跑练习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热身部分: 1、学习报数,并介绍“12”报数、“123”报数、“1234”报数……,随机报数举手; 2、游戏:报数跑 3、热身操:6-8节 (二)学练部分: 4、关于鞋盒练习:教师介绍过鞋盒的技巧与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参与展示与互动,教师示范并介绍尝试练习的要求,组织练习。 5、游戏(送快递):是课的高潮部分,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法,学生双手拿着鞋盒快速跑到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1 2 3 4 5 知识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离子键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4 知识和能 力 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方 法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视频 动画 动画 观察现象 观察存在方式 观察 观察 AB AH EG CDF A D GH F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3 1 10 4 网络 网络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使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 的书写 观看视频、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原理解析、加强练习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第2课时 共价键)word学案

共价键 1.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了解化学键的概念。 3.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要点一 共价键 1.Cl 2的形成。 (1)两个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获得1个电子,因此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如果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2)写出Cl 2形成的过程。 (3)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表示一对电子,所得的式子叫结构式。Cl 2的结构式Cl —Cl ,H 2的结构式H —H 。 2.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4)存在。 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 2、O 2、O 3、N 2。 ②共价化合物,如HCl 、H 2O 、CO 2、H 2SO 4。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 、NH 4Cl 、Na 2O 2。 (5)分类? ????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定义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 发生偏移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 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成键原子电性电中性显电性 判断依据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实例H—H H—Cl 3.共价化合物。 (1)定义:只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2)表示。 【应用思考】 1.只有共价化合物中才含有共价键吗? 提示:不是。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单质和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H2、O2、Cl2、NH4Cl、NaOH等均含有共价键。 2.如何判断某共价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提示:可根据成键元素的种类来判断。若成键元素相同,如X—X型,则为非极性键;若成键元素不同,如X—Y型,则为极性键。

(完整版)50米快速跑教学反思

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体育技能。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积极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设计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习技能和参与游戏融为一体。通过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在反复的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会简单的动作技能,寓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寓乐于教学之中,促进和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本单元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本单元教学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情境性、多样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新颖、独特,受到学生的喜爱。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考虑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 体差异,教学采取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自评、互评,相互纠错 等形式进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娱乐、竟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 的良好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3.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把发展学生个性与展示 自我相结合,把学习运动技能与游戏比赛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活泼、自由、愉快的课堂新模式,力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4.“50米快速奔跑”的这一单元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根据小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学习,大胆创新,把繁杂、枯燥的

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完整版)离子键学案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通过氯化钠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学会书写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学习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3.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定义:。2.成键的微粒:。3.相互作用:。4.成键的元素:。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的叫做离子化合物。 三、电子式 周围用或来表示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并将反应方程式填入表格中 【思考与交流】 1、画出Na原子和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他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Na原子和Cl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了吗?为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呢? 4、达到稳定结构之后,两种粒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作用力呢?

二、阅读课本P20——“资料卡片”探究电子式的写法。 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形式(试着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Al C N O F (2)离子的电子式形式(试着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阳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 阴离子:氯离子硫离子氧离子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形式(试着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 A2B型:Na2S AB2型:MgCl2 ★自我总结:电子式书写方法 (1)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表示; (2)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而且还要用中括起来,并在括号外右上角标出 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注意:①A的电子式+ B的电子式→的电子式 ②标注电子转移方向,要用符号表示 ③左右相同的微粒 A.Na 和F B.H 和Cl C.C 和O D.Ba 和O 2、下列电子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钠离子B.氮原子C.锂原子D.硫离子 3、书写氟化镁的电子式 4、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Ca;S2-;Ba2+;O;F-;K+。 5、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MgBr2;Na2S;KBr;NaF; KCl;K2O;CaO;CaCl2 6、⑴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⑵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离子键》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知识。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氯化钠和氯气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抽象出离子键概念,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3)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离子键的探索,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2)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 力。 (3)通过讨论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境教学。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一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2章第1节 共价键(第1课时) 学案

第1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共价键 学习目标:1. 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3.说出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知识回顾] 1.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作用而结合在一起?什么是化学键?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共价键? 答: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化学键: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用电子式表示NaCl、HCl的形成过程。 答: H·+·Cl·· ··∶―→H∶Cl·· ·· ∶ [要点梳理] 1.共价键的基本知识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

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如Al原子与F原子变为Al3+和F-后形成离子键,Al原子和Cl 原子之间则形成共价键。 (5)存在: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如H2、Cl2、O2、S8、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非金属单质,CO2、H2O、CH3COOH、XeF6、等共价化合物及Na2O2、NaOH、NH4Cl等离子化合物中均存在共价键。 2.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 形成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形成 类型s-s型s-p型p-p型

50米快速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0米快速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跑的各种辅戏来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快速跑的正确方法,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学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快速跑,快速跑是小学体育田径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不仅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改肉系统的功能,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教学中应采取兴趣性、游戏性方式进行练习如:追逐跑、牵制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男女各22名,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好考的习惯。对快速跑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但跑步的要求关注不为粗糙,为此在这节课中采用跑的各种辅助练习和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奇、好学的心进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练习。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快速跑的方法,培养快速跑的正确身体(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大部分的学生熟练掌握快速跑的正确技术动作。提高跑能力,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三)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自主学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断增强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上体正直,摆臂有力,大腿抬高 难点:前脚掌着地,蹬摆协调、轻松 六、教学程序 (一)开始热身部分: 采用常规导入法、利用现有的场地,绕操场成两路纵队,逆时针绕操场慢跑。手操对学习提高部分顺利开展做好了热身准备,为教学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