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到香港回归前的港台关系

80年代到香港回归前的港台关系
80年代到香港回归前的港台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党退居台湾前,香港就成为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重要阵地,而且共存共生。这一特殊的历史延续了日后港台关系发展的背景。

国民党在香港势力发展甚早,在香港的社会基础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在香港的革命活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部分粤系与桂系国民党势力居留香港,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大陆商界与文化界精英也迁居香港,均成为日后台湾当局在香港的势力。在海峡两岸对峙的背景下,台湾国民党当局将香港作为对大陆进行情报搜集、特务派遣与“颠覆大陆”的重要基地。

同时在国际冷战对抗时期,香港与台湾都是西方阵营“遏制中国”的势力范围,港台关系不仅受中国对港政策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影响,也受英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英国政府对台湾当局在香港的活动采取“既限制又保护”的双轨政策,即对台湾当局在港势力与在港的政治活动,采取一定的限制政策,前提是不能给港英当局制造麻烦,但又进行适当保护,未完全限制台湾国民党当局在香港发展政治势力,从而形成一种不正常的港台关系。

1955年万隆会议前,国民党派遣特务进入香港机场,制造了一起针对周恩来总理的暗杀事件,对港台关系影响深远。中国政府就此向港英当局提出强烈抗议,港英当局不得不接受三项条件:不得容许以香港作为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军事基地;不许在香港有任何以败坏中华人民国共和国权威为目的之活动;过港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必须获得保护。台湾当局在港的活动也从此开始受到更多限制。

战后,香港因国共斗争发生两次大的暴动与冲突后,港英当局调整了对台与对大陆的政策,限制两岸政治力量公开在港发展,以免香港成为国共两党政治角力的地方,危及英国在港利益。不过,由于香港是自由港,是英国统治下的中国领土,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反攻大陆”与“光复大陆”的政策下,仍持续发展在港势力,先后建立了许多带有半官方色彩的台湾驻港机构与亲国民党的香港社团,形成台湾当局在香港的一股支持力量与社会基础。

整个60年代到70年代以前,港台关系正面接触少,主要是双方的经贸与民间往来。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收回香港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台湾当局开始更加关注香港问题,港台关系逐渐受到香港与海峡两岸的关注。

1982年9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主导与推动下,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式揭开序幕。经过两年两个阶段的会谈,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并公布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其附件,达成了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正式收回香港的重大历史协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也是改变香港地位的重大事件,必然会影响到港台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到“九七”之前这一时期,港台关系仍是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与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之间的关系。台湾国民党当局在“中华民国法统体制”与一个中国政策下,始终坚持“中华民国”对香港的主权,视香港同胞为“中华民国”特别地区的人民,但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居民又具有“华侨”身份性质,因此台湾当局是以“侨委会”与“内政部”两个机构处理香港居民入境台湾的相关事务,香港居民进入台湾不需要使用

护照,而是用台湾当局签发的入台证。台湾当局还在中央民意机构选举中,留有包括港澳代表在内的“侨选”名额,其中港澳地区所占比例最高。总体上,台湾当局的香港政策是其整体侨务政策的一个特殊部分。

香港进入后过渡期后,港台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发展与变化。

这一时期,在港亲台政治势力主要是活跃于香港的“一二三民主联盟”。该联盟与香港民主派关系密切,在一些政治与民生议题上进行合作,甚至共同上街游行。回归前,该联盟主席为任善宁,是立法局议员,还有多位成员是区议会议员,任善宁参加了以民主派为主导的“反对临时立法会大联盟”。不过,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与大陆对港台关系政策的公布,“一二三民主联盟”的立场与策略有所调整。任善宁表示,“一二三民主联盟”一切依法行事,不会做任何违反特区法律的事情。香港亲台团体在香港回归前还举行多次研讨会,达成共识,认为在七月一日香港回归后应遵守《基本法》,同时反对在主权移交日子前后参与及举行任何集会活动,避免有人闹事,背上黑锅,影响港台关系的发展。

香港回归大势已定,尽管台湾当局的台港政策不明朗,对是否从香港撤离犹豫不决,但在两岸经贸关系逐渐起步与发展的情况下,台商纷纷进入香港,一方面拓展香港市场,同时为进入大陆发展预作准备,对台当局的台港政策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香港台商人数的增加与经营活动的扩大,台商在香港陆续成立了各种台商服务机构,包括“香港台湾贸易促进会”、“港湾台湾同乡会”、“香港台湾商会”、“台商香港服务中心”等,同时台湾当局主导也成立了“台北贸易中心”与“远东贸易服务中心”等商业机构。这一时期在香港最活跃的台湾工商团体是香港“台湾工商协进会”,1993年成立,三年时间内会员就增加到300多家。

在香港后过渡时期,港台在航运与经贸合作方面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1997年5月24日,港台海运商谈纪要达成,为香港回归后港台航运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纪要规定:在台湾登记的商船自进入香港港口至出港期间,在船尾旗杆暂不挂旗,待双方协商确定后,再行悬挂;在船舶主桅杆,也暂不挂旗。在香港注册的商船自进入台湾港口期间,在船尾旗杆,只悬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紫荆旗,船舶主杆也不挂旗。在两地商船登记的商船,在进入对方港口期间,可以悬挂各自公司旗和信号旗。

香港回归前,由于两岸关系的解冻与发展,港台官方互访与往来明显增多。1992年7月,香港立法局议员刘千石、黄震遐、林巨成与刘慧卿访问台湾,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马英九等官员与其会谈。1992年12月,香港立法局议员黄宏发、冯检基、陈伟业、梁锦濠、刘千石、澎震海等赴台观摩台湾“立法院”选举,大陆方面对此表示了不满。

1997年1月,台湾“政务委员”马英九、“陆委会”副主委林中斌与国民党海工会主任王能章,先后访问香港。台湾方面尽管低调,认为是参加学术活动,并无政治活动,但马英九等人在港期间,分别与台湾驻港单位负责人及港籍“立法委员”吴惠祖等人会晤,还与国民党港澳支部成员举行会议,商讨“九七”后的台港关系。

在港台关系发展中,民间往来是最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将香港居民视为“侨胞”,出入境采用入台证,而不使用护照,不过在香港进入过渡期后,担心香港移民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对香港居民赴台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查措施。1991年6月,台湾“内

政部”通过“国人入境短期停留长期居留及户籍登记作业要点”,取消港澳地区人民赴台短期停留的保证制度,但却规定短期停留不得改办定居,在国外提出赴台定居申请者,必须在台湾地区连续居留满一年,即保留了港澳侨民的公民权,但与居留权分开,防止港澳地区居民因回归问题而大量迁入台湾。不过,香港居民移居台湾的担心并未发生,1984年到1990年,台湾当局批准的港澳地区申请赴台定居者为15000人,而实际定居者只有3000人。

台湾居民往来香港,相对而言手续较为复杂。由于台湾与英国无“外交”关系,台湾民众赴港申请文件须送往香港办理,而且审批也相当严格。1986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港旅游,1987年又开放民众经香港赴大陆探亲,台湾居民赴港办理签证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磨擦也相应增多,1990年3月发生了“启德机场事件”与随后的台湾掀起的“抵制香港风波”,迫使港英当局放宽台湾民众赴港限制。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三篇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心得体会一 在殖民主义者罪恶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一步一步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那屈辱的历史一页页地在时间的熔炉中熊熊燃烧。但是,中国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他们同野蛮的强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香港同胞们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殖民者的扩张行径和狂妄野心激起了他们的愤怒。“三元里人民抗英”就是铁的明证。但是,他们始终敌不过野蛮的强盗。只有在血与泪中企盼着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那一刻。 然而,对于这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是从来不承认的,香港是中国的领土,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刻也没有放弃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努力! 母亲期盼的目光穿过了一个世纪,送走了多少春风秋雨,终于盼来了重聚的春天。 历史不会忘记那一刻,中国人民永远记住那一刻:1997年7月1日零时,激动人心的高潮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那回归的游子,幸福和激动的泪眼汇成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追忆,聚成对强大祖国的诚挚祝福!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是的,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我们正是沿着这位伟人设计的宏伟蓝图,向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太平洋上出现了一条条白练,那是中国新一代核潜艇浮出了水面。听,雅典的体育场上空正在回响《义勇军进行曲》,那是中国体育健儿在摘金夺银。瞧,太空上的点点繁星,那是中国火箭发射上去的人造卫星。中华民族真正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香港回归祖国,还源于高瞻远瞩的伟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为了使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经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批准,我国宣布在香港回归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问题的成功实践,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而且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还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史上,精彩绝伦的浓笔重彩,丹青垂史。香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人们的生活如何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人们的生活如何? 香港在回归之后发展更迅速,它是国家依重的城市,是世界交易的窗口,发展壮大是在计划之内的事情,现在中国都在腾飞,香港能不好么,可以说现在香港的生活水平比起在回归之前大有提高。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经历7年的风风雨雨,香港——这个令所有中国人自豪的东方明珠,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精心呵护下,如今依然晶莹璀璨。“一国两制”显示强大生命力香港回归7年的历史,也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历史。7年来,香港经受了不少风雨,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全球经济放缓以及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但是香港人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基本法的保障下,港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民主。特区政府施政透明,市民得以更多参与香港政务。人权和新闻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目前,香港每天有50多份报纸出版、170个频道广播,充分反映着社会多种声音和不同阶层的意见,香港人均拥有报纸的比率依然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香港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去年访问香港时表示,他相信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金融、航运、贸易、信息中心地位不变香港一直拥有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系的美誉,是资本主义完全自由运作的成功例子。这份自由得到基本法的保障。香港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系”,被视为“最佳营商城市和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基地”,被公认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的最佳桥梁和中介。香港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先进和稳定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处的跨国公司数目,比亚太区其他城市都多。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银行有3/4在香港营业,香港的股票市场按资本市值计算在亚洲排第二,仅次于日本。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2003年,香港第11次被评为全球最繁忙货柜港。香港国际机场自1998年启用以来,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7年来,香港吸引外资有增无减。包括英、美在内的世界各国在香港都有巨大的投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今年初发表的《2003世界投资报告》显示,香港再次被誉为亚洲吸引外来投资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2002年接收外来投资仅次于中国内地居亚洲第二。目前,平均每周有一家外资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到去年6月底,在香港的外资总部和办事处已超过3200家。特区政府最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首季香港外汇储备大幅增加。香港经济迎来复苏的曙光香港经济在经过6年多的阵痛后,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今年首季香港经济增长达到6.8%,是自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强劲的增长。众多机构和专家预测,接下来的第二季度将有望达到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今年1月至5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前4个月零售业总销售价值同比增长11.6%。统计显示,从去年7月开始开放的内地“个人游”,令香港酒店、零售业、餐饮业“人财两旺”,香港旅游业已成为率先复苏的行业。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市场今年也重扬升势。5月恢复卖地以来,两次卖地成绩相当理想。业内人士分析,这显示香港经济基调向好,发展商对未来楼市感到乐观。至今年5月,失业率已从去年同期的8.7%下降至7%。最新统计显示,各大企业招聘员工的意愿已达到4年来的最高,增加员工薪酬也已成为超过半数企业明年的计划。

香港回归历程

香港回归历程 见证香港回归历程的外交巨子柯华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 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中,有一位特殊的中国外交官是不能不提到的,他就是原中国驻英大使柯华(1978-1983年在任)。 柯华,这个名字伴随着的是一段不平常的历史。 但他却总谦虚地说:我不是历史人物,我只是历史的见证者。 大学生?八路军战士?大使柯华,原名林德常,1915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鲤湖镇。 小时家境贫寒,父亲到南洋打工维持全家生计,母亲除做家务外还要织布挣钱贴补家用。 1935年,柯华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1937年4月,柯华参加了一个由十人组成的燕大学生代表团秘密到延安参观学习,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抗日战争爆发后,柯华怀着抗日的满腔热情,脱掉学生装,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 柯华先到山西临汾八路军总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陆定一为他改名柯华。 不久柯华去了延安,在那里工作了整整十二年。 期间,他进过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毕业后主要

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参加过整风运动,当过土改工作团长等,一直到1949年5月西安解放到西安工作为止。 西安解放后,柯华先后任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西安市委副书记。 1952年8月,他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书记兼秘书长,文化部第一副部长。 1953年7月又调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 1954年底,柯华出任外交部礼宾司第一任司长。 从此在周恩来的亲切教诲下,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1955年初,柯华刚上任后几天的一天上午,印度驻华大使打来电话,询问周恩来的电话号码,要直接同周恩来通话。 礼宾司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经几位司领导反复商议后,由一位专员出面婉言拒绝。 此事后来受到周恩来的批评,原来是周恩来在不久前陪同毛泽东接见印度总理尼赫鲁时,曾和印度大使说过,有事可直接给他打电话。 周恩来同柯华单独谈话,询问柯华到外交部工作前担任什么职务,接着耐心地向他谈了中印关系的重要和毛泽东对中印关系的重视。 周恩来对柯华说:做外交工作,可不像你当市委书记,那是一方诸侯,权力大得很,许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而外交工作的每一件小事都疏忽不得,搞不好,都关乎国家大事,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影响。

中英关系

【热点聚焦】 2012年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举行,7月27日开幕,8月12日闭幕。开幕式上,田园风光、工业革命、披头士、《猜火车》、007、“憨豆先生”……一个个令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一一登场,展示了英国的历史发展历程。英国在历史上举办过三次奥运会,第一次:1908年伦敦奥运会;第二次:1948年伦敦奥运会;第三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中考预测】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欧盟的成员国,也是当今世界具有影响的强国之一。英国的发展史和中英关系,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常以热点时事为话题,来考查英国发展道路,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对外侵略等。国际关系和中英关系,也是考查的重点。 【考点链接】 一、思想近代化: 1、时间:15、16世纪 2、代表:莎士比亚 3、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4、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3、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斗争 4、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5、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6、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7、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 1、早期的殖民扩张: 时间:16—19世纪“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 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 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 1、一战前: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随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以获得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列强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面对列强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清国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当英国用鸦片、商品和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先进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封建主义开始了激烈的战争,由此鸦片战争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英国的发展又对我们的大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借鉴。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英两大国关系的疏离与推进无疑又会对全球的经济社会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 战前,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已处于衰落的晚期,经过“康乾盛世”进入危机四伏的“衰世”。经济上,封建土地制度依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官僚和地主手里,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地主对农民的地租盘剥十分苛刻,繁重的地租、税赋、劳役和高利贷,使广大农民陷于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弥漫着腐烂的气息,官员腐败,专横独断,虚骄自大,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军事上,军制落后和军备废弛。文化思想上,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使整个文化思想界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在中国封建王朝日益没落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在蓬勃发展,而英国在当时已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了以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进程。据统计,1835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迫切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英国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式轮船和新式来复枪和大炮的采用以及通过战争取得海上霸权后,英国成为横行全球寻找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强国和侵华急先锋。 中英贸易始于16世纪,贸易数量微小,而这一时期英国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用“商品重炮”轰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而此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一直是入超,输华商品滞销,一方面,这由于闭关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与清朝抵制东南的海盗骚扰有关。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然而面对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和打不开中国市场的窘境时,英国决定发动一场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当中国的禁烟消息传到英国时,英国政府很快决定

香港回归20周年重要试题及答案

《香港回归20周年》重要试题及答案 1. (单选题)“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形式是()。 A. 单一制 B. 复合制 C. 基本上是单一制,但具有复合制的某些特征 D. 基本上是复合制,但具有单一制的某些特征 参考答案: C 2. (多选题)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 独立外交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独立防务权 D. 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参考答案: BD 3. (单选题)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三部分组成。 A. 新界 B. 铜锣湾 C. 尖沙咀 D. 维多利亚港 参考答案: A 4. (多选题)解决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问题,必须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坚持的原则包括()。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参考答案: ABCD 5. (单选题)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B.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 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参考答案: C 6. (单选题)“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获得成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①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 ②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 ③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体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趋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香港作文之香港回归的意义作文800字

香港回归的意义作文800字 【篇一:毛概论文。观看香港回归有感】 观看香港回归有感 姓名:刘瑛学号:201096250105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短短的历史一刻,米字旗降下, 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告别了一百五十六年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了 故国家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在这个强有力的母 亲的庇佑下,她的儿女不管是遭遇到多大的风雨,都有一个健壮的 母亲关怀着,支撑着。香港回归十年经历了金融风暴、非典疫情等 重大事件的考验,社会稳定繁荣成为了一流的国际大都会,离不开 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中国政府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已经走向了富强繁荣、史无前例的 太平盛世。 1. 香港简介 香港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国的殖 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市,南望广东珠海市的万山群岛,西迎澳门特别 行政区。香港是国际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也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同 时为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之一,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香港把华人的智慧与西方社 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 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2.电影内容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百余年前,香港 被强行掠夺,从此成为名远离父母的游子,他如同一叶小舟,在无 边无际的大海上漂荡。是中国的伟大舵手——邓小平伸出巨手,绘 制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蓝图。香港600万同胞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驶向祖国母亲的怀抱。随着倒计时牌上数字跳动,亿万人民急切盼 望香港回归。7月1日凌晨,亿万双眼睛注视着香港回归仪式。天安门广场上,火树银花,百万群众热情欢呼,普天同庆。 3.历史 香港自中国秦朝起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 今

一、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一、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一、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回归对国内的意义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香港回归对国外的意义 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香港回归的历史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

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学案

高新区三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学科(华东师大教版)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活动,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本课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94——99页,完成下列填空,并标注在课本上。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2、主要内容: 、、、。 3.意义: 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国家)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 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的方针。 ⑵提出了旨在促进的十项原则。 4.影响:这些原则成为指导的普遍准则。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中美建交 1.经过 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⑵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⑶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八、一七公报和上海联合公报、建交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4.中美建交的三原则:、、。 合作交流 1.中国和其他亚非国家之间存在哪些“同”和“异”? 2.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中美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检测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72年,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穿越20多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推动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这时的美国总统是( )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克林顿 D、布什 5、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是指() A、中日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B、中美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C、中英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D、中苏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6、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步入关系正常化轨道的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C、中美建交公报 D、“八、一七”公报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美正式建交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的召开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诞生以后,香港一直是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窗口和通道。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和香港已经建立了日益密切的互利互补的经贸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保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对内地沿海地区的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香港在1998年及2003年分别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及“沙士”爆发的影响,经济受到冲击。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自1998年至2003年共下跌16%,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更累积下跌了23%。但凭着香港人的干劲,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香港经济不但逐步摆脱困境,并且强劲复苏。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6.8%。经济增长在过去连续三年都在趋势之上,平均每年增长达7.6%,而且经济增长层面不断扩阔。在消费方面,2006年全港零售总额较三年前增长23%。在投资方面,2006年整体投资增长8%,是连续四年加速增长,也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升幅。 这个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小岛,已经成为居于世界前列的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十五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香港有着奇迹般的变化。过去20年, 香港经济增长接近3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及合作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率。在最新按经济活动划分的本地生产总值数据中,服务业占超过90%,制造业占不足4%。在二十一世纪,香港面对科技急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越趋激烈的竞争,香港经济加入高增值行列,向着较高增值服务和知识为本的经济活动转移。 香港经济将继续努力善用其“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香港贸易的重点已经逐渐由转口向供应链管理及高增值物流服务转移,离岸贸易发展蓬勃;香港的金融市场不但成为内地企业的主要集资管道,更是协助内地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运作效率、推广品牌、迈向国际市场的平台。香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正积极为内地提供更多元化的专业服务。 总之,香港回归祖国,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本世纪的宏伟目标,将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同时,使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也有了保证。香港的未来会更美好。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一、课标要求: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二、教材各子母间的关系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据此,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仪式;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了联合声明,据此,1999年12月20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澳门主权的仪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台湾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想,完整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也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在统一祖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其中的主体,中国大陆必须是社会主义。 三、教学处理设想 在该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香港、澳门历史脉络的梳理(过去——今朝),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去深思、去感想,最后在观看“港澳回归”的纪录片中,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载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热血沸腾,民族之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该课的历史基础知识教育与历史德育教育充分展现,学生充分吸收。 1.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打出“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的图片,引导学生作出观察和判断,渲染、烘托全国人民期盼香港回归的迫切心情,从而反映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结,爱国情结。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一目,可由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总结,简要介绍“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及其具体的含义。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补充,并使用多媒体演示香港地区被侵占的三个阶段。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割香港岛,1860年的中国和英法的《北京条约》中的割九龙司(九龙半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的租借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99年。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并归纳出基本的史实,明确我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并要在适当的时候收回香港,训练并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目。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实况纪录片等,回顾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并且可以提问学生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哪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并让学生推选一名同学演唱这首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26) 王颖生《香港回归》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26) 王颖生《香港回归》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26) 王颖生《香港回归》126、香港回归王颖生220×160×3cm126、香港回归规格:220×160×3cm 作者:王颖生香港回归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了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主权不可非议。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收回香港主权才是最有利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战略构想,是中外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 年7月1日香港回归变成现实,但是这一伟大创举的设计师——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却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看不到自己亲自设计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愿望的实现。至此,我们更加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我相信,他老人家会同我们一道庆祝这一举世瞩目的日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因此这一天也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香港回归局部1 香港回归局部2香港回归局部3香港回归局部4 香港

回归局部5历史题材[香港回归]的创作者王颖生国家 国家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系列访谈中央美院壁 画系王颖生专访问:王老师,您入选国际工程的作品 是《香港回归》,当时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竞选这个 题材? 王颖生:这件是国家委托来作的,我自己原来选的光复会的,我手头原来做了中国百年的长卷,刚好手头的资料"光复会"那段的比较全,大概后来和浙江的油画题材冲突,后来他们觉得光复会本身江浙籍的会员人数比较多,大概从收集资料,还有别的原因跟我谈的能不能创作《香港回归》这个题材承担下来。对我来说百年中国里面包括后期的香港回归,我只是个人没做的这一段。尽管不是我最初预想的题材,但对我来说真正的进入制作阶段情况是一样的。问:怎么样来收集资料的? 王颖生:接受委托之后,光复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收集资料比较齐全,我以为这些资料可能是随便从网上、图书馆都可以查到,真正我着手做这方面收集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好做,现在强调知识产权,个人很多拍的放到网上非常小,想放大看仔细全都是马赛克。哪个我想要都要征求作者的同意,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我自己除了找到网上有些影像、,在网上看还有,绘画能用参考 的几乎没太大的用处,我自己本人去了两趟香港。97年当时我正好研究生毕业,回归那一天我没有看转播,毕业创作进入尾声当时时间非常紧张,我连夜赶,那天画了一个通宵,

两个历史遗憾的小故事一个香港回归一个台湾回归

两个历史遗憾的小故事:一个香港回归,一个台湾回归 今天逛书店,突然翻到一个故事,以前看过,再相遇,意味更浓。 1、您身体还非常好 李嘉诚作为香港最大的富豪,参与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也因此和邓小平同志单独见过几次。 1990年1月18日的第二次见面,有个故事。

李嘉诚对邓小平说:“您身体还非常好。” 邓小平说:“毕竟八十五了,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嘉诚说:“我敢买保险,您能超过这个。” 邓小平说:“一年比一年困难了。” 李嘉诚说:“希望你能够到香港来看一看。” 邓小平说:“我活到一九九七年,就是要等到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以上对话凤凰网有据可查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离世,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他老人家把香港从英国人手中要了回来,却没有去看上一眼。 历史的细节就是这样遗憾… 2、君且去,不须顾 第二个故事是很久以前看的,89岁的蒋中正在台湾逝世的消息是在毛主席起床时告诉他的。 年轻的警卫人员当时一脸欢快。 毛泽东却一脸凝重的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当时毛主席在杭州,蒋介石去世的4月5日正是清明后几天。 蒋介石1887年,毛主席1893年。 “知道了”除了一辈子的纠缠情结外。 还有个小细节。 蒋介石一直反对台湾独立,公开场合都有记录,“谁搞台独我搞谁脑袋”就是他的表态。 1975年,蒋的最后一年,让陈立夫向中共发出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信息。陈在香港公报的“假如我是毛泽东”希望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毛主席对副总理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实施三通,你可以代我去台湾访问。”同时释放了国民党多名政军特人员,以示友好和诚意。 没想到蒋介石就这样永远的走了,但一直未下葬,要等统一葬到大陆。 时日,毛泽东沉默庄严的放了一天的《贺新郎》演唱录音。

改革开放与香港回归

1842年,鸦片战争以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香港岛在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被英国霸占。从此,中国就像被打开了一个豁口一样,在以后每次战败后,都会被迫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条款,总数达几百个。残酷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富民强国的唯一途径,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利于民族不败之林的根本。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虽然有过大跃进和十年文化革命的错误,使社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但党努力反思、积极改进,终于挽回很多损失,并制定正确的发展路线,使社会稳步发展。发展是硬道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飞速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急剧增大,这就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为了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双方多次进行谈判,整个谈判历时2年,两国政府代表团共举行了22轮会谈,最终我国与英国在1984年12月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在1997年7月1日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历时55年。 香港问题实质上争得是对香港的行使主权,这也是双方分歧的根本所在。关于姓“资”还是姓“社”,这也是双方非常敏感的话题,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个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为和平时期解决相关的历时问题指明了出路,把祖国统一大业又往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构想,具有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谈判之初,撒切尔夫人并不想把香港交还给中国,还妄图保持殖民统治以及要求变相的治权。邓小平同她会见时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和立场,彻底打破了英国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使香港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也为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香港问题表现出国家对民族根本利益的决心和毅力,也表现出随着国家实力增强,我国已经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事证明了只要坚持实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国一定能够国富民强,成为世界强国。

一、中国香港回归

一、中国香港回归 一、中国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二、香港回归的过程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

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三、香港回归的原因 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实行后,中国的综合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2.政策因素: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3.法律依据: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4.群众基础:港澳同胞的爱国意识强烈,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5.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四、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回归对国内的意义: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回归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将是自然而然地让中华民族挺立在一座历史的高峰上,平心静气地回顾历史。成熟理智地总结经验的十分恰当的时间座标。人们将穿越时间的隧道,从150多年的民族坎坷和积极奋斗中,从每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关键的转折时刻中,去寻觅历史的足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饱尝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记录。其中,英国殖民者通过炮舰政策。海盗行径和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香港,使之成为西方世界问鼎中华和掳掠东方财富的桥头堡。因而香港的历史命运正是中华民族150多年特殊遭遇的一个生动写照。今天,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次升华。这是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最基本的方面。 香港回归的现实意义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长期反对强权政治的胆识和魄力。历史敎科书告诉人们: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占《或强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从而成为强权政治捆搏中国人民手脚的一条条枷锁。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近现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从不向外国列强低头让步的斗争历程。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的民众,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和他们不屈不挠战斗的业绩,早已成为象征中国人性格的自然符号。而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跟强权政治作抗争的行动;并且,这种抗争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和不容争辩的伟大成果。 人们会想起:1982年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来北京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十分坦率的会谈。这一时期,正是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趋于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当邓小平提出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并用“一国两制”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时,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柴契尔闻听此言,心慌走神,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险些跌了一跤。挟马岛之战胜利余威来到北京的柴契尔夫人,在会谈开始时就抛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的论调,声言中国祇能收回新界,而香港岛和九龙则按条约永属英国。未料,此说被中国方面当场回绝,邓小平以坚定的口吻回答:“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第二年,英国政府推出“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再次遭到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否定。毕竟,中国不是阿根廷,中国已是一个站起来的大国,以强权政治为内涵的“阿根廷情结”在北京这里一点不起作用。 从1840年到1997年这样一个极大的历史跨度,包含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丰富内容,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也占有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这150多年的时间,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逐步走向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又称香港主权移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政府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双方共同承诺,于1997年7月1日开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联合王国政府将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历史事件。1997年7月1日当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殖民地身份,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为政府首长。绝大部份香港华裔居民自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时有350万香港居民终身保留英国国民(海外)身份。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朝再次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份条约正本由台湾当局外交部典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82年,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中英谈判。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1]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