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球为歌剧音乐剧而生

刘振球为歌剧音乐剧而生
刘振球为歌剧音乐剧而生

刘振球为歌剧音乐剧而生

在新时期的歌剧、音乐剧创作队伍中,毋庸置疑,刘振球是一个领军人物。提到刘振球,我们就会想起他创作的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演出地,北至北京、哈尔滨,东至上海、杭州,西至重庆,南至珠海、深圳,远及韩国的首尔。他的创作产量之高,无人比肩。我从事歌剧的报道、评论、研究和制作20余年,但刘振球的歌剧、音乐剧作品,

我看过的还不及其总量的一半!

我记不太清结识刘振球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了,大约是在上海,某次《歌剧》(那时曾名《歌剧艺术研究》)杂志编辑部的聚会上。那时的聚会,研讨、座谈、聊天、喝酒、交流信息、联络感情,无所不包。彼时《歌剧》的主编、作曲家商易先生是一位凝聚力很强的牵头人,聚会时到场最多的人,计有:上海的戴鹏海、北京的居其宏、辽宁的寒溪、湖北的沈承宙、福建的杨双智、湖南的刘振球等等。不知从哪年起,又增加了一个北京的后生蒋力。

1990年的秋天,株洲,是我第一次参与歌剧人的节日。那次见到的刘振球,令我刮目相看。他作曲的《从前有座山》由株洲歌舞剧团演出,他本人兼指挥。看戏时我坐在第一排侧方,看戏,也看振球老师的指挥。戏很美,用书面语来概

括就是极有意境,很打动人。剧终时,我激动地冲到乐池边,不顾一切地与振球握手祝贺,然后才想起他还得上台去谢幕。次日,我带着十余家媒体的记者到刘振球的住地采访他,一起座谈观剧感受。多年以后,谈起那年的事,振球都会提到我带记者去采访时,他颇有招架不住的感觉。

几年之后在北京看到他的音乐剧《秧歌浪漫曲》,那是

一个夏天。我是临近演出时才去拜访他,他说这部剧写得很辛苦,三伏天,一个小房间里只有一台电扇,他只能赤膊上阵了。

其间还有《从前有座山》和音乐剧《巴黎的火炬》在上海的演出,以及两个版本的《安重根》在哈尔滨和首尔(那时叫汉城)的演出,我无缘躬逢其盛,但听到的都是不错的反映。《沥沥太阳雨》在哈尔滨的演出、《四毛英雄传》在上海的演出,我都在场,两地其时都有研讨会,听到振球发自创作者的一些感悟。后来我还运作了《四毛英雄传》的北京公演。

2008年12月到2009年9月,我两赴长沙、两赴郴州,目的只有一个:帮助郴州市歌舞剧团把原创歌剧《那年冬天》搞好。此前我未到过郴州,连长沙都很少去,却总惦记着刘振球这位相识了20多年的湖南老朋友。湖南上世纪八九十

年代曾有“歌剧绿洲”之称,刘振球就是那片绿洲上最称职最勤奋最出色的一个园丁。而在2008中国歌剧论坛上,刘

振球的发言,却如一曲湖南歌剧的挽歌。他说:湖南有一个特殊的现象,省团不搞歌剧,搞歌剧的都在下面(地方),

最多的时候曾有十几个地市级的团在演歌剧,而现在很少了,少到只有郴州、株洲等两三个团还怀有“非分之想”了。刘振球当时是推迟了自己的眼部手术日期而赶到北京开会的,他催人泪下的发言,让在场者感到他那颗为歌剧音乐剧而生的心仍未死、仍不甘。

郴州,在我去那里之前的很多年里,它在我印象中的概念只有一句诗:“郴江幸自绕郴山”。郴州市歌舞剧团演出的《公寓?13》曾轰动一时,并因此诞生了一位“梅花”――

该剧的女主演郭卫民。惜我彼时年轻,未赶上观看。上世纪90年代该团在“哈尔滨之夏”中亮相的<无手的军礼》,给我留下的印象一般。倒是2008年初,发生在郴州的一场特大

的冰灾,引起了我对它的关注。更使我不能释怀的是,刘振球在歌剧论坛上透露:郴州决定以冰灾为背景,搞一部歌剧,以此作为郴州市歌舞剧团纪念建团50周年的新举措。2008

年12月,我作为中国歌剧研究会的代表,到郴州参加了其

团庆活动。50年,竟与我同龄,地处湘南的一个始终在搞原创歌剧的小剧团,又要搞新作品了,不能不令我为之担心,也为之骄傲。担心的是剧团的经济基础薄弱,锣鼓都不齐,如何唱好这台大戏?骄傲的是现实题材作品近年来呼之难出,出精品更是难上加难,这台戏若能搞好,对其他院团无

疑是一种激励。好在该剧有刘振球这样的歌剧“铁杆”统领,其阵势也是要杀出一条血路了。

2009年4月,接到刘振球发来的剧本,要我认真阅读并发表意见。我未见外地提了不少意见,具体到某些段落和文字的修改,也算是奉献了我这些年来研究歌剧文学创作的点滴经验。7月2日,我到郴州观看了《那天冬天》的首演。当时按某领导的指示,将剧名改成了《把爱带回家》。据说该领导的意思是一提“那年冬天”就会想到那场天灾,容易触动人们的心灵伤痛,把名字改得温情一些,可能效果会好些。后经比较,还是《那年冬天》这个名字含义更深,所以,在同年9月参加湖南艺术节演出时,剧名成了“《那年冬天》―一又名《把爱带回家》”。

在近些年来的歌剧领域,现实题材的舞台剧创作一直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所倡导的,但却难题难解,成效甚微。《那年冬天》的第一个特点是直指这道难题――它是现实题材中最“现”最“实”的题材,是对“难题”比较成功的一次破解;第二个特点是因地制宜,简而不陋;第三个特点是以郭卫民、何文、李英姿为主的演员们对艺术创作的认真和表演的出色。当然,刘振球对于音乐创作的饱满热情和激情投入也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音乐布局合理,对唱、重唱、主要人物的咏叹调及合唱都有精彩之处,旋律动听感人,一如继往地发挥了他谙熟民歌和地方戏曲音乐的特长,

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此后,2010年8月我应邀赴重庆,观看重庆歌剧院首演刘振球的音乐剧新作《城市丛林》。之前曾在北京参加了就这个剧本举行的小范围研讨会,还与振球直接交换过意见。振球老师那年70整寿,全然不见“古稀”之貌,有感于斯,我在赴重庆之前曾做诗一首,并以拙书一纸赠振球留念:集剧名归韵

贺振球先生七十新作

株洲秋兴仍历历,

那年冬天话湘西。

巫山神女安重根,

城市丛林火巴黎。

四毛英雄多叱咤,

从前山里见清奇。

深宫已是昨夜梦,

歌剧伴君过古稀。这首貌似七律实为打油的小诗,既提到非常有意义的那次株洲歌剧聚会,也提到振球的多部剧作,如《沥沥太阳雨》《那年冬天》《巫山神女》《安重根》《城市丛林》《巴黎的火炬》《四毛英雄传》《从前有座山》《深宫欲海》等。“湘西”则蕴含了我与刘振球的一个共同向往――我们都喜欢沈从文的《边城》,我们曾在湘江的橘子洲头、在岳麓山半山腰,一起聊这个选题。他写过舞剧

《边城》,还梦想着写歌剧《边城》;我到过湘西,想去改编《边城》的歌剧脚本,却未敢贸然前往茶峒,生怕被现今人为制造的“边城”景观破坏我心中静美的印象。可惜,后来这个选题被别人占去了,但至今仍未面世。

2011年,福州,第一届中国歌剧节,刘振球是评委之一。我和爱人王燕都是嘉宾,与评委同住一个酒店,朝夕相见。王燕带去了她歌剧音乐指导专业的十几个学生,我们邀请了刘诗嵘、郑小瑛、刘振球、栾峰等专家,与学生们见面,听学生们的汇报,并请专家们对该专业的业务建设献计建言。振球当时与王燕还就合唱指挥的话题聊了许久,当年“青歌赛”前王燕曾指点过湖南师大的学生合唱团,他们演唱的作品之一就是刘振球创作的。

2014年,与振球老师两次相逢在武汉。先是6月,武汉歌舞剧院的歌剧《高山流水》首演,我代表剧院邀请了数位专家。欲请振球时,我确有犹豫,因为他近年来身体状况甚差,做了大手术,原来的将军肚已被“黄花瘦”无情替代。电话中我小心翼翼地问他是否能来,提及长沙到武汉不远,只住一天,且可以带夫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也有点犹豫,但又说很想见见老朋友们。我说不光有老友还有小朋友呢――这个戏是王燕指挥,兼执行导演,因此我们连小女儿都带到武汉来了。在我的鼓励下,他真的来了!我虽有心理准备,但看到他瘦骨嶙峋的样子,还是忍不住想哭。在首

演研讨会上,我向与会者介绍到王世光、刘振球两位年过七旬的作曲家都是癌症手术之后的第一次出门,都是用生命为歌剧而来时,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把自己给说哭了。相对而言,刘振球更为淡然,更能把握自己。同年10月底,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开幕,他再次出现在武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论坛。因发言时间有限,他准备的论文没有读完,虽然最后的自由发言又给了他一点时间,似乎仍言犹未尽。我记得他发言的中心是,地方还要坚持搞歌剧。但在听到有的省搞一部歌剧动辄耗资一两干万时,他感叹道:如果都这样的话,我们在下面的人就没法办了,我们搞一个戏,能要到三五十万的经费,都是多么地不易啊!

其实第二届歌剧节期间,振球老师是三到武汉,其一原因是组委会没有安排他全程观摩,我更愿意相信是他要回长沙去,保证服中药疗程的延续。11月8日,南京艺术学院的歌剧新《秋子》剧本论证会,他应邀再到武汉。论证会上,某位先生声称有事,率先发言后即退场。当时我插话表示,我不同意发言者关于宣叙调写不好就不要写的意见。我认为《秋子》是按洋歌剧样式写的有历史影响的中国歌剧,即便新写,宣叙调也不能丢,而且要有信心写好宣叙调。随后,多位专家在发言中都表示赞同我的观点,刘振球发言时也说到,他现在尤其爱写、爱琢磨宣叙调,他说,“宣叙调其实就是向咏叹调爬坡的那段过程,能不能把宣叙调写好,让人

听了不觉得可笑,是要看作曲家的本事的”。

临近歌剧节结束时,刘振球的搭档、作曲家朱青忽然冒出来似的出现在我面前,说他们的戏明天演出,很希望我去看。“什么戏?”“《以青山的名义》。”“就是湖南郴州五岭什么团的那个戏吗?”“对呀,那个团就是郴州歌舞剧团呀!”“啊?!”“振球老师也来了。”“啊――?!”又是一惊。“明天我一定去!”――歌剧节期间,我等数人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全程观摩,但有两部现实题材的剧目,由于不参评,就都没有安排我们观摩。按照日程,次日安排我们观看的是《阿依达》。窃以为《阿依达》演得再好,也是外国戏,我还是更愿意关注原创作品,因此打定主意抽身独去。未料,与几位同仁一说,他们也都愿意去看《以青山的名义》,于是,那天晚上以关注原创的名义,我们都赶到了洪山礼堂,成了《以青山的名义》的忠实观众。那晚,刘振球在门口等候着我们,其实,这个戏既不是他作曲,也不是他总监,但就是因为这个剧团(即前面提到的演出《那年冬天》的剧团)与他有着割不断的血肉关系,他才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又一次来到武汉,来到剧场。剧团,是与他合作多年的剧团:作曲,是他的两个学生;指挥,是湖南省文化厅的副厅长、他的老朋友:即便节目单上根本没有他的名字,不明就里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他也要来,他真是为歌剧音乐剧而生的作曲家啊!

散戏后,我与剧团的廖团长紧紧握手,与郭卫民紧紧拥抱,与振球相对而笑,我又流泪了。回到酒店,已是入夜十二点多了,我仍不能平静,就给刘振球发了个短信:“估计已睡,怕打扰,明天不走吧?我想请您夫妇、周厅、朱青、廖、郭等人一起吃个饭,行吗?”凌晨六点半振球发来回信:“真想接受您的盛情邀请,无奈我们几位的回程票已购。我想我们还会有机会相聚的,或在北京,或在长沙,或在郴州。……《青山》只想告诉关心我的同仁,艰难的湖南歌剧之路我们仍在走,这正像我的身体一样,走得很慢,但却一直在恢复中,不要三五年,歌剧之火又将在我湖南燃烧!”我又回复:“多保重,适意行,需我处,随可到。”

衷心希望在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看到振球老师、老兄、老友的身影,欣赏他的新作!在这条并非平坦的道路上,我愿与您同行!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

安德鲁韦伯与音乐剧

音乐剧是世界近代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现代音乐剧是从美国发展兴起的,继美国之后,英国也成为大量优秀音乐剧的摇篮,尤其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天才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 (一)音乐剧的概述 经过19世纪中叶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多方位的探索,音乐剧逐步求得了音乐、舞蹈、戏剧的结合。在20世纪二十年代,音乐剧处于小歌剧时代,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即娱乐性的时事讽刺剧(RENUE)。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如《俄克拉荷马》(1943年)、《窕窈淑女》(1956年)、《西区故事》(1957年)、《屋顶上的提琴手》等。至此,美国音乐剧达到了一个商业和艺术创作上的繁荣期。 20世纪六十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到了七八十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转向伦敦,其中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代音乐剧在今天国际市场上的走红。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音乐剧”,出现了一批英国“音乐剧”经典剧目,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从此,音乐剧的创作中心也由美国的百老汇移至英国伦敦的西区。 韦伯的音乐剧开创了现代音乐剧的时代。他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剧中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歌曲,如《艾维塔》中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猫》中的《回忆》,在音乐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过此剧的人也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期待。《万世巨星耶稣基督》(1971年)、《艾维塔》(1976年)、《猫》(1981年)、《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据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创作的音乐剧《悲惨世界》(1980年)等,都成了世界各国竞相上演的保留剧目,它们在音乐和戏剧上都有了突破和飞跃。 (二)现代音乐剧在艺术和商业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必然因素 关于现代音乐剧的成功,媒体的报道和介绍早已汗牛充栋,毋需赘言。然而关于它作品的成功因素有一个广泛的误解,或者具有片面性,不少人认为:韦伯的成功之处在于古典歌剧与现代舞台剧的融合,一方面将摇滚、爵士等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古典歌剧当中,令阳春白雪别添生趣;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大量优美抒情的咏叹调式的唱腔,而这正是歌剧古典美的感人魅力所在。这种误解的真正实质是对现代音乐剧的美学特征不够了解。事实上,无论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韦伯的音乐剧与传统的古典歌剧完全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两者之间有一道文化断层,而沟通这一断层的则是源自二战之后兴起的美国百老汇歌舞剧。 韦伯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形式上讲,他的音乐剧基本上体现了美国音乐剧载歌载舞的艺术风格。从骨子里讲,这是百老汇式的。但是作为一位受过正统音乐教育的“学院派”英国作曲家,韦伯又不甘于走罗杰斯和哈默斯坦的老路。 百老汇歌舞剧的商业法宝主要有三个:①豪华明星阵容;②模式化的群舞场面;③华丽的舞台效果。韦伯的音乐剧在舞台表现形式上虽然继承了百老汇的衣钵¨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发扬光大,但他的作品中表现的艺术主题常常使百老汇歌舞剧望尘莫及,不仅具有百老汇歌舞剧极少体现的先锋派精神,而且常常以大量适合于流行传唱的优美唱段取胜。 的确,音乐是音乐剧的主体。韦伯有良好的古典音乐修养,但没有走艰涩高深的作曲曲风一路,选择的是通俗的、大众的形式:旋律动听上口,歌词明白流畅。对旋律之美的追求,

从两部经典作品看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一)

从两部经典作品看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一)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异同通俗与传统分析 摘要:本文对音乐剧《猫》和歌剧《托斯卡》这两部经典作品在社会地位、戏剧元素、音乐元素、舞蹈元素的异同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与联系,从中得出:歌剧和音乐剧这两种音乐体裁既彼此有深厚联系和相似点,又有相当的区别,分属不同的领域,但艺术上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只是艺术领域内百花齐放的两支而已。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用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的音乐形式之一。《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而在众多的歌剧艺术作品中,普契尼的《托斯卡》则是所有歌剧中最富于戏剧性和吸引力的一部,也就是它自1900年罗马首演以来长盛不衰。本文从《猫》和《托斯卡》这两部经典作品入手,浅析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和联系。 一、社会地位的差异 相对而言,歌剧可谓是“高雅艺术”,而音乐剧谓之“低俗”艺术。对歌剧的欣赏是由于贵族圈子中文人墨客对古希腊崇高艺术的向往和憧憬,因而它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贵族情趣与精英趋向。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均是养尊处优的上层显贵和饱学之士。20世纪初,源于欧洲

大陆轻歌剧传统的音乐剧,尤其是美国音乐剧极其适应市民社会和商业经济的土壤,深得观众喜爱,影响很快遍及全世界。音乐剧以轻松、谐谑和生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很明显,音乐剧之所以追求活泼自如,是有意与正统的歌剧的沉重晦涩的风格分野,赢得观众,占领市场,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至此,歌剧和音乐剧形成了两个相互平行、风格迥异的戏剧形式。并且,从发展过程来看,歌剧一直延续了传统与古典,成为一种典雅、高品位的代名词。虽然它早已不是仅属于皇家贵族的音乐,但也并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歌剧的艺术层次决定了它的欣赏者的欣赏层次和艺术品位。然而音乐剧不是这样一种“高位”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向下发展的艺术,是一种娱乐化、戏剧化、大众化、商业化的艺术,这使得音乐剧的受众更加广泛。 同时,社会背景是艺术发展的根基和土壤。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那时欧洲社会的文化艺术无不效仿古希腊文化的典雅、严谨,歌剧于这个时候诞生,就决定了它的风格,决定了歌剧的发展方向。音乐剧虽同样源于欧洲,但发扬光大的舞台却是美国,美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开放、最活跃、最善改变的地方。音乐剧这种形式不仅在感官上能够起到更强烈的冲击,同时以其娱乐化的精神和富于改变的手段迎合了美国社会的人生态度,成为人们的一种消遣。 再者,音乐剧和歌剧的不同地位还从人们的态度上看到,在那些歌剧和音乐剧广泛上演的国家,看歌剧是提前几周订好票,需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入剧院,观看时要讲究礼仪,不能随便鼓掌;但是看音乐剧

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异同

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 艺术的异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异同 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一样都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与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独特之处在于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 音乐剧中的音乐、唱词、舞蹈、美术、灯光都是用来说故事的,歌舞必需和故事相结合,唱什么歌,跳什么舞,每一个安排都应该有戏剧理由,歌舞必须非常自然地融进剧情,非常有机地整合在故事中,不是生搬硬套歌舞,堆砌歌舞。以《猫》为例,所有的表演就是围绕着在讲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这样一个简单易懂的剧情进行的。这也是音乐剧与相声,曲艺等只有表演没有剧情舞台艺术的区别所在。以《囚中之舞》为例,舞蹈推动了剧情发展,各色歌曲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尽可能地简化故事情节,将复杂的剧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的冲突用音乐,舞蹈,演员的语言动作和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剧的舞蹈形式不拘泥于一种,如《猫》就融合了芭蕾、爵士、踢踏舞等多元化舞蹈元素,观众从一场音乐剧中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舞蹈方式,美轮美奂。音乐剧的舞台设计也相较其他舞台表演形式逼真,如《猫》的3倍于原物搭建的猫窝舞台——“垃圾场”,《囚中之舞》阴暗晦涩的女子监狱让观众有如同在观赏电影一般真实感受。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不得不说是一场美的盛宴。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 宗吴萍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他综合了各种舞台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于一身。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同样是综合各种表现手段,以歌舞的形式演故事的西方音乐剧,虽产生一百多年,却是后来者居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近些年来越多的音乐剧在中国上演,从《猫》到《歌剧院的幽灵》,他们各有所长,让中国的观众意识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但是关于音乐剧的一些问题却知之甚少,因此下面将中国戏曲和音乐剧做一简单的特征上的对比。 一、戏曲与音乐剧的相似之处 (一)综合性。 中国的戏曲始于原始歌舞,自优孟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的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到北宋形成宋杂剧,才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经元、明,进入了成熟时期。在它的萌芽、发展、确立、成熟和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不排持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因素的综合和借鉴,采取开放性的传统,具有极强的同化力,融化了别人,壮大了自己。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如武术本来是传统的防身手段,与戏剧并不相干,但被吸收融化到戏曲中,就成了塑造英雄豪杰武生、武旦行当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还有柔术、杂技虽有表演性质,虽主要属于一般的娱乐性的技巧炫耀,但一旦和剧中人物和舞台气氛结合,就形成了戏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贵妃醉酒》中的“卧鱼”。戏曲涉及的艺术门类之多,在古今中外的综合表演艺术类别中可以说是罕见的。 音乐剧也是以歌、舞、剧的合一为基本形态的,音乐剧的实质就是一种歌舞剧,但不是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只用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去唱,所以一部音乐剧中有爵士乐风格的,也有摇滚和乡村音乐风格的。舞蹈方面,不仅有芭蕾舞还有踢踏舞,也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的舞蹈词汇。

音乐剧的特征及不同文化背景

2011年05月 音乐剧的特征及不同文化背景 文/王佳 摘 要: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关键词:音乐剧;特征;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10-02 科教纵横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音乐剧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 1、综合性 指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例如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剧和爵上乐整合为一个有机体。 2、现代性 它不再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所以,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有乡村音乐的音乐剧。总之,风格是非常现代性的。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国式的踢踏舞,不光有芭蕾舞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舞蹈语汇。事实上,很多的现代舞蹈动作都起源于音乐剧。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音响、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音乐剧的舞台。 3、多元性 多元性指的是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如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音乐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Revue),舞蹈也有多种流派。 4、灵活性 即不拘—格,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从布景上讲,《西贡小姐》需要一架直升飞机从天上降下来,传统上是做不到的,音乐剧则可以花本钱让直升飞机从天而降。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创新的并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不受传统的约束。在形式上,百老汇音乐剧受音乐喜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伦敦西区受轻歌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所以从总量上说,欢快的喜剧题材数量较大。当然,也有一些重量级的悲剧作品,例如《歌剧院的幽灵》、《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等。 5、高度的商业操作性 因为音乐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娱乐形式,它已经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都是靠优秀的商业化操作来实现的。它非常注意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化运作的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音乐剧在对各种版权的处理方面是很突出的。我们知道,音乐剧不轻易出售舞台表演的录相制品,演到一定程度才搬上银幕,在版权处理方面是精细分割且商业化的。在制作过程和雇佣演员时,都把经济效益摆在相当突出的地位。应该说,这也是反映了观众的需要。 简言之,音乐剧就是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不同的人对音乐剧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文化背景。除此之外,音乐剧的那些制作人、作曲家、词作家,甚至那些表演者也都有不同的胃口,其中最大的争议可能是在纽约百老汇和在伦敦西区之间。百老汇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她的发展是和美国音乐剧的历史密切相联系的,美国的音乐剧比较多地受爵士乐、摇摆乐的影响,其舞蹈有独创的百老汇风格,这些风格跟过去的摇摆舞、踢踏舞有密切的关系,也和美国芭蕾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在过去的基础上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因此,美国音乐剧有它的传统。1904年,比特尔 踪斯明确了音乐剧的概念,真正有代表性的剧目是1927年的《演出船》。《演出船》综合地把歌曲、舞田和故事情节、话剧表演结合起来,结合得相当好,“老人河”等都是《演出船》中的著名歌曲。另外,正是音乐剧把美国风格的爵士乐,和与爵士乐配合得摇摆性很强的舞蹈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到了1943年,美国音乐剧舞台上出现了《俄克拉荷马》,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进展,即把舞蹈非常紧密地融汇在剧情之中,而不是过去那种似乎让你感觉到在剧情进展中暂停一下,给一段舞蹈或者给一曲歌的油水分离状况。传统歌剧往往就是如此,例如《茶花女》,第三幕开场给出了丁几段舞蹋,但这舞蹈与故事的进程不是那么特别有关系,似乎仅仅是一段华彩的炫耀。1957年,《西区故事》又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舞蹈、剧情和歌的结合非常流畅、平滑、顺理成章。一个好的制作不是为了舞蹈而编舞,不是为了唱歌而把戏停下来,也不是为了入场时的“亮相”而安排剧情进展。《西区故事》体现了场景、歌、舞非常流畅的结合另外,导演、舞蹈设计帅配合的密切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到1975年,有人认为《平步青云》在这方面是达到顶峰了。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对话的安排也能够和歌舞穿插得非常流畅和同步,这也许是百老汇在那些年代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伦敦西区相比,这显得非常突出。那时候,美国搞音乐剧的人可以尽情贬低伦敦。 伦敦则更多地受歌剧和轻歌剧的影响。有些纽约人认为,伦敦太偏重歌剧和轻歌剧,英国人不如道怎么去制作音乐剧,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英国人不太善于运用舞蹈语言。英国虽然也在音乐剧发展上做了很多努力,但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别突出的改 210 2011.05

音乐剧剧目一览表

音乐剧剧目一览表 西方音乐剧 A字部 《不可无礼》(Ain’t Misbehavi’) 《经典巨著》(A Class Act) 《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 《快板》(Allegro) 《安妮》(Annie) 《安妮,拿起你的枪》(Annie Get Y our Gun) 《万事成空》(Anything Goes) 《掌声响起》(Applause) 《前世今生的阿伊达》(Aida) 《歌舞线上》(A Chorus Line) 《困苦中的年轻女人》(A Damsel In Distress) 《什么是艺术?》(Art) 《一个欢快的姑娘》(A Gaiety Girl) 《刺杀》(Assassins) 《X大街》(A venue X) 《爱的观点》(Aapects of Love) B字部 《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 《美丽游戏》(Beauty Game) 《铃声在响》(Bells Are Ringing) 《大河》(Big River) 《劲爆的彩绘管子》(Blue Man Group:Iubes) 《兄弟情仇》(Blood Brother) 《舞厅》(Ballroom) 《做个好人》(Be good) 《亿万富翁》(Billion Dollae Baby) 《乡村歌手巴底》(Buddy) 《再见了小鸟》(Bye Bye Birdie) 《南海天堂》(Brigadoon) C字部 《酒店》(Cabaret) 《卡米洛特》(Camelot) 《坎坎舞》(Can-Can) 《坎戴德》(Candide) 《卡门琼斯》(Carmen Jones) 《嘉年华会》(Carnival) 《旋转木马》(Carousel) 《猫》(Cats) 《棋王》(Chess)

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课论文)老师:王小莉 时间很快,歌剧与音乐剧欣赏的课程即将结束,虽然自己本身不是学音乐的,但是通过不断地视听,似乎也有一些感觉。下面就大众与个人观点谈谈歌剧与音乐剧的异同。 首先,谈谈何为歌剧,何为音乐剧?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其次,谈谈二者的区别,即异同。 1、音乐剧主要是面向老百姓;歌剧的观众则大多都是贵蔟。

2、歌剧以流行音乐为主,以古典音乐为辅;音乐剧以美声唱法贯穿全剧。 3、歌剧以夸张的咏叹调与宣叙调表示内容,全剧侧重点为心理;音乐剧少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多了无伴奏对白,全剧以内容为中心。 4、音乐剧强调声乐的技术含量,而歌剧强调舞台效果。因此,歌剧比音乐剧多了舞蹈的成分。 5、歌剧内容多以暗调为主,而音乐剧永远是高雅、愉悦的。 6、从唱法上,歌剧有通俗(如摇滚、蓝调、爵士、乡村、R&B等)、美声两种唱法,而音乐剧绝对只用美声唱法。 7、音乐剧的伴奏以现场管弦乐为主,而部分歌剧(如《猫》)的伴奏是事先录好的。 8、从内容上讲,歌剧强调“想象、现代”;音乐剧着重“优雅,愉悦”。 事实上,很难对这两种艺术形式制定准确的区分标准,但是对那些常去剧院的观众来说,二者各自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 最后,谈谈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倒不如说音乐剧是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虽然它具有艺术手法的综合性,但就艺术形式来说它依然独具歌剧的传统。仔细分析;如果话剧不用道白,舞剧不用舞蹈,那么我们肯定不会称之为话剧和舞剧了,因为道白和舞蹈是它们各自唯一重要的特征。可是,音乐剧要是没有了道白和舞蹈,它依然是音乐剧,因为他属于歌剧的类型,它传承的是歌剧的特征,它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歌唱。它只是属于戏剧的一个范畴。从歌剧,轻歌剧,喜歌剧,音乐剧到充满歌剧色彩的音乐剧。音乐剧在牛津简明音乐

音乐剧有哪些特点

音乐剧有哪些特点 音乐剧有五大特点: 一是综合性,指音乐、舞蹈、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 二是现代性,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并采用多种现代舞蹈语汇以及先进的舞台技术。 三是多元性,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不拘一格。 四是灵活性,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 五是高度的商业操作性。 法国音乐剧特点: 舞台方面:先从舞台整体风格来说吧,法国音乐剧很现代了,融合多种现代风格,比如钟楼怪人中提取巴黎圣母院部分元素就开始 舞台设计的创作是很大的创新,相比百老汇闪烁的霓虹灯舞台来说,法国音乐剧的舞台更让现代人所接受。 服装而言更加现代。 音乐:法国音乐剧的音乐很现代,也有融合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产生。而百老汇音乐剧爵士乐占多,还有康康舞 百老汇音乐剧特点: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简言之,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音乐剧产 生于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当时被称作“小歌剧”或“民间歌剧”,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引用“音乐剧”这一名称;到了 20世纪中期,它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戏剧演出形式。概括地说,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统 一体的艺术。如果说,戏剧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那么与话剧相比,音乐剧则是充分发挥“综合性”艺术手段的戏剧形式。英国和美国 是音乐剧的全盛国度,从音乐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伦敦西区和纽 约百老汇可称作为音乐剧的发源地。但音乐剧在英、美两国也有着 不同的历史背景:在美国,它较多地受爵士乐、踢跳舞、喜剧。 音乐剧插曲 也许不少人没听说过音乐剧这个名称,但提起“别为我哭泣,阿根廷”、“Memory”等音乐剧著名插曲,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60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各国音乐剧作曲家 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渐转向吸收,英国音乐剧先锋大师 韦伯率先在《耶稣基督巨星》这部以古老的圣经故事改编的内容沉痛、主题严肃的音乐剧中采用了轻音乐及摇滚乐,使之具有了现代感,歌曲变得活泼,通俗、易于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 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剧中胜炙人口 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 歌曲,如《艾薇塔》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及《猫》中的 《回忆》在音乐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 过此剧的人也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期待。 旁白演唱 旁白演唱是音乐剧的一个特色,可以是与故事完全无关的人的旁白,也可以是略有关系但仍以讲故事为主的旁白。当音乐剧故事情 节复杂时,音乐、舞蹈和舞台表述复杂故事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 有别的什么形式来帮助,于是便有了旁白演唱这一艺术手段。旁白 往往是剧中的主角或次主角,通过旁白贯穿故事的情节和错综复杂 的人物关系。旁白演唱是一种手法,可以安排为主打歌,比如著名 音乐剧《艾薇塔》的旁白演唱在音乐上无疑是打动人心的。

歌剧、舞剧、音乐剧异同

姓名:范丽婷专业:市场营销学号:201020462262 歌剧、舞剧、音乐剧的差异与共性 在这学期的课中,我们欣赏了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歌剧、舞剧、音乐剧片段。虽然他们的表现手法往往大胆而夸张,但却都能引起我们的共同感受——震撼。其中印象深刻的有歌剧《卡门》、民间新歌剧《洪湖赤卫队》、舞剧《天鹅湖》、《灰姑娘》、音乐剧《猫》等,每次都被它们辉煌的舞台感和庞博的气势深深震撼。 歌剧、舞剧及音乐剧都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类艺术演出票价都比较昂贵。歌剧、舞剧、音乐剧三者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音乐剧重在表演,它是以声乐、舞蹈、舞台美术、剧本等组成的综合艺术,比较平衡,其中的唱段比较通俗流行。而歌剧中歌唱占主要地位,虽然他也有剧本中的戏剧冲突表演。舞剧则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此外,它们又各具特点: 音乐剧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与歌剧相比,音乐剧中的歌曲很多并非独唱曲,并且音乐剧中的歌曲更短,更简单,易于传唱。 歌剧是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它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 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

言)来表现的。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 三者相比,我更喜欢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尤其对《猫》的印象最为深刻。 因为是第一次观看这部音乐剧,所以印象也较为深刻。课上时间有限,但仅仅一节课,仍被它舞台感深深吸引,感触良多。虽然我不能用艺术的专业眼光来欣赏它,但是以初学者的眼光来看,仍然有许多触动人心的地方让我感动。 剧幕一拉开,首先看到了很多双猫的眼睛,虽让人畏惧,但很有灵气,如同在黑暗里的猫显出一双双眼。片头音乐,给人阴森的感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尽量展现自己,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中舞蹈的音乐也非常丰富,几乎每个段落都有舞蹈的存在,时而活泼俏皮,时而抒情悲伤,大量的舞蹈场面表现出众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没有框框,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猫》提升了我对音乐剧的认识以及鉴赏能力,并给我带来了深深地感动。希望今后能有幸看到剧场版的《猫》,亲身感受真真正正音乐剧的魅力。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年级: 2011 学号: 1111010336 学生姓名:罗雪 2013年06月13日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 当我们在观看一台音乐剧的时侯,我们会被舞台上所营造的很有意境的氛围还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音乐和舞蹈所吸引,也会被华丽逼真的舞台布景所感染,不知不觉就会身临其境。而当我们品味一出中国戏剧的时侯,我们也会为那一板一眼的唱腔,还有一招一式的身段,以及简洁却应景的舞台布置和别具东方神韵的细节处理而折服。 一个是在西方的优雅开放中孕育而生; 一个是在东方的古典内敛中脱颖而出。 西方歌剧是在西方广阔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艺术之花,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中国戏曲的本质截然不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著名剧作家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广泛而深刻的反应了他们的那个时代。但是他们又不属于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和全世界。 中国戏曲的生命力极强。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悲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就是中国戏曲。古希腊戏剧在雅典时期比较繁荣,印度梵剧产生于纪元前后,公元5到10世纪比较繁荣。中国戏曲在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才完全成熟,比前面两种戏曲至少晚了一千年,可以说是三者中最年轻的。但中国戏曲经过几百年的不断丰富、改革更新和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西方的歌剧和中国的戏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与不同点。 一、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相似之处 1、从历史形态来看,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最早是从原始社会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而西方歌剧的产生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中国戏曲历经先秦到初唐漫长的萌芽阶段,最终在唐代形成,再到宋金元时期达到成熟,最终迎来了明清时期空前的繁荣鼎盛。西方歌剧则历经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众多音乐形式的演变的发展,最终在16世纪诞生。可见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歌剧和音乐剧的区别

歌剧和音乐剧的区别 音乐剧的音乐形式是歌剧化的,它是古典歌剧艺术的现代传承。是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音乐剧与歌剧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断代。 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倒不如说音乐剧是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虽然它具有艺术手法的综合性,但就艺术形式来说它依然独具歌剧的传统。仔细分析;如果话剧不用道白,舞剧不用舞蹈,那么我们肯定不会称之为话剧和舞剧了,因为道白和舞蹈是它们各自唯一重要的特征。可是,音乐剧要是没有了道白和舞蹈,它依然是音乐剧,因为他属于歌剧的类型,它传承的是歌剧的特征,它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歌唱。它只是属于戏剧的一个范畴。从歌剧,轻歌剧,喜歌剧,音乐剧到充满歌剧色彩的音乐剧。它有非常纯正的血统,从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乔治·格什温、理查德·罗杰斯、伯恩斯坦、韦伯、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这些伟大的人物之间要么是同属欧洲体系,要么象乔治·格什温和伯恩斯坦有师徒情份,或者,象普契尼和韦伯不同时代却共同拥有迷人的旋律,这也经常让我错误的以为《当晴朗的一天》和《回忆》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正如韦伯所说:他在创作的时候没有觉得音乐剧和歌剧有什么不同;“可能因为我是出生在20世纪,如果出生在18世纪,我可能就写歌剧了”。音乐剧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中的注解是这样:MUSICAL 歌舞剧,一种近似轻歌剧[OPERETTA]的戏剧体裁,但通常指美国的从纽约百老汇发展起来的音乐表演。比起音乐喜剧[MUSICALCOMEDY]显得更为复杂精致而更接近歌剧。假如我们用德国伟大的歌剧大师瓦格纳对歌剧的论断来看音乐剧;即“歌剧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么说“音乐剧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是音乐风格的不同而已。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近一百年来,歌剧越来越被当作“阳春白雪”高搁于艺术殿坛之上,有代表性的创作作品凤毛麟角,真正能欣赏歌剧的观众也是非常少的,因为这类观众必须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歌剧常识和音乐涵养的基础上,它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条件,因此,它的观众在很大一部份是我们所谓的“圈内人”。但同时,在从后工业化时代转变为资讯时代,电影、电视、网络对大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人们对娱乐的取向已经变得更加广泛,单就一种艺术形式也需要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逐渐占据了歌剧的市场份额成为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

对歌剧艺术的一些浅谈和感想

在欣赏本次音乐会之前,我其实对歌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卡门》、《饮酒歌》等一些比较著名的曲子上面,认为歌剧很是晦涩难懂,大概是歌唱的另一种形式吧。此外,也分不清歌剧与音乐剧到底有什么不同。可是,听完这场音乐会——19首歌剧艺术之后,并结合资料以及现场表演,对歌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美的享受。 歌剧的定义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一)歌剧 歌剧通常由序曲、幕、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1)序曲:开场的管弦乐曲,描绘这出歌剧的意境与轮廓。 本次音乐会的歌剧表演都是小段的曲剧,未能欣赏到歌剧的真正序曲。 (2)幕:歌剧是以不同的“幕”来作为场景的区分,通常一出歌剧可分为三至五幕不等,一幕结束,布幕升起更换布景。 (3)咏叹调 咏叹调通常也是一出歌剧中最受注目的部分,许多人都是因为被咏叹调吸引之后,进一步想听完整的全剧。咏叹调是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的歌曲,现专指独唱曲。由于咏叹调可以独立当作一首歌来唱,因此也成为声乐家举办演唱会时必备的曲目。 本次音乐会表演的咏叹调不多,但确实是让我体会到了咏叹调之美。尤其是由女高音王老师表演的由亨德尔所创作的经典歌剧《凯撒大帝》中的咏叹调——《从暴风雨中归来》,让我们真真正正体验到了一种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崇敬。尤其是花腔的运用,更是令人领略到咏叹调的灵活与优美。在这之,前我对咏叹调总是只见其名,不见其声。未曾系统的去欣赏了解,通过过本次对歌剧的欣赏,重点知道了什么是咏叹调,这种表演形式十分令人喜欢。 (4)重唱与合唱:重唱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不等的组合型式,内容为剧中人物互相对话或各自表述心中的想法,尤其多人重唱的段落往往令人耳不暇给,营造出十分丰富的音乐效果。合唱则主要代表群众,呼应剧中人物的言行,合唱团也是歌剧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本次歌剧的表演,让我明白了:

音乐剧与歌剧的表演特点-本科论文

音乐剧与歌剧的表演特点 摘要 歌剧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一般是指以管弦乐伴奏的歌唱,剧院的舞台布景,化妆和舞蹈动作,有时加独白,对话等。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各种艺术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妆,照明和其他成分。现代歌剧始于上世纪第十七年代初,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生产的各种类型,如n-opera,歌剧,轻歌剧,戏剧和音乐。不只是音乐表演的音乐伴奏。这不是歌剧或轻音乐喜剧,也不是杂耍,荒谬的或夜总会歌厅音乐剧。歌剧和音乐剧有他们的宗教音乐,起源地,实际上是一个音乐剧原是一部喜歌剧、轻歌剧,但最终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歌剧。 歌剧和音乐剧有很大的不同,两者在音乐形式、音乐结构、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歌剧和音乐剧在舞台表演方面的不同。在歌剧中,舞蹈只是作为一个穿插行的角色在歌剧中得到应用,而在音乐剧中就完全不同。在音乐剧中,除了对音乐很重视,对舞蹈也非常重视,很多时候,舞蹈和音乐在讲述故事情节的时候,起的作用,不分伯仲的。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表演

Abstract Opera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lassical music,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of singing, theater stage sets, makeup and dance moves, sometimes plus monologue, dialogue. Opera is an integrated arts, including various art music, drama, poetry, dance, stage design, makeup, lighting, and other ingredients. Modern opera began in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s, after a long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various types, such as n-opera, opera, operetta, theater and music. Not just music musical accompaniment. This is not the opera or light comedy, nor is it juggling, absurd or nightclub Cabaret musical. Operas and musicals have their religious music, the origin, is actually a musical was originally a comic opera, operetta, but eventually formed a distinctive style and opera. Operas and musicals are very different, very different both in terms of musical forms, musical structure, stage performances. Such as operas and musicals in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in different areas. In opera, dance interludes line just as a character in the opera has been applied, and in musicals is entirely different. In the musical, in addition to the music very seriously, but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dance very often, dance and music tells the story, when the role played no clear winner. Keywords: Musical; opera; performances

中外音乐剧比较

中外音乐剧比较 浙江工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1101 学号:1101100116 段丽媛 1.什么是音乐剧? 音乐剧(英语:Music Theater,简称:Musicals),又称歌舞剧,是音乐、舞蹈、歌曲、魔术、杂技和对白等丰富多彩表演形式结合为一体的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等主题通过演员的语言,神情和动作以及舞台的背景、环境和各种音乐的巧妙结合来传达给观众一种新颖的综合的艺术形式。 音乐剧的特点有: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等。它是一门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它通俗易懂,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2.音乐剧的产生和发展简短介绍 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各式各样的音乐都得到茂盛的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但这两种剧在某些方面上显得单调,而且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口味和需要,于是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

演于1728年的伦敦,后来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也上演了这部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后来,美国的第一部音乐剧《黑魔鬼》出现,德国的喜剧《穿紧身衣跳舞的女孩》也出现,西方的很多国家都已开始了音乐剧的创作。随着先进音乐制作技术的发展,大量优秀剧本的创作,大量优秀导演的诞生,各种舞台、道具、服装设计的创新以及大家对音乐剧的喜爱,音乐剧得以广泛地、多样化的发展,呈现了一派新荣的百花争艳的景象。而到了现代这个科技时代,高科技技术的融入也为音乐剧的各方面的创作带来了一股新风。 3.中外音乐剧起步比较 从音乐剧的起源和初期到中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很难看得到中国的音乐剧谱写下的足迹,而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却已开始了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和尝试和创作,这不得不成为“为什么中国没有创作出优秀而又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剧”的原因,因为我们在音乐剧这一方面的起步和意识远远晚于很多外国国家。而随着英国和美国的音乐剧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乐剧也开始在日本、韩国,中国内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流行。所以中国的音乐剧相比西方国家的音乐剧显得更加不成熟,更加不完善,技术水平也不高。 3.中外音乐剧创作人才比较 自从音乐剧开创以来,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剧创作大师,比如:艾文柏林(Irving Berlin)、理查德罗杰(Richa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