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高二政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第三课时)

1、哲学的本义: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练习: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哲学的任务:

◇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得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得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

解析:引文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哲学自产生以来即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10.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所有哲学原理

高二哲学有关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二、三单元) 唯物论原理(第二单元第4——5课)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有本身固有的规律的,因此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用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问题)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必须承认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时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最重要的唯物论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背景、情况……,制定出台实施政策、方针、规划等)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动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动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往往会从政策、思路、理念的作用和效果角度挂钩) 6.规律客观性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和消灭。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寻找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把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思想僵化或盲目蛮干。(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上述三点展开,材料一一代入) 认识论原理(第二单元第6课)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的角度)、动力(认识变化发展角度)、目的(认识回归指导实践的角度)和检验标准(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角度)】要重视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谬误有严格界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无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大汇总

高二哲学原理大汇总 哲学得科学内涵 (1)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得概括与总结。 (3)哲学既就是世界观又就是方法论,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得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自然界先于人与人得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得意识为转移。所以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得。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得客观性就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得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与谐相处。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得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2、世界得物质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无论就是自然界还就是人类社会,都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得客观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而客观存在得物质世界,世界得本原就是物质得。 方法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得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得,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得活动中必须以承认自然、社会得客观性为前提。 3、物质决定意识得原理: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得原理: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得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得认识总就是在不断地拓展与加深。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得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得事物。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每个人得意识随时随地都就是正确得。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得认识,由于主客条件得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得差别。从主观方面来瞧,影响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得主要原因就是: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意义:①要相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认识世界、学习科学知识得信心,坚决抵制“不可知论”。②应当在历史与现实条件得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就要求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得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得科学知识,运用正确得思维方法,在正确认识世界得道路上不断前进。 意识得能动性原理:一方面,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得外部现象与特征,而且能够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另一方面,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得意识能促进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自觉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 6、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得原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得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得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得意识,则会

广东省华州市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1 / 6 2020----2021届高二《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第一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3、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7、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8、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9、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0、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3、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运动变化的中把握事物。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8、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期末政治试卷(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3.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明()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F-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简单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 一、哲学统论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7、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 9、下列说法均属于主观唯心: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高二政治哲学期中试卷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5.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6.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7.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简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1、哲学是什么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重点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在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课本P12的探究)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没有科学依据。如:气者,理之依也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课本P13的探究)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佛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理生万物(朱熹)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识别的关键词

生活与哲学的原理识别的关键词和其他技巧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识别的关键词: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统一╱意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处理……关系╱同时╱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联系)╱空间相邻------左邻右舍╱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⑴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 1 页共 3 页

2011年山东事业编考试政治哲学模拟试题

2011年山东事业编考试政治哲学模拟试题 1.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的生理活动过程 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在党的十五大第一次肯定的新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5.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 A.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6.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 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 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 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 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 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

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党内民主 B.党内团结 C.党纪律 D.党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A 7.C 8.C 9.A10.A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 A.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性原理 D.斗争性原理 3.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认识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促进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 1 页共1 页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检测试题3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检测试题3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据此回答1~3题。 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原来的8∶1,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的1∶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的 D.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A 2.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的要求,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政治法律思想的变化对社会存在有重要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3.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经过了一次重新修订、四次修改,及时地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应当说在推进和保障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②社会意识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③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练习题 1.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 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 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 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 “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 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回答 2~ 3 题。 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哲学启迪,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 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 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 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 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的是 A. 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盘古开天 D.愚公移山 6.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下列 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一个人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 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8.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 瞬”。这说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