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教专栏

幼儿园家教专栏
幼儿园家教专栏

送幼儿上幼儿园迟到的三大危害

导读:早上时间紧,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经常匆匆忙忙,导致到幼儿园迟到。别以为这是小事情,其实这样做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从早上8点开饭直到中午11点左右仍然有家长领着孩子姗姗来迟的情景。在有些家长看来,幼儿园不同于学校,没有什么纪律可言,想送孩子则送,想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根本不用和老师打招呼。其实不然,这样做对幼儿是不利的。

1.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时间观念较差,起居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培养。如果做父母的经常睡懒觉,想什么时候送孩子就什么时候送孩子,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到了上小学就会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2.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正在组织教育活动,一声“老师早上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迟到者身上,个别家长还可能在那里与孩子难舍难分。这样一来,不但教育活动被打扰,而且教育活动的时间也被侵占。

3.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家长送孩子晚了,孩子既得不到锻炼,又不能按时吃早餐,有的家长便从街上买包子或其他小食品给孩子吃。孩子吃过后,由于离幼儿园午饭的时间较近,必然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时间长了,幼儿的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

小编点评

迟到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时间观念不强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别把坏习惯传染给孩子。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无关紧要,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多加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吧,作为家长的你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幼儿家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尊重孩子

一提到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教育可以随意点、马虎点。实在,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我以为,越是孩子小,越要谨慎、细致。由于这时孩子的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大人如何落笔着墨,都会留下永远的痕迹——良好的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益;反过来,缺乏科学常识、不懂教育规律、没有家教技巧,对孩子的随意奖励、惩戒,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您看罢本期的两组个案,能从中得到警示。

[个案一]为什么奖励也会失灵

案例:5岁的俞璐璐,人不大,却很有经济头脑。爸爸妈妈要她帮忙递双拖鞋、拿条毛巾,或者抽一张餐巾纸,她居然理直气壮地问:“我给您帮这个忙,有什么奖励吗?”更有甚者,每天早晨,爸爸妈妈叫她赶紧起来上幼儿园,免得迟到,可她却故意装着没事似的;越是爸爸妈妈催得紧,她越是磨蹭得厉害,借机“敲爸爸的竹杠”:“您叫我快点,有什么好处给我吗?”不得已,爸爸妈妈也只能“就范”:“晚上带你往吃肯德基。”对此,璐璐爸妈十分犯愁:“这么大点的孩子,凡事要讲条件、拿报酬,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实在,俞璐璐如此“精明”,也是从小爸爸妈妈“奖励式教育”的结果。记得璐璐2

岁时——正处于儿童的第一个反叛期,倔强的她似乎为了表示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似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和爸爸妈妈对着干。面对璐璐的一次次“叛逆”,爸爸妈妈头痛不已。为了让她顺从大人的意愿,俞家父母便跟女儿采取“智斗”,他们的对策就是物质刺激、金钱奖励,无论是要女儿做事情,还是让女儿发扬成绩、改正缺点,首先都得慷慨许诺:“宝宝乖,不要哭,只要听话,妈妈就拿冷饮给你。”“宝宝听话,快快睡觉,爸爸明天带你买玩具。”“乖女儿,今天的小手很干净,明天还这样讲究卫生,妈妈就给你买花裙子。”……璐璐上中班不久,被评为“故事大王”,爸爸尽不犹豫地给了她一张百元大钞,并承诺:“下次再获得什么荣誉,奖金加一倍。”

面对这百般承诺,小璐璐当然会按照爸爸的要求往做,爸爸妈妈也从不食言。然而,爸爸妈妈赢了一时,不料却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如今,不管爸爸妈妈叫璐璐干什么,凡是他们没有承诺,幼稚的璐璐要么不干,要么主动提出条件,而且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和爸爸妈妈讨价还价:“要不答应,我就不吃饭。”“要我自己洗脸,你给我买巧克力,或者你给我买果冻……”

在俞家,奖励完全变了味,甚至成了璐璐“要挟”爸爸的筹码。璐璐一天天长大,这种小打小闹的奖励,她越来越无爱好,答应得越来越不爽快。为了调动璐璐的积极性,爸爸妈妈只好进步“奖品”级别。尽管这样,她经常还是无动于衷。

“给璐璐奖励,本意是对她正确行为表示的赞许。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鼓励方式、教育方式,没想到,宝宝却拿它当报酬,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不管我们承诺什么条件,她不兴奋,根本就不搭理。面对现在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璐璐的爸爸困惑地问。

诊断:由于俞家父母每次都用奖励作为要求女儿做事的条件,这就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是会有回报和奖励的。久而久之,这种奖励便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所以,一旦没有奖品,孩子就觉得不正常,就会主动索要。要根治孩子的这个毛病,关键是要让奖励恢复它本来的意义。也就是说,奖励要名副实在,能够起到奖励的作用。换句话说,应该奖励的、值得奖励的时候就一定奖励;不应该奖励的、不值得奖励的绝对不奖励。比如,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了某种成绩,或是在某一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家长给予适当的奖励,更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发扬成绩,不断进取。但奖励用滥了,就会失往它的作用,所以实施奖励时要讲究时机。假如不管事情大小,不管难易程度,不管性质怎样,只要你做了,就统统奖励;或者是孩子做了他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家长也例行公事赐与奖励。奖励就失往了它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无所谓。

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金钱、物质。来自家长的奖励要更侧重于精神方面,比如,家长的欣喜、赞扬、拥抱、亲吻,都是对孩子特别是低幼儿童的一种奖励,用这种方式,同样是对孩子行为、能力、成绩、进步的一种肯定和褒奖,当然也能收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要奖励,必须把握好奖励的标准和次数。奖励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可过高,假如孩子经过艰苦努力依然达不到,就会挫伤他的进取心;当然也不可太低,孩子不经过努力就可得到奖励,就会失去奖励的意义和作用。奖励也不可频繁。随着孩子的成长,奖励标准要不断进步,次数要不断减少。

就俞家的情况来看,奖励的随意性太强,奖励的次数太多、标准太低、范围太宽。这样不但达不到奖励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处方:打破奖励的规律,减少奖励的次数,进步奖励的规格,明确奖励的意义,奖品非物质化。

[个案二]孩子为什么听课质量差

病例:呈呈自幼就活泼好动,所以上幼儿园不久,爸爸妈妈就让他到少儿腰鼓队学打腰鼓,半年下来,小家伙就打得像模像样了;后来又让他学了象棋,进步也很快,大家都说这孩子聪明。呈呈该上幼儿园大班时,爸爸妈妈都接任了学校毕业班的主要课程,由于没时间接送,所以让呈呈“跳过”大班,直接到爸爸妈妈任教的小学上了一年级。

别看呈呈腰鼓、象棋学得挺棒,可上学却不同了,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理解不了老师在课堂讲的内容,经常是听而不闻;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家庭作业或其他事情……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

爸爸妈妈十分着急,为此采取了各种办法:启发开导、批评教育、严格治理,都无济于事;再检测智商,也完全正常;又带他看心理医生、做感觉统合练习,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情况并无好转。于是,有人给呈呈贴上了“留意力缺损”、“多动症”的标签,接着便按这种情况往进行调整练习和治疗,几个月过往,呈呈“依然故我”。搞得孩子自信心严重受损,连腰鼓、象棋都不想练了。爸爸妈妈也不知如何是好!

诊断:根据呈呈的情况看,并非真正的“留意力缺损”,而是缺少听讲能力或称听知觉能力,也叫听知觉落后。众所周知,人主要是通过“视——动”和“听——说”两条途径来获取外界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而“听——说”通道是否畅通或者说听知觉的好坏是孩子有效听课的基础。专业地说,听知觉落后主要表现为:

1、听觉辨别力落后。

听觉辨别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儿童听觉分辨力低下,就会对相差不大的语言或语音产生混淆,导致语言接收出现错误。例如,发音不准,却找不出生理原因;对声音反应迟钝,听不清一般环境中的声音等。

2、听觉记忆力落后。

听觉记忆力是指保持并能复述所听到信息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儿童学习的效果。听觉记忆力差的孩子听觉记忆广度小,记不全较长的信息;不能复述以前听到的信息,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由于忘得快,不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因此,理解水平低,学习成绩差。

3、听觉理解力落后。

听觉理解力是辨识声音、理解语言的能力。听觉理解力差的儿童往往听不懂词意、句义,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等。

4、听觉编序力落后。

听觉编序力是将过往听觉获得的资料按序具体回忆、编排及将听觉信息加以组织的能力。它对儿童将学的知识有系统、有组织地保存下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听觉序力低下表现为:说话缺少逻辑,语无伦次。

5、听说结协力落后。

听说结协力是指听懂别人说话并做出较复杂而有意义的语言反应的能力。听说结合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涉及到儿童对词汇的联系、推理及判定等多种能力。因此,听说结协力差的儿童往往会缺少基本的口述技能,经常是话到嘴边却不知如何表达;词汇贫乏,常用动作、手势来替换说话,人际沟通困难。

处方:耐心坚持对这些方面的能力进行练习。

大班家教沙龙活动

大班家教沙龙活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各位家长: 今天是我们大班组老师组织举行的第一次家教沙龙活动,首先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活动,充分地体现了您对孩子的关注与重视,感谢你们!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家长们会自然而然地转换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托班、小班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孩子生活环节的问题,进入中大班后就把中心转移到了学习方面,这些我们都能从平时的交流中感受到。特别是现在,大班下学期了,面临着孩子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大家也就更加关注“幼小衔接”方面的话题。 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大班组在发放给家长的资料上就非常关注这一点。我们从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意识的建立等等方面对家长进行了指导。针对这次的“家教沙龙”活动,我们还特地发放了调查表,请家长们提出自己关注的相关的话题。我们统计了一下,大部分家长都关注孩子一些习惯的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独立的经验、自控能力的养成等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俗话说,“知子莫如母”,作为他们的爸爸妈妈,您一定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现在就请各位讲一讲,进入大班以后,您的孩子在生活、学习或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去帮助改变的? 请家长简要评价自己的孩子。 听了家长的交流,我觉得大家对自己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您的眼里,孩子存在着这些优势和不足,那么,和班级中同龄的孩子相比,您的孩子发展又如何呢?我们是孩子的老师,对孩子也比较了解,那么,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请各班老师描述孩子在园的发展情况。 听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再加上自己平时对孩子发展情况的了解,您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要注重培养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关注的:一听到学习孩子就讨厌,

幼儿园家教知识二十篇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 三、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 四、走出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的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 五、走出迫切“望子成龙”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子女有比自己更高的学问,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声望。因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念英语、背唐诗,剥夺了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爱动、自我约束力差的天性,家长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而盲目地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但不能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反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得一事无成。这时,倒不如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适当引导,变成有利因素,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一些积极的作用。 第三周

小班家教专刊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四班家长黄建平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 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 盛的时期。 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大家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我们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 洗手、洗脸;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 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 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孩子回到家父母溺爱,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 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 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 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 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 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 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3岁的孩 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

幼儿园家教宣传知识课件.doc

培养幼儿的优良性格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 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 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 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 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 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 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 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 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 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 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家教知识:中班幼儿家庭教育

家教知识:中班幼儿家庭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班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与小班时期相比,他们的“发育更为旺盛”,由简单的直观形向简单的思维性发展,由模仿性向习惯性转变,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求知欲望不断增强,有了丰富的情感。此时家长的合理引导能使幼儿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重视品德的培养。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充满期望的,希望他(她)的学习成绩出色,高人一等,因此个别的父母会不顾幼儿的感受刻意地去培养他(她)。这样反而可能会限止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睿智的父母会根据自己幼儿的特点,从品质的培养入手正确加以引导,会让年幼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处在中班的幼儿,在智力发展方面,我们的父母不必对孩子过于苛求,担心过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更多地应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二:做好幼儿的榜样。 思想家休谟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情感受外界的影响大,而家长与幼儿有着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彼此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强烈的感染性。因此每位家长都要

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孩子做榜样,从而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中,一些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便会自然的形成。 三:教育意见要一致。 也就是说在教育幼儿时,家长的态度要和气,教育意见要统一,不要出现两种声音,不要把家长之间教育幼儿的分歧暴露在子女面前,不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从谁的教育。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要一以贯之,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也不能忽严忽松,以自己的情绪来对待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让我们正确把握教育的尺度,引导幼儿全面发展,同时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教文章

入幼儿园后的孩子为什么会有明显差异? 幼儿园开学两个月后,入园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响亮地问候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与老师很好合作;有的孩子则不然,抢椅子,抢积木,或随便走动,对老师的提醒置之不理;还有的孩子一直由父母“护送”到座位上,还拖着父母的衣服不肯放;甚至有个别孩子,居然一直不肯自己动手吃饭,要由父亲、奶奶每天轮流来喂他。 造成孩子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那些适应性强、和同伴老师友好合作的孩子,一般父母都非常尊重他的决定,对他言行给予肯定的评价,并表示钟爱。例:陈皓天的奶奶听到孙子要求留下来陪一陪时,马上笑着答应说:“行,但你要记住在家里的协定“石头、剪子、布”游戏,连猜三次,你赢了,奶奶就在旁边陪一会儿;你输了,奶奶马上就走(有时进行1-10的数数)。”小皓皓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在自愿许好的诺言中,高兴地跟奶奶告别。 2、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厉,甚至用恐吓的手段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粗暴、发脾气。所以这些孩子与老师、同伴的合作就差,攻击性行为就多。例:杨宇轩的爸爸送孩子进园,很少提醒孩子主动问候别人和向家长告别,对轩轩提出的要求,往往不假思索一口回绝,而且总绷着脸,几次在园门口训斥和打轩轩的耳光。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不加以制止,放任自流。 3、有的父母把爱溢于表面,溺爱过度,不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使孩子对大人的依恋感加重,离不开大人半步。例:朱琳的奶奶每次对朱琳提出的陪一会儿、再陪一会儿总是无条件满足,还一个劲地讲述朱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由她操劳和代劳,总之,只要有她奶奶在,孙女是不会有任何委曲的。可她不知道,正由于她过度的关心、爱护, 每天,老师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引导、教育朱琳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陈新的妈妈每天午饭时间都要来喂陈新吃饭,原因是从小到大孩子一直是由她喂大的,生怕孩子自己动手会吃不饱,使陈新形成一到午饭时间就等着家人来喂的习惯…… 家庭不仅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接受最初教育的场所。家庭的结构状况、情感气氛、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发展。一个良好的家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正当的行为模式,明朗而又能克制的情感,以及对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责任感和灵活的交往能力,而所有这些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家教常识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家教常识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 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家教知识

幼儿园家教知识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育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可塑时期。 3~7岁的幼儿大部分要送到幼儿园,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配合的如何,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环节。家庭与幼儿园尤其在幼儿思想品德方面的配合教育必须对接用一个标准,统一口径共同协调。如果配合不好,或不配合,标准不一,那么,幼儿将无法分辨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是”与“非”,对幼儿的道德形成,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以及体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形成“差别障碍”。这一障碍将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对接要注意以下各点: 1、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条件,教育内容,在入园前就向幼儿解释明白,减少幼儿入园后的陌生感。 2、入园后要详细向老师介绍幼儿在家里的教育内容、方法、计划,以求得老师的配合支持。 3、详细介绍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幼儿的行为习惯。 4、幼儿回到家以后,家长要详细询问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学习情况。要协助儿童消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5、经常与幼儿教师交换家庭、幼儿园教育的配合情况,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合群性、分享性教育。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如何使幼儿养成合群、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 7、尊重、信任老师,对幼儿回家“状告”老师“偏心”、“打骂”和幼儿欺负之类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听,然后仔细开导,使幼儿养成尊敬老师,团结

儿童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学校打好基础。切忌在幼儿面前贬低老师、袒护孩子。是非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孩子都只有一个,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就不受批评,而别人的孩子打自己孩子就暴跳如雷。家长在儿童面前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8、幼儿后期,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携手,做好入学前教育。儿童身体、心理、学习态度方面的入学准备十分重要。

幼儿园家教小知识十五篇

第十五周 培养幼儿的优良性格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一、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二、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四、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五、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 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 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六、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 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 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 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 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 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第二周

中班幼儿家教小知识

中班幼儿家教小知识 4—5 岁虽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这个阶段幼儿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是个质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1 、活泼好动。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这个特点在中班幼儿中尤为突出:小班幼儿比较听话,顺从老师的意见,说话和动作的速度也相对缓慢;中班幼儿就不同,他们动作比小班孩子灵活得多,头脑里注意也多,不象小班那么好带。 2 、开始接受任务。小班幼儿在行动中往往对过程感兴趣,中班幼儿却已经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出现责任感,对自己或别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开始有了一定的要求。 3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小班幼儿已有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不会玩,需成人领着玩。而中班幼儿却能够尝试自己组织游戏。 4 、4周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不但会玩,而且爱玩,他们能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逐渐建立同龄的伙伴关系,有想和同伴合作游戏的需求。 介绍如下几种家教方法: 1 、行为矫正法:父母使用道德的调节功能,对子女出现的道德行为竟实行矫正的一种方法。家长要即时察觉子女的不良品德行为,做到有针对性的把孩子的不良品德行为即时矫正过来。 2 、教育引导法:是指父母依据特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幼儿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培养、发展和巩固孩子品德的方式和手段。最常见的教育方法有: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明辨是非和善恶)、灌输教育(即对孩子实行系统说理)、启迪教育(启发孩子的道德觉悟,方式多种多样,如:寓言、故事等) 3 、表扬教育法:家长对于孩子的好的行为表现要给予即时的肯定。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向上的情趣,使他们取得的成绩得到巩固。表扬法要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实事求是,即时准确。 4 、规范制约法:指父母依据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专门制定家庭道德规范,来制约子女道德行为。形式有:家规——使用守则的形式来制约子女的道德行为。带有强制性。公约——如合理安排家务劳动,制定“卫生公约”、“学习公约”等。

幼儿园大班幼儿家教知识点滴

幼儿园大班幼儿家教知识点滴家长们常常抱怨:教育孩子特别累。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见到一位熟人,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家长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没有以前的孩子那么懂事、合群,不用怎么教,嘴就”甜”得不行。 还有些孩子,他们入园、入学后,难以适应群体生活。别的小朋友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呼朋引伴地玩儿。可他们却孤零零地一个人,不知怎么才能进入这个群体。或者,已经结交了一些玩伴,却由于交往方式的失误,不是与其他人打架、争吵,就是畏缩、惧怕,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 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及时辅导,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天真活泼的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而这些,都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利。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交往,原因并非是由于孩子内向,溯本求源,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家长。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过于严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表现,已是种畸形的表现。孩子每天惊恐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性格自然会趋于内向,不擅言谈。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过度,事事代为安排,也是孩子不擅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您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当孩子刚刚具备独立活动能力的时候,您的眼睛一刻不停地关注着他,随时准备着,把他喜欢的玩具递到他手里,随时准备着把他抱起来。其实,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已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感受,无法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种限制,体现在社会交往方面,就形成了被动的局面。孩子生病时,家长更是事无巨细,紧张得什么都预先为孩子想到。往往是孩子想到的事情,没等他开口,就已经为他送到手边、嘴边,根本无须出口请求。在这种呵护下,孩子自然不愿与人交流。然而,当他走进园校和社会时,却已没有了这种呵护的环境,此时,再学习与人沟通,也就显得晚了些。同时,孩子在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很调皮,此时,家长却又过于紧张。就像一个小笑话所说的那样:孩子对爸爸的女同事说,阿姨,你长得真丑。家长马上让孩子道歉,孩子想了想,说,其实,细看阿姨还是蛮漂亮的。家长马上生气地纠正:我让你道歉,可是并没有让你说谎。家长的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在社会交往中无所适从。 家长的另一种代劳方式,则更加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家长往往会抢先一步催促孩子:”这是小王阿姨,快向王阿姨问好。”“这是张

幼儿家教案例

被宠坏的“小公主” 开学初,孩子们来到幼儿园,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的幼儿能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哭也不闹,可有的幼儿一看到妈妈走了,急着哭了起来,有的孩子被老师抱着哄着也就不哭了,他们能安静下来了,会听着老师讲话了,会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有的幼儿却哭个不停,喊着要爸爸妈妈,不让爸爸妈妈走。xxx就是这么一个小朋友。她一进幼儿园就哭闹个不停,拉着爸爸的脖子就是不松手,不让爸爸走。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的,而且在一天的活动中,总是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脾气很倔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家访,从家访中我们了解到xxx小朋友平时都有奶奶带着,爸爸妈妈要上班的,这孩子在家里吃饭都有大人喂着,而且平时大人也比较地宠爱她,养成了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而且听她奶奶和爸爸说这孩子脾气很倔,一不顺心就要发脾气还要摔东西。 二、思考与分析 xxx从来没上过托儿所,也没长时间的离开过自己的亲人。对一个刚满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自然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有的幼儿开始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独来独往、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新生入园的不适应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1、客观上陌生的环境带来的压力:全新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作息制度都需要年幼的孩子去快速适应。 2、心理环境的变化:他们担心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如吃饭、午睡、小便、穿衣、喝水怎么办?这些是带给幼儿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三、指导策略 针对这些原因我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对待。 1、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我就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来园。针对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这一特点,我采取听听故事、做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蹲下身子来跟他们说说悄悄话,抱抱他们,尽量缩小我们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消除陌生感,愿意亲近老师,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天当孩子来园的时候,我就从她爸手中接过孩子,笑眯眯地说:“来,老师抱,老师也是喜欢你的。”带她去好玩的地方,给她玩好玩的玩具,慢慢地这孩子好象平静下来了。 2、我们把孩子的进步及时地和家长沟通,让孩子的家长也能了解孩子的在园的表现,并且有的放失地配合教育,孩子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进步从而愿意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三、建议: 告诉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轻松入园,给幼儿一点心理上的准备。 1、刚入园的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要把他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担心父母不喜欢他,不要他了。因而,告诉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还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是想让自己交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本领。初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饭,会正确的咀嚼、吞咽;大小便会告诉老师;会自己穿脱鞋子,有良好的午睡习惯等等,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孩子因不会或不甘而造成不必要的忧虑和紧张。

最新幼儿园家教专栏

1 2 送幼儿上幼儿园迟到的三大危害 3 导读:早上时间紧,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经常匆匆忙忙,导致到幼儿园迟4 到。别以为这是小事情,其实这样做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5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从早上8点开饭直到中午11点左右仍然有家长领着孩6 子姗姗来迟的情景。在有些家长看来,幼儿园不同于学校,没有什么纪律可言,7 想送孩子则送,想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根本不用和老师打招呼。其实不然,8 这样做对幼儿是不利的。 9 1.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0 幼儿时间观念较差,起居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培养。如果做父母的经常睡懒11 觉,想什么时候送孩子就什么时候送孩子,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12 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到了上小学就会很难适应13 纪律的约束。 14 2.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15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正在组织教育活动,一声“老师早上好”,16 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迟到者身上,个别家长还可能在那里与孩子难舍难17 分。这样一来,不但教育活动被打扰,而且教育活动的时间也被侵占。 18 3.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19 家长送孩子晚了,孩子既得不到锻炼,又不能按时吃早餐,有的家长便从20 街上买包子或其他小食品给孩子吃。孩子吃过后,由于离幼儿园午饭的时间较近,21 必然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时间长了,幼儿的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 22 小编点评 23 迟到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时间观念不强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别把坏习24 惯传染给孩子。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无关紧要,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终25 生受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多加关注这方面的问26 题吧,作为家长的你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7 28 29 30 31 32 33 幼儿家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尊重孩子 34 一提到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教育可以随意点、35 马虎点。实在,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我以为,越是孩子小,越要谨慎、细36 致。由于这时孩子的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大人如何落笔着墨,都会留下永远的37 痕迹——良好的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益;反过来,缺乏科学常识、38 不懂教育规律、没有家教技巧,对孩子的随意奖励、惩戒,甚至一言一行,都将39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您看罢本期的两组个案,能从中得到警示。 40 [个案一]为什么奖励也会失灵 41

幼儿园家教文章

幼儿园家教文章 幼儿园家委会章程1龙口市市直第一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章程一、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建立家长委员会旨在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更有利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健康幼儿。 通过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幼儿园反映幼儿校外生活情况,家庭教育情况,社会对幼儿的影响情况,幼儿园办学的方向情况,并讨论研究导向措施,以集体的名义向家长和社会提出建议和要求,促进幼儿园教育有关措施的落实和发展,使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家长委员会委员的职责:1、家长委员会委员,有共同努力办好家长幼儿园的责任。 在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 2、在各自的周围环境里关心幼儿的校外生活和社会上的某些影响,并主动进行有关工作,随时向幼儿园反映有关情况。 3、协助幼儿园做好校外教育基地的有关工作,宣传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要求,争取为家长幼儿园讲课(或介绍有关教育子女的经验)。 4、学习有关教育幼儿的材料,主动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意见或建议,积极参加委员会的集体讨论研究。 5、积极支持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开展教育科研,提高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组织机构:1、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由各班推举2-4人。 2、任期:原则上以自己的子女在校学习期限自然更换,幼儿园每年提补一个年级的人选。 3、家长委员会会议闭幕期间委员除了参加家长会议外,可随时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提出自己的工作意见。 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就教育理念,将以此为旗帜,团结全体家长,为每一个幼儿健康的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直一幼幼儿园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家庭教育论文本文由workcw 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DANGDAI XUEQIAN JIAOYU ?家长学校他对儿童教育的一大奉献。 他的学说实质是从儿童心理的范畴超越到教育的范畴,这也是格塞尔学说的社会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儿童的教导过于急功近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不停地让儿童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以至于使孩子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阶段。 当然,格塞尔的成熟论也较为绝对化。 在阐述心理与发展、遗传与环境这样重大的问题时,他采用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过于简单,认为生理遗传(成熟)决定了儿童的发展。

小班家教指导的文章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

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2012年4月

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春季育儿小知识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说话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却更开心了,对你的“命令”同样是执行的。这就是小班育儿经验因为你蹲下来了,你用和蔼的口气和他说话。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幼儿园关于育

幼儿园中班家教文章

中班幼儿家庭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班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与小班时期相比,他们的“发育更为旺盛”,由简单的直观形向简单的思维性发展,由模仿性向习惯性转变,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求知欲望不断增强,有了丰富的情感。此时家长的合理引导能使幼儿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是重视品德的培养。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充满期望的,希望他(她)的学习成绩出色,高人一等,因此个别的父母会不顾幼儿的感受刻意地去培养他(她)。这样反而可能会限止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睿智的父母会根据自己幼儿的特点,从品质的培养入手正确加以引导,会让年幼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处在中班的幼儿,在智力发展方面,我们的父母不必对孩子过于苛求,担心过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更多地应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二是做好幼儿的榜样。 思想家休谟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情感受外界的影响大,而家长与幼儿有着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彼此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强烈的感染性。因此每位家长都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孩子做榜样,从而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中,一些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便会自然的形成。 三是教育意见要一致。 也就是说在教育幼儿时,家长的态度要和气,教育意见要统一,不要出现两种声音,不要把家长之间教育幼儿的分歧暴露在子女面前,不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从谁的教育。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要一以贯之,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也不能忽严忽松,以自己的情绪来对待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让我们正确把握教育的尺度,引导幼儿全面发展,同时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中一班第1周

幼儿园大班家教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家教工作总结 篇一: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家长工作总结 XXXXX中心幼儿园家长工作总结 XXXXXX 家园共育是新《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工作开展得好,能使幼儿园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41名,其中女孩子10名,男孩子31名。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相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几次家长活动,家长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当前的幼儿教育动向,特别是对探索型主题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平时,大多数家长能配合班级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一、积极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1.我园通过建立的家长互动QQ群,对园内的主题教学内容、幼儿课程活动画面、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亲子家庭知识教育、园内新闻、开展的活动及时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位家长,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使网络真正成为家长了解园所的窗口,架起了与老师、幼儿园沟通桥梁。 2.办好宣传栏,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每个星期、每个阶段的教学情况,我们及时将主题活动内容刊登在班级宣传栏上,让家长在每天接受孩子时就能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况。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环境 利用本班走廊的宣传墙,我们开辟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园地”专栏。及时张贴每周的教育计划,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教育活动内容,有利于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本学期幼儿园开展的半日家长观摩活动,来吸引家长积极的帮助幼儿参与活动。 三、利用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 1.利用家长会,让家长积极参与各种讨论,让家长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创设丰富多元的家庭教育环境。 2.针对个别幼儿情况,通过来离园时、电话等多种途径交流幼儿平时在家、在园的学习与活动情况,寻求家庭配合共同教育的最佳途径。 四、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和班级活动 1.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教指导活动,促进家庭之间、家园之间的多向交流。 2.正确发挥家长的作用,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 1 动的积极性,发挥好父母的教育工作。 但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长总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经验;较多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将孩子交与爷爷奶奶带领,而爷爷奶奶又大多是偏爱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

大班家教文章3篇

大班家教文章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们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不过这时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强,随意发脾气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如摔跤了也不太会大声啼哭,而且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但同时也有个问题,就是他不再愿意轻易的把想法告诉成人了,经常我们会问不出他想干什么。他们的喜好也比较稳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经常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回家也会打打电话。 2、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独立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独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幼儿园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同时各方面生活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他们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3、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戏了,这时经常会听到“我不睬你了”、“谁叫谁不要睬你了”类似的矛盾。在游戏中他们能很好地分配各种角色、工作任务,在大班年龄小组活动的形式会越来越地出现,这时一种锻炼孩子团队行为的活动形式。他们在自己的小团队中进行各种活动,同时也会形成一种他们自己认同的规则,并会努力遵守,如果谁违反了规则,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破坏规则的儿童会被排除在外,这段时间成人要适当引导,这对孩子今后的集体意识培养是有益的。 4、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5岁的儿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了,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技巧性运动,如骑小自行车、滑板车、滑旱冰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进行一些竞赛性的活动,我们在体育游戏中会更多安排一些有竞争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及积极的求知态度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对与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更感兴趣,如“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他们也不在满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们更喜欢自己找答案,他们对百科全书更感兴趣。而且这时的孩子非常喜欢把玩具拆开,其实不是搞破坏,是他们更满足于探索玩具里面的奥秘,他们对自然现象和机械运动的原理开始感兴趣,我们不妨提供一些废旧的东西让他们拆。

大班家教案例_2105

大班家教案例 大班家教案例 时间:07-21 :大班家教案例家庭教育案例范文大全大班家教内容幼儿园大班家教知识 篇一:家教指导案例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市街幼儿园凌瑗家教案例: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家教指导指导对象:越越的家长指导时间:2013、3、13 指导地点:越越的家面临的问题:事件一:图书角里,越越和晨晨为争夺一本图书相持不下,一个皱着眉,一个鼓着嘴,谁也不让谁。很快有人“请”来了老师。老师说:“一本书,两个人都想看,怎么办?”越越和晨晨都气鼓鼓的,不吭声。一旁早有人抢着回答:“一起看!”老师笑着说:“嗯,好办法!”于是,

晨晨放下了书,说:“给你看吧。”越越拿过书,说:“本来就是我先拿到的。”?? 事件二:这天,从室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各自搬小椅子到坐位上去,越越和佳佳的手同时放上了一只椅子。越越说:“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佳佳说:“不对不对,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谁也不让谁。这时,越越说:“妈妈说大的要让小的。我是弟弟,你长得比我高是哥哥,你要让我。”?? 状况分析:1、越越虽然是一个大班幼儿,但是在交往方面依旧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他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的考虑往往是与自我优先、自我享乐联系起来的,在和同伴的相处中还是首先会考虑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争抢”就成为了他们达到目标的最直接的方式。2、越越妈妈日常所作的一些不十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建立起“大的让小的”的道德认识,进而转化为了他不让座的理由。对于幼儿来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处理矛盾的方法,并不是同伴间交往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幼儿的交往行为的发展是不利的。3、家长三代人一起生活,祖辈的宠爱使孩子变得更加自我中心,在交往中呈现出小霸王的状态。预期的目标:1、帮助幼儿逐步地改掉“争抢”的不良行为,能友好地与同伴交往。2、掌握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活动前的准备:1、查找相关的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2、和越越家长联系,预约好家访的时间概要介绍及精彩部分介绍:活动一:交流谈话,改变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发现孩子行为的背后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选择来到孩子的家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家长了解:一、良好交往能力与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