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Contents: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1)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1)

移植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 (3)

世界上做的好的几个民俗旅游开发: (4)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俗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它的传承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传承保护这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茂兰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创汇多、收益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建设积累资金、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和加强当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其次,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开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再者,国际客源流向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游客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从高收入地区流向低开发地区。贵州少数民族分布的大多数地区经济都较为落后,开发旅游业,可以从国际国内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地区的游客身上获取一部分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向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形态转化,从而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2.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所依托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促进和带动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使原来聚集程度很小的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相对增长,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低效益向中层中效益甚至高层高效益升级。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增加1名旅游从业人员,需增加4~5名间接从业人员。因此,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而且还可以促使民族地区人口直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3.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文资源的传承和保护

少数民族区域发展民俗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发掘新的旅游资源,从客观上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和修葺原有人文旅游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不仅要大力开发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相配套的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风光、野生动物资源,建立和开放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民族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留芳。发展旅游业,要求旅游环境质量要优于一般环境质量,因此,必然要求旅游区维护和恢复文物古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理和发掘人文风情,而这些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正如中国民俗文化村的主题语中所表述的:“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传播优秀民俗文化的途径,它能使旅游者从民俗风情中触摸到民族的性格,从其表现的思想内涵中感受到一种民族的精神。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钟敬文先生也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可以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以达到保护民俗文化,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云南丽江古城及其纳西古乐正是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世界级著名旅游地之后,得到了极好地发扬及保护。

4.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整体人类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们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发展和演变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区别于别民族的基本标志,是本民族持续发展的灵魂。

民族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少数民族区域内的民众越来越多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侵蚀,在外来强势文化面前,当地民族文化出现生存危机问题。因此,对于保护区内的各类民族文化,我们应对其开展传承保护工作,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使之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保护人类民族文化多样性。

5.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和谐团结进步

各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传承保护本民族文化,向世人展示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现本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传承保护各民族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少数民族区域内多民族聚居,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向大家展示了区内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传承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业,能够使保护区内民众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促进区内各民族的相互理解与认同,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谐。

所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业,不但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为少数民族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谐交往提供了条件,特别是现代旅游,实质是一种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民俗文化旅游的兴起,可以有效地改变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所处的文化封闭状态,使之经常性地与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不会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发生变化,反而会更加有效地保护当地文化的传承。通过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和促进

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进步。

来源:《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论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移植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

(1)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文化交流

旅游借助民俗文化而发展,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借助旅游而交流传播。正如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的主题语中所表述的:“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民族”。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改变了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分布上的空间布局,使原来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民族习俗得到接触,是各民族文化的荟萃与交流。这些打破了地域性的风尚习俗,宛如一张五光十色的文化网络,收容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的参与和精神的投入。人们欢聚一堂,在不同的民俗活动中得到信息、游乐。借助这个窗口,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更进一步,弘扬了民族文化。

(2)丰富旅游产品,迎合市场需求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产品。它不同于自然资源的一点,是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旅游者提供更接近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能够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里,向游人集中展示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主题。将在地域上较分散而同时又具有旅游价值、表现同一主题的民俗文化资源和造景素材加以挖掘整理、分类选择和加工精炼,汇集一处作为旅游产品推出,克服了一些资源原始样态中分布分散、粗糙、不鲜明、出现时间不固定等不利于旅游功能充分发挥的因素;同时,去粗取精、浓缩荟萃,也方便游客在短时期内介入,获得最佳的旅游观赏收益。

(3)保护民俗文化,增强参与性

原生自然式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方式,是直接利用原生的民族村落来开发,有村民的介入,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其特点是保留了原来的自然风貌、民居、饮食、节庆和其他民俗事物,具有自然朴实的特色,能较好地满足旅游者欣赏和体验民族文化的需要。

但这种开发方式,使原住地居民承受巨大的文化震撼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干扰、破坏了原有的社区生活秩序与民俗文化的自然状态,原住地居民对外来文化的盲目仿效与追随势必淡化原有的民俗文化的特点与韵味。在某种意义上,原生自然式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是一种自杀式的开发方式。这种现象目前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已出现,一些民俗旅游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者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保护,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来起到示范效应,使其展示的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利于增强旅游参与性。由于某些原生民俗旅游资源的环境和文化价值的要求,可能不宜设立过多的参与性项目,也不能让游客无限制地涉入和接触,游客往往是一被动的参观游览者。而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则可以鼓励游客参与,只要调控方式和方法使用得当,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不存在文物的损坏等问题。因此,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可增加参与性、娱乐性和享受性成份,

适应当今旅游者在休闲和旅游活动中要求扮演更积极主动角色的要求。

来源:《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世界上做的好的几个民俗旅游开发:

●韩国民俗村

“韩国民俗村”占地98多万公顷,园内260多栋建筑物,展现了几百年前当地大韩民族的风俗和文物,可以看到朝鲜时代的官衙、铁匠铺、陶窑洞、书房、年糕店和99个房间的贵族住宅等。

民俗村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复原和展出民俗资料及民族文化遗产的民俗景观区,展出文化遗产和民俗资料的博物馆区,以及展出传统食品、工艺、纪念品的集市街。

民俗村里的村民都穿著古装,以传统方式劳作,以此再现人们在古代时的生活面貌。假日期间还将上演丰富多彩的民俗游戏,如跳板、打陀螺、荡秋千等。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714844172.html,/go/sight-11046.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a714844172.html,/sight-17646

●日本琉球村

琉球村这是一个体现冲绳文化的主题公园,保留了冲绳昔日风貌,有许多琉球传统红瓦顶屋。在这里还可以体验传统手工艺,在民家品尝土特点心(冲绳风味的球状唐纳滋),还可以身着琉球服装摄影留念。体验冲绳古老文化的主题公园。村内保存着闻名琉球列岛的传统建筑物,再现了当时的气氛和琉球文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工艺的制造过程,如可以体验蓝染、陶艺等工房,目睹以利用水牛为动力压榨甘蔗的制糖场景,此外,还可欣赏到被称为Eisa的冲绳传统歌舞表演和惊心动魄的眼镜蛇的精彩表演。

在琉球村中,日本政府将琉球文化保存的很好,从各离岛买来12间房舍,完全依其原型呈现。村内每天有4场传统鼓舞表演,还可参观甘蔗制成红糖的生产过程。在村子的入口处,陈列了一条长170公尺、重达30吨的大纲挽,这是琉球每年10月10日最重要的祭典大拔河比赛所用之绳子,此外每天都有冲绳撒手人(魂祭)的民俗表演。

在入口处侧旁的“冲绳驿站”中有冲绳风味面条专卖店、观光信息角等等,在露天舞台上还会有民谣和舞蹈等民族艺术表演。

交通:在那覇巴士站乘坐20路或120路巴士,到“琉球村前”巴士站下,向巴士行进方向步行即到。

地址:恩纳村山田1130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714844172.html,/go/sight-11512.html

●法国菲尼斯特省水磨房博物馆

菲尼斯特省的水磨房博物馆。该博物馆利用当地一家小型水磨房, 将其改造成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两部分, 一是遗址部分, 二是陈列展览部分。遗址部分包括水磨房的动力小水车、水库、磨房和面包加工房、管理人的家庭住房、生活菜地以及接待粮食加工工人的场所和一

条小街道。属于遗址的内容是按原汁原味的原则保存的。据管理人员介绍, 该水磨房直到年还在运行, 所以, 到七十年代将其开辟成博物馆时, 遗址面貌基本保存完好, 甚至室内的家具也基本没有变化。除了水磨仍旧可以运转外, 其他如烤面包房等设施基本上处于静止的陈列状态。观众来了后, 管理人员可以为之表演提闸放水, 启动水磨磨小麦。观众也可以随便走进磨房主人的家庭, 坐或卧在当年的旧式家具上, 体味当时的生活情调。文物陈列部分则是离遗址不太远的小型博物馆, 该馆建立在小水库旁边, 公路一侧。馆前有一小型停车场, 周边整治的像一座小公园。陈列馆完全现代化的建筑, 面积约平方米, 分展览和管理两部分。展览部

分将水磨房所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的历史、民俗进行了介绍, 陈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民俗文物。这种结合遗址建设的博物馆思路在当地十分流行。

来源:《法国和日本民俗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

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一个规划案例,可能对之后的工作有帮助)

来源:《文化生态和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研究》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 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 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融合,形成一支既保留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

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和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集中分布在粤东、闽南、赣南、东南亚,是一种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域文化。本文试以客家文化为例,论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操作实践。 一、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集锦芬草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 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 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 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

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以宝山石头城为例

08级5班 08068005 王俏 摘要: 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也是变异文化,它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关注现实人生、变迁滞后文化的核心所在。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类型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使民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受时尚潮流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本来据有的发展繁荣空间正在被一点点的吞食,民俗文化面临着生存环境逐渐缩小,它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哪里,民俗文化的发展出路在哪里?本文通过以金沙江峡谷宝山石头城民俗文化为例来浅析一下民俗文化的当

代价值以及其旅游开发的新路径,以达到传承保护开发目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宝山石头城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二、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1.民俗文化的参与性活动有利于提高游客兴趣 民俗旅游的内容相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不同目的地的活动形式重复性也较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与平时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当地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特色表演一般都会让游客参与进来,有极高的参与性,满族了游客

主题公园文化特色探析

主题公园文化特色探析 主题公园是文化企业。从国内外主题公园成功的运作经验可以得出:独特的旅游文化是主题公园成功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也看到迪斯尼乐园在法国一度遭到失败,这正好应证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方式经营文化产业的判断。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与法兰西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导致游客对主题公园产品的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风险所导致的运作失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公园首先是一种文化企业,其次才是旅游企业,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 如果把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或体验的制造商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主题公园应该,或者能够提供给游客的产品或体验大致有以下几种功能: (1)教育传播功能(比如向游客宣传民族文化和光辉历史)。 (2)娱乐或者游戏功能(尤其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比如竞技体育活动)。 (3)审美或者情绪满足功能(体验一种氛围或者说与游客特定心理需求相吻合的环境,如:投身影视剧环境)。 (4)文化活动展示功能(关于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所表达出来的行为,比如观看表演)。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以上功能可以归结为:爱、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三个层面的心理需求,而各种文化对如何满足这三种需求的形式乃至相应的文化行为是在一个共性基础上的极端差异化。比如教育: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试验,甚至是通过行为本身来表现的。所以,主题公园应该是一个提供文化产品的组织,或者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和特殊体验制造商。 现在以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为例来说明这一推论:迪斯尼乐园的投资者是世界知名的迪斯尼公司,迪斯尼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文化企业,它以提供文化产品(即美国风格的动画片)而闻名,而游客来到迪斯尼乐园所体验到的正是游客认为自己进入迪斯尼动画(卡通)世界所应该体验到的东西,这是迪斯尼乐园所提供产品的核心,其余关于游乐、购物等辅助服务都是为了完成或者加强这一核心体验。迪斯尼乐园的盈利方式有:门票、餐饮、旅游商铺租金、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以及其它收费的服务构成。整个盈利模式的架构是:以不断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通过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获得二次盈利,又由于旅游纪念品的发售进一步扩大迪斯尼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盈利模式使迪斯尼乐园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浅谈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与管理

浅谈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与管理 ——以西安大唐芙蓉园为例 摘要: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游乐园发展到一定阶段同历史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现在实有的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上,还体现在其所拥有的独特文化上。纵观国内外大部分的主题公园,不是存在着“初时盈利最后倒闭”的问题,就是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游客重游率低等问题,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与管理同样面临这些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开发和管理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以不至于重蹈以往经营之覆辙,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并使其不断具有不断发展的活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开发与管理 一、背景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旅游业是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主题公园作为现代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类型,在近五六十年来的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迪士尼乐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它以神奇王国为主题,娱乐项目大多以戏剧化和舞台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迪斯尼乐园的出现为全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化旅游形态。从此,主题公园成为现代旅游产品的一种重要形态,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内涵、高超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娱乐功能。而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出现要比一般的主题公园晚,它与一般的自然景观及科技器械类主题公园有着根本的差别,往往是以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历史文化为主题,模拟或再现特定的历史景观和园林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人造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重要组成类别,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主题文化缺乏特色,对游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园区项目更新缓慢,缺乏创新性,造成游客重游率低;主题公园企业创造的价值与游客期望未达到契合等等。 二、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及其独特性 主题公园是为了旅游者的消遣或娱乐而设计的场所,其具有多种饮食、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它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而建造,隶属商业性经营。换言之,国外学者认为主题公园是围绕一个或多个特定主题,通过设计建造各种吸引物和服务设施来为游客提供娱乐、游憩的场所。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主题公园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围绕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历史文化主题,由模拟或再现景观和园林环境为载体的人造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游乐园发展到一定阶段同历史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地。 (一)主题文化独特性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相对于一般主题公园的独特性在于其主题为历史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文化渊源,有据可考,有理可依,因此有更加广阔的开发价值。(二)区位选择独特性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不像游乐园地处市区,也不像自然景观类景区地处郊外,它的地理位置选择与所选历史文化主题内容极其相关,主题所涉及的人物、人物故居或者遗址都是公园开发、规划和建设的关键,所以它的区位一般会选在古遗址附近。 (三)古今合璧的独特性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无论从景区建设还是从旅游活动的开设上都凸显出古今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文化旅游与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内容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的主题公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年我国将进入大型主题公园发展新时期。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题公园这种都市型旅游休闲产品将逐渐成为人们闲暇游憩的主要消费对象,中国将成为世界主题公园巨头竞争的主场地。粤港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国内主要城市,是业界主要争夺的市场。而且,我国主题公园未来发展会出现“主题”概念泛化,市场分布集聚化,主题社区概念化,项目主题娱乐化,主题品牌扩张化,世博影响潜在化。主题公园会逐渐放大“主题”概念,表现在主题经营,主题建筑,主题服务三个方面,而主题经营会表现为主题酒吧,主题餐饮和主题商店,主题建筑则物化在主题酒店,主题园区,主题服务则体现在“主题社区”等方面。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为实现中国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旅游地产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旅游地产和景区的发展,也可以有效促进旅游者延长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推动会展、休闲度假市场发展。未来5年,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将超过每年100亿元水平。未来25-30年,中国可以容纳10个或更多的类似迪士尼规模的主题公园。可以预见的是,主题乐园在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蜕变里程。 我国旅游房地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使旅游物业开发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地产业最亮丽的风景线,主要表现在:从国家政策上,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刺激和拉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无形中为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发展的平台,这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保证;正在形成的旅游强国地位和强大的消费群体,为我国旅游房地产市场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要从亚洲旅游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强国。这种旅游假日经济持续增长的行业必将会吸引大量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旅游物业建设上,为旅游房地产开发提供契机;从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路的发展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路网系统发展迅速。对于建立在车轮上的旅游房地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市场日趋成熟,可利用资金相对充足,强势投资商、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自己的资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pdf

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更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下了许许多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符号让景观变得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欣赏、研究它们。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同时文化与旅游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借助旅游得以传承和传播,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当今世界软实力—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文化不仅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它赋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加人文化、历史化色彩,感染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去认同它们的思想、理念、文化。 2潍坊特色民俗文化 2.1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潍坊市A级景区发展到65家,居山东省第一,而杨家埠是潍坊特色民俗文化聚集地,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代表。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容丰富,设有多个场馆,包括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文物馆、民俗馆、嫦娥奔月台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等。进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旅游者可以感受到杨家埠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和历史气息。 2.2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蕴含吉祥、祝福之意,在民间广泛传播,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山东文化保护中心曾采用建设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年画本身所带有的实践性、动手性的特点,仅仅参观无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 2.3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是风筝的起源地,国际风筝节就设立在潍坊,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风筝爱好者。博物馆中陈列了古今中外风筝的精品和关于风筝的资料,博物馆设有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潍坊国际风筝展等大厅。从风筝的结构、取材、风格等能够了解潍坊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潍坊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即对所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优势主要有,首先潍坊的民俗文化悠久醇厚,这是潍坊旅游开发的根基,只有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让潍坊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找到突破口。其次潍坊具有诸多民俗文化景区,可以利用这些景区形成旅游链,让国内外的旅游者可以更多的一次性欣赏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遗产。最后是潍坊的地理位置,潍坊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游客达到,同时依山傍海可以获得独特的天然优势。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劣势主要有民俗文化继承人缺乏,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无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而被淘汰,而民间艺术者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转业,这对于民俗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机遇是其国家、国际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于潍坊民俗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同时又充满着挑战,因为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格局,如何将其特色发扬出去,受到认可是旅游工作者和文化保护者们共同遇到的难题。 4结语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潍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诸多的名胜古迹代表性的有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及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本文对潍坊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更好地发展潍坊文化旅游产业。总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旅游产业,依托旅游产业可以让民俗文化得以壮大和发扬,同时旅游产业需要以文化为内涵,只有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气息,才能获得长足、持久的发展。 作者:张月婷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潘贵渝,张荣,方新芬,杨泳江.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浅论黔西南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176~179. [2]郑小艺.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刘君怡.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园为例[J].世纪桥,2016,02:93~94. [4]张兵博.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民俗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19:28,11.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 :贺阳 学号: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2.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整体评估 3.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3.2对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

摘要: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1.2.1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

浅论中国饮食民俗的旅游价值-推荐下载

浅论中国饮食民俗的旅游价值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其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 的文化内涵。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或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饮食民俗隶属于生产消费民俗的范畴,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最具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饮食民俗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饮食民俗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经济状况、政治形势、文化交流、宗教信仰诸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饮食民俗大致表现在日常生活饮食和礼仪饮食两个方面。前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饮食结构和一天的餐饮次数、时间;后者则是从礼仪等社会需要出发,包括节令食品、礼仪往来食品和信仰上的供品等。饮食习俗分为:日常食俗,包括使用各 种主食和副食的习惯;节日食俗,即在不同的节日将人们往往用不同的食品;祭祀食俗,来源于人们的灵魂不灭观念,同时把祭

品当作人神相通的中介,认为食用祭品就可以得到神灵祖先的福 佑;待客食俗,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招待客人热情礼貌,待客 食品往往优于日常食品,如蒙古人家通常以烤全羊待贵客;特殊 食俗,即各民俗在食品方面常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常常与 他们的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组织形式有关,如侗族人喜食腌制 的生肉等;快速食俗:指吃快餐等。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 彩的饮食文化。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饮食及民俗也成了重要 的旅游资源。 中国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很大,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 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 东北人爱吃肥 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一般吃用量大,习惯吃饱吃好。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 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 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 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 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 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各菜系在制作方法上更 是各有特色:如湖北菜的煨、滑,京菜的涮、烤等,更有四川菜以 ,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ajor: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 Abstra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

从文化角度浅谈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

从文化角度浅谈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主题公园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主题公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主题公园文化内涵的挖掘之上,以地方传统和区域文化为背景,凸现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地区旅游业。 关键字:主题公园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主题定位 主题公园是介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臵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逐渐呈现出现模不断扩大、投资不断上升、内涵日益丰富的趋势。但是,在繁荣的背后,面临地却是经营困境。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将近1500亿巨资“套牢”在各类2500个主题公园上,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盈利者只有10%左右,约有2/3难以收回投资。当然,在我国也不乏存在着成功的范例。如最早的深圳的锦绣中华。我们发现,国内主题公园的建设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普遍存在盲目模仿和跟风,共性突出,个性不足,这一问题主要在于公园的建设缺少和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阻,表现力和再生能力严重不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公园有了,“主题”却丢失了。 从发展历史来看,主题公园是由游乐园演变而来,最初是与影视相结合的产物.典型的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产儿,国内主题公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第一个主题公园是1989年落成于深圳的锦绣中华,截止目前我国各种规模的主题公园总数已经达到个。主题公园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化和丰富,随后这些主题公园大多事前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造成对市场认知的盲目,同时又缺乏历史文化积累,难以突出特色,这样的主题公园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也要认识到单纯以游乐功能为主的主题公园终将被淘汰,而将观赏、参与和休闲融为一体的综合主题公园才能占领市场。因此一个好的主题的选定,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可以说,“一个好的主题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为主题公园一般投资都很大,如果主题选择不当,一旦经过大量投资,效果不是很理想,要想改变将是很难的。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早期的一些主题公园取得成功后,全国各地一哄而上,许多主题公园未经充分论证即仓促上马,以至于主题重复,建设粗糙。加上实际情况盲目仿效,如前些年一窝蜂出现的“西游记宫”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全国当时就出现了70多家。

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从概念中得出民俗文化旅游是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活动,有特定的旅游目标市场。首先具备民族地域性的特点,可以是身份不同的异质文化特色,也可以是不同地域的同民族特色,显示出深厚的民族地域性;其次具有审美观赏价值,这也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初衷;最后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底蕴,同时显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值得我们开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活动,让旅游者亲身体验特定区域的民俗事项活动。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民俗作为民间传承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与民俗的结合就成为现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娱乐、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例如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兴起的旗袍,如今已成为展示东方女性美的标志性服饰,充分体现了审美的需求。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设立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项目,充分体现了娱乐性。民俗文化与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在游览过程中讲解的宗教祭祀、岁时节日、神话传说、民间娱乐等,都是游览内容的丰富,增加旅游者游览的兴趣,进而达到理解民俗文化内涵的

目的。 中外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比 1外国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文化旅游都已经发展起来了。象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美国波士顿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依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并有十六世纪的英国移民在劳作娱乐,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展示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种,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舞蹈,再现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 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而已。当然民俗文化游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象深圳开发了中国民俗文化村,他们从基层机构到每个村寨的头头,都是名副其实的民俗专家,表演者和操作者大都是原汁原味。山西晋中旅游也搞得不错,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了解晋商发展的轨迹,最近电影《白银帝国》的上映想必也会对晋中旅游起到推动作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 以青岛为例: 一青岛自身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根”,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旅游将只是一种泡沫经济,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最终只会给后人留下一个躯壳,一份没有内容的寄望。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2、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找出处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之间矛盾的方法,为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让游客和目的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

航空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策划建议书

XXXXX航空文化主题公园 项目建议书 (模板)

XXXX年四月十五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四章项目经营模式 第五章项目投资概算 第六章及经社会效益估算 第七章项目的投资风险及应对方法第八章结论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XX是国内外闻名的旅游都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力提升重点旅游产品,策划专题旅游,大手笔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也是进展的当务之急,而曲江与航空基地的结合,为旅游和文化嫁接了航空的主题,可形成国内唯一的、新奇的、立体的、引爆的、持续的航空旅游和航空文化项目,能提升我市旅游产品的档次,充分展现XX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并能从整体上促进XX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品牌打造,更会给曲江和航空基地带来不可估量的进展机遇。 XX,古称“XX”,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

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刻最长、建都朝代最多、阻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的XX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都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都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进展规划》中XX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曲江新区是陕西省、XX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都市进展新区,XX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航空基地),是国内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航空基地迅速成长和壮大,一个以航空产业为特色,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航空专业化园区正在那个地点崛起。 曲江和航空基地合作事项确立后,有望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复航空旅游特色基地。 曲江新区位于XX市东南部,是陕西省、XX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都市进展新区,是XX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X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

北京民俗旅游文化SWOT分析

北京旅行社发展民俗文化的SWOT分析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高品位、高参与的文化旅游。对民俗旅游资源本身而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名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们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具有地域性、神秘性以及参与性的特点。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积淀政治文化中心等原因,北京的民俗文化旅游正在升温,因此,需要对北京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对北京旅行社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一、北京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况 古老的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辛勤培育的家园。北京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众多的文物古迹、美丽的风景名胜、多彩的古老民居以及神奇的掌故传说,使北京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造就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二字已越来越多地深入人心。“和谐”之意在“和”字,并由此衍生出包容、和平、安定.太平、美好、和衷共济等含义。而“和”的文化理念正是北京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纵观北京的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等,无不体现着“和”的深刻内涵。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她呈现出古老和现代相互交融的胜景。 二、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气候资源优势: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150公里。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北京是交通要道,北进蒙古,东进东北南进华北。要塞分别是居庸关,山海关,卢沟桥。从军事上讲这是个绝佳的地理位置。北京自然条件很好,地质结构稳定。最重要的是位于全中国的中央位置(大约)有利于统治。 城市环境资源优势:北京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古迹不胜枚举,有远近闻名的长城、故宫、颐和园、北海、十三陵、圆明园等,又有保存良好有山有水自然风光秀丽的香山、植物园、雾灵山等,同时还是历代首都,资源丰富,拥有各大博物馆和剧院。 交通优势: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所以政府从古至今都很重视首都附近道路的修缮,早在隋唐时期北京就已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交通要道,今天北京的交通更是异常的发达。 三、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民俗文化旅游内涵不深:把中心过分放在风景的游览上,虽然突出了北京著名的景点,但是景点本身没有对民俗内容进行足够的资源开发,旅游仅停留在观光的层面,不能让游客更深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 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任命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现状,各地推出了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海岛旅游以及民俗旅游等吸引旅游的兴趣。同时游客对于旅游类型与旅游产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只有对北京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合理的深层次开发,才能在竞争日益激励的旅游市场立足。 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待于提高:这需要完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提高导游的素质,提高旅行社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但是,有少部分旅行社未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致使导游人员私拿回扣,造成恶劣影响,不仅影响北京旅游业的声誉,且不利于北京市民旅游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