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拿破仑为例 浅谈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以拿破仑为例  浅谈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以拿破仑为例  浅谈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以拿破仑为例浅谈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从中看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科学评价的一些基本方法。本文试以对拿破仑的评价为例,浅谈对历史人物评价的3点原则。

1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亦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从中看到,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恩格斯对此就曾用拿破仑为例,说:“恰巧拿破仑这个

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

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也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翻看历史不难发现,18世纪末的法国经热月政变后政局动荡不安,在大革命中获利极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保

障既得利益;而拿破仑恰巧具备“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个人才能,因此,拿破仑发动政变、夺权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

2 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和特定时代背景原则

恩格斯曾经说过:“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就要求人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逐条剖析,从而对历史人物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如对拿破仑称帝这一事件的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其行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拿破仑政治野心的凸显,必须回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尽管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封建波旁

王朝的统治,但是革命过程中的社会动荡不安,共和国时期各派走马灯似的上台执政,人民对没有“国王”的混乱局势忧心忡忡;作为法国统治支柱的恰恰又是小农这个王权色彩极为浓厚的阶层,法国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们为法国构建的不仅有民主共和制度,还有立宪君主制度;再从法国当时生产力水平来分析,那时法国仍比较落后,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资产阶级力量整体并不强大,对强权政治的需要应该说大于对民主的渴望。作为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拿破仑的称帝可以说是迎合了当时的法国历史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属性,拿破仑建立的帝国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专政。

3 坚持功过分析,整体大于部分的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不可避免要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进行认定,尤其是判定历史人物的性质。我国古代史家对历史人物评价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略小存大”,即主要针对历史人物的整体进行评价,从大处着眼。从中可以得到启示: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采取一分为二的功过分析,把握整体大于部分的原则。对于拿破仑的评价尤其如此。

历来对拿破仑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拥护拿破仑的人说他是“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伟大的皇帝”……;反对他的人则斥之为“摧残自由的暴君”“法国革命的扼杀

者”“科西嘉岛上的疯子”……

同一人得到如此悬殊的评价,足见拿破仑是一位特别复杂的历史人物,简单地用英雄或者暴君对其一生进行评判都是有失偏颇的。要看到拿破仑作为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者,对内,他毫不留情地摧毁共和国恢复帝制,排斥“民主”、反对“自由”,对工人实行严厉的“工人手册”制度;对外,他不断地发动“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列宁语),奴役广大欧洲人民,践踏欧洲民族自尊,也陷法国于战争泥淖之中……这些都是拿破仑过失之处,但是不能据此抹杀他的功绩。在拿破仑执政期间,他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对法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中央集权迅速稳定局势;坚决镇压王党,打击叛乱势力;创立法兰西银行重振商业;将天主教确立为法国国教并完全控制教会;军事上建立“资产阶级出钱,农民当兵”(恩格斯语)的征兵制,并多次打败反法同盟;保护小农,使小农阶层成为拿破仑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颁布法律进行法制建设,尤其以《拿破仑法典》最为著名;在广大占领地区和附庸国推行《民法典》,传播法国大革命思想;沉重打击欧洲各封建国的势力……拿破仑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一举扭转了督政府末期的统治困境,为法国资产阶级和法国赢得稳定、发展和荣誉,保障了法国大革命所取得的众多成果。

纵观拿破仑一生,权衡其功过,从大处和整体对拿破仑给予肯定评价,肯定正是拿破仑为大大缩短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从封建主义走向“自由的”资本主义的进程作出突出贡献,肯定其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学历史教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显然不同于专门研究,大体来讲,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因此,希望以上3点原则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整体上把握历史风云人物,希望学生从学习中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读)

评拿破仑的是非功过

评拿破仑的是非功过 ——《战争简史》课程论文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对这位风云人物第一印象——自信而又强劲。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拿破仑的一生辉煌而悲壮,他创立了著名的法兰西帝国,一生中指挥六十多场战役,被誉为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齐名的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是叱咤风云的欧洲霸主。然而,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晚年却命运坎坷,惨遭滑铁卢,两度流放,最终在1821年病死于孤岛之上。 综观拿破仑传奇的一生,犹如一篇辉煌壮丽的史诗,荡气回肠。有过辉煌的顶峰,也有过灰暗的低谷,享受过万人拥戴的志得意满,也品尝过众叛亲离的失落无助,早年叱咤风云的激情和晚年潜心写作的沉静……拿破仑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可以说的清的人物。雨果这样称赞他:“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同项羽一样,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然而,失败并未减损他身上耀眼的光环,反而使他更加可敬。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野心,一生为胜利和荣誉而战。他为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伟大的法兰西战士。然而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他实施独裁专政,却能得到法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在他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还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他甚至得到的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他与妻子约瑟芬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后世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他在弥留之际仍呼唤约瑟芬的名字。他写给约瑟芬的那些真挚动人的情书书信文学中的奇葩,难以想象它们是出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铁血战士之手。 美国艾伦·肖姆的《拿破仑大传》译序中有这样一段评价拿破仑的话:“他睿智好学,有时一意孤行;他慧眼独具,有时好高骛远;他宽宏大量,有时刚愎自用;他任人唯亲,却遭致众叛亲离……他是一个伟大者,万众瞩目;他又是一个孤独者,茕茕孑立。” 拿破仑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多样具有矛盾性的人物,他的这种性格铸就了他那难以企及的胜利的顶峰,同时也让他滑向失败的深渊。他是一个有着历史争议性的

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李紫琦商英1106班20110602594 唯物史观解决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有这样一句话:“英雄造时势。”古今中外,凡历史大事件或者转折点,必有一代表人物,比如说:民国的缔造时期的孙中山先生,英国革命的克伦威尔,法国革命的拿破仑等等,这些人物都在各自的时代立下了丰功伟绩,而且一般人的心目中,英雄不仅只是创造生活、创造历史而已,他本身已经被创造成为神化的对象。这样的想法普遍存在于各个时代,所以人类在研究自己历史的最初阶段,往往就是先找出英雄人物,强调某个人立下了什么丰功伟绩。例如:成吉思汗征服了大半个世界。但是,成吉思汗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可以征服世界?他带领了多少人与他一同打拼天下?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等上了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但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因此,过分强调英雄主义是错误的。 那么英雄史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呢?我认为最典型的莫过于是个人崇拜。二战时期是个人崇拜滋生的年代。二战后深化,如斯大林、毛泽东、蒋介石等。这些个人崇拜曾在战争中及战后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受到了当今社会的普遍抵制。最著名的个人崇拜事例是发生在苏联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它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从其形式、规模和后果上来说,纳粹德国对希特勒的崇拜、法西斯意大利对墨索里尼的崇拜、大日本帝国对天皇的崇拜,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以及台湾在国民党统治前期对蒋介石的崇拜,也与苏联的个人崇拜类似。朝鲜对金日成和金正日的个人崇拜将个人崇拜这种形式演化为登峰造极的神化运动,这和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同样将毛泽东视为神的情况类似。我们可以看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正确极易带来个人崇拜主义,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那么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呢?在这里,我想结合当今伊拉克的萨达姆和利比亚的卡扎菲等实际人物来谈谈。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但是,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一、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比如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萨达姆完全有理由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伊拉克未成为现代国家前,原为奥斯曼帝国的一省,内地种族、宗教及经济差异极其分离:什叶派与逊尼派的交恶,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的积怨、部族首领与城市新兴商人阶级的斗争,一直困扰伊拉克国境。萨达姆上台后,将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后,当时伊拉克的人均GDP达到2800美元以上;伊拉克从长期的债务国,变成纯粹的债权国;全国建立了高速公路网;农村建立了灌溉系统,最偏僻的地方也通了电;在当时的西方社会看来,萨达姆绝不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虽然萨达姆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但是,西方把他评价为阿拉伯世界的“开明”领导人。但当今世界,特别以美国为代表,大力渲染其独裁强权主义,而掩盖其在伊拉克历史上有过的功绩。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现有教材内容对拿破仑进行评价,学习应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多种方法。 2.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结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扩大阅读范围,联系社会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本课作为活动课程,不是介绍历史知识,而是学习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 2.要求学生从历史学家角度进行评价。当然不是指学生都必须成为历史学家,或者都查找与背诵历史学家的评价,而是了解历史学家的评价,学习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要求"宏观"了解拿破仑,包括教材"法国大革命"部分的知识与本节教材中的评价,包括评价拿破仑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包括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成就与失败原因。 4.要求学生查阅其它有关资料,自选角度进行评价,观点不必与教材一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5.要求学生评价必须掌握"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方法。 教学活动建议 1.本课的主要活动为"评价"。在历史教材中,"史实"与"评价"是有区别的,以世界历史教材中对拿破仑的介绍为例:"拿破仑的侵略扩张野心,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变为侵略,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他先是派兵入侵西班牙,陷入西班牙人民抵抗的洪流不能自拔,后又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语言是"史实",哪些语言是"评价"。应当说,"史实"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而"评价"则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

2.我们指导学生评价别人的"评价"时,可以从教材选编的各种评价入手,分析作者目的和评价结论的一致性,分析相同时代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评价材料三法国资产阶级代表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为"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他减少了我们的伟大,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光荣","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夺一空"。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梯也尔"1823-1827年发表多卷本《法国革命史》。他用历史必然性来解释大革命的过程,认为各党派的斗争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而革命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符合国家的实际需要。"因此,梯也尔从法国的国家利益解释拿破仑的功过。而评价材料二恩格斯的评价也立足于国家利益,却这样评价法国的拿破仑:"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见,恩格斯的国家利益是建立在对于社会发展方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此外,可以借助课文,分析同一作者不同阶段不同评价的原因。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乐》"献给波拿巴",继而拿破仑称帝后破口大骂其"叛徒和暴君",可是最后确定为"纪念一位伟人",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3.指导高中学生进行人物评价,应当按照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人物评价上常常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或者不能全面评价,只看到一方面;或者忽视人民群众作用,只承认个人作用。借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恩格斯也这样评价拿破仑:不要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人们在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时,为什么会出现"英雄史观"呢?一则因为,历史的必然是深藏在偶然之中的,人们通常看见的、感兴趣的是"偶然",例如拿破仑百日政变的神话般的故事,而背后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不满,对反法同盟的对立情绪,才是拿破仑百日政变的成功原因;第二因为通常帝王总是居高临下的,帝王就是英雄,尤其是拿破仑加冕的恢弘场景,由于拿破仑的个人性格,更具有戏剧的效果;第三当然是因为统治阶级宣传的需要,所以拿破仑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英雄人物。 4.中学生不是历史学家,但是要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评价历史,就应当改变观察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角度。历史评价的更新立足于观察角度的更新。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察方法看待拿破仑、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事物。1950年英国出版的《列兵威勒的通信,1809-1828年》一书,用新视角描写了滑铁卢战役,它没有从历史学家引用的国家文件档案和战略方案与作战地图角度,描写威灵顿公爵如何率领反法国盟打败拿破仑的众所周知的故事,而是从英国一个士兵的眼光,以战役第二天给妻子的写信的方式,叙述了战争的每一个细节,依据的是普通士兵的信件、日记、回忆。这种研究历史和评价

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 作者:郭婷 [摘要]历史人物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与研究相关历史。笔者探讨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和理论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简要介绍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历史人物科学的评判不仅是历史事件的鉴定,更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毛泽东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别优秀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 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评价,需把其放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评价。历史人 物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代表的阶级利益,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当时历史的发展,是否有利 于人民群众的福祉,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本文主要以对毛泽东的评价来简要介绍 唯物史观的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关于毛泽东,古今争议颇多。不少学者不断揪住毛泽东在探 索社会主义革命中所犯的错误不放,认为他的过大于功,这带有个人主观臆断的评价在很大程 度上有失客观性,以至于古往今来很多人对毛泽东有太多飞误解,而忽视了他应有的贡献。但 邓小平曾对毛泽东做了最公正的澄清“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分析历史的 复杂北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的、科学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对待历史,对待历史 人物”。 一、历史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在这个问题上 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唯心史观强调英雄史观,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这种漠 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相信宿命论的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客观性的特点。唯物史观,特别是关 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基本原则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唯物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根本的首要的就是历史分析法。 1、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没有脱离整体而存在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亦是如此。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单单是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孤立的、片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一叶障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 泽东是犯了错误,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定会纠正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但我们不能把 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个人品质上。我们应综合的看待问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错误不 能归结为个人的错误,同时是受到林彪、江青、“四人帮”等因素的影响,况且人非圣贤。我 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贡献。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

拿破仑一生大事记

拿破仑·波拿巴—(最强资料) 法国近现代史上有两位公认的伟人,至少是法国人公认的。一位是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另一位是二战中挽救法国的戴高乐。在法国,你可以骂总统,但绝对不要骂拿破仑。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出生: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当年属于意大利,后归属法国) 死亡:1821年5月5日,死于圣赫勒拿岛(南大西洋中的一个火山岛,隶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 一生52战,40胜 9岁: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15岁: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 16岁:父亲去世,中途辍学;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 23岁:大革命后升任国民自卫军中校 24岁:土伦战役立大功,升任少校后晋升准将 25岁:巴黎镇压保王党,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 26岁: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远征意大利 28岁:东方远征军总司令,远征埃及 30岁: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被选为第一执政官。 33岁: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官。 35岁:颁布《拿破仑法典》;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 36岁:奥兹特里茨战役(1805);修建巴黎凯旋门(1806) 44岁:远征俄国,莱比锡会战失败。,57万大军仅剩3万。(1813) 45岁: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战败被迫退位,囚禁地中海厄尔巴岛。(1814)46岁:逃离厄尔巴岛,复辟百日王朝,再次当皇帝 46岁:滑铁卢战役失败,再次退位,流放圣赫勒拿岛(1815) 52岁:砒霜中毒,死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 1840年12月15日:遗体运回巴黎并按其遗嘱葬于塞纳河畔 1810-1812年:法国达到历史最辉煌时期,被拿破仑控制的欧洲 国土:203万平方公里;132个省;人口:7500万 附属国:意大利,那不勒斯,西班牙,西德,波兰,瑞士 盟国:丹麦、瑞典、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 称谓:家人: 法兰西皇帝 意大利国外 莱茵同盟保护人华沙大公国大公 哥哥:西班牙国王弟弟:荷兰国王 妹妹:托斯塔纳大公妹夫:那不勒斯国王妻子:奥地利公主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 考虑特定的时空,全面评析 一个历史人物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是既定的,也是历史人物自己所无法选择的。所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看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就拿蒋介石为什么会选择背叛革命,选择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而不是选择走共产党这条道路?蒋介石原来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和民族主义者,他支持国共合作,支持联俄、联共、联农的政策,也曾熟读马克思主义,但是最终选择了背叛革命,我认为这与蒋介石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但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列强的控制一下,而摆脱他们的控制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作为一个温和、软弱的民族主义者,他不敢挑战权威,他不具有毛泽东革命的彻底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为列强所不容,而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可以得到列强的支持,反而有利于他的统治。当然这还与他的“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根本不相容”的观点相关。 视人物为有机体,整体论述 历史人物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自己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不管他的思想多么的变幻莫测,他仍是他而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历史人物的不断变化性是因为自身存在着矛盾性,自身包含着善和恶的品质。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是自己思想斗争的结果。随变化无常的时空条件,一个历史人物会不断地适应环境发扬自己善的品质或发展自己恶的品质。比如说蒋介石原本一直反动,但为什么在西沙海战时帮助解放军?1974年,

越南派军舰闯入西沙。蒋激烈拍案: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当即指示台“外交”部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中国与越南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打开探照灯,使西沙海军舰只顺利通过,以免因绕道而贻误战机。这个故事说明蒋介石虽然反动,但是国家一直在他的心中,在关键时刻能撇开政治偏见,这便是他的善的品质战胜了他的恶的品质。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虽然具体评价历史人物每个活动的标准有所差异,但是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按部就班的认真分析,草率鲁莽不是搞学问人的态度。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类法 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大的方面可分为中共创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

拿破仑的历史影响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一个传奇人物,他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充炮兵少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1793年土伦战役中,击溃保皇复辟势力,获少将衔。1796年统兵进攻意大利,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加速了帝国崩溃。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入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该岛。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他是谁了。他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波拿巴特。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充满了奇迹。对于这样一个对法国历史的发展起很大的影响的人,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如何来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的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并且雨果也说“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拿破仑多次击败“反法联盟”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同时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并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此外,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14年之久,在这14个当中,他不仅修建了良好的道路、桥梁、建筑、学校、公园,更重要的是财政的改革与有效率的法国管理制度,尤其是拿破仑法典在各地的强迫施行。这样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拿破仑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总结该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事件或活动 二、指出该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不足 三、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该如何学习和运用该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例子:评价拿破仑 一、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综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是,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三、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拿破仑身上那种积极进取,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我也要懂得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不要让野心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世界历史课课问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在距今多少万年前形成? 2、人类可分为哪三大人种? 3、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 4、氏族公社先后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古代埃及文明的摇篮是哪里? 2、狮身人面像是哪一个古国的文明遗产?埃及法老的陵墓叫什么?

3、公元前18世纪,何国何王统一了两河流域? 4、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它维护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5、古代印度的母亲河是什么河? 6、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哪四个等级?它的影响是什么? 7、吠舍能从事祭司工作吗?婆罗门是从事耕田劳动的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 2、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有哪两个? 3、谁当政时雅典进入全盛时期? 4、谁的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5、公元前3--2世纪,罗马为称霸地中海同谁进行战争?史称什么? 6、说明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说明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说明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及创立者。 3、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哪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伊斯兰教的圣地在哪里?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个? 2、谁在法兰克王国进行的改革促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3、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具有怎样的权力地位?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商镇中学刘丹军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向是史学界争鸣的热门题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屡见不鲜。如1985年高考题对李鸿章的评价题;1992年“杨贵妃”题;1995年秦皇、汉武三大事迹比较题等。笔者从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出现的这类题目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整理,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现诉诸文字,以飨同行。 一、评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具体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②经济上: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如林则徐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李鸿章活动也可分为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③投降卖国: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世界近现代史人物也可用此法评述,如评析拿破仑可分为 ①政治野心家: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 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大资产阶级的代表: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略)。 ③资产阶级军事家:a、发动带有反封建性的战争,多次打败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b、对英、俄战争带有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的一面;c、对埃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战争是侵略性战争。 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对拿破仑的评价

对拿破仑的评价 拿破仑一生多难,性格造就了它的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兄弟姐妹对其俯首是他的指挥才能的一个小光点,也为其铺平了未来的路,也养成了他的自负,进入军校更如鱼得水,他曾说过“如果路易十六跨上他那匹战马,胜利本来属于他的。”更证明了他为何主张战争。他不时进行研习,在书中他触及到了当时先进思想代表人物的书籍,使拿破仑自身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知道治理一个国家不仅仅需要军事力量,更要借助一种符合人民的一种管理体制,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倾向大资产阶级,同时他又是如何制定了《法典》的。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在土伦战役中初露锋芒,又平定叛乱,这一切都奠定他的政治地位,但是他的成功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时事造人”,由于他的《法典》、他的思想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他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这也是个关键。在取得几次反法统猛地胜利后,他开始自大、自负,成为了一个拥有分拣思想的资产阶级皇帝,并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导致了他追种的悲剧。这过程中充斥着卑鄙、邪恶与阴暗的气息。灭绝人性的血腥终于触发了受迫人的反抗,拿破仑的贪婪引发了人民的抗争。他的再次复位也没能有什么影响,,但他最后却因砒霜而死,因为他的确太重要了,当局者不能不把他除掉以拔除他行中的刺。在我看来拿破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专制及军事独裁者,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戎马生涯,这都是为了实现他的霸权主义,所谓的抗击反法联盟的攻击只是为了维持他的统治,因为任何一个统治者他都会这样做的,就算是萨达姆也是如此. 至于他颁布的<<法典>>也只是为了控制人民,他这样的做法是一种两面派的做法,然后历史证明了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主义,这才证明了它的意义,但如果封建主义无法被资本主义代替的话,那么这部 <<法典>>也不可能流传至今.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 方法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 考虑特定的时空,全面评析 一个历史人物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是既定的,也是历史人物自己所无法选择的。所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看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就拿蒋介石为什么会选择背叛革命,选择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而不是选择走共产党这条道路?蒋介石原来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和民族主义者,他支持国共合作,支持联俄、联共、联农的政策,也曾熟读马克思主义,但是最终选择了背叛革命,我认为这与蒋介石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但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列强的控制一下,而摆脱他们的控制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作为一个温和、软弱的民族主义者,他不敢挑战权威,他不具有毛泽东革命的彻底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为列强所不容,而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可以得到列强的支持,反而有利于他的统治。当然这还与他的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根本不相容的观点相关。

视人物为有机体,整体论述 历史人物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自己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不管他的思想多么的变幻莫测,他仍是他而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历史人物的不断变化性是因为自身存在着矛盾性,自身包含着善和恶的品质。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是自己思想斗争的结果。随变化无常的时空条件,一个历史人物会不断地适应环境发扬自己善的品质或发展自己恶的品质。比如说蒋介石原本一直反共,但为什么在西沙海战时帮助解放军?1974年,越南派军舰闯入西沙。蒋激烈拍案: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当即指示台外交部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中国与越南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打开探照灯,使西沙海军舰只顺利通过,以免因绕道而贻误战机。这个故事说明蒋介石虽然反共,但是国家一直在他的心中,在关键时刻能撇开政治偏见,这便是他的善的品质战胜了他的恶的品质。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虽然具体评价历史人物每个活动的标准有所差异,但是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按部就班的认真分析,草率鲁莽不是搞学问人的态度。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张作霖

张作霖的功过评述 摘要:张作霖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近年来史学界试图重新进行评价的热门历史人物之一。随着对张作霖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围绕张作霖的功过是非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打破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时惯用的人为格式化,对张作霖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在评价张作霖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张作霖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关键词:奉张集团,日中关系,社会背景,两分法 一、前言 张作霖以土匪起家,在壮大过程中却非常注意吸收各种人才为己所用,如后来陆续加入奉系军阀的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杨宇霆、文士出身的王永江等。这些人都特别为张作霖所倚重,成为张作霖势力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张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了重用王永江甚至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绿林兄弟汤玉麟闹翻,致使汤为此带兵出走。张作霖由一个土匪头目变成北洋军阀的一个派系首领,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张作霖极具钻营能力,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于玩弄手段。张也因此养成了曲意逢迎,阳奉阴违,出尔反尔,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性格。张作霖与鲍贵卿的关系就是其例证。二人之间关系颇有戏剧性,两人童年就相识,并且曾对门而居。后来鲍在陆军学堂毕业后投入军界,北洋军阀武将出身,是段祺瑞的旧属,并非张作霖嫡系。然而张作霖在夺取黑龙江与吉林的统治权力时,限于自身的实力,需要鲍的协助,遂与鲍结为儿女亲家,对其进行拉拢利用。然而,鲍的背景为张所不能接受,在张完成了对东北的实际控制后,鲍就逐渐被张所疏远,淡出了奉系核心层。 这还表现在张与袁世凯的关系上。1915 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的闹剧上演,张作霖适时对袁表示“忠心”。1916年2月,袁处在四面楚歌之中,张称

拿破仑的功过评析

拿破仑的功过评析 拿破仑是迄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16岁从军校毕业,仅仅是一个无名的下级军官。然而,他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 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不仅是法国近代史上,而且也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历史阶段。他既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最终却又绞杀了法国大革命;他既是反对复辟的英雄,却也是为复辟开辟道路的人物;它既反对俄、奥、普等“反法联盟”对法国的武装干涉,但自己也疯狂地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 综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是,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拿破仑事略: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 10岁,接受法国教育。 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 17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 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 26岁,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 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重要国家奥地利。 29岁,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 30岁,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 31岁,1800年5月,开始第二次意大利战役,再次打击奥地利。 33岁,1802年8月,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确立独裁统治。 35岁,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36岁,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12月,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 37岁,1806年横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进入普京,颁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38岁,1807年弗里德兰之战打败俄国军队。占领葡萄牙国都里斯本。 39岁,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 40岁,1809年,攻奥国,进入首都维也纳。攻占教皇国,软禁教皇,从此,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年底,废黜皇后约瑟芬。 41岁,1810年4月,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 42岁,1811年得子罗马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历史上关于拿破仑的评价

浅评拿破仑 【摘要】历史上关于拿破仑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无论是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拿破仑,都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功绩与过失。 【关键词】拿破仑评价 拿破仑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从15岁进入军校到发动政变,再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最后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何准确地来评价他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下面笔者就如何评价拿破仑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社会大变革时期,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会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法国大革命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拿破仑放在法国大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准确地去认识和评价他。 第二,他是一个凡人,不是天神。众所周知,历史是人民群众的

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并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我们不能将他神化。可是,近两百年来,世界各国的一些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比如说他是“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胜利的化身”等等。同时,在吹捧的另一面,却又是一片谩骂之声,说他是“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科西嘉岛的怪物”、“独裁者”等等。总之,我们需要明确:拿破仑只是一个人,不是神的化身。 第三,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反映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制度。拿破仑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稳定:一个是社会的稳定。“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拿破仑在其创办的法兰西大学的一句话让人们明白,他即使不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但至少他也是个非常熟悉教育之道的伟人。另一个是政治体制即国家机器的稳定。拿破仑给法国提供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近代国家体制。 第四,拿破仑对内进行经济改革,设立法兰西银行,采取措施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颁布《法国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来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也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法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第五,从积极方面来说,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德意志诸邦、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商镇中学刘丹军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向是史学界争鸣的热门题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屡见不鲜。如1985年高考题对李鸿章的评价题;1992年“杨贵妃”题;1995年秦皇、汉武三大事迹比较题等。笔者从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出现的这类题目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整理,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现诉诸文字,以飨同行。 一、评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具体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

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如林则徐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李鸿章活动也可分为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③投降卖国: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世界近现代史人物也可用此法评述,如评析拿破仑可分为 ①政治野心家: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 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大资产阶级的代表: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略)。 ③资产阶级军事家:a、发动带有反封建性的战争,多次打败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b、对英、俄战争带有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的一面;c、对埃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战争是侵略性战争。 2.分期法

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总结

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总结由于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因此对其影响也要全面地分析,既要分析其引起的消极后果,又要看到其导致的历史进步作用。 第一,拿破仑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拿破仑战争侵犯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掠夺和奴役了各国人民,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拿破仑采用以战养战的战争方针,他对于占领国大肆征发军事税,征用军事物资,加重了被占领国人民的负担。1804年,他从占领国征集的款项总额竟高达一亿二千三百万法郎,占法国全年总收入的七分之一。在1807-1809年期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此外,他从罗马教皇和意大利诸国抢劫了许多古典文物和艺术珍品,都源源不断地运回巴黎。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他充分地满足了法兰西民族的利己主义1。拿破仑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曾俘获四千多名土耳其军队中的阿尔巴尼亚人,竟毫不留情地统统把他们杀掉。在开罗,只因几名法军土兵遭到杀害,竟下令烧毁并洗劫一个村庄。在意大利,他为了镇压帕维亚的暴动,曾火烧比纳斯科城,还放纵法军任意抢劫达数天之久。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法军在攻下城市后屠杀了两万多名西班牙的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市民。 第二,拿破仑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反法同盟要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是坚定不移的,拿破仑在与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革命的法国,给欧洲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卫法国革命成果达十七年之久,使之在法国得到巩固并具有不可动摇的强大生命力。后来复辟的波旁王朝已不可能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复辟,只是部分复辟,就是因为拿破仑时期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巩固与发展,要想完全恢复昔日的封建统治已无可能。 第三,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那时,欧洲多半都是一些封建君主专制的农奴制国家。法国革命前,德意志名义上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实质上它是由三百多个小诸侯国组织而成的,政治上四分五裂封建割据,经济上极端落后。在各诸侯邦国里,王公贵族横行霸道,教会僧侣飞扬跋扈,农民处于农奴地位,没有文化教育,愚昧落

教学案例如何评价拿破仑

教学案例——如何评价拿破仑 政史地组吴凌 一、背景 在介绍《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一课要点时,学生对于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表现出浓厚兴趣,有个别男生甚至当场就开始向周围的同学讲述拿破仑的生平。笔者认为可以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自己寻找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历史,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自主地探求知识。 鉴于在以往类似的课程中,学生几乎完全依据教师提供参考资料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理解,而教师在寻找资料过程中,势必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反映个人观点,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史学意识和观点的现象,因此在酝酿此课过程中,力图创设一种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史料,并从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本案例探究的主要目标。 二、准备阶段 1、探究项目 本教案的探究项目是如何评价拿破仑。 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一方面拿破仑的一生丰富多彩、迭荡起伏,可供查寻的史料极其丰富,网络,报刊、书籍上都有介绍,易于学生收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兴趣浓厚,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 2、过程 (1)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初期,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觉得头绪太多、杂乱无章,理不清思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知道了要有目的、有专题地去收集资料,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资料收集,如评价拿破仑的军事才干、政治才干、对人才的态度等。各人根据自己意愿,自由结合成组,各小组都确定了自己的主题,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进入了正规。 学生所收集的资料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利用了网络。由于学生是带着目的去收集的,因此很自然的就学会并掌握了各种搜索、查找的技能。 (2)处理资料 搜罗到大量的资料后,学生的任务是如何加以选择与处理。以往类似的课程中,容易出现一成不变、原封不动地资料重现现象,缺乏学生的主动性的整理与思考。因此教师不断强调资料是为观点服务的,收集到的资料反映的是别人的观点,要使资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必须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体现自己的观点。 三、实施过程 为了使全班同学对拿破仑形成全方位的认识,每个小组根据自身确定的主题,就整理好的资料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采用直接口头论述的,也有结合简单课件的,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