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米种植区划

广西玉米种植区划
广西玉米种植区划

气象与玉米

玉米是一种喜温、短日照的高杆C4作物,在日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2000度日以上,全生育期间日平均气温20℃以上,并有一定降雨保证的地区都可以种植玉米。广西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大部地区春、秋玉米都能栽培,桂南局部也能种植冬玉米。广西全区玉米面积约350-400万亩。产量虽逐年提高,但其增产潜力远没得到充分发挥。

玉米与温度

玉米生育期间的生物学零度为10℃,种子在6-8℃开始发芽,但极缓慢,并易感菌霉烂。≥10-12℃发芽正常,通常在土壤水分适宜情况下,播种到出苗间隔日数,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10-12℃,播后18-20天出苗;15-18℃,播后8-10天出苗,大于20℃,5-6天出苗。最适发芽温度为25-28℃。但播种至幼苗期,并非温度越高越好,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稍低和相对干旱,则有利于玉米早期“蹲苗”,从而达到壮而不旺的苗情。春玉米烂种死苗气象指标:

1、日平均气温在8℃或以下,持续3-4天,为播种育苗轻级冷害指标。

2、日平均气温在8℃或以下,持续5-7天,为播种育苗中级冷害指标。

3、日平均气温在8℃或以下,持续7天以上,为播种育苗重级冷害指标。

抽穗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5-28℃,籽粒灌浆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保持在

20-24℃,有利于有机物质合成和向果、穗、籽粒运转,当日平均气温在18--20℃灌浆缓慢,当日平均气温≤16℃时停止灌浆。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增重与积温呈指数曲线关系。全生育期间平均气温在20℃以下时,每降低0.5℃,玉米达到成熟时生育期要延长10-20天。

玉米与水分关系

玉米是一种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作物,蒸腾系数约为250--350,需水量低于水稻等作物。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苗期需水约为全生育期的22%。总耗水量早熟品种约为300--400mm,中熟品种约500--800mm,全生育期需水量因地域、品种、栽培条件不同而异。根系活动以占田间持水量60--80%为宜。适宜的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但生育期内最少要有250mm,且分布均匀。

玉米苗期较耐旱,但拔节、抽雄、吐丝期对水分最为敏感,需水量也最多,如果此时期干旱少雨,则影响玉米正常拔节、抽雄、吐丝期,习惯称“卡勃旱”,后期偏少。一般从拔节到灌浆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抽雄前10天至吐丝受粉后20天是对水分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吐丝期和散粉期更为敏感。此期平均昼夜耗水6-10mm,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产量。苗期和成熟后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小。玉米与光照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一般早熟种不如晚熟种对日长反应敏感,日照时间过长能延长玉米的正常发育和成熟。玉米光饱和点为7--8万勒克斯(单株),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群体)。若抽雄吐丝期降雨量过大,持续时间长,则开花和散粉,易形成空苞或秃顶,影响产量提高。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完整版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 及种植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2013年2月21日讯? 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划分玉米种植区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历史的延续性; 2.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和无霜期等自然资源特点,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划分种植区; 3.在分区命名时要体现种植制度的基本特征; 4.考虑到玉米在各生态区内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原则,将中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五个明显各具特色的生态区: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总产量占全国的%(吴景锋)。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3)春小麦套种玉米。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

广西桉树发展情况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2014年10月20日)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杨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目前,桉树在世界5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等17个省(区)。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

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早在1890年法国传教士就从法国引进细叶桉在龙州栽种,后来在柳州、南宁、北海等地也陆续引种过。柳州的沙圹在20世纪30-40年代曾引种过多种桉树。1954年合浦县创办山口桉树林场,带动全县营造窿缘桉60多万亩。窿缘桉、细叶桉、柠檬桉等也开始在广西南部和沿海地区部分县的村屯周围、道路两旁零星种植。由于未经良种选育,这个阶段6年生桉树林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仅约0.4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约2-3立方米/亩,且木材基本没有什么用途,主要发挥绿化、防护作用,并提供部分薪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群众生活能源难题。 第二阶段:系统引种、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60-90年代)1965年在广西南部地区成立了由东门林场、渠黎林场、跃

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本年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额,本年林业支撑与保障投资额,本年林业产业发展投资额,本年林业其他投资额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 向前。

目录 第一节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指标分析 (3) 一、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现状统计 (3) 三、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占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比重统计 (3) 四、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同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指标分析 (7) 一、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占全国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广西林业发展情况简介

广西林业发展基础扎实势头强劲前景广阔——诚邀各路英才加盟广西林业改革发展 近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风起云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如火如荼,特别是随着多区域合作蓬勃兴起、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作,广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广西林业改革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广西林业厅紧密团结和带领广大务林人,顺时应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破浪前行,林业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优良环境、广阔前景。 ●资源基础更加坚实: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降雨丰富,热量充沛,发展林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努力,广西已发展成为全国林业大省(区),许多关键指标居于全国前列。2009年,全区森林面积达2.06亿亩,森林覆盖率57.7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近3倍,居全国第四位;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82亿元,居全国第九位;经济林、人工林、速丰林面积和年商品材采伐限额均居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全区每年造林350万亩左右。广西“山青水秀生态美”受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称赞。 ●体制活力日益凸显: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9年全面启动以来,速度快、质量高,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和后起之秀。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和企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产交易日益活跃。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国

有林场的发展势头好、后劲足。2009年,13家区(区)直属林场实现总产值29.6亿元,净利润3.4亿元,分别增长48.5%、87.3%;林场干部职工经营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增长77.4%。近两年来,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均29.4%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战略决策,确定了林业发展“三步走”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提出了全区林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200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的奋斗目标,一系列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围绕落实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广西林业厅正在抓紧实施林业产业发展“56820”行动计划,不遗余力推动林业实现大开放、大合作、大跨越、大发展。全区林业已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新热点。印尼金光集团、芬兰斯道拉恩索集团、香港理文公司等一批全球林业企业巨头已在广西投资兴业,中国地板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翔盛集团、广州力恒集团、江苏阳光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也正密集抢滩广西林业。 ●创业舞台更为宽广。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广西林业厅设有14个内设正处级机构,管理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及14个二层机构、13家自治区直属林场、4个科研院校、3个自然保护区和25家直属林业企业;还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代行出资人职责对广西林业集团进行监管。全厅直接管理的人员达3万多人。同时,还把“人才强林”战略作为建设林业强区的第一抓手,按照以能力选才、凭业绩用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北京市110000 东城区110101 西城区110102 朝阳区110105 丰台区110106 石景山区110107 海淀区110108 门头沟区110109 房山区110111 通州区110112 顺义区110113 昌平区110114 大兴区110115 怀柔区110116 平谷区110117 密云区110118 延庆区110119 天津市120000 和平区120101 河东区120102 河西区120103 南开区120104 河北区120105 红桥区120106 东丽区120110 西青区120111 津南区120112 北辰区120113 武清区120114 宝坻区120115 滨海新区120116 宁河区120117 静海区120118 蓟州区120119 河北省130000 石家庄市130100 唐山市130200 秦皇岛市130300 邯郸市130400 邢台市130500 保定市130600 张家口市130700

承德市130800 沧州市130900 廊坊市131000 衡水市131100 山西省140000 太原市140100 大同市140200 阳泉市140300 长治市140400 晋城市140500 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 运城市140800 忻州市140900 临汾市141000 吕梁市1411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呼和浩特市150100 包头市150200 乌海市150300 赤峰市150400 通辽市150500 鄂尔多斯市150600 呼伦贝尔市150700 巴彦淖尔市150800 乌兰察布市150900 兴安盟152200 锡林郭勒盟152500 阿拉善盟152900 辽宁省210000 沈阳市210100 大连市210200 鞍山市210300 抚顺市210400 本溪市210500 丹东市210600 锦州市210700 营口市210800 阜新市210900 辽阳市211000 盘锦市211100 铁岭市211200 朝阳市211300

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规划大纲(2008-2012年) 一、林业现状 (一)主要成就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全省最新有林地面积、林木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等,与上期森清相比,增长比例。近5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等。 2、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成、粮食高产稳产;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风沙区生态环境好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等。 3、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省级各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天保工程面积、绿化通道长度等,94个县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9个县已建成林业生态县,山区自然植被初步得到恢复等。 4、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经济林总面积、产量;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林纸一体化项目启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数量,游客量,收入;200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等。 —1 —

5、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天保区严禁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3‰以下;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1.8%;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891万亩(其中870万亩已得到补偿),省级公益林480万亩(其中120万亩已得到补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达735.8万亩等。 6、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实施国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22个;建立了1个省级林业重点实验室和11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建扑火物资储备库140座,各类防火设施442 座,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51个。 (二)林业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效能 (1)蓄水净水作用 全省林地涵养水源总量达到49.3亿立方米,相当于我省地方大中型水库库容的34.1%;982.8万亩湿地(不包括水稻田)每年可净化氮、磷、硫污染物78.6万吨,净化水4.7亿立方米。 (2)固土保肥作用 全省林地年减少土壤流失7287万吨,保肥量折算成全氮为38.8万吨、速效磷0.02万吨、速效钾0.75万吨。 (3)吸碳放氧作用 —2 —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1.主要分布盟市:阿拉善、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 1.1主要分布旗县: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期、五原县、临河区、磴口县、杭锦后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乌审旗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土默特左旗 赤峰市:碦喇沁旗、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 通辽市:科尔沁旗、奈曼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期、扎鲁特旗 兴安盟:科右前期、科右中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 1.2主要分布乡镇: 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温都尔图勒镇 五原县:主要分布在银定图、塔尔湖、新中公、巴音套海一线西南区域 临河区:主要分布在狼山农场、新华镇、乌兰图克镇、隆胜镇、双河镇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黑柳子、团结、新民、公庙子、先锋、白彦花等6个多乡镇 杭锦后旗:211省道以南的区域,涉及头道桥、小召、召庙3个乡镇 磴口县:辖区中东部沙金套海、公地、纳林套海、哈腾套海4个乡镇苏木

达拉特旗: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鄂尔多斯以北的沿黄河冲积沉积平原,从西向东覆盖了中和西、昭君坟、展旦召、树林召、白泥井、盐店6个乡镇 乌审旗:省道S306沿线的纳林河、陶利、达布察克、河南、图克5个乡镇 杭锦旗:杭锦旗西北与磴口县和杭锦后旗交界的巴拉贡镇和呼木都镇 土默特右旗:在海子乡与小召子乡一线有分布 土默特左旗:在兵州亥、北什轴乡、万家沟果园有分布 和林县:主要分布在巧什营乡、舍必崖乡、大红城乡一线 松山区:早熟品主要分布在沿阴河流域的刘家营子、大庙镇一线,中熟品主要分布在沿舍路嘎河流域的老府镇、王府镇、中晚期品主要分布在太平庄、兴隆庄沿线。 阿鲁科尔沁旗: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与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接壤的双胜镇、巴拉旗新发镇 巴林左旗:主要分布在集通铁路东南以隆昌镇为中心的区域 巴林右旗:主要分布在辖区东南、西拉沐伦河流域以北的区域 林西县:主要分布在集通铁路以南,西拉沐伦河流域以北的区域 科尔沁区:分布在沿西辽河流域的丰田镇、育新镇、孔家堡镇、钱家店镇 科尔沁左翼中旗、:由西向东沿新开河流域在希伯花、舍伯图、腰林毛都3个乡镇 科尔沁右翼前旗:古迹乡、额尔格图镇、葛根庙镇、呼和马场良种厂有分布 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义和塔拉林场、杜尔基镇 开鲁县: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麦新、黑龙坝、建华、东风、吉日嘎郎图 扎鲁特旗:在格日朝鲁镇、嘎亥吐镇、巨日河镇、黄花山镇、香山镇、乌力吉木

广西林业概况

广西林业概况 我区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业有资源、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 我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林木生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十分适宜培育森林资源特别是发展速丰林和经济林。全区林地面积2.26亿亩,占国土面积的63.5%,是农业用地的近3倍,居全国第五位。集体林地面积2.1亿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内蒙古和云南。 全区有维管束植物8354种,居全国第三位;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84种,是全国野生动物较多的省区之一。全区有1000多种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栽培的珍贵树种达100多种,能开发出不少大产业。 近年来,我区林业发展势头较好,许多关键指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面积1.95亿亩,居全国第六位,其中人工林总面积接近8000万亩、速丰林总面积3000万亩、经济林总面积35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57.7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的近3倍,居全国第四位。活立木总蓄积量5.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森林生态功能年总价值838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商品材采伐限额1313万立

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将达3681万立方米,占全国1/7强,居全国第一位,我区将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地位。 全区已建成林业自然保护区63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2处,自治区级41处,保护区总面积为141.2万公顷,保护着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黑冠长臂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兰花等植物资源、生态群落。

玉米生态类型区域划分

玉米类型区划分 玉米生态类型区划分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南北纬度相差约50,经度相差约60,境内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全省各地在降水、温度、光照等气象条件和土壤、生物、经济诸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及其稳产性。为了做到因地制宜,实现对玉米生产的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河南省玉米高稳优低研究与推广协作组1981—1983年开展了“河南省玉米生态类型区的划分及栽培技术规范化研究”。根据全省各地光、温、水等生态条件的差异以及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的生育性状表现,通过自下而上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定点观察和试验研究,以缓变因子(光、温、水、土)为依据,可变因子(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运用相关、回归、方差、聚类分析等生物统计方法,将全省划分成6个玉米生态类型区。 豫北平原积温较少区? 本区位于北纬34016’至36015’,东经112015’至116030’,包括新乡、安阳、鹤壁、濮阳、焦作、商丘7地(市)的39个县(市),498个乡镇,耕地面积2215.6万亩。本区80年代末玉米面积约800万亩,本区由黄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前平原组成,地势西高东

低,海拔高度多在30米至90米之间,西部边缘有少量丘陵分布。?生态条件? 1.光照本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总日照时数为809—867小时,开花、灌浆、成熟期间的日照时数为282—321小时。? 2.热量本区6月11日至日均温≥20℃80%保证率终止日的活动积温为2459—2500℃,刚刚满足中熟玉米杂交种对热量的需求。而北部的安阳、濮阳热量紧张,农耗时间极短,在秋寒年份,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难以保证正常成熟。? 3.降水该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总降水量为350—496毫米,可基本满足玉米需水。但6月上旬少雨,初夏旱机率高达45—60%,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在玉米需水高峰的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水集中,伏旱发生率仅为10—25%,是河省伏旱最轻的地区之一。本区东部部分乡镇, 4.土壤本区主要土壤类型有两合是低洼盐碱区,夏季内涝严重。?? 土、沙土和盐碱土。两合土分布在西部,有机质含量为0.6—1.0%,全氮为0.06—0.1%,速效磷为3—15ppm,速效钾为70—100ppm,属中上等肥力,适宜玉米生长。沙土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有机质含量为0.43—0.8%,全氮为0.02—0.06%,速效磷2—9ppm,速效钾80—150ppm,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盐碱土约占本区面积的10%,表层含盐量高达0.3—0.6%,不宜种植玉米。??从以上生态条件看,本区光照充足,积温较少,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土层浓厚,是玉米

公益林实施方案文本

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基本情况 (3) 第一章自然概况 (3) (一)地理位置 (3) (二)地形地貌 (3) (三)水文 (4) (四)气候 (4) (五)土壤 (4) (六)植被 (5) 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 (5)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况 (6) (一)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有林地面积快速增长 (6) (二)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7) (三)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7) 第四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情况 (7)

第二篇国家级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9) 第一章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9) 第二章修建护林设施的原则与依据 (10) 一、原则 (10) 二、依据 (10) 第三章项目实施内容 (11) 一、修建护林标牌 (11) (一)实施范围与布局 (11) (二)标牌建设标准 (12) (三)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12) (四)项目建设期限 (13) 二、修建护林房 (13) (一)实施范围与布局 (13) (二)护林房建设标准 (14) (三)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4) (四)项目建设期限 (15)

第四章项目效益分析 (15) 第三篇省级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7) 第一章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7) 第二章修建护林设施的原则与依据 (18) 一、原则 (18) 二、依据 (18) 第三章项目实施内容 (18) 一、修建标牌 (19) (一)实施范围与布局 (19) (二)标牌建设标准 (19) (三)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20) (四)项目建设期限 (21) 二、修建护林房 (21) (一)实施范围与布局 (21) (二)护林房建设标准 (21) (三)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22)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 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 (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 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

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 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

玉米种植方案

水地玉米实施方案 目标任务计划种植600亩,目标产量750公斤/亩。 一、整地施肥 用60马力以上动力机械牵引进行整地,深耕25 cm以上。根据产量目标确定底肥施用量,结合深翻,一般施农家22),海瑞达5000 kg/667m(3000~肥45000~75000 kg/hm22,)(银川)尿素75kg/hm(5 kg/667m保水剂3公斤/亩,中石化22),硫15~20 kg/667m 225史丹利磷酸二铵~300kg/hm(22),混匀后在耕地酸钾 225~300kg/hm(15~20 kg/667m时撒施地表,深翻入土壤。二、种子准备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良 GB 等。精选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168杂交种先玉335、豪单4404.1 规定的标准。、种子处理2一般要选用胞衣种子,未胞衣的种子要提前精选、除去霉粒、破粒、不饱满粒和杂质,播前晒种2 d~3 d。三、播种、播种期1℃时即可播厘米处温度稳定通过10105当土壤表层~种,一般为4月日~20月51日为宜。 2、播种量 带型1.2m,用机械精量播种机,每穴点籽1~2粒,播22)。 37.5kg/hm(2.5kg/667m深3.5~4厘米,种子用量、密度

3 22)。(4000株~4500株/667m株~ 7000082000株/hm四、田间管理、及时间、定苗1 叶时按留苗密度定4片叶时间苗,5~6当幼苗长至3~苗, 除去弱苗、小苗、病苗,每孔留一株健壮苗。若发现缺株 时,可在相邻孔中留双株来补缺。 2 、中耕除草与去蘖定 苗后,中耕垄沟,松土保墒,清除杂草,幼苗产生分蘖时, 及时彻底去掉。、追肥3 22,银川()尿素195kg/hm(13kg/667m)拔节期追施中石化22灌浆期随水),kg/667m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05kg/hm(27 22)。375kg/hm(25 kg/667m追施六国化工碳酸氢氨 4 、节水灌溉一般在大喇叭口前后灌头水。前期蹲苗,促进根 系生长,23,分7全生育期灌水~~350 m/667m300次,灌水 定额为8个时期进别在拔节、大喇叭口、抽雄前、吐丝后、 乳熟期5行灌溉。 五、防治病虫害 用地虫壳或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结合耕地深翻入土壤。在 播种后用喷药机械全地面喷洒除草剂“乙草胺”或“玉农思”。 6月下旬~7月上中旬,要注意沾虫、玉米螟、红蜘蛛等害 虫的发生。防治沾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 喷药;防治玉米螟:用90% 敌百虫1500倍液灌心或呋喃丹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图1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

况如图2所示: 图2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 吉林省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势平坦,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8.47%,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79%。 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 主要杂草28种,单子叶杂草有6种,双子叶杂草22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60%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年生杂草约占27%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草不到13%。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吉林地区旱田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2008.2) 1.2 黑龙江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亩,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 单位:万亩

西南玉米生态区域划分及品种需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35(3):0001~000,2016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Biology 四专家特稿四西南玉米生态区域划分及品种需求 陈泽辉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西南玉米生态区包括四川二重庆二云南二贵州全部,广西大部,陕西南部,湖南和湖北西部的丘陵地区,以及甘肃省南部的部分地区,2013年播种面积为9083.8万亩,为全国玉米主产区之一三按玉米种植地区的热二水二土等农业自然状况,适当考虑行政区划和国家玉米区试点的布局,西南玉米生态区划分为5个大区,22个亚区三本文根据各个亚区的地形地貌二生态特点及种植情况等特点,确定各自对玉米品种类型的不同需求三 关键词:西南;玉米;生态区域;划分;品种需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6)03-0001-00 国际DOI编码:10.15958/https://www.360docs.net/doc/a718128832.html,ki.sdnyswxb.2016.03.001 Ecological regions and variety requirements of the southwest corn CHENZe-hui (InstituteofDryCrop,Guizhou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Guiyang,Guizhou550006,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regions of the southwest corn include all of Sichuan,Chongqing,Yunnan andGuizhou,most parts of Guangxi,south of Shanxi,hilly regions of the west of both Hunan andHubei,andpart of south Gansu province.Plant-ing area in2013was90,838million acres,which was one of the main corn producing areas of the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heat,water,soil,andother agricultural natural conditions of corn planting areas,givingdue considera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divisions andthe layout of the national maize pilotdistricts,ecological regions of the southwest corn aredivid-edinto five regions and22subregions.In this article,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on the types of maze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each subregion,basedon the topography,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cultivation practice andso on. Key words:Southwest corn;Ecological region;Classification;Mazevarieties 1 西南玉米生态区概况 西南玉米生态区包括四川二重庆二云南二贵州全 部,广西大部,陕西南部,湖南和湖北西部的丘陵地 区,以及甘肃省南部的部分,为全国玉米主产区之 一三玉米播种面积为8816.2万亩(2012年)和 9083.8万亩(2013年)三平均亩产约为325公斤 (2012年)和330公斤(2013年),2013年平均产F 约为全国的82.2%三 收稿日期:2016-02-01;修回日期:2016-03-16 基金项目:贵州省黔农科院自主创新专项 贵州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改良与创制 (字[2006]006号)三

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影响玉米作物产量的关键性因素是气候的变化,为了提高我国玉米作物的产量,需要掌握气候变化对玉米作物种植的作用,从而为玉米种植区域的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玉米种植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玉米是一种具有十分高适应性的农作物,而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情况等。玉米是一种对温度的要求较大的植物,一般来说,其发芽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0~32℃之间,而玉米的出芽最适宜的温度则是30~34℃之间,在玉米作物的生长期内,需要保持环境在20~26℃之间,若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该值低,则将大大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玉米的成熟期标志一般是温度为20℃。由此可见,温度对于玉米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单影响玉米的长势,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以及玉米的产量等多个方面。通常可以分为冷、热害。其中前者是玉米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所导致的,温度环境较低将影响带玉米的生长,并对

玉米的正常生长带来一定的危害,这种情况在较冷的东北三省地区以及内蒙古境内时有发生。所在玉米生长的发芽阶段出现冷害,将大幅度的降低其产量,影响玉米的种植收益。而后者是玉米的生长环境温度较高所导致的,温度过高不单单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还将导致其生育器官受到伤害。在生长期内的玉米,其降水量往往是1000毫米左右,而不同的发育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水分也不同。因此,水分同温度一样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其最佳的日照时间在12小时左右,而不同种类的玉米其所需要的光照也不同。实践表明,在南方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若移植到北方,随着日照时间的增加,其生长期需要的时间也逐渐增大,并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提高其产量。 在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华北和西南地区,一般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其中囊括了多个省份。虽然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加大,其产量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玉米的市场需求。所以,现有的产量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全球的气候逐渐出现恶化,导致我国当前的国内热量分布不均衡,这也成为影响玉米生产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气候的灾害比如干旱少雨、高温等天气也使得

广西林业发展情况

广西林业发展情况 叶彩芬11级农经班201131140627 【摘要】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建国以来,广西林地从379万公顷增至1320万公顷,全区有林地面积981.91万公顷,在全国名列第五位;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66亿立方米增至4.03亿立方米,名列第八位;森林覆盖率由16.04%提高到41.33%,名列第五位,并初步形成了木竹加工、林产化工、林业造纸、林副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五大支柱为主题的林业产业体系。 【关键词】广西林业发展 林业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如下: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各个地区林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各地区林业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得必要性,以下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的发展来对林业经济的现状进行一定阐述,主要从速丰林、森林、林权制度改革、商品林业以及林业与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展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广西首府南宁市素来就有绿都支撑,被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良好,并带动了南宁市周边市、县等地域的经济发展,可见林业在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近年来,广西地区林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区积极推进重点工程、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并举的多元化造林。2001-2006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2000万亩,其中速丰林1200多万亩,营造速丰林1000万亩。速丰林就是能够迅速获得丰收或者效益的规模林业,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林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所处地区不同,不同省份对营造速丰林的要求是不同的,可见,林业的发展应当因地制宜。速丰林在能够带来短期效益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改变需要多加注意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森林面积1252.50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位,其中乔木林面积894.58万公顷,天然乔木林面积513.56万公顷,人工乔木林面积381.02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52.71%,居全国第四位;活立木总蓄积51056.78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46875.18万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七位;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8.1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5%。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风水固土,保护物种完整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林业不断现代化的今天,森林作为林业对象依旧不可遗漏并且十分重要。 对于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9年全面启动以来,速度快、质量高,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和后起之秀。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和企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产交易日益活跃。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国有林场的发展势头好、后劲足。2009年,13家区(区)直属林场实现总产值29.6亿元,净利润3.4亿元,分别增长48.5%、87.3%;林场干部职工经营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增长77.4%。近两年来,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均29.4%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由此观之,要促进林业的发展,除了在各项林业相关的具体指标之上有所提升,还需要的是政府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林业产权模糊的现象,吸取前期教训。现今林权制度日趋完善,在各个地区制定出部分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等,取得很大进步。 林业产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大力建设速丰林、经济林两大商品林基地,着力打造林浆纸一体化、木材综合加工、林产化工、竹藤加工、林特副产品加工、

河南林业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方案试行

河南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方案(试行)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林护发[2005]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11〕187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提高全省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一致性、可比性,结合我省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监测,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和动态信息,揭示关键物种、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生态过程的变化机制,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二、术语和定义 (一)种群 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二)优势种 指生态系统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植物种。

(三)物候期 指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 (四)多度 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中。 (五)盖度 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六)频度 是指某种植物在全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百分率。 (七)物种多样性 指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寡和不均匀性。 三、监测对象 选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为监测对象。 气象、水文等要素根据各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的主要内容、指标和方法 (一)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1.生物多样性监测 (1)监测对象 各保护区选取3-5块具代表性的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监测。森林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图1 个省、市、自治区。其千公顷,分布在约2429863.8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云南、广西辽宁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82% 1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1吉林省1.1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千公顷,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势平坦,,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58.47%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为9.79%面积的。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22种,单子叶杂草有286种,双子叶杂草主要杂草%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60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年生杂草约占27(吉林地区旱田%。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3草不到2008.2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黑龙江1.2 2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