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太阳神话之比较

中日两国太阳神话之比较
中日两国太阳神话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2195053.html,

中日两国太阳神话之比较

作者:滕录

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

文章通过对于中国和日本各自不同的太阳神话的比较和分析,初步探索造成中日两国太阳神话异同的历史、社会、政治以及自然等原因。

太阳神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神话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作为光和热的源泉,作为自然界的代表,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受到全世界各个民族的顶礼膜拜,而和太阳神有关的神话传说更是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英国自然神话学派学者繆勒甚至认为以太阳神话作为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所派生,用来解释太阳神话的。比如古埃及人认为世间的人是太阳神的眼泪变成的,太阳是生命的象征,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而美国印第安部落的阿尔贡魁人则把太阳作为造物主、始祖、母亲、生殖者来崇拜,因为在阿尔贡魁人的语言中Kesuk(太阳)这个词就源自于“给予生命”。

太阳东升而西沉,循环往复的现象对于上古先人们来说更是不死、新生的象征,代表了大自然神秘而不可抵抗的神奇力量。而或许正是由于地处世界神秘的东方,中日两国对太阳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漫长的历史中更是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太阳神话。

中国的太阳神话是由“十日”开始的,据《淮南子·本经训》所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在尧的时候,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庄稼被烤焦,人们没有食物果腹,又饱受太阳烘烤的折磨。一些猛兽也都从森林中跑了出来,到各地残害百姓。尧派遣后羿,去往各地诛杀猛兽,解救百姓。十个太阳被后羿射落其九,只留下最后一个。这就是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太阳神话“后羿射日”。

而在日本,最有名的太阳神话就是“天之岩户”,记载在《古事记》中。“伊耶那岐命在洗左目时所生的神名为天照大御神,其次在洗右目时所生的神名为月读命……并切取上须,拔去手脚指爪,驱逐出去。”

两相比较,虽然说中日两国太阳神话的起因同样是因为太阳不同于往常的异动,使得恶神横行、祸事频发,但是其异动的情况却是完全相反的。中国的“后羿射日”是因为太阳违背常理,十日齐出,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威胁。而日本的“天之岩户”则恰恰相反,因为太阳消失,世间一片漆黑,才使得各种灾祸齐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日两国的太阳神话有如此迥然不同的情节呢?

首先,在日本,太阳被看作是世间万物的根本,蕴含了使万物生长的灵力。正因为有太阳才有了光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植物得以生长,动物也能够繁衍生息,吸收着太阳所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差异比较一神话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差异比较一神话,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现代汉语词典》解 释为: 1、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2、指荒唐的无稽之谈。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 幻想性故事。在人类文化史学的研究中,神话具有最独特的位置,这是由神话的这样一些特点决定的:一是古远;二是流传范围广;三是极具艺术魅力。神话在它艺术光环的内核深处,无可替代地蕴藏着历史的真实。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产生都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的本质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中西方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二 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中国古代的神话,都应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都是人们对自然的原始认识,是把个人与集体利息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同时也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是人与自然作斗争的真实写照。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在这方面,中西方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但是在神话的流传中,中西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在神话的保存和流传过程中,由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较快,文字成熟较早,神话的保存一般采用文字的形势,而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作用却不是用来记载神话,而是作为了诸子百家表达他们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我们早慧而崇

中国上古英雄神话探析 ——以古希腊神话为参照

中国上古英雄神话探析 ——以古希腊神话为参照 论文摘要 英雄神话作为中国上古神话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文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古希腊英雄神话作为参照对象,在探寻中西英雄神话之共性的同时,从“英雄精神”以及“如何区分英雄与神”两方面讨论中国上古英雄神话的特殊性以及促使其形成的原因,特别是在神与英雄的区分这一方面上,摒弃了西方传统的对英雄的划分方法,而是认为关注的重点应该在英雄的精神而非具体到其个体,这样既避免了如何有效区分英雄和神这一难题,又符合中国神话精神的传承观念。另外,本文亦讨论了后世对中国上古英雄神话的继承与发展情况,相信这种讨论对于更好的理解上古英雄神话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中国上古英雄神话;古希腊英雄神话;英雄;神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ncient myth of the hero Abstract Hero myth,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Chinese ancient mythology, has a high research value. In this article, ancient Greek hero myth is a reference object, this paper focus on finding the commnn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while from the "heroism" and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heroes and gods" two aspects discussing Chinese ancient hero myth particularities and promoting its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especially i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ods and heroes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abandons the traditional dividing method for heroes from west, but that the conscentration should be in the spirit of heroes rather than specific to their individual, so the problem how t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heroes and gods has be avoided, even it really adapt to the spirit of Chinese mythology heritage concept.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ancient hero myt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t can be believed that this discussion will be helpful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 hero myth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China;ancient myth of the hero;contrastive stud;Heroic spirit

中外神话对比

宁波大学作业纸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课号:033X14AA1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班级:小教121(文) 学号:126110168 姓名:洪梦燕成绩: 神话中看民族 【摘要】:神话是一个特定民族在特定时期的精神产物。不同的神话体系折射出的各自社会体系的不同,古希腊与中国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不一样,人们的思想、风俗习惯都不相同,自然产生的神话系统也不同。但是神话中蕴含着的故事根源却总是会出现巧合般的相似。 【关键词】社会体系血缘人与神婚恋观人民智慧 世界不断的发展,新兴事物越来越多,愈演愈烈,新鲜刺激的晚间娱乐活动挤走了在老树底下听爷爷奶奶讲神话故事旧时光,古老神秘的神话没了在苍老声音中缓缓走来的机会。二十一世纪唯物主义的思想让奇思妙想的神话躲藏了起来,但它仍在不被我们看见的角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无论是中国的神话还是古希腊的神话。 古希腊神话有很强的地域性,它产生和反应的地区西起希腊半岛,东至小亚细亚半岛。古希腊神话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支系旁多,故事传说众多,而且版本不尽相同。古希腊神话看似纷繁众多,但是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神话中包含着一条血缘的纽带,有着家族色彩,神与神结合或者神与人结合产生新的神或者英雄。宙斯就如这大家庭的一家之主【1】。中国神话体系相比古希腊神话更为复杂,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伏羲,再到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还有封神榜,为什么成为神,并不以血缘为纽带。最为中国人所知的神仙体系应该是以玉帝为首,太白金星、阎王爷等众神为臣的这种神仙体系。两种体系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此:宙斯和玉帝都好比众神之王,其它各神各司其职,掌管自己的领域,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并不是完全臣服于宙斯,遇到重大事情时众神一起商讨,并不是由宙斯一人说了算,而中国神话中却以玉帝为最大,各神是以臣服的姿态存在,他们做的事都要报告玉帝,玉帝不同意的事就不能去做。其实神话体系的不同折射出的各自社会体系的不同。古希腊是以城邦的形式存在,小国寡民,各帮长期独立自治,就像各神各司其职。古代中国是专制

中西方神话对比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在传统的乡土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冒险精神、追求自由、崇拜完美的英雄人物的思潮。《奥德赛》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它反映了在推崇探险、流浪的西方海洋文明背景下的迫切还乡、归家的愿望。本文将从同是在路上,一个离家取经,一个迫切还乡以及两部小说分别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并以此对比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名到仙班的故事。唐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其强烈的乐观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仙人,淮安山阳人,约生于明孝忠弦治十三年(1500)卒于万历十年(1582)。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部著名史诗之一,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离家和还乡的故事,是一部描写海上历险和家庭生活的史诗。着重描写了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0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历尽艰险最后到达斯刻里亚岛,受到国王菲埃克斯的隆重接待,酒席间应邀讲述他遇风暴、遇独目巨人、遇风袋、遇女妖、遭雷击等海上经历。后化装乞丐返乡,设计比武射杀了聚集在他宫中向他妻子逼婚的众多贵族,并与忠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体现了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佩涅洛佩的坚贞,歌颂了智慧、勇敢和忠诚。它也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细察这两部作品,一个是在传统的安于故土生活的乡土中国的背景下,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真经;一个是在古希腊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的背景下,英雄奥德修斯的还乡,渴望回到伊萨卡。同样是“在路上”的主题,历尽艰险,同样是执着不悔地找寻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回归目的却是颇耐人寻味的。《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似乎成为传统乡土中国的“不远游”古训中的异类,而《奥德赛》中的执着还乡,在西方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中憧憬远方的精神差距甚大。 杨乃乔认为,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就这些表现的共同点,进一步将两个主题放进各自不同的文化系统,再就两个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系统加以比较,以观察两者的异同之处,甚至进而窥测广义的文学社会意义。”本文拟将从“在路上”这一主题出发,探讨“乡土中国之取经”和“海洋文明之还乡”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路上”主题 巴赫金曾在《时空的形式和长篇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一文中细致考察过“道路”、“城堡”、“沙龙”、“庄园”等各种模式。他提出,“小说中的时空关系有不同的规模,而‘道路’是它们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道路’的时空关系具有更广泛的规模。”讲述“在路上”发生的故事,从而拥有了最大限度的时间跳跃和空间迁移。 唐僧师徒的取经之途,千万里之遥。黑风山、黄风岭、流沙河、莲花洞、枯松涧等无一不是荒野郊外、僻静无人的险恶去处,而经过的比丘国、车迟国、乌鸡国、宝象国、朱紫国、祭赛国、天竺国等也无一不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人间国度。而《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海上经历的种种海啸峡谷的惊险,还有独目巨人波吕裴摩斯的蛮力、基尔克的魔力、塞壬女妖们的歌声无一不是充满了危险和惊奇的磨难。而这些唯有在路上才能见识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驱赶他们上路,让他们去经历、去感受、去结交。 而且由于在路上,日常的社会关系常常被割断,高贵和卑贱的界限被打破,强大和弱小也在发生转换,森严的等级关系可能转变为人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如巴赫金所说,“由于空间的特殊性,道路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对照,各种命运可能在这里相碰和交织,在这里各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对比

神话就是关于神界的故事。统观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的神界故事系列,大体都有以下一些主题:创世(叙说宇宙的诞生与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诞生,灾难(希腊与中国神话中的洪水故事);救世(某个英雄或半神拯救人类);以发明创造为特征的文化超人的出现(如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发明用火的燧人氏)……。我们看到,尽管两个民族的神界故事不乏相近之处,但是,他们的具体形态——如完整、丰富程度、叙事风格等方面还是有明显的差异,贯穿其中的主导精神更是完全不同。 一、人性和神性 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和人本色彩。希腊神话中的诸神 , 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神性成为人性的精妙表现。希腊众神和英雄都是神人同形同性的, 像人一样, 具有人的形象, 也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甚至奸淫、偷盗和彼此欺诈。许多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极大的感染力。如著名的故事:“金苹果”,传说珀琉斯国王同海洋女神结婚,邀请了所有的神参加婚礼,惟独没请纠纷女神厄里斯。于是,厄里斯决意报复,暗中把一只金苹果扔在欢快的客人们中间,上面写到:“送给最美丽的女人。”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觉得自己是最美丽的,应该得到这个金苹果,于是争吵起来。三位女神从圣山一直争吵到山下,遇见了牧羊人装束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于是请他裁决。为了得到这个金苹果,她们分别以财富、荣誉和美女相许,帕里斯想要得到世上最美的女人,就将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 世上最美的女人是斯巴达王后海伦,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帕里斯诱走海伦。由此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只因女人的妒忌心所至,竟然怂恿出一场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与希腊诸神不同的是, 中国的神大都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形象庄严肃穆、清心寡欲, 心中无我, 是道德的楷模。女娲的传说就是如此,女娲(拼音:nǚ wā),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炼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淮南子》云: “女娲宓穆休于太视之下。然而不彰其功, 不扬其声, 隐真人之道, 以从天地之固然。”这里显然是对女娲的称赞。女娲有造人和补天之功, 其功莫大焉。然而, 她并不宣扬, 之所以不宣扬, 就是没有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再如尧舜地位的禅让,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夸父为人类追日而死等等, 都是无我、大公的表现。 二、世俗与高远 由于希腊神形象与文化内涵上与中国神的不同, 使得人们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也极为不同。希腊是泛神论者, 信奉多神教。他们在神话中描绘的神灵往往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 拥有男人和女人具体形象的, 并且可以与之平等交往的神, 与人类没有距离感, 有的也与人类通婚。比如天神宙斯就曾娶了腓尼西亚美丽的公主欧罗巴, 并且还生下了米诺斯和拉达曼提斯两个儿子。还有斯巴达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由此可见,神话皆是由人所造,不同的地域对人们的认识和感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神话也会不同。中西方的神话无论从神的形象,价值取向还是民族精神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神话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集体主义,尚“和”。而与之对应的,西方神话讲究物我二分,注重个人主义,尚“争”。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神话有许许多多与历史挂钩的人物,尧舜禹皆是。尧帝崇尚节俭,他住茅屋,吃糙米,食野菜,着麻衣。舜平易近人,能以身作则,他历山耕田且与人谦让。传舜居地三年,则成村落,人们都愿意与他为邻生活。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风历雨,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从这些人物形象来看,中国神话里的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虽每个人物故事各有不同,但形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与真实性,将人神化且放在群体利益之中。这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分不开,而后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这些人物的品德也与儒家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道德的约束与培养。 在西方神话中则是将神人化,一个神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他们的缺点比人还多。在希腊神话中,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而女人多有妒忌之心。宙斯好色,他喜欢神殿里的倒水侍女海伦,而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伊相恋。当海伦知道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时候,她去报信被抓。宙斯迁怒于伊,却被伊的面貌吸引而把伊捉到宙斯神殿为他倒水。而赫拉妒忌伊的美丽,设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 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 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

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14.渊源学: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探求放送者即输出影响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的因素。一句话:揭示接受者和放送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15.缺类研究:它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或这些国家里有,而在其他国家里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却相差甚远。中国有无史诗,悲剧必然成了研究对象。 16.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指那些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 17.负影响:一国文学在外来影响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与思潮,往往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或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文风,这就是文学中的负影响。18.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它是美国学者提倡的。19.比较诗学: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 20.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技研究或科际整合,跨学科研究是从文学的外围入手,通过这些外围领域和文学的多种关系以及二者交感区

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大多形式朴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人类在同自然的斗争中,无法科学地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只有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它们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人类的起源,也包括人类的命运。神话一般分为三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战争神话。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古代社会早期东西方各民族之间大多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然而,东西方的神话故事,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相似性。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条件的影响,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创世神话是神话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解释宇宙的起源以及万物的生成。在中国神话中,关于宇宙的生成就有多种版本。如《太平御览》中有“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淮南子》中有“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阴阳指的是阴神和阳神,阳神管天,阴神管地,这样世界就形成了。古希腊神话中关于世界形成的神话创世纪与之颇有相似之处。在创世纪中,宇宙中的古神卡俄斯生了地母该亚、爱神厄洛斯还有厄瑞玻斯和尼克特两兄妹。厄瑞玻斯意为黑暗,尼克特意为夜晚。而卡俄斯名字意为混沌,与中央天帝混沌相似,这说明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人们对于与宇宙未成时的猜想是一致的。中国的创世神话中,盘古是以牺牲肉体来完成万物创造的。盘古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和头颅化作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和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了金石。在希腊神话中,其创世神话充满了血腥和征服。宙斯的神界秩序是在代代天神的血肉之躯上建立起来的,这杀戮竟都是至亲骨肉之间的。 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所认为的中心是完全不一样的。希腊神话以神为本,中国神话以人为本。在希腊神话中,一切都围绕神展开,神是整个庞大思想体系的中心。而中国神话中,人类的意志和精神力量是占主导地位的,宇宙上的万物皆为人而存,连神都是为人服务的。在古希腊人们眼中,神主宰着万物。神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是长生不死的,宇宙存在,神便存在,神左右人们的生活,甚至感情世界。在中国神话中,神不是摆布、统治人类、凌驾于人类之上的,而是与人和谐相处,且为人类服务造福的。 在希腊神话中,尽管神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但同人之间却有着严格的界限:所有的人会死,但是神却不死。人与神结合生下的英雄们也不是神,也会死。然而中国神话中,人神之别相当模糊,有些英雄如伏羲、后羿,本身即是神;而玉皇大帝是人升天为神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希腊神话表现的是人神同构,而中国神话表现人神同一。 希腊神话中的神充满着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弥漫着人类的生活气息,甚至在道德上十分放纵。以天神宙斯为代表,风流韵事层出不穷,甚至有乱伦现象。而中国的神无情无欲,不结婚不生子。中国的神具有的是神性,更理性;希腊的神具有的是人性,更感性。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摘要:中西方神话都是原始初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生产形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神话思想传统以及神话中的“神”的塑造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神话英雄与神理智与情感生与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诸多的神话人物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而古希腊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诞生了西方最主要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神话。 神话作为远古人类的主要文化形式,是远古人民在面对大自然时,对自然力的形象化解释。它表达了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这正如鲁迅先生所阐释的“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1】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2】 在原始社会初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猛兽出没、毒蛇横行,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人类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的。那时的初民们对周围感到的是恐惧和敬畏,他们不得不群居,靠集体的力量抵御野兽毒蛇,抓捕食物。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人类取了巨大的成就。这成就是靠人类集体智慧而得来的,但是原始人民总是通过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的“神”人,创造奇迹,拯救人类,这也就创造了神话。从而在神话故事里,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往往就通过一些英雄人物来体现。于是,神便成了人类的教师和救助人类的英雄。这在中西方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神话中,伏羲氏作网罟,教民捕鱼猎兽;后稷教民稼墙;祝融以及隧人氏教民用火,甚至连天地和人类自己,都是神的创造,例

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

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是日本学者以日本文学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中日两国文学以及两国文学关系为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显然,无论在出发点、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上,日中比较文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特色。在世纪之交,我们对二十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加以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温故而知新,唯其如此,才能使今后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更加有效,才能使作为对象国的中国的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界得到一些有益的参照。 一、研究概观与时期划分 根据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史实和日本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我把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分为战前和战中期、战后期以及“和汉比较文学”期等三个时期。 (一)、战前战中期,系指甲午战争至日本侵华战争结束这一段特殊时期。在这期间,日本在军国主义者的左右下,对素有“债务关系”的中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侵略,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罪恶的阴影。这应是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比较学者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乃至日本的比较文学都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日本的比较文学,肇始于十九世纪末叶。1888年,坪内逍遥在东京专门学校开设了“比照文学”讲座,介绍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此后,比较文学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阿部次郎、野上丰一郎和岛田谨二等一批学者都致力于日本的比较文学的建立,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比较文学专著。但是,这一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是对明治以后的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而自古以来就业已存在的日中两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明治以前的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被排斥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之外。这当然是战前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者所鼓吹的日中“同文同种”“大东亚共荣圈”等谬论在学术界的反映。 然而,在传统的汉学界,汉学者们秉承古来的传统,对中国文学给予日本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扎实的研究。比如,水野平次的《白乐天与日本文学》(1930年)、林古溪的《万叶集外来文学考》(1932年)、远藤实夫的《长恨歌研究》(1934年)、宇田尚的《儒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935年)以及麻生矶次的《江户文学与支那文学——近世文学的支那原据与读本的研究》(1946年,1955年改名为《江户文学与中国文学》)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就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日本近世以来对给日本文学以影响的中国文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出典考据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 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法。比如,北村秀吟著于延宝元年(1673年)的《湖月抄》就是一部探讨《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学关系的名著。它集旧注之长,采用头注旁注并用的形式,一改《明星抄》和《弄花抄》等的佛教色彩,而偏重于儒教的解释,充分反映了时代对文学的影响。因此,《湖月抄》成为在江户时代最通用的《源氏物语》参考书,从而促进了《源氏物语》的普及与研究的深入。由是观之,起源于法国的比较文学影响学派的研究方法,在日本的那种特殊土壤里早已成了无须师范的田野操作了。今天说明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以下二个设问:为什么对日本的汉文学界已是驾轻就熟的方法却没有在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果没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方法论的形成是难乎其难的吗?其实,这些问题在前述的几本论著中都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水野平次所要说明的是白乐天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林古溪所要考据的是《万叶集》中“外来文学”的作用,宇田尚所要求证的是源于中国的儒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究竟有几多,麻生矶次所要研究的是江户文学与支那文学——近世文学的支那原据与读本的关系等等。在这些著述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最为清晰:日本文学是“日本”的文学,迄今为止她的发展是有中国的白乐天、有中国的“外来文学”、有中国的儒教、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 (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西方神话中却绝少此类似的感生神话。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多是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衍生出来的。赫西俄德的《神谱》中的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神统中诸神皆为宙斯的血亲。宙斯是名副其实的“万神之父”。 (3)中西方神话体系不同。 杨姗姗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认为“古希腊的神话世界犹如人间,最高统治者是众神之神宙斯,在他的统治下,有大臣即各种各样的神。他们分工明确,血缘清楚,各司其职。如雅典娜是智慧的化身,专司纺织、雕刻、制陶等专业技术;太阳神阿波罗主管光明、青春、医药、音乐和诗歌;中国的神话世界虽然也有创世纪神盘古、女娲和后羿、夸父、禹、蚩尤等超自然力的神,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血缘关系清楚、社会分工明确的神世界”。 2、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浅论中国远古神话的英雄主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引言 (一):神话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英雄主义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英雄主义的表现 (2) (一)英雄本色和神奇本领 (2) (二)保民佑民的责任感和厚生爱民意识 (3) (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4) (四)代表正义战胜邪恶 (5) (五)不鄙视失败的英雄 (6)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浅论中国远古神话的英雄主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程浩 指导老师蒋晓铭 摘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导言》一书中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一种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中国古代的远古神话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特征,展现出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英雄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英雄情怀是远古神话的主色调。远古神话的英雄主义主要表现为英雄本色和神奇本领、保民佑民的责任感和厚生爱民意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义战胜邪恶以及不鄙视失败的英雄。中国远古神话的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又艰苦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远古神话英雄主义英雄主义的表现 一:引言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诞生了一种伟大的文学艺术形式——神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神话传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逝了,或者被文人给改造了,变成了其他的文学,但是我们仍然能从许多的古籍中找出一些神话故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它所留下的精神仍然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神话中的许多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神话的概念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在我国的古代传统典籍中没有“神话”这个的字眼,是个外来词。神话的词源出自于古希腊的“mythos”,意思就是关于神袛与英雄的传说故事。 在汉字中,“神”的本意是神灵的意思,如在《广韵》中“神,灵也”。《说文》中“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同时在《易》中又有“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阴阳不测谓之神”。由此可见,“神”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神话?神话的概念又是什么? 最早在十九世纪的西方,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人类文化的运行趋势是进化的发展的,“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时期中的主要倾向就是从蒙昧状态向文明状态过渡”,“高级文化就是从人类的初级文化逐渐发展或传播起来的”。他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遗留物”的理论,将神话看做是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主要遗留物。“最早的神话是野蛮部落的艺术,较有文明的后代继承并发展了它。还有,原来的神话后来僵化成迷信,被误认作历史,形成为诗,或者被作为无用的瞎话被抛弃了。”[1]而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同时高尔基又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把费劲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对神话也有着相当的深入研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样说到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2] 从上面三个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神话是对原始社会部落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反

比较文学经典笔记

下面的内容可以出单选题,也可以出填空题或判断题。必须熟记 1.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在法国最早使用的是魏尔曼。 2.某些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超出在本国范围内的影响,这种现象是超越影响。 3.创作小说《变形记》的现代奥地利作家是卡夫卡。 4.比较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可比性。 5. 中国西藏被外国作品描绘成世外桃源,这在比较文学影响的类型中属于虚假影响。 6.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是罗兰.巴特。 7.比较文学不是文学,而是一种文学研究。 8.法国学派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影响研究。 9.“打鬼借钟馗”的道理在比较文学影响的类型里属于反影响。 10.与跨学科研究有关的模糊数学,其创立者是查德。(模糊数学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于1965年创立的。) 11.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的发源地。 12.严复在《天寅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主张。(信:忠实于原文,达:表达通顺,雅:文辞典雅。) 13.西藏地区流传的著名民族史诗是《格萨尔王传》。 14.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一种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15.比较文学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与总体文学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16.在影响研究中重点研究放送者的是流传学。 17.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是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 18.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19.将比较文学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的是俄苏学者(前苏联)。 20.俄苏学派的特点主要是强调“类型学”,它实际上是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综合。 21.“中国学派”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 22.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比较文学条目的学者是乐黛云。 23.开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法国学者是魏尔曼。(比较文学之父) 24.率先提出阐发法的是台湾学者古添洪。 25. 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的翻译家是东汉人安清(安世高)。 26.先进的文学与后进的文学之间正常、互益的影响是正影响。 27.受白居易的闲适诗影响最大的日本古典名著是《源氏物语》。 28.受《一千零一夜》中框架式结构影响的意大利名著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29.总体文学又被称为一般文学。 30. 第一部英译的中国小说是《好逑传》。 31.第一部法译的中国剧本是《中国悲剧赵氏孤儿》。 32.意识流小说名著《尤利西斯》的中文翻译家是天津的金隄。 33.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正确的定义应该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34.在影响研究中重点研究接受者的是渊源学。 35.法国作家司汤达描写爱情与革命冲突的主题的小说是《法尼娜.法尼尼》。 36.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翻译家是安德罗尼科斯。 37.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译成德文的宗教改革家是马丁.路德。(自他以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38.高尔基称文学为“人学”,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的。 39.日本现代表现“徒劳”主题的著名作家是川端康成。 40.受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影响的意识流小说名著是《尤利西斯》。 41.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确定并使用英文“比较文学”一词的英国学者是波斯奈特。 42.率先提出“平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 43.外国来华的和尚想要翻译佛经,需借“外书”来附和“内学”,这种方法称为“格义”。(外书:中国道家,儒家学说中哲理上的名词术语。内学:佛教教义中类似或等同的概念。) 44.将中国元代李行道的杂剧《灰阑记》改编为《高加索灰阑记》的外国作家是德国的戏剧大师布莱希特。 45.在《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提出“总体文学”的学者是梵.第根。 46.最早提出“世界文学”一词的学者是歌德。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对比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对比 在研究中国神话、日本神话、希腊神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描写怪物的恐怖之处时,大概都类似。 希腊那边的怪物,一般强调它看守的财宝、美女、神器(厄尔托斯、奥特休斯、克尔帕洛斯、百眼巨人等)。或者是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安普沙、戈耳工三姐妹、塞壬、艾瑞克特翁尼亚斯等)还有采取什么办法能打倒它(斯芬克斯、革律翁、弥诺陶洛斯、海德拉斯汀法罗斯湖怪鸟等)。 日本神话中的怪物,基本是讲述是怎么死的死了变成什么有什么仇什么怨(白儿、桥姬、高女、青女房、阴摩罗鬼等),也有夸耀其神力无穷的(八岐大蛇、以津真天等)。更多的是解释一些不明所以的自然现象的(垢尝、舟幽灵、墙壁怪、不知火、逆柱、幽谷响、鸣屋等)。 而中国神话里的怪物,……要么着重讲述它要吃人,想吃人,怎样吃人,如何吃人(《聊斋志异》)。要么就是在写吃了它有什么好处,怎么吃它,去哪里抓(《山海经》)。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全篇上下有一半都是在围绕一个食物吃不吃怎么吃好想吃吃不着准备吃锅都开了鸭子飞了的话题在展开。由此我们得出,中华文化和其他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几千年前就大局已定……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中国神话以及希腊神话的区别。希腊神话主要特点分为以下几点:1. 希腊神话系统性更强; 2. 希腊神话重故事性,中国神话重实用性; 3. 希腊神话中神祇地位更高,中国神话强调了人对于神的逆向征服。 我将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神话为例,具体对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最后会加入一节结语,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1. 希腊神话系统性更强 以太阳神话为例,希腊神话有两位太阳神,一个是赫利俄斯,另一个是后期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赫利俄斯是个司机,主要驾着车拖着太阳在天上走来走去,普罗米修斯就是从他的车上盗了火种;阿波罗不光是太阳神,还是美术、医药、诗歌与口才之神。两个人的形象都非常丰满,围绕两个人,不同作家、画家、歌者写了不同的故事进行歌颂塑造,彼此都能做到统一。神族谱系也梳理的异常流畅,系统性强。 中国神话相对较为零散而原始,彼此之间难以相互认证:在《山海经·大南荒经》里,对太阳的起源解释是被帝后的老婆生下来的(“羲和者,帝后之妻,生十日。”)但盘古开天神话里又说是盘古的眼睛变的;《山海经》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叫做大言,是一座大山(“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可《淮南子·天文训》又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叫旸谷。如果再加上夸父追日、后羿射日这些故事,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