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并购与价值创造

浅议企业并购与价值创造
浅议企业并购与价值创造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并购是企业产权变动的基本形式,是公司扩张和发展的一种途径。并购这个词实际是由兼并和收购两个词组成的。兼并主要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收购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以控制该目标企业的法律行为。在公司的并购活动中,支付是完成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 亦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践中,公司并购的出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现对三种主要出资方式进行分析。 一、现金并购 所谓现金并购是以现金为支付工具,用现金置换目标公司的资产或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来达到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支付包括一次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包括分期付款,开立应付票据等卖方融资行为。现金支付在实际并购重组的操作中也演变为以资产支付,以股权支付等形式, 如资产置换,以资产换股权等。 (一) 现金并购支付方式的优越性 1.利用现金可迅速直接达到并购目的 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选择一个目标公司并不容易,这就使并购公司要果断利用现金这一支付工具迅速达到并购目的; 否则, 竞购的对手公司可能迅速筹措现金与之抗衡;其次, 在进行并购交易时,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多少怀有敌对情绪, 目标公司很可能会进行反收购布防, 而现金并购可以隐藏并购公司的准备工作,使对手措手不及。2.现金并购方式估价简单 可以减少并购公司的决策时间, 避免错过最佳并购时机。商场如战场, 形势是千变万化的。较为简单的估价为投资者节约了极为宝贵的决策时间,这样在有别的投资者采用非现金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3.现金并购方式可确保并购公司控制权固化。 一旦目标公司收到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 就失去了对原公司的任何利益。对于并购方而言, 用现金收购公司, 现有的股东权益不会因此被“淡化”, 也不会导致股权稀释和控制权转移。 4.现金是一种支付价值稳定的支付工具 现金不存在流动性变化或变现问题,目标公司的股东所获取的支付价值是确定的。这一方面利于这些股东们权衡利弊尽快促成交易完成;另一方面, 股东们也不必承受因证券支付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往往影响到目标公司股东们接受并购交易的意愿和积极性。 (二)采用现金并购的不足之处 1.因为它要求并购方必须在确定的日期支付相当大数量的货币,这就受到公司本身现金结余的制约。从历年的并购发展来看,用现金收购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交易金额是在不断地提高,企业为了并购, 其即时付现的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于并购公司在市场结构中占据的地位不同, 获现能力差异较大, 交易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家拥有十几亿获现能力的企业如果去并购一家仅有几千万获现能力的企业, 这家企业的并购, 钱就花得很不值, 也就是资金的资本化的能力差。 3.在跨国并购中, 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意味着并购方面临着货币的可兑换性风险以及汇率风险。跨国并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也必然影响到并购的金融成本。现在的跨国并购额度少则十几亿美元, 多的则高达几百亿美元, 在现金交易前的汇率的波动都将对出资方带来影响, 如果汇率的巨大变动使出资方的成本大大提高, 出资方的相应年度的预期利润也将大大下降。

企业并购中的长期价值创造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企业并购中价值创造研究回顾 (2) 二、并购企业长期价值创造的源泉——动态能力观的持续竞争优势 (3) 三、知识协同与并购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 (4) (一)知识协同的提出和发展 (4) (二)企业并购:通过知识协同创新能力——实现价值创造 (5) (三)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知识协同过程 (7)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企业并购中的长期价值创造研究 【摘要】 企业的并购重组不仅要追求短期财务价值的实现,还应追求长期战略价值的的创造。本文在回顾并购企业现有价值创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并购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表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协同形成或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在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长期的价值创造。 【关键词】并购重组价值创造协同动态能力 前言 关于“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从Jensen和Ruback(1983)的开创性研究开始,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争论和研究。近三十年中,大量实证研究通过财务指标证实了并购重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可能和潜力,但具体到每一笔交易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怎样通过并购重组创造价值”成为并购重组研究中更为现实的课题。现有的有关并购创造价值的研究过多地关注于企业短期的财务价值和市场表现,忽视了对企业并购后长期价值创造研究。但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前沿》中所告诫的,“公司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否则只是在财务上的操纵,这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所以,企业并购重组的成功取决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有效整合及其长期经营中持续价值创造的实现。 而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视角来看,长期持续的价值创造来源于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内外因素快速变化的超竞争环境中,动态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Eisenhardt, K. M. and Martin, 2000; Teece,D.J,G. Pisano and A. Shuen,1997)。且在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中,知识的相互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Zollo, M. and S, G. Winter, 2002)。现有的企业并购文献强调了企业知识对于有效管理并购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性(Haspeslagh, P. C., Jemison D. B. 1991),相关知识管理文献也认为,并购重组是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新知识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问题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问题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企业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对并购价格的确定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价格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 of Enterprise Amalgamation and Purchase ZHANG Chun-hong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Center,Harbin 15001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enterprise value on enterprise amalgamation and purchase,also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fix the price of amalgamation and purchase. Key Words:Enterprise amalgamation and purchase;price of amalgamation and purchase.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并购双方利益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问题。对目标企业的定价是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为基础的,所以并购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是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估价。 一、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的确认的一般有两种依据,一种是根据企业资产的价值

来评估;另一种是根据企业的赢利进行评价。前一种是用企业的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作为企业价值的标准,其评估的方法一般有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和市场价值法。后一种方法更多的考虑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利和每股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赢利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该企业价值的高低。其评估方法一般有现金流量贴现法和以收益为基础的市盈率法。 总的来看,各种方法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主要以资产重组的动机而定。比如重置成本法适用于并购者以获得资产为动机的并购行为,清算价值法适用于以出售资产为动机的企业。而且各种方法可以交叉使用,多方面评估。不过相比之下,根据企业资产的价值来评估的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和重置成本法不能从资产流动、产权流动的角度来认识资产或股权交易价值,只能得出企业资产的静态评估结果,往往忽视了企业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经营效率、资本市场动作等重要无形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根据企业的赢利水平进行评价的现金流量贴现法和以收益为基础的市盈率法以投资为出发点,着眼于未来收益,并在测算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科学方法,满足了资产重组中的“资产整体效应最优化”的要求。所以国际上较多地采用后者。而我国处于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采用前者的较多。 二、并购价格的确定 估价出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一般情况下不等于目标企业的收购价格,还要考虑预期并购后所产生的协同效应问题。

企业并购中的定价法则

企业并购中的定价法则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罗晓钟 如何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估值,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成败。一个企业的价值由许多因素决定。但归根结底,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大因素: 1.当前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状况; 2.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3.企业运营风险。 为什么同一企业的股票在不同的交易市场会有不同的价格,这主要是不同的资本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不同的资本市场有着迥异的利率水平,投资回报预期和资本供求关系。例如: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的“H”股价格比同一企业在国内上市的“A”股价格有70%折让,反映了两地不同的资本市场状况。即使在发达国家之间,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 了解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状况有助于企业分析对手的资本成本高低,从而制定合适的谈判策略,尤其是牵涉到中外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

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状况就能使中方处于主动状态,并赢取最大利益。 虽然资本市场状况之间的差异会影响企业价值的变动,但企业价值永远与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成正比,与企业运营风险成反比。这可以用简单的永续成长公式来描述: 其中P代表企业价值:NI代表企业净收入(盈利能力);r代表折现率(运营风险);g代表盈利成长率。 如果将上述公式稍加变通,我们可以得出: 其中P/B代表市净率;ROE代表净资产回报率。由此可以看出,市净率(P/B)是与企业净资产回报率(ROE)成正比,与折现率(r)成反比。这种关系已经在国际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印证。 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行业风险也不尽相同,其市场价值也很不一样。例如:高科技行业单位盈利的市场价值就会比传统行业高许多,体现了高科技行业高增长,高利润率的特征。 应该值得强调的是,企业兼并和收购要以优化资源为主要目标,即兼并能使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只顾资本市场的买与卖,游戏于资本运作的漩涡中。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一、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式数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使产业资本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由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从而实现产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历来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更多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并购其实是不成功的,并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行为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国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短,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且当前企业正处于旧体制未完全解体、新体制刚开始发生作用的特殊转轨时期,企业作为名义上的并购主体,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将并购动机和实际结果相比较,才能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而且作为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并购动机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并购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可以为用它们探索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途径提供思路。概括为以下动机:追求利润的动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这是其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兼并作为1种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它最初产生的动力就源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品产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兼并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受高额佣金的诱使,也在极力促使企业兼并的成功。因此,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动机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动机。企业兼并的另一动力来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这几乎是市场经济中1条铁的法则。尽管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最根本上讲,竞争还是单位成本的竞争。哪一厂商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当然,竞争的前提是其产品适销对路。以上两点仅仅是西方企业兼并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兼并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二、企业并购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兼并活动:(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企业发展动机;(4)市场份额效应;(5)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一)管理能力协同程度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当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剩余管理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剩余管理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业,那么就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篇一: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并购一直在金融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购的关键在于通过购买另 一家公司来增加股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增加是建立在协同作业之 上的,协同作业不但能增加效率而且能节约开支。但是协同作业是 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概念,它并不会在两家企业合并后自动 出现,只有在两家公司的业务在经济层面上完全融合才会使之有所 提升。但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无法改善企业 的经营状况,反而使其销售减少。 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并购的数量有 了很大的增长。作为公司重组的一种形式,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每天 都要安排并购,将两家不同的公司合并为一家更大的公司。 同时,全球跨国并购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1998年,跨国并购占 全球并购总量量的23%,到2007年已经上升45%。相对于国内并 购来说,跨国并购增加了额外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对并购产生 阻碍或促进的作用。例如,文化或地理上的差异会提高两家公司并 购的成本。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并购是否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等问题有所探究,并试图 比较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在最终效果上是否有着显著的差距。 二、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一)并购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众多对于并购的文献中,作者的意见大相径庭。 《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的统计数据表示,70%的并购案 例是失败的,因为它们无法完成并购的既定目标。agrawal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也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公 司在经历了并购之后五年内,无法向股东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 lev and mandelker 在1972的研究却表明,从长远效益看,经历过并购的企业普遍比未经历过并购的企业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并购能拉高公司股价,从而增加股东的财富(halpern ,1973)。

浅谈对企业并购的一点熟悉2.doc

浅谈对企业并购的一点熟悉(2) 如采用杠杆购买,现在的治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治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假如一个企业吞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本钱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了,获得特殊资产。如土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些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往往由于狭小的空间难以发展,而另一些经营不善、市场不景气的企业却占有较多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时优质企业就可通过并购劣质企业以获取其优越的土地资源。另外,并购还可能得到一些专门人才以及专用技术、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 3.形成新的竞争上风。并购计划的实施,使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治理和文化方面出现互补效应,有助于增强竞争实力,获取竞争上风。并购企业通过经营相关程度较低的不同行业可以分散风险,稳定收进来源,增强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当企业面临变化了的环境而调整战略时,并购可以使企业低本钱地迅速进进被并购企业所在的增长相对较快的行业,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现有的各种资源,从而保证企业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保持竞争上风。 4.取得上市资格。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可以取

得上市公司宝贵的“壳”资源。“借壳上市”不但可以迅速取得上市资格,进步企业着名度,而且通过上市公司注进优质资产以获取配股以及发行新股的资格,较为便利地通过证券市场召募资金,并节约上市用度。 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 企业合并必然要涉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题目。目前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购买法、权益结正当和新主体法。其中新主体法将企事业合并完全视同新设企业,因而要求将合并各方的资产与负债项目均调整为现行价格,目前仅在理论界偶有提及,在实践中应用很少。 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或几个企业的行为。 权益结正当又称联营法,该法将企业合并视为参与合并各方所有者权益的结合。 二者对经济、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企业合并本钱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无论是国内外,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均鼓励采用购买法。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权益结正当在一定范围存在仍有其公道性。首先,权益结正当操纵简便,会计处理相对简单,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其次,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确定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规定,购买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审计处于发展阶段,权益结正当以历史本钱为基础,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助于缓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

浅析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7723248.html, 浅析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作者:吴壮倩 来源:《北方经贸》2014年第08期 摘要: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企业间的并购来进行资本扩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整合效应与协同效应,达到盈利的目的。并购交易过程中伴随大量难以预测的风险,使得并购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并购风险进行初步地描述,并且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旨在能对并购决策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191-01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并购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一项经济活动,一直是企业快速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企业的并购问题。本文对并购的界定借鉴了《企业法》的规定:并购包含兼并与收购。企业并购是广义上的,即为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统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二、并购风险的种类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达不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由此给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是企业并购活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集合。企业并购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支付方式风险、整合风险等。 三、并购风险的几点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 1.注重尽职调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主购方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其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其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定价风险。做好尽职调查,详细了解目标企业和准确评估其价值的关键是聘请经验丰富、信誉高的中介机构。

浅谈企业并购_1

浅谈企业并购 企业的兼并与收购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富戏剧性、引人入胜之处,充满了利益角力与合纵的精彩故事,总是在无尽的传言和反复的拉锯之中,强烈地吸引着世人目光。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并购额在过去的五年里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勾画出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蓝图。在并购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采用的今天,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也显的越来越很重要。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目的。 所有的兼并和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无非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往细里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入新的行业。然而,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某些企业管理者力主兼并,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圆他的企业帝国梦;有些是企业管理者报酬、权利都与企业规模有关系,所以会盲

目追求企业扩张;或通过并够活动充分展现其运作天才和技能,以满足他们自负的动机;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防止被其他企业收购而先发制人,率先收购其他企业。作文/zuowen/ 在当今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常见的并购事例是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壳”就是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在证券市场大规模筹资的权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是一种“稀缺资源”。买壳上市说白了就是买蛋孵鸡。如一家非上市公司,收购某家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后,剥离原来的劣质资产,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最后使优质资产上市。而借壳上市,则是借船出海。如母公司没有上市,而子公司已经上市,于是木公司可以借助子公司的壳,注入资产达到上市的目的。无论借壳还是买壳,在手法上大同小异,都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牵着衣袖过河,通过上市公司,把自己领进市场。 三、企业并购的基本分类 1.按照并购双方产业、产品链的关系分类。企业并购按照并购双方产业、产品链的关系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1)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或者生产、经营同一产品情况下,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扩大实力的并购行为。比如,南方航空兼并中原航空,三九集团收购长征制药就属于横向并购。 (2)纵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的生产或者经营的产品或者所处的行业属于前后关联或者上下游关系情况下的并购行为。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用白亿元人民币收购各地的加油站、一汽集团收购橡胶公司、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doc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企业并购资源策略 摘要:近年采,在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文章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阐述了人力资源整合的原则,提出了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策略建议。 百度一下“联想并购IBM”出现约506,000多项相关结果,Google-下“国美并购永乐”出现约297,000多篇相关网页。自2004年l2月联想集团宣布并购IBMPC业务之后,自2005年7月国美宣布并购永乐之后,这些并购案的前景引来了诸多猜测,因为企业在完成资产并购后并不意味着并购已经结束,此后还将面临着漫长的整合时期,其中对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败。

一、全面认识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意和考虑更多的是诸如税负、股本、存货、机器设备、软资产、未充分估计的负债之类的因素,而人力资源整合却经常被掩饰或忽略。事实上,做为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的人力资源,对并购后生产效率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企业冲突及其影响 企业合并必然涉及到高层调整、组织结构改变、规章制度重新制定、定岗定编等变革,实质上是弱势文化去适应强势文化,或者是互相磨合出新的。不可否认的是在并购整合期必然会引起企业文化的冲突。美国国际学院商业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并购失败的五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不相容。可见,如果企业文化的融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将会导致整个并购整合过程的盲目性以及并购后期的兼容性下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隐形的企业文化会被忽略。缺乏文化整合作为并购方案实施的基础,整合执行的方式就缺少了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方向,虽然有整合的目的,但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变得无从下手,进而盲目的做出各种决策。同时,在表面整合完成后,企业文化没有兼容性,各种文化冲突会逐渐暴露出来,给企业的正常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事项,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目标企业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全部或部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并购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并购成功就是战略性成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巨大的; 反之, 并购失败就是战略性失败,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可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从而本文将在分析企业并购国内外相关理论及企业并购的分类、效益的基础上,企业盈余和市场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控股并购对并购方、目标公司价格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股票价格并购方目标公司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和理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企业共经过了六次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也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并购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可以从财务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内部化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对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他给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1)理论中的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

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摘要:并购让企业跳跃式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并购合同是防范并购风险的 重要机制,但学界业界对此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并购合同法律地位、并购合同风 险研究现状、现实和理论必要性几方面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并购合同;并购合同风险;研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21-01 引言 西方谚语说:“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但同时它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和埋藏祸 根之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动辄涉及巨额财产、员工补偿安置 等重大事项,成败受到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面临商业、财务、道德、法律等多种风险的并购活动,无一例外的以合同为保障。然而,合同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仅将并购活动置于合同框架之下是不够的,只有进一步 识别与防范并购中的合同风险,构筑起缜密牢固的防范机制,克服风险、扫除陷阱,才能保障权益,提高企业并购的实效。本文从并购合同法律地位,并购合同 风险研究现状,现实和理论必要性几方面浅议开展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1 并购合同的法律地位 “并购合同”是主并购方和目标企业之间为实现并购之目的,明确相互间权利 义务关系的协议,或曰以文字或语言自愿约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并购合同是并 购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体现,是并购双方在并购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并购合同也是防范各种已知和未知风险的重要保障及并购顺利完成的基础,依法 订立的并购合同受法律强制力的保障,并购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违约,违约方则将受到处罚;同时,并购合同也是处理并购纠纷时的主要依 据(书证)。 2 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现状 “并购合同风险”是指在企业并购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由于未知信息、当事 人道德等种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关事件发生,致使合并购合同安全性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学界业界对于并购领域风险的研究,多从宏观侧重经济的角度进行, 少有对并购合同风险进行研究的。我国企业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经历了从2006年 起的“散见”到2010年的“专题研究”的过程。截止目前,仍以散见为主(即将合同 风险作为法律风险的一部分进行研究)。2010年10月,陈忠谦(广州仲裁委员 会主任,法学博士)发表了题为《企业并购合同的风险防范》的专论,结合两个 实例研究了并购合同的法律风险,提出了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重要性。应该说这 一研究开创了我国企业并购合同风险研究新纪元。但正如陈博士自己所言,由于 篇幅有限,研究系统性不强。就目前的并于并购合同同险的研究而言,还没有一 例研究对并购合同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量、评价的。三、并购合同风险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1 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2.1.1 高居不下的并购失败率和若干并购“惨案”直指合同风险。我国企业无论 是在经营还是投资,普遍缺乏法律意识。表现在企业并购问题上就是重视经营风 险忽视并购合同风险,更缺乏防范之术。在依靠合同构建防范机制,保障权益, 减轻经济责任方面,还很滞后,导致了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安侯建业(KPMG)麦恳锡顾问公司(Mckinsey)、凯尼调查等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失败 率高达50%-80%。而我国,成功率则不到10%(麦恳锡2006调查统计)。2010

公司并购重组下的价值创造(下)

公司并购重组下的价值创造(下) 2019年06月26日 三、案例总结 (一)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上市 广发证券借壳上市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由于其自身历史发展中的污点和频繁的IPO暂停遭遇,使得其想到了这个途径来上市。选定S延边路作为壳公司与时任广发证券总裁的董正清有很大关系,也与两家公司背后的大股东吉林敖东的推手密不可分。 借壳方案:一是S延边路全部资产和负债定向回购并注销第一大股东吉林敖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二是S延边路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广发证券;三是S延边路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按1∶0.71的比例缩股;四是吸收合并完成后,S延边路更名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最终这场时间跨度超长的借壳上市在重重阻力下艰难完成,期间爆出的“董正清内幕交易案”、“广发证券股权纠纷案”给借壳上市带来了非常多负面的影响。 总结来说,借壳上市的具体方案涉及无数细节,比如非流通股的处理、壳公司的人员、资产、债务移交、借壳公司的资产、债务移交,如何完成管理人员、管理章程、注册地、公司名称的变更等,如何应对小股东、如何应对关联交易等,但这些都属于相对可控的,主要的问题还是以下几个: 1.达成借壳协议难,借壳上市之前寻找到合适的壳已经很不易,能够达成借壳协议更加不易。 2.政府干预难躲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过去都是通过额度制得到的,地方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壳资源,在借壳工程中需要做好政府的工作。 3.财务重组有风险,公司在买壳过程中可能会不慎陷入壳公司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中。 4.借壳成本难把控,借壳过程中难以做到消息保密,一旦发生消息泄露,借壳目标二级市场的价格就会扶摇直上,这无疑将加大买壳成本。 广发证券的情况属于第一个,但是他们利用壳公司与借壳公司关系密切,有幕后提手,以及壳公司S延边路控制权相对集中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博盈投资收购案例 博盈投资在本次收购交易中至少实现了三个价值提升: 1.低价买了斯太尔动力,往前两三年这个价格是不可想象的。 2.将斯太尔发动机国产化,市场打开之后,发动机制造成本将会从三万欧元降低到几千欧元,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其中有两个开发中的新技术也将是革命性的改变。 3.把这个项目推向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溢价,同时也向投资者分享价值。 不过,价值的实现最终取决于一个现实:斯太尔动力技术是否真的如其描述的那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以及其国产化的进程。斯太尔技术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重型卡车领域内的通用技术,至今依然在使用。 公告中斯太尔动力的计划于2013年3月量产的主力机型2.1升的M14发动机在国内同级别产品中并不算最为先进的,其在扭矩、推力等技术指标上,相比国内车企并不领先。 而曾使用斯太尔技术的潍柴动力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潍柴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行业内各家车企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公司,独立发动机公司推广起来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 博盈投资本次收购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其所采取的多种手段和方式实际上利用了监管的灰色地带或法规中尚未考虑到的不足之处,是擦边球行为。因此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进程,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对于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有重要意义。 该案例成功实施了,监管层默许这种做法不属于重大资产重组,但是却引起了投行界的质疑:连实际控制人都已经变更了的资产重组还不能算重大资产重组?那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障。因此后续能否沿革学习博盈投资的做法,证监会是否会出台相关的限制措施,监管方应该尽早给出明确的表态。 英达钢构投资的4亿元现金来源并没有披露,背后的资金提供者、实际控制人被隐瞒的可能性十分大,这也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认为这有悖于证监会的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宗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透明度,才能让市场形成有效监督。 (三)蓝色光标收购博杰广告 蓝色光标此次收购行动是其扩大自身经营业务,实现广告产业实力积累的重要行动。最终给蓝色光标带来的结果是很好的。本次收购案中有四处创新之处: 1.分步并购。蓝色光标首先以自有资金17820万元对博杰广告进行增资持有其11%的股份,拿出诚意满足交易对方的一定资金需求,进行初步绑定。 2.奖惩机制。交易方案中设计了对价调整的条款,即对本次交易定价根据盈利实现比例建立梯级对价调整安排。 3.避税安排。标的公司、融资平台博杰投资及为解除红筹架构设立的其他有限合伙企业,均设立于西藏山南区,系基于当地国地税部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考虑。基于当地15%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考虑。 4.相关承诺。为保证标的公司稳定运行,与相关人员就任职期限承诺、不竞争承诺、兼业禁止承诺进行约定,同时对员工作出股权激励安排。 (四)蓝色光标股票激励计划

战略性并购与财务性并购价值创造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战略性并购与财务性并购价值创造比较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国内外各种企业利用并购手段来实现资本扩张、资源重新配置等目的,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一般认为,企业并购按并购动机、支付手段和业务相关程度可以分为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本文试图对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的价值创造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哪种并购形式能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创造更大价值,从而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并购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样本采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类不同的10家上市公司,运用2005年至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并购形式研究 田美荣(2002)将战略性并购与财务性并购是否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划分。战略性并购是指企业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具体的并购行为,实现企业在经营领域和经营地域扩张的目标。而财务性并购并非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而是单纯从企业短期利润角度出发,利用并购市场上出现的机会,通过企业的买卖行为赚取差价的行为。 西方学者(Healy和Palepu,1997)划分战略性并购与财务性并购主要依据是收购动机、支付手段和业务相关程度这三个标准:(1)战略性并购:善意并购;采用股票支付方式;并购双方业务重叠。(2)财务性并购:敌意并购;主要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并购双方业务不相关。 学术界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有金融经济学派、战略管理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和过程导向学派(Julian Birkinshaw,Henrik Bresman,Lars Harkanson.2000)。这些流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企业并购活动的规律和特质,其中金融经济学派不涉及将并购企业整合为一体而探讨了直接谋求公司价值增值,称其为财务并购。战略管理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和过程导向学派则探讨了以整合各个并购企业于一体为前提来谋求企业价值增值的活动,称之为战略并购。 财务并购特征研究,彭娟(2007)根据几种并购的定义进行归纳后,得出以下三个关键要素:(1)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2)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非价值转移的过程。

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财务的可持续增长.doc

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财务的可持续增 长- “ 关键词:财务可持续增长并购风险资本决策现金流 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扩张,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但并购也可能带来企业增长速度过快,价值降低,现金短缺,财务风险增加等后果,基于此本文拟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财务可持续增长相关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m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可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根据前述可持续增长的含义,我们不妨作如下具体假设: (1)公司资产随销售成正比例增 (2)净利润与销售额之比是一个常数 (3)公司股利政策既定 (4)资本结构既定 (5)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股数不变 那么,可持续增长率(SGR)=(不发行新股条件下)股东权益增长率=留存收益瑚初股东权益=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一留存收益)z(留存收益瑚末股东权益)l一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净利/期末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H 1一(净利/期末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 [(P×A×T)XRJ-q1一(pxAxT)×R]=ROExI(1一ROExR) 其中:P销售净利率;A资产周转率;T期末权益乘数;R

留存收益率;ROE=PxAxT权益净利率上式清晰反映出可持续增长率与公司经营效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政策(留存收益、权益乘数)之间的依存关系可持续增长是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增长。企业自身积聚资金的能力成为支持可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从可持续增长模型和理论可知,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是经营效率,其动力来自于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和现金流量,财务政策的选择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取决于经营效率 二、基于财务增长理论的并购风险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从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投资效应风险 资本投资效应的风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投资成本风险,主要指并购成本,其中并购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对目标企业的估价问题;二是并购后并购企业的经营效率问题。 1.并购估价风险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从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并购估

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理论梳理

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理论梳理 提要当前,财务学界对于并购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企业并购后的绩效。本文主要是对并购绩效理论和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关键词:财务学;并购绩效;并购动因 一、并购绩效的界定 对于公司并购绩效的界定,毛道维等认为,并购绩效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后是否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应、管理的协同效应,突出企业的主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彭志刚等认为,企业的并购绩效可以分三个层次解读,即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宏观层次主要分析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否有利于国有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而盘活国有资产。中观层次主要分析上市企业的并购活动对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影响和证券市场对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影响两方面。微观层次主要分析上市企业从事并购活动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例如企业主营业务的扩张、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优化升级、管理机制的转变及经营能力的提升等。李志学认为,企业的并购绩效应该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同时还应该包括“效率”、“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是指“是否正确做了事”,并购是否如预期那样产生了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效益是指“是否做了正确的事”,即并购是否能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笔者认为,并购产生的“效益”其实是企业通过并购后导致企业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各项“效率”的提升而获取的。所以,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先产生“效率”进而获得“效益”。笔者认为,企业并购最终的目的是获取效益,而且并购产生的“效率”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释放期”。因而从事并购研究更应关注并购中长期的“效益”变化。 二、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动因是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起点,并购绩效是企业并购活动的结果。研究并购绩效必须对于企业的并购动机有较为透彻的掌握。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起到主要决策作用的是并购方的控股股东或者是企业的“内部人”——管理层。本文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角度对传统的并购动因进行梳理总结,再对当前我国并购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动机进行分析。 (一)控股股东并购的理论动因 1、效率理论。效率理论被认为是西方理论界对于并购动因的主流理论观点。它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企业间并购行为,认为并购能够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率,继而实现潜在的社会效益,是由于并购能够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主流的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将其过剩的管理资源转移到管理效率较低的被并购企业,通过后者管理效率的提高获取正效应——管理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更重要的是实现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降低整体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经营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