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十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利用透明薄膜上下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入射光的振幅将分解成有一定光程差的几部分。若两束反射光在相遇时的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则同一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这就是所谓的等厚干涉。

牛顿为了研究薄膜颜色,曾经用凸透镜放在平面玻璃上的方法做实验。他仔细观察了白光在空气薄层上干涉时所产生的彩色条纹,从而首次认识了颜色和空气层厚度之间的关系。1675年,他在给皇家学会的论文里记述了这个被后人称为牛顿环的实验,但是牛顿在用光是微粒流的理论解释牛顿环时却遇到困难。19世纪初,托马斯.杨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牛顿环产生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钠光灯,测微目镜。

三、实验原理

1、牛顿环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为了研究薄膜的颜色,牛顿曾经仔细研究过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的实验装置。他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发现通过测量同心圆的半径就可算出凸透镜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对应位置空气层的厚度;对应于亮环的空气层厚度与1、3、5…成比例,对应于暗环的空气层厚度与0、2、4…成比例。但由于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而未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才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并参考牛顿的测量结果计算了不同颜色的光波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将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平晶)上构成的,如图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其干涉图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如图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称为等厚干涉。

2、牛顿环测薄透镜曲率半径的原理

如图所示。将一块曲率半径R比较大的平凸透镜AOB的凸面放置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CD上,两者之间便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O到边缘逐渐增加。当用单色

平行光从上面垂直照射时,从空气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光束1和光束2 之间便存在一定的光程差,两者在透镜凸面上的某点相遇产生干涉。空气层厚度相同处干涉情况相同,形成同一级干涉条纹,因此这种干涉现象是典型的等厚干涉。而空气层厚度相同的点的轨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干涉图样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同心圆环。这种圆环最早由牛顿发现,故称为牛顿环。

单色光的波长如果用λ表示,则空气层厚度

为h 处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δ(空气折射率近似为1)为

22

h λ

δ=+

式中的

2

λ

是由于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在界面反射时有一位相为π的突变引起的附加光程差,称为半波损失。

明条纹满足的条件为

22

h k λ

δλ=+

= (1,2,3,)k =⋅⋅⋅

暗条纹满足的条件为

2(21)

2

2

h k λ

λ

δ=+

=+ (0,1,2,3,)k =⋅⋅⋅

由图可知空气层厚度h ,干涉圆环的半径r 及透镜的曲率半径之间满足

222()R r R h =+-

化简后得到

因为 R >>h (R 为几米,h 为几分之一厘米),故二阶小量2

h 可以略去,所以有

2

2r h R

=

故对于第k 级暗环则有

22(21)222

k r h k R λ

λλ

δ=+=+=+

2k r kR λ= (0,1,2,3,)k =⋅⋅⋅

22

2r Rh h =-

2

k r R k λ

=

因此只要知道入射光的波长λ,并测得第k 级暗环的半径r k ,便可以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相反,当R 已知时,则可计算出入射光的波长λ。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观察牛顿环将会发现,牛顿环中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暗斑或亮斑。这是因为透镜和平板玻璃接触时,由于接触压力使玻璃发生弹性形变,因而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接触处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点,而是一个圆面。所以中心的干涉现象就不是一点,而是一个圆斑。从而使得圆心无法准确确定,圆环的半径不能精确测量。表面的形变会引起附加光程差,故圆心及其附近暗环的半径实际上不符合公式。另外平板玻璃上若有灰尘,接触处有间隙也会产生附加光程差,这时就不能确定第k 条.暗环便是第k 级.暗环。为了消除这两种情况引起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一般从离中心较远的某暗环开始,测出某两个暗环半径的平方差。

设r m 和r n 分别是第m 条和第n 条暗环的半径。由以上两种误差产生的附加厚度为a ,则由光程差满足暗条纹的条件得

2()(21)

2

2

h a k λ

λ

δ=±+

=+

2

h k a λ

=±, 而 2

2r h R = 22k r kR Ra λ=±

所以第m 条暗环的半径满足

2

2m r mR Ra λ=±

所以第n 条暗环的半径满足

22n r nR Ra λ=±

将以上两式相减可得两暗环半径的平方差

22()m n r r m n R λ-=-

可见两暗环半径的平方差22

m n r r -与附加度a 无关。

又因为暗环的圆心很难准确确定,所以暗环的直径代替得

224()m n D D m n R λ-=-

因此,透镜的曲率半径

22

4()m n

D D R m n λ

-=-

由此可见,要计算R ,只需测出级数相差(m-n )的两条暗环的直径D m 和D n 就可以了,而m 或n 的真正级数不必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起始点的误差。

另外,以上分析的是反射光的情况。若采用透射光干涉,就没有所谓的半波损失。因此产生暗条纹的条件是

22(21)2

r h k R λ

δ===+

22

k R

r kR λλ=+

同样可得

224()m n

D D R m n λ

-=-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图 实验装置

1、调整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钠光灯S 发出的单色钠光射到45度半反镜M 上,使一部分光经其反射后进入牛顿环,然后改变测微目镜的高低,调整半反镜M 的角度就可通过测微目镜看到清晰的牛顿环。

(1)借助室内的灯光,用眼睛观察牛顿环,看到一亮点位于镜框的中心,周围的干涉条纹呈圆环状。若亮点不在镜框中心,轻微旋动金属镜框上的三个调节螺丝,使环心面积最小,并稳定在镜框中心(注意不要将螺丝拧得太紧,以免干涉条纹变形,导致加大测量误差或光学玻璃破裂)。

(2)将牛顿环装置放置在光学平台上,且使牛顿环中心与钠光灯发光窗口高度大致相同。

(3)接通钠光灯电源使灯管预热,待钠光灯正常发光后,调节测微目镜高度(底座可升降),使45度半反镜正对钠灯窗口,并且大致等高。

(4)调节测微目镜,看清十字叉丝。轻微调整45度半反镜,使视场被钠黄光均匀照亮,且亮度达到最大,这时基本上满足入射光垂直透镜的要求。

(5)干涉条纹产生在空气薄层的上表面,因此应对上表面调焦,才能看到清晰的干涉图象。调节测微目镜与牛顿环装置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目镜中同时看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和牛顿环的像为止。并注意使两者之间无视差,即眼睛左右移动观察时两者无相对位移。

2、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特征

观察各级条纹的粗细是否相同?条纹间隔有无变化?并作出解释。观察牛顿环中心是暗斑还是亮斑?若是亮斑,如何解释?用擦镜纸仔细地将两个接触面擦干净,可使中心呈暗斑。

3、测量牛顿环直径,算出透镜曲率半径

(1)调节测微目镜,使十字叉丝的交点尽量位于水平线的中心。调节牛顿环装置的位置,尽量使十字叉丝的交点对准牛顿环中心。从而使待侧环的左右两侧都在测量范围之内。测量单过程中,应缓慢转动测微目镜的鼓轮,且只能单方向方向转动,中途不要反向。因为丝杆与螺母的螺纹间有空隙,称为螺距差。当反向旋转时,啮合过程中必须转过此间隙后分划板(叉丝)才能跟着螺旋移动,从而导致读数与实际移动距离不符而引起误差。这种误差称为空程误差(或回程差,螺距差)。这在精密测量中是不允许的,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若转过了的头,必须退回几圈,再沿原方向旋转推进。注意不得移出刻度尺所示的刻度范围,如已到达刻度尺一端,则不能再强行旋转鼓轮。在实验中暗环容易分辨,建议测暗环。靠近中心的环较粗,不易测准,尽量要测离中心比较远的环。

(2)转动测微目镜的测微鼓轮,使十字叉丝的竖线从中央缓慢地往某一方向(如向右)移动,同时读出移过去的暗环数(中央暗斑可当成k=0,四周暗环依次为k=1、2、3等)。移到大于20环时,反方向转动鼓轮,使十字叉丝的竖线反方向(如向左)移动,当十字叉丝的竖线与m=15环外侧相切时,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继续朝同方向转动鼓轮(使十字叉丝的竖线继续向左移动),依次测出m=14、13、12、11和n=10、9、8、7、6对应各级暗环右侧的位置。过了6环后继续转动鼓轮,并注意读出环数,直到十字叉丝的竖线回到牛顿环中心,核对该中心是否是k = 0。

(3)继续朝同方向转动鼓轮(中途切不可倒转),当十字叉丝的竖线经过中央暗斑而与另一边(左边)第6条暗环对准时,开始记录数据,同样依次测出n=6、7、8、9、10和

m=11、12、13、14、15对应各级暗环左侧的位置。特别注意从右侧20环移到左侧15环的过程中鼓轮均切不可倒转。然后再反向转动鼓轮,并读出反向移动时各暗环次序,并核对十字叉丝的竖线回到牛顿环中心时是否是k = 0。测量时,应使十字叉丝的竖线始终与环的同一侧相切,即如果在中心左边与环外切,则在右边应与环内切,以免环较粗时难以测准。

五、数据处理

1、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并处理。

2、计算薄凸透镜的的曲率半径

算出各级牛顿环直径平方值后,用逐差法处理所得数据,这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认真体会,熟练掌握。

求出D 2

m - D 2

n 的平均值(如果某组数据偏差较大,则应舍去,以免带来较大的误差),代入公式

22

4()m n

D D R m n λ

-=-

就可以算出薄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 。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测微目镜时,为避免引进螺距差,移测时必须向同一方向旋转,中途不可倒退。

2、调节牛顿环时,螺旋不可旋得过紧,以免接触压力过大引起透镜弹性形变。

3、读环数时要细心,不要将环的序数数错。

4、实验完毕应将牛顿环仪上的三个螺旋松开,以免牛顿环变形。

七、思考题

1、什么是牛顿环?牛顿环干涉条纹一定会成为圆环形状吗?观察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分

布特征并予以解释。用以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理论公式是什么?根据此式测量时,下列因素是否影响测量结果?

(1)牛顿环中央是一个斑而不是一个点。

(2)牛顿环中央是亮斑而不是暗斑。

(3)玻璃上有灰尘,接触处有间隙产生引起附加光程差,因而使数的条纹序数并非条纹的实际级次。

(4)测量时由于叉丝没有恰好沿直径移动,使得测量的不是牛顿环的直径而是弦长。

2、实验中为什么要测牛顿环直径,而不测其半径?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且采用多项逐差法处理数据?用算术平均法行吗?

4、实验中测微目镜测的是牛顿环本身的直径还是牛顿环放大像的直径?如果改变放大率,是否会影响测量结果?

5、为什么n的值要取得较大一点(至少大于等于5)?如果条纹清新范围大,m-n的值也应尽量取大一些呢?

6、透射光的牛顿环是如何形成的呢?如何观察?它与反射光的牛顿环在明暗上有何关系?为什么?

7、在实验中,假如平板玻璃上有微小的凸起,则凸起处空气层厚度减小,导致等厚干涉条纹发生畸变。试问这时的牛顿环(暗环)将局部内凹还是外凸?为什么?

8、如果给你一块平晶(平整度很高的光学平板玻璃),能否根据干涉条纹的特征检验出牛顿环装置中的两块玻璃中哪一块的表面是平面?哪一块的表面是球面?对于平板玻璃,哪一个表面光洁度高?对于球面,怎么判断是凸面还是凹面?

9、如果被测透镜是平凹透镜,能否根据本实验中的方法测定其凹面的曲率半径?推导出相应的公式并说明具体方法。

10、如果用白光照射,能否观察到牛顿环干涉条纹?此时的条纹将有何特征?

11、能否根据此实验原理测液体的折射率?如何测量?

附录一牛顿环仪

牛顿环仪是由曲率半径约为200~700厘米的待测平凸透镜L和磨光的平玻璃板P叠和装在金属框架F中构成,如附图所示。框架边上有三个螺旋H,用来调节L和P之间的接触,以改变干涉条纹的形状和位置。调节H时,螺旋不可旋得过紧,以免接触压力过大引起透镜弹性形变,甚至损坏透镜。

附图牛顿环装置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附数据处理)

007大学实验报告评分: 课程:学期:指导老师:007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习惯一个人007 实验3-11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移测显微镜使用,观察牛顿环的条纹特征。 2.利用等厚干涉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移测显微镜,低压钠灯 三.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以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上构成的,如图1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 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 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 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如图2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 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它属于等厚干涉。 由图1可见,如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与接触点O相距为r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其几

何关系式为: 由于R>>d,可以略去d 2 得 (3-11-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板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λ/2的附加程差,所以总程差为 产生暗环的条件是: 其中k=0,1,2,3,...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23-1)、(23-2)和(23-3)式可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 (3-11-2) 由(4)式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 已知,测出第m级的暗环半径rm ,即可得出平凸透镜 的曲率半径R;反之,如果R已知,测出r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 。但是 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 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中有了尘埃,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的几何中心。实际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距中心较远的两个暗环的半径rm 和rn 的平方差来计算曲率半径R。因为 rm 2 =mR rn 2 =nR (3-11-3) 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半径 R 为 λ )(42 2 n m D D R n m --= (3-11-4)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调整显微镜的十字叉丝与牛顿环中心大致重合。 2.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的交点移近某暗环,当竖直叉丝与条纹相切时(观察时要注意视 差),从测微鼓轮及主尺上读下其位置x。为了熟练操作和正确读数,在正式读数前 应反复练习几次,直到同一个方向每次移到该环时的读数都很接近为止。 3.在测量各干涉环的直经时,只可沿同一个方向旋转鼓轮,不能进进退退,以避免测微

实验十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十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利用透明薄膜上下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入射光的振幅将分解成有一定光程差的几部分。若两束反射光在相遇时的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则同一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这就是所谓的等厚干涉。 牛顿为了研究薄膜颜色,曾经用凸透镜放在平面玻璃上的方法做实验。他仔细观察了白光在空气薄层上干涉时所产生的彩色条纹,从而首次认识了颜色和空气层厚度之间的关系。1675年,他在给皇家学会的论文里记述了这个被后人称为牛顿环的实验,但是牛顿在用光是微粒流的理论解释牛顿环时却遇到困难。19世纪初,托马斯.杨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牛顿环产生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钠光灯,测微目镜。 三、实验原理 1、牛顿环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为了研究薄膜的颜色,牛顿曾经仔细研究过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的实验装置。他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发现通过测量同心圆的半径就可算出凸透镜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对应位置空气层的厚度;对应于亮环的空气层厚度与1、3、5…成比例,对应于暗环的空气层厚度与0、2、4…成比例。但由于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而未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才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并参考牛顿的测量结果计算了不同颜色的光波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将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平晶)上构成的,如图10.1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其干涉图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如图10.3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称为等厚干涉。 2、牛顿环测薄透镜曲率半径的原理 如图10.1所示。将一块曲率半径R比较大的平凸透镜AOB的凸面放置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CD上,两者之间便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O到边缘逐渐增加。当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牛顿环是牛顿在1675年所做的著名实验。牛顿环是等厚干 涉的一种,它在光学计量、基本物理量测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用牛顿环测定光波的波长、透镜曲率半径,用牛顿环来检验磨制透镜的质量等。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光的干涉原理的理解; 2、观察和研究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3、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读数显微镜、单色光源(钠灯)。 实验原理 图一牛顿环仪的结构

牛顿环仪是由待测平凸透镜L(曲率半径约为200—700 cm)和磨光的平玻璃板P叠合装在金属框架F中构成(图一),框架上有三个螺旋H,用以调节L和P之间的接触,改变干涉环纹的形状和位置。调节H时,螺旋不可旋的过紧,以免接触压力过大引起透镜弹性形变,甚至损坏透镜。 图二测量原理 如图二所示.将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光学平面玻璃上,在透镜和平面之间形成空气膜,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时,经空气膜层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在空气膜上表面出现一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O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环,称为牛顿环。

在图中,设r 为牛顿环某环的半径,e 为与该环对应的空气膜层的厚度。考虑到光在空气膜下表面反射的光,是从光疏介质(空气)入射到光密介质(玻璃),有半波损失,而在空气膜上表面反射的光,是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无半波损失。所以在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1) 在直角三角形AOC 中,有: 从而得: 考虑到e<

牛顿环法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牛顿环法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用牛顿环法测透镜曲率半径 姓名:王现宁学号:1308114064 同组人:莫彬彬 【实验目的】 1. 观察干涉现象。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3. 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钠灯,玻璃片(连支架),移测显微镜。 【预习要求】 1. 理解等厚干涉原理。 2. 熟悉调出、观察牛顿环的方法。 3. 制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步骤,列出记录表。 【实验原理】 一、牛顿环干涉现象 由光波的叠加原理可知,当两列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而相位差保持恒定的单色光叠加后,光的强度在叠加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有些地方呈现极大,另一些地方呈现极小,这种在叠加区出现的稳定强度分布现象称为光的干涉。要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应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光波称为相干光。获得相干光的办法往往是把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波振面法,一种是分振幅法。分波振面法是将同一波振面上的光波分离出两部分,同一波振面的各个部分有相同的相位,这些被分离出的部分波振面可作为初相相位相同的光源,这些光源的相位差是恒定的,因此在两束光叠加区可以产生干涉。双缝干涉、双棱镜干涉等属于此类。分振幅法是利用透明薄膜的两个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将入射光的振幅分割为两部分,这两束光叠加而产生干涉。劈尖、牛顿环的干涉等属于此类,下面介绍牛顿环的干涉原理。 如图1所示,将一块曲率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平面玻璃上,组成一个牛顿环装置,在透镜的凸面与平面玻璃片上表面间,构成了一个空气薄层,在以接触点O 为中心的任一圆周上的各点,薄空气层厚度都相等。因而,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的步骤详解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的步骤详解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光学实验方法,用于测量 透镜的曲率半径。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透镜的曲率半径,从而判 断透镜的性质和质量。下面将详细介绍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的 步骤。 实验器材准备: 1. 透镜:选择一块透明度较高的透镜,可以采用凸透镜或凹透镜; 2. 光源:使用一束平行光作为光源,可以采用白光或单色光; 3. 刻度尺:需要一把具有较高精度的刻度尺来测量光环的半径。 实验步骤: 1. 将透镜放置在一块光洁的平面上,确保透镜两表面都干净、光滑; 2. 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垂直照射于透镜表面; 3. 观察透镜与刻度尺之间的牛顿环现象,即在透镜与平面之间形成 一系列交替明暗相间的光环; 4. 使用刻度尺测量牛顿环的半径,将光环圆心处与刻度尺起始点对齐,然后测量光环最亮一侧至最暗一侧的距离,得到牛顿环的直径; 5.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多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6. 根据牛顿环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公式,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原理: 牛顿环是由透明物体与表面之间的干涉现象产生的。当平行光照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反射,一部分光线经过透射,形成反射光和透射光。当这两条光线再次相交时,由于光程差的存在,造成干涉现象,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环形条纹。 根据透镜的成像原理,牛顿环实验中的光环与透镜表面之间的距离与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关。根据波长、光环直径、透镜厚度等参数,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注意事项: 1. 透镜和刻度尺的表面应保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光源应调整到垂直方向,以尽量使光线均匀地照射到透镜表面; 3. 观察光环时,应选择较暗的实验室环境,以提高光环的清晰度; 4. 测量牛顿环直径时,应确保准确对齐光环圆心与刻度尺起始点; 5. 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总结: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牛顿环的直径,可以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透镜表面的清洁,并且进行多次实验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透镜的性质和质量,对光学实验有更全面的认识。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牛顿环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光学元件的曲率半径。其中牛顿环是一种在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的干涉花纹,其间隔与表面曲率密切相关。 实验原理 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地入射在镜面上时,光线经过反射后形成一系列同心圆环,这些圆环间距相等。这些环就是牛顿环,在光程差相同的地方形成了峰值和谷值的干涉条纹。其中,光程差是光从透镜表面反射或折射回来时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其差值。 当透镜置于平板玻璃上时,在透镜与玻璃之间形成了一层空气薄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明暗圆环。这里的光程差为2td,其中t是薄膜厚度,d是折射率。在物距远时,牛顿环的半径r与透镜的曲率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 (r + R)^2 = (r - R)^2 + 4Rt 由此可以得到,透镜的曲率半径可以通过测量牛顿环的半径r和薄膜厚度t对R的关系求得。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平放在平板玻璃上,滴入透明水滴使其均匀分散在透镜表面上。在镜片中央的光阑处放置一个光源(如准平行光),调整光源位置,使其垂直于透镜表面。 2.查找牛顿环并调整望远镜。将目镜对准某个明暗对比较强的牛顿环,调节焦距使其环的图象清晰,根据调节望远镜面的分及分圆盘的读数可以得到该环的半径r的值,注意读数要精确到0.1mm左右。 3.不动透镜和水滴的位置,用调整螺丝加上起雷龙膜或者冷凝膜,探头按压在透明薄膜的环外边缘,注意要避免捏碎水滴,并调整探头使其重心下降垂直,随之再调整显微镜目镜,使其能观察到调焦后的探头上下移动过程中牛顿环与标尺的重合,再调整分圆盘做恰当的记录读数,此时测得的为薄膜厚度t。 4.测量不同半径下的牛顿环半径值r,记录各自的图象及其读数,并计算相关数据,根据上述公式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注意点 1.注意调节光源位置,将光线尽量垂直于透镜表面,以得到清晰的牛顿环形。 2.要确保透明水滴均匀薄散在透镜表面上,不要有过多的液滴在透镜表面上。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预现象,了解干预条纹特点。 2.利用干预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 牛顿环条纹是等厚干预条纹。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22222)(k k k k d Rd d R R r -=--= 因为R>>d k 所以 k k Rd r 22= 〔1〕 由干预条件可知,当光程差 ⎪⎪⎩ ⎪⎪⎨⎧=+=+=∆==+=∆暗条纹明条纹 )0,1,2(k 2)12(22 )1,2,(k 22 λλλλk d k d k k 〔2〕 其干预条纹仅与空气层厚度有关,因此为等厚干预。由(1)式和(2)式可得暗条纹其环的半径 R k r k λ=2 (3) 由式(3)可知,假设入射光的波长λ,测出k 级干预环的半径r k ,就可计算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所以 λm D D R k m k 422-=+ (4) 只要测出D k 和D k+m ,知道级差m ,并光的波长λ,便可计算R 。 [实验仪器] 钠光灯,读数显微镜,牛顿环。 [实验内容] 1.将牛顿环置于读数显微镜载物合上,并调节物镜前反射玻璃片的角度,使显微镜的视场中充满亮光。 2.调节升降螺旋,使镜筒处于能使看到清晰干预条纹的位置,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干预环中心在视场中央。并观察牛顿环干预条纹的特点。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由于中心圆环较模糊,不易测准,所以中央几级暗环直径不要测,只须数出其圈数,转动测微鼓轮向右(或左)侧转动18条暗纹以上,再退回到第18条,并使

十字叉丝对准第18条暗纹中心,记下读数,再依次测第17条、第16条…至第3条暗纹中心,再移至左(或右)侧从第3条暗纹中心测至第18条暗纹中心,正式测试时测微鼓轮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只途不能进进退退,否那么会引起空回测量误差。 4.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第18圈对第8圈,第17圈对第7圈…。其级差m=10,用(4)式计算R 。 [实验数据处理] 在本实验中,由于在不同的环半径情况下测得的R 的值是非等精度的测量,故对各次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时,要计算总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个较复杂的问题。为了简化实验的计算,防止在复杂的推导计算中消耗过多时间,本实验中研究测量的不确定度时仅按等精度测量的情况估算〔22k m k D D -+〕的标准偏差,而忽略B 类不确定度的估算和在计算中因不等精度测量所带来的偏差。 表-4 =-+22k m k D D 36.668 mm 2 =-+)(22k m k D D S 0.385 mm 2 =-=+λm D D R k m k 422 1.556 m λ m D D S R S k m k 4)()(22-=+= 0.016 m =±=)(R S R R 1.556±0.016 m [实验分析] 1.在测量时,我们近似认为非等精度测量为等精度测量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另外暗条纹有一定的宽度,选取条纹中心也会带来误差。 2.测量时,假设使测微鼓轮向两个方向转动,会带来回程误差。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引言: 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元件之一,其曲率半径是描述透镜形状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牛顿环实验方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并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 实验装置和原理: 实验所需装置包括:白光源、凸透镜、平凸透镜、半透反射镜、目镜、显微镜、平行光筒等。实验原理基于牛顿环的干涉现象,通过观察干涉环的直径变化, 可以推导出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平凸透镜上,调整透镜使其与平凸透镜接触。 2. 将白光源照射到半透反射镜上,使光线通过透镜。 3. 在透镜的一侧放置目镜,调整目镜的位置使其与透镜的球心重合。 4. 通过显微镜观察透镜表面上的牛顿环,记录下不同环的直径。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首先,根据牛顿环的直径d 和透镜与目镜的距离D,可以得到透镜的半径R。然后,利用透镜公式1/f = (n-1)(1/R1 - 1/R2)计算出透镜的焦距f。最后,通过透镜公式f = R/2计算出透 镜的曲率半径R。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牛顿环的直径随着环数的增加而减小,这与理论预期相符。

根据牛顿环的干涉条件,可以推导出直径与环数的关系式d^2 = (2Rλ)/(m+1/2),其中d为直径,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λ为波长,m为环数。通过拟合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中,由于光线的折射、反射等因素,会引入一定的误差。此外,实验过 程中的仪器误差、人为误差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为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中 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同时,注意调整实验装置,使光线尽可能垂直 透镜表面,减小误差。 结论: 通过牛顿环测量法,我们成功测量了透镜的曲率半径,并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牛顿环实验方法的可靠性。本实验不仅 加深了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总结: 透镜的曲率半径是描述透镜形状的重要参数,通过牛顿环测量法可以较为准确 地测量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误差,进行多次测量 并取平均值,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还深入了解了透镜的光学性质。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特点。 2、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 牛顿环装置(其中透镜的曲率未知)、钠光灯(波长为589.3nm)、读数显微镜(附有反射镜)。 四、实验原理: 将一块曲率半径R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个光学平板玻璃上,使平凸透镜的球面AOB与平面玻璃CD面相切于O点,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所示,则在平凸透镜球面与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一个以接触点O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劈尖。当单色平行光束近乎垂直地向AB面入射时,一部分光束在AOB面上反射,一部分继续前进,到COD面上反射。这两束反射光在AOB面相遇,互相干涉,形成明暗条纹。由于AOB面是球面,与O点等距的各点对O点是对称的,因而上述明暗条纹排成如图所示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图样,在中心有一暗点(实际观察是一个圆斑),这些环纹称为牛顿环。

图(4)牛顿环装置图(5)牛顿环 根据理论计算可知,与k级条纹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 ,,,2e2 ,式中e为第k级条纹对应的空气膜的厚度,为半波损失。 2 ,由干涉条件可知,当时,干涉条纹为暗条纹。即 ,,,,?(21)(0,1,2,3,)kk2 解得 ,ek (2) ,2 O 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与接触点相距为处空气层的厚度为,由图4Rer 所示几何关系可得 222222RRerRReer,,,,,,,2 ,, 2Re,,由于,则可以略去。则 e 2r (3) e,2R k由式(2)和式(3)可得第级暗环的半径为 2 (4) rRekR,,2,k ,k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已知,只需测出第级暗环的半径,rk RR即可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反之,如果已知,测出后,就可计算出入rk

牛顿环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完整含数据

牛顿环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完整含数据 . 城市学院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用牛顿环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实验室号 实验成绩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2021 年4月13日 物理实验室制

. 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光的等厚干预及其应用。 2.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学会使用读数显微镜。 实验仪器 名称型号读数显微镜JCD3 低压钠光灯及电源GP20Na 牛顿环仪NTK 请认真填写

. 实验原理〔注意:原理图、测试公式〕 牛顿环 将一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玻璃透镜放在一平面玻璃的上面,那么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厚度随直径变化的空 气隙。空气隙的等厚干预条纹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 如下图,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 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 DCF之间,形 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 的上下外表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外表相遇而产生干预,干预后 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程差 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外表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外表反射时, 那么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2,所以 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2 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两个离中心较远的暗环,假定他们的级数为m和 n,测出它们的直径d m = 2r m,d n = 2r n,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