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第一章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第二章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第三章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承载着信息的渠道将有着各种各样特殊需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受众呈现出碎化图景。)

P69受众极化原因

受众极化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着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

原因: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有助于受众极化现象的出现。

受众碎化促使媒体怎样变革?

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P74用模型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传媒产品时的心理。

AB

CD

代价

(效用与代价组合)

(效用是对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抽象衡量。)

A:高效用,低代价:B:高效用,高代价;C:低效用,低代价;D:低效用,高代价。D是最不理想的组合情况,在D情况下,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消费。A是最理想的组合情

况,在A情况下,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消费。比较难抉择的是B与C的情况。在B与C情况下,消费者需要比较效用与代价之间的相对关系。如果文化传媒产品的效用大于代价,常倾向于选择消费;反之,则倾向于选择不消费。

P76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情况下递减什么情况下递增

边际效用指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

在一定时期内某消费者对某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总效用的增加总是依次减少的,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之,边际效用递增。

P78什么是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选择消费品组合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效用最大化--即消费者从消费者组物品与劳务中得到的总满足程度最大化。在预算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既定时,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

P85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技术(将投入变为产出的方法)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现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P89什么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P93如何用有效规模的临界点去衡量企业经济总收益的重要性(

举例)

(在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引起规模经济的因素与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同时存在,只不过在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之前,引起规模经济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规模经济作为显性特征表现出来。而在超过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后,引起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规模不经济作为显性特征表现出来。因此,对于媒体产业来讲,把握“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假使某电视台规模扩大了8%(即各种投入增加了8%),其产量亦增加了8%,此时电视台为有效规模,规模收益不变;若电视台规模扩大了5%,其产量因此增加了10%,此时电视台实现了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递增;当若电视台规模扩大了10%,而产量只增加了7%,此时电视台表现为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递减。因而,把握“有效规模”这一临界点有助于企业衡量总收益,取得收益递增,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规避规模不经济。

P93“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认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此致使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规模扩大了的媒介组织常需提拔一批人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任职,由于该原理的存在,他们实际并不能胜任新的岗位和管理一个更大的媒介。)P94文化折扣与文化相关性。

文化折扣,又称文化贴现,即在国际文化贸易中,会因为其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其他民族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损。语言是文化折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纳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者;国际联合生产;格式销售有助于扩大媒介内容的普适性,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

P97什么是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通过媒介向其他相关行业或不相关行业扩张,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或服务实现的。如果在同一媒介公司内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厂商分别进行生产时的总成本,就存在范围经济。

第五章

P123什么是均衡价格公式

交易达成时,卖方的供给量也就是买方的需求量,卖方的价格也等于买方的价格,此时对应的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当市场中商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将出现过剩;反之,当市场中商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将出现短缺。

P119决定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供给量取决于卖方对收益与成本的权衡。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有: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以及卖方数量。

P121什么是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亦可分为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单位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于1)和缺乏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小于1)三种情况。

P124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因其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供求关系。当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当品或服务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第六章

P139广告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广告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在此价格水平上,所有广告主都可以买到他想买的广告资源,所有媒体都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广告资源。因而,广告价格由广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同时还受政策的影响。

第七章

P163什么是补偿性工资?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案例题)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人们会特别偏爱某项工作,这种偏爱并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该工作可以给劳动者带来不是用货币度量的满足。

虽然到中央电视台打工的某些电视从业者工资收入比以前低,但仍愿意到央视实习,其中的原因便是补偿性工资。因为中央电视台在中国的独特地位让从地方(媒体)单位跳至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媒体从业者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比在地方台更多的便利,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谋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些可以补偿相对低的工资,所以,即使他们从中央电视台拿到的工资并不比原先所在单位多,也仍“阻”不住一波又一波地方媒体工作人员对央视的“偏好”。

一大批在南方各媒体打工的“流浪记者”之所以在待遇(包括工资、医疗、社保、住房及其他福利)不高的情况下仍愿意加入媒体劳动者大军,除可用职业精神解释外,还可用补偿工资解释。也就是说:“流浪记者”所得的包括工资在内的待遇不足以等价于其所付出的劳动,但他们可以从从事的这项工作所得的社会声望等收益中获得满足。

P165明星为什么可以取得高收入?

因为相对其他普遍工作而言,超级明星这一职业对人先天天见的要求如此苛刻(譬如漂亮),以至于有可能成为超级明星的人并不多。所以超级明星总是供不应求,甚至在某一点事,超级明星的供给达到极限,工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明星们拿到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经济租金。经济租金是从事某份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超过除此工作之外最好工作所得收入的部分。

然而供求关系只是解释了超级明星收入高的一般原因。除此之外,超级明星现象(极受关注、高收入等)还与传媒市场的两个特点密切相关:第一,传媒市场上每位消费者都希望消费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第二,传媒市场中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可以相对便宜的卖给消费者。

此外,传媒业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

第八章

P177市场结构分为哪几类每类市场结构各具什么样的特点

市场结构按照竞争减弱的次序,可以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种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性厂商生产同质化产品。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存在一个由市场供求力量确定的行业价格,这一价格是个体所难以左右的。此外,完全竞争不存在任何外力的控制,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没有进入障碍,从长期来看经济利润为零。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者生产差异化产品。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都因产品差异化而享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因而能够设置各自的价格。但是,这种价格的决定权是有限的,因为有很多竞争者在生产相近的替代品。此外,垄断竞争缺乏进入壁垒也就意味着新厂商的进入在长期内不会享有经济利润。

寡头:寡头垄断指的是几个通常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大厂商主导一个产业。进入壁垒使长期和短期实现经济利润成为可能。由于只存在几个大的生产商,一个企业的价格、产量和其他竞争性行为的变化会对其他企业产生显着影响。这迫使寡头在评估竞争对手的可能行动之后再进行决策。

垄断:垄断者是唯一的销售者,没有生产相近替代品的竞争性厂商。进入壁垒保护着垄断地位,使长期的经济利润成为可能。

第十章

P256什么是“价值链”

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他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波特指出企业要发展独特的竞争优势,要为其商品及服务创造更高附加价值,商业策略是解构企业的经营模式(流程),成为一系列的增值过程,而此一连串的增值流程,就是“价值链”。(所谓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为顾客所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

【在从原材料采购到转换为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且将产成品销售到用户的一整套生产营销活动中,所共同构成的功能性网状链条为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个产品、各个企业和各个不同的过程,都可以延伸构成产业链的一个类型。

从过程的角度,我们通常将媒介产业链划分为资源供应链、产品生产链、市场销售链和信息反馈链四部分,这包括了传媒产业从投入到产出再到价值实现的一个完整的商业循环过程。】

P263什么是“梅特卡夫法则”

梅特卡夫法则因以太网的发明者罗伯特·梅特卡夫而得名,指的是网络的价值与其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P266从铱星公司的失败谈技术进步的意义。(案例分析)

铱星公司失败的原因:

1.手机的发展大大削减了市场对铱星公司服务的需求。

2.铱星的技术限制和它的设计扼杀了它的前途。

3.一些技术上的缺陷也无法弥补,比如铱星传输的数据量有限。

4.铱星电话的外形设计也不利于它的推广。

5.铱星公司的市场定位错误。

无疑,铱星公司的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铱星系统的诸多竞争劣势,比如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难等,以及铱星公司的在营销推广方面的失误造成了铱星公司的失败。铱星计划的失败不仅仅是技术的失败,而且是一个建立在跨国家、跨组织、跨技术学科和跨产业的多个管理层面的、巨型的、复杂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失败;是创新过程中诸多不利的风险因素集合产生的结果。

今天,我们处在的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流。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尤其在不断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领域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由不同的企业、部门、人员合作(外包)已成为一种趋势,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确实值得企业深入地思考;创新产品的诞生也必须有研制、设计、生产、工艺、市场营销、、等多个部门和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才能成功,如何协调创新产品的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和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检验创新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市场,而不是其他。

P267间接网络外部性?

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某种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对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以及消费者效用可能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但却有着间接的影响,这时的市场中就产生了间接网络外部性,这种间接网络外部性又被称为“硬件/软件范式”。

P264试举例说明,如何衡量网络的价值。

信息集中用以衡量网络的价值。在网络经济中新增加一个网络信息源,也就是增加一个网络的节点,对于这个节点来说,其本身的成本并没有变化,但是这个节点的增加却增加了整个网络的价值。因为拥有者可以从更多的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信息。

比如:雅虎的出现提升了人们获得信息的质量,谷歌又开创了一个新的信息收集时代。国内的淘宝实现了同类商品的信息集中,让你从容的选择商品。所有这些网站真正产生价值的原因就是:信息的集中信息集中的价值就是让我们有限的生命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去了解我们的世界。

第十一章

P271什么是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指的是产业间的相对生产力决定国际的相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个产品时相关的机会成本较低,则称这个国家拥有的是该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这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绝对优势指的是如果一个国家能利用同样的资源,比其他国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个别产业生产力决定绝对优势,每个国家依照绝对优势来进行国际分工,从贸易中获得好处。

P280什么是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的含义是:在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中,会因为其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其他民族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损。文化折扣直接影响视听人的接受、产品市场效益的实现。文化折扣高的产品,难以提起视听人的兴趣。文化折扣低的产品,则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类产品相比具有哪些独特性?

构成因素有不可量化性。

属性有非实体性。

特征有可重复使用性。

文化产品具有市场性与非市场性。

文化产品的效用和价值难以确定。文化产品并不根据它的制作成本而应根据其需求导向来定价。

【文化产品贸易的显着特点:

(1)独特的渗透力和影响力;(2)与其他产业的交融性;(3)外部经济性;(4)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贸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一国国际贸易中的敏感地位和重要性。】

第十四章

P365迪士尼是如何通过品牌延伸的方式达成成功的(

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综合性娱乐巨头,迪士尼公司拥有众多子公司,并且其品牌已经延伸到很多方面:影视娱乐、主题乐园度假区、消费品、媒体网络和软件游戏。

迪士尼品牌成功延伸的原因:

(1)迪士尼“快乐”的品牌诉求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2)迪士尼“童话世界”的文化理念让消费这一产品成为一种个性和生活方式的体现。(3)迪士尼“三维娱乐”的产品细分使自己的产品在娱乐领域无所不在。【迪士尼不仅有音乐、动画、影视、表演、传媒,还有实体的空间即乐园,而它所有的娱乐角色又可以变成授权的各式各样的商品,有专门的“消费品部”,产品行销全世界。它既是商业中的娱乐,又是娱乐中的商业,在平面、立体、实体、虚拟等多重意义上同时存在。】

(4)迪士尼运用“捆绑式”的营销手段全面宣传自己的品牌。【迪士尼每次推出一部新片之前,整个集团上下一致全力配合宣传。此外,迪士尼还非常善于利用其它商家文化广告做宣传。例如与已有很强品牌影响力的麦当劳和可口可乐联合宣传。】

(5)迪士尼的目标群体以儿童为基点逐渐延伸,不论大人小孩。

(6)迪士尼在消费品领域主要通过“授权”的方式进行延伸,这样做既省事又省力。(迪士尼的主打品牌是影视娱乐,其在消费品领域的品牌延伸主要是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7)迪士尼的发行模式:轰炸式的宣传方式,全球化的发行网络以及连环套式的发行。(8)迪士尼本身已具备的品牌优势,加以卡通明星效应,以及沃尔特的天才构思和名人效应,吸引了大批受众,对品牌推介和延伸具有重要作用。

(9)善于创新,借助新兴媒体推介自己。

传媒经济学教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

1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业:姓名一、名词解释、信用媒介 论:1必须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学号:业务在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优先于资产业务,并且前者决定着后者。得分:、信用创造论:2能超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教师签名:所过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 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以,银行的资产业务优于负债业务并前者决定后者。3、有效需求: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是全体资本家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从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4、流动偏好: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5、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的以后,货币需求曲线就变成了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后人把这一直线部分称为“流动性陷阱。”6、管理货币:指由国家控制其发行条件的货币,或者准许这种货币兑现为商品货币,或者采取其他方法使其与某种客观标准相联系,以保持一定的价值。7、半通货膨胀: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凯恩斯称这种情况为“半通货膨胀”。、自然利率:8借货资本之需求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收益的利率。、货币需求:9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就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投机动机:10 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二、单选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1、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A B、货币的流通速度A、货币的数量 D、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C、存款通货的数量 B)问题为中心。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双解决(、价格 D 、就业C、货币B A、需求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媒介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合理配置的问题。 2 目标受众 媒介的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指的是媒介产品所对应的人口群体。他们属于某一相同特征或属性的群体,如男性、女性、24-40岁的男性、学生等等。 3 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频率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个收视点所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总收视点(GRP) 4 收视率 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电视节目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该时段收看电视总人数的百分比。 如:在晚8:20—9:00之间,全国收看电视的平均人数为5亿,而同一时间段收看中央1某节目A 的平均人数为500万,则此时间段节目A的收视率为1%。 传阅率:指的是印刷类媒体(报刊或杂志)平均每份有几人阅读过。例:传阅率为5,表示有五人阅读过(某报纸共卖出100万份,每名购买者阅读后又传给其他四人阅读,则传阅率为5)。 5 价格弹性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或者说,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幅度对自变量相对变动幅度所做出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商品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 如: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而高档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很大,降价促销策略较适合用于后者。 6 媒介效用 媒介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选择媒介商品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度量效用的方法: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示例:图中所示,随着媒介产品消费效用的增长(X轴),媒介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变化曲线] 7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或工厂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传媒经济学》期末考试题目A卷

《传媒经济学》 期末考试题(A)卷 2013年11月26日上午,交到动画学院319房间 电话: 一、概念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是文化折扣 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二.简答题 1、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传媒产品指的就是大众媒介所制造的能够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的信息或者是服务。传媒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同时还有公益属性。 媒介产品的经济属性指的是媒介产品是由商业性质的媒介公司制作出来的产品,其内容、刑事、数量以及买主(消费者)也都是由媒介公司所决定的。媒介产品的生产、销售为的是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不同于类似商业实体的媒介组织,它们生产媒介产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满意。有相当一部分传媒阻止其生产的动机在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类媒体便是我们常说的“公共服务”媒体,它的运营经费一般由社会基金或市政府提供,这就决定了由社会基金赞助的媒体一般都有较强的公益性,“急群众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而由政府或是正当提供资金的媒体一般较容易沦落为政府或政党的“喉舌”,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有关良好的社会秩序建构的民生问题上来。媒体的此类性质也就决定了传媒产品也具有公益属性。媒介的发展不能只靠市场,或是只靠政府。良好的媒介环境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所共同构建起来的。不论是媒介自身、政府或是公众个人都应当既尊重市场规律又急急地执行政府的媒介公共政策。辩证地看待媒介及媒介产品的属性对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媒介运作等环节是有着

传媒经济学作业

1.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的契合度? 答: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由于调查中存在的统计误差及被调查者不积极主动的配合调查会使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之间存在差异。 2.试分析受众碎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答:表现:以美国为例,电视网收视率下降;读报、听广播的平均时数缩短;在中国同样表现出碎化特征,因中国地域差异明显,受众碎化特征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原因:受众碎化收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影响: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3.受众极化指的是什么?哪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受众极化的特征? 答:极化是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者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 4.用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均衡量等概念与理论解释你观察到或亲历过 的某些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事例 答:效用是指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经济学认为,随着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会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却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学 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1)边缘学科的定义 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 种应用性新学科。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 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 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传媒经济学研究

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 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劳动与资本【圣才出品】

第七章劳动与资本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劳动需求 1.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 (1)劳动需求量 媒介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从媒介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决策中派生出来的需求。假定媒介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则其对劳动的需求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值等于

工资时的员工数量。在其他因素(如办公室大小、可用的机器设备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即所谓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与工资 图7-1中水平虚线为工资水平线。公司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雇用的员工数量应是工资水平线与边际产值线的交点A。当员工数量低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大于工资,边际利润为正,因此增加员工会增加利润。当员工数高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小于工资,边际利润为负,因此增加员工会减少利润。 图7-1边际产值与工资 (3)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而工资水平线则为劳动供给曲线。将此结论普遍化,便得到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见图7-2)。 图7-2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边际利润等于价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成本完全等于边际利润时的产量。由此可见,从劳动投入角度考虑的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从产出角度考虑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一致的。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劳动市场上就业方面利润最大化均衡与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均衡并不矛盾。 2.劳动需求变动 劳动需求曲线会随着一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影响劳动需求变动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价格(P)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当劳动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2)边际产量(MPL)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边际产量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如通过职业培训)。 (3)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的供给 对可以替代某种劳动的生产要素而言,该要素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减少。 3.劳动需求弹性 (1)劳动需求弹性的公式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本章主要是对传媒管理研究这一新兴学术领域,做了一个历史趋势的解释以及其发展模式的探究。 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地球村”的形成越来越紧密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扮演重要的传播沟通角色的传播媒介,对其的管理研究开始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1.首先要区别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五个特点: (1)传媒产品价值得易逝性;(2)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创造力;(3)组织结构;(4)传媒的社会角色(比如:意识形态性、影响力);(5)传统媒体间界限的模糊。 可以说,传媒管理正是一个全球现象,更是跨越了多学科多行业,简而言之,这不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科目,这反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传媒从业人员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知识。 2.管理学介绍 管理学这方面的知识,在这本书里十分重要。因为这本书不再是关注专业从业的中下层人员的知识点,更多是将传媒与管理结合,为中上层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 3.媒介管理:报纸管理、广播管理、电视与有线电视管理 有两点值得一提: (1)各个媒介的管理中,都提到了要与网络的结合,网络作为新媒体,今后必将是学者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2)电视管理主要的内容: 探讨经济与财务、节目制作与新闻、管理员工及互联网的商业运用等问题来理解电视管理决策制定。 4.媒体行业合并——媒介融合 文章中提到采用多种方法论来研究,进行不同层次分析(包括地方、全国和全球)。 5.全书指引性总结 (1)这一本适合管理层的书 (2)研究领域趋于复合,不可过分拘泥于传媒本身 6.为传媒管理研究设置议程——未来展望 其实“议程设置”对于学习新闻与传播的人并不陌生,简而言之就是对于未来这一学科方向做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向: (1)广泛性。不同分析层分析,兼顾宏观与全球意义,从高层到基层。 (2)理论与实践结合。 (3)关注媒介整合与融合。 (4)全面认知传媒在市场经济的生存。 (5)社会影响。 (6)传媒管理缺少基准性原则理论。 (7)多学科交叉互动。 (8)分享与讨论。 第二章: 本章主要回顾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独特的研究方法、检验手段以及研究重心的不断变化。 1.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金融压力如何影响各种传播活动、体系、组织和企业的学科,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第六章 广 告)【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生产可能性边界 (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 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

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 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其表达公式如下: 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 (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 1.生产者均衡

历年传媒经济学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2004年传媒经济学 专业一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社会雷达 2、新闻选择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4、信息过载 5、内容分析 6、一城一报 7、舆论三要素 8、循环模式 9、民主参与理论 10、“休眠效果” 二、简析题(50分) 1、试分析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2、简析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趋势与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50分) 1、有研究者发表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什么是媒体公信力?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公信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专业二传媒经济实务 一、名词解释(50分) 1、邮发合一 2、有效发行 3、分类广告 4、动众

5、制片人 二、简析题(50分) 1、试析“免费报纸”的盈利模式 2、案例分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基本任务规定:完全独立地负责新闻频道节目的播出和管理,并向其他频道提供部分新闻节目,试用组织理论分析某电台新闻中心组织结构图 三、论述(50分) 2005年传媒经济学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知情权 2、公共新闻 3、精确新闻报道 4、新闻手段 5、公共广播电视机制 6、媒介素养教育 7、便士报运动 8、抽样调查 9、客观性原则 10、信息沟 二、简答题(50分) 1、简析媒介的公共性。 2、请谈谈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媒介产业的意义。 三、论述题(50分,选做一题) 1、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大众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有哪些环节,怎样提升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 传媒经济与管理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第三章 受众——消费者选择)【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的定义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 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教授杰米出版的《广播产业经济学》,堪称最早的系统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学类著作。 ②第二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 这一时期广播依然处于黄金时代,电视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这种制度特性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其中对传媒关注最深的是英国人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60年代,传媒产业的主要类型都已分别在经济学中得到研究。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 这一阶段电视产业长足发展,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无线、有线和卫星电视交错发展,电视重度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报纸、广播、电影等其他媒介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传媒经济学独立成型。其标志是美国欧文、本·巴格迪坎、皮卡德等学者开始针对传媒经济学进行专门化研究。1989年,皮卡德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媒介经济学》教科书,标志着传媒经济学学科正式形成。 与此同时,法国、西班牙等国也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报刊和电视。 ④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

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啊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是并为成为主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新网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1)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网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 (2)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3)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3.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任何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核心经济问题是稀缺问题。在传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中的,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指的是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5.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6.公共产品,即同时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7.传媒影响力,“就是它作为咨询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影响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它能使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有效结合。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所以,利用传媒产业价值链是构造传媒影响力的一个思路。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到达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8.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①传媒经济在研究给定假设的特殊性上,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使传媒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核心差异凸显出来。 ②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须的游行的生产要素并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由于大量媒体内容以免费或负定价形式发行,并且有效可支配收入存在着提升的可能性,而作为同一个个体,其媒体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则面临着刚性约束,因此个体注意力的预算约束与优化配置是传媒经济的分析重点。 (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辅导,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招生量较少,招生数为9人,考研难度相对较高。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8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传媒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媒经济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怎么样? 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传媒经济学的就业方向如下: 传媒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相关领域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就业方向为:文化传媒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管理、研究、发型、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影视项目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影视制片人、发行人、策划人以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部门 三、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学费及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学费总额为3万元,学制为2年 传媒经济学专业方向以及个方向15年招生人数如下: 1、传媒产业管理(招收9人) 2、国际文化贸易(招收2人) 3、文化产业管理(招收2人) 4、影视项目管理(招收3人)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作业

1 亚马逊的“One-Click”功能 [问题] (1)亚马逊设计“One-Click”功能并进行注册,体现了什么样的营销观念? (2)为什麽说“对亚马逊来说,3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技术,还是技术”? 答:亚马逊经历了最初的火爆、中途的挫折和现在的稳定发展期。出色的经营策略无疑是帮助其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1)以顾客为中心。处处为顾客着想,这是亚马逊拥有无穷魅力。图书定购常规的方式是“五步走”:把选择的书放入购物篮、点购物篮、察看购物篮内商品、选择服务方式、提交订单。当读者在亚马逊上消费过一次后,亚马逊将提供一种更为健康的一点就通的“One-C lick”设计。用户只要在该网站买过一次物品,其通信地址和信用卡账号就会被安全地存储下来。再次购买时,顾客只要用鼠标点一下货物,网络系统就会帮你完成以后的所有手续。这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实用的功能。为了保有“One-Click”专属所用权,亚马逊于1999年9月成功申请了美国专利局的专利权保护,避免了竞争对手在网络图书销售领域对“One-Cli ck”功能的模仿。 (2)注重技术进步与革新。亚马逊总裁贝佐斯曾说过“技术使亚马逊在零售业出人头地”。传统的零售业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场所、场所,还是场所;而对亚马逊来说, 3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技术,还是技术。”这是亚马逊一贯的经营理念。亚马逊所有的特色服务都是通过应用新技术而产生的,并导致了传统零售业所设有的交互式服务效果,这技术使顾客在购物时更加方便,选择商品的范围更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技术交流的加强,现代社会中产品本身的差别正在日益缩小。为了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取代产品的中心地位,客户的需求是现代营销观念的核心。亚马逊的成功在于及时的将现代的营销观念运用于经营实践中。 首先,亚马逊处处以顾客为中心。网上购物贵在“快”,它开发的“One-Click”就是为了方便顾客网上购书而将图书定购常规的方式“五步走”改为一种更为健康的一点就通的“One-Click”设计。 其次,亚马逊将技术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亚马逊所有的特色服务都是通过应用新技术而产生的,这技术使顾客在购物时更加方便,选择商品的范围更广。亚马逊时时刻刻体现了“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2亚马逊差别定价试验 [问题] (1)试分析亚马逊差别定价试验失败的原因。 答:我们知道,亚马逊的管理层在投资人要求迅速实现赢利的压力下开始了这次有问题的差别定价试验,结果很快便以全面失败而告终,那么,亚马逊差别定价策略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们说,亚马逊这次差别定价试验从战略制定到具体实施都存在严重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战略制定方面 首先,亚马逊的差别定价策略同其一贯的价值主张相违背。在亚马逊公司的网页上,亚马逊明确表述了它的使命:要成为世界上最能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司。在差别定价试验前,亚马逊在顾客中有着很好的口碑,许多顾客想当然地认为亚马逊不仅提供最多的商品选择,还提供最好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亚马逊的定价试验彻底损害了它的形象,即使亚马逊为挽回影响进行了及时的危机公关,但亚马逊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永远不会象从前那样值得信赖了,至少,人们会觉得亚马逊是善变的,并且会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

传媒经济学

1-15章 1.传媒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念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2.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3.媒介受众有三个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和实际受众。 4.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5.需求可以分为个人层面需求与市场层面需求。 6.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一是广告。 7.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三种生产要素。 8.市场结构是根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考察的。 9.当政府规制的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10.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生产和运营的企业的集合。 11.文化折扣,指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不同文化市场上所遭受的减损。 12.传媒资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 13.传媒并购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包括交易式无形资产运营、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扩张式无形资本运营和投资式无形资本运营。 15.媒介产品的三要素为:载体、资讯和规则。 1-15章 1.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其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视角。 2.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 3.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4.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5.媒介产品市场中卖者改变产量的伸缩性和考场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媒介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6.“相对常数”理论认为广告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7.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传媒产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8.媒介产业中的大部分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9.公共物品有两大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0.媒介产业的融合由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等阶段构成。 11.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不同的要素禀赋。 12.传媒资本运营从形式和内容划分,可分为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以及无形资本运营。 13.传媒反并购可以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等。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是指传媒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使用进行运筹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 ————————————————————————————————日期: ?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播学书架上的,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由于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的市场失灵,而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经济现象和相应的经济规律,以及传媒各产业的基本情况,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感觉《理解》深入浅出,比起大部头经济学的著作要浅显,又充分体现着经济学的逻辑与理性。 虽然只有百来页,但是《理解》用相当清晰的思路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 该书前段主要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的“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实化至产业链的分析等?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电影业,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新媒体,包括新媒体的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所存在的疑惑(如p2p问题等);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的应对措施(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该书知识系统,叙述条理,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许多资料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较于国内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理解》更为切实,更让人容易理解。 《理解》清晰而详细地介绍了与传媒有关的主要经济学概念,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的需求为基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 相关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联系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论述了各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审视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传媒经济学考研专业指定选作

传媒经济学考研专业指定选作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指定选作2的考纲与喻国明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几乎完全相同,因此推荐喻国明老师的书。 指定选作3:(传媒教育专业) 老师明确表明,传媒教育的同学要多读教育学经典著作,多思考。死记硬背不如展现你深刻的思考和观点。因此这里推荐的书也相对多一些。但有的书,其核心思想在专1部分已经重点涉及,因此可以先重点复习没有涉及的部分。 (一)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 1.伊尼斯的传播偏向思想 2.麦克卢汉对媒介形式的认识 3.第二媒介时代的媒介与传播 基础阅读: 《传播的偏向》英尼斯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 (二)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 1.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2.苏格拉底式对话与孔子的师生对话 3.柏拉图洞穴假说及其教育学上的意义 4.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思想 基础阅读: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上、下)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扩展阅读: 《高等教育哲学通论》张楚廷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爱弥儿》卢梭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时间意识与教育之思:现象学态度与教育研究》杨旭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三)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 1.身体语言、言语与口耳相传媒介 2.印刷术之前的媒介 3.印刷媒介 4.电子媒介 5.数字化媒介 (四)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 1.口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 2.书面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 3.电子媒介中的人 4.数字化媒介中的人 5.媒介教育影响的冲突 基础阅读:《传播学总论》有相当一部分重合。教育的学生更多的是对媒介性质差异与教育的关系进行思考。据教育的学长说,这是专门的一门课,以课堂互动的形式进行探讨。更多的是开放的思考而不是封闭的答案。 扩展阅读: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认识传媒经济学 (1)概念:指媒介产业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 (2)研究对象:指那些提供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媒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 (3)研究内容:a)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类型2)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 退壁垒3)市场结构的测度 b)市场行为:1)竞争行为:a.价格行为 b.广告行为c.并购行 为2)协调行为:a.卡特尔 b.价格合谋 c.战 略联盟 c)市场绩效:1)传媒绩效的评价方法2)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 效率3)传媒产业与经济增长4)传媒产业的多 样性评价 (4)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规范研究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统计分析比较分析 5)博弈分析结构分析 (5)发展史: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a)给定假设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个人偏好” b)“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不同 (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a)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b)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序参数效应 (4)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构的核心与前提 (5)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a)提高受众媒介与日常生活的渗透时间 b)提升内容与广告的内在关联性 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 (1)受众描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2)受众行为的宏观特征:a)碎化1)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 2)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 3)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 b)极化 (3)手中选择的微观规律:a)消费还是不消费——效用与代价 b)多消费还是少消费——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 c)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 d)消费者剩余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情况下,企业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2)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3)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a)生产者均衡b)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c)媒介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