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理课堂

趣味地理课堂
趣味地理课堂

趣味地理课堂

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不偏?

一次我给学生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的地转偏向力问题。由于新教材已经对地转偏向力的成因不做要求。我只是按教材告诉大家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然后就准备按教材给大家讲长江三角洲变化的例子。这时候,一个同学举手提问:“我想知道为什么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我已经习惯了上课被学生的提问打断,因为我上课的规矩中就有一条:可以随时打断我讲课提问,只要跟本课有关。)我听到这个问题,知道不讲清楚地转偏向力的原因,他们不会放过我的。这个不难,我讲了十年了。我很快就按照以往的讲法,画了下面这幅图来说明问题:我熟练的用这个图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因为地球的自转导致左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很多同学边听边点头,有的甚至发出“哦,哦”的声音,好象恍然大悟一样。我正陶醉这精妙的讲解时,一个同学又举手了:“我觉得有问题,这种解释不科学!”。

我不以为然,挑衅性的反问到:“有什么问题?”

“这只是一个透视游戏而已,如果我换一种角度去看地球,它就是另一种情况了。”该同学好象特别自信。

“那你来给我们说说”我还是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他走上讲台,用粉笔模仿我上面那个图另外画了一个图如下:然后象一个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解释:“刚才老师上面画的图是站在赤道上空看的,所以从赤道平面看过去,可以把赤道画成一条直线,而其他的纬线就是弯曲的。”我坐在他的位子上,和其他的同学一起点头。

“我们当然也可以沿着40°N纬线所在平面看过去,那么40°N这条纬线就可以画成一条直线了,如我画的这个图,而其他的纬线,包括赤道也是弯曲的了哦,然后再按照老师前面分析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证明,此时在40°N 上沿东西方向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向,而赤道处却要偏了哦。。。。”

“这个......”我哑口无言。

地转偏向力我讲了10年了,以前用那个小本本老教材我就这样讲,从来没有遇到过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这次我卡壳了。

我把希望都寄托在群众身上了,于是我转身问同学们“他说的有道理吗?”

一个同学小心翼翼的说“有道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最后汇集成很大的声音“有道理!有道理!”。我知道这次我遇到高人了。幸好我当初定“地理课堂纪律”时还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可以随时打断我讲课提

问,只要跟本课有关;我如果能回答,马上回答,如果我答不上来,下课后我查了资料再回答。这时候,这条规矩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可是我下来查了好多资料,包括大学教材《地球概论》,也和好几个地理老师讨论了,也没有找到说服这位同学的办法。

这个同学在高二选择的是理科,可能也没有再纠缠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上大学了。但是这个问题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知道太阳日恒星日的另一种求法

那天我上课给学生讲解太阳日和恒星日,象往常一样,我在黑板上画了下面这个图来讲解24小时并不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我讲解到:“同学们注意观察此图。地球在一边自转一边公转,从图中A点运行到B点。这段时间对于地球上的P点而言,正好从今天的正午12点整,到第二天的正午12点整。这个过程花了多长时间?”

同学:24小时。

我:那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24小时,24小时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吗?

同学:不是

我:为什么不是?

同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地球并不是自转了360°。

我:哦。那是多转了,还是少转了?

同学:多转了,超过了360°。

我:很好,大家已经发现24小时并不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而应该比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略长点,那么我们怎么去测量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呢?教室突然变得安静了,大约过了30秒,教室里又开始吵闹起来,有了些想法的同学开始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中,10年来,我就是这样讲这个内容的,课堂也会按照我的设想向前推进。下面我该让大家交流一下,然后我就会在上面这幅图上画“一颗遥远的恒星”,开始讲解恒星日,最后告诉大家经过精确测量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但是这次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同学举手:“不用测量,可以直接算出地球的真正自转周期。”

“哦?是吗?说说你的想法”我不信,难道我又遇到高人了?

“因为地球绕太..太....太阳。。。。。所以可以计算出真正周期”可能是因为兴奋,也许是紧张,这个同学说起话来有点断续,甚至有点结巴了。我听了半天也没有听懂。

“不懂”我当着大家的面对他说了自己的实话。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这样,请你到讲台上来,对着图给我们详细解释你的想法,慢慢说哦。”

这位同学走上讲台,对着这幅图开始讲解起他的“奇思妙想”。

“地球从图中A点运行到B点,花费了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要365天,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0天,那么地球在图中从A到B的过程中,也就绕太阳转动了1/360圈,即1°,也就是图中∠α=1°,因为内错角相等,所以∠β=1°,也就是地球在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花费了24小时,自转了360+1°,因为∠β就是地球多转的度数。(我坐在他的座位上,看着他的分析调皮的补充了一句“我知道有一个运动品牌叫361°,今天通过你的分析,我知道该品牌的来历了。")那么要求地球自转360°所花的时间就可以用下面这个方程去解哦。假设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是x。

360°/361°=x/24小时

“我回过头来问同学们,他说的有道理吗?”

“有,有道理”

“好,大家拿出计算器,帮他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全班同学都兴奋起来,进行计算,很快结果出来了:23小时56分0.6秒

“哇,居然只和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差三秒多钟,你太厉害了!”我赞扬到。

“我这里是把地球公转周期近似的看成360天,如果用365

天进行计算,就更精确了!”这位同学好象对这点差距也不放过哦。

“厉害,厉害,这位同学甚至没有向天空瞥一眼,就发现了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我毫不吝啬的再次表扬。

全班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对这位同学表示祝贺和钦佩。这个时候,下课的铃声也响了,我的教学计划全让他给打乱了,只好下节课再介绍恒星日的精确测量方法了。。。。

原来这是是热赤道现象

一次在讲解洋流的时候,我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说道:“一般而言,从纬度较高的海区向纬度较低的海区流动的是寒流,反之为暖流”。

我继续讲课,我发现下面有两个同学一直在嘀嘀咕咕,就提醒他们道:“有什么问题吗?如果老师讲错了,可以大点声说嘛”。其实我只是礼貌的提醒他们不要在下面小声说话影响课堂纪律。

哪知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到:“是的,老师,你说错了!”啊?!他可真大胆,我反问到“老师哪里说错了?”

“你看书中图的这个位置”他举起书,指着书上的这幅图(见下面图中的画蓝色圈的位置)说到。“这里的洋流是从纬度较高的海区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海区,但是却是用红色箭头表示的暖流”他继续说到。

“这个。。。”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还好我反应快马上反问到:“你说呢?”(呵呵,我自己都觉得可笑,因为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以前没有注意这个地方)

“我哪知道?”他回答,全班哄堂大笑。

我有点紧张了,于是只好问题丢给大家:“大家说呢?”(呵呵,这是我惯用的伎俩)

过了一会,他的同桌站起来说:“我觉得关键看水温,而不是纬度高低,可能这个洋流出发地的水温比赤道还高,我以前好象在哪看到一个热赤道的概念,一时想不起来了,但是我觉得可能与热赤道有关。”

“很好,我们这个问题下课后好好查查资料。”我心中叹了口气,终于找到先脱身的理由。

下来后,我查了资料,这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热赤道在这个地方正好偏到北半球,也就是说,这里最热的海区在北半球,而不是在赤道处。我又长见识了。

我想起两个月前在北京参加“王树声先生从教55周年教育教学研讨会”时,王先生在讲话中总结对自己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时,其中就有“我的学生”。是呀,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但是只有我们建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到“教学相长”。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我从学生身上学到了许多。

潮汐问题比较复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难讲清楚,这里

我整理了我的一种讲法,以前曾发到论坛,今天转到博客哦。

管他中学有不有必要讲清楚潮汐,先贴出来,对老师说知道的多,总比知道的少好。我来分步详细讲解。要用物理知识哦。呵呵。潮汐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应该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的引力差导致的。在分析潮汐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地球当做质点来看,而是有一定体积的球体。地球不同位置由于离太阳远近关系不同,所以不同位置所受的引力方向和大小都不同。如图,黑色箭头表示地球表面任何两点A、B以及地球中心0点单位质量物质所受的太阳引力。大家注意这里三个力大小不同,B点的引力大些,所以我稍微画长了点,A 点引力小,所以我画得短点。(下图)但是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必须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我们姑且把地球公转轨道看成是正圆),但是并不是每个点都绕太阳中心做圆周运动,如果考虑地球是有体积的球体,那么实际上:A、B两点是分别绕A′、B′做圆周运动。因此我们就可以分别画出其引力(黑色箭头)的一个分力作为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红色箭头)。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必须以同样的角速度绕太阳运动,如果哪个点速度慢点,或者快点,那么这个点必将从地球上撕裂出去。根据向心力公式:

F=mω2r

F 向心力

m 物体质量

ω角速度

r 圆周运动半径(这里就是到太阳的距离哦)

可见,我们这里的A、B两点都是取的单位质量(比如都是1千克物质),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也相等,因此谁离太阳近,谁的向心力就会小点。

因此这里A点向心力大、B点的小,图中红色箭头。而这个红色箭头所表示的向心力,其实是黑色箭头所表示的引力的一个分力,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就可以把另外一个分力(蓝色箭头)画出来,另外这个力就是导致潮水运动的引潮力。这样就容易发现,不仅面对太阳的一面会涨潮,背对太阳的一面也会同时涨潮。如果把月球加进来考虑,分析方法一样哦。因此在正月初一和十五都会形成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潮力的叠加,而形成大潮。

用伏击鬼子游戏讲地形地势知识

高二文科班近日正在从基础的地理开始讲起,什么经纬线、经纬度呀,然后就是地图、等高线。昨天刚讲完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坡、缓坡。今日一进课堂就开始“忽悠”了:我: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一个“伏击鬼子”的游戏哦。

学生一脸茫然,又不知道我今天卖什么药。

我唰唰唰几下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了下面这个等高线图我开

始讲故事了:八路军得到情报,鬼子要进村扫荡,必经某条小路(图中粗线),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准备在小路附近伏击鬼子,请问我们埋伏在图中的A、B、C三点中的哪点进行伏击最好呢?

学生胃口马上调起来了,热烈讨论中。

学生甲:埋伏在A、B两点比较好,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利于发起冲锋。

学生乙:老师,可以滚石头和圆木吗?

(一片混乱中...)

看来不引导一下思路,他们下一步就可能考虑如何埋地雷了。

我:我们关键要看看这三个点能否用枪瞄准公路上的目标,而且还要便于撤退。

学生听我这么一说反而沉默了。

看来这个问题确实难度大了点(他们还没有学习剖面图的画法),还是先用课件演示一下凸坡和凹坡,我打开课件《等高线》,让他们比较一下课件中凸坡凹坡处等高线的差异。讨论又开始了,过了一会,一个学生似乎发现了什么。举手要求发言:凸坡处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由疏变密,凹坡处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由密变疏。

(几个学生象小鸡琢米一样点头表示认同)

我:然后大家看我们到底在哪里搞伏击呢?

问题简单了,很多人齐声叫起来:A点。

看来没有问题了,我又说:那C点呢?

学生:那万一子弹打完了,怎么撤退呀,往后撤就是往山上跑,肯定暴露目标,很容易遭到鬼子的射击。

我:恩,很好哦。今天我们比较的就是如何在等高线上区别凹坡和凸坡。当然我们要

正确分析哪个点可以伏击鬼子,还是要学会做该地形剖面图哦,下面我们学习如何画地形剖面图。。。。(继续忽悠,呵呵)别开生面的等高线图

刚讲完等高线的判读,什么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的判读还是让很多学生头晕,今天早晨我走进教室,伸出我的手,让他们看看,只听见一片“哦。。。。”的恍然大悟的叫声。手上画的什么呢?见下图。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是不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考试的时候使用被抓住了,别说是我说的哦。呵呵画马讲鞍部(钢笔手绘鞍部图)

在介绍等高线图中的鞍部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说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是不够的。我在教学想让学生理解鞍部是"两边高中间低,两边低中间高"的部位。怎么说明这个问题呢?我对学生说鞍部这个名称来源于"马鞍",于是我黑板上画了

下面两个角度的马,让学生理解"两边高中间低,两边低中间高

".

(这两幅图是用鼠标在电脑中绘制的)

天空应当是红色的?

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其中就将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的散射,于是又“忽悠”上了哦!

我:由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众多学生在不停的点头,好象都明白了。

我:真的都明白了?

同学们象小鸡啄米一样,不住的点头。

我:我说什么你们都信呀?可是我却不明白,为什么蓝紫色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晴朗的天空就呈蔚蓝色呢?我觉得应该呈红色。

学生:啊?(大家一脸疑惑,有的同学在偷偷笑,好象知道我又要开始卖药了,呵呵)

我:你们不信,我能证明晴朗的天空应该为红色。(我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

我:请大家看图,(我在黑板上画了下面这幅图),大家看甲图,如果没有空气分子的散射,应该是来自太阳的白色光进入人的眼睛。如果有空气分子的散射,如乙图,那么白色光中的蓝紫色光被向四面八方散射,那么沿原来方向前

进的白色光中就缺少了蓝紫色光。难道缺乏蓝紫色光的白色光会呈现为蔚蓝色,我认为由于蓝紫色光的缺少,导致红色等暖色调的光比重增加,天空应该呈红色,或者橙色。学生:啊?

我甚至挑衅性的补充了一句:证明完毕!

学生开始躁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证明肯定是错的!”“哪有这么回事?”“晴朗的天空本来就是蔚蓝色嘛!”。。。。。

我看着下面的混乱,站在讲台上得意的笑,得意的笑,看你们今天怎么办,呵呵。

一片混乱之后,终于有人说话了。

学生:老师的说法只能证明看到的太阳是偏红色或者橙色,而我们看到的蔚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而不是太阳。可以用下面图来说明:

我:强!实在是强。。。。。后记:这个忽悠的“灵感”来源与我的一个学生。那还是七年前的事,当时我还是一个二类学校的地理老师,那时候的学生的基础当然没有我现在的学生好。当我正在讲“散射作用导致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时,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说到“我认为按老师的分析,天空应该是红色”。他说了自己的理由,我当时一下子确实无法回答他。由于问倒了老师,从此他对地理的兴趣很大了。呵

呵。因此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我们的学生,哪怕他成绩很差。理科班的讲"城市的起源"的课堂实录(有删节)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学生一阵哄堂大笑)

那时侯人们还是靠狩猎与采集勉强填饱肚子,打到兔子,吃兔子;打到野猪,吃野猪……,那个时候人们都没有挑食的坏毛病(眼睛环视全班,脸上一片坏笑)。

我们家可能最擅长打兔子,祖祖辈辈都是打兔子,随着打兔子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每天打回的兔子吃不完了,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剩余产品)对,于是我就产生了换换胃口的想法。于是我就会拧着两只兔子到部落的其他家庭去转转,看看谁家有吃不完的野猪肉,想换点野猪肉吃吃。有时候这种交换可能成功,有时候可能很难成功,也许我的邻居门恰巧也都只会打兔子。

为了提高这种交换的成功率,我们就约定……(我故意停顿三秒钟,眼睛再次环视全班,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很多人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我故意神秘语气的继续讲。)在每个月的月圆之夜,在部落边上的那颗大树下,把自己多余的猎物都带来。(学生们大笑起来)这样交换的成功率就会比以前要提高很多,但是,也有不凑巧的时候,某个月圆之夜,大家来到大树下,都一起打开自己的口袋,发现(停顿三秒)全是兔子。(全班狂笑)

这时候————站出一个人,大叫一声:“我就住在树下不

走了,你们把自己的猎物放在这里,在石头上刻下自己想换的猎物是什么。你们每天都可以把猎物送到我这里来,我帮你们交换。”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谁?(全班马上安静下来)这个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小卖部老板,世界上第一个商人,世界上第一个城里人啊!(全班狂笑)安静!安静!这是真的!城市的定义是什么?(大家都看着我)城市就是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这个再不打猎,再不从事农业活动,住在大树下面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是城里人,是什么?

好,我们总结一下: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正是因为打猎的技术创新才导致打的兔子吃不完,才会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才会产生交换的欲望。

2.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正是那个大叫一声的人,勇敢的选择了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当商品交换有偶然性发展为经常事性时,便在适于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大树下)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

(学生大笑,估计是笑我胡编)笑什么?笑什么?我可是按教材上讲的哦,请大家打开教材,看必修下第45页“城市的起源”。(大家翻书,发现果然我说的都是教材上的原话)

后面接着又忽悠了如何在河流交汇点、矿产资源丰富地、河流运输起止点、旅游风景区产生城市。

折断筷子与山的挤压断裂

实这一着我已经用了快十年了,屡试不爽,今天又用了一次,记在这里:进入教室,象变戏法式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筷子(图①)。(很多同学笑起来,知道我又要开始卖药了哦。呵呵)

我用手轻轻掰弯这只筷子(没有掰断哦,图②),然后问大家:“如果我用力把这只筷子掰断,请问是上面(A处)先断,还是下面(B处)先断?”

“上面先断,上面先断。”同学们好象对结果毫无争议。

“真的是上面先断开吗?”我继续问“会有意外吗?”。

“没有意外,肯定上面先断!”在大家的一片嘈杂的吵闹声中,我掰断了筷子。

“啪”的一声,筷子断了,大家同时发出一阵“噢”的叫声(图③)。

“果然是上面先断开。”我自言自语,学生发出一阵笑声(可能开始以为我会弄出什么特别的结果,原来又是忽悠)。

“为什么一定是上面先断开呢?为什么下面还连着

呢?”我继续问到。

教室安静了,看来一个简单的结果要说清楚原因还是有难度哦。

讨论开始慢慢热烈起来,但是没有谁有胆量站起来说。

“长跑的时候,你是愿意跑内圈,还是外圈?”我启发一下。“当然是内圈哦”学生答。

“为什么呢?”我继续问这样幼稚的问题。

“内圈短一些呀。”学生回答。

“那用这个想想筷子为什么上面先断开呢?”我继续问哦。

“刚才筷子弯曲的时候上部的纤维被拉长,纤维被拉断了,下面的没有哦。”学生答。

“对,筷子弯曲的时候,上部受张力作用,植物纤维被拉断了,下部受挤压力作用,没有断开哦。”我继续规范一下答案(想往我下面要讲的内容上靠哦)。学生点头同意我的分析。

“好,我们用这个筷子断开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岩层的弯曲哦。”我终于进入正题。

我在黑板上很快画了一个褶皱的图,然后让大家分析背斜和向斜。

当然很快就得出了“背斜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向斜受挤压力作用,岩石致密。”的结论。(如下图)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上个月到甘肃白银去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包括三个内容①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地球上的水体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②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③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影响)。经过思考决定这样忽悠:②①③。现在开始……

我走上讲台就卖傻:各位同学,不好意思,我来自武汉,来的时候太慌,忘记带教材了。呃。。。呃。。。(装出很紧张,很抱歉的样子,甚至有一点点结巴)真的不好意思,所以…非常抱歉,呃…呃…这样吧,今天我们就聊聊天吧,大家也把书收起来。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看来只要不上课,大家都是很高兴的,大家都把书收了起来。(其实这是我设的一个陷阱,因为书本上啥玩意都写得太清楚,图画得太好,看了书我都没法提问了)

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武汉,我叫××(同学们都笑起来),是真名哦。大家听说过武汉吗?”

“听说过!”同学们齐声答道。

“知道武汉有啥出名的吗?”我接着问。

“黄鹤楼。”“热干面。”……“美女”(有人开始趁乱捣乱了,嘿嘿)

“哈哈,甘肃美女也很多呀,嗯,大家说得都不错,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没有说哦,武汉地处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之处哦,知道吗?”我补充道。“知道,知道!”

我仰望天空,哦,不是,是仰望天花板,若有所思的说道:“甘肃好像就没有什么大河哦。”

“谁说的?黄河呀!黄河就经过咱白银附近。”学生们不服气(我要的就是这句话,哈哈,不出意料的掉入陷阱了,别着急,后面还有很多陷阱,步步惊心呀!。)

“黄河在白银附近?”我继续装傻(在黑板上写下“黄河”二字)。“哦,那它最终流到哪去了?”

“最后流到海洋去了呀!渤海。”学生继续说。我同时在黑板上写下“海洋”二字。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黄河一直这么流,怎么水总是流不干呢?”我继续装傻。

“天上会下雨呀!”学生可能也觉得我这些问题太幼稚,笑声一片的回答。

“那按你的说法,如果哪天不下雨,黄河水就干了?这几天没有下雨吧?黄河干了?”我继续问道。

咦,这下学生晕了,课堂更加吵闹了。喧哗之中有一个学生说话了:“还有山顶上冰雪融化的水呀!”

“山顶的冰雪哪来的?”我问。学生张嘴就答:“天上的降

水呀”。

“哦,是来自大气中的水汽。”(我得把大家的回答规范一下,我同时在黑板上写下“大气水”三字)继续刨根问底:“那大气中的水汽来自哪里呢?”

“地面蒸发的水呀!”

“不对呀!你们不是说降下的雨水进入黄河,通过黄河流到海洋去了吗?哪来的水蒸发的?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呀!”同学们一下被我看似幼稚的问题逗乐了。

“海洋蒸发的水进入大气,然后再形成降雨。”有一个学生说道。

“大气降水都进入了河流吗?”我问道。“不是,还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学生答道。(我在黑板上写下“地下水”三字)

我:“各位同学,我有些闹晕了,这样吧,大家用箭头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连起来,或者用图画的方式表达黄河、海洋、大气水、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马上都拿出了草稿纸,有连线的,有画图的。我一边在教室里转,一边看大家画。最后挑了三位有代表性的同学到黑板上画。这个部分真的出乎我们老师的意料,同学们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水循环的过程。原来大家那么有创造力,虽然画得和书上的图不同,但是大多正确的表达了这些水体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让大家给每一个箭头命名,大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25T11:41:50.19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作者:李翠华[导读] 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李翠华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开始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初中地理趣味化教学指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教学模式,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学生们能够发现的地理问题,并且认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地理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习有趣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研究地理有趣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初中地理; 教学应用; 一、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应用的价值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地理和生活的关联,选择趣味性较高的模式让学生们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去,感悟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应用能力把学生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作为一个地理教学的切入点,有助于学生握住地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地理教学素材,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进行真实性练习,更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们学习地理的效率和态度。学生还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地理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 (二)让学生感悟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地理是离我们最近的知识,我们随处都能看到它的踪影。地理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深入体会地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指引学生们建立地理学习目标,最终达到让学生们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从而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设计新导课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有趣味的导课能有效的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导课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通过提问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地理地貌时,可引用著名的风景名胜导入课题,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世界各地的地理地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到很多科目的知识。如果仅以课本知识为全部教学内容,则无法使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教学中教师应将分割的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生态环保建设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文明理念,初中物理、生物及化学课等学科都有涉及到环保内容的知识。地理教学中可利用生态环保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地理知识分析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原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应用初中时期是学生们建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将地理教育向有趣性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利于初中生们培养优良的地理学习习惯。(一)设计地理课堂游戏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仍处在较小的时期,天性爱动,因此在地理教学当中可利用地理游戏来引起学生们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类型的游戏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多种地理游戏,比如,中国地图拼图大赛等,可以是初中生们熟知的游戏或新型的游戏活动,通过组织游戏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使学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了解。通过参与地理游戏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游戏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把生活情景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例子都要利用地理解决。比如,某个学生要和家人一起去美国旅游,那么在这之前他们就要先了解美国和中国的时差,环境的差别,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安排时间和准备物品衣物等。这些例子都和初中生息息相关,也就可以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地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们观察的能力,比如,让初中生们观察地球仪,设计出某两个地点间最短的行程。地理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实用的问题,使其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1.构建初中地理教育类网站 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也逐渐成为各类教育的新平台,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网络成为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一些地理主题的网站,丰富教学内容。但建立地理主题网站应融入初中地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展现初中地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初中地理校园文化类、教育类等,加大初中地理教育的影响范围,用多种不同形式方法将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网络学习中。 2.丰富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平台要求地理网站内容要健康丰富,具有宽阔的知识面等,先进的网路技术为网站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要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丰富网站地理知识教学内容,加大引导初中生们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给初中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共鸣,将地理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加大初中地理教育的有效性。(四)提升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随笔(一) 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宣告旧教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走出旧教材的阴影。在备课时,看完新教材看旧教材,新旧教材轮番轰炸。一颗心亡命于新旧两条路上,太辛苦了! 问其故,方得之。新教材的文字说明部分太少了,讲课时无话可说,只得从旧教材中获得一点谈资。 新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构建理论。旧教材立足于教师的怎么教,新教材立足学生怎么学。新旧教材的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这种做法就是穿新鞋走旧路,无论你走得多么精彩,也走不出传统教育的天地。 既然素质教育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我们为何不把学生怎样配合教师活动想一想呢?一味的回头看旧教材能得到什么呢?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讲《海陆变迁》这节时,为了增加学生兴趣,把两张质地不同的白纸和有图案的纸,一张剪成非洲的形状,一张剪成南美洲的形状,拼合在一起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活跃,得到一个普遍的看法:这是一种巧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出结论是巧合就够了。然后把书中的三十三页撕下来,再从中间撕开。提问学生假如你没看见我从中间撕开,你凭什么能判断出这两张纸原本是一体的?有的学生说撕开的两部分图残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图画。这些都能说明撕开的两部分原来是一体的。接着让学生读活动中的图(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学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来是一体,后来由于地壳变迁而分离的观念。课后我曾比较一下,做过“一拼一撕”的班级的学生参与数远远大于没有做过的学生数。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斟酌的举措。 所以说,只有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有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自己在备课时觉得无味,在课堂上学生也一定厌烦,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学生能时入梦乡?为什么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的每一个细胞都亢奋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每个从教人员思考吗?

中国历史地理趣味题

中国历史地理趣味题 1.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于2002年12月3日在摩洛哥(国名)揭晓,上海市成功地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2.钱塘江潮是世界一大自然景观。观潮风俗自汉唐就有了。请问:去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3月,还是每年的9月?9月。 3.西双版纳有着秀丽怡人的风光。请问,西双版纳的意思是“美丽的小村”吗?不是。 4.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喜爱的吉祥数字也有不同。问:蒙古族的吉祥数字是“9”还是“10”?9。5.蛇岛是我国著名自然保护区,以毒蛇众多而出名。请问:蛇岛上的毒蛇主要是蝮蛇还是眼镜蛇?蝮蛇。6.遨游太空是勇敢者追逐的梦想。今天,人类已经将实现这一梦想的载人航天器送上了太空。请问,在航天界,人们联络呼叫时是先叫接收者的名字还是先叫发送者的名字?接收者。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请问,1996年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江西庐山还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 8.北京四合院多为南北走向,请问,它的大门一般是开在东南角还是西南角?东南角。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是天王星还是冥王星?冥王星。 10.全国许多地方正在清剿食人鲳,这是非曲直种生性凶残的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攻击人类的事件也有发生。请问,食人鲳的原产地是尼罗河还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 11.在游览名胜区刻写诸如“某某到此一游”的字属于不文明的行为。在清朝时,就有了这种风气,在游赏之处喜欢留诗刻字,请问这种风气是从雍正朝还是乾隆朝开始的?乾隆朝。 12.公元18世纪,庞贝古城被人们从千年堆积的火山灰下发掘了出来。当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后把这座城市埋葬了。请问,庞贝古城是在西西里岛吗?不是。 13.北京西客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吗?是。14.黄山云海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冬季或夏季?夏季。 15.长臂猿有尾巴吗?没有。16.河马善于游泳吗?不善于。 17.指出唯一一个工业用淡水超过农业用水的大洲。欧洲。 18.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山湖自然保护区。 19.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的唯一一个大陆的名称是南极大陆。 20.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笑话 1、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理课上。老师:“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 杰克:“联合国。” 2、地理考试:地理考试时,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当他爬到新加坡,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得他拔腿跑进名古屋,赶紧着澳门。 3、西北风:老师:“夏天刮东南风,冬天乱西北风,请记住。” 学生:“不对,我妈说跟我爸结了婚,一年四季都喝西北风。” 4、倾斜的地球仪:局长到某校视察,看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便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何倾斜二十三度半?” 学生甲非常惊恐:“不是我弄的。” 局长再问学生乙。学生乙答道:“我刚进来,怎么会知道。” 局长疑惑地问教师这是怎么回事。教师满怀歉意地说:“这不能怪他们,买来时就已经是这样子了。” 校长见局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趋前解释:“说来惭愧,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我们买的是地摊货。” 5、种族歧视:一个黑人小学生对他的白人同学说:“上帝一点儿也不公平!你们白人学生作弊真方便!” “何以见得?” “你们只要把答案抄在大腿上就行了,有一回我也照着干,结果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1.在教学设计上,以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反映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2. 在教学设计的项目上,重视了对课程的解读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确定了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 勇于开拓,大胆改革,转变学习方式,把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最为突出的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 4. 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探究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读图、识图,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从现象入手,以“质疑—激趣”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5.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通过视频、资料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创设学 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这堂课首尾呼应,问题设计得很巧妙,导入新课的时候,利用材料,提出问题,这样构成了一个悬念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凝聚。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地理图表的运用始终贯穿整个学习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开发学生的智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4.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依据课程标准将目标情境化,问题化,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多媒体辅助等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 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能将课后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当堂进行练习。 6. 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当前,地理教学中,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引起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作用,而不可能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难以使其迅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做出反应。 2.受诸多教学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地理教学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可是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所以在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往往在形式上追求花哨,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可是这个“活动”经常变成形式主义。有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本身学生自己就可以突破的,却要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所谓合作学习情境,那么就没有意义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有些问题恰恰是应该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开展讨论、交流的,可是为了赶时间又草草结束。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恰当有效的情境,且不可流于形式。 再如教学中易忽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等,使情境成了让课堂气氛看起来活跃的一种形势,完全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3.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对于要花大力气准备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常运用,对于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学生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具体的注意内容,可能表面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对教学不会起到预想的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

初中地理论文: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地理: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 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归纳成如下几类。 1.以“之最”来导入新课 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 2.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先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3.以读图提问来导入新课 此方法多用于讲述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 4.可以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述埃及地理时,可用“灰尘吹来”猜谜底“埃及”来导入新课。 二、趣味授课 1.生动的教学语言 (1)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地理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的地理课 堂活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当中,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去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 考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结合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情况,对如何进 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 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课堂;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实施 事实证明,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创设,对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中小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体现学生学习 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真正地学到知识。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的 开展,不仅满足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要求,还很好地适应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 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开始以抽 象思维为主,对很多东西都存在片面的的态度,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地 理教学的实效。但是想要把课堂活动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每一堂课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 把每一节课都设计得形象生动。下面是对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问题提出的一些 方法: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初中地理科目的重视度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地理科目在中学阶段只是一门副科 的存在,而且它在中考中的占分比例也不大,因此家长往往倾向于让他们的孩子花更多的精 力在语文数学等主课上面,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将地理当成不起眼的副科看待,导致目前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学校初中地理教师其实都是由一些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任的,他们并没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对待地理教学也是抱着完成任 务的态度,术业无专攻,他们的专业水平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常常感觉到教师 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致使地理教学质量止步不前。 课堂教学方式亟待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是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注重于完成他们的教,而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一味地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地 理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 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对所学的东西都会存在片面的认识,这个时候他们的抽象思维开 始走向成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喜欢动手操作。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的这种 心理特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在 学习“地球和地图仪”这一章节时,为了方便学生后期的地理学习,熟悉地图上地区分布和位 置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熟悉书本上的地图,然后自己亲手制作一张地图,可以 用不同的颜色或标志来区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及熟悉程度,对后面的地理学习 有极大的帮助。让学生亲自动手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 到的不仅仅是书面上的知识点,还积累了学习经验和动手能力,主动发现知识远比被动接受 知识有意义的多。 2.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增加地理课堂趣味有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复杂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活动情景如果通过简单的口头或者板书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体现,能够让学生得到更为真实的信息,使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更浓。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次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将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学重难点,充分采用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 1.恰当导入 新课引入通常可由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景及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图片观察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使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联系,有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2.精讲新知 教师在问题的引入之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一是内容要精炼,二是不要满堂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要讲的内容。学生通过看书或是合作学习可以弄清楚的知识,教师均可不讲。要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讨论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较抽象的知识要结合实际,在讲解中要恰当设计有质量的问题。 3.指导读图 通常每一堂课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地图和有关地理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的教学,又要重视读图填图、地图绘制、地理

观察、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的培养。做到“知能结合”、“讲练结合”。 4.教具运用 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恰当运用地图和直观教具,获得感性知识,加强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合理使用电教设备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5.总结归纳, 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学生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理清脉络,画龙点睛。要使学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识的实质与内涵。 6.板书设计 每节课均要有板书,力求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美观工整,体现重点与难点,要有恰当的板图等。 7. 巩固训练, 通常在新授课中安排两组相关练习,一组是教材中的课后复习题,另一组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对基本题型,归纳出解题思路、抓住解题要领、明确解题的思维方法,以点带面、总结规律,进而熟悉、掌握所学内容。 二、复习课 复习课是指新课进行到一定时段(节、章、单元)后,要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知识梳理与整合。 根据复习目标,合理设计复习提纲,可把有关知识点列出来,分清难点、重点、次重点,引领学生或是由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2.复习方法要得当 一般可采取归纳比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及差异,把知识点进行重组、归类,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还可用专题、归纳、总结性的方法。同时,应有适当的板书。

趣味地理故事

趣味地理故事六则 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认帐还会很有礼貌 到了澳大利亚才知道有袋子的鼠肉也很有味道; 到了德国才知道死板还有一套一套; 到了西班牙才知道被牛拱上天还能哈哈大笑; 到了奥地利才知道连乞丐都可以弹个小调;到了瑞士才知道开个银行帐户没有10万瑞士法郎会被嘲笑; 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可以不打草稿; 到了意大利才知道天天吃烤Pizza脸上都不会长疱; 到了俄罗斯才知道有这么大块地会有人吃不饱; 到了梵蒂冈才知道从其境内任何一个地方开一枪都会打到罗马的鸟; 到了古巴才知道雪茄有N种味道; 到了巴西才知道衣服穿得很少也不会害臊;到了智利才知道火车在境内拐个弯都很难办

到; 到了阿根廷才知道不懂足球会让人晕倒; 到了撒哈拉才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 联合国 爸爸:"你学过《世界地理》课了,你知道世界上哪几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吗?" 女儿:"知道,是联合国。" 地理课 老师问:"巴西在哪里?" 阿呆:"在地理课本五十一页。" 变成月牙时 一次,地理老师讲述月球上的情况。他说:"月亮大得很,上面十分宽敞,可以住几百万人。" 马克突然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老师问。 "我是想,当月球变成月牙时,住在上面的人有多拥挤啊! 日历不准 儿子告诉父亲:"您买的日历不准。"

爸爸说:"不会吧?" 儿子说:"日历上写十一月二十三日小雪,十二月七日大雪,可是这两天都没有下雪!" 某次月考试题 ..... 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 结果某张试卷上 ...... 中国的煤都是(黑的);中国的铁都是(硬的) 地理考试 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 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 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著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 屋, 赶紧关上澳门。 妈妈:你的地理是怎么考的,你说说看。

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摘要:现行的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提问有提问的技巧,对提问的技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导人的精彩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幽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还有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并且要不断完善的环节。 我们在一堂地理课中,有时你一抛出问题,学生就会你一句我一言地开始讲起来;有时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沉默了,出现了冷场;有时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也会让教师感觉很尴尬;还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这就变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堂灌。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你提出问题时,能积极地参与,并准确地作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在问题设计上多下点功夫!

从事地理教学十多年来,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会展开一些讨论,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问题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是关键。在接下来的地理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关注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设计。 对如何提高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我从以下几点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精练 学生的思维很开阔,班级60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案都不一样,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很正常,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时给予学生的信息太多,不同的学生所抓的关键词不一样,可能就会南辕北辙了。因此,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语言精练,让学生能够抓住我们所提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精彩。一个问题让学生都回答相同的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让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也是在浪费课堂时间。 二、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准确性 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会设计的很多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而设计的。因此,不管如何设计都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否则就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误解,也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从语言的架构、用词的准确性

趣味地理知识

趣味学习地理:地理知识巧记忆歌诀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 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五大湖区及东北,典型乳肉畜牧带。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玉米带。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白。西部山地高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非地理位置: 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紧邻油区波斯湾,里海海峡西北端。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 10.拉美气侯特征: “拉美”大部居低纬,热带气候主地位。充足热量降水丰,“暖湿”二字表入微。“安山”两侧显差异,季节相反赤南北。 11.澳大利亚知识总结: 赤道以南澳利亚,地广人稀国发达。中部平原水自流,动物古老不可怕。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1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1)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 (2)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藏川北上天,重蒙台海福吉安。 13.120万人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 蒙白布回朝,满彝哈尼瑶。壮族过千万,土藏侗维苗。 14.我国的山脉: (1)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

初中地理教学故事

初中地理教学故事 在某一次讲《俄罗斯》一课前,我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则“脑筋急转弯”:一位俄罗斯大 嫂围了一条三米长的围脖,要过一条四米宽的河流,在没有船的情况下她过了河,请问,她 是怎么过去的?(答案:是从冰上滑过去的),当时我就想,这一则“脑筋急转弯”不就正 是隐含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之一吗?如果把它作为《俄罗斯》一课的导入形式,在教学 思路上进行改变,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抱着这样一个念头,在《俄罗斯》课前准备活动后,我宣布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考大家,并特意强调我费了半天时间才猜到答案,同学们一听我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他们,并且 老师是费了很打功夫才猜到答案,都感觉很新奇,都在想什么“脑筋急转弯”竟然这么难? 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待我将这则“脑筋急转弯”说出来后,马上就有六、七个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个答案都被我加以了否定,这时,看到同学们充满疑问、困惑的神情, 我及时进行了提示:那位大嫂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要佩戴那么长的围脖?之后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进行了解释。此时同学们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我趁机向他 们提了几个问题:俄罗斯为什么这么冷?俄罗斯境内都这么冷吗?等,都得到了大家积极的 响应,之后及时切入了讲课的正题。结果这堂课同学们反映说特别好,感觉非常新鲜,而且 不易忘记。 由此,让我对地理教学想到了很多。 一、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二、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三、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 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教师要精心地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来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 五、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 六、教师在课堂上由“讲学”变“导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地理教学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实践应用 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 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阶段学生分成了两个年龄段,即六七年级学生年龄段和八九年级学生年龄段,分别作了如下尝试: (一)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1 ?禾U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 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 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 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2 ?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 这其实是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

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学习

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归纳成如下几类。 1.以“之最”来导入新课 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 2.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先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3.以读图提问来导入新课 此方法多用于讲述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 二、趣味授课 1.生动的教学语言 (1)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

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学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选编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使学生牢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采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上北天,重内台海福吉安”。 2.灵活的讲练结合 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3.形象的直观教具 (1)课堂的边讲边画。如讲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就以北京为起点,依次画出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及京九线;接着以河南焦作为起点,画焦柳线;以陕西宝鸡为起点,画“宝成-成昆线”之后,可以再画三条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形成全国铁路网络,给学生留下鲜明的直观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