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以体育教学为例 王银晖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安阳455000) (P.E. Department,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 摘要:运动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于参与运动个体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参与运动个体心理特征以及对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培养运动动机体育教学 一运动动机的定义 运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活动的动力,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其以一定强度在运动中保持的特性。一般来说,运动动机可划分为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两个方面。在不同的领域中,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竞技体育中,对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上。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往往伴随有高成就动机,其运动参与动机也较一般人要高。而在大众体育这一领域,运动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参与动机上。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对运动员的训练有良好的影响,可以使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训练,最大程度调动运动员自己的身心力量去实现目标,在困难面前更加努力,坚持的时间更久。而低参与动机和成就动机则可使个体对运动本身缺乏兴趣,训练时积极性不高,有时甚至放弃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个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对运动行为的研究更离不开对动机的分析,不论是运动员为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刻苦训练,还是体育爱好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参与体育锻炼,或者是一个学生为了在体育课上取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反复练习,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 二恰当激发运动动机 1内部心理品质,转化学习动机 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内驱力由内部心理品质:好胜心、责任感、愿望、理想等来表现;内部心理品质可以直接转化参与运动动机,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内部心理品质对参与动机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以体质、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等内容为中心,为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在未来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a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例如,大学生想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都是其成就动机作用的表现。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 阿特金森将麦克莱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

少),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然而,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因此,上述成就动机公式根据其方向的正负,可分别表现为:Ts=Ms×Ps×Is,Tf=Mf×Pf×If。其中,Pf=1-Ps,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则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T=Ts+Tf=(Ms×Ps×Is)+(Mf×Pf× If)=[Ms×Ps×(1-Ps)]+[Mf×Pf×(1-Pf)]=[Ms×Ps×(1-Ps)]+[Mf×(1-Ps)×(-Ps)]=[Ms×Ps×(1-Ps)]-[Mf×(1-Ps)×Ps]=(Ms-Mf)×[Ps×(1-Ps)]。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如果Ms>Mf,则T为正值,而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如果Ms<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动机理论

社区中的案例 1.一群富裕的高中运动员将一个弱智的邻家女孩拖入家中对其进行性侵犯 2.县政府——发展经济为由——将带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引进到了饮用水的源头。因此,十年间当地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而周边的县市却环境较好 3.一个年轻人放弃了买汽车的打算,转而将这笔钱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 4.一个高中生用三年的时间来设计一门和平研讨课(为了学分) 5.一个7岁的小孩子为孤儿收集了一千个箱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提着他们的家当在垃圾箱周围转悠了 6.一个商人将在其生意转手后所得1千万中的一部分分给了原来的雇员(他们在新雇主手下仍保留原有职位) 是什么促使人们有这样的行为呢?动机理论认为动机可以塑造吗?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理论中吸取哪些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激励或制止以上哪些行为呢? 系统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现实建构 社会交换理论和权力组织关系理论 冲突理论动机理论 生态理论 批判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混沌理论

动机理论概述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

传统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学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度(用T来表示)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成就需要,即个体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用M来表示);二是对成功的期待,即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三是成功的诱因值,即成功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用I来表示)。 影响动机强度三个因素的关系可表现为下面的公式: T=M×P×I。 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成功可能性越小,这时成功带来的满意感越强,即I=1-P。 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的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即避免失败的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用下式表示,即:Ts=Ms×Ps×Is; 避免失败的动机公式为:Tf=Mf×Pf×If。 其中成功的可能性与失败的可能性相加为1,因此,Pf=1-Ps。 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T=Ts-Tf =(Ms×Ps×Is)-(Mf×Pf×If) 因为Is=1-Ps, Pf=1-Ps,If=Ps,那么,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T=Ms×Ps×(1-Ps)-Mf×(1-Ps)×Ps =(Ms-Mf)〔Ps×(1-Ps)〕 合成成就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依赖于Ms和Mf的强度以及个体对成功可能性的估价(Ps)。当Ms>Mf时,T是正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高,表现为趋向成就活动,而且当Ps=0.5时,成就动机最高。当Mf>Ms时,T是负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低,表现为逃避或抑制参与成就活动。当Ps=1或Ps=0时,成就动机最低。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领导一个小组致力于对成就动机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社会成就动机理论。他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而且,孩子在生活中独立的时间越早,他们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相反,父母期望孩子独立的时间越晚,儿童的成就需要越淡薄。因此,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麦克里兰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他采用档案法对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不同国家儿童书籍所包含的成就意向的数量作为成就动机指数,以总贸易量、电力消耗总量、煤的进口量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度量社会成就水平的客观指标,发现儿童的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麦克里兰的研究,激起了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研究的兴趣,确立了成就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他力图将成就动机与广泛的社会进程联系起来,试图寻找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心理原因,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儿童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与个人操作、学业成就之间的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 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12.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和。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和。 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成就动机理论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成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③成功的诱因值Is。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1-Ps,即当P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 ②失败的可能性N;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Pf×If 同前面一样,If=1-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Ps×Is)-(Maf×Pf×If)。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 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 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 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 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 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 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 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详等特点。 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 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 2009-10-04 10:41:06| 分类:管理大师|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管理学家》3月刊封面文章: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 进入管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相当多,麦克利兰就是其中十分杰出的一位。他对人类动机和激励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三种需要并存的学说。在这一基础上,他运用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归纳出成就需要引发的动机因素,形成了测定“杰出”和“平庸”差别的量化标准。在领导问题上,他对权力需要的个人化和社会化两种表现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在胜任素质研究上,他的贡献最大,形成了标准化的通用素质测评体系,影响遍及全世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产生了无可替代的效应。他的许多观点,至今还在管理现实中振聋发聩。作为成就动机理论的集大成者,麦克利兰与马斯洛、斯金纳等人并列,在管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的奠基人

在管理学领域,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与马斯洛等心理学家齐名。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 麦克利兰于1917年5月20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弗农山庄(Mt. Vernon)。他的父亲是一位卫理公会教派的牧师,曾在伊利诺伊州杰克逊维尔市(Jacksonville)的女子学校麦克默瑞学院(McMurray College)担任校长。麦克利兰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在父亲的影响下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麦克利兰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且成绩优异。1933年,麦克利兰中学毕业。1935年,他进入韦斯利昂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7月,麦克利兰与夏普莱丝(Mary Sharpless)结婚,次年获得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心理学硕士学位。此后,麦克利兰又用两年的时间在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继续深造,并且在24岁时就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大学才刚刚毕业,而麦克利兰不仅连续跳级,而且在以严谨著称的耶鲁拿到博士学位也不过用了两年时间,足见他的聪慧和勤奋。 1941年开始,也就是博士毕业的那一年,麦克利兰进入大学任教,曾先后任教于康涅狄格女子大学、韦斯利昂大学和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在29岁时,麦克利兰就担任了韦斯利昂大学心理学 系的系主任。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对于运动动机的研究历来都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运动动机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而出现成就动机理论,对当前各种运动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加以分析评价,探讨了实验内容和特点,并对运动动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运动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综述 1导言 动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时期,对动机的探讨主要采取一种哲学思辩、猜想的方式,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伊壁鸠鲁的趋乐避苦假说。边沁的“心理欢乐主义”,笛卡儿的二元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动机问题真正成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是在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动机理论的发展。[1]本文主要对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运动成就动机理论作一些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2运动动机的概念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s”,即推动的意思。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有三种机能一是始发机能,即行为的原动力二是选择机能,即选择行为的方向三是强化机能,行为的变动、加强、维持和中止,都受动机控制与调节[2]。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加集中注意,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的时间更长;低运动动机则可能使放弃并退出体育活动[3]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性动机,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历来受到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人员的选拔以及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其推动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 3.1成就动机概述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4]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Atkinson(1953)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希望成功与害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1. 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 ①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他们要是赢了,会要求应得的荣誉;要是输了,也勇于承担责任。例如:有两件事件让你选掷骰子(获胜机会是1/3)和研究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1/3),你会选择那一样?高成就需求者会选择研究问题,尽管获胜的概率相同,而掷骰子则容易得多。高成就需求者喜欢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人取得成果。 ②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他们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既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他们会揣度可能办到的程度。然后再选定一个难度力所能及的目标——也就是会选择能够取胜的最艰巨的挑战。对他们而言,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③高成就需求者喜欢多少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目标对于他们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这就是高成就需求者往往选择专业性职业,或从事销售,或者参于经营活动的原因之一。 麦克利兰指出,金钱刺激对高成就需求者的影响很复杂。一方面,高成就需求者往往对自己的贡献评价甚高,自抬身价。他们有自信心,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所以在选择特定工作时有信心。如果他们在组织工作出色而薪酬很低,他们是不会在这个组织呆很长时间的。另一方面,金钱刺激究竟能够对提高他们绩效起多大作用很难说清,他们一般总以自己的最高效率工作,所以金钱固然是成就和能力的鲜明标志,但是由于他们觉得这配不上他们的贡献,所以可能引起不满。 具有成就需求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做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求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就需求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 2. 权力需求(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

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精品文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一、填空题 1. 运动动机 2. 强化维持 3. 生物性动机 4. 社会性动机 5. 生物性动机 6. 社会性动机 7. 内部动机 8. 外部动机 9. 内部动机 10. 外部动机 11. 直接动机 12. 间接动机 13. 直接动机 14. 间接动机 15. 本能 16. 动机 17. 缺失性需要(基本需要)成长性需要(心理需要) 18. 间接经验 19. 自我效能 20. 中介因素 21. 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22. 好奇心 23. 控制信息 24. 动机的培养动机的激发 25. 成就动机 26. 意识化 27. 体验化

精品文档 28、概念化 29. 自我参照 30. 合作个体化 31. 自我竞争 32. 合作性学习 33. 组间同质 34. 提高分计分制 35.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36. 社会性评价 37. 象征性评价 38. 客观性评价 39. 标准性评价 40. 体育态度 41. 情绪宣泄磨炼意志 42. 观察学习模仿 43. 直接模仿 44. 象征性模仿 45. 创造性模仿 46. 服从阶段 47. 认同阶段 48. 内化阶段 二、单项选择 1.A.2. D. 3. A. 4. B. 5. C. 6. D. 7. C. 8. D 9. A. 10. B 11. C. 12. D 三、多项选择 1. A. C. D 2. B. D 3. B. D 4. A. C 5.B. D 6. A. B. D 7. A. B. C. D

8. A. D 9. A. B. C. D 10. B. C 11. A. B. C. D 12. B. C. D 13. B. C 14. A. C. D 15. A. B. D 16. A. C. D 四、匹配题 动机的本能论 动机的行为论德西和瑞安 动机的人本论斯金纳 动机的社会学习理论詹姆斯和麦独孤 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班杜拉 五、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 六、简答题 1、简述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正确的动机及适宜强度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完成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效果之间还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动机。 2、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而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

论自我价值理论与成就动机

论自我价值理论与成就动机 摘要成就动机一向是被教育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试以自我价值理论的观点探讨成就动机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自我价值理论作为成就动机的一支新秀用新的视点审视和探讨了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对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大。 关键词成就动机成就需要理论归因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行为是在自我系统的作用下产生的,同时又受到环境和社会情绪的影响。自我系统产生行为,主要中介于自我评价的结果产生的认知目标和情感能量作用于动机变量而实现的(Barbar等,1989)。学习行为也是如此。心理学家从各方面对这一环节进行阐述,从而产生了如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以及效能理论等众多的动机理论。其中,成就动机理论对于学习动机的类型划分、学习行为的解释等方面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理论模型。韦纳的归因理论,旨在从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主观归因解释,进而辅导学生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努力与心身状况等),改进教学状况。大体来说,这些理论大多从学习动机的正面入手,着重探讨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对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如随着孩子年级增高学习动机越来越低;有些学生确立自己无法完成的过高目标或者极易完成的过低目标;在完成任务时故意拖延等等。可见,以往的动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需要弥补的地方。 自我价值理论依托于成就动机理论,是成就动机理论的延伸和发展,针对教育现实,对归因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提出挑战,从学生的消极归因方面入手探讨问题。同时,归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对自我价值理论提供认知方面的解释。在介绍自我价值理论之前,先对成就动机理论和归因理论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以自我价值理论的发展脉络形式呈现。 成就动机理论的发展 杜威曾提到:"能够培养的态度中,继续学习的渴望是最重要的。"在这里,"继续学习的渴望"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学习动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很多种被广泛接受的成就动机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下面介绍的即其中三种影响较为广泛的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将成就动机看作学习的驱力的看法开始于1950年,其代表人物为John Atkinson和David McClelland。该理论认为:所有人的学习动机都可以用两种驱力来描述:追求成功的驱力和逃避失败的驱力。这两种相反的动机形式被看作是个体人格中的稳定特征。同时,这两种动机都被描述为情绪体验。追求成功的动机是"在成就中体验骄傲的能力";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为"失败时感到的耻辱感"。理论假设所有动机实质上都是对情绪的预期。追求成功动机较高的个体以自己已取得的成功自豪,并对下一次的成功充满信心;而一些动机较低的个体由于先前的失败经验引发的羞耻感,而对下一次行动做出会再次感到羞愧的预期,从而选择逃避。David McClelland 给成就需要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将成就动机放在竞争环境下讨论。 该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表示成就动机的个体差异。用需要、诱因、个体期望等等变量综合起来预测成就动机。以此理论为指导的研究主要表现于与任务难度相关的问题上,如考察不同成就动机倾向的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可自由选择的任务有难有易,但是除非有外在的诱因(比如钱或惩罚),逃避失败者是不会选择任何任务的,甚至是最简单的。 归因理论: 这种理论开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Bernard Weiner。该理论认为,成就动机的本质是认知过程而不是情绪预期。具体来讲,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了他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热情程度如何等等。也就是说,归因是成就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

成就动机理论 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编辑本段成就需要 综述 (Needfor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主要特点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 1、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

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第32卷 第3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 ol.32 N o.3 2009年3月Journal of Beijing S port University Mar.2009 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褚跃德,靳文豪,王英春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 表明:1)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其次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2)男大学生的乐 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健 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他们的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 相关。 关键词:锻炼;锻炼动机;锻炼坚持性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1007-3612(2009)03-0085-03 R elationship betw een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Motivation and the Motivation and Sticking Exercise CH U Y ue2de,J I N Wen2hao,W ANG Y ing2chun (Beijing S port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amine sexual disparity in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m otivation and the relation2 ship between their exercise m otivation and exercise sticking by questionnaire.C onclusion:1)C ollege students’health m o2 tivation is the strongest,Enjoyment and com petence are stronger,s ocial and appearance are the weakest;2)S 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enjoyment and com petence m otivation;3)S ignificant corre2 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enjoyment,com petence,health and sticking exercise.N 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2 tween s ocial,appearance and sticking exercise. K ey w ords:exercise;exercise m otivation;sticking exercise 大众健身是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之一[1],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该领域的心理学研究逐渐增多。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很丰富,而锻炼动机就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2-5]。锻炼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进行锻炼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它直接决定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强度、频率和效果[4]。 对锻炼动机问题的较系统研究可以追溯到1968年,盖拉尔德?肯雍首先提出了一个解释身体活动原因的理论模型[6],之后Becker等1977年提出了健康信念模型(H BM)。自我决定理论是Deci和Ryan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7],它是一种内部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人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参与锻炼的时间就越长,因为锻炼意向中包含着很强的自我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情感成分[8]。 已有研究表明,锻炼动机具有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社会文化差异。总的来说,男性锻炼动机强度高于女性。综观国内外的锻炼动机研究,结果存在很多的不一致。多项研究[9,10]指出,这可能是因为研究方法存在缺陷、研究水平较低和自变量太广泛、差异源太多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除了存在性别差异,是否还有其它差异,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够研究出男、女大学生的锻炼动机的异同,并且得出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为男女大学生的锻炼提供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锻炼效益。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1)男、女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强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强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的两者在健康动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呈正相关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南地区两高校的321名大学生,其中男大学生125名,女大学生196名,年龄为17~25岁,平均年龄为20.8岁,标准差为1.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Frederick和Ryan[11]修订的《身体活动动机测量》量表。该量表共有30个题目,包括5类动机,即乐趣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因为觉得它有趣、好玩、刺激,可以使自己感到快乐)、能力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因为希望获得新的技能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外貌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健康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和社交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和朋友相处或结交新朋友)。 量表采用Likert7级量度,从“没有这种动机和想法”到“这种动机非常强烈”。陈善平等(2006)[12]对该量表进行了 投稿日期:2008-06-11 作者简介:褚跃德,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通讯作者:王英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