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 (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盖孜力克镇双语幼儿园2016年麻疹疫情 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镇在发生麻疹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辖区范围内麻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处理工作。 二、工作原则 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贯彻“预防为主” 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三、预案启动条件 在本辖区范围内,凡发生麻疹病例1例及以上的疫情,即 启动本预案。 四、麻疹的诊断标准 1症状: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2发热(38度或更高)。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氏斑)。5皮 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2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

天。 3实验室诊断:1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4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具备1.1加1 . 2条者,或同时伴有1 . 3条者)。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1 . 4条或1.5条或3 .2条)。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 . 1条或3. 2 条或3 . 3条)。 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 3 . 1条或3 . 2条或3 . 3条。 五、指挥系统 星星幼儿园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杨欢 副组长:热娜 成员:各班班主任 各村应急成员:各班保育员 六、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做好全园预情防控指导、麻疹防治知识的学习、处置有关预情的疑难问题、防控督察。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对麻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认真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及时隔离! 七、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麻疹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积极做好预防。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其他多种宣传形式,迅速开展预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完整版本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 ㈠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X(校长),电话:XXXXXXX 副组长:XXXXXXX(副校长),电话:XXXXXXX XXXXXXX(副校长),电话:XXXXXXX 成员:XXXXXXX 职责:根据传染病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学校各部门、各班级防控工作开展和落实。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校长室: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2.卫生室:对患者提供基本救护的同时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病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 3.政教处: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假期及长假后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如有到过疫区的学生,则对其进行跟踪观察,督促班主任坚持执行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卫生室联系。 4.办公室: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5.总务处:做好保障措施,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做好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控物资供应,做好应急保障。 ㈡日常管理机构 卫生室具体负责学校日常突发传染病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前言 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急性传染病,我市曾是疟疾的高发地区。目前我市的疟疾流行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8-2015年未发现本地病例。但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境外务工或到高疟区务工人员的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在我市疟疾流行环境与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疟疾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控制疟疾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疟疾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突发疫情的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

性疟继发病例。 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四、组织准备 1、应急办在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疟疾疫情处置的牵头工作。 2、加强对应急队成员培训、演练,储备必要的杀虫剂、抗疟药品、设备器材和应急队员个人防护用品。 五、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一旦出现突发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六、突发疫情报告 当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执行职务的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中心领导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七、应急处置 (一)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总则 1.1 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苏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新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 现场调查与处理 2.1 现场调查的目的 2.1.1 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 2.1.2 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2.1.3 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 2.1.4 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2.1.5 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 2.1.6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 出发前准备 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 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 2.2.4 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 2.3 现场调查

白银市麻疹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doc白

白银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为处理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实施,依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0年甘肃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以及《甘肃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及时发现、报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重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为妥善处理重大AEFI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协助地方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加强媒体沟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正常实施。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白银市对AEFI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县、区卫生局应组织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沟通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综合协调组 综合协调组负责群众上访、稳定群众情绪工作以及与信访部门沟通联系。 (三)信息组 负责新闻信息发布、舆论动态监测,联系宣传部、新闻媒体等部门,对AEFI发生情况进行日报。

(四)应急工作组 应急工作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免疫规划、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生物制品、临床救治人员、流行病、法学等相关部门或学科拥有较好专业技术、沟通技能以及现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人员组成。负责应急事件的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调查、实施处置措施。根据事件严重程度,迅速做出处置决策。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 各级疾控中心组织疫苗生产研究单位专家,儿科、传染科、药学、流行病学等相关专家成立本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对病例进行调查诊断;参与处理较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事件处理意见、预防措施及技术方案。 (六)咨询组 由各级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向群众解答本次强化免疫工作,以及预防接种等相关事宜。 (七)保障组 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积极参与强化免疫活动中突发事件处理和救治,给予人员、技术、设备及物资支持。 四、事件分级及处置 根据麻疹强化免疫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范围,将AEFI事件分为: Ⅰ级:当发生较大事件或(和)重大事件后,主流媒体如主要网站、省(市)内主要报纸、省(市)电视台报道该事件,且引起群众广泛关注,为特大事件。 Ⅱ级:强化免疫活动中受种人群中出现人员死亡,为重大事件。 Ⅲ级:强化免疫活动中受种人群中出现群体性AEFI(包括心因性反应或异常反应等),为较大事件。

传染病的2020疫情的应急处理预案.doc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 (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为主要特征。麻疹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发病主要在婴幼儿,麻疹引起的死亡率在传染病中占居首位。自我国开展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较以前降低了95%以上,低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近年麻疹发病有增长及向大年龄组人群后移的倾向。由于麻疹危害严重,我国以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发病率在0.10/10万以下)。 二、应急处理要点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疑似病例的监测要求,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性症状病人,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 (一)相关定义 1. 麻疹定义: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2. 麻疹疑似病例暴发:麻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

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麻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麻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具体定义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屯、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麻疹病例。 (二)疫情发现 1.在下列情况下,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屯福利收容羁留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尽快向所在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符合麻疹疑似病例定义; (2)本单位诊断或接获校外医疗机构诊断,短期内出现多例发热、出疹性病例,调查发现其中有聚集性或有流行病学关联时; (3)监测发现麻疹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 (4)学校、托幼机构等因病缺勤短期内异常增加;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以早期发现疫情。

疫情应急救援预案

疫情应急救援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疫情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意外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疫情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疫情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传染病概述 1、传染病即是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由于传染病能够通过相互传染对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国家规定,有35种传染性疾病被列入监测管理。最常见的如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流感等传染性强的急性传染病。

2、传染病一般要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几个阶段。 3、传染病的特点 ①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比如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病毒,猩红热的病原体是溶血性链球菌。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比细菌小、无细胞结构)、真菌(癣的病原体)、原虫(疟原虫)、蠕虫(蠕虫病的病原体)。 ②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每种传染病都有比较固定的传染期,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传染他人。 ③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 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疫情控制技术措施

疫情控制技术措施 疫情控制技术措施一、病人的隔离治疗 严格管理传染源,按照《附件3:肠道病毒消毒方法》,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消退为止。 二、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三、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四、疫点消毒处理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疫情发生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具体消毒方法见附3。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五、密切接触者的处置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包括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同班者、教职工、家庭成员等。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

8-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病例调查登记表》等。

麻疹制度 (2)

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 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 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 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⑵、临床诊断病例: 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 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 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 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

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⑴紫癜;⑵脾大; ⑶小头畸形;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 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 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三、科室职责 (一)防感控办职责: 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2、防感控办负责进行麻疹、风疹的全员培训工作。 3、每旬通过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查阅门急诊日志并通过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麻疹、风疹主动搜索监测; 4、每旬至少一次到病案室对住院病历进行麻疹、风疹的主动搜索监测; 5、每旬与相关科室主任联系,核实麻疹搜索监测结果,各临床科室设传染病报告监督员。 6、每旬按时对医院麻疹主动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区CDC. (二)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职责: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做为麻疹、风疹责任报告人,当发现有麻疹(或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时应及时电话报告防感控办、医务科,经相关专家会诊、确诊后再进行网报。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及必要的治疗工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职责:当发生麻疹或风疹爆发和突发疫情时,及时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

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

xxx县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在我市常在冬春季流行,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l~3天,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流行性感冒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流行性感冒病例暴发时的预防控制工作。澧县卫计局、澧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流行性感冒诊断依据 参照卫生部和《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285—2008)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执行。

2.1.1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1.2临床表现 2.1.2.1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比较明显。 2.1.2.2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1.2.3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1.2.4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罗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2.1.2.5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2.1.2.6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2.1.3实验室检查 2.1. 3.1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2.1. 3.2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

麻疹应急预案

麻疹应急预案 为有效的预防麻疹的危害,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区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省、市、区卫生行政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区内发生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标准 ● 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 以上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 三、应急组织及其职责 3.1 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3.2 医疗救治专家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3.3 预防保健与疫情报告小组:XXX 3.4 医疗救助中心: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3.5 物资安全保障组:XXX 3.6 各组织职责

3.6.1 领导小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指挥、组织、协调社区发生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应急处理工作,决定执行预案级数,负责监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3.6.2 医疗救护专家小组:负责甄别临床诊断、医学观察病例,对医学观察病例及其它疑似症状病例进行初步鉴诊及处理,与广州地区专家组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会诊,负责指导培训工作。 3.6.3 疫情监测及报告小组:负责社区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的监测报告;在市、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何隔离措施,采集病人何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负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协助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社区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6.4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排查可疑病人,联系转送确诊病人。 3.6.5 物资安全保障组: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按预案级别,制定防护、治疗物资、药品计划,并保证全部物资符合标准、运转正常、证件齐全,规范医疗废物处理,保障医疗秩序良好,医疗环境安全。 四、麻疹病例的监测及报告 建立社区对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报告制度。社区门诊医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继续教育课程作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整理文本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2、根据本讲,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处置,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正确答案:D、综合性和系统性 3、自然灾害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正确答案:C、建筑物倒塌、溺水等 5、下列不属于应急响应分级中的事件等级的是()。 正确答案:A、较小突发事件 6 "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对优势不包括()。" 正确答案:D、资源优势 7、自然灾害卫生工作周期不包括()。 正确答案:C、事后评估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3、灾后卫生应急工作面临主要挑战有()。 正确答案:A、灾区通讯、交通中断 B信息不通 C医疗卫生需求不清 D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 5、自然灾害导致()从而引起传染病流行风险增加。 正确答案:A、”生态改变” B环境恶化 C医疗服务破坏 D生活形态改变 6根据本讲,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B、具有突发性、群体性 C易造成巨大损失 D难以避免,但可通过相关措施减轻E分布广泛且不均等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自然灾害在全球广泛分布,并且均匀分布。 正确答案:错误 4、应急计划与预案属于应急响应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6在本讲中,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环节的准备环节不包括科研。 正确答案:错误 7、洪涝、台风、海啸、甲型H7N9均属于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整理文本 3、下列()不是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 正确答案:B、事后评估 2、"我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不包括()。" 正确答案:B、中非合作机制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我国传染病类突发应对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D、指标监测 E事件监测 5、突发事件的应对重点包括()。 正确答案:B、报告规范 C报告时限、通报 D信息发布 E启动预案及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本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形势。 正确答案:A、近几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B各类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特大时间相对较少 C传染病事件为主,食物中毒和其他事件所占比例小,但病死率较高 E学校事件数和病例数所占比例较大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2、灾害衍生突发公共事件不是灾害卫生应对的重点。 正确答案:错误 3、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2013年全国麻疹疫情每周速报(第22周)

全国麻疹疫情每周速报 (2013年6月3日按审核日期统计,2013年第22周,2013年5月27日~6月2日) 本周提示: 2013年第22周全国报告麻疹病例1042例(不含外籍和港澳台),较上周(1298例)下降了19.72%,较2012年同期(176例)上升了492.05%。2013年1~22周,全国共报告麻疹病例17598例,较2012年同期(1948例)上升了803.39%。本周报告死亡病例1 例(福建省报告),2013年1~22周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2例。 新疆、内蒙古近期报告病例较多,本周分别报告66例和65例,广西报告病例数开始下降,本周报告63例。2013年1~22周,全国31个省份报告麻疹病例数均较去年同期不同程度上升,近期全国麻疹仍处于高发期,湖南、广东、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报告病例数目前仍在高位,需继续关注。 本周麻疹报告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的县区分别为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8.40/10万)、广西河池市天峨县(6.41/10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经济开发区(4.97/10万)、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4.54/10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4.25/10万)。本周麻疹报告病例数居全国前5位的县区分别为广东省东莞市东莞本地(19例)、广 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19例)、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17例)、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7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17例)。 本周全国共报告6起麻疹暴发疫情,其中吉林3起,安徽、福建、北京各1起。 对2013年1~22周报告的麻疹个案进行分析,户籍地为本县区的占43.99%(7616例),户籍地相对于现住址为非本县区的占56.01%(9698例),其中本省其它地市占15.10%(2615例),本市其它县区占26.07%(4514例),其他省占14.84%(2569例)。 一、全国疫情概况 (一)麻疹报告病例数周分布 图1 2008~2013年全国周报告麻疹病例数 (二)各省报告病例数

长顺县人民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长顺县人民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目前,部分部分周边市、县出现麻疹疫情,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广华 副组长:杨胜奎李强 成员:石祖军吴小兰韩福英 职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全院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专家组 组长:杨胜奎 成员:石祖军韩福英卫莉秦应菊贺子达儿科、内科全体医护人员

职责:熟练掌握《麻疹诊断及治疗规范》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负责麻疹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上报医疗救治进展情况,负责麻疹相关诊疗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三)感染控制、疫情报告组 组长:吴小兰 成员:夏兰 职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四)后勤供应、后勤保障、安全保障组消毒隔离组 组长:胡和平 成员:杨尚勇王明航 职责: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职责:负责交通运输、转运车辆、司机等问题,负责设备消毒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供应,保障疫情报告网络畅通;负责安全保卫、通讯、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工厂、幼儿园、学校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麻疹在江苏省广为流传,在使用疫苗前,麻疹是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隔2~3年全省出现一次大流行。1959年是有疫情记载以来疫情最高的一年,发病率高达1000.4/10万。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至1998年江苏省麻疹发病率降至最低,仅为0.87/10万。但近几年来,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出现麻疹发病大幅回升现象,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2~6/10万之间,一些市的麻疹发病率超过10/10万,并不时出现暴发疫情,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 为及时发现我市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