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检测-HPLC法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检测-HPLC法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检测-HPLC法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HPLC检测法

1.0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Cloversil-C18 4.6*150mm(5um)

流动相:乙腈/水/乙酸(99+99+2)

流速:1mL/min

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3nm,发射波长477nm

进样体积:20-50uL

2.0 样品的提取

2.1 粮食及粮食制品:

研磨样品,但不要研成粉末,使所称样品的95%通过20目筛,置25克研磨的样品于磨口量筒中,加入5克氯化钠和100mL提取液(甲醇:1%碳酸氢钠溶液=8:2),手动震荡3分钟,然后用定量滤纸过滤,收集滤液10ml,加40ml水稀释,混匀后,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收集滤液A。

2.2酒类:

取脱气酒类样品(含二氧化碳的样品使用前先置于4℃冰箱冷藏30min,超声脱气)或不含二氧化碳样品20g于磨口量筒中,用提取液(150g氯化钠,20g碳酸氢钠,水定容至1L)至100ml,混匀,用定量滤纸过滤,收集滤液B。

2.3酱油、醋、酱及酱制品:

取25g样品,用提取液(甲醇:1%碳酸氢钠溶液=8:2)定容至50ml,混匀,用定量滤纸过滤,取10ml滤液,加40ml水稀释,混匀后,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收集滤液C。

3.0 亲和柱操作

3.1粮食及粮食制品:

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准确移取10mL滤液A,注入玻璃注射器,调节压力,使上述滤液以1滴/秒的流速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空气进入柱子。用10ml 纯水以2滴/秒的流速冲洗柱子,直至空气进入柱子。

3.2酒类:

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准确移取20mL滤液B,注入玻璃注射器,调节压力,使上述滤液以1滴/秒的流速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空气进入柱子。用5ml 纯水以2滴/秒的流速冲洗柱子,直至空气进入柱子。

3.3酱油、醋、酱及酱制品:

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准确移取10mL滤液C,注入玻璃注射器,调节压力,使上述滤液以1滴/秒的流速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空气进入柱子。用10mlPBS缓冲液及10ml纯水以2滴/秒的流速冲洗柱子,直至空气进入柱子。

4.0 洗脱

将甲醇分配器中的1.0 mL色谱级甲醇以1滴/秒的流速淋洗柱子,并将所有的样品

洗脱液(1.0mL)收集于玻璃试管中,混匀,上机检测。

赭曲霉毒素A标准检测规程

赭曲霉毒素A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规范亲和柱净化样本中赭曲霉毒素A的操作流程,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3、检出限和定量限 项目 岛津安捷伦 样本检出限 (μg/kg) 样本定量限 (μg/kg) 样本检出限 (μg/kg) 样本定量限 (μg/kg) OTA 0.28 0.84 3.6 11.9 4、职责 部门名称部门职责 质量管理部1、负责本制度的实施。 2、负责本制度的监督执行。 5、程序 5.1 原理 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连接在柱体内,样品经过提取、过滤后,缓慢的通过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在免疫亲和柱内毒素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无关物质。用2%乙酸甲醇洗脱赭曲霉毒素A,然后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用于检测。 5.2 溶液配制 5.2.1 提取液Ⅰ(用于粮食类样品及酱油、醋类样品的提取):80%甲醇-水溶液(V甲 醇: V水=80 : 20):取800mL甲醇,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1L。 5.2.2 提取液Ⅱ(用于酒类样品的提取):称取150g氯化钠、20g碳酸氢钠溶于约950mL 水中,加水定容至1L。 5.2.3 清洗缓冲液(用于酱油、醋类样品净化步骤的洗涤):称取12.5g 氯化钠、2.5g 碳 酸氢钠溶于水中,加0.1mL吐温-20,用水定容至1L。 5.2.4 冲洗液(用于酒类样品净化步骤的洗涤):称取25g 氯化钠、5g碳酸氢钠于约 950mL水中,加水定容至1L。

5.2.5 洗脱液(甲醇: 乙酸=49 : 1):取1ml乙酸加入到49ml甲醇中混匀即可。 5.2.6 赭曲霉毒素A标准工作液:用色谱级甲醇将储备工作液分别稀释到20 ng/ml、10 ng/ml、5ng/ml、2 ng/ml、1 ng/ml。 5.3 样品前处理 5.3.1 粮食类 ----20g±0.01g样品(固体样品需粉碎,并过2mm分样筛),5g氯化钠于三角瓶中,加入100mL的提取液Ⅰ(见5.2.1); ----高速均质(≥10,000r/min)1min(或用摇床200r/min~300r/min剧烈振荡20min);----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取10mL滤液加入40mL去离子水稀释,混匀; ----用微纤维滤纸过滤,并收集滤液作为上样液; ----取25mL上样液过免疫亲和柱净化。 稀释倍数:1 5.3.2 酒类 ----取脱气的酒类样品(含二氧化碳的酒类样品,使用前先搅拌或超声脱气)或不含二氧化碳的酒类样品20g±0.01g,加入提取液Ⅱ(见5.2.2)定容至25mL; ----高速均质(≥10,000r/min)1min(或用摇床200r/min~300r/min剧烈振荡20min);----用微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并收集滤液作为上样液; ----取1mL上样液过免疫亲和柱净化。 稀释倍数:1.25 5.2.3 酱油、醋类样品 ----取样品25g±0.01g,加入提取液Ⅰ(见5.2.1)定容至50mL; ----高速均质(≥10,000r/min)1min(或用摇床200r/min~300r/min剧烈振荡20min);----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移取10mL滤液用水定容至50mL; ----用微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并收集滤液作为上样液; ----取25mL上样液过免疫亲和柱净化。 稀释倍数:0.4 5.4 净化 5.4.1 上样 ----取出免疫亲和柱,将上方塞子取出斜剪断,再插回亲和柱上;(3mL的免疫亲和柱去

必检项目之一,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

必检项目之一,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 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怎么才知道食品中是否有兽药残留呢。今天,英伦检测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食品兽药残留检测需要检测的项目有哪些: 检测项目: 1、四环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 2、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它酮、呋喃唑酮等; 3、β-激动剂: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 4、沙星类: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沙拉沙星、洛美沙星、丹诺沙星、恩诺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双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5、磺胺类: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醋酰、磺胺甲噻二唑、磺胺二甲异噁唑、磺胺氯哒嗪、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等; 6、其他:氯霉素、杆菌肽锌、阿维菌素、喹乙醇、孔雀石绿和结晶紫、乙烯雌酚、盐酸特伦克罗和莱克多巴胺、氯羟吡啶、尼卡巴嗪、克球酚、恶喹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癸氧喹酯等。 检测标准:

DB45/T 1356-2016 水产品中8中兽药残留量的同时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B45/T 1488-2017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1317-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0000-1997 出口商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及生物毒素检验的抽样、制样方法 SN/T 2222-2008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激素类兽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SN/T 2748-2010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多肽类兽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SN/T 2800-2011 进出口蜂王浆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农业部第236号公告12个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青岛英伦检测是一家专业的兽药残留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和经验丰富的检测团队,出具国家认可的兽药残留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黄曲霉毒素B检测试剂盒操作办法

黄曲霉毒素B检测试剂 盒操作办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盒操作方法2/50ppb 一、样品的准备/萃取 1.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使用Romer系列II型研磨机研磨,使至少95%的研磨样品能够通过20目筛网,彻底混合并对样品进行二次取样。 2.称取4g研磨样品于干净并可密封的广口瓶中。加入20mL70/30(v/v)甲醇/水萃取溶液并密封广口瓶。注意:样品与萃取溶液比例应为1:5(w:v),振荡或均质3分钟。 3.静置样品,用滤纸过滤萃取上清液,收集待检滤液。 4.用提供的分析缓冲液对滤液进行1:2稀释。例如,将50μL待检滤液加入50μL分析缓冲液中,混匀准备进行随后检测。 二、检测步骤 1.将适量的标记颜色的稀释孔条放入微孔板架上,稀释条孔的数目需使每个标准品 (0,2,5,20&50ppb)或样品能够对应一个稀释孔。 2.将等量的有抗体包被的微孔条放入微孔板架上,未使用的有抗体包被的微孔条需放回装有干燥剂的原铝箔袋内并密封保存。 3.按照240μL/孔或2mL/条的体积计算所需的酶联偶合物用量。从绿色瓶盖的瓶中量取所需用量的酶联偶合物至一个酶联偶合物试剂槽中(如多道移液器所用的试剂槽)。使用8道移液枪移取100μL酶联偶合物至每个稀释孔中。 4.使用单道移液枪,移取50μL标准品和样品至已装有100μL酶联偶合物的稀释孔中。用移液枪反复吸送3次以充分混合孔中液体。每当移取一个标准品或样品时,单道移液枪必需更换上新吸头。注意确保最后将吸头中的液体排空。

5.使用换有全新吸头的8道移液枪,快速移取每个稀释孔中的液体各100μL至相应的有抗体包被的微孔中。室温下放置15分钟。注意不要摇动微孔板去混匀孔中液体,以免引起孔与孔之间的污染。 6.将孔中的液体甩入水槽中,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每个孔,然后将微孔中的水甩入水槽中。如此方式反复冲洗5次。注意在冲洗过程中不要将微孔条从微孔板架上取下,每条微孔条带应被固定在微孔板架上。 7.冲洗完毕后,将几张吸水纸巾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使微孔板倒置扣击纸面,以尽可能地将残留的水分排出。用干布或纸巾擦干微孔板底反面的水珠。 8.按照120μL/孔或1mL/条的体积计算所需的底物用量。从蓝色瓶盖的瓶内量取所需用量的底物至一个底物试剂槽中(例如适用于8道移液枪的试剂槽中),使用8道移液枪移取100μL底物至每个微孔中,室温下放置5分钟。 9.按照120μL/孔或1mL/条的体积计算所需的终止液用量。从红色瓶盖的瓶中量取所需用量的终止液至一个终止液试剂槽中(例如适用于8道移液枪的试剂槽中),使用8道移液枪依序(顺序与加入底物的顺序相同)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μL终止液终止反应。颜色应由蓝变黄。 10.用酶标仪在450nm滤镜及示差滤镜630nm下读取结果,记录每个微孔的吸光度OD 值。注意在读取数据前,微孔中应没有气泡,否则将影响分析结果。 三、试剂盒提供材料 96孔(12X8)抗体包被的微孔板(铝箔袋封装) 96孔(12X8)绿色稀释微孔板(标记颜色) 5瓶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各1.5mL(0,2,5,20&50ppb) 1瓶25mL黄曲霉毒素酶联偶合物(绿色瓶盖) 1瓶15mL底物溶液(蓝色瓶盖)

黄曲霉毒素B检测试剂盒操作方法

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盒操作方法2/50 ppb 一、样品的准备/萃取 1. 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使用Romer 系列II型研磨机研磨,使至少95%的研磨样品能够通过20目筛网,彻底混合并对样品进行二次取样。 2. 称取4g 研磨样品于干净并可密封的广口瓶中。加入20mL 70/30(v/v)甲醇/水萃取溶液并密封广口瓶。注意:样品与萃取溶液比例应为1:5(w:v),振荡或均质3分钟。 3. 静置样品,用滤纸过滤萃取上清液,收集待检滤液。 4. 用提供的分析缓冲液对滤液进行1:2稀释。例如,将50μL待检滤液加入50μL分析缓冲液中,混匀准备进行随后检测。 二、检测步骤 1.将适量的标记颜色的稀释孔条放入微孔板架上,稀释条孔的数目需使每个标准品(0, 2, 5, 20 & 50ppb)或样品能够对应一个稀释孔。 2.将等量的有抗体包被的微孔条放入微孔板架上,未使用的有抗体包被的微孔条需放回装有干燥剂的原铝箔袋内并密封保存。 3.按照240 μL/孔或2 mL/条的体积计算所需的酶联偶合物用量。从绿色瓶盖的瓶中量取所需用量的酶联偶合物至一个酶联偶合物试剂槽中(如多道移液器所用的试剂槽)。使用8道移液枪移取100μL酶联偶合物至每个稀释孔中。 4.使用单道移液枪,移取50μL标准品和样品至已装有100μL酶联偶合物的稀释孔中。用移液枪反复吸送3次以充分混合孔中液体。每当移取一个标准品或样品时,单道移液枪必需更换上新吸头。注意确保最后将吸头中的液体排空。 5.使用换有全新吸头的8道移液枪,快速移取每个稀释孔中的液体各100μL至相应的有抗体包被的微孔中。室温下放置15分钟。注意不要摇动微孔板去混匀孔中液体,以免引起孔与孔之间的污染。 6.将孔中的液体甩入水槽中,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每个孔,然后将微孔中的水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产生的一组真菌代谢产物,包括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 c 和赭曲霉毒素D。其中赭曲霉毒素 A 是已知毒性最强的,可由赭曲霉、洋葱曲霉、鲜绿青霉、圆弧青霉、变幻青霉等产生。赭曲霉毒素 A 耐热,在正常烹调条件下不能被破坏,微溶于水,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微绿色荧光。该毒素相当稳定,溶于乙醇后在冰箱内避光可保存 1 年。1.产毒条件及对食品的污染赭曲霉毒素A 在30℃和水分活性(供微生物利用的水分,water activity,aW0.95 条件下生成量最多,但不同的菌种产毒条件也有一定差异。例如家禽饲料温度为30℃的条件下,赭曲霉产生赭曲霉毒素 A 的最低aW0.85;而在24℃条件下,最适aW 为0.99。而圆弧青霉产生赭曲霉毒素A 的最适温度为12—37℃,aW 为0.95~0.99。赭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大豆、可可豆、大麦、柠檬类水果,腌制的火腿、花生、咖啡豆等。赭曲霉在天然食物基质、合成或半合成的培养基中都能产生毒素,将产毒强的赭曲霉菌株在碎麦粒上培养,可产生大量的赭曲霉毒素A,而用含有4%蔗糖和20%酵母浸膏的半合成培养基培养赭曲霉也可产生赭曲霉毒素A。 食品受赭曲霉污染后,主要检出的是赭曲霉毒素A。美国最先从玉米中检出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110~1501μg/kg;其后各国在小麦、大麦、发霉饲料、干豆和咖啡豆中也先后检出了赭曲霉毒素A。我国部分省市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谷类食品赭曲霉毒素 A 的污染不太普遍,污染率分别为小麦2%、玉米1.25%,而在大米中未检出。我国除个别样品中赭曲霉毒素 A 含量超过了某些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外,大部分阳性样品中赭曲霉毒素 A 的含量较低。2.赭曲霉毒素A 的毒性赭曲霉毒素A 的急性毒性很强,大鼠经口LD50 为20~22mg/kg。动物中毒的靶器官主要为肾脏和肝脏,可见到肾曲管上皮细胞萎缩、间质细胞纤维化及肾小球透明变性等;肝脏可见脂肪变性及肝细胞透明样变、点状坏死及灶性坏死等。 大鼠和仓鼠试验发现赭曲霉毒素还有胚胎毒性和致畸陛,如吸收胎增加、胎仔发育迟缓或者脑积水、额小及心脏缺损等。有报道给猴染毒赭曲霉毒素 A 后可诱导肾细胞的异常分裂,提示其有致突变的可能。一些动物试验还显示赭曲

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ELISA & CharmⅡ 一、前言: 1、现状 目前兽医用药几乎占据了所有抗微生物药物的50%,因此食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和共生菌不可避免的成了耐药菌。在过去的50年中大约有100万吨的抗生素被释放到生物圈中。欧洲动物卫生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Animal Health ,FEDESA)对欧盟和瑞士抗生素使用统计数据表明,仅1997年用于人类健康的抗生素达5460吨,用于动物健康的抗生素达3465吨,用于动物生长促进剂的抗生素达1575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我国,由于兽医用药制度的不完善及一些养殖厂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相应的检测监督体系不健全,药物的滥用现象更为严重,动物产品中兽药的污染时有发生。其潜在的致癌、致畸作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水产品中氯霉素含量过高,欧盟委员会于今年1月作出禁止中国动物源食品进口的协议,使得我国水产品对欧盟出口严重受挫,虽然现在部分产品开始解禁,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美国、日本等国也开始高度关注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我国出口动物性产品进行限制。在现代文明的世界,健康第一的贸易法则将是关税、价格、质量所不可比拟的,政治上的友好往来无法替代经济贸易中的游戏规则。 2、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类的危害 2.1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永远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细菌耐药非正常增加,往往是抗生素的非正常使用的结果。早在1920-30年青霉素问世时,Dr Fleming就提出了青霉素的耐药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药的出现,耐药性菌株也接踵而至(即包括药物选择压力的结果也包括细菌自身的进化)。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耐药菌株的存在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临床亚治疗水平的抗生素更容易促使抗性基因的转移,比如对动物进行低水平四环素治疗,其粪肠菌群由对四环素敏感逐渐变成抗四环素最后发展成对其它药物也产生抗性。在长期的生活中,恰恰是人类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成了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并不断的将耐药基因转移给致病菌,并在人和动物中交叉传播,尤其是释放到环境中耐药菌的危害更为严重,可造成耐药基因的迅速转移。 2.2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被人们食用后,除了加速人体内耐药菌株的进化之外,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往往威胁人类尤其是孕妇和婴儿的健康,这一点在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2015版新药典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案

2015年药典黄曲霉毒素测定法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制剂中的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总量计),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水(40:18:42)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采用柱后衍生法检测: 光化学衍生法:光化学衍生器(254nm. PriboFast-KRC光化学柱后衍生 器.Pribolab-MDU光化学柱后衍生器);以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λex =360nm(或365nm),发射波长λem =450nm。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黄曲霉毒素B1、B2、G1、G2标示浓度分别为1.0μg/m L、0.3μg/m L、1.0μg/m L、0.3μg/m L、)0.5mL,置10mL于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mL,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Pribolab STD#1082-2 AFT混合标准品:AFT B 1 和AFT G 1:1.0μg/mL,AFT B 2 和AFT G 2 :0.3μg/mL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 取供试品粉末约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3g,置于均质瓶中,精密加入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75mL,高速搅拌2分钟(搅拌速度大于11,000r/min, ? 真菌毒素等物质的高效粉碎、萃取,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粉碎样品在不锈钢杯中通过电机旋转驱动刀同时进行劈裂、碾碎、掺合等过程。使物料搅拌粉碎,转速高达22000以上,全金属机身和不锈钢杯子,抗有机溶剂的腐蚀,可以实现在2-3分钟高效实现真菌毒素的均质、萃取等关键环节。 优点: ●高速震荡3分钟即可完成整个真菌毒素及 其他物质的萃取过程; ●转速两档可调,低速12000r/min, 高速22000r/min; ●全金属机身,不锈钢材质,抗有机溶剂腐蚀;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检验、科学研究、医学治疗、化工制药等行业; ●本机构造方面均合于无菌操作的要求; ●通过CE认证。 应用: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2010年9月整理) 发布日期:2010-09-08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356 国家标准: 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 法 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 GB/T 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液相色谱-荧 光检测法 GB/T 23215-2008 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501-2009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 GB/T 5009.198-2003 贝类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 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赭曲霉毒素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赭曲霉毒素快速检测卡 【产品简介】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肾脏毒性和肝脏毒性,并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赭曲霉毒素A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竞争反应原理检测赭曲霉毒素A,样品中的OTA毒素与固定于NC膜上的OTA毒素- BSA偶联物共同竞争抗OTA毒素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探针,根据不同的竞争作用而显示的颜色判读结果。 【检测原理】 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连接在柱体内,样品经过提取、过滤后,缓慢的通过赭曲霉毒素A 免疫亲和柱,在免疫亲和柱内毒素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无关物质。用甲醇洗脱赭曲霉毒素 A,然后注入到分析仪器中用于检测。 【产品规格】规格:40 份/盒 4.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用滴管向试纸孔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3滴检测液。 5.5-10分钟判断结果,半小时后的结果判读无效。 【操作步骤】 1、取出所需试纸卡,多余试纸卡放在干燥避光处保存; 2、用移液器取待检样品液100UL(或用滴管取 3、4滴)滴入样品孔中; 3、5-10分钟开始观察结果,30分钟后结果无效。

【结果判断】 1、阴性(-):T线(检测线)与C线(对照线)都显色,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 含量低于10ppb。 2、阳性(+):C线(对照线)出线,T线(检测线)不显色,说明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高于或等 于10ppb。 3、无效:未出现C线,表示操作不正确或测试板已变质失效。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 用新的测试板重新试验。 【注意事项】 1、在进行测试前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检测卡和待检样本溶液恢复至室温。 2、尽量不要触摸检测卡中央的白色膜面;请勿使用过期的检测卡; 【特异性】 本产品与粮油中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没有交叉反应。 【贮存条件及有效期】 储存于2-30℃阴凉避光干燥处,切勿冷冻;有效期18个月。

试题食品中兽残的检验

兽药残留检测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农药残留的“三致”作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兽药按用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MRL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计,单位是 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使用兽药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残留分析中所用的试剂至少应该为___________。 6、目前监测激素类残留药物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盐酸克仑特罗俗称为___________。 8、兽药残留检验的方法目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食品中青霉素族残留物抗生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时用 ______________提取。 10、酶联免疫反应测定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射受体分析法中从原始样品中取出部分有代表性样品,应尽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测定的样品细菌数不超过 ____________。 12、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中国药典黄曲霉毒素检测过程有关问题解析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中国药典黄曲霉毒素检测过程有关问题解 析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AF) 是由黄曲霉( asperillusflavus) ,寄生曲霉( asperillus parasiticus) 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化合物,为第一类致癌物,是人类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中药材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若环境条件适宜便会滋生霉菌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中国药典20XX年版第二增补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本文就中国药典黄曲霉毒素检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无衍生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12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Pickering Vector-PCX 柱后衍生装置; Waters 含FLR 检测器的ACQUITYUPLC H-Class 系统; SB-5200D 超声清洗器(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K2042 高速离心机( 美国Kingdom) ; AE-100 电子天平( 瑞士Mettler) 。免疫亲和层析柱( A、B、C 公司) ; 玻璃纤维滤纸( 北京中检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 黄曲霉毒素混合对照品溶液( 美国SUPELCO 公司,批号: LB74656,黄曲霉毒素G2、G1、B2、B1浓度分别为0.302、0.965、0.306、1.021 g /mL) 。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所用水为纯化水。地龙( 批号11008ZY04) 为汕头美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陈皮( 批号110901) 为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薏苡仁( 批号20XX0101B) 为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柏子仁 A、B、C 分别购自广州大参林、广州同健和广州采芝林药店,批号自编。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5 g( 过二号筛) ,精密称定,加入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AF) 是由黄曲霉( asperillusflavus) ,寄生曲霉( asperillus parasiticus) 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化合物,为第一类致癌物,是人类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中药材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若环境条件适宜便会滋生霉菌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中国药典20XX年版第二增补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本文就中国药典黄曲霉毒素检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无衍生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2.2 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无衍生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 2.2.1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精密吸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溶液( 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102.1 ng /mL) ,分别加50%甲醇制成浓度为每毫升含AFB10.204 2、0.408 4、2.042 0、6.126 0、20.420 0ng 的标准品溶液,摇匀,即得。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 L,注入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以浓度( ng /mL) 为横坐标,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4 种黄曲霉毒素线性关系良好。按进样浓度分别为信噪比的3 ∶1 和10 ∶1 计算检测

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附件2 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谷物加工品及谷物碾磨加工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 2 原理 试样中呕吐毒素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发生结合后,抑制了层析过程中抗体与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上呕吐毒素-BSA偶联物的免疫反应,使检测线颜色发生变化,根据检测线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 3试剂及耗材 除非另有规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 3.1 试剂 3.1.1 提取液: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专用提取液。 3.1.2 甲醇:分析纯 3.2 参考物质 呕吐毒素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表1,纯度≥99%。 表1 呕吐毒素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 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适量的呕吐毒素参考物质(精确至0.0001g),用甲醇溶解,配成0.1mg/mL 的标准储备液,-20 ℃保存,有效期3个月。 3.4 材料 3.4.1 呕吐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 3.4.2 中速定性滤纸。 3.4.3 离心管。

3.4.4 滤膜:0.45 μm 水相滤膜。 4 仪器及设备 4.1 天平:感量0.01~0.0001 g。 4.2 粉碎机。 4.3 样品筛:0.9 mm。 4.4 漩涡混合器:1500 rpm/min。 4.5 移液器:100 μL,200 μL,1.0 mL。 4.6 恒温装置:(37.0±2.0)℃。 4.7 设备或方法使用环境条件:温度15 ℃~30 ℃,湿度≤80%。 5 分析步骤 5.1 扦样和分样,按GB 5491 执行。 5.2 试样制备 5.2.1 样品粉碎:将被测样品(5.1)粉碎,过0.9 mm样品筛,充分混合均匀,备用。 5.2.2 质控样品制备:选取经标准方法确认不含呕吐毒素的样品,称取2份平行样,其中一份作为阴性质控样品,另一份添加标准溶液使其样品中呕吐毒素含量为1.0 mg/kg,作为阳性质控样品。 5.2.3 样品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粉碎混匀样品 5.0 g于离心管中,加入25.0 mL 水或专用提取液(3.1.1),漩涡混合器(4.4)提取5 min,静置1 min,中速定性滤纸(3.4.2)过滤,滤液用0.45 μm水相滤膜(3.4.4)过滤,备用; 5.3 测定 5.3.1 将滤液(5.2.3)稀释至呕吐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3.4.1)检测范围内,漩涡混合器(4.4)混匀,备用。 5.3.2 取150 μL待测溶液加入呕吐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内,恒温装置内反应6 min,结果判定。 6 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线(T 线)和控制线(C 线)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采用目测法对结果进行判定,比色法和消线法判定原则如下: 6.1 比色法 6.1.1 无效 控制线(C 线)不显色,无论检测卡(T 线)是否显色,表示操作不正确或检测装置已失效。 6.1.2 阳性结果 控制线(C 线)显色,检测线(T 线)显色明显浅于控制线(C 线),判为阳性。 —2—

赭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操作说明书

百奥思科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操作说明书 【概要】 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真菌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属烈性的肾脏毒和肝脏毒,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谷物及其副产品是赭曲霉毒素A的主要来源。动物实验表明摄入了被这种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症。防止污染赭曲霉毒素A的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类食物链,加强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十分重要。 【适用范围及性能】 本公司真菌毒素免疫柱系列产品测试形式是一个高性能的免疫亲和柱,设计用于在进行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之前清理(净化)或浓缩样本。 用于定性、定量检测谷物、酒类等食品和饲料等样本中的赭曲霉毒素A时的样品前处理。 柱容量:≥200ng 回收率:≥90% 【试验原理】 本产品的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连接在柱内凝胶上,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经过提取、过滤、稀释,然后将样品提取液缓慢的通过赭曲霉毒素A 免疫亲和层析柱,在免疫亲和柱内,赭曲霉毒素A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物质。用甲醇洗脱赭曲霉毒素A,然后注入到分析仪器中用于检测。 【包装组成】 25支/盒,3mL柱管/支 产品说明书1份 【需要而未提供的设备及试剂】 设备: ┅┅高速均质器或组织匀浆机 ┅┅粉碎机 ┅┅200ml/50ml量筒┅┅天平:感量0.1g ┅┅微量移液器:单道100μl~1000μl ┅┅槽纹滤纸(折叠快速定性或定量滤纸) ┅┅玻璃微纤维滤纸(1.5μm孔径) ┅┅50ml漏斗 ┅┅一次性玻璃试管 ┅┅泵流操作架(包括空气泵,不同容积的玻璃注射器等)试剂: ┅┅甲醇(色谱级)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缓冲液):称取8.0g氯化钠, 1.2g磷酸氢二钠,0.2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钾,用 990mL纯水溶解,然后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7.0,最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清洗缓冲液:25g 氯化钠+5g碳酸氢钠+0.1mL吐温-20 用纯水稀释至1000 mL 【试剂配制】 样品提取液:配制甲醇-水(8:2)溶液作为样品提取液 【样本处理步骤】 (一)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及其制品和饲料 ┅┅称取20g粉碎的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5.0g氯化钠,以甲醇-水(8:2)溶液定容; ┅┅转移到均质杯中,以均质器高速搅拌,提取2分钟; ┅┅4000r/min离心5min或用定量滤纸过滤; ┅┅取10mL滤液并加入40mLPBS缓冲液稀释,用玻璃微纤维滤纸过滤,取过滤后液体待测; ┅┅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10.0mL玻璃注射器下。准确移取 10.0mL样品提取液注入玻璃注射器; ┅┅将空气压力泵与玻璃注射器连接,调节压力使溶液以约1滴/S流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2~3mL空气通过柱体; ┅┅以10.0mL清洗缓冲液淋洗柱子1次,流速为1滴-2滴/S,弃去全部流出液, ┅┅再以10.0mL水淋洗柱子1次,流速为1滴-2滴/S,弃去全部流出液,并使2mL~3mL空气通过柱体;

黄曲霉毒素M1检测

黄曲霉毒素M1最近算是成大明星了,准备写个黄曲霉毒素M1分析方法总结,和大家一起探讨(持续更新)! 1、结构及理化性质 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先上个图: 先开个头,吃个饭回来写…… 为什么说黄曲霉毒素M1,都出现在与动物相关的产品中? 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动物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并能够进入乳汁(牛奶?),因此大家看到的检测黄曲霉毒素M1都是检的“动物组织:如肝肾、乳腺”以及乳及其制品等”。 再来一个黄曲霉毒素B1代谢途径图,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羟化形成黄曲霉毒素M1(左上,相机不好,照的效果不太好,大家见谅,有空补一个好点的图)。新图如下:

2、黄曲霉毒素M1的相关限量标准 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以GB 2761—2011为准:规定如下:

注:上述限量的检测方法:婴幼儿配方食品按GB 5009.24 规定的方法测定,乳及乳制品按GB 5413.37(GB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3、分析方法 黄曲霉毒素M1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等。 3.1 薄层色谱法: 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用于替代“GB/T 5009.24-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为薄层色谱法: 适用范围:牛乳及其制品、奶油及新鲜猪组织(肝、肾、血及瘦肉)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 与B1 的测定。 原理: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黄曲霉毒素M1 与B1 在紫外光(波长365nm)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 3.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适用范围:ELISA适用于乳,乳粉和乳酪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测定。 原理:黄曲霉毒素M1偶联物包被在酶标板的小孔中,将含有黄曲霉毒素M1的样品或标准液和抗M1的抗体加入到小孔中,此事固相包被的黄曲霉毒素M1和样品、标准品中游离的黄曲霉毒素M1竞争性地与抗体进行反应。反应完全之后,用稀释过的清洗液洗小孔,将未反应的物质冲掉。再在小孔中加入过氧化物酶,温育后再次清洗,加入底物溶液,温育后产生蓝色,加入停止液,终止颜色反应,颜色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定颜色的强度,黄曲霉毒素M1的浓度与颜色强度成反比关系。 3.3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适用范围:乳,乳粉,低脂乳,脱脂乳,低脂乳粉,脱脂乳;乳粉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最低检测限大约是0.1μg/kg,乳中的最低检测限大约是0.01μg/kg。 原理:亲和柱内含有的黄曲霉毒素M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交联在固体支持物上,含有黄曲霉毒素M1的样品通过免疫亲和柱时,抗体选择性的与黄曲霉毒素M1(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用水洗柱除去柱内杂质,然后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在柱上的黄曲霉毒素M1,收集洗脱液。HPLC-FLD测定。 3.4 C18,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葡萄酒及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编制说明

《葡萄酒和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委托,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同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葡萄酒和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的制定工作。《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参与单位有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宁波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河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相关葡萄酒企业等。主要起草人:熊正河,钟其顶,邢江涛,王祖明,陈树兵,殷居易,李艳和王华。《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起草单位为:天津科技大学;主要起草人:王硕、王俊平、朱华平、石楠、白茹、陈煜润。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1.葡萄酒。起草工作组根据葡萄酒赭曲霉毒素A普查数据,结合我国葡萄酒膳食调查数据,依照国际膳食暴露点评估模型,开展了我国葡萄酒赭曲霉毒素A的暴露量评估,结果表明我国葡萄酒高消费人群的赭曲霉毒素A暴露量应引起关注,但总体食品安全风险是可控的。经起草工作组会议研究,综合考虑到国际葡萄酒组织(OIV)和欧盟地区法规中规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μg/kg,提出我国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为μg/kg。 2.咖啡。目前我国的咖啡市场的市售咖啡90%来自于进口,国产咖啡只有10%。进口咖啡货源分布广泛,亚洲地区主要来源于越南和印尼,中南美地区只要进口自哥伦比亚、古巴、巴西牙买加等地,非洲地区主要来源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由于赭曲霉污染主要发生在咖啡原料生产过程,未烘干的咖啡豆由于水分含量较高,较容易滋生霉菌、另外产地潮湿也容易产生霉菌污染,从而导致咖啡受到毒素污染。根据上述情况,样本按照三大类产品进行采集,即咖啡豆、咖啡粉和速溶咖啡。每类产品的采样按照产地进行抽取,进口咖啡重点采集我国咖啡主要进口国产品。速溶咖啡根据目前我国咖啡的消费情况,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武汉、南京8个城市的超市和商场进行随机抽样。 起草工作组将我国居民通过咖啡对赭曲霉毒素A的摄入量与JECFA规定的暂定每日膳食耐受量(PMTDI)值比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目前通过咖啡摄入赭曲霉毒素A所引起的风险较小,不会对人体构成危险。经起草工作组开会讨论,综合考虑到欧盟和其他地区法规中规定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 限量标准,提出我国咖啡豆和咖啡粉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为μg/kg,速溶咖啡中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为μg/kg。 3.结论。依据现有的葡萄酒和咖啡消费量及污染水平情况,考虑到谷物的暴露量,结合国际限量标准,同时为保护我国葡萄酒和咖啡消费人群健康,建议葡萄酒和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安全限量值如下。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一、黄曲霉毒素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急、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 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 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 1 后在体内经羟基 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 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 1 的毒性和致癌 性与黄曲霉毒素B 1 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

I667-0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黄曲霉毒素测定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黄曲霉毒素测定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 5.1.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的黄曲霉 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 1、黄曲霉毒素B 2 、黄曲霉毒素G 1 和黄曲霉毒素G 2 总量计),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5.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水(40:18:42)为流动相,流速每分钟0.8ml;采用柱后衍生法检测,衍生溶液为0.05%的碘溶液(取碘0.5g,加入甲醇100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制成),衍生化泵流速每分钟0.3ml,衍生化温度70℃;以荧光检测器检 测,激发波长γ ex =360nm(或365nm),发射波长γ em =450nm。两个相邻色谱峰的 分离度应大于1.5。 5.1.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黄曲霉毒素 B 1、黄曲霉毒素B 2 、黄曲霉毒素G 1、 黄曲霉毒素G 2 标示浓度分别为1.0μg/ml、 0.3μg/ml、1.0μg/ml、0.3μg/ml)0.5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ml,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5.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粉末约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3g,置于均质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75ml,高速搅拌2分钟(搅拌速度大于1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速度2500转/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15ml,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量取续滤液20.0ml,通过免疫亲和柱(AflaT-est@P),流速每分钟3ml,用水20ml洗脱,洗脱液弃去,使空气进入柱子,将水挤出柱子,再用适量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置2ml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