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_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案_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案_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篇一:我们爱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

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篇二:我的五个好帮手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板书:

1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篇三: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课题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2.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小孩子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3.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科学的定义。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斜坡、小球。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人是谁吗? 教师:现在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研究新课 1.自主研究,了解科学的定义。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进行“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哪些材料。 2)交流如何进行实验。 3)交流如何记录,制作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如何合作。 3.认识科学的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4)法律渗透:《环境保护法》、《动物保护法》。 5)安全教育:研究科学要注意安全,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 教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工程的定义。 2.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研究新课 1.自主研究,了解工程的定义。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较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者需要删除的段落。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让学生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如何研究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无处不在,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2、初步认识“科学”: 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家居设备,引发对它们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他们了解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和小鱼的变化,让他们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师展示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并做好观察。 4、讲解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引导学生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 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激发 他们的好奇心。 2、让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讲解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年级科学教案11篇

一年级科学教案11篇 一年级科学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示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一年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了解,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 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 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 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 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态度。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科学实验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材、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习工具:科学实验箱、计算机等。 3. 互联网资源:科学教育网站、相关学科网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 备课 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同时,要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导向、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同时,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 练习 教师需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同时,练习和作业的设计也要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 4. 作业 对于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教师需及时、准确地完成,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5. 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问答、选择、填空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三篇

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三篇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一年级科学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科学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科学教案(精选5篇) 科学,是已系数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小学一年级科学活动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活动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安排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帮助他们培养科学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科学观察: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2. 科学实验: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3. 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 1. 科学观察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中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实验案例研究: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案例,如水的沸腾点、物体的浮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3. 问题解决活动:给予学生一系列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找到答案,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科学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2. 检查学生在实验案例研究中的实验记录,并评估其是否正确理解实验步骤。 3. 通过问题解决活动的展现,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1. 校园中的各种物体供学生选择观察。 2. 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3. 提供简单问题解决活动所需的问题和答案。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科学活动。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和实验结果整理成小报告,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参考资料 1. XX小学科学教材 2. XX网站上的科学实验案例 3. 科学杂志《科学探索》第一期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从观察开始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结果。 3.科学态度和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研究任务:研究科学,从观察开始。首先,以西瓜为例研究如何观察。 二、新课研究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例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

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只有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 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 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1、今天学习什么课?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看图:图中画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观看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做实验:滚小球。 4、介绍伽利略滚小球的故事。 5、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 6、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小小科学家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1、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学生回答个性备课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 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2、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 3、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出示一支短的铅笔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4、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 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己的改进有启发。 板书设计:2、小小工程师 设计发明制造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么样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的呢? 二)新课研究 1.观察比较积木块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 2)引导学生用眼看、手摸、耳听等方法观察积木块,并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积木块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观察比较小球 1)分发材料:各组1份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2)各组用手摸、耳听、眼看等方法观察小球,并找出相 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小球的重量、硬度、材料等。 3.观察比较长度 1)分发材料:各组1份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 2)各组用眼看、手摸、米尺或软尺测量等方法观察小木棒,并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小木棒的长度、粗细等。 4.小结 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物体? 通过多种观察方法,我们可以找到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讨论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物体并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 6.比较方法

教师介绍比较方法,例如:分类比较、逐个比较、整体比较等。 7.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外部特征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自己和他人的外部特征。 2)总结正确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方法。 三)讲述XXX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分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定义和意义,即依据某一特征将物品分为不同的组别,方便观察、比较和研究。 2.分类标准 1)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将某一特征相同的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分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标准,即依据某一特征将物品分为不同的组别,标准可以是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3.自定标准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工程师是什么?) 二、研究新课 1.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师:工程师是指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课件展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2.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 师:现在我们开始设计一个铅笔加长器,你们可以先想一想,这个加长器应该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设计图) 3.制作铅笔加长器 师:现在我们开始制作铅笔加长器,需要用到剪刀、双面胶等工具,大家跟着我一步一步来。(师生一起制作铅笔加长器) 三、总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工程师的工作,也尝试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铅笔加长器,你们觉得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并交流)

思考交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板书设计:工程师是什么? 媒体呈现方案:课件展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教学反思:可以增加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计要求,让学生更加关注环保与科技的结合。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 教学重点 1.认识感觉器官。 2.了解动物的感官。 3.描述物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描述物体的特点。 教学资源 图片资料、实物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 一、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闭上 眼睛,感受一下 自己的身体,哪 些地方感觉最

明显? 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 二、研究新课 1.活动:同伴互 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 说出它们都是感 觉器官。 2.观赏图片资料。 了解动物也有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并且有些动物的感觉器官很灵敏。 3.活动:用感官观 察物体,描述它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并交流。

小学一年级科学优质教案精选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优质教案精选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一年级科学优质教案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学习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

录。(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2、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3、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4、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有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狗、兔等动物的挂图或活动录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带来了录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会儿看一看,你都认识它们吗? 2、放录像,学生随着画面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请学生说出除了录像中出现的动物,还知道那些动物。 3、做“猜一猜”的游戏。(1)做一个有关小动物的游戏,请你们来猜一猜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不能乱猜,你们可以问问我有关这种动物的特征,而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根据你的问题和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年级科学教案_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年级科学教案_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篇一:我们爱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爱好,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爱好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四周到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亲密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爱好,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爱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四周到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亲密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到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特别的喜爱,通过讲解并描述,视察和试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四周到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亲密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酷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深厚爱好。 篇二:我的五个好帮手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调动参加科学探究的主动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打算: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视察花的颜色(小组探讨:用什么发觉答案) 2听声嬉戏(小组探讨:用什么发觉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探讨:用什么发觉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探讨:用什么发觉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分辨毛绒玩具。(小组探讨:用什么发觉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相识物体的好帮手。板书: 1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篇三: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起先生长,到最终苍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依据肯定的推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探讨树叶的爱好,培育爱惜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看法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视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推断。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最新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最 新 目标 本教案设计旨在指导教师在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中的教学活动安排和内容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 理解并掌握下册科学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 学会观察、实验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设计根据下册科学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科学与生活 - 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观察和记录身边的科学现象。

2. 物体与物质 - 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物质的种类。 - 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 3. 动物世界 - 研究不同动物的特征和性。 - 探索动物的生活环境。 4. 植物世界 - 认识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 进行观察植物的实验。 5. 环境保护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研究如何保护环境,关心动植物的生存。 教学活动 1. 实地探索

-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索,记录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和生物特征。 2. 实验探索 - 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小组合作 - 分组让学生完成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如分享观察结果、讨论问题等,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课堂讲解 - 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点,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5. 游戏互动 - 利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评估

1. 观察记录 - 教师记录学生观察和实验的细节,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成果展示 - 学生可以通过绘图、展示实验结果等方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组内互评 -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评估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资源 -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 实验器材和材料 -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 参考书目 -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 《小学科学教育指南》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说明:观察方法后的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3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一、活动背景: 刚一入秋,班里的阳阳就带来了几个看上去毛绒绒、碰上去刺刺痛的“家伙”,大家都围过来,争着看热闹,这个说:“什么呀,像个小刺猬?”那个说:“好像是个松果吧!”还有的说:“不对不对,一定是刺猬宝宝在睡觉呢?”这时阳阳忍不住了:“你们不认识它吧,告诉你们,他们是毛栗子,是我爸爸从虞山上带下来的。”听着孩子们的争论,看着孩子们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脑中油然生出一个念头:我们地处虞山脚下,正是栗子的产地,何不利用这自然资源,带孩子们认识一下栗子呢,于是产生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剥栗子的各种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活动材料: 1、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时鼓励幼儿想出一种或几种剥栗子取果实的`方法。 2、幼儿自备各种手套、剪刀、小榔头、小刀等。 3、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

肉。 四、活动过程: 1、认识栗子球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①观察栗子球的形状、颜色、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②小结:栗子球市绿绿的、圆圆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果实方法。 师:这么一个毛毛的、刺刺的、圆溜溜的东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①先让幼儿猜一猜。 ②再让幼儿分散操作,利用各种工具取出栗子果实。 ③最后交流各自选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开来。 用小榔头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脚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结:因为栗子球外层代词,所以在取果实时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那带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脚帮忙。 3、认识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来的栗子的形状、颜色? ②问一问:有什么气味? 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间的关系?这些粒子像什么?

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精选三篇

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精选三篇 【篇二】 [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创造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有创造 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创造家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2、小结、讨论:贝尔小时候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创造家,创造了机。在故事中,他改良了水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是怎样改良水车,进行创造创造的?〔相机板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展示生活中的小创造:有人认为创造创造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创造。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的小创造。〔介绍面罩雨披等〕

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4、读读儿歌:创造并不难,发现了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创造创造。创造创造的小决窍,就在于问。就是有疑问,能发现问题。陶行知爷爷在一首诗里是这么说的:〔范读、齐读〕 二、创造来自发现 过渡:创造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情,你发现了哪些不方便需要解决,能不能来问问大家?1、学生自由提问过 渡:小朋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有些小朋友提的问题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2、集体讨论:下雨天,带进教室的雨伞滴水,怎么处理?3、小结: 小朋友真行!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你们都做了一回发明家,都是生活中的小创造者。4、下面请每一小组选一个你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这儿的,也可以是刚刚小朋友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一下解决的方法。比一比哪一组的想法多,想法好。5、交流:你们小组想解决哪个问题?都有些什么方法?要求:一组交流时,其他组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补充。 三、我也能创造 1、拿出你准备的废旧物品。我们利用我们会创造的小手去把废物变成宝贝,让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效劳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利用它们做些什么有用的东西?怎样来做?先请小朋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2、指名交流:谁愿意把你变废为宝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你们觉得他这样 做怎么样?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四、课后延伸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一个个的创造家,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 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的植物等。 七、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内容。) (二)猜想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三)制定方案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