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实录大全一年级

小学科学教案实录大全一年级

教案标题:探索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常见性质,如透明、流动、无味、无色等。

2. 观察和描述水的不同状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水的性质和状态的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水、冰块、热水、透明容器、滴管、温度计、实验报告表格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引入:

1. 教师出示一杯水并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什么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如透明、流动、无味、无色等。探究:

1. 教师将水倒入一个透明容器中,让学生观察。

2.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水的状态,并提问:你们觉得水是固态还是液态?为什么?

3. 教师将容器放入冰箱中,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

4.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水的状态,并提问:你们觉得水是固态还是液态?为什么?

5. 教师将容器放在温水中,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

6.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水的状态,并提问:你们觉得水是固态还是液态?为什么?

实验记录:

1. 学生利用滴管取一些水放在实验报告表格的液态一栏,并描述水的特点。

2. 学生将冰块放在实验报告表格的固态一栏,并描述冰块的特点。

3. 学生将蒸汽放在实验报告表格的气态一栏,并描述蒸汽的特点。

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状态及其特点,并总结记录在黑板上。

2. 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拓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尝试其他物质的状态变化实验,如将盐放入水中观察溶解的过程。

2. 学生可以观察和描述其他液体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评价方式: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水的性质和状态的问题,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验的难度和深度。

2. 教师可以在课后复习水的性质和状态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一年级科学优质教案精选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优质教案精选三篇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2、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3、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4、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有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狗、兔等动物的挂图或活动录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带来了录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会儿看一看,你都认识它们吗? 2、放录像,学生随着画面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请学生说出除了录像中出现的动物,还知道那些动物。 3、做“猜一猜”的游戏。(1)做一个有关小动物的游戏,请你们来猜一猜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不能乱猜,你们可以问问我有关这种动物的特征,而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根据你的问题和我的回答来猜我想的是哪种动物。(2)教师通过这个游戏,自然地把“小狗”、“小兔”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引到课堂来。学生通过这个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游戏,初步感知和描述动物的特征,从不知不觉中分析,体会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4、比较并记录狗与兔的不同与相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人,共同讨论,比较狗与兔的不同与相同。活动:(1)观看有关小狗和小兔活动与生活场景的录像片段。(2)以小组为单位,比较分析小狗和小兔的不同与相同。(3)教师

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同学之间的讨论。(4)汇报分析比较的结果,教师通过电脑,将讨论的结果汇总在大屏幕上。 5、利用卡片对多种动物进行分类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种动物的卡片,由学生为这些卡片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1)请学生说一说,想按什么样的标准去进行分类。(2)教师鼓励学生可以用创新的方法来给动物分类,同时提示学生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也就是分类的标准要统一。(3)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物卡片进行分类,将卡片贴在大纸上,并且用彩笔标清分类的标准。(4)将分类后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汇报、展示。(5)全班同学走下座位,参观其他组同学分类的结果。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的教育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周围的植物。2、使学生明白,世界上除了人和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以外,还有植物,它们也是有生命的物体。3、激发低年级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导入 1、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们认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呢? 2、学生汇报。 二、组织活动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从观察开始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结果。 3.科学态度和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研究任务:研究科学,从观察开始。首先,以西瓜为例研究如何观察。 二、新课研究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例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

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只有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 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 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 2、制订计划。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3、搜集证据。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看视频。金鱼会呼吸。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 运动吗?会呼吸吗? 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 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么样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的呢? 二)新课研究 1.观察比较积木块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 2)引导学生用眼看、手摸、耳听等方法观察积木块,并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积木块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观察比较小球 1)分发材料:各组1份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2)各组用手摸、耳听、眼看等方法观察小球,并找出相 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小球的重量、硬度、材料等。 3.观察比较长度 1)分发材料:各组1份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 2)各组用眼看、手摸、米尺或软尺测量等方法观察小木棒,并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小木棒的长度、粗细等。 4.小结 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物体? 通过多种观察方法,我们可以找到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讨论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物体并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 6.比较方法

教师介绍比较方法,例如:分类比较、逐个比较、整体比较等。 7.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外部特征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自己和他人的外部特征。 2)总结正确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方法。 三)讲述XXX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分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定义和意义,即依据某一特征将物品分为不同的组别,方便观察、比较和研究。 2.分类标准 1)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将某一特征相同的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分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标准,即依据某一特征将物品分为不同的组别,标准可以是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3.自定标准分类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课程目标 -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课:认识生活中的科学 - 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事物 - 利用感观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 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 第二课:认识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 太阳的作用和特点 - 月亮和星星的形状和特点 - 天空的变化和季节变化对天空的影响 第三课:认识生活中的水

-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三态变化 - 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 第四课:认识天气与季节 - 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观察和记录- 季节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关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课:认识动物和植物 - 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 - 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生活性 - 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六课:观察植物的生长 - 植物的播种和成长过程 - 不同植物的形态差异 - 关心和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第七课:了解食物与健康

- 食物的来源和分类 -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 保持良好卫生惯 第八课:认识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 物体的用途和功能 - 探索物体之间的一些简单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 - 实践和观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情境引导: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 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交流和解决问题。 -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

- 观察记录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情况。 -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 学生的作品和报告,如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教案,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关于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探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简单的科学实验

关于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探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简单的科学实验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探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简单的科学实验 1. 引言:为什么要教授自然科学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第一步,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让学生在认知和学习中形成科学思维,早期的科学教育对学生成长很重要。 2.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2.1 反思教学方法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然地接受知识。 2.2 选取与生活相关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自然现象来进行讲解,比如冬夜里月亮明亮、秋天树叶变黄等,可以让学生对熟悉的生活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如何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3.1 实验准备

教师在准备实验时,应注意安全,并保证实验能够成功进行。可以事先在班级内预先做一次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2 学生参与 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实验员、观察员和视频记录员等,可以在实验中自由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3 反思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4. 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提问、学生作品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有一个更全面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5. 结论 小学一年级的自然科学教育,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科学,从而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植物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植物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主题:认识常见的植物 引言: 植物是我们身边非常常见的生命体,它们给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 美丽的景色。本节课将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 特点和作用。 一、认识植物(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 1. 什么是植物? 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食物的生物。它们 通常长有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2. 植物的基本特征 - 根:植物的根是用来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它们通常长在土壤里。 - 茎:植物的茎是用来承载叶子和花朵的,同时也让植物能够直立生长。 - 叶:植物的叶子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的。 - 花:植物的花是用来进行生殖的,通过花朵,植物能够结出种子。 二、常见的植物种类及特点

1. 花草植物 - 丁香花:丁香花是一种开花非常香气芬芳的植物,它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 - 向日葵:向日葵是一种拥有大大的黄色花朵的植物,它们总是朝向太阳。 - 玫瑰花:玫瑰花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美丽花卉,有着不同的颜色和花型。 2. 果蔬植物 - 苹果树:苹果树是一种结出美味苹果的果树,它们通常生长在温和的气候地区。 - 黄瓜:黄瓜是一种多水分的蔬菜,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才能生长得好。 3. 大自然中常见的植物 - 树木:树木是大自然中生长最高大的植物,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阴凉和氧气。 - 草地植物:草地上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颜色,它们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植物的作用 1. 供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我们呼吸。

2. 供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提供给人们和其他动物。 3. 美化环境:植物的花朵和绿叶能够给环境增添美丽景色,使人们 心情愉悦。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奥秘,增加对大自然的了解。 (字数:550字)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四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四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个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即掌握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教具准备: 各种颜色的。立体快、铅笔等。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是懂礼貌、爱整洁的孩子。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每个人都会表现的非常乖。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那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书架上的书很乱; 生2:玩具到处都是; 生3:笔、桌上、地上都有… 师:很乱。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乱呢?请生自由回答。 师:孩子们说的都对。小猴自己也说了,好乱呀!播放课件。 师:Ppt出示第二幅图 师:孩子们,下面我们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间,你感觉怎么样?生自由答。(整齐)很舒服(或很整齐)。

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舒服呢? 师:回答的真不错。所以呀,我们平时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共同学习。 之前老师已经请小朋友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预习了关于分一分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2、3个同学)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出示课件)(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灵活处理) 生自由汇报:语文放在一起,数学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师引导总结:把书放在一起,作业本放放在一起,学具放在一起等。 师:看来呀孩子们真能干,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真了不起! 三、练习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独立的试着分一分; 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诉老师。(老师巡视,捕捉信息,灵活处理) 2、请同学们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边然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那下面我们来展示展示你们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行。 3、练习(出示课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色。 师:请同桌之间小声地相互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类摆放。 【篇二】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看一看》 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准备材料:镜子七巧板图片 教学建议: 学生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和比较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分辨力。 3. 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索和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习使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了解物体的属性。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属性。 教学准备: 1. 形状各异的物体若干,如积木、球、圆环等。 2. 不同颜色的物体若干,如红球、蓝球、黄球等。 3. 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几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 不同?”“你们能说出来每个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吗?”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 二、实验观察(20分钟) 1.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小小实验箱,里面有几个物体,同时发放手持放大镜。 2. 让学生打开实验箱,观察物体的属性,用简单的话描述物体

的形状和颜色。 3. 指导学生用手持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观察物体的纹理、光滑度等属性,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细节。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细节上的不同之处,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四、板书总结(5分钟) 1. 综合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将不同物体的属性整理在板书上。 2. 通过板书的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每个物体都有自己 独特的属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它们。” 3.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比较对我们了解世界有什么好处? 五、延伸活动(15分钟) 1. 让学生继续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新的形状、颜色和其他属性,鼓励他们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2. 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细节,比较不同颜色的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反射等。 3.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探索和实验的意识。 六、总结(5分钟)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物体的属性和简单的观察方法。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水显微镜拉丁字母识别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水显微镜的方法,掌握其基本结构及使用技巧。 2. 通过水显微镜查看字母样本,从而深入了解拉丁字母的结构及形态特征。 3. 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并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三、实验器材: 1. 水显微镜一台 2. 字母样本一份 3. 盆子一只 4. 滴管一根 5. 小刷子一只 四、实验过程: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水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2. 将需要观察的字母样本放入盆子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并搅拌均匀。

3. 将一滴清水滴入搅拌均匀后的溶液中,使样本分散均匀。 4. 把盆子放在水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字母样本的大体形态,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节。 5. 学生自行用小刷子清洗样本,保证观察的清晰度。 6.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观察的样本的特征及结论。 五、实验记录表: 字母形状结论 A 两条斜线和一横线组成 A字母共分为两部分,上下两条斜线和一条横线连接形成 B 上半圆和下半圆组成 B字母共分为两部分,上半圆和下半圆由一条直线连接在一起形成 C 一个圆环形 C字母是一个圆环形 D 上半圆和一条斜线组成 D字母共分为两部分,上半圆和一条斜线连接在一起形成 E 三条横线和两条竖线组成 E字母由三条横线和两条竖线组成 F 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组成 F字母由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组成 ……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水显微镜识别拉丁字母的实验,学生们掌握了水显微镜的 基本操作方法,并深入了解拉丁字母结构及形态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还发现,清晰度对于观察结论的正确性非常重要,因此,他们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了观察能力的训练。另外,在记录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思维,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1. 科学实验——浮沉之迷 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和规律。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更多不同形状、材质的物 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4.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 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2. 万花筒的制作

目标 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万花筒的外观和原理。 2. 介绍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根据指导,自行制作万花筒。 4. 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万花筒,展示彩色纸、小珠、铝箔等材 料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关注他们是否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创造性的元素进行装饰。 3. 动物的生长过程 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一种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介绍学生常见的动物,如蝴蝶、蚕、青蛙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观察,展示这些动物的生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并画出简单的生长图。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 4. 季节的变化 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气候、天空、植物和动物等变化。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小学一年级关于观察实验的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关于观察实验的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观察实验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小学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小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4. 通过实验提高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观察实验的概念和意义; 2. 观察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科学家的观察实验; 4. 例子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观察实验的概念和意义; 2. 观察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科学家的观察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师生问答交流:你们知道什么是观察实验吗?观察实验有什么好处? (2)图片呈现法:利用图片体现观察实验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1)幻灯片呈现法:利用幻灯片展示观察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 (2)小组活动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观察实验。每个小组需要按照之前呈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设计。 3. 科学家的观察实验 (1)讲述法:讲解著名的科学家如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进行观察实验的故事和案例。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些著名的实验对科学发展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4. 例子分析 (1)实验呈现法:呈现一个简单但是有趣的实验,如热胀冷缩、溶解度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思考。 (2)收集总结法:收集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到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实验,并且列举实验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实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的概念和意义,学习科学家进行观察实验的案例,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加强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 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 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 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 极与 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 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测。并提出考前须知: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 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屡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刚得出的结论( 水浮法、悬挂法 ??) 。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泼。 (*) 教学目标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 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 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我们来观看 教学目标: (1)知道并简洁的熟悉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看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展观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看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奇怪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悉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展观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看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预备:PPT、水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现图片资料,学生进展观看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认真地看图。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质疑:你能发觉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它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觉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觉的) 学生汇报 师展现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展简洁的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 师展现舌头的图片资料并进展简洁的介绍 提示学生留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和尝。 连续展现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熟悉鼻子和耳朵的简洁特征 师小结:通过师生齐答复稳固每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2:观看香瓜 教师引导提问: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看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特征 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学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 教学总结: 在观看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用不同的作用。观看是有目的的,观看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识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否则将可能会对自身造成危害。 布置作业:

(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2)和父母共享今日所学习的学问 板书: 我们来观看 感觉器官有:眼睛 舌头 鼻子 耳朵 ...... 让我们发觉更多 一、教学目标 1.科学学问 依据积木的特征,发觉稳度、外形、构造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外形积木简单堆叠有猜测,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看、比拟,找到简单搭建的积木,并记录。稳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力量。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简单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急躁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外形搭建出既高又新奇的作品

小学一年级科学的优质教案(精编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的优质教案 小学科学是一门释放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的课程。在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科学的优质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科学的优质教案1 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