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进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进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进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证和改善民生为全然动身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主动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进展。《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都市客运治理等方面,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大养护治理,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升安全与应急保证能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升行业进展软实力等内容,体现了交通运输业进展的时代要求,描画了交通运输以后进展的蓝图,提出了交通运输进展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进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进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进展,国际金融危机阻碍深远,不稳固、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进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出现新的时期性特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进展,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进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进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进展中不平稳、不和谐、不可连续咨询题依旧突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进展形势,交通运输进展必须科学判定和准确把握趋势,紧紧抓

住战略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加快交通进展方式的转变,大力进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第一节进展需求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证能力

按照国民经济“十二五”进展预期,GDP将年均增长7%,都市化率将从47.5%提升到51.5%,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连续增长态势。估量到“十二五”末,公路客货运量分不达到400亿人、300亿吨。沿海港口物资吞吐量达到78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不达到4.5亿人、900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620亿元。此外,国土开发、民生改善、社会稳固、国家安全等方面,对交通运输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连续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交通运输保证能力。

二、运输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必须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我国加快转变进展方式必将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附加值物资运量进一步增加,要求提供安全、快速和可靠的货运服务,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满足对运输速度、质量、服务品质的新要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小汽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庭,机动化社会进程加快,公众出行需求旺盛,估量到“十二五”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人均乘用交通工具次数明显增加,对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服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宽敞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提升差不多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将成为交通运输进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完善服务设施,加大市场治理,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输效率,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三、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持续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

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进展势头迅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物联网、云运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显现,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展进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加快转变进展方式、进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要连续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极大地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因此,交通运输行业要着力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

四、落实建设“两型”社会进展战略,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资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按照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总要求,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任务专门艰巨;交通运输进展面临的土地、岸线等资源紧缺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环境和生态爱护任务更加繁重,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爱护,促进经济进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对交通运输绿色进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低碳进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进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进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五、经济社会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必须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证能力建设

经济社会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机动化水平迅速提升,交通流量进一步增大,营运车船及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对交通运输安全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持续增多,由此引发重特大自然灾难,势必对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安全构成严峻威逼。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明显增多,公共安全和应急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肃,对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证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专门态

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治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大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强化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证能力建设。

在新的历史进展时期,交通运输面临的任务一方面是要连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以满足经济社会进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必须把加快进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进展。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差不多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转变进展方式、进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调整交通结构、拓展服务功能、提升进展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进展、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提升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便利、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二、差不多原则

——把进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连续进展。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把握进展节奏,合理有序、平稳较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形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运输保证能力,优化交通结构、提升质量效率,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在进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进展,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进展。

——把统筹兼顾作为全然方法,推进和谐进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和谐进展,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坚持建、养、运、管并重,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进展,进一步向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共享交通改革进展的成果,实现交通运输和谐进展。

——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鼓舞创新进展。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战略机遇,深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各项改革,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谋划交通运输进展,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业,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符合交通运输进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构建交通运输科学进展的政策环境,实现交通运输创新进展。

——把可连续进展作为差不多要求,促进绿色进展。树立绿色、低碳的进展理念,连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点的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节能减排,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大生态和环境爱护,实现交通运输绿色进展。

——把保证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坚持安全进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提升安全保证能力,强化安全监督治理,切实加大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进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实现交通运输安全进展。

第三节进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持续优化,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大,以低碳为特点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大,安全保证能力明显提升。便利、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差不多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需要。

二、具体目标

(一)基础设施

——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差不多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 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都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

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沿海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拓展。形成布局合理、保证有力、服务高效、安全环保、治理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港口码头结构进一步优化,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能力适应度(港口通过能力/实际完成吞吐量)达到1.1。

——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 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70%达到规划标准,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内河水运得到较快进展,运输优势进一步发挥。

——民用航空保证能力整体提升。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大型机场容量饱和咨询题得到缓解。

——邮政服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能力进一步增强。差不多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连续进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邮政普遍服务局所总数达到6.2万个。

——运输枢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100个左右铁路、公路、都市交通有效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200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

(二)运输服务

——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中高级营运客车比例达到40%,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达到25%、10%和25%,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50%。

——运输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服务范畴进一步延伸。集装箱、大宗物资水铁联运、江海联运较快进展。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92%的建制村通客车,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国道平均运行速度提升到60公里/小时,内河要紧港口差不多实现机械化、专业化,沿海要紧港口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下降15%,民航航班正常率高于80%,邮件、快件全程时限达标率达到85%。

——都市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30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1 00-300万人口的都市以及100万人口以下的都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分不达到15、12和10标台以上。

(三)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奉献率达到55%。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在保证畅通运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展现代物流和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国省道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四)绿色交通

——环境爱护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大交通工程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要紧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力争行业总悬浮颗粒物(TS 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要紧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十一五”末降低20%。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碳排放分不下降10%和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不下降15%和16%。与2010年相比,民航运输吨公里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下降3%以上。

——资源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国省道单位行驶量用地面积下降5%,沿海港口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提升5%。

——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生产、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水平,路面废弃材料等资源的再生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五)安全应急

——公路交通安全应急水平明显提升。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3%,都市客运百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1%。公路应急保证体系差不多完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明显增强,一

样灾难情形下公路抢通时刻不超过24小时,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刻不超过2小时。

——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水平迈上新台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5%,专门重大事故实行零操纵。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明显提升,监管救助站点布局进一步完善,沿海重点水域离岸1 00海里,飞机90分钟内可到达实施救助,长江干线以及珠江水系和黑龙江水系的重要航段船舶应急到达时刻不超过45分钟。溢油应急和抢险打捞能力进一步增强。

——民航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2。

三、要紧指标

按照初步形成便利、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提升交通运输保证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任务,围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强化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升安全与应急保证能力等要紧方面,提出“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进展要紧指标如下:

“十二五”交通运输进展要紧指标表

指标2010年2015年

基础

设施公路网总里程(万公里)398.4450

高速公路总里程(万公里)7.410.8

高速公路覆盖20万以上城镇人口都市比例(%)80≥90

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万公里)44.565

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MQI,%)72>80

农村公路总里程(万公里)345.5390

沿海港口通过能力适应度0.981.1

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个)17742214

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1.021.3

民用机场总数(个)175≥230

邮政局所数量(万个)4.86.2

运输

服务营运中高级客车比例(%)2840

营运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比例(%)17.9、5.4、19.225、10、25

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2050

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98、88100、92

国道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57.560

沿海要紧港口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下降率(%,基年:2010)15

民航航班正常率(%)81.5>80

乡(镇)邮政局所、建制村村邮站和邮件转接点覆盖率(%)75、51>95、80

300万人口以上、100-300万人口以及100万人口以下的都市,公交车辆拥有率(标台/万人)15、12、10

科技与信息化科技进步奉献率(%)5055

国省道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3 0≥70

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70100

绿色

交通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基年:2005)10、11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基年:2005)15、16

民航运输吨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基年:201 0)>3

国省道单位行驶量用地面积下降率(%,基年:2010)5

沿海港口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提升率(%,基年:201 0)5

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要紧污染物排放强度(吨/亿吨公里)下降率(%,基年:2010)20

安全

应急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年均%)3

都市客运百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年均%)1

百万吨港口吞吐量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年均%)5

沿海重点水域监管救助飞机应急到达时刻(分钟)≤150≤90

民航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五年累计)0.05<0.2

第二章综合运输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进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物流业进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十二五”时期,要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进展,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促进现代物流进展、培养交通新兴战略产业,加大都市客运治理、支撑城镇化加快进展。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是各种运输方式进展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

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

一、加大各运输方式的规划衔接

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统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以及各种方式与都市交通之间规划的和谐与衔接。加大高速公路与运输枢纽、运输枢纽之间通道的规划衔接。加大城际轨道与客运枢纽规划衔接,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与都市轨道、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加大铁路与港口的规划衔接,主动进展铁水联运。完善都市交通和城际交通与机场的规划衔接,提升换乘效率和机场辐射能力。

二、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增加综合运输基础设施总量。加快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综合运输通道以及都市群、都市圈和城镇带城际交通通道建设,提升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证能力。

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结构。调整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落实国家区域进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各区域交通需求结构和交通资源供给条件,按照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综合运输体系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内河水运进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和潜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和谐进展。

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注重综合运输大通道与经济进展主轴的有机衔接,体现对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通道内的资源配置,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大通道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推进公路与铁路或轨道交通共用跨江、跨海通道,以及城际轨道和干线公路合理共用通道资源。

三、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大对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引导建立以地点政府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部门和谐机制,着力解决规划衔接、建设用地等咨询题。推动地点政府和枢纽所在都市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以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

专栏1“十二五”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

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约100个,其中,在36个中心都市重点打造约40个集公路、铁路、轨道交通、都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

加快综合运输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保证枢纽效能的发挥,缓解都市交通拥堵。加快推进要紧港口、铁路和公路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货运枢纽的集疏运网络建设。连续加快高速公路与要紧集装箱港区的连接,推进铁路疏港支线及联络线

建设,加大沿海港口与内河运输的衔接。加快推进吞吐量较大的枢纽机场轨道专用线以及省会和部分经济发达都市的机场快速通道建设。

第二节促进现代物流进展

一、依靠货运枢纽进展现代物流

拓展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功能。发挥沿海港口货运枢纽优势,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沿运输通道扩大辐射范畴,带动内陆无水港进展,支持内河港口与保税园区、工业园区联动进展,大力拓展港口的现代物流功能。

推进公路货运枢纽向物流园区转型。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设,优化与要紧港口、铁路站场之间的运输组织,注重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的有效对接,统筹公路枢纽、港口、机场、铁路站场及邮政、快递作业枢纽的规划建设。拓展公路货运枢纽功能,以促进现代物流进展为重点任务,促进其向物流园区转型。

专栏2“十二五”公路货运枢纽向物流园区转型重点工程

在全国196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都市,共建设200个左右、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强化与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有效对接,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拓展运输服务领域。引导和规范货运代理、无车承运人、邮政和快递企业、零担快运等运输组织主体的进展;鼓舞货运枢纽经营企业拓展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保税等功能,促进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天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延长航运服务产业链,进展航运贸易、金融、保险、经纪、信息和海事仲裁等服务。

加快培养龙头企业。引导一批重点货运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畴,拓展经营网络,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主动进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港航企业延伸服务链,向全球或区域物流经营人转变,提升航运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公布、咨询等领

域的国际阻碍力。促进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支持国内航空运输企业拓展国际和国内航空快递业务。鼓舞中邮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化改革,深度拓展物流业务,主动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三、大力进展农村物流

推进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路、运输枢纽节点与物流中心在规划建设层面的有机结合,连续加快农村公路和客运班车通达建设,适当拓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建设。发挥邮政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体系、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优势,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物流流通网络建设,主动进展农村物流的连锁配送业务。充分发挥客运班车村村通优势,推进公路客运班车代运小件邮件、快件试点,拓展快递物流服务范畴。

第三节加大都市客运治理

一、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进展战略,大力进展都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健全多层次、差不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形成便利、高效、智能、环保的都市公交体系。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在都市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30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都市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100-300万人口的都市加快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适度进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100万人口以下的都市加快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和调整公交线网,“十二五”末,30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100-300万人口的都市以及100万人口以下的都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不低于85%、75%和70%;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10000公里。主动进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升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进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特色服务,提升公共交通线网覆盖面和通达深度,适应上学、就医、旅行、购物、偏远地区居民以及行动不便人群等的出行需求。鼓舞进展都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二、提升都市客运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进展面向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客运治理信息系统,建立面向公众的客运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多方式、跨地区的一站式客运信息查询服务。建设以中心都市为节点的国家级都市公共交通运行状态数据中心。进展包括都市公共交通在内的公共客运综合信息平台,支撑对多种交通方式的信息查询、应急保证、综合调度及动态监控等功能。

三、规范都市公交运营治理

加快建立以《都市公共交通条例》为龙头,以配套规章为基础,以地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法规体系,将优先进展公共交通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加快理顺都市公共交通治理体制,统筹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进展。建立完善都市公共交通定价、调价机制。扶持公交企业进展,规范都市公交服务标准,建立政府购买公交公共服务制度。制定“公交都市”建设评判标准和方法,实施示范工程,提升都市公交出行分担率。

专栏3“十二五”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结合国家低碳都市建设需要,选择30个都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公交都市”建设目标和评判指标体系。支持综合客运枢纽、智能交通系统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鼓舞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更新使用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通过5年的努力,在示范都市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

四、加大出租汽车市场治理

规范进展都市出租车业,建立完善出租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制订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方法,建立出租汽车企业、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制订出租汽车从业资格治理规定,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准入与退出机制。推进都市出租汽车服务治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四节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证能力

一、优化运输组织

鼓舞跨行业整合运输资源和拓展业务。加大和谐,努力破除行业政策壁垒,修订和废止阻碍企业跨行业经营的政策制度,组织公路、铁路、水路、民航、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开展合作,构建规范的一体化运输市场,鼓舞跨行业、跨区域的运输企业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

加大对多式联运市场的引导和规范。制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资格认证标准、资质、经营内容和责任范畴。加大对货代企业的监管,规范和整顿各类小型货代,引导、扶持大型货代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进展。强化对公路、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治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和运营行为。

重点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水网地区的内河航运优势,引导和支持大型航运、码头企业进展集装箱水水转运、驳船快速运输。扩大集装箱海铁联运试点范畴,选择特定运输线路、航运公司和货代企业,扩大五定班列的规模和范畴。组织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推进甩挂运输全面进展。

二、建设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加快建设综合运输治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连续推进交通运输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运输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切实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对接和资源共享,减少票证及单据的流通障碍,为公众出行和物资、邮件、快件运输提供全面覆盖、及时可靠、选择多样的信息,提升交通运输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三、制定与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制定与完善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改造提升客货运输服务体系,促进运输方式之间运输组织与市场的衔接。从运输、包装、装卸、信息等各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式联运的技术、服务、治理的标准规范。通过行业治理机构设定强制标准,引导企业使用,推进运输组织、运输行为衔接的标准化。

四、进一步完善协商和谐机制

进一步加大部门间沟通协商,完善交通运输各部门部际和谐机制。努力在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及重大项目建设、综合客货运枢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治理、区域交通与城乡客运一体化、多式联运标准和技术政策等方面的衔接、沟通与和谐上取得突破。

加大与海关、国检、银行等部门的协商和谐,增设内陆直通关口岸,在保证海关和国检部门对进出口物资实施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减少内陆、沿海口岸之间的转关,提升通关效率。

第三章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要坚持建、养、运、管并重,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差不多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大国道改造力度,加大公路科学养护,优化营运车辆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规范建设和运输市场治理,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保证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节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一、完善公路网规划

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联合建设”的公路建设原则,按照现行治理体制,并从事权治理的角度,全面完善公路网规划,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权责分明的干线公路网络系统,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实施国省道改造,连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等专项建设。贯彻落实新一轮区域进展规划,重点扶持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专门是西藏、新疆等重点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到2015年,差不多形成适应综合运输体系进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网结构明显趋于合理,区域公路进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之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主动探究建立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统筹进展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体系和一般公路为主体的不收费体系。

二、加快形成高速公路网

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的建设,差不多完成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

成比例超过90%,通车里程达到8.3万公里。主动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国家高速公路新增路线建设;支持纳入国家区域进展规划、对加大省际、区域和城际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建设,提升要紧通道的通行能力;连续完善疏港高速公路和大中都市绕城高速公路等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和可靠性明显提升,有力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和谐进展。

三、强化国省道改造

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提升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快实施县通二级公路建设,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70%以上。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重点推进国道网建设,增强国道对县级及以上行政节点的连接和覆盖。进一步加大危桥改造力度,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实施安保工程。

专栏4“十二五”国道改造工程

每年对一批国道重点路线进行综合改造。东中部地区重点改造交通拥挤的G103、G104、G105、G107四条射线和G204、G205两条纵线;西部地区重点加大G108、G212、G213、G214、G219、G317、G322、G323、G326等九条建设相对滞后国道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大制约国道网综合效益发挥的瓶颈路段建设,共约75段、2000公里。

四、连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总体思路,为宽敞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一是推进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通达、通畅建设任务,满足农民群众的差不多出行需求;二是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包括桥梁新改建工程、安保工程等,提升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三是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包括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等,提升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五、加快公路运输站场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成率力争达到50%和40%。重点建设一批集铁路、公路、都市交通客运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大力推进一

级公路客运站建设,地级市至少拥有1个一级客运站。连续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

六、加大口岸公路等专项建设

推动口岸公路建设,构建国际大通道,支持亚洲公路网、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区域合作以及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等涉及的口岸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口岸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状况,通往国家重要陆路口岸的公路差不多实现高等级化。

此外,连续支持红色旅行公路建设。同时结合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旅行公路建设。

第二节加大公路养护治理

一、完善公路养护治理法规体系

创新公路养护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治理方法》、《公路养护市场治理方法》以及公路技术状况监督、养护工程交(竣)工等配套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修订养护定额标准,完善养护决策工作流程。

二、推进公路科学养护

差不多建立国省道养护治理科学决策体系,要紧路况检测指标差不多实现自动化,路况评判及养护决策实现信息化和制度化。

实施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确保全国每年对许多于17%的国省道实施大中修工程。组织开展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

加快推行预防性养护。研究制订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加大预防性养护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推行低碳、环保、节能养护,努力形成成套技术标准体系。

专栏5“十二五”推广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

全面推广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定期检测国省道路况。一是进一步完善路况检测指标,增加公路几何线形、地理位置、沿线设施等信息的数据采集功能,并应用到公路资产的科学化养护治理中。二是提升数据采集的频率和准确性,将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的适用范畴从路网级大规模宏观路况检测扩展到项目级的损坏数据精细检测。三是开发操作方便、

成本低廉、功能有用的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系列装备,为农村公路和低等级路网的科学化养护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三、全面加大农村公路养护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治理机制,深化农村公路治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长期稳固可靠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政策,力争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

四、规范路政治理,强化公路爱护工作

加大路政执法和公路爱护工作的力度,逐步实现路政治理覆盖所有公路,逐步提升路政治理设施与装备水平,创新路政治理手段,推进路政治理信息化。力争“十二五”时期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

提升路政治理规范执法和文明服务的能力。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高速公路救援、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坚持和疏导等便民服务措施。

全面推进经营性公路的路政治理工作由地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治理机构实施派驻治理的模式,探究高速公路和公路超限检测站的路政工作由公路治理机构实施跨区统筹治理模式。

第三节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

一、引导进展现代化营运车辆

引导营运车辆向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方向进展。鼓舞进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进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有用、经济型乡村客车。鼓舞进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都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标准车型。重点推进干线公路营运货车的轻质化、标准化。加快更新老旧车辆,促进高效、节能运输车辆的进展。建立健全举荐车型制度,促进车型标准化。

二、推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

鼓舞企业间广泛开展协作与联营,引导运输市场向市场主体集约化和运输经营网络化方向进展。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要紧节点,完善站场组织功能,构建城际快速公路货运网络,进展零担快运等网络化运

输形式。全面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探究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甩挂运输全面进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专栏6“十二五”甩挂运输试点工程

组织开展部、省两级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择优举荐具有较大资产规模、治理规范、社会信誉好、有稳固的甩挂运输业务需求,有一定的甩挂设施装备条件的企业作为试点对象,重点对试点企业(项目)的甩挂作业站场设施和信息治理系统改造、甩挂运输车辆购置更新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使试点企业“十二五”末牵引车与半挂车比例达到1∶2以上。

三、促进区域及城乡客运进展

打破地域壁垒,统筹跨区域班线客运、旅行客运线路资源,鼓舞有条件的地区开通公交化的城际客运班线,统一规划城际客运线网、专用候车亭和招呼站以及换乘枢纽,稳步推进城际间道路客运一体化进展。

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鼓舞都市公交向都市周边延伸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和谐共享机制,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的有效衔接。

推行与其他客运方式差异化进展战略。优化城际客运班线线网布局。稳步拓展短途、多样化与个性化客运市场,优化中长途客运资源配置。大力进展包车客运、旅行客运、精品班线、机场快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运输效率高、通达度深的特色客运业务。

四、大力进展农村客运

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客运线网布局,稳步提升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差不多实现村村通,建制村班车通达率东部地区达到95%,中西部地区达到90%以上。

提升农村客运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稳步推广农村客运的片区经营模式,将企业经营范畴由线路规定改为区域划定,实行公司化经营,探究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或赶集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班次。

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第一章概述 一、工作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社会活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许多领域的经济增长,是最直接的经济拉动,交通运输完成了物和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是最基础的社会活动,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交通运输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在中省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延安交通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手抓公路养建,一手抓运输管理,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路网和运输体系,有力支撑和推动了延安乃至全省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延安交通运输按照总体规划和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公路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各项指标都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交通运输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十五”的基础上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时期,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编制好“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依照规划安排和指导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有关要求,及延安市政府关于认真搞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我们迅速成立组织机构,开展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和省市关于“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 2、陕西省公路网总体规划; 3、延安市公路网总体规划; 4、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陕交函[2010]164号); 5、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搞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延政发[2010]13号);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养护管理,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趋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第一节发展需求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GDP将年均增长7%,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十二五”末,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00亿人、300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5亿人、900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620亿元。此外,国土开发、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对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交通运输 保障能力。 二、运输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必须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概述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于推动陕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海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重点任务 1、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建设西安至宝鸡、西安至铜川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强与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2、国省道改造:对现有国省道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路面质量和通行

能力,确保全省交通主干道的畅通。 3、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西安至宝鸡、西安至铜川等高速铁路项目,提高铁路运输速度和效率。 5、航空运输:加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航线连接,扩大航空运输规模和覆盖面。 6、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7、物流运输:加快物流运输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和任务。 2、加强资金保障:加大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实施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交通 运输管理和技术人才。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五、结论 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支撑。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领域,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将为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陕西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一、前言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陕西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其人口发展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未来五年我省的人口发展。

广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 第一节发展形势与需求 (6)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4) 第三节发展目标 (16) 第二章综合运输 (24) 第一节加强基础设施优化衔接 (24) 第二节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26) 第三节加强城市客运管理 (27) 第三章公路交通 (30) 第一节完善与优化公路网络 (30) 第二节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34) 第三节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 (36) 第四节完善运输市场管理 (38) 第四章水路交通 (40) 第一节加快广西北部湾港建设 (40) 第二节全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41) 第三节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和水平 (43) 第四节加强水运市场管理 (45) 第五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 (47) 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47) 第二节加强信息化建设 (48) 第六章安全与应急保障 (51) 第一节提高交通设施安全性 (51) 第二节构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 (52)

第七章绿色交通 (56) 第一节强化节能减排 (56) 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57) 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 (58) 第四节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59) 第八章保障措施 (60) 第一节完善规划体系,统领交通发展全局 (60) 第二节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强资金保障 (61) 第三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62) 第四节加强法制建设 (63) 第五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5) 第六节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65) 第九章环境评价 (67)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与保护重点 (67) 第二节环境影响分析 (67) 第三节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69) 第四节环境影响总体评价 (72)

最新国家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 二〇一〇年八月

目录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 一、“十一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1) (一)取得的成绩。 (2) (二)存在的问题。 (4) 二、“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7)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加快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8) (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要求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8)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9) (四)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要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10) (五)关注民生成为政府执政的核心目标,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0) 三、“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四、“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2)

(一)发展目标。 (13) (二)主要任务。 (14) 五、保障措施 (20) (一)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法规体系。 (20) (二)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 (20) (三)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21) (四)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 (22) (五)加大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力度。 (22) 六)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制度。 (23) (七)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 (24) (八)加强公共交通人才保障和科研投入。 (24) (九)加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25)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附件一: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草案)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 二〇一〇年一月

目录 一、现状评价 0 二、总体思路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基本原则 (1) (三)发展目标 (3) 三、发展重点 (5) 第一,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 第二,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6) 第三,加快推进区域、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7) 第四,加强公路、航道养护管理。 (8) 第五,全面增强水上安全和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8) 第六,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9) 第七,着力抓好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9) 第八,切实加强城市客运管理。 (10) 第九,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10) 四、政策措施 (10) (一)完善公路网规划体系。 (11) (二)促进区域、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 (三)深化公路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收费公路体系和不收费公路体系建设。.. 12 (四)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12) (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 (13) (六)高度重视水上安全救助和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3)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现状评价 “十一五”期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做好“三个服务”,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交通运输发展又上新台阶,成为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十一五”末,预计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突破7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超过45万公里;农村公路达到345万公里,实现中央提出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公路网络进一步优化,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到50亿吨,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大型专业化泊位占总通过能力比例达到40%,主要货类运输系统码头布局基本形成,通过能力、生产效率以及大型化、专业化水平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改善内河航道里程5900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将达到1万公里左右,内河水运建设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运输装备进一步改进和增加,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运输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市公共客运能力稳步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应急和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在科研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交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经过“十一五”期的努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不仅在拉动经济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而且为保持经济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铁计[2011) 80号 关于印发《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部属各单位,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铁道部编制了《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结合铁路发展形势和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提高铁路发展质量,努力完成铁路“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推动铁路科学发展。 二O一一年七月一日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铁路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铁路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客货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保障作用明显提升。铁路“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路网建设取得新成就。“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建成运营。青藏、包西、太中银铁路等建成投产,向莆、兰渝、云桂、山西中南部铁路等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和西部铁路有序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新客站建成授产,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动车组维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 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增营业里程1.6万

中国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 摘要: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解决好交通发展问题,必须要综合、系统地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各种运输方式的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要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协调发 展问题,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关键词:交通运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 China's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 Abstract:As a basic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Will solve traffic development problem, we must consider all sorts of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means of transport, and a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ransportation means a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first to solve the traffic infrastructure overal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Key words:transportation,national economy,development planning,infrastructure 引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发 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 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 放为强大动力,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包含了综合运 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养护管理, 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 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体现了交 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交通 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需求 (2) 一、发展现状 (2) 二、发展需求 (6) 第二章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方针 (8) 二、发展目标 (8) 第三章主要任务 (10) 一、创新能力建设 (10) 二、科技研发 (12) 三、成果推广应用 (20) 四、标准化建设 (22) 第四章保障措施 (23) 一、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 (23) 二、科技管理的制度保障 (23) 三、促进创新的协调机制 (24) 四、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 (24)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必须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依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部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本规划旨在阐明“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创新型行业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科教兴交”战略,坚持科技工作面向交通运输发展主战场,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管理,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全行业投入科研经费120亿元,比“十五”增长近一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多项,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科技发展效能显著提升。 (一)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增强了行业发展能力。 公路建设技术方面,针对西部地区复杂地质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等众多世界级难题,从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系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了以冻土、膨胀土和沙漠等6类筑路成套技术为代表的特殊地质地区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保障了西部地区大规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跨江跨海和山区复杂条件下大型桥梁建设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千米级斜拉桥、高墩大跨弯坡斜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以苏通大桥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高难度桥梁建设工程,实现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自主创新的大跨越;针对特长

歙县"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歙县“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初稿)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军的作用,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旅游城市提供交通保障,制订我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执行情况 1、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我县通村公路硬化建设里程956.5公里(其中村道785.5公里、县道土路171公里),共333个项目,计划硬化313个行政村(并村前)道路。该项目的实施完成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有力促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完成路网改造107.5公里,其中武新前公路路基、路面工程30公里,狮石公路路基、路面工程32公里,周板线、街王线、昌歙线和跳前线45.5公里的路面改造工程;完成横溪桥、五渡桥、定潭桥、武阳桥、新溪口桥等五座危桥改造工程;完成大阜至深渡8公里旅游公路建设任务;2010年启动七里头至雄村旅游公路建设;新安江南源口跨江大桥工程正在建设。“十一五”期间水上航道建

设:深渡至街口下湾(与浙江交接处)26公里安装了16座太阳能航标,完成了25个渡口标准化建设项目。农村客运站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出行乘车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建成三级社会客运公用站一个,五级农村客运站或简易农村客运站14个,占乡镇总数的53.6%,完成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各110个。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还需实质性推进。从国家、省、市级层面来看,虽然搭建了大交通综合管理体制,但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多年来,公路、水路、铁路、邮政等行业相互分离,自成体系,封闭运行,独立发展,统筹、衔接、磨合、推进的任务十分艰巨。 (2)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路线技术等级不高,路网结构不完善,网络化程度、安全水平还比较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大量县乡道路面破损严重,急需提升改造;渡改桥、渡口改造及接线造价高,实施难度大,进展迟缓。 (3)重建轻养现象仍然存在,养护机制未有效落实、养护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较低、路政管理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我县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 (4)受山区农村公路等级低、客运站点规划建设滞后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限制,以及客运车辆档次低,部分还比较老旧等问题,致使一些农村班线开通安全管理难度大,客

《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先导性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巩固良好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交通运输迈上新台阶。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正在成为竞争的新优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投资约2800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3倍多。建成铁路约1400公里,包西通道扩能、太中银等一批骨干项目相继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郑西客运专线正式运营。新增公路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2100公里,建成了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榆靖沙漠高速、西汉高速和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11万公里,近乎100%乡镇、83%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或水泥路,农村交通条件步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汉

江安康至紫阳段形成省级文明航道。榆林新机场投入运行。西安地铁2号线进入了试车和调试阶段。 (二)交通骨架网络初步形成。截止“十一五”末,全省建成干支铁路22条,营业里程4300公里,基本形成了“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骨架网。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高速公路“米”字型主骨架全面建成,通车里程达到3403公里,覆盖了全省81个县(市、区),形成了省内当日往返、周边城市当日到达的“一日交通圈”。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形成了“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构建了连接国内外近80个城市的150余条空中航线网络。 (三)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吞吐量排名均进入全国前十位行列。西安车站发送旅客突破2800万人,位居全国第五,陇海铁路货运量突破11000万吨。西安铁路枢纽形成了年编组2亿吨货物能力。公路运输城乡客运一体化步伐加快,高速公路开通运输线路433条,近乎100%乡镇、88%行政村开通了班车。全省汽车保有量突破180万辆,五年净增115万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万,每天有20余家公司的400余架航班起降,成为我省扩大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西汉高速、宝成铁路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资金筹集和建设方式多元化。交通建设形成了以政府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 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2.01.13 •【文号】交规划发[2012]18号 •【施行日期】2012.01.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路,水运,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交规划发[201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交通运输厅(局、委),沿海主要港口管理局、港口企业,部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明确“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 本规划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交通运输部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〇一二年一月) 目录 前言 一、形势与要求 (一)公路水路交通环保的主要成绩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目标 (二)发展重点 四、主要任务 (一)行业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二)行业环保监管体系建设 (三)行业环保科研体系建设 (四)行业低碳技术应用和推广 (五)公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六)水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七)废弃物循环利用 五、政策措施 (一)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理念

浙江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XX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 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XX省交通运输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1 一、“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评价3 (一)发展成就3 (二)存在问题13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形势与需求17(一)“十二五”形势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17(二)“十二五”交通运输的发展特征19(三)“十二五”交通运输的需求分析21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5(一)指导思想25 (二)基本原则25 (三)总体目标26 四、“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重点30 (一)大港口建设30 (二)大路网建设34 (三)大物流建设40 (四)民用机场建设44 (五)交通运输服务46 (六)公路航道养护53 (七)科技创新与信息化55 (八)生态交通建设58 (九)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置61 (十)交通行业管理64

五、环境影响评价69 (一)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69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69 (三)预防与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71六、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73 (一)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行政资源73(二)加强规划引导,把握建设重点73(三)完善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74(四)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资金保障机制75(五)发展生态交通,提高资源利用率75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公路、水路和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业进入了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交通通道建设,加快综合枢纽建设”。国务院批复的《XX 海洋经济发展示X区规划》要求“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构建综合交通网”。交通运输部对“十二五”规划编制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努力”要求,即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将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背景 广东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发达省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拥有较发 达的经济和交通运输业,其中交通运输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收集情况 目前,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交通运输 领域,广东省已建成了一批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港口等。同时,广东交通科技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互联网等应用,都助力于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发展目标 广东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时期提出了以下 目标: 1.建立省级交通运输信息化统一平台,实现各类交通运输数据标准化、 集成化、共享化。 2.推进智能交通建设,逐步实现限行区域线路规划、交通信号灯控制智 能化、车辆通行预测预警等智能化应用。 3.发展智能公路,建设全桥自检和健康管理、车辆跟踪、危险警示、智 能体检等系统。 4.推进数字化航运建设,构建港口信息化管理体系。 5.加强交通运输数据安全,保障交通运输平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路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如下实施路径: 填补信息化短板 广东省将通过建立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体系和标准,加强信息创新与高新技 术的应用与推广,消除信息化短板问题。

强化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省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加强平台和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平台的整体优化。 推进智能交通建设 广东省将进一步推进智能交通建设,逐渐实现限行区域线路规划、交通信号灯控制智能化、车辆通行预测预警等智能化应用。 发展智能公路 广东省将进一步发展智能公路,建设全桥自检和健康管理、车辆跟踪、危险警示、智能体检等系统,同时提高公路在线服务的能力。 提高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 广东省将通过对港口企业做好信息化开发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港口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港口业务操作和管理的效率。 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将进一步加速广东交通运输业信息化的步伐,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为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也提供了借鉴和实践的经验。

【精品】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1 一、“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回顾与评价 (1) (一)主要成绩。。。1 (二)存在不足..。7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形势与需求。.。7(一)形势分析 (8) (二)需求分析 (9)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1 (三)发展目标。。。12 (四)总体框架..。13 四、建设重点 (16) (一)基础建设。.。16 (二)重点工程..。19 五、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26 (二)加强信息化政策研究和经费保障。。.27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和绩效考核。..29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30 (五)加强引导和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30

附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31 序言 “十二五”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五年,也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阶段,更是江苏交通运输向综合运输全面转型、向服务型行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十二五”江苏交通运输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能力、改善服务的新形势新任务,为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带动性作用,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 一、“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回顾与评价 “十一五"期,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引导和推动交通行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全省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建设得到全面、快速、有序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在优化整合中协调发展,为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交通运输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成绩 1、实现全省交通信息网络联网运行 在完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省级横向网、省市纵向网的基础上,组织完成了全省13个省辖市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横向网建设,公路、航道、运管、地方海事等均进行了业务割接,运行状况良好,形成了覆盖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业务机构、连接交通运输部和省市政府的交通信息网络,为跨地区、跨部门的系统协同和联网应用提供了保证。网络管理方面采用自维与第三方维护相结合的方式,高速公路公司负责光纤的维护,同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光纤的抢修与维

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2013年1月22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推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的攻坚时期。为促进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根据《国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具体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时期,全市大力推进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82.5亿元。截止“十一五”期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843公里,公路网密度提升至171.9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全市铁路总里程达569公里,铁路网密度提升至4.7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成都铁路枢纽“客内货外”分线运输体系。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内通航城市84个、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42个,客货吞吐量位居全国机场第六、国内城市第五、西部城市第一。建成西部规模最大的综合客运枢纽——成都东客站综合客运枢纽。基本形成以公路为主体、铁路为骨干、航空为高端的对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综合客货运输能力持续稳定增长。 “十一五”时期,全市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步伐。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成投用,开工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彭州支线、离堆公园支线。全面启动中心城区连接市域二、三圈层的“九路”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5160公里,灾后重建农村公路1833公里,农村道路通畅率达95%以上。全市共开通市域客运班线589条,城乡客运镇通率达100%,村通率达90%以上,城乡公交线路逐步向市域二、三圈层延伸。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中心城区建成公交专用道371.3公里,公交线网总长878.5公里,日均客运量达370万人次。初步建成智能交通网络基础平台,启动中心城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试点,基本实现了城区主干道的信号联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时期,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外综合运输通道规模不足,运输能力仍显紧张;二是市域交通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三是公共交通主体地位不足,城市交通日渐拥堵;四是交通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工作效率质量有待提升。 (三)“十二五”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深入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市对外综合交通需求将明显增强,城乡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将不断加快。“十二五”时期,要准确把握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面临的发展形势及需求,优化对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便捷可靠的立体公共交通系

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郑政〔2011〕11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支持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为郑州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科学谋划和有效实施《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利于强力推进郑州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对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挑战(一)发展现状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和航空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公路建设方面,郑州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03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4公里,较“十五”末增长57%;新建高速公路5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9公里,较“十五”末增长16%;新建成了一批市域快速通道项目,市域快速通道里程达到—2—110公里,提升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新改建农村公路5989公里,总里程已达到11060公里,公路通乡镇、通行政村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铁路建设方面,配合国家及河南省建成了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郑州至徐州的客运专线,为中西部地区铁路运输的快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空建设方面,完成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客机坪、货机坪总面积达到38.45万平方米,停机位由原来的14个增为31个,极大提高了新郑国际机场航空服务能力。枢纽建设方面,郑州市三大市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拉开序幕,郑州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新郑州铁路客运站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通过省政府审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公路客运南站已建成使用,客运北站和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也已开工建设,枢纽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为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增长以公路、铁路、航空三大系统为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共同构建的郑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保持了交通运输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2010年,公路、铁路、航空完成客运周转量分别为137.7、113.9和49.8亿人公里,是“十五”末的2.8、1.4和1.9倍;公路、铁路、航空完成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79.8、199.4和—3—0.6亿吨公里,是“十五”末的6、1.1和1.8倍。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全面普及了“新农巴士”,客运线路公司化改造率达85%以上,实现了全市乡镇通客车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的目标;开通了4条城际公交线路,推动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城际公交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客运服务水平不断升级,投资6亿元建设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分担率由2005年的22.5%提高到26%,已初步形成“快速公交线网+骨干公交线网+支线网”的公交线网框架。3.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十一五”时期,郑州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相对系统、从单一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了交通信息化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规范了信息化工作程序和内容。建立了郑州交通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研制开发了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推进了行业管理转型升级。建立完善了道路运输指挥、危险货物运输、路政、物流信息平台、旅游客运、GPS车辆安全生产智能监控、长途客车GPS控制调度、公交综合信息管理、出租汽车GPS定位、机动车辆检测线与修配企业联网控制管理、黄河水域监控救援指挥中心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项目。4.绿色交通的理念得到大力推广大力倡导发展绿色交通,鼓励推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实施空调公交车降价措施,大大增加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提高了城市—4—客运的运输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交通建设中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做好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交通建设生态破坏的修复和治理;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