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节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新)

一、公司治理的涵

1.公司治理要解决的2个固有矛盾:P32

2.公司治理的核心※:合理分配公司剩余控制权,

它是调解公司利益冲突的关键。包括:

(1)企业经营决策权

(2)监督权

(3)企业剩余索取权(合约中没有规定的那部分控制权)

3.公司治理的容

(1)如何配置和行使公司的控制权

(2)如何评价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

(3)如何设计和实施公司的激励机制

4.公司治理定义※

公司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相应的职责,通过一系列部和外部机制对企业责、权利的分配与协调。

二、公司的部治理机制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部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构成的、相互制衡的一种组织机构。

通常:公司部治理就是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和运行来实现的。

(一)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1.主要机制:一股一票制。

2.补充机制:解决一股一票制的缺陷

(1)累加表决制

(2)代理投票制

(二)股东对经理阶层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1.激励机制:如对经理人员实行高薪、奖金、配股等

2.监督机制:

(1)股东通过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不称职解聘)

(2)股东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获得企业真实信息。(三)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实施

※独立董事:指与所服务企业既没有投资关系,也没有商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外部董事。独立董事:控制着董事会的主要机构,如“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

形成对企业经营者(包括执行董事和经理)的强大监督。

三、公司的外部治理

定义:通过企业外的规化市场竞争机制,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刺激企业经营者努力工作,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而且是唯一的所有者,股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一)产品市场竞争

(二)资本市场的竞争:并购与反并购

(三)经理市场的竞争

(四)政府法规和社会伦理的约束

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一)股东控制型治理机制※

股东实质性的掌握企业的控制权,经理人员则只负责日常的经营活动。

1.主要特点:家族类企业或规模较小的企业,股东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2.主要代表:国(如三星电子公司)和东南亚国家

(二)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

经理控制型机制:是指公司经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公司在治理上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经理控制和强烈的市场导向特点。

1.主要特点:

(1)美国大公司一般不设立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

(2)美国大公司的股权分散,大股东无心控制企业

(3)相关的法律制度鼓励股东的市场化行为

(4)美国公司对经理的控制权主要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活动进行。

2.主要代表:美国(例如美国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

(三)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

1.主银行定义:指与企业保持长期和稳定关系的特定银行

2.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定义:在公司财务正常情况下,由经理人员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主银行通过企业的资金支持支付结算和向企业派员等方式对企业实施监控。当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时,主银行就接管企业,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

3.主要特点:大股东一般是法人股东(企业或机构以法人财产投入企业而形成法人股权)

4.主要代表:日本(例如日本的三菱公司)

(四)股东和员工共同控制型治理机制※

1.定义:由股东和员工共同掌握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的方式参与企业决策,并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而专业的经理人员则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2.主要特点:较好的解决了股东和员工的利益

3.主要代表:德国(例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

德国的三大权利机构:股东会、监事会(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

第二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一、公司所有者

公司的产权制度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它以公司的法人财产为基础,以出资者原始所有权、公司法人产权与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为特征,并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机构来确立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一)公司的原始所有权

1.定义※:原始所有权是出资人(股东)对投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股权。

2.股权的主要权限※:

①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

②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

③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包括:股息和红利的权力,以及在公司清算后分的剩余财产的权力。

(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1.公司法人财产定义※

它是由在公司设立时出资者依法向公司注入的资本金及其增值和公司在经营期间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构成。

2.法人财产的地位:它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

3.法人财产的特点

①公司法人财产从归属意义上讲,是属于出资者(股东)的;

②公司的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公司以其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③一旦资金注入公司形成法人财产后,出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这一部分财产,也不得从企业中抽回,只能依法转让。

4.特别注意: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或称法人产权)

(三)公司财产权能的两次分离

公司财产权能的分离是以公司法人为中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出资人与公司法人的分离,即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相分离。第二次分离:是具有经济意义的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形式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高形式。

1.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1)性质:这是公司所有权本身的分离,公司出资者的所有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失去了对公司资产的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

(2)公司法人:拥有法人资产,对所经营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即法人产权。

(3)法人产权:

①它指公司作为法人对公司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转让权。

②这是一种派生所有权,是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4)结果:

①股东(原始所有者):保留对资产的价值形态——股票占有的权利

②法人:享有对实物资产的占有权利。

(5)不同的经济法律关系

①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客体:是同一财产

②原始所有权体现:这一财产最终归谁所有

③法人产权体现:这一财产由谁占有、使用和处分

2.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1)性质:只具有经济意义的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权力归属

①公司法人产权:集中于董事会

②经营权:集中在经理手中

经营权是对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是相对于所有权而言的。与法人产权相比,经营权的涵较小。

经营权不包括收益权,而且经营权中的财产处分权也受到限制。

公司的经营权被赋予了职业经理。

二、公司经营者

(一)公司经营者及其特征

1.定义:所谓经营者是指在一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由企业在经理人市场中聘任,以年薪、股权和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经营人员。

2.现代企业经营者的五个显著特征

①经营者的岗位职业化趋势,已经形成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市场;

②经营者具有比较高深的企业经营管理素养,能够引领企业获得良好的业绩;

③经营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④公司中经营者的产生基于有偿雇佣,是公司的“高级雇员”,即受股东委托的企业经营代理人;

⑤经营者的权力受董事会委托围的限制。

(二)经营者对现代企业的作用

1.经营者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得关键性资源,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

2.经营者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

3.经营者良好的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经营者良好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管理制度。

(三)经营者的素质要求

1.精湛的业务能力

(1)决策能力

(2)创造能力:经营者的核心能力

(3)应变能力

2.优秀的个性品质=理智感+ 道德观

3.健康的职业心态

①自知和自信

②意志和胆识

③宽容和忍耐

④开放和追求

(四)经营者的选择方式

经营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经营者的选择至关重要。科学的经营者选择方式应该是市场招聘和部提拔并举

1.部提拔: 它体现了强烈的非市场性特征

2.市场招聘: 即通过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取得企业家

(五)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报酬激励、声誉激励和市场竞争机制三个方面。

1.报酬激励(2007年单选题)

(1)主要形式:年薪制、薪金与奖金相结合、股票奖励、股票期权等

注意:①股票奖励:是奖金的替代形式,其激励动力来自未来的企业经营效益;

②股票期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长期激励形式。

2.声誉激励

3.市场竞争机制:包括企业家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

市场对企业家的约束和激励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竞争机制具有信息显示功能。

第二,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企业家位置形成直接的威胁。

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1.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①经营者作为意定代理人,其权力受到董事会委托围的限制;

②公司对经营人员是一种有偿委任的雇佣。

2.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2007年多选题)

①股东: 作为所有者掌握着最终的控制权,他们可以决定董事会的人选,并有推选或不推选直至起诉某位董事的权利。

②董事会: 作为公司最主要的代表人全权负责公司经营,拥有支配法人财产的权力和任命指挥经营人员的全权,但董事会必须对股东负责。股东大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③经营人员: 受聘于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意定代表人统管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在董事会授权围之,经营人员有权决策,他人不能随意干涉。

第三节股东机构

一、股东概述

(一)股东的含义※: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资本的一定份额并享有股东权利的人。

(二)股东的分类和构成

1.发起人股东与非发起人股东:设立股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发起人。发起人是指参加公司设立活动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的人。

同一般股东相比,发起人股东在义务、责任承担及资格限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

①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

②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

③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第二,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不得转让。

第三,资格取得受到一定限制。

①自然人作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②法人作为发起人应当是法律上不受限制者;

③发起人的国籍和住所受到一定限制: 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公司,其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住所。

2.自然人股东与法人股东

自然人和法人均可成为公司股东。自然人作为股份的发起人股东,作为参加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设立人股东,应当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三)股东的法律地位

1.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

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2.股东是公司经营的最大受益人和风险承担者

3.股东享有股东权(2004年单选题)

股东享有股东权是股东最根本的法律特征,是股东法律地位的集中体现。股东有获得财产收

益和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

4.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除无限公司股东、两合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外,公司股东均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仅以其出资额(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间接承担责任。

5.股东平等

所有股东均按其所持股份的性质、容和数额平等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四)股东的权利※

我国公司法除在总则部分明确股东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外,还对股东享有的其他权利作了规定。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主要享有以下权利:

1.股东会的出席权、表决权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会会议是股东行使权利的场所。

2.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提议权和提案权

3.董事、监事的选举权、被选举权

4.公司资料的查阅权

股东可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记录、财务会计报告,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权利。

5.公司股利的分配权:通过盈余分配获取股利是股东出资的收益权,是股东权的核心。

6.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

公司解散时,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股东出资比例、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7.出资、股份的转让权

8.其他股东转让出资的优先购买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其他股东转让的出资有同等下的优先购买权

9.公司新增资本的优先认购权:公司的原有股东,对新增资本、新发行的股份享有优先认购权。

10.股东诉讼权

(五)股东的义务※

1、缴纳出资

①缴纳出资义务的容:出资形式、出资数额、出资期限、出资程序。

②不履行出资义务要承担责任,情节严重者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③不得抽回出资义务。若有抽回,则处以抽逃出资额的5%—15%的罚款。

2、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承担有限责任

3、遵守公司章程

4、忠诚义务:

①禁止损害公司利益;

②考虑其他股东利益;

③谨慎负责的行使股东权利及其影响力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

(一)股东会的性质及其职权※

1.性质:最高权力机构

2.职权:11项

(二)股东会的种类及召集

1.股东会种类:首次会议、定期会议、临时会议

2.首次会议的议程:

①讨论并通过公司章程

②选举董事会成员

③选举公司监事会成员或监事

3.临时会议:

①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②1/3以上的董事或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

(三)股东会决议

1.普通决议:1/2以上的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特别决议:绝对数通过,一般是2/3。

①股东会议作出修改章程

②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

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

三、股份的股东大会

(一)股东会的性质及其职权

1.股东大会是股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股东在公司中的地位决定的

2.股东大会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大会的职权类似

(二)股东会的种类及召集

1.种类:年会和临时会议

①年会: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②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人数不足法律规定人数的2/3;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到实收股本总额1/3;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董事会认为必要时;监事会临时提出召开;公司规定的其他章程。

2.股东大会会议的召开

(1)股东大会会议的召集和主持

(2)股东出席会议

(3)临时提案的提出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提交董事会。董事会两日后通知其他股东,将该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股东大会的决议方式※

(1)股东行使表决权的依据:一股一权,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

(2)普通决议与特别决议的方式:

普通决议:半数通过;特别决议:2/3以上通过

(3)累积投票制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权利机构

国有独资公司只有一个股东,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的职权。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要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

第四节董事会

一、董事会制度

(一)董事会的地位※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执行机构

(二)董事会的性质※

1.代表股东对公司进行管理

2.公司的执行机构

①部事务

②外部事务

3.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

①公司经营计划

②投资方案

③公司管理机构的设置

④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

⑤公司的重要规章制度

4.公司法人的对外代表机构

5.公司的法定常设机构

(三)董事会会议(股份)

1.形式: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①定期会议:每年度至少召开2次

②临时会议:代表1/10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或监事提出,董事长应在10日,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2.董事会议召集和主持—提前10日通知全体董事

3.董事会的决议方式※

①一人一票原则(股东大会:一股一票)

②多数通过原则(1/2以上)

结论:“董事数额多数决”

(四)董事会的职权※(10项)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组成及董事的任职资格※

1.成员组成:3~13人,国企中需要有职工代表

(二)董事的任期与义务

1.任期: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每届不得超过3年,任期届满,可以连任;

2.义务:遵守章程;执行业务;忠诚,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商业交易;不得利用职务谋取私利;不得收受贿赂;不得侵占公司财产;不得以公司名义为本人、股东和个人提供债务担保。

(三)董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1.性质:董事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是对执行公司业务、对股东会负责,对外代表公司的常设机构。

2.职权:11项

(四)董事会的议事规则※

1.会议主持:一般是董事长——副董事长——半数以上推荐的一名董事

2.会议类型: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和临时会议(必要时)

3.会议表决:一人一票制

三、股份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组成及董事的义务※

1.董事会组成※:成员5~19人(单数),任期每届不得超过3年。任期届满,可以连任

2.董事的义务※:

①忠实义务:禁止自我交易;竞业禁止;禁止泄露商业;禁止滥用公司财产

②注意义务

(二)董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1.性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执行股东会的决议,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

2.职权:在法定围,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使决策权利;任命经理来执行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三)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与决议方式

1.议事规则:“一人一票”制

2.会议类型: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和临时会议(必要时)

3.有权提出临时会议的人员:代表1/10以上的股东和1/3以上的董事或监事;董事长应在10日,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四)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独立性+任职条件)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

1.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1)独立性(以下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①公司任职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的

②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1%以上的股份或上市公司前10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

③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的股份或上市公司前5名股东中的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④最近一年曾经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

⑤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人员。

⑥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⑦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2)任职条件※

①具备上市公司董事的资格

②具有要求的独立性

③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④具有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

⑤公司规定的其他章程

2.独立董事的人数

要至少1/3,但是实际中应尊重公司与股东自

治及市场的自由选择。

3.独立董事的职权

①重大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

②向董事会提议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③向董事会提请召开股东大会

④提议召开董事会

⑤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

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4、独立董事的义务:诚信和勤勉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特征※

1.董事会是国有独资公司的执行机构

2.公司章程制定方式:

①由国资监管机构制定

②由董事会制定并报国资委批准

(二)董事的身份

1.国资监管机构委派

2.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

(三)董事会的组成与任期

1.组成:国资监管机构委派董事和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代表成员为3~13人,其中要有职工代表。

2.任期:每届不得超过3年

第五节经理机构

一、经理机构的地位

(一)经理结构

辅助业务执行机构(董事会)执行业务经理必须服从董事会,服从董事会的指挥和监督。(二)经理和董事会的关系

控制是第一性的,合作是第二性的。

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的经理机构

(一)经理机构的职权:8项

(二)经理的义务与责任※

义务=谨慎+忠诚+竞业禁止

(三)经理的选任与解聘

由董事会决定,对经理的任免及报酬决定权是董事会对经理实行的监控手段。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机构※

(一)经理机构由董事会决定

(二)经理的职权与义务

经国有独资监督管理机构的同意,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经理;

经理的职权与义务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的相同。

第六节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制度※

(一)监事会定义:是公司的监督机关,是由股东会(职工)选举产生并向股东会负责,代表股东对公司经营(公司财务及董事、经理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的机关。

(二)监事会主要职能

1.公司部的专职监督机构

2.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主要监督对象

3.监督形式多种多样:会计监督和业务监督;事后监督和事前事中监督

4.业务监督:

①通知经营管理机构停止行为;

②随时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

③审核董事会编制的各种报表,并把审核意见向股东大会报告;

④提议召开股东大会

二、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1.成员: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不低于1/3,具体数字由公司章程决定)设有监事会的,人数不少于3人;无监事会的,监事可以1—2名;董事和高级管理者不得兼任监事

2.任期: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可以连任。

(二)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和高级管理者进行监督,对的董事和高级管理者提出罢免的建议

3.当董事和高级管理者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他们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议

5.向股东会议提出议案

6.可以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7.公司规定的其他职权

(三)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1.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议

2.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公司章程规定

3.会议决议方式:半数监事通过

三、股份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1.监事会是《公司法》明确规定的公司必设机关。股份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

2.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

3.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4.董事、经理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

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二)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7项)

(三)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1.监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2.定期会议每六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3.临时监事会会议由监事提议召开。

4.监事会会议决议: 经过半数以上监事通过。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机构

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是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监事组成专门外部监督机构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的制度。

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政府派出,对派出机构负责,不受企业控制。也称为外派监事会。

(一)监事会的组成※

1.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成员: 不得少于5人

2.监事会成员包括: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专职监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任命

(2)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为兼职监事

(3)监事会设监事会主席: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成员中指定

(二)监事会的职权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和高级管理者进行监督,对的董事和高级管理者提出罢免的建议

3.当董事和高级管理者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他们予以纠正

4.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建议

5.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时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工作

6.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7.依公司法规定,可以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8.国务院和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职权

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1、“主管部门级事业单位”及决策型理事会制度“主管部门级事业单位”,即是规模化管理某专门行业“事业单位群”的事业单位,对某一层级的事业单位,比如医院,统一设定一个主管部门级的事业单位,授予其较宏观的管理职能和较高的干部行政级别,使这种理事会模式得以正常运转。 落实“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就是要改变办“事业”的主体,将现有的事业单位与其原所属的“主管部门”相分离,使事业单位能够独立地、直接地面对各个政府监管部门,否则事业单位本身无法真正实现法人人格独立。在“政事未分开、管办未分离”的情况下,“主管部门”掌握着事业单位的人、财、物大权,垄断着事业单位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认同更多对其“主管部门”作为兄弟部门的尊重,而非事业单位本身的能力和地位。 理事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是事业单位监管体制中最基础、也是最经常的行为,它既可看作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架构的一部分,也是连接政府监管的桥梁。在“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完成后,事业单位理事会的职能已不再仅限于一个咨询协商或监督机构,而应是事业单位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应是倾听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维护本单位公益性目标的机构。理事会作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核

心,确定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事业单位重大决策,其成员一般采用委任制,由政府审核任命。行政首长及主要管理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由理事会提名,报政府审核任命。行政首长参与理事会的决策,对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定期向理事会汇报经营管理状况,接受理事会监督。 采取“主管部门级事业单位”及决策型理事会制度,实际借鉴参考了境外普遍采用的政府对法定机构的治理模式,融合了“党管干部”原则的中国国情。 关于事业单位理事会的职能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理事会是外设于事业单位的非常设咨询机构,其职能主要在于表达公众意见和喜好,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代表社会公众进行监督,但是很少参与事业单位的实际决策过程。此种理事会一般可由政府部门人士、行业专家和社会独立人士组成,而理事的人选由该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推荐或直接指定。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运作中,理事会将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摆设,甚至可能成为事业单位经营者或其主管部门行为“表面合法化”的一种工具,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就是如此,更何况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要承担法定责任,而此种事业单位理事会中理事身份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社会声誉,而非实际的法律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理事会的职能实际上不会根本改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表格图解(很实用)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性质职权会议种类、组成会议召集会议决议议事规则其他事项 股东(大 )会有限公司股东会 最高权力机构 决定公司经营方针 投资计划等11项 (p46) 股东会(首次会议、定期会 议、临时会议) 一般情况下董 事会召集、董事 长主持 特殊情况P47 一股一权 普通决议1/2以上通过 特别决议2/3以上通过 股份公司股东大 会 股东大会(年会1次/年、临 时会议) 选举董事和监事 的累积投票制 董事会有限公司 (3~13人) 1管理机构 2执行机构 3经营决策机构 4对外代表机构 5法定常设机构 召集股东会议、决 定经营计划和投资 方案等11项 (P52) 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 会议每年至少2次)一般情况下董 事长召集并主 持 一人一票 多数通过 即董事数额多数决 股份公司(5~19 人,其中独立董事 占1/3以上) 定期会议(2次以上/年) 临时会议(1/10表决权股 东,1/3以上董事或监事) 独立董事的任职 资格、职权(P55) 国有独资公司 (3~13人) 除上述职权外还有 制定公司章程报批 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无次 数规定) 董事由国资委委 派和职代会选举 经理辅助业务执行 机构(董事会) 执行业务 主持公司日常经营 工作等8项(P58) 经理的选任与解 聘由董事会决定 (P59) 监事会有限公司专职监督机构基本职能:监督公 司的一切经营活动 监督对象:董事会 总经理 具体职权:P61、P62 各7项 一般不少于3人,其中职工 代表不低于1/3 每年至少1次股份公司至少6个月1次国有独资公司外派监督机构不少于5人,由国资委派出 专职监事和职工代表出任, 职工代表不低于1/3

公司治理结构与竞争力

公司治理结构与竞争力 孙剑 一 公司是一个与蒸汽机相比也毫不逊色的伟大创造,它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成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法人治理结构看法歧异,在西方国家的企业治理结构定义中,美国公司董事协会所作的定义被认为是最权威的:企业治理结构是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定,确保整个管理结构能够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的一种组织制度安排,企业治理结构还要确保整个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能:维护企业的向心力和完整;保持和提高企业的声誉;对与企业发生各种社会经济联系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这些看法中还包括把公司治理结构看成一种制度安排;把公司治理结构看作是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公司治理结构看作是一种决策机制等等。)国内学者中吴敬琏教授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所有者(股东)、法人及其法人代表(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其主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而英美公司法学者则把为促进公司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使公司权力而对董事会赋权、控制制约机制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这种制约机制在实证上就是董事的法律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固然定义繁多,但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进而维护股东利益)、强调分权制衡是其最本质的内容,概要而论,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就是要解决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状态下使得公司富于竞争力,最大地实现公司利益,进而满足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核心内容是妥善处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信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与信托人(董事会)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代理人(CEO)之间的关系,包括董事会如何忠诚于股东并勤勉尽职,董事会如何有效激励和监督CEO,以及如何平衡公司各相关者利益问题。所有治理结构的理论都是从此展开的。 公司治理结构共有两个理论模型: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和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不同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看法也不同,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类是英美国家“股东主权加竞争性资本市场”的新古典式公司治理模式,竞争性资本市场指这样一种约束机制,它通过敌意接管业绩不良的董事会从而将平庸无能的经营者淘汰出局,达到外部治理的目的;另一类是以法、日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前者强调股东权益至上,是传统的观点。后者被定义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成为这种理论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流看法,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股东主权理论的一个突破,经过几年的孕育、讨论,在操作层面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职工的利益应当在决策中有所体现,但还大程度上还存在学术讨论的圈子内。 美国董事协会法人治理模式如下图:

集团公司治理制度.doc

集团公司治理制度

集团公司治理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辽宁 XX 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集团公司 ) 整体经济发展与规范运作, 根据 <公司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控股或相对控股的股份有限公 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 以下简称 : 子公司 ) 。 控股是指集团公司直接拥有或委托管理该公司50%以上的股权。相对控股是指集团公司经过直接拥有和间接控制该公司50% 以上的股权 , 或是能够实际控制其董事会。 第三条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经过集团整体规范运作, 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 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四条集团公司有义务协助各子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 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五条集团公司有义务协助各子公司完善董事会( 执行董事 ) 、监事会 ( 监事 ) 的构成和聘选程序 , 明确其主要职责 , 建立健全 相关议事规则 , 充分发挥其决策与监督职能。同时, 还要建立市场

化的经理班子选聘机制 ,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 从而促进生产经营。 第六条各子公司须严格按照本准则规定的公司治理标准规范 运作 , 并可根据自身实际 , 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治理制度 , 不断完善公司 治理结构 , 提高治理水准。 第二章母子公司体系 第七条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是一个战略导向型的治理架构, 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经济、文化统一体。 第八条集团公司与子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母子公司关系。 第九条集团公司向子公司出资 , 依法行使出资人 ( 股东 ) 的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 , 具有产业规划、资本运营、知本运营和企业文化传播等多种职能。 第十条集团公司实行母公司、子公司二级组织体制, 如果出现孙公司三级组织体系, 则由子公司对孙公司进行管理, 可比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机制。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是整个集团的战略管理中心、投资决策中 心、资本运营中心、财务监控中心、资源管理中心、经营协调中 心和文化中心 , 其主要职能是 : ( 一 ) 组织制定和实施集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 ( 二 ) 开展投融资、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 ( 三 ) 决定集团内的重大事项; ( 四 ) 推进集团的组织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doc

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的书 面许可,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黄石市商业银行 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 管理咨询项目计划书 2003年7月

黄石市商业银行项目工作计划书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 及相关知识问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和山西省编办《关于印发〈**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使我市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政策及相关知识以问答形式进行宣传。 1.什么是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答: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以依法独立运作、自我管理和承担职责,实现事业单位宗旨和职责为目标,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治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等相关制度安排。 2.为什么要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 答: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明确理事会等决策层的决策地位,减少政府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有利于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吸收事业单位外部人员参加决策层,扩大参

与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三是通过明确决策层与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立足于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核心是创新体制机制,革除制约公益事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应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 4.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目标是什么? 答: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重在探索完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途径,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规范治理模式,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扩大公众参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最终目标在于逐步构建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5.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有哪些要求? 答: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是要确保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二是各相关部门和事业单

华为公司治理结构含清晰组织结构图

华为公司治理结构含清晰组织结构图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内外合规监督,检查公司财务和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和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轮值CEO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公司生存发展负责。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公司设立基于客户、产品和区域三个纬度的组织架构,各组织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有效增长、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客户满意度负责。

运营商BG和企业BG是公司分别面向运营商客户和企业/行业客户的解决方案营销、销售和服务的管理和支撑组织,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点和经营规律提供创新、差异化、领先的解决方案,并不断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消费者BG 是公司面向终端产品用户的端到端经营组织,对经营结果、风险、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负责。 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公司面向运营商及企业/行业客户提供ICT融合解决方案的组织,负责产品的规划、开发交付和产品竞争力构建,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支持商业成功。 区域组织是公司的区域经营中心,负责位于区域的各项资源、能力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并负责公司战略在所辖区域的落地。公司持续优化区域组织,加大、加快向一线组织授权,指挥权、现场决策权逐渐前移至代表处。区域组织在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伙伴关系、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进一步支撑公司健康、可持续的有效增长。 集团职能平台是聚焦业务的支撑、服务和监管的平台,向前方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在充分向前方授权的同时,加强监管。

集团化运作与治理结构

第二十四章、集团化运作与治理结构 第一节、集团化运作模式 第二节、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节、治理结构的职责界定 第一节、集团化运作模式 1、典型的企业组织模式 (1)U型结构 高度集权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单元结构 ?执行层权利较小,在经营上没有自主权,在财务上没有独立性。 ?集权程度高,管理控制严格,母公司的战略决策可以在子公司中有效贯彻执行,组织效率高。 适合于: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少、生产连续性和专业性强的控股公司,产业比较单一的中型企业。 (2)H型结构 多元化产业经营和控股型公司结构——控股结构 ?子公司权利较大,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在财务上具有独立性。 ?分权程度高,控股公司总部专注于战略管理。子公司负责具体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适合于:规模较大、产业相关性不强、产品品种多的多元化控股公司。(3)M型结构 U型结构和H型结构发展和演变的产物。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强调企业整体的协调功能和效应。——多元结构 ?M型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总部董事会和总裁班子是最高决策层。主要职能为战略管

理和交易协调。 ?第二层次.由职能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组成.计划部门是公司战略研究的执行部门。 ?第三层次.围绕公司的核心业务,建立互相依存又互相独立的子公司。 子公司在一个统一经营战略下承担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子公司负责人是受母公司委托管理部分资产和业务的代理人.而不是子公司自身利益的代表。 M型适合于:多元化控股公司。 其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公司尤其是相关多元化经营大公司管理的主流模式。 运行原则: ?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经济。 ?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缺陷,达到最佳控制。 ?充分鼓励下属机构的创新精神和能动性,达到最佳激励。 六统一原则: ?统一集团的核心思想和理念系统,保持员工行为规范和企业识别系统的一致性。 ?统一带普遍性的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持集团政令一体化。 ?统一规划集团的产业布局和投资项目,保持发展战略和决策一致性。 ?统一关键岗位人事招聘和任用,保持人事政策和制度一致。 ?统一财务管理系统,保持控制体系一体化。 ?统一提供能发挥总体效益的服务,包括金融、培训、信息、重大策划、后勤保障、安全保卫、进出口及商务、重要的社会关系处理等服务。(4)矩阵式结构 职能制与母子公司制的变型,强调集团内部跨部门的协作。

1公司治理结构图

XXX治理结构图 1.公司治理结构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其职责范围是: 股东会职责范围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任免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3)选举和任免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5)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的报告; (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8)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9)对公司股份作出决议; (10)对股东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11)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组织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12)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

董事会职责范围 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1)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订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订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制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方案; (7)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组织形式、解散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根据总经理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部室负责人、分公司经理等,决定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目标。 监事会职责范围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1)检查公司的财务; (2)对董事、总经理和其他管理层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总经理和其他管理层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股东大会或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报告;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5)列席董事会会议; (6)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公司设立经营管理机构 公司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机关总部设一室三部:办公室(计划财务、综合管理等)、人力资源部、和代维质量部、工程建设部。 公司经营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1-2人、技术、财务负责人各1人。 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机构是总经理办公会议,由总经理及副副总经理、技术、财务负责人组成,在总经理主持下,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并根据公司实际设若干职能管理部门 公司经营管理机构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任期3年,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1)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拟定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6)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公司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7)聘任或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8)公司章程和股东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总经理岗位职责 1.根据董事会提出的经营目标,组织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经营方案,并推动实施。 2.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和签发公司管理人事任命书。 3.审定公司工资绩效分配方案和经济责任挂钩办法并组织实施。 4.审核签发以公司名义(盖公章)发出的文件。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着力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坚持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坚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事业单位的领导。 二、总体要求 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决策层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构架的事业单位法入治理结构,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管办分离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事业单位决策层的决策地位,把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活力。要吸收事业单位外部人员参加决策层,扩大参与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要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三、主要内容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一)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机构。决策监督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理事会,也可探索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理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理事会负责本单位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并监督本单位的运行。理事会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职责任务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特点,兼顾代表性和效率,合理确定理事会的构成和规模。结合理事所代表的不同方面,采取相应的理事产生方式,代表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的理事一般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委派,代表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理事原则上推选产生,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有关职位的负责人可以确定为当然理事。要明确理事的权利义务,建立理事责任追究机制。也可探索单独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事业单位财务和理事、管理层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二)明确管理层权责。管理层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决议独立自主履行日常业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和一般工作人员管理等职责,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由理事会任命或提名,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备案或批准。事业单位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和提名,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制定事业单位章程。事业单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也是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章程应当明确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包括理事会的职责、构成、会议制度,理事的产生方式和任期,管理层的职责和产生方式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由理事会通过,并经举办单位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备案。 要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准则,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建立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四、组织实施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先行试点的省(市)要加大试点范围和力度。其他省(区、市)可先选择部分事业单位作为

集团公司治理机构设置方案样本

集团公司治理机构设置方案样本 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公司治理机构设置如下: 设置四个层次,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党委会。 一、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股东会下设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执行股东会决议。 董事会的义务主要是:制作和保存董事会的议事录,备置公司章程和各种簿册,及时向股东大会报告资本的盈亏情况和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向有关机关申请破产等。 公司的事务和业务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由董事会选出的董事长、常务董事具体执行,主要职能如下:

1、负责召集股东会;执行股东会决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4、批准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听取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 6、制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7、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终止和清算等重大事项提出方案; 8、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并决定其奖惩。 二、监事会 为了保证公司正常有序有规则地进行经营,保证公司决策正确和领

导层正确执行公务,防止滥用职权,危及公司、股东及第三人的利益,公司设立监事会。 监事会,也称公司监察委员会,是股份公司法定的必备监督机关,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监事会的职权范围如下: 第一,可随时调查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审阅帐簿、报表和文件,并请求董事会提出报告; 第二,必要时,可根据法规和公司章程,召集股东大会; 第三,列席董事会会议,能对董事会的决议提出异议,可要求复议; 第四,对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和处分的建议。 第五,对公司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字数:2739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4年6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一、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作用 建立健全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公益事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其主要作用包括:(一)完善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提高效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政府和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决策,可以有效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事业单位通过落实法人自主权,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内部活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公益性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政府和举办单位通过委派理事参与决策,监督事业单位按照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行业规划开展活动,事业单位管理层拥有法人自主权,落实用人权、用工权和分配权,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从根本上解决“有法人之名、无法人之实”的问题。 (三)实现事业单位投入主体多元化,推进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使每个事业单位成为独立平等的公益服务提供主体,能够弱化因投入主体不同导致的事业单位在资源分配、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待遇差别,可以促进解决公益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总量不足、事业单位行政化等问题,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促进公益服务新格局的形成和公益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强化公益属性。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引入外部理事,在决策和监督中体现各方利益,能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遏制事业单位不合理的利益取向,保证其公益属性的实现。 二、目前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应有作用的因素 (一)不愿放权,认识不透。目前,在不少人的理解上,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被单纯定义为“四个一”,即:建立一个理事会,选好一个管理层,制定一个章程,完善一套制度。因此,一旦决策层和管理层人员名单确定,章程和制度制定后就认为法人治理结构已经达成。事实上对为什么要进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不甚了解,对“四个一”框架的实质目的毫不清楚,对如何真正按照“四个一”来运行更不愿深入思考;主管部门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放权、不想改革,怕失去对事业单位的话语权,对涉及利益深处的事项不敢也不愿触碰;而事业单位已经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试点改革存有顾虑,担心改革后主管部门会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减少支持,会使其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大多抱有观望态度,反应冷淡,缺乏主动性。 (二)管理体制未突破,关系难理顺。如按照章程规定,遇到重大问题管理层要向理事会报告,理事会的理事长都是由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兼任,理事长作为主管部门的副职需要再向主要领导汇报才能决策,势必造成层次多、效率低。理事会和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相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举办单位拥有较大的财权、事权、人权等。政府财政通过举办单位为事业单位的设立提供开办资金,提供运行经费。同时,举办单位代表政府,具体负责组建代表政府意愿的决策机构。如果不能明确举办单位的权利、义务,举办单位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行政权力“越界”倾向,过多干涉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如此,理事会就会逐渐沦为“傀儡”,在形式上存在,没有真正的决策权。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和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臵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背离,其特点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体现出来。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结构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总之,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现代公司制的基本产权下对公司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体系,是控制、管理公司的一种机制,是对生产要素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主要以契约、章程、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为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情况下,公司治理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公司管理层、公司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容问题;(2)公司管理层的能力问题,即由于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思维方式与环境要求的错位问题及管理层出现管理失误问题。(3)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最有利于投资者获得保护与利益回报,且其合理利益不被企业管理层侵蚀。 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公司治理结构,其内涵为: (一)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经济关系 公司治理中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均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体现。出资者投入资本,享受剩余索取权;经营者受托经营,承担经营责任,行使法人财产权,并分享剩余收益;经理人员受聘于公司,行使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权,维护出资者利益并获得相应的收益。治理结

深圳市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意见

深圳市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意见[ 所属层级类别 ]:广东 [ 所属类别 ]:行政管理 [ 生效日期 ]:2007-10-26 [ 发布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 发布文号 ]:深办发[2007]17号 [ 是否有效 ]:有效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根据《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深办发〔2006〕11号),现就在我市事业单位中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和要求 通过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事业单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构建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的规范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既相互理解支持,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有效制衡,最终形成事业单位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现代运行新模式。具体要求是:(一)分权制衡。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应主要体现事业单位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关系,其核心是在法

律、法规的框架下,以保护社会公众和政府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一套权力安排、责任分工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运作独立。事业单位独立运作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保证,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享有较大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并依法自主管理、自主办理有关业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三)公开透明。信息公开透明,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事业单位接受社会监督的主要原则,事业单位在依法开展业务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向社会公开各种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主要内容 根据决策权力机构、管理执行机构、监督约束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在事业单位建立适用于举办主体、管理层、利益相关者及监督者之间关系,以理事会(或管委会,下同)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理事会。 1.理事会的组成和理事(或委员,下同)的产生。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力机构,负责确定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决策权。理事会对举办主体负责,其成员由政府部门代表、社会人士、行政执行人等组成,并以社会人士为主,采用选任制或委任制产生。理事长由举办主体提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批或备案;其他理事由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履行任免程序,其中,政府部门代表由与事业单位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S·普瑞格〈德〉瞿强 [1]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从而为国际比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本文在介绍德国公司法律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特殊的双层委员会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并考察银行和资本市场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德国;公司治理(Germany, Corporate Governance)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英文中“Corporate Governance”这个词本身也是最近二十几年才出现的。该领域的研究边界迄今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例如美国的学者与德国的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不尽相同,前者主要集中讨论企业中的委托-

代理关系,而后者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企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金融体制的区别,探讨这种差异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常,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的公司治理结构被描绘成两种对立的模式。英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制上(market-based system),投资者“用脚投票”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意收购是主要的企业控制机制,使得公司管理者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进行长期决策;相反,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bank-based system),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提供融资,而且控制公司的监事会,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这种体制据说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些看法不是没有争论的。 公司治理结构起初主要是从法律角度来研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越来越多地与公司财务的研究相结合,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框架必然会影响其投融资决策和外部资金供应者的收益。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对于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金融体制目前可以看作是类似德国的“银行主导”的体制,但是从发

XX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管控制度与操作流程

宁波天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管控制度与操作流程

服务单位: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八月

目录 第一部分管控制度 (3) 法人治理委托管理办法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法人治理线 (3) 第三章职能管控线 (5) 第四章附则 (8) 宁波天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书样本 (9) 第二部分操作流程 (11) 1.治理结构管控流程 (11) 2.必要事项委托管控流程 (13)

第一部分管控制度 法人治理委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宁波天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汉集团” 或“集团”)的整体利益,完善集团与各二级子公司/成员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体现“治理+管控”的基本原则,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确立集团的决策权、知情权、调控权,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对各单位的治理与管控在实现形式上各有不同,两者相互配合,构成一个严密的管控体系。 第二章法人治理线 第三条集团与各单位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第四条各单位的重大决策应由各单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依法做出,集团不得损害各单位及其他股东的权益。 第五条对于集团与各单位之间的治理线,运行程序如下: (一)集团对各单位重大事项的管理和监控,先通过内部程序进行,由各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将重大事项议案报集团派出董事; (二)派出董事上报集团有关职能部门; (三)由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将议案报集团有关专业委员会审议,并经集团总裁办公会通过; (四)再通过法定程序,由集团派往各单位的董事人员,在各单位董事会 上表决通过;

集团公司治理结构

制约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节选) 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并且面临很多困难。根据我们所做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研究的积累,多重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的。经验表明,企业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并逐渐从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转变成为两者相互分离的现代分权状态。到目前为止,中国多数民营企业仍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我们的调查表明,在一定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家族式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它可能更有助于形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从长期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角度看,民营企业从传统的家庭制转向现代制,势在必行。在我们这次调查的企业中,XX公司是民营企业的主要产权形式,其比重占到样本企业总数的77.99%;股份XX占13.59%;合伙制仅仅占1.49%。但是,在这些被调查企业中,有455家(占样本企业总数61.82%)承认本企业本质上仍是家族企业。这就是说,尽管民营企业采取了XX公司等形式,但家族制的实质并未改变。仅有27.4%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不足企业股权比重的90%,29.7%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企业股权比重在90%以上,42.9%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企业股权比重为100%,后两种合计达72.6%。这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本质上仍然是家族控制型企业。如前所述,家族制虽然能够适应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企业发展的实际,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企业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这种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有积极的一面,如企业内部各主要成员间的信任成本较低,从而有助于较小规模企业实现更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只相信“自己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的X围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正因如此,才有了民营企业集团化的趋势以及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要求。这种趋势和要求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家族制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已经开始。 2.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价格竞争仍然普遍存在,但开始让位于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任何一家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所谓企业竞争力,不外就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异性及其成本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维护和扩展市场并由此获得更多长期利润的能力。在没有创新收益“外溢”的情况下,创新始终是一个有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增大、有助于企业战略资产积累、有助于更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X畴。成功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的新的更大的创新冲动,并由此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收益。正泰集团、万向集团、联想集团的实践均表明,强烈的企业创新冲动与偏好,是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

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实验室检测站转企改制方案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改制指导思想、目标及领导小组第二部分事业单位改制各方简介第三部分改制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第四部分改制后的公司组织机构第六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安置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 号),《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实验室检测站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反复酝酿和论证,制定检测站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转企改制指导思想、目标及领导小组、转企改制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检测站的实际情况,围绕发展生产力,重塑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检测站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质量的作用,严格执行了检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严把了材料关,维护好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检测站的发展和壮大。 坚持从检测站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职工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和谐有序发展。 在本次转企改制中,坚持建立党的领导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确保党对检测机构的领导;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产权明晰。投入企业的各类资产,将通过法律手段,依照有关程序,明确界定资产的产权关系,确保出资人权益。 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转企改制目标 按照上级要求,检测站转企改制为“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 程质量检测公司” (简称:天源检测公司。公司名暂定,以工商注册登记核准为准),出资人为王浩, 原检测站的事业法人资格予以注销。 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将秉承原检测站的优良作风与传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扎扎实实地做好检测工作,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