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坯料配方

日用陶瓷坯料配方
日用陶瓷坯料配方

日用陶瓷坯料配方(40类)——福建陶瓷资源网

1.长石15 石英18 龙岩12 宁村16 烧龙岩40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2.长石19 目鱼土40 建宁瓷土36 洪源土5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3.贵溪44 目鱼土26 南港30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4.星高岭21 南不18 贵溪12 柳家湾28 小黄瓷土12 枫源9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5.星了高岭单一粉23 余干11 枫源6 回笼泥40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6.龙岩15 小璜40 贵溪40 长石5 烧成温度1320℃还原焰

7.龙岩15 小璜30 贵溪40 石英10 长石5 烧成温度1320℃还原焰

8.高岭土38 三宝蓬3 单一粉11 贵溪24 祁门24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9.星子高岭乐平10 余干20 祁门25 单一粉25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10.乐平丰源20 长石25 石英27 滑石子28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11.长石20 石英16 大同土21 碱石19 龙岩土24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2.长石20 石英26 大同土27 碱石15 介牌土12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3.石英16 龙岩土22 碱石20 大同土17 高岭土5 长石20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4.石英16 龙岩土26 大同土21 长石21 碱石16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5.石英15 龙岩土27 大同土21 长石22 碱石15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6.石英15 龙岩土20 大同土22 碱石18 高岭土5 长石20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7.石英15 长石22 大同土20 碱石18 龙岩土25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8.石英25 长石22 大同土26 碱石14 介牌土13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19.高岭土22 余干14 乐平12 柳家湾12 祁门9 单一粉31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20.高岭土22 乐平14 柳家湾12 余干粉6 单一粉32 祁门14 烧成温度1280~1320℃还原焰

21.界牌土15 东乡泥30 井冈山泥55 烧成温度1260℃还原焰

22.三宝蓬瓷土35 祁门35 星子高岭30 烧成温度1320℃还原焰

23.精选祁门72.3 精选星子高岭27.7 烧成温度1320℃还原焰

24.一级祁门22.1 三宝蓬40.8 星子高岭37.1 烧成温度1320℃还原焰

25.硅石12 长石24 大同土22 界牌土32 回笼泥5 膨润土5 烧成温度1270~1280℃还原焰

26.石英6 长石24 大同土32 界牌土10 回笼泥5 塑县土5 赵屯木节1 烧成温度1280~1290℃还原焰

27.石英32 长石18 生砂石19 熟砂石3 木节3 衡阳土25 烧成温度1250~1280℃还原焰

28.石英34 长石21 生砂石21 熟砂石10 木节7 碱干7 烧成温度1250~1280℃还原焰

29.长石18 石英26 生大同26 熟大同10 界牌土11 莱阳土2 洪山土5 滑石2 烧成温度1240~1260℃氧化焰

30.石英22 长石13 大同砂石23 木节5 衡阳土25 章村土6 易县土6 烧成温度1280~1300℃氧化焰

31.石英35 长石22 生砂石36 木节7 烧成温度1280~1300℃氧化焰

32.长石20 石英27 界牌泥27 苏州土17 山西木节5 膨润土4 烧成温度1280℃还原焰

33.界牌桃红泥35 衡山东泥37 衡山马迹泥5 山西阳泉泥3 平江长石20 烧成温度1400~1410℃氧化焰

34.飞天燕洗泥30 高岭土洗泥20 风化长石原矿40 石英10 烧成温度1320~1340℃氧化焰

35.南港不子54 南港雷蒙粉14 余干不子7 三宝蓬7 星子高岭18 烧成温度1330~1350℃烧还原焰

36.南港瓷石69 余干瓷石10 星子高岭21 烧成温度1290℃烧还原焰

37.星子高岭31.6 南港瓷石56.5 余干11.9 烧成温度1280~1300℃烧还原焰

38.星子高岭20 南港瓷石70 余干10 烧成温度1280~1300℃烧还原焰

39.江苏新沂瓷石26 湖南晋家山泥10 江苏州土9 山西介休木节5 镇江泥4 湖南衡山东湖泥26 湖南桃红泥20 烧成温度1350℃氧化焰

40.马劲坳瓷石干冲泥40 界牌桃红泥15 衡山何关泥30 干冲泥15 烧成温度1390~1400℃氧化焰

卫生陶瓷坯料配方设计

卫生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 实验目的 通过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 (1) 深刻常用瓷原料在瓷坯料中的作用; (2) 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 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实验安排 2.1查资料,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实验过程(实验流程如图2-1) 2.2.1 原料处理(粉碎机或研钵) (颗粒小于1mm 或全部通过20目筛) 2.2.2 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配料量300g 2.2.3 成型 按模具尺寸、每个7g 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测试烧结温度围用20个,按烧 成温度烧成10个。 压制成型 ------ > 烧成温度测定■ '——? 试样烧成 ——? 性能测试 图2-1 实验流程 配料 400g+0.5% 减水剂 20目 喷雾造粒 料:球:水=120.6 球 40目 研磨过筛 80目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2周) 3. 设计容 3.1前言 3.1.1 课题背景 纵观我国瓷发展史,自改革以来,卫生瓷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卫生瓷生产大国。 目前,中国的卫生瓷生产可谓诸侯林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和地区,这三个地区年产量均超过1000万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3%,其价格相差也十分悬殊,一套坐便器从几十元到两三千不等,从产量上来说是最大的,而从产品的档次和出口来讲,则是独占鳌头。 在国生产瓷飞速发展的同时,欧盟卫生瓷行业也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大量出口卫生瓷的同时也大量进口外国高档卫生瓷产品,国外著名的卫生瓷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抢占中国高档卫生瓷市场。 而如今,广大人民的辛福生活已离不开卫生瓷带来的无线便捷,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而更多的是居室安逸程度。行人士都知道,瓷坯釉料配方是瓷生产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卫生瓷广泛的应用注定了坯釉料必定是众多厂家研发的主要项目。 3.1.2 目的和意义 本人在这里仅就其坯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一种卫生瓷坯料配方,来完成实验,致力总结出较合适的坯料配方。 3.2配方设计和计算过程 3.2.1 配方设计 (1)查阅文献得到一种卫生瓷的坯料化学成分(表3-1) 表3-2 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陶瓷制做工艺流程

陶瓷制做工艺流程 制模 雕型(厡形阶段) 木擳土(深灰色):是一种水性土,质地较细,可做不规则的雕模石膏(白色):质地较硬,适合作比较工整的雕模 油土(土黄色):不需保湿,常用来做poly的雕模或是厚度较薄易龟裂的浮雕。 此阶段须注意: 原型厚薄均匀,比例合理才能避免日后有开裂的问题浮雕之深浅、角度需适中便于分片,如有利角将造成卡模。转角要圆,避免利角造成开裂。 原型会比图稿尺寸大或高,由于每一种土因烧成温度不同都有其收缩比的关系陶土分类 烧成温度越高收缩比越高吸水率越低,与硬度也成正比 分片(样品模) 利用石膏将原形翻制成模具。 此阶段须注意 为避免模线问题,分片数愈少越好,分片时也须注意每片之间隙不可过大。 若曾上过钾肥皂(是一种隔离剂)需清洗干净,以避免日后发生针孔、气泡瑕疵。包case-意指大货生产时,为复制子模所需而翻制的母模(阳模,材质为超硬石膏) 利用母模可以再重复分片,即可产出后续许多子模。 此阶段须注意: 一个母模的寿命约3年,约可制造70-80个子模。 一个子模约可生产60~80个产品。(视纹路之复杂程度而定) 由于不断的重复生产使得石膏的吸水率越来越低,故一日中,灌制泥胚的时间一件比一件长。

为避免模线粗大,包case 时须注意,模具必须密合以避免泥浆由未密合之模线渗出造成模线太粗。 敲模即将模具分开。 成型- 分为以下数种方式: 1、手灌浆利用石膏模吸水特性,将接触石膏模壁面的泥浆水分吸干形成泥胚。多用于雕型比较立体或不规则的器型 此阶段注意事项第一次灌浆约静置25 分钟,即可将泥浆倒出。第二次灌浆之后静置时间需陆续增长,此因石膏吸水特性会因使用率的频繁而陆续降低,所以时间需再加长。一个子模一天大约可灌12 个就要休息。 13英寸以上的产品壁厚约为6~7mm—般大小的璧厚约留4mm 灌浆时须注意模具的密合度,以避免膜线或变形的问题。 2、手工成型分为手拉胚及手工雕塑,多用于较高级或线条较多的产品。 3、高压注浆利用高压灌注机将泥浆由上往下冲入模具中,所需时间较短,故产量高 (与手灌浆比较)。 只能用于上下开模的产品(深度不能太深)。例如:肥皂盘、餐盘。垃圾桶、漱口杯、或其它深底的产品不适用此种方式生产。(深度不可太深) 此阶段须注意: 表面凹陷:由于脱胚时泥浆未干形成表面凹陷。注浆缝合线- 两浆汇流时的线。 4、滚压利用不绣钢制模具,上模旋转移动将泥块滚制成型。多用于浅口对称器型、盘子、浅口碗等。 此阶段注意事项避免模具滚压时形成之波浪纹(泥纹)。由于模具费用较高所以多为大量生产时才会开模。 5、冲压 利用冲压不绣钢模具机器高速冲击泥块成型。多用于对称对象等基本器型,产量高(与手灌浆比较)。 此阶段注意事项由于模具费用较高所以多为大量生产时才会开模。变形:脱胚未干,或取出方式疏忽导致变形。 针孔:泥胚抽真空不彻底,残留空气形成针孔。或是模具内有石膏屑、灰尘,或隔离剂未清理干净导致泥胚于该点无法吸附而形成气泡。 变形:大盘类若底部脚小不够支撑盘子重量,可调整盘边之倾斜度可避免此问题。 整修、连接、打孔 连接附件接合点要与主体的弧度一致,并且接触面积要适当、干湿度要一致使其收缩比相同,以避免素烧时开裂。 对于较大的中空附件需让空气能顺利排出再接合。切边 将利角洗圆滑,避免开裂。(太利角因张力因素会再素烧时开裂)避免泥胚太湿时整修,使得各部位收缩比不均造成开裂。

日用陶瓷质量指标

日用陶瓷主要技术指标 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的种类也名目繁多,日用陶瓷饮食器具遵循瓷种和传统特色分类,现有产品国家标准8个:GB/T3532-1995《日用陶瓷器》、GB/T13522-92《骨灰瓷器》、GB/T10811-89《日用青花细瓷器》、GB/T10812-89《青花玲珑日用细瓷器》、GB/T10814-89《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GB/T10813-89《日用青瓷器》等,还有行业及地方产品标准多项,如QB/T3732-99《普通陶器》等。GB/T3532-1995《日用瓷器》的覆盖范围最大,包含了除特色陶瓷外的所有产品。《骨质瓷器》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的高档产品,其他种类均属我国的特色产品。考核陶瓷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是产品等级划分的重要指标,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将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合格品3类。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级品为国内先进水平,合格品为国内一般水平。 优等品的外观质量基本达到了“五无一小”的要求,即无斑点、无落渣、无色脏、无针孔、无釉面擦伤、变形小。斑点(黑点)俗称苍蝇屎,若产品上存在斑点,总会给人以不洁的感觉,从而影响到食欲。一等品和合格品在允许存在缺陷上比优等品有较大的宽松要求。铅、镉溶出量 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安全卫生指标。铅、镉的存在是由于产品表面装饰图案中陶瓷颜料里含有其成分所致,铅的存在还有可能是为降低产品表层釉的烧成温度而加入了含铅成分所致。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铅、镉的过量溶出,经常使用这类产品易引起铅、镉重金属中毒。

国家标准GB12651-92《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标准规定:任何单一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允许超过表中规定的允许值,标准要求见表。 测试方法:4%(V/V)的醋酸溶液倒入被测样中,直至离溢出口5mm处为止,在20℃±2℃的环境温度中浸泡24小时,测量其铅镉溶出量。 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是指产品在冷热交换中不出现裂纹或破损。热稳定性的好坏可反映陶瓷产品的使用寿命,冷热交换的温差越大,其使用寿命越长。标准一般均规定加热至180℃然后投入2 0℃水中,取出观察是否有损坏,此温度不出现损坏,其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3年以上。1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安全手册 Guide of Quality & Safety Control to Export-Oriented Ceramics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MOFCOM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 CCCLA 2 前言

陶瓷制作流程

摘要 本设计是进行一个年产1000万件日用陶瓷陶瓷厂工艺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对各个工序均进行了严格的论证和计算,主要包括:坯釉料配方、全厂工艺流程、主要工艺制度和工艺参数的确定,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计算及对重点车间的工艺布置等。 本次设计采用国内先进生产技术,注意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建厂资金。例如:利用辊道窑内气体余热对生坯进行干燥,减少热量损失;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且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 本设计选取了球磨机,国产辊道窑其他陶瓷工艺设备,这为产品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厂区内部进行了适当的绿化,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绿化了环境,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设计是一个成功和先进的设计,可以为其他工厂建厂时提供借鉴。关键词:陶瓷,物料衡算,资金概算,技术指标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or an annual output of 10 million daily-use ceramics ceramics factory proces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various processes are rigorous argument and calculation,including:body and glaze recipes,plant-wide process,the main process system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material balance,equipment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workshop process layout and so on. The design uses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pay attention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save factories funds. For example:the use of roller kiln gas waste heat is drying green,reduce heat loss; mechanized production process,and basically can be automated control,saving manpower,material resources,improve the labor environment. The design selected ball mill,the roller kiln,glazing line and other ceramic technology equipment,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Factory within the green,green environment does not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to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design is a successful and state-of-the-art design can provide for other factories factory reference. Keywords:ceramic tile,material balance,the capital budget,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日用瓷与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日用陶瓷与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陶瓷是指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用的较高级的烧土制晶,它属精陶或粗瓷类。其主要品种有外墙面砖、内墙面砖、地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等。 第一节陶瓷的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烧结温度高低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 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有釉和无釉。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一般要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 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

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二、陶瓷的原料 陶瓷工业中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从它们的来源来分,一种是天然矿物原料,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处理的化工原料。天然矿物原料通常可分为可塑性物料、瘠性物料、助熔物料和有机物料等四类。下面介绍天然原料主要品种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在陶瓷工业中的主要用途。 1.可塑性物料——粘土 粘土主要是由铝硅酸盐岩石(火成的、高质的、沉积的)如长石岩、伟晶花岗岩、斑岩、片麻岩等长期风化而成,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和体。 粘土通常分为: (1)高岭土——也称瓷土,为高纯度粘土,烧成后呈白色,主要用于制造瓷器。 (2)陶土——也称微晶高岭土,较纯净,烧成后略呈浅灰色,主要用于制造陶器。 (3)砂质粘土——含有多量细砂、尘土、有机物、铁化物等,是制造普通砖瓦的原料。 (4)耐火粘土——也称耐火泥,此种粘土含杂质较少,熔剂大

某高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精选】

高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 实验目的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设计背景 陶瓷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大约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一蹶不振;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的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企业遍布全国,形成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湛江、汕头,辽宁海城等重点陶瓷产区;建立了陶瓷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与陶瓷装备制造、装饰材料制造等专业工厂,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产品品种也由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扩展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等领域。近年来,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行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备,使许多产区、企业的生产进一步现代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出口创汇增加,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目前国际陶瓷业正在逐步重组,生产格局在调整变化之中。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凭借技术、资金优势转向重点发展高技术陶瓷;而日用陶瓷的生产由于原料、人工费用增加、附加值相对较低等原因,正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为我国陶瓷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出口数量占世界第一位.但平均售价偏低的局面仍无明显改观,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因此,从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技术装备、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人手,提高出1:3产品的质量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关键,必须走。以质取胜”之路。

日用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

日用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 前言 实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文献综述 陶瓷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大约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一蹶不振;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的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企业遍布全国,形成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湛江、汕头,辽宁海城等重点陶瓷产区;建立了陶瓷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与陶瓷装备制造、装饰材料制造等专业工厂,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产品品种也由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扩展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等领域。近年来,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行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备,使许多产区、企业的生产进一步现代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出口创汇增加,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目前国际陶瓷业正在逐步重组,生产格局在调整变化之中。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凭借技术、资金优势转向重点发展高技术陶瓷;而日用陶瓷的生产由于原料、人工费用增加、附加值相对较低等原因,正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为我国陶瓷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出口数量占世界第一位.但平均售价偏低的局面仍无明显改观,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因此,从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技术装备、生产管

我国日用陶瓷行业的现状分析和展望

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胡海泉吴大选周健儿 1、概况发展过程1.1多年的8000日用陶瓷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大约已有历史。在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以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摧残,一蹶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发展,不振;严重挑战。月新中国诞生了,陶瓷业获得了新生,在破残的基础年101949我国日用陶瓷逐上恢复并得以发展。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根本上消除了“备料用石碾,手工拉形坯、燃料用槎柴,烧成靠龙窑”的原始传统的生产方法。五六十年代期间,在“百花齐放”正确方针的推动下,日用陶瓷技艺推陈形成了以原料产地为中心的南北方各陶瓷集中产区。继往开来,出新,各地生产出具有各自独特风采、格调迥异、繁花似锦的陶瓷品种。在日用陶瓷科技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正确方针指引下,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各项新技术新装备、新全行业呈现出蓬勃昌盛的景产品不断涌现,企业改造更新有了活力,象;产品数量猛增,质量明显改善,行业面貌出现突破,繁荣了国内外市场。日用陶瓷出口贸易成为我国轻工产品外销的拳头商品之一,为国家争得巨额外汇。年

代以来陶瓷工业迅速发展,产量猛增,经营体制更加灵活90多样,各主要产瓷区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亏损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放慢,全行业收益不理想。具体从日用陶瓷产区也可看出,由于改革开放和机制的转变,地方政策的灵活多样,一些过去大的产瓷区如: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等国营企业生产不景气,有的甚至. 倒闭,使得这些产区日用陶瓷产量的排名在逐年下降。同时也有一些新产区正在蓬勃发展,主要是机制活,民营企业在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人才、注重新产品开发、注重市场(新闻发布、招商、广告),并注重建立现代的销售网络和营销理念(建立代理商、分销商)。例如:广西北流、广东潮洲、福建德化、山西怀仁等由于地方政府重视并成立陶瓷行业协会,使得日用瓷生产大幅度增长。目前广东省产量占全国第1位,广西省占全国第4位,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由此可看出目前全国日用陶瓷的发展有一个区域性的变化,主要是机制、体制的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日用陶瓷工业的发展。 1.2生产方式 我国陶瓷业自建国以来发展过程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50-1978年),日用陶瓷产品市场基本在国内,以国内市场为主,属于自产自销的市场模式。到了第二阶段(1978-2005年),日用陶瓷生产已开始步入以出口为导向的市场模式。日用陶瓷的生产方式的变迂也基本吻合于以上两个阶段(表1)。 表1 我国日用陶瓷生产方式变化比较

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

材料制备与合成 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开放性实验 姓名: 学号: 专业:材料化学 院系:化学与化工系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

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 摘要:本实验以陶瓷厂用的抛光砖原料作为坯料,通过不同成型方法制作坯体,可塑成型法制造陶瓷的吸水率比注浆成型法制造坯体的少,而抗折强度比其强。釉料采用陶瓷厂广泛使用的普通原料,以Cr2O3作为变量,烧出样品所测定釉层光泽度以色差和釉层的平整光滑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釉料中Cr2O3用量的增加,呈绿色越来越深。 关键词:成型方法;光泽度;色度;配方;釉料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对陶瓷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陶瓷坯料的选用以及釉料的选取越来越引起重视。选择原料确定配方时既要考虑产品性能,还要考虑工艺性能及经济指标。陶瓷釉料作为陶瓷生产的基本原料,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一、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而且工艺制作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配料方法之一。而坯料的化学性质和烧成温度、对釉料的性能要求和釉料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工艺性能等是釉料配方的依据。釉层是附着在坯体上的,釉层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成熟温度必须与坯体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烧成温度相适应。 2.实验仪器和原料 2.1仪器:干燥箱;WT-2216C高温箱式电炉;光泽度计;色差检测仪器。 2.2原料:抛光砖坯料;黑泥;长石;滑石;磷酸钙;石灰石;石英;氧化锌;氧化铬。 3.实验步骤 3.1坯料的制备 坯料的示性组成为:长石20-30%,高岭40-50%,石英25-35%(自已确定配方)。按配方表原料百分比称取投料量150克左右,并确定料球水比1:2:0.6,称取料球水重量投入球磨滚筒中进行球磨;或用碾钵用人工碾磨。符合细度要求后出球磨、搅拌、除铁、脱水;过筛。

陶瓷制做工艺流程

陶瓷制做工艺流程 制模 雕型(厡形阶段) 木擳土(深灰色):是一种水性土,质地较细,可做不规则的雕模 石膏(白色):质地较硬,适合作比较工整的雕模 油土(土黄色):不需保湿,常用来做poly的雕模或是厚度较薄易龟裂的浮雕。 此阶段须注意: 原型厚薄均匀,比例合理才能避免日后有开裂的问题 浮雕之深浅、角度需适中便于分片,如有利角将造成卡模。 转角要圆,避免利角造成开裂。 原型会比图稿尺寸大或高,由于每一种土因烧成温度不同都有其收缩比的关系。 陶土分类 烧成温度越高收缩比越高吸水率越低,与硬度也成正比。 分片(样品模) 利用石膏将原形翻制成模具。 此阶段须注意 为避免模线问题,分片数愈少越好,分片时也须注意每片之间隙不可过大。 若曾上过钾肥皂(是一种隔离剂)需清洗干净,以避免日后发生针孔、气泡瑕疵。包case-意指大货生产时,为复制子模所需而翻制的母模(阳模,材质为超硬石膏) 利用母模可以再重复分片,即可产出后续许多子模。 此阶段须注意: 一个母模的寿命约3年,约可制造70-80个子模。 一个子模约可生产60~80个产品。(视纹路之复杂程度而定)

由于不断的重复生产使得石膏的吸水率越来越低,故一日中,灌制泥胚的时间一件比一件长。 为避免模线粗大,包case时须注意,模具必须密合以避免泥浆由未密合之模线渗出造成模线太粗。 敲模即将模具分开。 成型-分为以下数种方式: 1、手灌浆 利用石膏模吸水特性,将接触石膏模壁面的泥浆水分吸干形成泥胚。 多用于雕型比较立体或不规则的器型 此阶段注意事项 第一次灌浆约静置25分钟,即可将泥浆倒出。 第二次灌浆之后静置时间需陆续增长,此因石膏吸水特性会因使用率的频繁而陆续降低,所以时间需再加长。一个子模一天大约可灌12个就要休息。 13英寸以上的产品壁厚约为6~7mm。一般大小的璧厚约留4mm。 灌浆时须注意模具的密合度,以避免膜线或变形的问题。 2、手工成型 分为手拉胚及手工雕塑,多用于较高级或线条较多的产品。 3、高压注浆 利用高压灌注机将泥浆由上往下冲入模具中,所需时间较短,故产量高(与手灌浆比较)。 只能用于上下开模的产品(深度不能太深)。例如:肥皂盘、餐盘。 垃圾桶、漱口杯、或其它深底的产品不适用此种方式生产。(深度不可太深) 此阶段须注意: 表面凹陷:由于脱胚时泥浆未干形成表面凹陷。 注浆缝合线-两浆汇流时的线。 4、滚压 利用不绣钢制模具,上模旋转移动将泥块滚制成型。 多用于浅口对称器型、盘子、浅口碗等。 此阶段注意事项 避免模具滚压时形成之波浪纹(泥纹)。 由于模具费用较高所以多为大量生产时才会开模。 5、冲压 利用冲压不绣钢模具机器高速冲击泥块成型。 多用于对称对象等基本器型,产量高(与手灌浆比较)。 此阶段注意事项 由于模具费用较高所以多为大量生产时才会开模。 变形:脱胚未干,或取出方式疏忽导致变形。

家庭日用陶瓷餐具的选择

家庭日用陶瓷餐具的选择 一、陶瓷分类 (一)按瓷种分。主要有日用细瓷器、日用普瓷器、日用炻瓷器、骨灰瓷器、玲珑日用瓷器、釉下(中)彩日用瓷器、日用精陶器、普通陶瓷烹调器和精细陶瓷烹调器等。除骨灰瓷外,其余产品又按外观缺陷的多少或幅度的大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 (二)按花面装饰方式分。按花面特色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陶瓷就是用釉上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紧贴于釉层表面。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 釉中彩陶瓷彩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用手触摸制品表面平滑如玻璃,无明显的凹凸感。 釉下彩陶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装饰方法,制品的全部彩饰都在瓷坯上进行,经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这种制品和釉中彩一样,花面被釉层覆盖,表面光亮、平整,基本无高低不平的感觉。色釉瓷是在陶瓷釉料中加入一种高温色剂,使烧成后的制品釉面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颜色,如黄色、兰色、豆青色等。 白瓷通常指未经任何彩饰的陶瓷。 二、选购注意事项 (一)外观质量。消费者首先可查看产品包装箱或箱内文件所标明的产品名称和等级;其次观察产品的实际质量,因陶瓷太部分是手工制作,外观可能会有微小的瑕疵,但大体不会影响视觉即可,选购时应尽量选择表面无明显缺陷,器型规整的产品。盘、碗类产品,可将几种规格大小一样的产品叠放在一起,观察其相互间的距离,距离不匀,说明器型不规整。对单个产品可将其平放或反扣在玻璃板上,看是否与玻璃板吻合,以判断其变形大小。对瓷质产品,可托在手上,用手指轻敲口沿,若发出沙哑声,说明有裂纹存在。 (二)彩瓷产品。釉中彩、釉下彩陶瓷的表面看起来很平滑,有玻璃光泽,用手摸无明显凹凸感,观察制品表面无高低不平。而作为平时作为礼品赠品的釉上彩产品,多因手工制作,花面在表面,相对而言,光泽度没釉中釉下的好,当然价格也相对便宜.作为中低档,礼品赠品为宜. (三)使用功能。①选购微波炉用瓷具,应避免有金属装饰的产品,如带有金边,银边或用金装饰的图案或用金属丝镶嵌图案的产品。②用洗碗机洗涤的产品宜选用边缘较厚带圆弧状加强边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在洗涤过程中不易损坏。③用盛装酸性食物的器皿,应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④选购时还应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可能是烤花时温度未达到要求,此类产品的铅、镉溶出量往往较高。⑤对不放心的产品,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⑥对标明用于装饰的产品,不能用于盛装食物。 ⑦特别注意那些用手即可擦去图案的产品,这种产品往往铅、镉溶出量极高。 同样的骨质瓷餐具,唐山、淄博、景德镇那里的质量比较好,价格比较便宜?再就是怎么鉴别骨瓷餐具的好坏? 质量以唐山为好;但并不是说唐山的都好。要看品牌的,红玫瑰、海格雷、隆达这些最为有名;但是同一品牌也分等级的,1级、2级3级4级和等外,其中一级品最好,等外最差。品牌和质量好就意味着价格高。 骨瓷餐具的识别,可从视觉、触觉、听觉来判断。

卫生陶瓷坯料配方设计

卫生陶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实验目的 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安排 2.1查资料,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实验过程(实验流程如图2-1) 2.2.1原料处理(粉碎机或研钵) (颗粒小于1mm或全部通过20目筛) 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配料量 300g 2.2.3成型 按模具尺寸、每个7g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测试烧结温度范围用20个,按烧成温度烧成10个。 图2-1 实验流程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2周) 3.设计内容 3.1前言 3.1.1课题背景 纵观我国陶瓷发展史,自改革以来,卫生陶瓷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卫生陶瓷生产大国。 目前,中国的卫生陶瓷生产可谓诸侯林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河南,河北和广东地区,这三个地区年产量均超过1000万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3%,其价格相差也十分悬殊,一套坐便器从几十元到两三千不等,从产量上来说河南是最大的,而从产品的档次和出口来讲,则是广东独占鳌头。 在国内生产陶瓷飞速发展的同时,欧盟卫生陶瓷行业也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大量出口卫生陶瓷的同时也大量进口外国高档卫生陶瓷产品,国外著名的卫生陶瓷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抢占中国高档卫生陶瓷市场。 而如今,广大人民的辛福生活已离不开卫生陶瓷带来的无线便捷,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而更多的是居室安逸程度。行内人士都知道,陶瓷坯釉料配方是陶瓷生产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卫生陶瓷广泛的应用注定了坯釉料必定是众多厂家研发的主要项目。 3.1.2目的和意义 本人在这里仅就其坯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一种卫生陶瓷坯料配方,来完成实验,致力总结出较合适的坯料配方。 3.2配方设计和计算过程 3.2.1配方设计 (1)查阅文献得到一种卫生陶瓷的坯料化学成分(表3-1) 表3-1 某卫生陶瓷的坯料化学成分(质量%)[2] (2)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表3-2) 表3-2 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日用陶瓷的生产流程

日用陶瓷的生产流程 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此外,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里红,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褪色。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a9816617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陶瓷坯料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之一。例如制造日用瓷则必须选用烧后呈白色之原料,包括粘土原料并要求产品有一定强度;制造化学瓷则要求有好的化学稳定性;制造地砖则必须有高的耐磨性和低的吸水性;制造电瓷则需有高的机电性能;制造热电偶保护管须能耐高温、抗热震并有高的传热性,制造火花塞则要求有大的高温电阻、高的耐冲击强度及低的热膨胀系数。 选择原料确定配方时既要考虑产品性能,还要 考虑工艺性能及经济指标。各地文献资料所载成功 的经验配方固有参考价值,但无论如何,不能照搬。 因粘土、瓷土、瓷石均为混合物,长石、石英常含 不同的杂质,同时各地原有母岩及形成方法、风化 程度不同,其理化工艺性能或不尽相同或完全不 同,所以选用原料制定配方只能通过实验来决定。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 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三轴图法即三种原料组成图,图中共有66个交点和100个小三角形,其中由三种原料组成的交点有36个,由二种原料组成的交点有27个,由一种原料组成的交点有3个。如图10-1所示。配料时先决定该种坯料所选用各种原料之适当范围,初步确定三轴图中几个配方点(配方点可以在交点上,也可以在小三角形内),例如图16-1粘土-长石-石英三轴图中A点为含长石50%,石英20%,瓷土30%;B点为含长石30%,石英30%,瓷土40%;C点为含长石10%,石英40%,瓷土50%。按照配方点组成进行配料制成试条,测定物理特性,进行比较优选采用。三轴图不限于粘土、长石、石英三种组成,凡采用三种原料配料作试验的均可利用此图。例如一般配料中含长石30%,石英20%,粘土50%,而粘土中又采用高岭土、强可塑粘土和瘠性粘上等三种粘土配合使用,则可制一个三种粘土的三轴图,在此图上选定数点作试验以求出高岭土、强可塑粘土和瘠性粘土的最佳配方。 孤立变量法即变动坯料中一种原料或一种成分,其余原料或成分均保持不变,例如A、B、C三种原料,固定A、B,变动C;或固定B、C,变动A;或固定A、C变动B,最后找出一个最佳配方。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三、仪器和试剂 粘度计(恩氏的或漏斗形的); 停表、温度计;

日用瓷与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日用瓷与建筑陶瓷生产 工艺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日用陶瓷与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陶瓷是指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用的较高级的烧土制晶,它属精陶或粗瓷类。其主要品种有外墙面砖、内墙面砖、地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等。 第一节陶瓷的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烧结温度高低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 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有釉和无釉。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一般要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 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二、陶瓷的原料 陶瓷工业中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从它们的来源来分,一种是天然矿物原料,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处理的化工原料。天然矿物原料通常可分为可塑性物料、瘠性物料、助熔物料

日用陶瓷的设计理念及应用

日用陶瓷设计理念及应用 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陶瓷也是中国人喜爱的艺术之一。陶瓷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形态,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陶瓷艺术一直是人们玩赏收藏的对象。所以,现今生活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它也是我们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理念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是以某一功能效用为基础、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工艺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经济的因素综合起来,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要的设计。 马克思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在新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才能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我以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思想是①实用性;②现代科学性;③时代审美性;④独创性;⑤适销性;⑥经济性。它们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六者缺一不可。 1、实用性: 实用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首要根据和先决条件,设计如不考虑实用,将失去设计的意义。日用陶瓷设计,首先要明确是干什么用的,怎样使用,给什么人用,要与使用对象,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要求和习惯爱好联系起来,创造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设计在具备合理的有意义的生活使用上的功能的同时,要明确我们的设计是直接作用于环境,或者说直接作用于在此环境中的人,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所设计的产品来使人在一定条件下受益,人们希望一件日用 陶瓷产品设计,越来越方便合理,这也正是人们形成审美观念的基础。日用陶瓷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设计的产品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准确性。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合理地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设计中,使产品的功能设计与形态设计趋向更加合理。如直型壶把柄的设计,结构要简洁、比例要合适人手生理要求,内容设计高度一般不小于7.5CM、宽度不小于2.5CM、不大于5.5CM、把柄本身宽度为1.8CM、厚度为1CM较合适。提梁壶把柄设计,把柄的弯曲线型尽量与人手的握拿方向一致,把柄的粗细适中,操持简便、省力、舒适、转动自如。饭碗的设计,要考虑盛饭的口型、筷子的运动曲面、稳定的圈足和人嘴接触饭碗的部位

陶瓷釉料配方试验

开放实验 实验十一 陶瓷釉料配方实验 一、目的意义 1.掌握釉料配方实验方案的制定方法、配料操作规程和计算方法。 2.针对生产工艺上出现的问题提出釉料配方的修改措施。 3.釉料配方如何去适应坯料配方,坯釉不适应会出现什么缺陷?采取什么措施使之相适应呢? 二、基本原理 坯料的化学性质和烧成温度、对釉料的性能要求和釉料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工艺性能等是釉料配方的依据。釉层是附着在坯体上的,釉层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成熟温度必须与坯体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烧成温度相适应。 参考测温锥的标准成分进行釉料配方,按照陶瓷坯体的烧成温度(测温锥标定的温度)配制釉料,可以选择低于坯体烧成温度4~5号测温锥的成分作为釉料配方参考。例如SK10号测温锥所标示的温度为1300℃,也就是某种坯体在SK10号测温锥倒底时烧成,而要找到一种在SK10号或1300℃成熟的釉料,那么这种釉料的釉式应当是SK 4a 。(1160℃)。 借助于成功的经验进行配料,例如釉料成熟温度在1250~1350℃之间的釉料配方中的322/O Al SiO 当量比值控制在7~10范围内,O R RO SiO 22/+当量比值控制在4~6范围内。 三、仪器设备 普通天平(台式)或小磅秤; 铜烧杯、玻璃棒; 砂浴皿、水浴锅、电炉、钳子; 搪瓷汤盆、瓢匙; 固定成分的坯料制的小坩埚(经过素烧的,用以检验坯釉的适应性); 标准成分的坯料制的生坯试片(8×50×50毫米); 小球磨罐及磨球若干套: 高岭土、长石、石英、方解石、ZnO 等釉用原料各若干公斤。 四、实验步骤 1.按照下列釉式配制本实验所用的釉料: 2 32210~6|0.1~7.07.03.0SiO O Al CaO O K ? ?? 2.计算生料配合公式量。 3.制备釉料(可以一组做一号配方或二组共做一号配方),每号干料须有0.5~1公斤,按每号之生料配合公式配料,加人适量水及球(料:球=1:1.5)入小球磨罐内,磨至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