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摘要:用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其测量结果和真实值出入很大,给同学们在物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困惑。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原因,对胡克定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科学态度和提高科学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探究;橡皮筋;测力计;胡克定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测力计使用很广泛。为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提出,让学生自制简易橡皮筋测力计。橡皮筋是很易取的材料,制作过程也不是很难,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制作完成,可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却并不简单,有必要认真探究一下。

一、提出问题及猜想

初中物理课本上关于力的章节中介绍了弹簧测力计的

原理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据这样的描述,橡皮筋也具有类似的性质,由此推出:能否用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来制作测力计呢?

甲:不能,因为实验室里没有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

乙:可以,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橡皮筋也有这样的特性。

丙:橡皮筋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可能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据前面的讨论,这次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而同时要考虑以下的几个问题:分析橡皮筋的特性;做成的测力计如何刻上刻度,它的刻度是不是均匀的等。

同学们选出本实验所需的器材:木板、橡皮筋、直尺、钩码和辅助分析的工具计算机。橡皮筋在自然状态下,是没有完全伸直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当给橡皮筋挂一初始重物,以达到伸直的目的,但是不要把橡皮筋拉长了,因此在配重时应根据不同的橡皮筋选取相应的重物。所需要测量的数据项有:外力F,橡皮筋伸长量L,本实验做三组对比实验,制作出如下表头样式:次数、外力(F/N×0.0098)、橡

皮筋1(L/cm)、橡皮筋2(L/cm)、橡皮筋3(L/cm)。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在这个环节中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

握与运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应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观察、体验、思考。

通过测量,选取其中三组数据,实验次数20次,力从

零开始,以50克增量递增到450,再减少到零。对应橡皮筋长度为(单位CM)。L1:3.50,4.10,4.35,4.90,5.75,

6.95,8.05,9.25,10.20,11.20,10.90,10.30,9.50,8.30,

6.90,5.85,5.00,4.30,3.7。L2:3.80,4.30,4.80,5.4,6.35,

7.60,8.80,10.00,12.00,12.00,11.70,11.00,10.20,

8.90,7.20,6.10,5.20,4.50,4.10。L3:4.10,4.40,4.95,

5.70,

6.90,8.20,9.50,10.70,11.70,12.90,12.90,12.50,

12.10,10.90,9.40,7.90,6.50,6.35,4.65,4.20。

四、分析与论证

在本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借助计算机会更加方便。本图是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XY散点图”自动得出的橡皮筋的伸长和所受外力的关系图。

由图4-1可以看出:(1)虽然橡皮筋所受外力越大,

伸长越长,但从图形上可以看出它不是一条直线,说明这两者不是线性关系;(2)同一根橡皮筋受到相同的外力,在增加和减小的情况下,橡皮筋的伸长和缩短是不一样的;(3)同一根橡皮筋在几次实验中,即使受到的外力相同,但是其长度却越来越长。

那么橡皮筋为什么有这样的性质呢?通过引导学生查

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如果将X在某一变化范围内变化一个周期,由Y对X作图得到一个封闭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为滞后回线,许多材料都存在滞后现象,看上面的图力F和橡皮筋的伸长L就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曲线,很明显橡皮筋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同样一个外力对应着两个橡皮筋的伸长值。说明橡皮筋所受的外力和伸长量不是线性关系,橡皮筋并不完全遵从胡克定律,用橡皮筋做测力计严格来说是不正确的。

五、交流与总结

由以上几步工作总结出:(1)橡皮筋的伸长和所受的外力不是线性关系,所以制成的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必须按实际的测量来对应画刻度线。(2)橡皮筋的伸长和缩短的过程是有迟滞现象的,既使用实际的测量来画刻度线,在以后的测量中得出的测量值也不是很准确的。3.当橡皮筋所受外力达到一定值时,外力等量增加而橡皮筋的伸长却越来越短。4.橡皮筋在拉伸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恢复的变化,即第一次和第二次拉伸时力与伸长量成不同的关系,由胡克定律F=kx可知,对于橡皮筋其k值不是个常数。

通过本实验,学生体验了制作过程,也更加理解了测力计的原理,不但体验了科学探究,也认识到通过探究能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性和科学实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材简析】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 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 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 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 第二个活动作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 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 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 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 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小车行驶得越远。 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 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 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 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 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 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从简单的操作着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师生共同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需要哪些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并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2.让学生讨论并形成初步方案,然后制定活动步骤,初步进行人员分工。 【设计意图】研究课题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器材的选择和活动步骤的确定并进行小组分工。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习题

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习题 一、填空题。 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__,释放后可以产生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了____________的弹力,跳水运动员利用了____________的弹力。 3.如图所示,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____________,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____________,小车行驶得越____________。 4.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要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__。 5.衣裤松紧带、票夹、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橡皮筋绕-圈,小车就一定会运动。() 2.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关。( ) 3.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无关。( ) 4.形状没有改变的弹簧也会产生弹力。( ) 5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有关。()6.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拉伸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7.要标好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样才能比较小车行驶距离的长短。() 三、选择题。 1.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面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2.小朋友们玩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会产生( )的原理制成的。 A.压力 B.重力 C.弹力 3.右图表示的是蹦极运动,这项运动涉及的力是()。A.重力 B.弹力 C.弹力和重力 4.弹簧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改变,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电就会( )。 A.消失 B.变大 C.变小 5.在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这个问题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怎样改变更合理?( ) A.1圈、2圈、3圈 B.1圈、6圈、11圈 C.6圈、12圈、24圈 6.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 )。A.越近 B.越远 C.不变 7.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 )。 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增加小车重量 8.橡皮筋产生的力属于( )。A.重力 B.弹力 C.反冲力 9.关于橡皮筋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只要缠绕一圈,小车就一定会运动 B.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有关 C.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圈数有关 10.如果将橡皮筋小车的橡皮筋缠绕圈数增加几十倍,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和原来一样 B.小车跑得更远 C.小车跑得更慢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6.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7.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8.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建立起“牛”大小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观看视频资料《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任务: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了解测量力。 二、讲授新课 认识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秤)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弹簧——受力时弹簧伸长,产生弹力。 指针——指示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值。 挂钩——挂被测量的物体。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用力慢慢拉弹簧,可以看到弹簧随着拉力的变大逐渐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逐渐缩短。由此可见,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结论: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3.认识刻度板。

(1)认识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2)认识最大测量值。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最大测量值,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 (3)认识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一小格表示的力的数值,就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①应该弄清刻度板上每一大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②读数时,注意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刻度每一小格代表0.1N的力。观看视频资料《认识弹簧测力计》、《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一个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笔袋,一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 实验步骤: (1)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力。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先估测一个物体对弹簧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些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这个拉力也就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橡皮筋动力小车

橡皮筋动力小车 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竞赛活动报告 针对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的现实,寒假里,“今腾科技社团”组织了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次动手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其中四年级命题制作,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真正体现了研究活动。 活动要求: “橡皮筋动力车,用硬纸片剪制车轮,用竹签、金属丝等作车轴,橡皮筋作动力。用瓶子、纸盒等材料作车壳。” 我作为辅导教师,布置完任务后,我逐个班级进行了“选择材料,介绍原理”等必要的辅导。寒假期间我也进行了尝试性制作,比想象中要难~问题一,车做好后,车轮原地打转,车子不向前走。 学生返校的日子里,学生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开学后,我组织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我们用的是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在其弹性的作用下,释放弹力的速度比较快而有力,车身轻,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小,而车轮原地自转。在讨论中,找到了一种改进方法:加重车身重量,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同学们的实验中,车身加重到200——500克不等,原地打转的现象被克服了,车子能走了,但距离很近。 问题二,前进一段距离后,车子会倒退,达不到理想的前进距离。在第二次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时,我组织学生分析了原因: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车子前进时橡皮筋释放完后,车子由于惯性继续前进,橡皮筋反方向被绕在车轴上,产生反弹力,使车子后退。我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车轴上安装挂钩,挂住橡皮筋的一端,当绕在车轴上的橡皮筋释放完成后,橡皮筋会从挂钩上自动脱落,就不会产生是车子后退的现象了。我指导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共同实验、改进,车子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利用惯性还能前进一段距离,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了。 问题三,橡皮筋动力车因橡皮筋的长度有限,在车轴上绕多少圈,决定了车子前进的距离——依据车轮的大小,大约1米2米左右。“难道只能走这么短的距离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社团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橡皮筋在小车内产生动力的方式(弹力:车轴缠绕橡皮筋是橡皮筋逐渐拉紧,利用的是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弹力拉动车轴转动带动车轮转动,是车子前进。我们可以试用一下橡皮筋的扭力。) 拉线玩具“小老鼠”的启发(如图):

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一节,本章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跳板跳水,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撑杆跳高同学们对此印象也很深,弹簧处处可见,所以放到了第一节,兴趣较浓,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学生学情】: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的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弹性、塑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力的单位。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原理 2.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测头发承受的最大拉力的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教师拉力器、微小形变演示器、形形色色的弹簧测力计、橡皮泥、气球 学生握力计、橡皮筋、钢尺、钢锯条、带指针的弹簧、钩码、刻度尺、木板、头发、橡皮泥、气球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引导法 设计思想屏幕展现、动手实验,创设丰富的弹力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弹力的浓厚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 二、课堂探究(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屏幕展示撑杆跳高、弓箭射击、郭晶晶的跳板跳水,请同学们思考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2、进行新课

橡皮筋动力小车修订稿

橡皮筋动力小车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竞赛活动报告 针对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的现实,寒假里,“今腾科技社团”组织了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次动手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其中四年级命题制作,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真正体现了研究活动。 活动要求:“橡皮筋动力车,用硬纸片剪制车轮,用竹签、金属丝等作车轴,橡皮筋作动力。用瓶子、纸盒等材料作车壳。” 我作为辅导教师,布置完任务后,我逐个班级进行了“选择材料,介绍原理”等必要的辅导。寒假期间我也进行了尝试性制作,比想象中要难! 问题一,车做好后,车轮原地打转,车子不向前走。 学生返校的日子里,学生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开学后,我组织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我们用的是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在其弹性的作用下,释放弹力的速度比较快而有力,车身轻,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小,而车轮原地自转。在讨论中,找到了一种改进方法:加重车身重量,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同学们的实验中,车身加重到200——500克不等,原地打转的现象被克服了,车子能走了,但距离很近。 问题二,前进一段距离后,车子会倒退,达不到理想的前进距离。在第二次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时,我组织学生分析了原因: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车子前

进时橡皮筋释放完后,车子由于惯性继续前进,橡皮筋反方向被绕在车轴上,产 生反弹力,使车子后退。我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车轴上安装挂钩,挂住橡皮筋的一端,当绕在车轴上的橡皮筋释放完成后,橡皮筋会从挂钩上自动脱落,就不会产生是车子后退的现象了。我指导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共同实验、改进,车子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利用惯性还能前进一段距离,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了。 问题三,橡皮筋动力车因橡皮筋的长度有限,在车轴上绕多少圈,决定了车子前进的距离——依据车轮的大小,大约1米2米左右。“难道只能走这么短的距离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社团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橡皮筋在小车内产生动力的方式(弹力:车轴缠绕橡皮筋是橡皮筋逐渐拉紧,利用的是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弹力拉动车轴转动带动车轮转动,是车子前进。我们可以试用一下橡皮筋的扭力。)拉线玩具“小老鼠”的启发(如图): 拉动“小老鼠”线绳,使其悬空,其中的轮子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动,橡皮筋在轮子转动的作用下产生扭力,松开“小老鼠”的线绳,把它放到地上,小老鼠在橡皮筋扭力作用下就会向前跑。能把这个原理能用在小车上吗?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摘要:用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其测量结果和真实值出入很大,给同学们在物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困惑。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原因,对胡克定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科学态度和提高科学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探究;橡皮筋;测力计;胡克定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测力计使用很广泛。为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提出,让学生自制简易橡皮筋测力计。橡皮筋是很易取的材料,制作过程也不是很难,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制作完成,可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却并不简单,有必要认真探究一下。 一、提出问题及猜想 初中物理课本上关于力的章节中介绍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据这样的描述,橡皮筋也具有类似的性质,由此推出:能否用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来制作测力计呢? 甲:不能,因为实验室里没有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

乙:可以,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橡皮筋也 有这样的特性。 丙:橡皮筋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可能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据前面的讨论,这次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制作一个简单的 测力计,而同时要考虑以下的几个问题:分析橡皮筋的特性;做成的测力计如何刻上刻度,它的刻度是不是均匀的等。 同学们选出本实验所需的器材:木板、橡皮筋、直尺、 钩码和辅助分析的工具计算机。橡皮筋在自然状态下,是没 有完全伸直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当给橡皮筋挂一初始 重物,以达到伸直的目的,但是不要把橡皮筋拉长了,因此 在配重时应根据不同的橡皮筋选取相应的重物。所需要测量 的数据项有:外力F,橡皮筋伸长量L,本实验做三组对比实验,制作出如下表头样式:次数、外力(F/N×0.0098)、橡皮筋1(L/cm)、橡皮筋2(L/cm)、橡皮筋3(L/cm)。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在这个环节中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 握与运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应放手 让学生去操作、观察、体验、思考。 通过测量,选取其中三组数据,实验次数20次,力从零开始,以50克增量递增到450,再减少到零。对应橡皮筋长度为(单位CM)。L1:3.50,4.10,4.35,4.90,5.75,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设计

3.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这种力就是弹力。 2、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小车、橡皮筋、砝码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出示橡皮筋,问: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玩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拉伸,有弹性。) 上两课我们利用垫圈、绳子、气球等简单材料使小车运动了起来。那么,我们使用橡皮筋能够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板书课题: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要想探究用橡皮筋能否驱动小车,就需要先组装一台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了解如何使用橡皮筋组装一台小车。 第1步: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第2步: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第3步:放开手,会发现车轮会转动起来。 3、学生分小组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展示自己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4、讨论: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呢?

5、出示课本46页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内容。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6、教师小结: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就是因为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我们今天所做的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活动二:推测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并设计实验 1、教师引导:小车的运动与橡皮筋的缠绕有关系,那么,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 2、我们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测。 全班交流,选择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板书在黑板上,建议大家选择使用。 3、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个实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小车、橡皮筋、卷尺等等 实验方法: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然后使小车运动起来,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实验要领: 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 每一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实验时注意观察,橡皮筋缠绕不同的圈数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 5、教师小结: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度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认识弹力 教师引导:橡皮筋产生的力,究竟是什么力呢? 出示课本47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认识弹力。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改变形状时,他们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7、得出实验结论: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产生

2019-2020年七年级劳动技术 橡筋动力车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劳动技术橡筋动力车的制作教案橡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特殊性能来制作模型,那具体做什么?大家先不要着急,先看几幅画,(把书翻到23页)看了这几幅画大家有什么感受,想不想拥有,特别是这里的赛车?当然真的赛车,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拥有,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其模型,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学习橡胶动力车的制作。 好!大家先看摆在桌上的材料和工具,我们先一步步来看:【展示材料:铆钉、桨钩、螺旋桨、车轴、车身、钢丝、橡胶尾钩、车轮支架】 一、车轮部分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来做或者教师边走边演示】 1、将塑料铆钉嵌入车轮支架内。 将铆钉尖头朝上置于桌面,将轮架孔对准铆钉,用力压入。 2、将轮轴穿进轴孔,两边再装上车轮就好了。(好,大家想一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把车装好,但要是想让车跑得更快点,刚刚老师没有注意一下细节,不知道同学有没有发现。【车轴和轮架上的轴孔如果过紧就用剪刀扩大轴孔,否则车轮轴转动不灵活。】 二、安装动力部分(螺旋桨,钢丝和桨架) 1、把细钢丝穿过螺旋桨及桨钩 2、用尖嘴钳将螺旋桨前端露出钢丝略微弯折约5毫米。 3、后端露出的细钢丝弯出一个可以挂橡筋的勾。 三、车身的加工 车身木条在适当的部位要进行适当打磨或切削。同时注意力度适当。(不要太用力,会把木条这段,也不要切削太多) 四、整体安装 把木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前轮和后轮的两个铆钉中,后轮的一端安装螺旋桨,前轮的一端安装橡筋尾钩,最后把橡筋双折后安装在尾钩和钢丝钩两端。(注意)橡筋尾钩朝外。 五、橡筋动力车的操作 调好四轮的方向 螺旋桨面对自己,顺时针旋转约100圈 释放时置于地面,先松开螺旋桨,待转动稳定后,扶好车尾的手再松开,否则橡筋扭力容易导致车身侧翻。 (这里老师又有问题了,怎样使车开的远?橡皮筋弹力的大小与小车距离的关系)【橡筋的根数,绕的圈数上进行改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小贴士 1、注意合作分工,提高效率。 2、注意工具的安全使用。 比一比:看看谁的车做得有快又好谁的车开得又快又稳 问题:【顺时针旋转,小车向前进;逆时针,小车向后退】 注意:(1)有一轮不着地:检查车身木条并进行修正。(2)螺旋桨转动不灵活:检查橡筋,检查螺旋桨与浆钩之间是否有毛刺。(3)动力不足:检查螺旋桨,桨叶是否有毛刺,是否与桨轴垂直;检查橡筋挂钩是否与橡筋处于同一直线。(4)车身断了:试着做个短小的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 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 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 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 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 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 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 (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来,变回原来样子。) 2.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 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 二、探索: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活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计8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 1.学生讨论组装方法。(若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 2.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重点强调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车轴上) 3.出示2组动图,教师介绍两种方向的橡皮筋缠绕方法。 4.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 5.你成功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种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轴上方勾在车轴上,向后转动车轮。 活动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计18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的远一点? (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8676185.html,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作者:刘立华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7年第12期 关键词: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测力计的制作;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5-0054-03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使用弹簧秤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这类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B.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3、下列现象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 A.家里机械手表指针的运动 B.家里的弹簧门被推开、放手后能自动关上 C.跳板上跳水运动员向上高高跳起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4、在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和挂钩上,各加5 N的拉力,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而且在同一直线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5 N B.10N C.0 N D.2.5 N 5、若在弹簧秤的吊环上安装一挂钩,把弹簧秤倒过来悬挂,对新安的挂钩上施加3N的拉 力,则弹簧秤的示数() A.大于3 N B.等于3 N C.小于3 N D.不能确定 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A.试试弹簧的弹性 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 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7、如下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8、几个同学用同一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他们每个人都把手臂 撑直了,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D.每个人的拉力一样大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动力、弹力的概念。明白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产生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给小车安装橡皮筋作动力,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认识到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小车一辆、小车安装示意图、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呢?(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发现问题。 引导:各小组的橡皮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最远。(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①起点、终点不固定。 ②橡皮筋绕断了。 ③橡皮筋缠绕圈数多的跑得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课本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讨论:橡皮筋的弹力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 2.思考:弹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课下尝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 【板书设计】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弹力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构建“弹力”这个概念,通过活动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使小车前进和后退”;二是“使小车前进更远”。在活动完成后提出促使小车运动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将拉开的橡皮筋与原来的橡皮筋进行对比,初步建构“弹力”的概念。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使小车前进更远”的活动,知道动力大小是不一样的,最后结合课本47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认识弹力,再结合生活利用弹力。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执教教师:跳石小学田伟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组装好的小车一辆、橡皮筋数根、弹簧2根、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数根、小车1辆、有刻度的“跑道”、弹簧2根、实验记录单1张。 四、教学过程 (一)、课的引入 1、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玩过玩具车吗?它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2、质疑引题 (1)(出示小车实物)同学们桌上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玩具车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 第一部分:用准备的材料组装小车 把橡皮筋和小车组装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1、同学们,你们想亲手组装一辆橡皮筋作动力小车吗? 2、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车的构造吧(出示课件按图介绍小车结构)!请同学们拿起实验桌上的小车,先区分一下车头和车尾。再组装橡皮筋动力的小车。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5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小强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的关系”时,先把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 的图线可能是() A.B. C.D. 2.(2014春?庄河市校级月考)小红在课外小组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并作出了如图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7.5 A.B.

C. 3.(2014春?博兴县校级期中)有一自制弹簧测力计,量得弹簧原长8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2.5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A.12N B.28N C.16N D.22N 二.填空题(共8小题) 4.(201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某同学要利用身边的粗细两种弹簧制作弹簧秤,为此首先各取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 (1)该同学得出的图象上端弯成曲线,原因是; (2)若用甲弹簧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则这个弹簧秤的量程不能超过N。 5.(2015?芜湖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有一根弹簧测力计,由于某种原因,它表面的刻度值没有了,但弹簧测力计的其他部件都完好。为了利用这把弹簧测力计,现把一小段长度均匀分割的刻度线粘贴到弹簧测力计上。当用1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秤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5下面的第三条黑线位置;当用2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7上面第二条刻度线的位置。由此可知,利用图中的刻度线,此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的范围是。如果将刻度线的粘贴位置向挂钩方向移动一小段,则此时弹簧测力计能够测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案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2.明白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学会利用橡皮筋的弹性特点安装一辆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3.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知道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知道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学难点 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橡皮筋、小车、软尺、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气球驱动小车,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想一想气球是如何驱动小车的呢? 预设: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的

反冲力,小车就在这个反冲力的推动下,向前运动起来了。 今天我们不再利用气球驱动小车,改为使用橡皮筋来驱动小车。 板书课题: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聚焦 出示橡皮筋,引导:大家玩过橡皮筋吗?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呢?对于橡皮筋,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有关橡皮筋的特点。 教师引导: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能)为什么?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驱动小车。我们可以在小车上拧上橡皮筋,小车要行驶需要车轮转动,而车轮与车轴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将橡皮筋缠绕在小车的轴上,这样就可以使橡皮筋带动车轮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三、探索 活动一:组装橡皮筋小车。 把两根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

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学生按照组装方法,将橡皮筋小车组装完毕,并试验小车是否可以运动。活动二: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的关系 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并总结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之间的关系。 1每次实验都要从同一起点开始,用软尺测量出行驶的距离,并及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 2缠绕不同圈数进行实验,相同圈数实验3次,求平均值。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 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 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 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 第二个活动作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 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 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 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 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小车行驶得越远。 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 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 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 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 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 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