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李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李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李

考试范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SQL

复习题

1.试述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手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末)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至今)

2.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模式View level –数据库的结构

例如, 数据库包含客户与账户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类似于程序变量的类型信息

物理模式Logical level: 物理层数据库设计,物理结构

逻辑模式Physical level: 逻辑层数据库设计,逻辑结构

3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数据库的用户及DBA的职责

组成:“数据库系统”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指DBMS。但是严格地来说,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之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和用户构成。即:

DBS = DB + DBMS + APPLICATION + DBA + USER

数据库的用户:

?End Users: naive Users

casual users -----Interactive SQL

?Application Programmers-----Procedural SQL,Transaction

?Database analyzer and designer -----Data modeling,

Normalization theory,

?Database Administrators, DBA -----Database maintenance ,

Security , Integrity,Recovery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er and implementer -----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 of above techniques for Special and New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A的职责:

DBA是数据库管理员,英文是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的一些职责:安装和升级数据库服务器(如Oracle、DB2、Microsoft SQL server、My SQL),以及应用程序工具。数据库设计系统存储方案,并制定未来的存储需求计划。一旦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应用,就需要DBA来创建数据库的用户、数据库存储结构(tablespaces)和数据库对象(tables,views,indexes)。根据开发人员的反馈信息,必要的时候,修改数据库的结构。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库的使用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法规。控制和监控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访问。监控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制定数据库备份计划,灾难出现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恢复维护适当介质上的存档或者备份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联系数据库系统的生产厂商,跟踪技术信息。

4试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

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队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数据库定义:

DBMS提供数据库定义语言定义数据库结构,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及相互之间的映射,定义完整性约束、安全限制等;

(2)数据操纵:

提供数据库操作语言实现对数据库的操纵;

(3)数据库运行控制:

数据安全性控制;

数据完整性控制;

并发控制;

数据库恢复机制;

(4)数据库维护:

数据的载入、转储,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及分析等。

5 什么是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物理数据独立性:

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修改内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

?逻辑数据独立性:

概念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库的外模式不变,建立在外模式上的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修改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

6.试描述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典型的两种体系结构和工作方式。

?两层体系结构: E.g. 客户端程序通过ODBC/JDBC 与数据库交互

?三层体系结构: E.g. 基于web的应用, 通过中间件构建应用

?两层C/S结构的基本工作方式:

客户程序运行用户的应用程序,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请求,数据库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客户端。

一个客户应用开发语言和一个多用途的用于传送客户请求到服务器的机构是整个两层结构的核心。

把SQL语言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上必须能识别服务的标识符或由一个应用程序接口来完成,还必须知道服务器的位置、数据组织形式以及数据如何定义。在服务器中,请求将得到存储逻辑和处理的进一步优化,例如使用权限、完整性、并发控制等。

?客户PC运行数据库应用(界面处理),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全部或大部分DBMS(数据处理)。服务器运行SQL,将查询结果传送到客户端,减少了网络信息的传输,系统采用数据锁定、事务技术、存储过程等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完整一致准确。

?

?三层C/S结构:

?数据库应用的三层C/S结构将应用分成表示部分、应用逻辑(或称商业逻辑)、数据访问部分。三层C/S结构使各部分相互独立并单独实现,分别称为客户、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三层C/S结构中数据在发送到网络之前由功能服务器加以过滤,网络流量会减少,另外客户端并不是直接同数据库打交道,而是通过中间层的统一调用

来实现,在灵活性和独立性方面较好,适合于不同数据库的互联。

7.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方式?

–复制

系统维护关系的几个完全相同的副本,这些副本存储在不同的结点上。

–分片

关系被划分为几个片段,各个片段存储在不同的结点上。分片方式

?水平分片:将关系r按行分为若干子集r1,r2,…,rn,每个子集ri

称为一个水平片段。一个水平片段可以看成是关系上的一个选择。

?垂直分片:将关系r按列分为若干属性子集r1,r2,…,rn,每个子

集ri称为一个垂直片段。一个垂直片段可以看成是关系上的一个投

影。

?导出分片:导出水平分片,分片的条件不是关系本身属性条件,而

是其它关系的属性条件。

?混合分片:关系按某种方式分片后,得到的片段再按另一种方式继

续分片。

?复制+分片

关系被划分为几个片段,系统为每个片段维护几个副本。

8 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的主要的内容和步骤?

⒈需求分析:全面、准确了解用户的实际要求。

内容:需求是用户对系统在功能、性能、行为、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

(1)数据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内容和性质;

(2)数据处理需求分析

分析从用户角度,对数据需要做什么样的加工处理;

(3)业务需求分析:从应用设计角度分析应具有的加工处理;

(4)分析数据库系统在性能、存储、安全、备份与恢复等方面的要求。

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步骤:

–分析用户活动,产生业务流程图

–确定系统范围,产生系统范围图

–分析用户活动所涉及的数据,产生数据流图

–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

–业务处理逻辑需求分析

–性能需求分析

–其他需求分析

⒉概念结构设计:即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基于需求分析结果,产生数据库概念模式,信息结构;

设计概念结构的步骤: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⒊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抽象的概念结构转换为所选用的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⒋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是对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⒌数据库实施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⒍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9 关系数据库的实体完整性约束和参照完整性约束?举例说明。(第二章-3幻灯10、11页)1 实体完整性约束:

若A是关系模式R(U)的主键属性,则R(U)的任何一个实例关系不存在任何元组在A 上的值为空。

例:Student ( NO, Name, Sex, Age, Class, DeptNO ) ,

Course ( Cno, Cname, Dept ) ,

S_C (NO, Cno, Grade)

2 关联/参照完整性约束:

外键:关系模式R1包含关系模式R2的主键,这组属性叫做R1参照R2的外键。

设X是关系模式R(U)关于关系模式R’(U’)的外键。如果K是R(U)的关系实例的一个元组的外部键值,则R’(U’)的实例中必存在一个元组T,T在X上的值为K。

例:Student ( NO, Name, Sex, Age, Class, DeptNO ) ,

Dept (DeptNO, DeptName)

10 关系数据库的性质?(第二章-3幻灯7页)

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有如下性质:

●同一列来自同一个域。

●不同的列可以出自相同的域,必须有不同的属性名。

●不能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存在。

●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无关。

●关系中列的顺序无关。

●每个属性值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11.1NF?2NF?3NF?BCNF?(第二章-3幻灯32-37页)

?基于数据依赖和函数依赖:

?First Normal Form 1NF(第一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域都是原子的, 则R称为属于第一范式

?Second Normal Form 2NF(第二范式)

2NF:若R是1NF,且每个非键属性完全依赖于候选键,则称R为2NF(消除非键属性对候选键的部分依赖)。

?Third Normal Form 3NF(第三范式)

关系模式R属于第三范式(3NF) 当且仅当对所有F+中依赖:

α→β

下列条件中至少一个成立:

–α→β是平凡的(i.e., β∈α)

–α是R 的超键

–β–α中的每个属性A包含在R 的某个候选键中.

(注: 各属性可能包含在不同候选键中)

或:

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也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

?Boyce-Codd Normal Form BCNF

Boyce-Codd 范式:

具有函数依赖集合F的关系模式R属于BCNF当且仅当对F+中所有函数依赖α→β, 下列两条件至少一个成立:

?α→β是平凡的(i.e., β?α)

?α是R的超键

或:

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属性都不部分依赖于候选键也不传递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BC范式。

12什么是索引?索引的类型?建索引的目的?

索引:索引就是加快检索表中数据的方法。

索引文件由如下形式的记录(称为索引项)组成

索引文件一般比原始文件小的多

搜索键–用来在文件中查找记录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索引类型

?主索引(聚集索引)/辅助索引;

?稠密索引/稀疏索引

?唯一索引、非唯一索引

?位图索引

建索引的目的:索引机制用于加速对所需数据的存取(加快查询速度)

13 什么是聚簇?建聚簇的好处和不好?

聚簇:为了提高某个属性(或属性组)的查询速度,把这个或这些属性(称为聚簇码)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称为聚簇。许多关系型DBMS都提供了聚簇功能。聚簇的用途(好处)

1. 大大提高按聚簇属性进行查询的效率

2. 节省存储空间

?聚簇以后,聚簇码相同的元组集中在一起了,因而聚簇码值不必在每个元组中重复存储,只要在一组中存一次就行了

聚簇的局限性(坏处)

1. 聚簇只能提高某些特定应用的性能

2. 建立与维护聚簇的开销相当大

?对已有关系建立聚簇,将导致关系中元组移动其物理存储位置,并使此关系上原有的索引无效,必须重建。

?当一个元组的聚簇码改变时,该元组的存储位置也要做相应移动。

14 说明Oracle实例的组成。SGA和后台进程的构成。

Oracle实例的组成:系统全局区和后台进程称为ORACLE的一个实例

SGA(系统全局区)的构成:

系统全局区(SGA):由ORACLE为某实例分配的共享内存结构,它包含该实例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由以下组成:

数据库缓冲区(DataBase Buffer Cache)

共享池

日志缓冲区

Java池

大缓冲池(Large pool)

后台进程的构成:

DBWR数据库写进程:

LGWR日志写进程

CKPT检测点进程

SMON系统监控进程

PMON进程监控

ARCH归档进程

RECO恢复进程

LCKN锁进程

DBWR数据库写进程:把所有修改过的缓冲块写回数据文件,同时使用LRU算法以保证最近被使用过的块在内存中,以及延迟写以实现I/O优化。

LGWR日志写进程:负责把信息从日志缓冲区写回磁盘。

CKPT检测点进程:到达检测点时,进程将修改数据文件的标记和记录检测点的细节。

SMON系统监控进程:自动执行自动实例恢复,收回排序等操作使用的临时段所占用的空间,合并DATAFILE中的自由空间。

PMON进程监控:用户监督进程,当检测到非正常终止的用户进程后,就会清除这个用户进程所作的连接,滚回它提交的事务,释放它保持的资源锁,释放未这个失败进程分配的SGA资源。PMON还会自动检测死锁并滚回事务以自动解决死锁。

ARCH归档进程:可被将启动将日志文件归档到一个更大的、但可以是低速的存储设备上。

RECO恢复进程:用以解决分布式事务的失败所引起的问题。

LCKN锁进程:在并行服务器中执行内部实例锁。

SNPn作业队列进程:用于分布式数据库配置,可以自动刷新表快照;

QMNn队列监控进程:是为监控消息队列的Oracle高级队列的可选后台进程;Dnnn调度程序进程:通过允许用户进程共享限定数量的服务器进程来支持多线索配置;

Snnn共享服务器进程:在多线索配置中,每个共享服务器进程服务于多个客户请求。

15说明Oracle的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

ORACLE逻辑存储结构:

?数据库块Block

?范围(区)Extent

?数据库段Segment

?表空间Tablespace

?数据库

?数据库对象:表、视图、索引、簇聚

Oracle物理存储结构:指Oracle在运行过程中存储数据的操作系统文件

?数据文件: 存储所有的数据库数据,以及元数据。

?日志文件:

记录了所有对数据库的修改信息,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每个实例都有两个或更多个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控制文件: 保存对于DBMS操作关键的信息。

?参数文件: 决定一个实例的特性。

16现为某一个房地产公司开发其销售管理系统,需要对以下信息和关系进行记录和维护:(第二章-3 幻灯69页E-R图)

(1)销售部信息.公司有许多销售部分布在不同的城市,销售部的属性包括销售部编号、所在地等;

(2)每个销售部有一名或多名员工。员工的属性包括员工编号、姓名、性别等,每个员工只能分配到一个销售部工作;

(3)每个销售部有一名经理,一个经理只能管理他所在的销售部;

(4)公司要记录房产信息,这些房产的属性包括房产标识、位置等,位置由省、城市、街道、邮编构成;

(5)销售信息。一个销售部可能销售出多个房产,也可能没有销售出任何一套房产; (6)每套房产均有一个或多个拥有者,一个拥有者也可以有一套或多套房产。拥有者的属性包括拥有者编号、姓名、性别等。

对以上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设计此数据库的E_R图。

(2)把E_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库模式,给出每个关系模式的关键字,要求每个关系模式至少是3NF。

首先对所有的实体集进行转换,然后弱实体一个表,关系多对多生成表。

答:1、

(2)

2、

?销售部= (销售部编号, 城市, 所在地,员工编号)

?员工= (员工编号,销售部编号,姓名,性别)

?房产= (房产标识, 省,城市,街道,邮编,销售部编号)

?拥有者= (拥有者编号, 姓名, 性别)

?拥有= (房产标识, 拥有者编号)

17设有一个供应商、零件、工程项目数据库SPJ,并有如下关系,完成一下SQL语句:S(Sno,Sname,Status,City), 分别表示: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名,供应商状态,供应商所在城市;

J(Jno, Jname, City), 分别表示:工程号,工程名,工程项目所在城市;

P(Pno,Pname, Color, Weight)分别表示:零件代码,零件名称,零件的颜色,零件的重量;

SPJ(Sno, Pno, Jno, Qty)表示供应的情况,由:供应商代码,零件代码,工程号及数量组成;

(1)查询使用供应商编号S1所供应零件的工程号码;

(2)查询供应商编号S1供应工程号J3的零件的名称;

(3)查询供应工程号J3红色零件的北京供应商的名称;

(4)现有一新工程,工程号是BJ003,工程名是“学生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是北京。供应商代码为gys007的供应商为此工程供应了零件代码为ljdm008的零件

数量为10000。把这些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

(5)创建一个视图,包含供应商为项目供应零件的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工程名称、零件名称和数量。

(6)把供应商“红星公司”的地址改成湖南长沙。

答:1、select 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S1’

2、select distinct P. Pname from SPJ , P

where SPJ.Sno=’S1’ and SPJ.Jno=’J3’and SPJ.pno=P.pno

3、select S. Sname from SPJ,S,P,J

Where SPJ.Jno=’J3’and P. Color=’红色’and S. City=’北京’and SPJ. Pno=P. Pno and SPJ. Jno=J. Jno and SPJ. Sno =S. Sno

4、insert into S values (‘gys007’,‘’ , ’’, ’’)

insert into J values (‘BJ003’, , ’学生建筑’, ’北京’)

insert into P values (‘ljdm008’,’’, ’’,’’)

insert into SPJ values (‘gys007’, , ’ljdm008’, ’ BJ003’,’10000’)

5、create view SP as

select S.Sname, J. Jname, P. Pname, SPJ. Qty

from SPJ,S,P,J

where SPJ. Pno=P. Pno and SPJ. Jno=J. Jno and SPJ. Sno =S. Sno

6、update S set City=‘湖南长沙’ where Sname=’红星公司’

18 假设某集团下属多个公司,集团数据库中有一关系模式R表示各公司项目和公司部门项目申请情况:

R(公司编号,项目编号,预算经费,部门编号,负责人)

如果规定:

(1)公司编号都不同,一个公司内部门编号不同,但公司间部门编号有可能相同;(2)公司内项目编号不同,但不同公司的项目编号有可能相同;

(3)每个公司的每个项目只能由一个部门申请;

(4)每个公司的每个部门只有一个负责人,而一个人可能负责多个部门;

(5)每个公司的每个项目只有一个预算经费。则:

(1)写出函数依赖。

(2)给出此关系的候选键。

(3)此关系模式最高属于第几范式?

(4)此关系模式有何异常?如何分解?

答:1、基本函数依赖:

(公司编号,项目编号)→部门编号

(公司编号,部门编号)→负责人

(公司编号,项目编号)→预算经费

2、候选键(公司编号,项目编号)

3、最高达到第二范式。因为存在非键属性负责人对候选键的传递依赖。

4、可能会产生数据冗余。如:一个部门申请一个项目,但一个人可以负责多个部门,那么在(公司编号,部门编号)→负责人中就会产生数据冗余。

分解:

?确定一个关系是否属于“好的” 形式.

?如果关系R不属于“好的”形式, 则将它分解为关系集合{R1, R2, ..., Rn} 使得:原模式(R) 的所有属性都必须出现在分解结果(R1, R2 ..., Rn)中,

R = R1 ?R2 ... ? Rn

实验五 数据库系统设计

实验五数据库系统设计(上机时间6课时) 班级:通信1411 学号:141003410114姓名:李楠 合作成员刘蕾 1.实验目的: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法, 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实验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信息自选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例如选择选修课管理系统、学生住宿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等。 3.实验要求: ●要求起草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内容,至少包括: ?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种类及各自的功能要求;涉及主要数据实体及内容。系统设计的任务及主 要目标等。 ?完成实体建模并画出E-R图 ?起草数据字典 ?描述将关系表规范化至第三范式3NF的过程 ?构建并描述实体与实体关系 ●查阅有关书籍,熟悉MS SQL Server 2005,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在 MS SQL Server 2005上创建数据库。 ●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在MS SQL Server 2005上创建数据库基本表, 得到SQL脚本源码。(可以编写SQL DDL语句脚本源码,然后执行脚本创建基本表;也可以在Studio 中可视化创建基本表然后导出SQL脚本)。SQL脚本源码以文件名EXP5-1.sql存储上传。 ●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在编写SQL脚本,实现需求分析中各种用户需 要的数据库记录添加、记录修改、记录查询功能并将SQL脚本源码以文件名EXP5-2.sql存储上传。 将相应操作结果以文件名EXP5-3.txt存储上传。 ●允许有2人以内的小组合作,组与组之间数据字典、表名、属性名完全雷同视同抄袭;同学之间实 验运行结果完全雷同视同抄袭。 4.实验报告内容: 1.需求分析过程 流程:学生到学生选课系统进行选修课程,查看选修课程的课程信息,选课的老师信息,以及所选的课程号。如果学生要选某个课程,则要查询这门课程的教学老师以及它是否已经被选满;如果学生要查询所选课程的选课成绩,则要查询这门的教学老师;如果学生需要重新选课,则要求先退选所选的课程。 功能:实现学生的选课,重新退订选课,查询课程成绩。 2.E-R图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DBMS的目标 (1)用户界面友好对一个实用DBMS来说,用户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生命力。DBMS的用户接口应面向应用,采用适合最终用户的交互式、表格式、菜单式、窗口式等界面形式,以方便使用和保持灵活性。一般地说,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简单性、灵活性和立即反馈等特性。 (2)功能完备DBMS功能随系统的规模的大小而异。大型DBMS功能齐全,小型DBMS功能弱一些。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库数据存取、事务控制、数据库组织和存储管理、数据库安全保护等等。我们在下面讨论这些功能的内容。 (3)效率高系统效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存储空间、设备、CPU等),并注意使各种资源负载均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二是DBMS本身的运行效率。三是用户的生产率。这是指用户学习、使用DBMS和在DBMS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效率。 2.DBMS的基本功能 (1)数据库定义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的定义;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安全保密定义(如用户口令、级别、存取权限);存取路径(如索引)的定义。这些定义存储在数据

字典(亦称为系统目录)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为此,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2)数据存取提供用户对数据的操纵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强易学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方便的操作方式和较高的数据存取效率。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如C语言、COBOL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以供终端用户交互使用和批处理方式两种形式使用。 (3)数据库运行管理这是指DBMS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权限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数据加密、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保证事务的正确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要分门别类地组织、存储各类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亦称系统目录)、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确保较高存取(如随机查找、顺序查找、增、删、改)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换、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以及有性能监测分析等功能。

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

计算机工程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专业: 班级: 姓名: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管1121 杨** 学号:1121807131 指导老师:周泓、金春霞 2013年12月14日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课程设计评语 学生姓名:杨**班级、学号:信管 1 1 2 1 1121807131 题目: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中文摘要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 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 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另一方面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因 此我结合学校图书借阅的要求,对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VFP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图书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关键词信息管理,VFP,图书管理,数据库

外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 (1) 1.2系统环境 (1) 2 系统总体分析 (2) 2.1需求分析 (2) 2.1.1 功能需求 (2) 2.1.2 性能需求 (3) 2.1.3 环境需求 (3) 2.2 可行性分析 (3) 2.2.1 经济可行性 (3) 2.2.2 技术可行性 (3) 2.2.3 管理可行性 (4) 2.2.4 用户可行性 (4) 3系统总体设计......‥ (4) 3.1 软件模块结果设计 (4) 3.1.1 系统方案确定 (4) 3.1.2 软件结构设计 (4) 3.2系统模块功能图 (4) 3.3 数据库设计 (5) 3.4 概念结构设计 (6) 3.4.1实体功能图 (6) 3.4.2 E-R图 (8) 3.5 逻辑结构设计 (8) 4系统实现与测试 (10) 4.1 连接数据库的实现 (10) 4.2 模块功能实现 (10) 5备份和还原数据库 (16) 5.1 规划数据库的还原和备份 (16) 5.2 数据库的备份 (16) 5.3 还原数据库 (18)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制定人: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711064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 二、实验简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 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 (三)实习(实验)内容 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系统的名称; 2.系统概述; 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四)实习(实验)地点 竞秀楼或竞慧楼机房 实验二:系统设计(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习CASE工具(Visio或SA2001)的使用,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2.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验)内容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实验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概述 项目背景:数据库课程设计 系统名称:教务管理系统 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 二、需求分析 1、系统的概述 ?一个学校由很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有1个或 者多个班级。一个学生只属于1个班级,学生有姓名、学号、性别、身 份证号、入学时间等属性。 ?每个专业的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指定了这个专业这 个年级的某门课程在那个学期上,学分、学时是多少。每个学院都设置 有1个教务秘书,这些信息都由教务秘书进行输入。每个院系的课程都 有自己的唯一编码,比如计算机系上的C语言,和电子系上的C语言, 虽然都是同一门课,但是编码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院系中的相同的课 程,课程代码是唯一的。比如计算机学院的07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 学院的07计算机科学专业都有C语言课程,这两门课程的课程代码是相 同的。 ?教务秘书在每个学期的中间时刻,为下一个学期进行排课,排课的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比如08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2009-2010年第2 学期上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得知要上什么课程,然后对这些课程 安排上课教师(比如陈越)、上课时间(比如星期2,第1-2节)和地点 (理工楼234),有的课程是单周上,有的双周,也有是每周都上的。 ?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登录到网站上选择下一个学期需要上的课,选择 的时刻,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教材,如果某门课程的人数选满了,则不能 给任何学生选择了。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程进行上课,参加考试。每个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用户 名和密码登陆网站,选择这个学期自己所教的课程(一个老师可以上多 个班级的课程),输入这个班级的成绩,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 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总评成绩。这些成绩都需要进行存储。 ?为了保证安全性,老师输入的成绩并不是直接放到最终的成绩表中,而 是放在一个临时的表中,只有当教务秘书审核过后,才导入到最终的成 绩表中。

数据库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工业工程 组员:郎建鹏 学号:0911******* 指导老师:李峰平

目录 第一章系统分析 (2)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2) 2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2) 3 数据流程图 (3) 4 数据字典 (4) 第二章系统设计 (4) 1 数据库设计(E-R) (4) 2系统运行环境 (6) 3输入输出设计 (10) 第三章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图例说明………………………………………………………………

第一章系统分析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数据库原理》和《delphi程序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训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锻炼。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学校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这一系统的开发成功,解决了手写速度慢、容易出错的现状。 学生信息管理可以帮助学校最迅速最准确的完成所需的工作。无论是在适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方面都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功能。 2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它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即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但是,它还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系统的全部逻辑特征,特别是有关数据的详细内容。因此,仅仅一套数据流图并不能构成系统说明书,只有对图中出现的每一个成分都给出详细定义以之后,才能全面地描述一个系统。对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详细描述,需要用数据字典(DD)。它包括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项和处理过程的详细条目。数据字典中把数据的最小单位定义为数据项,而若干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是通过以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第二章系统设计 1 数据库设计(E-R) (1)管理员实体的E-R图 (2)普通用户实体的E-R图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院(系、部)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系统简介 开发目的和任务 客户信息是个人,机关,企事业等进行业务联系所必需而频繁使用的信息资料,在许多大型应用系统中都有客户信息管理工具,它是企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系统的任务是制作一个简单,实用的通讯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大型应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使用。 1.系统功能 (1) 总体功能要求 本系统将介绍如何让在Visual FoxPro 6.0开发环境下快速开发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表单,通过表单的运行,可以初步体会到什么是程序,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应用程序是如何进行编辑,修改,增加,删除,查询和退出的. (2) 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登录:本功能主要是为了防止非操作人员对系统随意更改. 2)主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是维护,查询模块间相互切换的桥梁. 3)维护:本功能模块主要实现数据的浏览,添加,删除,退出等功能. 4)查询:本功能模块主要实现按姓名,职务,出生日期等查询功能. 2. 系统的特点 (1) 数据库设计的考虑 本系统的信息两不太大,因此只涉及一个库,一个表.库名为通讯

录.DBC表名为通讯录.DBF. (2) 提高系统集成化的考虑 为了是系统短小精悍,并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设计的效率,在设计中较多的应用了Visual FoxPro 提供的“选项卡”控件和容器控件.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页框控件,其目的是在一个窗口上尽可能多的扩展应用空间,容纳最多的信息量. (3)提高可操作性的考虑 由于使用本系统的人员不一定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因此要求系统的操作应尽量简单,本系统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少的使用键盘的地方,要保证用起来“顺手”. 3. 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1) 开发工具. VFP6.0 为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项目管理器,设计器,生成器和向导机制等,使其成为强有力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1)项目管理器. 2)设计器. 3)生成器. 4)向导. (2)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 PⅡ350MHz以上处理器,16MB以上内存,一般需240MB 硬盘空间. 软件环境:Windows 95及以上的操作系统支持.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例

摘要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在计算机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 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件。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据设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本系统利用IBM DB2企业版本开发出来的。DB2是IBM公司开发的关系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把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本文的分为5章。其中第1章主要是课题简介及设计的内容与目的。第2章是需求分析,此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第3章是概念设计,它是将需求分析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最困难的阶段。第4章是逻辑结构设计,它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第5章是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它包括数据的载入及数据库的运行。 关键词:SQL语言;IBM DB2;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I

数据库实验6数据库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学院:计信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091 姓名学号实验组实验时间2012-6-1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六:数据库系统设计实 验目的 要求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法,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实 验 要 求 本实验属于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 必须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分析用户要求)、概念设计(信息分析和定义)、逻辑设计(设计实现)和物理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设计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即自顶向下的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自底向上地设计概念结构,和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概念模型必须用E-R图进行表示。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然后进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在物理设计阶段,将关系模式转化成SQL Server中的具体的数据库表,并建立表间的关系,表的索引,及相关的约束。 实 验仪器(1)硬件条件:个人计算机。 (2)软件条件:Windows 2000NT Server; MS SQL Server 2000。 实验步骤1、完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在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中包括采用的设计方法、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2、完成数据库信息要求和关系数据模型设计 使用E-R图表示对数据库中要存储的信息及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对数据约束和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

详细描述。详细描述系统需要的基本表及属性、视图和索引,对基本表的主码、候选码、外码及被参照表进行说明,对基本表中数据的约束条件进行说明。 3、完成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 在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中,详细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要求、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 4、在机器上完成整个数据库的设计。 实 验内容 要求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自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型数据库应用项目,并深入到应用项目的现实世界中,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例如选择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等。 实验数据我设计的是车站售票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车站日常的票务处理。 一、需求分析 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员工 管理 模块 汽车 管理 模块 线路 管理 模块 车票 管理 模块 票务 信息 管理 模块 员 工 信 息 添 加 员 工 信 息 删 除 员 工 信 息 修 改 汽 车 信 息 添 加 汽 车 信 息 修 改 汽 车 信 息 删 除 线 路 信 息 添 加 线 路 信 息 修 改 线 路 信 息 删 除 添 加 车 票 删 除 车 票 查 询 车 票 信 息 购 买 / 预 订 车 票员 工 信 息 查 询 汽 车 信 息 查 询 线 路 信 息 查 询 车 票 信 息 查 询 功能模块图 1.员工管理模块: 员工有两种身份,售票员和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用户的添加,密码的修改操作,汽车,线路,车票信息的更新等,售票员可以查询以上信息和购买车票等。 2.线路信息管理模块: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供大家参考!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

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将进行优化。 在这阶段,E-R图显得异常重要。大家要学会各个实体定义的属性来画出总体的E-R图。 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编制教师傅荣会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学院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学院

实验一:数据库的定义、建立和维护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 实验目的: 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了解表的结构特点; 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数据类型; 了解空值概念; 学会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l、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创建用于企业管理的员工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YGGL。 数据库YGGL的逻辑文件初始大小为10MB,最大大小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2MB,最大可增长为5MB(默认为不限制),按1MB增长(默认是按5%比例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缺省值。 事务日志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也均采用缺省值。 要求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命令完成数据库的创建工作。 2、在创建好的数据库YGGL中创建数据表。 考虑到数据库YGGL要求包含员工的信息、部门信息以及员工的薪水信息,所以数据库YGGL 应包含下列3个表:Employees(员工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各表的结构分别为表T2.1、T2.2和表T2.3所示。 表T2.1 Employees表结构 表T2.2 Departments表结构

表T2.3 Salary表结构 要求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语句完成数据表的创建工作。基本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讨论

第31卷总第77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No.1 2010年3月 Journal of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ep,2010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讨论 薛国梁 (西北民族大学人事处,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内容1综述空间数据块的划分、图层的分层设计方法、专题图层划分和数据集设计、分析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层;元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2(2010)01-0049-04 0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1GIS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至今只有短短的40多年时间,但已成为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手段和工具1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成为一门新兴产业,在测绘、地质、水利、环境检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1 空间数据库内容 每个GIS数据集都提供了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空间表达,包括: 基于矢量的要素(点、线和多边形)的有序集合; 诸如数字高程模型和影像的栅格数据集; 网络; 地形和其他地表; 测量数据集; 其他类型数据,诸如地址、地名和制图信息; 描述性的属性1 除了地理表现形式以外,地理数据集还包括传统的描述地理对象的属性表1许多表和空间对象之间可以通过它们所共有的字段(也常称为“关键字”)相互关联1就像它们在传统数据库应用中一样,这些以表的形式存在的信息集和信息关系在GIS数据模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1 2 空间数据表现形式 211 空间关系:拓扑和网络 空间关系,比如拓扑和网络,也是一个GIS数据库的重要部分1使用拓扑是为了管理要素间的共同边界、定义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法则,以及支持拓扑查询和漫游(如确定要素的邻接性和连接性)1 [收稿日期]2009-12-10 [作者简介]薛国梁(1980—),男,陕西韩城市人,党政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工作1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实验一至实验三

实验一 1-1.查询员工的姓名、职务和薪水 select employeeName,headShip,salary from employee 图1-1 2.查询名字中含有“有限”的客户姓名和所在地 select CustomerName,address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ame like '%有限%'

3. 查询出姓“张”并且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为“梅”的员工。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employeeName like '张%梅' 图1-3 4. 查询住址中含有上海或南昌的女员工,并显示其姓名、所属部门、职称、住址,其中性别用“男”和“女”显示 SELECT employeeName,department,address, isnull (convert(char(10),birthday,120),'不详')出生日期, case sex when 'M'then '男' when 'F'then'女' end as 性别 from employee where (address like '%上海%'or address like '%南昌%')and sex='F'

5. 查询出职务为“职员”或职务为“科长”的女员工的信息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headship='职员' or headship='科长') and sex='F' 图1-5 6. 选取编号不在“C20050001”和“C20050004”的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客户地址。 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o not in ( 'C20050001' ,'C20050004')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实验大作业模板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实验大作业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 系统设计 课程:数据库安全实验 姓名:吴双可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学号: 一、需求分析

1.1 编写目的 本产品实现了一个基于mySQL数据库下的学生信息查询管理系统,而本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由用户(学生、教师)和开发者双方共同确定的开发系统的业务需求目标,并对本系统所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做一个全面的规格描述。 同时,在用户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经过需求分析和数据整理,以向整个开发期提供关于软件系统的业务和数据的技术信息和整体描述,做为软件开发的技术基础,也作为系统设计、实现的目标和测试以及维护阶段的依据。 本软件需求分析报告的适用读者为:软件用户(学生、教师)、软件需求分析人员、软件设计及开发者和相关的测试人员。 1.2 信息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学籍管理方面,各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然而当前在中国仍有部分学校在应用一些旧的、功能单一而且效率低下的系统,甚至还有一些偏远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还在依靠人工进行管理和操作,这些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密保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其中有些是冗余或者针对同一目的的数据不相

吻合,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文件等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也跟不上信息时代高速、快捷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消息的传播速度。然而现今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人工管理信息的缺点日渐突出,面对庞大的学生信息量,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拥有快捷、高效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因为如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由此看来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开发背景,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个高效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储存历届学生的成绩、学生和老师的个人信息,而且能够实现管理员角色的管理(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因此系统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录入成绩即可,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方便的查询信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保证了高效率和低出错率。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万常选版)整本书练习题和详细答案详细讲解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II B. 只有II C. II 和III D. 只有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 B. 模式 C. 外模式 D. 用户模式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模式 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B. 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层模式 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 A.模式 B. 物理模式 C. 子模式 D. 模式 10.下述()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 B. 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 D.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 D (4) C (5) B (6) A (7) C (8) A (9) C (10) D 二、简答题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版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II B. 只有II C. II 和III D. 只有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用户模式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层模式

空间数据库设计报告

空间数据库设计报告

一、设计思想 本次空间数据库设计是基于SQL sever2008开放的外挂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外挂式的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关键在于SDE的设计与实现,SDE在用户和异构空间数据库之间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SDE服务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读取、插入、更新和删除的基本操作,还可以基于SDE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如拓扑关系的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合并和切分等。SDE同时提供了链接DBMS数据库的接口,与数据库的操作都是在这个上面进行交互的。 1.1 数据的存储 1.1.1 几何数据的存储 把GIS数据放在RDBMS中,但是一般的RDBMS都没有提供GIS的数据类型(如点、线、多边形、以及这些feature之间的拓扑关系和投影坐标等相关信息),RDBMS只提供了少量的数据类型支持:int,float,double,Blob,Long ,char等,一般都是数字,字符串和二进制数据几种。并且RDBMS不仅没有提供对GIS数据类型的存储,也没有提供对这些基础类型的操作(如:判断包含关系,相邻、相交、求差、距离、最短路径等)。在本次数据库设计中,成功的完成了对点线面的数据的存储和相关的读取、插入、更新和删除以及可视化的显示的功能。此处的存储是基于SQLsever2008进行的,具体的存储结构如下表所示: 其中Point表中包含Point的空间信息,即空间的点的x,y坐标。由于当个点的只有相当于独立地物才会有相关的属性信息,本次在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在存储的表中添加相应的属性信息。 一条线是由很多个小线段的组成的,因此在存储的时候,每个边都有一个独立的ID,每条边是由起点和终点链接起来的,因此在在这个表中只需要存储相应的点的ID即可,一般的线都是具有相关的属性信息的,故在本次设计中添加了线的属性信息,咋通过SDE对空间数据查询的时候便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边的属性。

实验选课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实验选课系统数据库设计系别: 专业(含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实验选课系统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选课信息而建立的。该系统可以让选课信息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系统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高效的查询或修改实验选课信息。加上局域网的开放,更为学生选课带来很大的便捷,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选课,增加选课的灵活性,提高了学校选课工作的效率,教务处的教师可以依据选课系统对选课信息进行合理的管理,为广大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 二、需求分析 1.需求调查与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局域网的应用和数据的逐渐增多,近年来,人们逐渐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代替人工对管理的信息。高校也逐渐用选课系统代替人工的选课已增加选课的系统化、规范化、灵活性,提高选课的效率和对选课信息的管理效率。 2.业务流程图: 从教师开课开始,经过教务处的审核之后,教务处结合实验室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有效的课程提供给学生们进行选择。 图1:实验选课系统业务流程图 三、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的含义: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本设计由上面的实验选课系统业务流程图抽象(分类、聚集、概括)可得到实验选课系统的概念模型,用如下E-R图表示:

图2:实验选课系统E-R图 四、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实验选课系统E-R图和以下转换规则可得选课系统的关系模式。 转换规则: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实体型间的联系有以下几种: (1)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2)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m:n(3个或3个以上)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4)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1.实验选课系统关系模式: 如图2所示,按照上面的转换规则,可得实验选课系统的关系模式如下: (1)教师(教师号,姓名,密码,性别,年龄,系别,职称,电话); (2)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实验室编号); (3)学生(学号,姓名,密码,性别,年龄,系别,班级); (4)实验室(实验室编号,实验室名称,地点,电话); (5)开课(教师号,课程号,时间); (教师号,课程号)分开为外键 (6)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学号,课程号)分开为外键

高校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高校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班级计科1201 学号 2012261001XX 姓名XXX 目录: ------------------------------------------1.需求分析 1.1数据需求描述 1.2 系统功能需求 1.3 其他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 2.1画出局部E-R图; 2.2合并成全局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 3.1 关系模式设计 3.2 数据类型定义 ------------------------------------------4.物理结构设计 4.1 聚簇设计 4.2 索引设计 4.3 分区设计 ------------------------------------------5.数据库实施 5.1 基本表建立 5.2 数据输入 5.3 视图的建立 5.4 索引的建立 5.5 触发器建立 5.6 建存储过程

------------------------------------------6.应用系统开发与试运行 6.1 开发平台和开发环境介绍。 6.2 前台界面与后台数据库连接说明,代码实现。 6.3 系统各功能设计和运行界面截图。 ------------------------------------------7.实验总结 7.1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7.2 系统设计的不足 7.3 进一步改进思路和体会 1、需求分析 高校成绩管理系统是一个记录了大学生成绩的系统,它的出现使得查询、更新、插入简单化,高效化,成本也随之大大减少。使用计算机对成绩信息的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信息存储及时,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管理的效率,也是高校成绩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了以下数据和业务处理需求: ◆学生信息至少需要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生源所在地、已修学分总数等数据项; ◆课程信息表至少需包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开课学期、学时、考试或考查、学分等数据项,课程根据班级开设。 ◆教师信息至少需要包含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联系电话等数据项; ◆学生成绩至少需要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成绩,任课老师等数据项; ◆班级信息至少需要班级号,所设置课程编号,任课教师等数据项; ◆需要实现以下业务处理和查询功能: 学生成绩按每学年成绩统计 学生成绩名次排定 每门课程平均成绩统计 学生所学课程及学分统计 学生已修学分总数查询 教师任课查询 班级课程开设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