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乳腺特殊肿瘤简介

几种乳腺特殊肿瘤简介
几种乳腺特殊肿瘤简介

乳腺错构瘤(hamartoma of mammary gland)是由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多种组织成分混合生长而成,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

发病原因

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妊娠和哺乳等激素变化有一定关系,且认为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因素。从发病机制上看,是由于乳腺内的正常组织错乱组合,即由残留的乳腺管胚芽及纤维脂肪组织异常发育而构成瘤样畸形生长。1988年有文献报道乳腺错构瘤时认为,其病因是乳房胚芽迷走或异位,或胚芽部分发育异常致使乳腺正常结构成分紊乱所形成。

疾病检查

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处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瘤体的结构和形态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界限清楚。肿物密度不均,外有紧密的包裹,乳腺组织失去指向乳头的三角形结构,瘤体将正常的乳腺组织推向一边。X线片呈现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区是该病的特点。

临床诊断

病人无意中发现乳内有一肿块。肿瘤生长较缓慢。位于左乳内上象限及左乳内下象限者多见,也可位于乳房皮下。瘤体常单个,大小不一,呈圆形、扁圆形,界限清楚,移动良好。一般无触痛。位于乳房皮下者,质软,很似乳房脂肪瘤。位于腺体内者质较坚实,似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腺瘤,术前不易区别。

该病的诊断要点为: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有包膜,质较软不均匀,生长缓慢,有时可停止生长。X线显示在低密度基础上出现密度不均匀的特点。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肿物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肿物应严密止血,术后可不放引流条,均可一期缝合。所要提及的是:根据肿瘤位置及病人年龄选择放射状或弧状等切口,

既方便切除肿块,又保持了乳房外形不被破坏。

疾病预防

⒈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强健,脂肪饱满。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应挺胸、抬头、收腹、直膝,使优美的乳房能骄傲地挺出,女性的风采充分展示。

⒉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及逗弄小孩时尤其应该注意。

⒊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我,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撑。

⒋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疾病,该病呈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1838年,Muller首次报道叶状囊性肉瘤(cystosarcomaphyllodes)以来,曾用过多个不同名称。日本1984年按乳腺肿瘤WHO分类标准命名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2003年,WHO 统一称之为叶状肿瘤,按组织学的特点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国内称之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多数病理学家将良性者称为分叶型纤维腺瘤,恶性者称为叶状囊肉瘤。

(一)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多为单侧。病程一般来说较长,肿块较大,肿瘤直径1~16cm,大者可达45cm,可有肿块突然加速生长的病史。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硬,大的肿块有囊性感,表面皮肤很少受累。

(二)影像学检查

钼钯片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B超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三)病理诊断

1.大体特征: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

2.镜下特征:镜下见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间质成分一般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上皮成分可有鳞化,增生呈乳头状,实质性或筛状,可有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当上皮有癌变时,可称为癌肉瘤。

3.组织分级:一般认为良恶性区别(组织学分级见下表)。

(1)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或小灶的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多,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的多形性“+”或“-”,核分裂象≤5~10个/10HP(AFIP≤3个/10HP)。有潜在的局部复发能力,但无转移。

(2)高度恶性:浸润性边缘明显,超过50%,间质富于细胞,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中到重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5~10个/HP(AFIPP≥3个/10HP)。肿瘤内有坏死和异源的间质成分。除局部复发外,可有远处转移。

派杰氏病(Paget…s disease)又称湿疹样癌。分为乳腺派杰氏病(mammary Paget s disease,MPD)和乳腺外派杰氏病(extramammary Paget S disease,EMPD)。乳腺派杰氏病发生于乳头和乳晕,乳头下方常合并有乳腺导管内癌或浸润性癌。乳腺外派杰氏病多发生于外阴、阴囊、腹股沟、腋窝、肛周或外耳道等处,其中位于会阴生殖区或肛旁的部分病例可伴有泌尿生殖道或消化道的癌肿。

1874年James Paget首先描述了发生于乳头的乳腺Paget?s病,1889年Crocker 报道了首例累及阴囊和阴茎的乳腺外Paget?s病。EMPD多发生于富有大汗腺的部位,如肛周、大阴唇、阴囊和会阴部等。发生年龄多为40岁一60岁,40岁以内者少见。本病特点:①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人;②病史

长,病情发展缓慢。其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伴渗出、结痂或脱屑,逐渐向周围扩大,可发生溃疡,多伴局部瘙痒。病理表现为病灶中存在特异的Paget?s 细胞,该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簇状,存在于上皮的基底层和深棘层内,亦可伸至上皮表层或毛囊鞘的外层以及汗腺导管和皮脂腺的上皮内。诊断主要依靠病变部位活检病理学检查。

派杰氏病起源于表皮原始干细胞,也有作者认为起源于腺体。派杰氏病在国内较为罕见,但外阴属于较易受累部位,与外阴癌相比,大约为53;1。该病好发于绝经后妇女,主要症状为顽固性外阴瘙痒和局部疼痛或烧灼感,典型病灶表现为外阴部隆起边界清楚的红色湿疹状斑块,有白色痂皮覆盖,确诊依靠病理活检。镜下见在表皮深层有派杰细胞:细胞大、胞浆丰富、呈透明空泡状。本病常同时并发其他内脏癌瘤,如前庭大腺癌、胃癌、乳腺癌等。临床治疗上以手

术切除为主,对单发病灶者可行病灶广泛切除,对多中心或较广泛病灶者可行单纯外阴切除手术。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切除正常皮肤应距离病灶2.5 cm 以上。若患者合并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外阴炎,因此较容易被误诊为糖尿病性外阴炎,延误治疗。因此对于伴有外阴湿疹样改变或其他外阴病灶的外阴瘙痒患者,应及时行

外阴活检术以免漏诊。

乳腺粘液腺癌又称乳腺胶样癌,其发病率低,具有在肿瘤内产生粘液的生物学特征,且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

乳腺粘液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在2%~2.8%,一般纯型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的发病比例在1∶1和5∶2之间.以高龄和闭经后患者高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在发病年龄上可能存在差异.

纯型组10年生存率高于混合型组,而后者的10年生存率与其他类型乳腺粘液腺癌大致相同.

纯型粘液腺癌的低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此外多数研究者认为肿瘤组织中粘液的产生和量的多少在影响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也有人认为粘液产生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又无明显关系。

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精)

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手术优点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4例患者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发生等不良反应。术后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不仅能够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肿物,又能保持切口美观,是目前临床上乳腺良性肿物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应用 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常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在乳腺肿瘤表面行放射状切口,术后切口瘢痕明显,影响女性乳房美观,特别对青年及未婚女性造成严重创伤。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对收治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4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1岁。术前根据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乳腺良性肿瘤,排除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本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均采用乳晕边缘弧形小切口,手术切口长度,根据患者自身肿物大小所决定,最大切口做乳晕周长的一半,都能满足大部分手术的需要。手术时术者沿乳晕边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分离皮瓣在乳腺组织表面进行,乳腺组织纵行方向切开,常规完整切除肿物。 2 结果 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乳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后愈合良好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发生等不良反应。术后所有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满意。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常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手术都是在乳腺肿瘤表面做放射状切口,此手术切口手术视野清晰,术中肿瘤位置大小暴露良好,便于术者操作,能够完整切除肿瘤。但是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影响女性乳房美观,因此女性患者乳房疾病可以引起自我认知和患者情绪及心理的改变,美观健康的乳房更有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1-2]。因此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切口的要求在尽量做到在能够完整的切除肿瘤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保持女性患者乳房的美观及形态,达到美容的效果。伴随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在治疗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即乳晕弧形切口得以出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经乳晕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06T09:40:00.0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姜智勇 [导读]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8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乳腺肿瘤物切除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等。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以及美容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良性肿瘤;应用效果 乳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的妇女,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术后残留瘢痕,有时候需要扩大切口以更好的找到和切除病灶[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以其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瘢痕小的优点逐渐在临床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了5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与传统手术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超声组平均年龄(34.6±6.1)岁,平均肿瘤直径(4.4±1.8)cm,单发21例,多发37例。传统组平均年龄(34.3±7.5)岁,平均肿瘤直径(4.6±1.9)cm,单发20例,多发38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以及肿瘤个数等一般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传统组采用静脉全麻或者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常规乳腺肿瘤物切除术。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体操作如下:采用SIMENZ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1 MHz,并可以同时显示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Mammotome旋切系统为SCM23/C型。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患侧上肢抬起。首先采用超声进行扫描,查找病灶的位置、数量以及肿瘤的血流情况,以此确定进针的方向以及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洞巾后,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穿刺点做3mm的切口,与胸壁成30o将旋切刀插入,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凹槽调节至正对病灶的底部位置,利用负压将病灶抽吸干净,在超声的观察下,调整旋转刀口的方向对病灶进行切割,直至超声显示病灶完全被清除。旋切完毕后,将积血吸出,对切口部位进行局部压迫10min,然后采用超声观察术后无积血,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等。 1.4统计学处理对于所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 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以及病灶切除率比较如表1所示,超声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已经成为女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对患者的损伤比较大,患对于术后遗留的瘢痕比较不满,而且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也较低,仅为60%-90%[2]。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由于在超声的引导下,可以对触及病灶以及隐性的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术中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病灶清除比较彻底,患者手术时采取仰卧位,比较舒适,患者的瘢痕比较小,对于手术效果以及患者的美容等方面的要求均能够较为理想的满足[3]。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采用的旋切刀头与空心的活检针相类似,而且具有配套的负压抽吸泵,可以通过特殊的传送器将切取的样本组织抽吸出来进行病理检验,便于疾病的诊断[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以及美容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 防用抗菌药物。

乳房分叶状肿瘤

分叶状肿瘤是交界性肿瘤,文献上的名称也比较混乱,治疗也不太统一。一般都说以手术为主,化疗不敏感,手术方式看肿瘤大小:较小的局部扩大切除,较大的切除乳腺,由于属肉瘤,淋巴道非主要转移途径转移,所以一般认为不需要清腋窝。 我们掌握的手术原则更积极一些,原因就像楼主说的:局部切除容易复发,每复发一次恶性程度都会增加,我们一般都做乳腺切除,小的直接放假体,大的放水囊扩张器,二期放假体。 以下是个人原创,多多指教: 乳房分叶状肿瘤是以良性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得间质成分组成,因其个体标本上常出现裂隙因而得名。按期间质成分、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者称为分叶状纤维腺瘤;恶性者称为叶状囊肉瘤。临床上多见50岁以上妇女,表现为乳房肿物,体积可较大,皮肤表面可见扩张浅静脉。术中可见切面呈暗红色,鱼肉状,没有明显包膜,血供丰富。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而以肺、肝、纵隔和骨转移为主。治疗以单纯乳房切除为主,放疗和化疗的效果尚难评价。 乳房分叶状肿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单纯肿瘤切除术后常常在短时间内肿瘤再次复发,因此,一旦病理诊断明确,即应切除患乳的全部乳房。乳房切除后,同侧转位的部分背阔肌一般容积较小,且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所以除乳腺偏小者,一般很难满足乳房再造的需要。因此据健侧乳房的大小,作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期或二期硅胶假体置入

术,除了部分乳房较小的患者,作者倾向于采用二期硅胶假体置入术,原因如下:⑴术后三个月,转位的背阔肌容积已基本固定,比较容易估算置入硅胶假体的容积,从而使再造的乳房和健侧乳房的大小基本一致;⑵经过间断向扩张器注水,转位的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形成了光滑的囊腔,使置入的硅胶假体在囊腔里有一定活动度,从而使再造的乳房更逼真。 手术中在切除患者乳房时,应注意,⑴分离皮瓣应厚薄均匀,尽量使皮瓣下平坦光滑,否则术后患者乳房皮肤表面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小丘,影响美观。这在实行了多次乳腺单纯肿瘤切除的患者有一些困难; ⑵为了防止乳头坏死,一般乳头下应尽量少留组织,使乳头下呈“肚脐状”,以保障乳头术后血液供应,避免乳头坏死。若出现术后乳头坏死,也不要过早的剪除坏死的乳头,一般通过痂下愈合,形成新生乳头。如确认乳头已坏死,可用文身法再造乳头轮廓;⑶术中注意保护肩胛下血管,保证背阔肌血供;⑷因属于Ⅰ类手术,手术区域一定要认真止血,减少形成术区积血、积液的机率;⑸若乳腺体积较大,最好采用置入扩张器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皮下积液和背部血肿为该术式的主要并发症,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后加压包扎、置管引流。背部血肿一般进过穿刺抽液和加压包扎后,少量积液皆可吸收;乳房皮下积液可表现为术侧乳房皮肤淤斑,皮温较高,这时需要与感染区别。如术侧乳房有明显红肿热痛和发烧、血象升高等全身表现,穿刺抽出脓性和发臭分泌物可基本诊断为术后感染,需立即手术取出扩张器。单纯的皮下积液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观察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及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发平滑肌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恶性叶状肿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上皮成分及丰富的异型的纤维性间质细胞,部分形成叶状结构突入囊腔,挤压上皮形成裂隙状,免疫组化:Vimentin +。平滑肌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大量平滑肌束交错排列,细胞梭形,呈栅栏状、席纹样排列;免疫组化:SMA +、Desmin +、Vimentin +。结论恶性叶状肿瘤及乳腺平滑肌瘤均为乳腺少见肿瘤,同时伴发更为罕见。它们均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表现,且需要与乳腺的交界性及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 标签: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平滑肌瘤;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由乳腺纤维组织和上皮组成的具有双相分化的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低,发生率占所有乳腺原发肿瘤的0.3%~1%,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1],好发于40~50岁;乳腺平滑肌瘤并不常见,占所有乳腺肿瘤比例不足1%,同时在一个患者身上伴发两种少见的肿瘤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罕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并平滑肌瘤的病例进行报道,分析其临床与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发现左侧乳腺乳晕下方肿物3个月”入院,无经期疼痛、红肿、发热等不适,自述8年前曾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体查发现左侧乳房乳晕下方可见一长约5 cm的陈旧性弧形手术瘢痕,皮肤表面无破溃、发热、出血、橘皮样改变,瘢痕下方扪及包块,约鸡蛋大小,腋窝淋巴结无肿大。术前B超示:左侧乳头处见一不规则低回声团块,范围约32 mm×38 mm×20 mm,边界较清楚,内见点状血流信号。手术中探查见乳晕下方乳腺组织内有4个肿瘤,最大者约2.5 cm×2.5 cm,最小者约1.0 cm×0.8 cm,肿瘤均为灰白色,质硬,边界清楚,似有包膜,活动度可;术中行冷冻快速检查,术后送病检。 1.2方法 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及术后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经4%中性甲醛固定,经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DAB显色。所有抗体CK(H)、SMA、P63、Ki67、CD10、Vimentin、S-100、CK(L)、EMA、CK5/6、CK20、CK19、CD34、ER、PR、CD117及检测试剂盒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抗体为即用型工作液,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

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江丰收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孙春雷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1.低危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2.中危:分两种情况(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

浅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郭维德

浅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郭维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观察组给予乳晕小切口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 组为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 时间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并且切口愈 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乳晕小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eola incision in the resect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Methods:80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excis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of areola.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or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Small areola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tumor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atisfaction,and the healing time of incision is shor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Small areola incision;benign breast tumors;clinical effect 乳腺良性肿瘤是临床常见乳腺疾病,主要选择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已经临床病 理学检查发现乳腺良性肿瘤具有恶变情况[1],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尤其对 于未婚女性心理上会受到双重打击,传统手术方式在乳房表面行放射状切口,术后会留有瘢痕,严重影响乳房美观等[2],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 肿瘤患者80例,分析乳腺小切口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妇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5±2.79)岁,肿瘤直径0.5~4.0cm,平均(2.25±0.24)cm。纳入标准:①患者均 经过病例诊断为良性肿瘤,并且符合手术治疗条件。②可能收集患者完整的治疗和病史资料。 ③符合伦理道德,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妇科疾病,或者具有恶性肿瘤表现。②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并且效果显著者。③不依从、不配合、容易产生失访的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肿瘤直径等基础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法进行手术,患者均经过术前各项指标检测和准备,对 照组给予传统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观察组给予乳晕小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患者麻醉 后采用乳头放射状切口,位置和长度以肿瘤位置和大小为宜,进行乳腺良性肿瘤的分离和切除。观察组: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和大小,沿着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长度控制在乳晕周长的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多,有的以组织来源命名:如小叶腺癌、导管腺癌;有的以病变组织特点命名:如髓样癌、硬癌、单纯癌;有的以病变程度命名:如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有的以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命名:如未分化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 随着病理组织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病理类型逐渐向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大小而归类。大体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生长,癌灶没有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早期浸润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浸润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s病。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 文章目录*一、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二、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三、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1、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一种罕见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 由Müller于1838年首先描述并且命名,根据肿瘤成分呈分叶状突入囊变间隔和肉瘤样基质中,称其为“叶状囊肉瘤”。早期认为是良性。 曾经命名繁多:分叶状囊肉瘤、假性肉瘤样腺瘤、腺黏液瘤、癌肉瘤、乳头状囊肉瘤、巨大乳腺黏液瘤、乳腺混合瘤、巨大纤维腺瘤等,多达60余种。 2、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多为单侧。病程一般来说较长,肿块较大,肿瘤直径1~16cm,大者可达45cm,可有肿块突然加速生长的病史。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硬,大的肿块有囊性感,表面皮肤很少受累。 3、乳腺分叶状肿瘤影像学检查 钼钯片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B超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

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1、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这说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 3、纤维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过这种病变,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据国外资料,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其女儿亦 好发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 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54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分析

54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手术;观察组 54例,给予微创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并发 症以及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I期愈合、感染及积液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 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 肿瘤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不影响美观的有点,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手术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皮肤、间叶组织以及腺上皮均可发生,主要包括 纤维瘤、囊性增生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 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对乳房外形损伤较大。本研究通过对5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实施微创手术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 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年龄(18~38)岁,平均(22.48±5.38)岁;未婚未育者28例,已婚已育者15例,已婚已育者 11例;乳腺良性肿瘤直径(2.0~6.2)cm,平均(4.18±0.81)cm;肿瘤位于乳房 中央区18例,外上象限12例,外下象限7例,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5例。对照组46例,年龄(18~37)岁,平均(22.52±5.61)岁;未婚未育者24例, 已婚已育者13例,已婚已育者9例;乳腺良性肿瘤直径(2.2~6.3)cm,平均(4.29±0.77)cm;肿瘤位于乳房中央区15例,外上象限10例,外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10例,内下象限5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且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消毒,并进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于乳腺肿物周围相对乳晕或乳晕旁做弧形切口,长约(3~5)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沿乳腺腺体表面向肿块分离 皮瓣。对于位置较浅的肿块可以使用拉钩将皮瓣拉开,并用血管钳牵拉周边的腺体,使肿块完全暴露于视野内。如果肿块小而深,术前应对肿块位置进行标示, 术中找到相应位置后做放射状切口予以切除。手术操作应小心保护乳腺导管,并 于手术结束后间断缝合已经打开的腺体。 1.2.2 观察组采用微创入路。根据肿块所在位置设计手术切口。以乳晕弧形切 口切除中央区肿块,切口长应控制在乳晕的1/2以内;采用腋尾区切口切除腋窝 尾端和外上象限偏上的肿块;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位于乳房下象限的肿块。 逐层缝合。术后不引流,而采取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并发 症等。并在患者出院前请患者或其家属参与护理及治疗满意度评价,以15分为 满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双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报道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双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报道 发表时间:2012-07-16T11:12:2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黄宏双陈爱萍[导读] PTs临床较为少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占乳腺恶行肿瘤的0.12-3%[2]。 黄宏双陈爱萍(湖北省潜江市广华江汉油田总医院 433124)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26-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4月收治的1例双侧巨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此病例手术前未能确诊,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肿块是该病的首发常见症状,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得以确诊。本病多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单纯乳腺切除或者改良根治术。本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病人仍在随访中。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手术切除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s tumours,PTs)是乳腺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以前曾称为乳腺叶状囊肉瘤,2003年WHO新分类中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分良性、交界性、恶性三个亚型。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0.12-3%[1]。因本病病因不清、临床少见、诊疗不规范,容易误诊,常复发。但是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不断认识和临床报告病例的增加,对该病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规范和统一。本病以单侧多见,同时并发双侧者非常罕见,而同时并发双侧且均为恶性肿瘤者目前尚未见临床报道,我院所收本病例为双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现报到如下,以对其诊断和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40岁,已婚。发现双侧乳腺肿块10年余,近半年来,自觉肿块渐进性增大,偶有疼痛不适,乳头无分泌物及发热等症而前来就诊。体检见左侧乳腺明显增大,其上象限扪及一约12×5CM不规则肿块,分叶状,与皮肤和胸壁无粘连,可以推动:右侧乳腺外上象限扪及一约4×3CM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和胸壁均无粘连,无压痛,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1.2 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图(附图1,2)示:双侧乳腺实质性非均质性占位,分叶状,其中左侧肿块部分液化,左侧乳腺导管扩张,实质部分有丰富血流。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图1 图2 2 治疗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手术先行双侧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中见肿块均呈分叶状,与胸大肌筋膜有粘连,一并切除,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术中病检考虑左侧为乳腺交界性肿瘤,故行扩大肿瘤切除术(距肿瘤外2CM组织一并切除)。右侧考虑为乳腺纤维腺瘤仅行肿块切除。术后次日常规病检示双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再次行双侧改良根治术。 2.2 结果术后病人恢复顺利,双侧乳腺切口一期愈合,无皮下积液和坏死。病检示双侧乳腺恶行叶状肿瘤伴大片坏死,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左侧0/5,右侧0/6)PCK(+)、Vimentin(+)、Desmin(-)、Ki-67<5%(+)。 3 讨论 PTs临床较为少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占乳腺恶行肿瘤的0.12-3%[2]。由于病程较长,多数瘤体较大,呈结节状,常有不完整包膜,分界清楚。主要通过血行转移到肺、肝、骨等器官。腋窝下淋巴结转移罕见。其病理特征是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肿瘤内上皮细胞多无特异性,而间质细胞的异型性却十分明显,这也是区分肿瘤良、恶性的关键。间质成分多为纤维组织,细胞数量多,排列紊乱,核大小不一,分裂相多见,并可见粘液样改变和出血坏死。同时肿瘤内可见骨、软骨、肌肉或脂肪组织等成分。由于PTs临床少见,加之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而且一般病程较长,容易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本病例在多家医院诊断乳腺纤维瘤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且还容易误诊为炎性乳癌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和注意。 对于本病的治疗,和其他肿瘤一样首先手术治疗[2]。但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文献报道肿瘤术后的预后、复发、转移与否和首次手术的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大小来决定:良性肿瘤<5CM,实行小范围切除(切除肿瘤缘1CM 组织);5-10CM者行大范围切除(切除肿瘤缘2CM组织);>10CM及交界性肿瘤行全乳切除;恶性肿瘤行改良根治术,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有远处转移者,只要转移灶为孤立的病灶,可以同时行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起切除;复发者多有恶性倾向,宜行根治性手术。 PTs手术前不易诊断,Rowell[3]报道仅为10—20%的病例手术前能确诊,刘秀美[4]报道误诊率为66.7%。笔者认为应该将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相结合,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还有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再次行扩大手术或者行全乳切除、改良根治性手术。并且根据病理组织学类型结果决定规范化的手术治疗。PTs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而且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均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而且多发在手术后5年内,因此要嘱患者定期复查,作为临床医师也应该对患者定期随访。本病例的疗效还在随访过程中。 参考文献 [1,2]陈维鹏,胡继康.现代临床外科[M].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0. [3]Rowell WD,Perry RR,Hsiu JG,et al.Phyllods tumors[J].Am Surg,1993,165(3):376. [4]刘秀美,马金龙,侯刚.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0,7(6):634-6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