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第九篇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是指一类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表现的,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发现乳腺内病灶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钼靶摄片、超声波检查等,在UICC的分期中,T0N1指的就是隐匿性乳腺癌,隐匿性乳腺癌在诊断时可以出现远处部位的转移。其发生率占乳腺癌的0.3-1.5%。

(一)临床表现

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普通乳腺癌相似,患者多为在无意中发现腋窝无痛性肿块,但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的疼痛,余无其他不适,临床体检可以触及腋窝内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的触痛。肿块直径以3cm左右居多,大者可达5cm以上,呈单发或多发,或相互粘连固定、质地硬,在累及腋部神经时可有疼痛,压迫腋静脉可造成患肢水肿。除了腋窝淋巴结肿大外,钼靶摄片及其他常规的辅助检查均不能发现乳房内病灶。少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

有时乳腺尾部或位于腋窝部的副乳腺内的纤维腺瘤可能会被误认为腋窝淋巴结,这可以通过超声来予以鉴别。

(二)诊断

对于孤立性无痛性肿大腋淋巴结,无明显诱因及短期内不能消退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检,临床体检应包括全身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区有无同时的肿大淋巴结、尤其是双侧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颈部甲状腺有无结节,乳腺有无肿块、局限性增厚感或乳头出血等乳腺癌表现,询问有无其他不适,如:有无发烧、咯血、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可建议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选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肿大淋巴结活检手术以及空心针活检等方法。对上述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腋窝转移性腺癌者,同时无其他浅表淋巴结区淋巴结肿大,体检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结节,无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无同侧腋窝引流区范围的皮肤肿块等可疑病变者,病史无明显特殊意义的相关肿瘤征象者,可初步列入隐匿性乳腺癌的范畴。

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可包括:胸片和腹部的超声检查。目前认为,胃镜、肠镜、腹部的CT等无必要性,而且往往这些检查对确立诊断无明显的帮助。

对双侧乳腺的钼靶摄片、超声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发现乳腺内病灶具有帮助。而对于钼靶和超声均不能发现乳腺病灶者,而其他体检和胸片等亦无阳性结果者可以拟诊为隐匿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转移癌组织学结构对其来源有时具有提示作用,而免疫酶标,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等对提示乳腺来源等具有指导意义,但对这些受体表达阴性者并不能排除本病。

但是依照上述的观点诊断一个隐匿性乳腺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并不是终点,经过有效的随访后,未治疗的乳腺内出现可发现的乳腺癌病灶或治疗后的患者无其他部位原发灶出现才是本诊断的终结。

本病的病理学研究提示有约1/3的患者在最终的全乳切除标本中不能发现乳腺的原发癌灶。

MRI的临床研究提示对钼靶超声不能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癌的部分病例可提示可疑病灶的部位。

综合目前的一些MRI研究资料,其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在86-100%,但其特异性各个报道差异较大,在37-97%之间。故MRI 的临床应用对隐匿性癌的定位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其一些MRI相关的增强剂和技术条件参数的进一步研究,相信会使这一检查走向成熟。在条件许可下MRI可列为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前常规。

(三)治疗与预后

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是本病的传统和最常被采用的治疗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术后的仔细的病理学检查发现在乳腺内隐匿的乳腺癌灶,从而明确诊断。

有研究报道如果不进行治疗,在5年内将有约40%的患者会出现同侧的原发性乳腺癌,这也是隐匿性乳腺癌的建议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的又一依据。

对与隐匿性乳腺癌的腋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多数认为有必要施行,一方面其可疑提供淋巴结转移的数目,提示患者的病情程度和可能的预后,另一方面提高腋窝局部的控制率。对于是否均应行乳房的切除,有作者的研究提示与普通的乳腺癌治疗原则相似,隐匿性乳腺癌同样可以引入保乳概念。如前所述有研究报道MRI在隐匿性乳腺癌的原发灶的寻找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来自纽约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研究认为对术前已由MRI确定的可疑病灶区进行局部的广泛切除,同时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留乳房手术具有可行性。

影响隐匿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并不是手术的范围,影响隐匿性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腋淋巴结转移个数。

对于保留了乳腺的患者,无论是MRI等指导下已切除了原发灶,或仅行同侧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目前多数作者认为均应予同侧乳腺的放射治疗。

对乳腺的放疗的剂量应与普通的乳腺癌根治性放疗量相似,在50-55Gy左右。

同样,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原则多数采用与普通乳腺癌相似的方法。

(摘录自:沈镇宙,邵志敏主编.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378-381.)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一)分类和定义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指两侧乳房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性乳腺癌,可依据发病的时间顺序人为地分为双侧同时发生的乳腺癌和双侧异时发生的乳腺癌。顾名思义,同时发生的乳腺癌是指两侧的乳腺在同时发生了原发性乳腺癌病灶,异时发生的双侧乳腺癌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了原发性乳腺癌灶。

但什么样的时间段内算同时,什么样算异时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较为混乱,尚没有统一的约定。一般认为以12个月为界点可能更具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合理性。

(二)临床特点

在一侧乳腺癌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同时或以后对侧乳腺也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者为双侧乳腺癌。

对双侧同时发生的乳腺癌,Farrow提出了一些诊断的意见,他认为双侧同时原发性乳腺癌应具备这样的特点:①双侧病灶大小相似;

②双侧均未经治疗;③双侧腋窝临床检查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④双侧均能手术,无皮下淋巴管侵犯等。这可以作为较早期的、可手术的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指导。但临床影像学检查应对每一个一侧已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对侧的乳腺检查,包括钼靶摄片和超声波检查,以期尽早发现可能的双侧乳腺癌。

随着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式钼靶摄片机、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的应用,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提高的同时,双侧同时发生的乳腺癌的诊断率将也得以提高,使双侧同时发生乳腺癌占

总双侧乳腺癌的比例得以提高,但对总的双侧乳腺癌的诊断率和双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相对比例无明显的影响。

(三)治疗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均应遵循普通乳腺癌治疗的原则,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应同样根据每一侧的分期来决定,符合保乳条件的一侧可施行保乳,不符合保乳条件者可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等,如果两侧均符合保乳条件者可予以双侧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的辅助治疗原则同常规的乳腺癌治疗原则。

由于单侧乳腺癌患者的对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倾向,顾在治疗单侧乳腺癌时,应注意检查对侧乳腺有无同时乳腺癌灶存在。单对侧乳腺的随机活检,虽然可发现一些乳腺癌的隐性病灶,但发现率低,具有盲目性,目前多数不主张。而体检结合钼靶、超声检查,对可疑的病变处应予以谨慎处理,医生可与患者讨论下一步处理措施,可在影像学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活检或空心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以期发现对侧的早期病灶,及时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对侧乳腺的预防性切除术明确多数医生持反对的态度,对部分对侧高危性乳腺癌患者可建议其原发性切除,可同时予以同期乳腺癌的再造,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较轻、具有家族性乳腺癌史、一级亲属中有双侧乳腺癌患者、单侧乳腺癌的病理检查发现多中心癌灶、有小叶癌存在者。

(四)预后

不同的文献报道认为双侧乳腺癌的预后差于或等于单侧乳腺癌,判断双侧乳腺癌的预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侧为浸润性癌,而另一侧为原位癌,那么预后和单侧乳腺癌可能相当;如果双侧乳腺均为原位癌,则其预后要比单侧的浸润性癌的预后可能要好;如果双侧均为浸润性癌,目前多数作者报道其预后较单侧乳腺癌差,即使双侧乳腺癌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Carmichael等认为双侧同时发生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于双侧异时发生的乳腺癌;Fisher等研究认为对侧乳腺癌在2年以内出现者预后差于2年以后发现者;Gustafsson等认为5年内出现双侧乳腺癌者的预后差于5年以后出现者。

(摘录自:沈镇宙,邵志敏主编.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368-373.)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是指在妊娠及产后1年时间内发生的乳腺癌。近年的临床资料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在相同的临床分期、年龄等情况下预后并无明显差别。目前对于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外科处理、引产及术后的再妊娠等问题仍有争议。(一)临床表现和诊断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可扪及肿块。由于妊娠哺乳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使乳房增大,乳腺腺泡增生,整个乳腺密度增加,乳房变得坚实、多结节、肥大,从而妊娠哺乳期患者的乳房肿块不易早期发现。因为诊断被延误,所以大多数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比非妊娠期患者晚,且预后差。尽管乳房钼钯摄片对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妊娠哺乳期生理的改变使乳腺钼靶检查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降低,除非有继发性皮肤改变、乳头凹陷等症状,否则在有明显肿块的妊娠期患者中,由于钼钯摄片的假阴性率常使诊断延误,同时X射线会影响正在发育中的胎儿,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并可区别实质性肿块、囊肿等。但在妊娠哺乳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使乳房增大,乳腺腺泡增生,从而FANC容易使那些因激素刺激使组织细胞产生的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的异形分化产生混淆,从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假阳性的产生使FNAC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中被认为是非首选方法。对妊娠期可触及明显乳房肿块的患者作手术切除活检仍是首选的方法。目前尚没有文献表明乳房活检术对母亲及胎儿(或婴儿)是危险的。

(二)治疗

1.手术治疗

改良根治术是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因为随着现代产科、外科和麻醉科的不断发展,乳房外科手术已被证明是安全的。但是保留乳房的手术,由于术后化疗和放疗对发育中胎儿的影响,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非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妊娠哺乳期的特殊性不同孕期处理原则有所不同。在妊娠早、中期,在进行流产术后,及早行手术治疗。而在妊娠末期可在剖宫产或分娩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注意妊娠未终止前,避免应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抗癌治疗。

2.放射治疗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

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江丰收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孙春雷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1.低危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2.中危:分两种情况(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多,有的以组织来源命名:如小叶腺癌、导管腺癌;有的以病变组织特点命名:如髓样癌、硬癌、单纯癌;有的以病变程度命名:如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有的以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命名:如未分化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 随着病理组织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病理类型逐渐向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大小而归类。大体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生长,癌灶没有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早期浸润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浸润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s病。

9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第九篇 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是指一类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表现的, 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发现乳腺 内病灶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钼靶摄片、超声波检查等,在 UICC 的分期 中,T0N1指的就是隐匿性乳腺癌,隐匿性乳腺癌在诊断时可以岀现远处部位的转移。其发生率 占乳腺癌的0.3 — 1.5%。 (一) 临床表现 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普通乳腺癌相似, 患者多为在无意中发现腋窝无痛性肿块, 但少 部分患者可岀现局部的疼痛, 余无其他不适,临床体检可以触及腋窝内淋巴结肿大, 无明显的触 痛。肿块直径以3cm 左右居多,大者可达 5cm 以上,呈单发或多发,或相互粘连固定、质地硬, 在累及腋部神经时可有疼痛, 压迫腋静脉可造成患肢水肿。 除了腋窝淋巴结肿大外, 钼靶摄片及 其他常规的辅助检查均不能发现乳房内病灶。少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 有时乳腺尾部或位于腋窝部的副乳腺内的纤维腺瘤可能会被误认为腋窝淋巴结, 这可以通过 超声来予以鉴别。 (二) 诊断 对于孤立性无痛性肿大腋淋巴结, 无明显诱因及短期内不能消退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应仔 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检,临床体检应包括全身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区有无同时的肿大淋巴结、 尤 其是双侧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 颈部甲状腺有无结节, 乳腺有无肿块、局限性增厚感或乳头岀 血等乳腺癌表现,询问有无其他不适,如:有无发烧、咯血、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可建 议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选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肿大淋巴结活检手术以及空心针活检等方法。 对上 述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腋窝转移性腺癌者, 同时无其他浅表淋巴结区淋巴结肿大, 体检无明显甲状 腺肿大、结节,无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无同侧腋窝引流区范围的皮肤肿块等可疑病变者, 病史 无明显特殊意义的相关肿瘤征象者,可初步列入隐匿性乳腺癌的范畴。 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可包括:胸片和腹部的超声检查。目前认为,胃镜、肠镜、腹部的 CT 等 无必要性,而且往往这些检查对确立诊断无明显的帮助。 对双侧乳腺的钼靶摄片、 超声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发现乳腺内病灶具有帮助。 而对于 钼靶和超声均不能发现乳腺病灶者, 而其他体检和胸片等亦无阳性结果者可以拟诊为隐匿性乳腺 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转移癌组织学结构对其来源有时具有提示作用, 而免疫酶标,如雌激素 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等对提示乳腺来源等具有指导意义, 本病。 但是依照上述的观点诊断一个隐匿性乳腺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并不是终点, 后,未治疗的乳腺内出现可发现的乳腺癌病灶或治疗后的患者无其他部位原发灶出 现才是本诊断 的终结。 但对这些受体表达阴性者并不能排除 经过有效的随访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分为三级。当见到不同级别的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的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的DCIS所占的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的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的paget扩展。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的腺泡由于细胞的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常见类型(经典型)的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变异型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当伴有显著的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的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的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的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的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的微小浸润灶。当不能确定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大的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的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③导管内乳头状癌④乳头样。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①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②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癌 ⑴.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4.其它罕见癌。 ㈡组织学分级标准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1.腺管形成的程度。2.细胞核的多形性。3.核分裂计数。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 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 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 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 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

9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第九篇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是指一类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表现的,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发现乳腺内病灶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钼靶摄片、超声波检查等,在UICC的分期中,T0N1指的就是隐匿性乳腺癌,隐匿性乳腺癌在诊断时可以出现远处部位的转移。其发生率占乳腺癌的0.3-1.5%。 (一)临床表现 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普通乳腺癌相似,患者多为在无意中发现腋窝无痛性肿块,但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的疼痛,余无其他不适,临床体检可以触及腋窝内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的触痛。肿块直径以3cm 左右居多,大者可达5cm以上,呈单发或多发,或相互粘连固定、质地硬,在累及腋部神经时可有疼痛,压迫腋静脉可造成患肢水肿。除了腋窝淋巴结肿大外,钼靶摄片及其他常规的辅助检查均不能发现乳房内病灶。少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 有时乳腺尾部或位于腋窝部的副乳腺内的纤维腺瘤可能会被误认为腋窝淋巴结,这可以通过超声来予以鉴别。 (二)诊断 对于孤立性无痛性肿大腋淋巴结,无明显诱因及短期内不能消退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检,临床体检应包括全身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区有无同时的肿大淋巴结、尤其是双侧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颈部甲状腺有无结节,乳腺有无肿块、局限性增厚感或乳头出血等乳腺癌表现,询问有无其他不适,如:有无发烧、咯血、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可建议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选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肿大淋巴结活检手术以及空心针活检等方法。对上述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腋窝转移性腺癌者,同时无其他浅表淋巴结区淋巴结肿大,体检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结节,无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无同侧腋窝引流区范围的皮肤肿块等可疑病变者,病史无明显特殊意义的相关肿瘤征象者,可初步列入隐匿性乳腺癌的范畴。 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可包括:胸片和腹部的超声检查。目前认为,胃镜、肠镜、腹部的CT等无必要性,而且往往这些检查对确立诊断无明显的帮助。 对双侧乳腺的钼靶摄片、超声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发现乳腺内病灶具有帮助。而对于钼靶和超声均不能发现乳腺病灶者,而其他体检和胸片等亦无阳性结果者可以拟诊为隐匿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转移癌组织学结构对其来源有时具有提示作用,而免疫酶标,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等对提示乳腺来源等具有指导意义,但对这些受体表达阴性者并不能排除本病。 但是依照上述的观点诊断一个隐匿性乳腺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并不是终点,经过有效的随访后,未治疗的乳腺内出现可发现的乳腺癌病灶或治疗后的患者无其他部位原发灶出现才是本诊断的终结。 本病的病理学研究提示有约1/3的患者在最终的全乳切除标本中不能发现乳腺的原发癌灶。 MRI的临床研究提示对钼靶超声不能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癌的部分病例可提示可疑病灶的部位。 综合目前的一些MRI研究资料,其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在86-100%,但其特异性各个报道差异较大,在37-97%之间。故MRI的临床应用对隐匿性癌的定位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其一些MRI相关的增强剂和技术条件参数的进一步研究,相信会使这一检查走向成熟。在条件许可下MRI可列为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前常规。 (三)治疗与预后 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是本病的传统和最常被采用的治疗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术后的仔细的病理学检查发现在乳腺内隐匿的乳腺癌灶,从而明确诊断。 有研究报道如果不进行治疗,在5年内将有约40%的患者会出现同侧的原发性乳腺癌,这也是隐匿性乳腺癌的建议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的又一依据。

乳癌的病理类型

乳癌的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乳癌的病理分类方法较多,从临床实际出发,比较简明,实用的方法是按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两大类。 1.分化低的乳癌: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2/3.切片见癌细胞较少,体积也较小,呈条索状和片状排列;其间纤维组织较多。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小,质地坚硬;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转移。 (2)髓样癌:此型较少见。切片见癌细胞较多,体积也较大,排列紧密,索、片状分布;细胞间纤维间质甚少。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大,质地较软,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高,早期常有转移。 (3)弥漫性癌(亦称炎性癌):很少见。切片见癌细胞呈弥漫性增长,皮肤内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充满大量的癌细胞并可形成癌细胞栓子;细胞间纤维间质极少,有明显的水肿及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此型乳癌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主要特点为皮肤呈明显水肿,色多暗红,肿瘤发展迅速而常累及整个乳房,没有明显的局限性肿块可扪及;有时可表现为患乳皮肤干燥,弥漫性鳞屑,增厚如铠甲,故也有称铠甲癌者。此型癌多见于青年妇女,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早而且广,往往初诊时就发现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多在短期内死亡。 (4)粘液癌(亦称胶样癌):很少见。肿块切面呈胶冻样半透明状;切片见癌细胞数不多,周围伴有多量粘液,临床特点是肿块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性程度较低。 (1)腺癌:较少见,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临床特点:肿块常偏大,恶性程度中等,转移较晚。 (2)导管癌(亦称管内癌):不常见,起源于中、小乳管。切片可见很多极度增生的乳管样组织,管腔内充满癌细胞,中心部分癌细胞可发生坏死。肿块切面可见灰白色半固体状颗粒物质充满小管腔,可挤压出牙膏状物,尤如粉刺内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恶性程度低,转移晚。 (3)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不常见,起源于靠近乳头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形成。此型癌病程较长,肿块较大,有时有囊性变。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 (4)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很少见,起源于乳头内的大乳管。癌细胞呈空泡状,在乳头、乳晕的表皮深层浸润发展。临床特点是乳头、乳晕周围皮肤搔痒、粗糙,或皮肤增厚、轻度糜烂,伴有灰黄色痂皮等。此型癌恶性程度低,淋巴转移很晚。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导管内得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 分为三级。当见到不同级别得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得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得DCIS所占得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得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得paget扩展。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得腺泡由于细胞得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常见类型(经典型)得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变异型就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当伴有显著得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得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得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得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得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得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得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得微小浸润灶。当不能确定就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就是最大得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得组织学类型。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得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得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根据取材得切片,超过50%得肿瘤区域表现为非特殊型形态者,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否则将其归入混合型,

乳腺癌病理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 (二)早期浸润性癌 1.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

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l.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癌细胞常呈单行线状,或围绕导管呈靶环状捧

(完整版)乳腺癌题库

常见问题 1、乳腺癌的定义? 2、乳腺癌好发于哪类人群? 3、乳腺癌好发部位? 4、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5、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6、非侵润性癌分为哪几种? 7、侵润性癌包括哪几种? 8、特殊类型癌包括哪几种? 9、导管内原位癌的定义? 10、小叶原位癌的定义? 11、侵润性导管癌的定义? 12、侵润性小叶癌的定义? 13、乳腺外科乳房视诊的内容? 14、乳腺外科乳房触诊的内容? 15、隐形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6、隐形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7、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8、炎性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9、乳腺癌术后切口疼痛的观察要点? 20、乳腺癌术后发热的观察要点? 2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要点? 22、血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 23、血常规的正常值? 24、血常规的异常值意义? 25、血生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 26、血生化的异常值意义? 27、血生化的正常值? 28、全胸片检查的告知? 29、全胸片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0、心电图检查的告知? 31、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2、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告知? 33、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意义? 34、B超检查的告知? 35、B超检查的的异常值意义? 36、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告知? 37、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38、护士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 39、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40、乳腺癌术后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 41、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护理措施? 42、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43、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

44、乳腺癌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45、乳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46、乳腺癌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47、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表现? 48、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观察要点? 49、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 50、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临床表现? 5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观察要点? 52、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措施? 53、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54、达止苏的作用? 55、达止苏的不良反应? 56、达止苏的观察要点? 57、达止苏的健康教育? 58、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作用? 59、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60、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观察要点? 61、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健康教育? 62、乳腺癌术前皮肤准备? 63、乳腺外科手术的备皮范围? 64、乳腺癌术前肠道准备? 65、乳腺癌术前一般准备? 66、乳腺癌术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的指导? 67、乳腺癌手术日晨的指导? 68、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指导? 69、乳腺癌术后卧位的指导? 70、乳腺癌术后饮食的指导? 71、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的指导? 72、乳腺癌术后伤口保护的指导? 73、乳腺癌术后床上、床下活动的指导? 74、乳腺癌术后发热的指导? 75、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76、乳腺癌术后健康行为的指导? 77、乳腺癌术后出院指导? 78、乳腺癌术后每月自查乳房的方法?

乳腺癌分期

为了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TNM分期发。T是指原发癌瘤(Tumor),N是指区域淋巴结(Node),M是指远处转移(Metastasis)。再根据肿块和淋巴结以及有没有远处转移在字母后标以0至4的数字,表示疾病发展程度。以此三项决定其分期不同的TNM组合,诊断为不同的期别。在临床上无法判断肿瘤或无法查出时则以Tx表达。肿瘤分期有临床分期(cTNM)及术后的病理分期(pTNM)。 最新乳腺癌的分期如下: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T1:癌瘤长经小于等于2厘米。 T2:癌瘤长经大于2厘米,小于等于5厘米。 T3:癌瘤长经大于5厘米。 T4:癌瘤大小不计,但浸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把乳腺癌分为以下各期: 0期:TisN0M0; I期:T1N0M0; II期:T0-1N1M0, T2N0-1M0, T3N0M0; III期:T0-2N2M0, T3N1-2M0, T4任何NM0, 任何TM3M0; IV期:包括M1的任何TN。 上述分期以临床检查为依据,实际并不精确,还应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加以校正。 乳腺癌病理分型和预后 全网发布:2012-07-20 12:38 发表者:肖晖50291人已访问 乳腺癌有多种病理分型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几种病理分型: 1、非侵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伴发侵润性癌者不在此列)。此型属于早期癌,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膜,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膜,向间质浸润,但未超过小叶范围)。此期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一般分化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较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但此型却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

几种乳腺特殊肿瘤简介

乳腺错构瘤(hamartoma of mammary gland)是由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多种组织成分混合生长而成,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 发病原因 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妊娠和哺乳等激素变化有一定关系,且认为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因素。从发病机制上看,是由于乳腺内的正常组织错乱组合,即由残留的乳腺管胚芽及纤维脂肪组织异常发育而构成瘤样畸形生长。1988年有文献报道乳腺错构瘤时认为,其病因是乳房胚芽迷走或异位,或胚芽部分发育异常致使乳腺正常结构成分紊乱所形成。 疾病检查 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处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瘤体的结构和形态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界限清楚。肿物密度不均,外有紧密的包裹,乳腺组织失去指向乳头的三角形结构,瘤体将正常的乳腺组织推向一边。X线片呈现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区是该病的特点。 临床诊断 病人无意中发现乳内有一肿块。肿瘤生长较缓慢。位于左乳内上象限及左乳内下象限者多见,也可位于乳房皮下。瘤体常单个,大小不一,呈圆形、扁圆形,界限清楚,移动良好。一般无触痛。位于乳房皮下者,质软,很似乳房脂肪瘤。位于腺体内者质较坚实,似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腺瘤,术前不易区别。 该病的诊断要点为: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有包膜,质较软不均匀,生长缓慢,有时可停止生长。X线显示在低密度基础上出现密度不均匀的特点。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肿物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肿物应严密止血,术后可不放引流条,均可一期缝合。所要提及的是:根据肿瘤位置及病人年龄选择放射状或弧状等切口,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

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③导管内乳头状癌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①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 ②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癌 ⑴.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4.其它罕见癌。

㈡组织学分级标准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2.细胞核的多形性。3.核分裂计数。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乳腺癌题库

常见问题 1、乳腺癌的定义 2、乳腺癌好发于哪类人群 3、乳腺癌好发部位 4、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5、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6、非侵润性癌分为哪几种 7、侵润性癌包括哪几种 8、特殊类型癌包括哪几种 9、导管内原位癌的定义 10、小叶原位癌的定义 11、侵润性导管癌的定义 12、侵润性小叶癌的定义 13、乳腺外科乳房视诊的内容 14、乳腺外科乳房触诊的内容 15、隐形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6、隐形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7、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8、炎性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9、乳腺癌术后切口疼痛的观察要点 20、乳腺癌术后发热的观察要点 2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要点 22、血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 23、血常规的正常值 24、血常规的异常值意义 25、血生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 26、血生化的异常值意义 27、血生化的正常值 28、全胸片检查的告知 29、全胸片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0、心电图检查的告知 31、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2、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告知 33、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意义 34、B超检查的告知 35、B超检查的的异常值意义 36、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告知 37、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38、护士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 39、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40、乳腺癌术后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 41、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护理措施 42、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43、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

44、乳腺癌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45、乳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46、乳腺癌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47、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表现 48、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观察要点 49、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 50、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临床表现 5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观察要点 52、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措施 53、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54、达止苏的作用 55、达止苏的不良反应 56、达止苏的观察要点 57、达止苏的健康教育 58、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作用 59、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60、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观察要点 61、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健康教育 62、乳腺癌术前皮肤准备 63、乳腺外科手术的备皮范围 64、乳腺癌术前肠道准备 65、乳腺癌术前一般准备 66、乳腺癌术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的指导 67、乳腺癌手术日晨的指导 68、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指导 69、乳腺癌术后卧位的指导 70、乳腺癌术后饮食的指导 71、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的指导 72、乳腺癌术后伤口保护的指导 73、乳腺癌术后床上、床下活动的指导 74、乳腺癌术后发热的指导 75、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76、乳腺癌术后健康行为的指导 77、乳腺癌术后出院指导 78、乳腺癌术后每月自查乳房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