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剖宫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剖宫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剖宫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胎儿窘迫;

2.头盆不称;

3.瘢痕子宫;

4.胎位异常;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6.双胎(多胎)妊娠;

7.脐带脱垂;

8.胎盘早剥;

9.孕妇存在严重的心脏病;

10.糖尿病孕妇估计体重大于4250g;

11.孕妇要求。

四、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产后多虚多瘀,剖宫产更伤及气血,因此产后中医治疗以围绕气虚、血瘀为主。

1、产后大便难或排气晚:产后失血伤阴,营虚津亏,肠道失于濡润,加之因产耗气,大肠无力传送,而至产后大便不解,便秘,伴神疲乏力,气短多汗,舌淡苔薄,脉细缓而弱。

1.1大黄贴敷配合穴位按摩

药物:大黄

方法:大黄碾粉,石蜡油调制。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进行按摩,每次10分钟,2小时一次,得气后大黄敷贴,取穴神阙、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4-6小时更换。

作用:清热通下、行气导滞、凉血祛瘀。

1.2 揿针

体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每次埋针24-72小时,每隔3-4小时按压一次,即点按20下,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作用:术后促肛门排气

2、术后呕吐

耳穴埋豆

方法:取双侧耳穴胃、神门、交感、内分泌,食道。

作用:和胃降逆止呕

操作规程:每次选择两侧耳穴,隔日一次贴敷。消毒耳部皮肤;取王不留行子,置于相应穴位,用胶布黏贴,定时按摩。

3、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分娩后,由于子宫缩复作用,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西医称“宫缩痛”、“产后痛”。以瘀滞子宫为多见。

3.1穴位贴敷治疗

药物:元胡12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桃仁10g、红花6g、香附10g、艾叶10g、炒川楝子12g。

方法:诸药碾粉,醋调制。贴敷神阙、气海、子宫、肾俞穴,每日一次,夏季每次4-6小时,冬季每次6-8小时。

作用:温经止痛,行气活血。

3.2隔物灸治疗

药物:艾绒、盐

穴位:子宫穴。

作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寒逐湿,升阳举陷。

3.3子宫射频电疗

方法: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作用:促进子宫恢复。

操作规程:子宫射频治疗仪调整至适当功率,置于子宫部位,给予治疗。

注意事项:功率不可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治疗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产后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称“缺乳”。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产后多虚,术后气血更虚,可见乳汁甚少而清稀,乳房柔软。

4.1中药汤剂口服(辩证论治)

4.11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

4.12肝郁气滞型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加减

4.13痰浊阻滞证

主要证候:乳汁甚少活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加减

4.2中医外治法

4.21经穴推拿:促进乳汁分泌;排出瘀积乳汁,促进乳腺导管通常。

方法:点按穴位:膻中、乳根、天池、内关、少泽。

注意事项:避免手法过重损伤乳腺,使施术部位有酸、胀、麻、热等感觉。

4.22

乳房射频理疗

方法: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作用:通经活络通乳。

操作规程:乳房射频治疗仪调整至适当功率,置于双侧乳房,给予治疗。

注意事项:功率不可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治疗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23 耳穴埋豆

方法:首先确立穴位,用探针寻找敏感点,选穴除内分泌、肝、乳腺穴外,可加减配神门等穴。消毒耳廓,按压,稍加压力,使产妇得气(酸、麻、胀、热),按揉,每天早、中、晚,按压3次,每个穴位30-50下,以耳朵发热为度。

作用:耳穴疗法通过神经调节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宣通气血,协调阴阳,以达增加乳汁分泌功效。

5、保持外阴清洁:产后血性恶露数日,且产后气虚多汗,湿热之邪易从阴户侵袭下焦,故常给予洁阴洗剂外洗,以清热解毒利湿,保持外阴清洁。

药物组成:苦参9g、地肤子9g、乌梅9g、白鲜皮9g、黄柏9g、萆薢9g、艾叶9g

方法:制剂125ml+开水250ml熏洗会阴。

作用:清热解毒、祛湿止带。

6、术后康复口服中药汤剂

方剂:剖宫产术后方

药物组成:

桃仁10g 当归15g 川芎15g 赤芍15g

益母草30g 厚朴10g 熟地黄15g 黄芪30g

党参30g 柴胡9g 枳壳15g 茯苓12g

陈皮12g 丹参20g 王不留行12g 路路通12g

漏芦12g 炒白术15g 红花6g 红曲6g

方中枳壳、川朴行气导滞,茯苓、陈皮理气化湿,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缩宫,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活血通乳。

功效:祛瘀生新理气化乳

7、产后汗证:产后汗证包括产后自汗和产后盗汗,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称为“产后自汗”;若寐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称为“产后盗汗”,多因产后耗气伤血,气血阳气不固,阴虚内热迫汗外出引起。

止汗贴

药物:五倍子

方法:五倍子粉,醋调制。贴敷神阙、足三里穴,每日一次,每次4-6小时。

作用:清热通下、行气导滞、凉血祛瘀。

耳穴埋豆:取穴神门、皮质下、肺

8、乳痈

经穴推拿: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方法:点按穴位:膻中、天溪、食窦、屋翳、风池、乳根、肩井、曲池。

注意事项:避免手法过重损伤乳腺,使施术部位有酸、胀、麻、热等感觉。

五、疗效标准

治愈:产后子宫复旧良,产后宫缩痛消失,乳汁分泌多且畅,阴道恶露少,无异味,排气排便顺畅。

好转:产后子宫复旧欠佳,宫缩痛好转,乳汁分泌增多,阴道恶露少,无异味,排气排便顺畅。

未愈: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宫缩痛无好转,乳汁分泌仍少,且不通畅,阴道恶露少,无异味,排气晚,大便难。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 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的第一责任人。 ①术前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风 险评估、手术耐受力评估与分级、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 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 核查等。 1)术前评估: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和手术耐受力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的相关脏器功能不全情况,使患者能在可耐受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2)术前必要的检查:一般手术及有创操作必查项目:血 常规、血型(正反定型,必要时查RH血型)、凝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传染病八项常规检查、心电图。特殊手术必查 项目:60岁以上患者心脏彩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或具有高凝 倾向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测定;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手术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预测手术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必须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3)明确手术指征和方式: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明确的 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 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相 对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 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 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4)告知签字:择期手术手术前一天、急症手术术前由主刀 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式、手术风险、利弊、抗生素应用、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需由主刀医师 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应由第一助手(限本院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修正版)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 方案(修正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云浮市中医院妇产科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异位妊娠诊断: 诊断标准:1.停经,腹痛;2.阴道不规则流血,或伴晕厥、休克;3.内出血多时有休克表现,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尤以病侧为甚;4.内出血超过300ml时叩诊即有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常有少量血液,后穹隆饱满,有压痛,宫颈举痛、摆痛,子宫稍增大;5.宫旁触及肿物、边缘不清楚、触痛明显。辅助诊断:(1)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为阳性。(2)妊娠试验多为阳性或弱阳性。(3)B超探及子宫增大,宫腔空虚,子宫一侧可探及轮廓不清的液性或实质性肿块,宫腔外见到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即可确诊。(4)自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红蛋白下降。(5)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呈A—S反应。 二、手术治疗指征: 手术治疗适用于: 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者; ②诊断不明确者; ③血β-HCG值高或附件包块大者:B-HCG大于1000mIU/L,孕囊直径大于5cm, 附件包块>3cm或未探及 ④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禁忌症者; ⑤随诊不可靠者。 三、手术方式: 以输卵管妊娠为例,可分为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为切除患侧输卵管,保守手术为保留患侧输卵管。 ⑴根治手术适用于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 ⑵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以保留输卵管及其功能。 四、围手术期治疗 (一)术前中医治疗: 1、未破损证: 治法:活血化瘀,消症杀胚。

方药; 炒蒲黄15g 五灵脂15g 槐花15g 白芨9g 罂粟壳9g 红藤15g 蜈蚣2条(研未冲服) 每日一剂煎服,连服7一10天。 2、已破损证 ①休克证: 治法:回阳救脱,活血祛瘀 方药:宫外孕1号方 人参30g 附子9g(先煎) 麦冬15g 五味子15g 赤芍1 5g 丹参30g 桃仁9g 每日一剂煎服。 亦可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者参附注射液,分别有回阳固脱,益气生津的作用。 ②不稳定证: 治法:止血化瘀,杀胚。 方药:宫外孕1号方加党参、黄芪 桃仁15g 赤芍15g 丹参15g 白芨10g 黄芪15g 党参20g 天花粉15g ③包块证: 治法:破瘀,消症散结 方药:宫外孕2号方 炒蒲黄15g 五灵腊15g 赤芍15g 桃仁9g 三棱12g 莪术12g 归尾12g 红藤30g 一日一剂,水煎服。 (二)手术指征: 输卵管妊娠确诊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有以下情况,可立即手术。1.停经时间较长,疑为输卵管间质部或残角子宫妊娠;2.内出血多而休克严重者;3.妊娠试验持续阳性,包块继续长大,而药物治疗无效者;4.愿意同时施行绝育手术者。 (三)术后的中医治疗: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 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 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 1 )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 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 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湿热内蕴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 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 (3)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 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 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生黄芪当归川山甲川芎 2、中医药适用技术: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 穴位注射:予654-23mg 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缓解疼痛,每日一次。 3、中医调护(1)汤剂宜温服; (2)呕吐频繁时忌服; (3)忌食生冷饮食;以上方剂的拟定只是按理想之证型建立,具体使用时需结合患者体质及病情,若病情危急需急诊手术则不使用中药汤剂。 三、术后中医治疗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中受金刃刀伤,易致使脏器气滞血瘀,脏腑气机运化无力、传化之物停滞,肠内腑气不通,故待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后予“宽肠理气汤加减” (原方:大黄10g ,厚朴15g ,木香12g ,川芎15g ,桃仁15g )以达到宽肠理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巩固治疗的效果。 1、具体辨证施治如下: (1)瘀滞内结证 治法:宽肠理气,祛腐生新。 方药:宽肠理气汤加减 大黄10g 厚朴15g 木香12g 川芎15g , 红藤10g 败酱草15g 冬瓜仁15g 甘草6g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与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与围手术期中医药干 预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这一理念的发展与该技术所包含具体措施,并尝试将该理念运用于围手术期的中医药干预。认为在加速康复外科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围手术期处理中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对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综合有效的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有望逐步被整合到各类手术中,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进而全面促进手术患者预后的快速、良性转归。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中医疗法 ”加速康复外科”亦即”快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尽量降低手术治疗对病人引起的应激反应,加速病人的康复。与”外科快速康复方法”(fast track rehabilitation in surgery)、”促进外科手术后康复程序”(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的涵义相近。加速病人康复采取的主要措施涉及3个方面:一是术前病人应有体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准备,二是减少治疗措施的应

激性,三是阻断传入神经对应激信号的传导[1]。 1 FTS理念的发展 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病灶、修复组织与重建功能,外科治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治愈患者,但手术成功、治疗失败甚至患者死亡的情况并非罕见。手术患者的机体经过病变所造成的损害后,再一次接受手术治疗所致的创伤,然后再进入到修复、康复的阶段,故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并不只取决于外科医生所能决定的手术过程,还在于对围手术期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对延迟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2]。应激是机体受到物理性创伤、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害或情绪等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内稳态的改变后,内分泌激素增加,导致了机体的炎性反应和一系列改变。因此,术后的康复是否顺利、快速,无疑与手术创伤及围手术期处理所致的应激直接相关。同时,术后较高的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术后疲劳及睡眠障碍、术后各类留置管等,均可成为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如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20%以上[3]。 ”Fast track”技术最初于20世纪70年代用于急救患者的救治,是通过特别设置的一系列特别的措施而使患者得到快速的入院及救治。20世纪90年代快通道外科最早用作冠脉搭桥手术加速康复一组的治疗措施,2001年这一理念被推广应用到其他类手术,并将其命名为”fast track surgery”,目的在于加速手术患者的康复[4-7]。这一新的外科模式现已扩展到多类手术中,是一种利用多学科技术密切协作,将一组疼痛控制、麻醉、手术方式等新的技术与术

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1],容易造成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EPH)、巨大胎儿和死胎,严重危害母婴安全。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行剖宫产术的GDM患者13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28~39岁,平均31.33岁;初产妇9例,经产妇4例,孕34+3~40周;并发中度EPH 4例,胎儿宫内窘迫4例;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5例。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体重为2850~3460 g,住院时间7~11 d,平均8.5 d。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GDM的孕妇为妊娠高危人群,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据报道[2],GDM孕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5.6%,

尤其是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及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应耐心疏导:①做好安慰工作,关心患者,多与孕妇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介绍疾病知识,告知孕妇GDM虽为高危妊娠,但经过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和监测,母儿预后良好。因此既要重视,又不必过于担忧,以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实施人性化关怀,提供家庭化住院环境,鼓励丈夫陪伴,给予更多的照顾及支持,帮助孕妇缓解焦虑及抑郁症状。 (2)母儿监护严密观察孕妇血糖、尿糖、尿蛋白及全身各系统的变化,对EPH者测血压Q 4 h。严密监测胎心音,若胎心音<120次/min或>160次/min,或频发的晚减,提示胎儿宫内窘迫;指导孕妇以左侧卧位休息,每日吸氧2次,30 min/次,每天自数胎动3次,12 h胎动数正常为30~40次。若胎心音或胎动异常需做NST、B 超检查,全面监测宫内胎儿情况。 (3)饮食指导术前由营养师根据孕妇体重、孕周和血糖情况计算总热量,即理想体重(DBW)×25~30 kcal/(kg·d)+350 kcal,按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15%~20%、脂肪20%~30%分配,4~6餐/d,晚上临睡前加食一次,以防空腹饥饿性低血糖。鼓励多饮水,忌糖制饮食。择期手术术前晚餐进半流质饮食,睡前进食1次牛奶,禁饮6 h;急诊手术根据麻醉要求具体指导,至少禁食4 h,禁饮2 h。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阑尾炎(肠痈)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和最多见的急腹症,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特点,约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特点。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病理类型。属于中医“肠痈”范畴。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原则是早期行手术治疗。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痛。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部分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体格检查: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触及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部分病人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6)部分患者B超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形成。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1、瘀滞证 证候: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紧。气滞为主者,腹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有健康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与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样,剖宫产孕妇会担心手术引起疼痛或者恐惧手术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因此在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和病史,以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及止痛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做法、安全程度、手术效果、麻醉方法等,消除患者怕痛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使她们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 2.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责任护士接受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护士长24小时内向患者自我介绍。 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健康及心理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器官功能等。 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 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各种治疗、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监测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1).注产妇左侧卧位,注意休息。(2).听胎心音1次/小时,胎心监护1次/日,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3).指导产妇自我监护的方法,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少于十次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抽血并及时送检。各项检查、检验、备血、备皮、皮试等落实到位,符合要求。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尊医嘱认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进行每项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来争取产妇配合。同时做好技术工作,住其多关心安慰产妇,多方面给予产妇支持和照顾,消除其思想顾虑,更好的配合手术。遵医嘱灌肠、放置胃管及尿管,禁止饮食,准确及时给与麻醉前用药、更衣。 手术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择期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充分,可有专门护士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前一日晚餐少食,保证良好睡眠,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技术,给予留置尿管注意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尿路感染,遵医嘱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镇静药物。对急症剖宫产病人,应快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可有几名护士共同配合,以争取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宫缩及胎心变化,并注意安慰孕妇。 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取下假牙、发卡、饰品等。 责任护士将患者的病历、B超单、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等一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双方签字。 术中护理 1. 给产妇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 手术室护士做好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麻醉方式。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机器噪声,保持环境安静。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要一丝不苟,操作快、准、稳,避免机械性刺激,热情周到,边操作边解释,多沟通使产妇获得安全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胎儿娩出处理好后,把新生儿抱给产妇看,并与之身体相贴,告之胎儿的性别、出生的准确时间。 2.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剖宫产手术患者,麻醉完毕后平卧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应将患者右髋部垫高,或者将手术床轻微左倾,给予吸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急剧下降等症状。

症瘕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癥瘕(子宫肌瘤) 二、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诊断依据: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流血等。 2、腹部巨块:如肌瘤较大,患者能自己触及下腹部有块物。 3、白带增多伴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4、全身症状:常可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及便秘,大便困难。 5、不孕:继发性贫血。 7、辅助检查:妇科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及B超检查均可确诊;需排除卵巢肿瘤、妊娠及尿潴留所致下腹包块。 三、治疗方案治疗原则: 重在辨气病、血病、新病、久病,病在气者,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以活血破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猛攻,俊伐,以免损伤元气。 (一)术前中医治疗 1、气滞: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苔薄润,脉沉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 方药:香棱丸加减。

组成:木香15g 丁香15g 三棱15 枳壳15g 青皮15g 川楝子15g 茴香10g 莪术10g 2、血瘀: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边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散结,祛瘀消症。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味。 组成:桂枝15g 茯苓15g 丹皮15g 桃仁15g 王不留行30g 泽兰10g 黄芩15g 玄胡15g 三七15g 赤芍15g 3、痰湿:下腹包块时或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色白粘腻,形体畏寒,胸脘痞闷,小便不当,舌苦白腻,舌质暗紫,脉细弱或沉滑。 治法:理气化痰,破瘀消症。 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味。 组成:制半夏15g 陈皮15g 茯苓15g 青皮15g 川芎15g 莪术15g 木香10g 槟榔15g 甘草3g 苍术10g 生姜10g 香附15g (二)术后中医治疗 1、脾虚气滞:腹胀,甚则全腹胀气难忍,一般首先出现;后者表现为纳减,乏力,舌淡胖苔腻,脉弦或濡细。 治法:理气通腑、健脾化湿。 方药:香砂六君子加行气药 组成:木香10g 砂仁6g 茯苓15g 党参20g 白术15g 槟榔12g 枳壳12g 莱菔子15g 大腹皮10g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的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腓骨骨折中医药围手术期的提前参与和术后中医药干预,能达到缓解疼痛、加快骨折修复、减少致残程度的目的。中医干预有三个阶段:术前中医提前干预、术后中医治疗和中医功能锻炼。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了解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3)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4)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骨折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还可行CT 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术前定痛止血 骨折后筋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而出血,经络受阻而疼痛。故手术前的患者,应内服中药活血定痛止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自己按摩止痛穴位,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身痛逐瘀汤加减 羌活、独活、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各10g,川芎15g,当归20g,五灵脂30g,制没药、制香附各6g。 内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痛舒胶囊等。 外敷金黄膏 点穴止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自行或有他人帮忙点按内关、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等穴缓急止痛。 2、术后活血化瘀接骨续筋 术后初期患者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发生移位,筋骨属于修复阶段。此时活动的目的是消瘀退肿、加强气血循环。方法是使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也可结合患肢自我按摩。 术后瘀血肿胀疼痛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可见疼痛伴肿胀瘀血。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内服外敷中药,辅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第五条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由医务处(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妇产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七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八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九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 第十一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三章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十二条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三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第十五条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 第四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十六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十八条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条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条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第二十一条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

掌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掌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2)伤后手掌部肿胀,疼痛,手掌部畸形,压痛明显,手指及掌指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手外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外伤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掌部肿胀、压痛;反常活动、骨檫感、骨擦音;手指活动受限;手掌畸形。 (3)X线片显示掌骨骨连续性中断。 二证候分类 (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系第一掌骨基底部骨1cm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2、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名本奈氏骨折,由间接暴力引起,有第一掌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3、其它掌骨基底部骨折,由间接暴力引起,少有移位。

(二)掌骨头骨折骨折处呈向背侧成角畸形。 (三)掌骨干骨折可为单根或多根骨折。由打击或挤压的直接暴力所致者,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由传导或扭转暴力所致者,多为螺旋或斜形骨折。一般骨折多向背侧成角移位。 (四)掌骨颈骨折尤以第五掌骨颈好发,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三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如需要再次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形改造,已相当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 (一)适应证:1、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多处骨折的病人,2)、开放性骨折要首先考虑清创闭合创口+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 (二)术前准备:

肛痈(肛周脓肿)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 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 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 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肛痈病手术前后中医治疗 (一)术前禁食水6小时,术前2小时清洁灌肠 (二)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火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败毒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减、黄芪、山甲(炒末)、川芎、当归、皂角针。 3.阴虚毒恋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初期:经坐浴后外伤金黄如意散;成脓时外上咬头膏或苍耳子膏;溃脓时上二味拔毒膏药捻。结合性脓肿外敷冲和

腹外疝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

腹外疝(狐疝)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 一、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狐疝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版社1999年) 症候诊断: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版社1999年) 腹外疝临床常见症候: 情志抑郁证 就坐寒湿之地证 小儿先天不足、妇女生育过多、老年气血虚弱等证 (2)西医诊断:腹外疝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方案适用者:诊断为:腹外疝,行手术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 术前: 1、内治: (1)肝气郁滞证症候: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愤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通络。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 方药组成:乌药15g 青皮9g 木香7g 小茴香10g 高良姜9g 槟

榔10g 巴豆炒川楝子10g (2)寒湿内盛证症候: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散结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方药组成:吴茱萸10g 生姜15g 党参20g 大枣10g 小茴香9g 肉桂3g(后下)川楝子9g (3)气虚下陷证证候: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晕,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组成:黄芪30g 白术10g 党参20g 当归9g 陈皮6g 柴胡6g 升麻6g 炙甘草5g 2、针灸:补气海、三阴交、泻章门、期门、阴凌泉,留针10-15分钟。 术后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护理的疗效。方法:9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均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围术期综合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产妇在剖宫产后拔管后排尿时间、排便时间及泌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在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术后的康复。 标签: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随着麻醉技术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剖宫产在治疗难产、妊娠并发症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疗效,并且大大降低了母婴的死亡率,保证了母婴的安全。虽然剖宫产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仍有一定的风险性,做好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并发症,促进产妇的机体恢复。笔者在临床中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产妇的康复,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科进行剖宫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21~39岁,平均(28.94±3.17)岁,孕周38.4~41.6周,平均(39.98±0.52)周。研究组45例,年龄20~38岁,平均(28.63±3.08)岁,孕周38.0~41.3周,平均(40.05±0.62)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相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进行剖宫产生产,对照组产妇在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应用综合护理,具体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准备入院后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并协助完善术前的相关检查;指导患者学会床上进行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时出现排便的困难;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备皮区域从大腿上三分之一处直到腹部,清理区域内所有的毛发;对于贫血较重的患者,术前做好交叉配血,做好备血、输血准备。 1.3.2心理护理产妇入院后进入了一个较为陌生的环境,再加上将要进行剖宫产,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护理人员要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尊重产妇的意愿,并注意保守患者的隐私及秘密;针对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主动积极地进行疏导,缓解产妇剖宫产前的心理压力;另外,多数产妇在剖宫产前会对手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由医务处(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妇产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七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八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九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

耳鼻喉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围手术期 中医诊疗方案 【 1.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 2.鼻窒病(鼻中隔偏曲) 3.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

、 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症状为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迁延而成。属于中医鼻渊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病史:多有反复伤风鼻塞病史或治疗鼻炎不规范病史。 - 2.临床症状: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鼻塞或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或双侧同时出现,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头顶部等,多有一定的规律性。 3.检查: 鼻粘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及中鼻道为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下鼻道或鼻后孔可见脓涕,前额部、鼻根部等可有压痛。鼻窦X线片或CT检查常显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或可见液平面。上颌窦穿刺冲洗可了解窦内有无脓液及其性质、量、气味等。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1.肺经风热证 症状: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头痛,可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痰多,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芦根、桔梗等。 : 2.胆腑郁热证 症状:鼻涕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可兼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寐少梦多,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等。 3.脾胃湿热证 症状: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成:霍香、黄芩、滑石、茵陈、连翘,白豆寇、石菖蒲、木通、薄荷、贝母、射干等。 4.肺气虚寒证 症状:鼻塞或重或轻,鼻涕黏白,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鼻涕增多,喷嚏时作,嗅觉减退,头昏、头胀,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苍白,自汗畏风寒,咳嗽痰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温补肺气、散寒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云浮市中医院妇产科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异位妊娠诊断: 诊断标准:1、停经,腹痛;2、阴道不规则流血,或伴晕厥、休克;3、内出血多时有休 克表现,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尤以病侧为甚;4、内出血超过300ml时叩诊即有 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常有少量血液,后穹隆饱满,有压痛,宫颈举痛、摆痛,子宫稍 增大;5、宫旁触及肿物、边缘不清楚、触痛明显。辅助诊断:(1)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 血为阳性。(2)妊娠试验多为阳性或弱阳性。(3)B超探及子宫增大,宫腔空虚,子宫一侧 可探及轮廓不清的液性或实质性肿块,宫腔外见到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即可确诊。(4)自细 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红蛋白下降。(5)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呈A—S反应。 二、手术治疗指征: 手术治疗适用于: 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者; ②诊断不明确者; ③血β-HCG值高或附件包块大者:B-HCG大于1000mIU/L,孕囊直径大于5cm, 附件包块>3cm或未探及 ④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禁忌症者; ⑤随诊不可靠者。 三、手术方式: 以输卵管妊娠为例,可分为根治手术与保守手术。根治手术为切除患侧输卵管,保守 手术为保留患侧输卵管。 ⑴根治手术适用于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 ⑵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以保留输卵管及其功能。 四、围手术期治疗 (一)术前中医治疗: 1、未破损证: 治法:活血化瘀,消症杀胚。 方药; 炒蒲黄15g 五灵脂15g 槐花15g 白芨9g

罂粟壳9g 红藤15g 蜈蚣2条(研未冲服) 每日一剂煎服,连服7一10天。 2、已破损证 ①休克证: 治法:回阳救脱,活血祛瘀 方药:宫外孕1号方 人参30g 附子9g(先煎) 麦冬15g 五味子15g 赤芍1 5g 丹参30g 桃仁9g 每日一剂煎服。 亦可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者参附注射液,分别有回阳固脱,益气生津的作用。 ②不稳定证: 治法:止血化瘀,杀胚。 方药:宫外孕1号方加党参、黄芪 桃仁15g 赤芍15g 丹参15g 白芨10g 黄芪15g 党参20g 天花粉15g ③包块证: 治法:破瘀,消症散结 方药:宫外孕2号方 炒蒲黄15g 五灵腊15g 赤芍15g 桃仁9g 三棱12g 莪术12g 归尾12g 红藤30g 一日一剂,水煎服。 (二)手术指征: 输卵管妊娠确诊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有以下情况,可立即手术。1、停经时间较长,疑为输卵管间质部或残角子宫妊娠;2、内出血多而休克严重者;3、妊娠试验持续阳性,包块继续长大,而药物治疗无效者;4、愿意同时施行绝育手术者。 (三)术后的中医治疗: 1、脾虚湿困,脾失健运。 症见:胃脘满闷、大便溏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

痔疮围手术期的中医干预诊疗方案

痔疮围手术期的中医干预诊疗方案 一、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居肛门五大疾病之首,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根据痔疮发生的部位不同,医学上将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或移位为内痔。内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痔疮。齿状线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外痔。而混合痔是指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为混合痔。 二、关于痔疮的治疗,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其中广为应用的痔疮手术疗法有注射疗法、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任何外科手术治疗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痔疮手术亦可例外。 1、疼痛是痔疮术后最常见的问题,疼痛程度往往与手术部位和创伤的大小范围有直接联系。轻微者仅有疼痛不适,对全身无明显影响。重者坐卧不安、大汗呻吟,往往疼痛剧烈,其性质或胀痛、灼痛或坠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肛肠病疼痛容易诱发尿潴留、大便困难、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次发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妥善处理术后疼痛,可根据疼痛的轻重缓急口服安痛定、去痛片,较重者注射杜冷丁等,中医认为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损伤经络、湿热毒邪乘袭致静脉不通所致,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为主。可内服止痛如神汤或活血消炎丸、地榆愧角丸等,同时合同中药外洗药物先熏后洗。熏洗之后再用中药外敷,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九华膏等。也可行中医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束骨、合谷、长强、大肠俞、痔俞、足三里、三阴交等,也可按摩上述穴位。穴位埋针、电针、耳针对术后疼痛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作用时间也较长。 2、肛门坠涨,痔疮术后因机械或炎症刺激,患者自觉肛门下坠不适、里急后重,或有涨满感引起便意而使排便次数增多,治疗应给马应龙痔疮栓、太宁栓等。 3、肛周水肿在嵌顿混合痔术后的发生率最高,肛门脓肿不仅坠涨疼痛,尚可使结缔组织增殖,局部高突,一旦出现肛周水肿,必须立即积极治疗,可用10%硫酸镁进行肛周热敷或坐浴,也可用中药驱毒汤或苦参汤进行熏洗,每次熏洗15~20分钟,一日两次,洗后再以金黄膏、化毒散膏外敷,以促进水肿消退。 4、排尿障碍,由于麻醉影响、手术刺激、局部疼痛等因素,痔疮术后极易长生排尿障碍,若术前伴有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感染等,则排尿障碍更为常见。西医主张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小便不能排出时可于下腹以热水袋热敷,或是冷热交替敷以刺激排尿如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则予甲酰胆素0.25mg皮下注射。中医认为湿热下注、气血阻滞是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药治疗排尿障碍,主要采用清热利湿之法,如车前子60g煎汤代茶,八正散五苓散水煎服等。如采用针灸治疗,不但操作简便而且效果迅速,选用穴位有:关元、气海、中级、三阴交、归来、阴陵泉、膀胱俞等,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有效调节大脑皮层与内脏神经机能,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缓解内括约肌及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使膀胱恢复排尿功能。 5、出血,肛门部血循环丰富、不易止血,且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因素,均会引发痔疮术后的出血。少量渗血以盐水纱布多能压迫止血,对于创面局部渗血可用云南白药撒敷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同时内服肌注止血剂如安络散,维生素K等,对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