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北师大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

1.观察体验。

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班同学军训时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四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这么漂亮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4:1,宽的比也是4: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

板书:按4:1的比放大

继续观察:2个长方形大小、形状上有什么变化?

板书: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这里的4:1,表示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可不可以继续放大?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

观察一下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发现?(比1大)

小结: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2.认识图形的缩小。

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说出1:4的意思。回答题中的所出示的问题。教师用鼠标拖动长方形,使它缩小,用白板中的尺量。让学生再观察,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变化?

3.讨论辨析

P25练一练第1题下面哪个图形是图A按2:1的比例放大后的图形?哪个图形是图A按1:2缩小后的图形?

4.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

小结: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巩固练习:P25练一练第2,3,4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 ∶ 1 放大到原来的4倍对应边×4

放大后边长原图边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1 ∶ 4 缩小到原来的1/3对应边÷3

缩小后边长原图边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缩小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 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 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 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Qiaozhis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 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 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 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 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 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 18小杯 (2)号杯:30毫升 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在生活的重要价值,并理解、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求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人民币与外币相互兑换的的汇率与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师:前两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今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是什么?从中导出课题——人民币兑换 2、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 (1)、师先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外币,如果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想去外国旅游、探亲;应怎样办呢?然后老师课件出示汇率表 (2)、男女生各自读一条中国银行05、9月的一天的兑换率,便读边感受。(同时可以介绍现在人

民币与美圆的兑换利率1美元=7.0002元人民币,与XX、9比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约13.5%)。 3师问:港币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港币 4、师:美元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美元 请学生说明道理:一美元可以换取我们8块多钱,所以美元价值大些。 5、带着感觉齐读:欧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同理类推。适时情感渗透,我们从小要立志报国的决心;只有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我们的人民币才能在世界上更有价值。 6、师问:泰国铢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人民币 7、师问:你是如何知道人民币谁更值钱? 8、小组合作研究要求: (1)、每个人都要认真倾听。 (2)、循环发言,不重复别人的话。 (3)、汇报时用语:我们小组认为....... 指明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人民币价值大些,一泰国铢只能兑换0.1967元人民币,也就是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主备:王志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 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 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

新北师大版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面的旋转教 学设计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1、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淘气可是一个有人心,他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面各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呈现下图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说说你能发现什么? (2)同时呈现下图2、图3。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线”“面”“体”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寻找一下。 看来面的旋转学问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和圆锥---面的旋转》,主要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板书:《圆柱和圆锥---面的旋转》)

2015北师大版二年级时分秒专题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 复习要点: 1、认识钟面 2、读钟面上的时刻时,先读时针,再度分针。时针过了数字几,就读几时多,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钟面 有3个针: 时针:又粗又短 分针 秒针:又细又长 有12个数字 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即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1分=60秒。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1时=()分 1 分=()秒 60秒=()分60分=()时 1小时=()分118秒=()分()秒1分12秒=()秒90分=()时()分100分=()时()分1时=()分 2小时=()分2分=()秒 65秒=()分()秒75秒=()分()秒 80分=()时()分1时5分=()分 1分21秒=()秒1时35分=( )分 1分70秒=( )秒 5、填<、>和= 1时()100分60分()1时 60秒()1时1分()10秒 2时()120分300分()3时 5分()500秒240秒()4分 1时()60分1分()100秒 10分()1时4时()4分 二、看图1、填一填

2、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 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 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从3:30到4:50经过了( )时( )分 从7:50到8:40经过了( )分 从5:30到6:40经过了( )时( )分 从4:55到5:30经过了( )分 3、连一连。(5分) 1时15分4时00分7时05分10时25分 4、根据所给的时刻,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9分) 7时30分 9时 12时55分5、写出经过的时间。(8分) 7:05 1:15 10:25 4:00 ( ) ( )

教室-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教室-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教室-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详细介绍: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可爱的校园-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可爱的校园-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Lovely campus - teaching design of Beijing No rmal University

可爱的校园-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详细介绍: 教案设计示例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

2015北师大版二年级时分秒专题练习

2015北师大版二年级时分秒专题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 复习要点: 1、认识钟面 2、读钟面上的时刻时,先读时针,再度分针。时针过了数字几,就读几时多,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钟面 有3时针:又粗又分针 秒针:又细又 有12个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

2、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 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 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从3:30到4:50经过了( )时( )分 从7:50到8:40经过了( )分 从5:30到6:40经过了( )时( )分 从4:55到5:30经过了( )分 3、连一连。(5分) 1时15分4时00分7时05分10时25分 4 、根据所给的时刻,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 9分) 7时30分 9时 12时55分5、写出经过的时间。(8分) 7:05 1:15 10:2 5 4:00

( ( 三、应用题: 1、欢欢做一朵花用了8分钟,王畅在30分钟内做了5朵花。欢欢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比王畅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多几分钟? 2、王师傅每分钟做8个零件,从8:00到8:15分,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零件? 3、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40分钟,在7;30到学校,小明在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4、老师从9时40分开始开会,开了40分钟,会议应在什么时间结束? 5、某钟表显示的时间是8:45分,它比准确时间慢了5分,你知道准确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6、小红5分钟拔了40个萝卜,小明1分钟拔7个萝卜,在相同的时间内,谁拔的萝卜多? 8、小兔子采蘑菇,从上午8:25到8:30,一共采了20个,你知道它平均每分钟采多少个吗? 四、根据提示解决问题(18分) 学校上午的作息时间如下: 早读:8:10—8:50 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一节课:9:10—9:40 课间操:9:40—10:00 第二节课:10:00—10:40 第三节课:10:50—11:30 1、早读时间是多少分钟? 2、课间操时间多少分钟? 3、每节课的时间是多少分钟?(要通过计算回答) 4、二、三节课之间休息了几分钟?(计算再回答) 5、9:30和9:50同学在干什么?

集邮新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集邮 教学内容: 三位数除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材第15—16页)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旧知,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中几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了解集邮的艺术性;从估算入手,分析、总结出三位数除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总结出三位数除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在计算。 81÷3= 402÷2= 812 ÷4= 625÷6= 师:做完后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二、展示 1.解决问题 师:大家请看下面的情境图。(投影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已知有285张邮票,每页放5张,问题是求这些邮票能放多少页。 师:那大家估计一下,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285≈300,300÷5=60,285<300,所以285÷5的商应小于60. 生2:200<285,200÷5=40,285÷5的商应大于40且小于60. 生3:我可以让范围更精确些,285≈250,250÷5=50,285>250,所以285除以5的商应大于50,即285÷5的商大于50且小于60.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如何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

师:怎么验算他们算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用乘法验算,即看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小结 首位上不够商1时,就看前两位。 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继续看大屏幕(投影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师:这道题怎么列式,怎么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展示? 生1:题目告诉我们把285张邮票,每8张放一页,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2:要求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就是把285张邮票按8张一份分,列式为285÷8. 生3:因为被除数最高位上的2比除数8小,所以计算时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起来是28个十,除以8商是3个十,在商的十位上写3.然后接着往下算,最后发现除不尽,有余数。 做完后师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演示,师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 生;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时,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验算。 小结:我们可以把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四、师生归纳总结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 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 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 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 米,小张身高1.4 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 用ppt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 4= B.3 2= C.3 D.12: 8= E.12 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 : 6=8: 4, 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 : 4, B长与宽的比是3 : 2, 6 :4=3: 2,所 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 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 6=8: 4 6 : 4=3: 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 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 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2015新北师大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 1.观察体验。 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班同学军训时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四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这么漂亮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4:1,宽的比也是4: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

小书架 -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小书架 -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Small bookshelf teaching design of Beijing No rmal University

小书架 -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设计示例 《小书架》 教学目标: 1.自读《小书架》,继续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教学难点: 讨论“书”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听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丁丁,还记得我送给你们的第三把金钥匙吗?“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小朋友们,你们家中有这样的好习惯吗?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 件)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学活动要注意,通过观察、估计、操作、测量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在活动教材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判断出沿着小的树叶边线爬一周所用的时间少,但学生还说不清理由,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接着引导学生描出不同大小树叶的边线,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摸、量周围许多平面的边线,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测量方法多样化的认识;最后揭示周长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具体内容的概括。中要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是教学成功的体现。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

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创新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最新2015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 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真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3、(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②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